首页 / 太平御览 / 李昉

卷二百二十 ◎职官部十八

2025-09-23 15:09 太平御览
○中书令

  《六典》曰:中书令之职,掌国之政令,缉熙帝载,统和天人。入则告之,出则奉之,以厘万邦,以度百揆,盖以佐天子而执大政者也。

  《汉书》曰:司马迁既被刑之后为中书令,尊宠任职。

  又曰:石君防与弘恭皆少坐腐刑,为黄门以选为中尚书。宣帝时任中书官,以恭为令,君防为仆射。恭死,君防代为令,贵幸倾朝,百寮皆敬事。

  应劭《汉官仪》曰:左右曹受尚书事,前世文士以中书在右,因谓中书为右曹,又称西掖。

  《吴录》曰:纪骘字子上。景皇时,骘父亮为尚书令,骘为中书令,每朝会,诏以屏风隔其坐。

  《吴志》曰:胡冲平和有文幹,天纪中为中书令。

  又曰:张尚,有俊才,孙皓时为侍郎,以言语辩捷见知,擢为侍中、中书令。

  吴录曰:蔡款字文德,历位内外,以清贞显於当世。后以卫尉领中书令。

  《晋书》曰:王献之为中书令。少而标迈,不循常贯,文义并所不长而能撮其胜会,故为一时风流之冠。献之卒,以王珉代之,世谓之"大王令小王令"也。珉父洽,永和中尝为此官,至珉复居之,时人以为弈世令望。

  又曰:王献之为中书令,启琅琊王为中书监表曰:"中书职掌诏命,固非轻才所能独任。自晋建国,常命宰相参领;中兴以来,益重其任,故能王言弥徽,德音四塞。"

  又曰:和峤为中书令,荀勖为监,峤意抗直,鄙荀巧佞,以意气加之,专车而坐。自此监、令乃使异车。

  臧荣绪《晋书》曰:潘尼性淡,退惟以著述为事。永兴末为中书令。

  《晋阳秋》曰:王洽除中书令,时年二十九。将辞之,从兄朗之遗书曰:"弟今二十九,便居清显要任,敢不敬以先旨,为弟启义让之路焉。若弟年至四五十之间,虽复超登公辅,亦非吾所豫,况降此以还者耶?"洽遂不拜。

  又曰:温峤上疏曰:"臣才短学浅,文义不通;中书之职,酬对无方;斟酌重轻,岂惟文疏而已!自非望士良才,何可妄居斯任。"累辞得止。

  《晋中兴书》曰:肃祖以温峤为散骑常侍侍讲,大宁初手诏曰:"卿既以令望忠允之怀著於周旋,且文清而旨远,宜居深密。今欲以卿为中书令,朝论咸以为宜。"

  又曰:王洽字敬和。显宗时,王洽为中书令,帝曰:"敬和清裁,昔为中书郎,吾尚小,数呼见,意甚亲之。今以为中书令,欲共讲文章之事也。"

  又曰:褚裒授卫将军、中书令,裒以中书铨管诏命,不宜以亲居之,固让。

  《晋令》曰:中书为诏令、记会时事、典作文书也。

  《晋制》曰:中书令:铜印,墨绶,进贤两梁冠,绛朝服,佩水苍玉,乘轺车。

  《晋诸公赞》曰:陈准为中书令,张华为监,准与华俱处机密而推崇之。每直日有诏书,无小大辄先示华,了不措意;华得诏书不以示准。省中号准为中书五郎,其从容如此。

  又曰:怀帝以缪播为中书令,朝事莫不谘之。人君之所取信於臣下,无以尚也。

  《宋书》曰:傅亮,永初元年为中书令,直中书省专典诏命。以亮任总国权,听於省,见客神虎门外,每旦车常数百两。

  《宋泰始起居注》曰:王言之职,总司清要。中将军丹阳尹王景文夙尚弘简,情度淹粹,忠规茂绩,实宣国道,宜兼管内枢,以重其任。可中书令。

  《齐书》曰:王延之代张绪为中书令,何点叹曰:"晋以子敬季琰为此职,今以王延之、张绪为之,可谓清官后接之者,实为未易。"

  崔鸿《后赵录》曰:徐光字季武,顿丘人。幼有文才,年十三,王阳攻顿丘,掠之,而令主秣马,光但书柱作诗赋。左右以白石勒,勒令召光,付纸笔,光立为颂。赐衣服,迁为中书令。

  《后魏书》曰:任城王澄为中书令,萧颐使庾华来朝,见澄音韵遒雅,风仪秀逸,谓主客郎张寻曰:"往魏任城以武著称,今魏任城乃以文见美也。"

  又曰:高允,高宗礼敬甚重,晨入暮出,或积日居中,朝臣莫知所论。或有上书言得失者,高宗省而谓群臣曰:"君父一也,父有是非,子何为不能书谏之,使人知恶,而於家内隐处也?"岂不以父亲,恐恶彰於外也。今国家善恶不能面陈而上表显谏,此岂不彰君之短、明已之美?至如高允者,真忠臣矣。朕有非,恒正言面论,至朕所不用闻者,皆言说无避就。朕闻其过,而天下不知其谏,岂不忠乎?汝等在左右,曾不闻一正言,但伺朕喜时求官乞职。汝等把弓刀侍朕左右,徒立劳耳,皆至公王;此人把笔匡我国家,不过作郎。汝等不自愧乎?"於是拜允中书令。

  又曰:高允字伯恭,为中书令,高宗重之,不名,恒呼为令公。

  又曰:高允拜中书令,司徒陆丽曰:"高允虽蒙宠待,而家贫布衣,妻子不粒。"高宗怒曰:"何不先言!今见朕用之,方言其贫。"是日幸允第,惟草屋数间,布被缊袍,厨中盐菜而已。高宗叹息曰:"古人之清岂有此乎!"即赐帛五百匹、粟千斛。

  《唐书》曰:武德年尝有敕,而中书门下不时宣行。高祖责其迟由,内史令萧瑀曰:"臣大业之日见内史宣敕或前后相乖者,百司行之,不知何所承用,所谓易虽在前,难必在后。臣在中书日久,备见其事。今皇阶初构,事涉安危,若远方有疑,恐失机会。比每授一敕,臣必审勘使与前敕不相乖背者,始敢宣行。迟晚之愆,实由於此。"上善之。

  又曰:褚遂良拜中书令,太宗寝疾,召遂良及长孙无忌入卧内,谓之曰:"卿等忠烈,简在朕心。昔汉武寄霍光,刘备托葛亮,朕之后事一以委卿。太子仁孝,卿之所悉,必须尽诚辅佐,永保宗社。"又顾谓太子曰:"无忌、遂良在,国家之事汝无忧矣。"

  又曰:神龙元年改中书令曰紫微令。

  又曰:开元二年,紫微令姚崇奏:"紫微舍人六员,每议事,诸舍人同押连署状进讫。凡事有是非,理均与夺,人心既异,所见或殊,抑使雷同,情有不尽。臣今商量其事,执见不同者,望请别作商量状,连本状同奏。若状语交牙,恐烦圣思,臣既是官长,望於两状后略言二理优劣,奏听进止,则人各尽能,官无留事。"敕曰:"可"。

  又曰:张九龄为中书令,时天长节百寮上寿,多献珍异,惟九龄进《金镜录》五卷,言前古兴废之道。上赏异之。

  《薛莹条列吴事》曰:胡冲意性调美,心趣解畅,有刀笔才,闲於时事。为中书令,虽不能匡矫,亦自守不苟求容媚。

  《王珉别传》曰:珉字季琰。诏曰:"新除侍中王珉,才学广赡,理识清通,宜处机近以参时务。其以珉为长兼中书令。"

  郭颁《魏晋世语》曰:刘放、孙资共典枢要,夏侯献、曹肇心内不平。殿中有鸡栖树,二人相谓"此亦久矣,其能复几?"指谓中书监刘放、中书令孙资。

  又曰:司马景王令中书令虞松作表,辄不可意;令松更定,思竭不能改。锺会为定五宇,松深悦服。

  宋·谢庄《让中书令表》曰:伏惟陛下登驭震维,临齐璿政,泽与风翔,恩从云动。臣闻:璧门天邃,凤沼神深,丝纶王言,出纳帝命,自非望允,当时誉宣,庠塾未有,谬垂曲宠,空席兹荣。在於平壮,犹不可勉;况今绵痼,百志俱沦。

  ○中书监

  《魏志》曰:黄初中改秘书为中书,以刘放为监、孙资为令,遂并掌机密,历文、明、齐王三世。

  又曰:蒋济字子通,时中书监、令号为专任,济上疏曰:"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蔽,古之至戒也。往者大臣秉事,外内扇动。陛下卓然自览万机,莫不祗肃。夫人臣匪不忠也,然威权在下,则众心慢上,势之常也。陛下既已察之於大臣,愿无忘於左右。"

  《晋书》曰:荀勖守中书监,毗赞朝政,及迁尚书令。勖久在中书,专管机事,失之甚愠。人有贺者,勖恚曰:"夺我凤皇池,诸公何贺焉!"

  又曰:太安元年有胡人入云龙门,殿前再拜云:"我当作中书监。"付都虞候斩之。

  《晋阳秋》曰:朱整,少有名行,官至中书监。魏禅晋,使整与中书令刘良共为诏。世祖践祚,权即用之。

  《晋中兴书》曰:肃宗欲使庾亮为中书监,亮上疏曰:"陛下践祚,复以臣领中书,则示天下有私矣。"

  《晋诸公赞》曰:华廙为中书监时,事多不泄。启世祖乞授子薈答诏:先时荀勖为中书监,末年亦使息组书诏草;傅礻玄为中书监,病风,复使息畅书启事。皆前后相承,以子弟管之。

  《后魏书》曰:孝文时蠕蠕(如兖反。)国有丧,帝遣高闾为书与之,不叙凶事。孝文谓曰:"卿为中书监,职典文词,若情思不至,应谢所任。

  《环济要略》曰:中书掌内事,密诏下州郡及边将,不由尚书者也。后关百官事益重,有令、仆射、丞、郎、令史,秩与尚书同。

  《陶氏职官要录》曰:中书监,旧视仆射,梁选簿书。自宋已来比尚书令,特进之流而无事任,清贵华重大位多领之。

  王导《表》曰:臣乞得除中书监,持节,专壹所司,竭诚保傅,惟力是视。诏曰:"昔者筍公曾从中书监为尚书令,人贺之,乃发恚云:夺我凤皇池,卿诸人何贺耶?愿足下处之勿疑。"

  王敦《表》曰:中书令、领军庾亮,清雅履正,可中书监,领军如故。

  ○中书侍郎

  《六典》曰:中书侍郎掌贰令之职。凡邦国之庶务,朝廷之大政,皆参议焉。凡临轩册命大臣,令为之使,则持册书以授之。凡四夷来朝,临轩则授其表疏,升於西阶而奉之;若献贽币则受之,以授於所司。

  《魏志》曰:明帝诏举中书郎,谓吏部尚书卢毓曰:"得其人与不,在卢生耳。选举莫取有名,有名如画地作饼,不可啖也。"毓举韩暨敦笃至行,帝乃用之。

  《吴志》曰:孙琳求中书两郎典知荆州诸事,主者奏中书不应外出,休特听之。其所请求,一皆给与也。

  《晋书》曰:华廙字长俊,为人清简弘雅,加以名家子孙,以妇父卢毓典选,至年四十五为中书通事郎。

  又曰:华表子简字奉骏,有智器文藻,官至中书郎。

  又曰:卫瓘为中书郎,时权臣专政,瓘优游其间,无所亲疏,甚为傅嘏所重,谓之宁武子。

  臧荣绪《晋书》曰:夏侯孝若为野王令,居邑累岁,朝野多叹其屈,除中书郎。

  《晋起居注》曰:今之士大夫,多不乐出宰牧而好内官。今皆先经外官,治民著绩,然后入为常伯中书郎。

  曹嘉之《晋纪》曰:汝南史曜,字季茂,为山涛所知,为征南府小吏。乡人周浚见曜而友之,配之妹,官至中书郎。

  《晋中兴书》曰:孔演字元舒,晋国初建,与庾亮俱补中书侍郎。於时中兴肇建,庶事草创,演经学博通,又练识旧典,朝仪轨制多取正焉。由是元、明二帝并亲爱之。

  又曰:顾荣,齐王冏召为主簿。冏自擅威权,荣知其必败,惟终日昏酒。冏以荣为中书郎。

  又曰:范宁为临淮太守,征拜中书侍郎,专掌西省。以职在机近,固辞,不许。多以献替,有益治道。

  又曰:范宁拜中书侍郎,时烈宗雅好文学,而宁明习五经,甚见亲爱。朝廷疑议,辄咨访之,宁指朝士,直言无讳。

  又曰:王濛字仲祖,恬畅能言名理,善隶书,与刘恢为中书侍郎。太宗辅政,濛、恢并数侍接对号,为入室之宾。恢字真长,少清峻,时人以濛比袁曜卿,以恢比荀奉倩。

  《宋书》曰:王征与从弟僧绰书曰:"阖门皆蒙时私吾,高卧家巷,遂至中书侍郎。此足以阖棺矣。"

  又曰:裴瓒风神高迈,为中书侍郎。出入禁门,见者皆肃然改容。

  《北史》曰:赵彦深讽朝廷子坚为中书侍郎,颇招物议。时冯子琮子慈明、祖珽子君信并相继居中书,故时语云:"冯祖及赵,秽我凤池。"

  《隋书》曰:元善拜内史侍郎,上每望之曰:"人伦仪表也。"凡有敷奏,毅气抑扬,观者瞩目。

  《唐书》曰:郭正一永淳二年除中书侍郎。正一在中书累年,明习旧事,兼有词学,制、敕多出其手,当时号为称职。

  又曰:崔沔拜中书侍郎,或谓沔曰:"今之中书皆是宰相,承宣制命;侍郎虽是副贰,但署位而已,甚无事也。"沔曰:"不然。设官分职,上下相维,各申所见,方为济理,岂可俯默偷安而为怀禄士也。"自是,每有制、敕及曹事,沔多所异同。

  《王濛别传》曰:濛为中书郎,在职四年无人对,对濛难与比肩故也。

  《锺会母传》曰:嘉平元年,车驾朝高平陵,会为中书郎从行。宣王始举兵,众人恐惧,而夫人自若。

  《嵇氏世家》曰:嵇含为中书侍郎,书檄云集,莫不立草。

  《通典》曰:隋初为内史侍郎四员,炀帝减二员,改为内书侍郎。

  陆士衡转中书传郎,齐王收士衡付廷尉,士衡出后谢表曰:臣以职在中书,制命所出。而臣本以笔札见知,虑逼迫不获已,乃诈发内妹丧,出就第,云哭泣受吊。片言只字,文不关其间。

  梁·庾肩吾《为宁国公让中书郎表》曰:臣闻陟彼大行,伯后之车屡怠;望兹吴坂,少游之马难追。是知美非流水,立致摧辕,骏靡浮云,便其顿辔。起登天汉,宁陪九万之风;坐济星桥,非使千年之翼。岂有幼称辩慧,足对元礼;弱标俊颖,能嘲子淑?玉重组长,空见休宠;深宫邃宇,孰知怀忧?

  《太平御览》 宋·李昉

中国古代著名类书。宋代四大书之一。宋太宗时命李昉等14人编辑,从太平兴国二年(977)三月下诏开修,到雍熙元年(984)十二月完成,共用了六年零九个多月时间。系据北齐《修文殿御览》、唐人辑《文思博要》等类书编纂。初名《太平总类》,因太宗阅览,改题今名,简称《御览》。一千卷。分五十五门,五千四百七十四类目。征引古书一千五百七十九种。保存了大量原始资料,其中汉人传记百余种、旧地志二百余种尤为珍贵,是古书辑佚校勘的重要资料。唯因许多资料钞自前人类书,有不够准确处。1935年商务印书馆《四部丛刊三编》本,系张元济用日本静嘉堂文库藏南宋蜀本三百一十五卷,与日本宫内省等地藏南宋蜀本,及日本安政二年(1855)活字本配补影印,版本较善。1960年中华书局又据以影印。近人钱亚新有《太平御览索引》,洪业等编有《太平御览引得》。

猜你喜欢

  • 卷二百六十三 ◎职官部六十一

    ○别驾 应劭《汉官仪》曰:元帝时,丞相于定国条州大小为设吏员,治中别驾、诸部从事秩皆百石。 《汉书》曰:黄霸为扬州刺史。三岁,宣帝诏赐车盖特高一尺别驾主簿车,缇䌷屏星於轼前,以彰有德。 《东观汉记》曰:..

    0 太平御览 2025-09-23
  • 卷二百六十二 ◎职官部六十

    ○良太守下 《北史》曰:西魏裴侠,除河北郡守。侠躬履俭素,爱人如子,所食惟菽麦盐菜而已,吏人莫不怀之。此郡旧制,有渔、猎夫三十人以供郡守,侠曰:"以口腹役人,吾所不为也。"乃悉罢之。又有丁三十人供郡守役..

    0 太平御览 2025-09-23
  • 卷二百六十一 ◎职官部五十九

    ○良太守中 《魏略》曰:颜斐字文林。为京兆太守。到官,乃令属县整阡陌,树桑果。又是时人多无车牛。斐课人以闲月取车材,使转相教作车。又课民无牛者命畜猪,贵时卖以买牛。始人以为烦。一二年间,家家有丁车、大..

    0 太平御览 2025-09-23
  • 卷二百六十 ◎职官部五十八

    ○良太守上 《汉书》曰:黄霸,字次公,淮阳人也。为颍川太守,咸称神明,奸人去入他郡,盗贼日少。霸力行教化而后诛罚;霸以外宽内明得吏民心。是时凤皇神雀数集郡国,颍川尤多。天子下诏称扬曰:"颍川太守霸,养视..

    1 太平御览 2025-09-23
  • 卷二百五十九 ◎职官部五十七

    ○太守 《论语》子路曰:善人为邦百年亦可以胜残去杀矣。(善人居中不践迹,不入室也。此人为政不能早有成功,百年乃能无残暴之人。) 《史记》曰:万石君名奋,其父赵人也,姓石氏。奋长子建,次子甲,次子乙,官皆至..

    1 太平御览 2025-09-23
  • 卷二百五十八 ◎职官部五十六

    ○良刺史下 《唐书》曰:姜谟拜秦州刺史。高祖谓曰:"衣锦还乡,古人所尚,今以本州相授,用答元功。凉州之路,近为荒梗,宜弘方略,有以静之。"谟至州,抚以恩信,州人相谓曰:"吾辈复见太平官府矣。"盗贼悉来归首..

    1 太平御览 2025-09-23
  • 卷二百五十七 ◎职官部五十五

    ○良刺史中 《后魏书》曰:李崇为扬州刺史。先是,寿春县人苟泰有二子,三岁遇贼,亡失数年,不知所在。后见在同县人赵奉伯家,泰以状告。各言己子,并有邻证,郡县不能断。崇曰:"此易知耳。"二父与儿各在别处,经..

    1 太平御览 2025-09-23
  • 卷二百五十六 ◎职官部五十四

    ○良刺史上 《汉书》曰:黄霸为扬州刺史。治有绩,汉宣诏赐车特高一尺,别驾主簿,缇䌷屏泥于载前,以彰有德也。 又曰:朱博迁冀州刺史。博本武吏,不更文法,及为刺史行部,吏民数百人遮道自言。博驻车决遣,四五百..

    1 太平御览 2025-09-23
  • 卷二百五十五 ◎职官部五十三

    ○刺史下 《隋书》曰:杨尚希素有足疾。上谓之曰:"蒲州出美酒,足堪养病,屈公卧治之。"於是出拜蒲州刺史。 又曰:高励拜楚州刺史,吏民安之。先是,城北有伍子胥庙,其俗敬鬼,祈祷者必以牛酒,至破产业。励叹曰:..

    1 太平御览 2025-09-23
  • 卷二百五十四 ◎职官部五十二

    ○刺史上 《汉书》曰:监察御史,秦官,掌监郡。汉省,丞相遣刺史,不常置。武帝元封五年初置部刺史,掌奉诏,条察州郡,秩六百石,员十三人。 又曰:刺史以六条问事,非条所问不省。一条强宗豪右田宅逾制,以强凌弱..

    1 太平御览 2025-09-23
  • 卷二百五十三 ◎职官部五十一

    ○内史 《史记》曰:汲黯,字长孺。公孙弘为相,乃上言曰:"右内史界部中,多贵人宗室,难治,非素重臣不能任,请徙黯为内史。"数岁官事不废。 《汉书》曰:倪宽迁右内史。宽既治民,劝农业,表奏开六辅渠,(六辅谓..

    0 太平御览 2025-09-23
  • 卷二百五十二 ◎职官部五十

    ○尹 《春秋传》曰:周公相王室以尹天下。(尹,正也。) 《汉书》曰:内史,周官,秦因之,掌治京师。景帝二年,分置左、右内史。武帝太初元年,更名京兆尹。(张晏曰:地高曰京。《左传》曰:"莫之与京。"十亿曰兆。..

    0 太平御览 2025-09-23
  • 卷二百五十一 ◎职官部四十九

    ○都督 《晋书》曰:杜预为都督荆州诸军事,南土美而谣之曰:"后世无叛由杜翁,孰识智名与勇功。" 又曰:陶侃为都督荆、雍、益、梁四州诸军事。是时荆州大饥,百姓多饥死。侃至秋熟辄籴,至饥复价粜之,士庶欢悦。咸..

    0 太平御览 2025-09-23
  • 卷二百五十 ◎职官部四十八

    ○司隶校尉 《通典》曰:司隶,周官也。掌五隶之法。辨其物而掌其政令,(五隶,谓罪隶、蛮隶、闽隶、夷隶貉隶也。物谓衣服、兵器之属。)帅其民而捕其盗贼。 《汉书》曰:诸葛丰为司隶校尉,无所回避,京师为之语曰:..

    0 太平御览 2025-09-23
  • 卷二百四十九 ◎职官部四十七

    ○从事中郎 《魏志》曰:韩嵩,字德高,义阳人。少好学,贫不改操。知世将乱,不应三公之命,与同好数人隐居於郦西山中。黄巾起,嵩避难南方,刘表逼以为从事中郎。 《吴志》曰:严畯,字曼才,彭城人也。少耽学,善..

    0 太平御览 2025-09-23
  • 卷二百四十八 ◎职官部四十六

    ○王师 《汉书》曰:王式,字翁思,东平人。为昌邑王师。昭帝崩,昌邑王嗣立,以行淫乱废,昌邑群臣皆下狱。治事使者责问曰:"师何以无谏书?"式对曰:"臣以《诗》三百五篇朝夕授王,至於忠臣孝子之篇,未尝不为王反..

    0 太平御览 2025-09-23
  • 卷二百四十七 ◎职官部四十五

    ○太子率更令 《六典》曰:率更令之职,掌宗族次序,礼乐、刑罚及刻漏之政令。凡皇太子释奠於先圣先师,讲学齿胄,皆总其仪注,而为之导引。若皇太子备礼出入,乘轺车,位亚家令焉。 《汉书》曰:颜师古注曰:"掌知..

    1 太平御览 2025-09-23
  • 卷二百四十六 ◎职官部四十四

    ○太子左右赞善大夫 《六典》曰:左赞善大夫,掌翊赞太子以规讽也。皇太子出入动静,苟非其德义,则必陈古以箴焉。右赞善大夫,掌如其左。凡皇太子朝,宫臣则列於右阶之下。 《唐书》曰:贞元十六年,以山人崔芊为右..

    1 太平御览 2025-09-23
  • 卷二百四十五 ◎职官部四十三

    ○太子宾客 《六典》曰:太子宾客掌侍从规谏,赞相礼仪,而先后焉。凡皇太子有宾客宴会,则为之上齿。 《汉书》曰:高祖欲废太子,吕后用张良计,致商山四皓,以为宾客。又孝武帝为太子,立博望苑以使通宾客,则其义..

    0 太平御览 2025-09-23
  • 卷二百四十四 ◎职官部四十二

    ○太子太师 《六典》曰:太子三师,以道德辅教太子者也,止於动静、起居、言语、视听,皆有以师焉。 《礼记·文王世子》曰:教世子必以礼乐。乐所以修内也,礼所以修外也。礼乐交错於中,发形於外,是故其成也怿。出..

    0 太平御览 2025-09-23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