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太平御览 / 李昉

卷二百五十七 ◎职官部五十五

2025-09-23 17:57 太平御览
○良刺史中

  《后魏书》曰:李崇为扬州刺史。先是,寿春县人苟泰有二子,三岁遇贼,亡失数年,不知所在。后见在同县人赵奉伯家,泰以状告。各言己子,并有邻证,郡县不能断。崇曰:"此易知耳。"二父与儿各在别处,经禁数旬,然后遣人告之曰:"君儿遇患,向已暴死,有教解禁,可出奔哀也。"苟泰闻即号啕,悲不自胜,奉伯咨嗟而已,殊无痛意。崇知之,乃以儿还泰,诘奉伯诈状。奉伯乃款引"先亡一子,故妄认之"。

  又曰:李崇除兖州刺史。兖土旧多劫盗,崇乃村置一楼,楼悬一鼓,盗发之处,双槌乱击。四面诸村始闻者槌一通,次复闻者以二为节,次后闻者以三为节,各击数千槌。诸村闻鼓,皆守要路,是以盗发俄顷之间,声布百里。其中险要悉有伏人,盗窃始发,便尔擒送。诸州置楼悬鼓,自崇始也。

  又曰:韦崇除南颍川太守,不好发擿细事,常云:"何用小察,以伤大道?"吏民感之,郡中大治。高祖闻而嘉赏,赐帛二百匹。

  又曰:崔亮为雍州刺史。城北渭水浅不通船,行人艰阻。谓寮佐曰:"昔杜预乃造河梁,况此有异长河,且魏晋之日亦自有桥,吾今决欲营之。"咸曰:"水浅,不可为浮桥,汎长无常,又不可施柱,恐难成立。"亮曰:"昔秦居咸阳,横桥渡渭,以像阁道,此即以柱为桥。今惟虑长柱不可得耳。"会天大雨,山水暴至,浮出长木数百根。藉此为用,桥遂成立,百姓利之,至今犹名崔公桥。

  又曰:任城王云为冀州刺史。云留心政事,甚得下情,於是合州民各请输绢五尺、粟伍升以报云恩。高祖嘉之。

  又曰:城阳王长寿之子徽除并州刺史。先是,州界下霜,人庶逃散。徽辄开仓赈之,文武咸共谏止。徽曰:"昔汲长孺,郡守耳,尚辄开仓,救人饥弊,况我皇家亲近,授委大藩,岂可拘法而不救人困也。"先给后表。肃宗嘉之。

  又曰:李平,字昙定。为相州刺史,劝课农桑,修饰太学,简试通儒,以充博士,选五郡聪敏者以教之,图孔子及七十二弟子於讲堂,亲为立赞。前来台使颇好侵取,平画《履虎尾》《践薄冰》於客馆,注颂其下,以示诫焉。

  又曰:韦彧为东豫州刺史。彧以蛮俗荒梗,不识礼仪,乃表立太学,选诸郡生徒於州总教,又於城北置崇武馆,以习武焉。境内清肃。

  又曰:韦珍迁郢州刺史。在州有声绩,朝廷嘉之。迁龙骧将军,赐骅骝二匹、帛五十匹、穀三百斛。珍乃召集州内孤贫者,谓曰:"天子以我能绥抚卿等,故赐以穀帛,吾何敢独当。"遂以所赐悉分与之。

  又曰:韩麒麟除齐州刺史,假魏昌候。麒麟在官,寡於刑罚,从事刘普庆说麒麟曰:"明公仗节方夏,而无所斩戮,何以示威?"麒麟曰:"刑罚所以止恶,盖不得已而用之。今民不犯法,何所戮乎?若必须斩戮以立威名,当以卿应之。"普庆惭惧而去。

  又曰:李崇沉深有将略,宽厚善御众,在扬州凡经十年,养壮士数千人,寇贼侵边,所向摧破,号曰卧虎。

  又曰:陆俟长子馥多智,有父风。高祖见而悦之,谓朝臣曰:"吾常叹其父智过其躯,是复逾於父矣。"少为内都下大夫,出为刺史,假长广公。为政清平,抑强扶弱。州中有旧德宿老名望素重者,以友礼待之,询之政事。如此者十人,号曰"十善"。於是发奸摘伏,事无不验。百姓以为神明,无敢寇盗。征为散骑常侍,人乞留者千馀人。

  又曰:崔休为青州刺史。青州九郡民单扌剽、李伯徽、刘通等一千人,上书讼休德政,灵太后善之。休在幽、青五六年,皆清白爱民,甚著声绩,二州怀其德泽,百姓追思之。

  又曰:任城王澄为扬州刺史。下车,封孙叔敖之墓,毁蒋子文之庙,表请复皇宗之学,开四门之教,诏从之。

  又曰:阮孚拜冀州刺史,劝课农桑,境内称为慈父,邻州号曰神君。先是,州人张孟都、张洪建、马潘、崔之怜、张叔绪、崔思哲等八人,皆屯保林野,不臣王命,州郡号曰八王。孚至,皆请入城,愿致死效力。

  《北齐书》曰:赵郡王叡除北朔州刺史,都督北燕、北蔚、北恒三州及库堆以西黄河以东长城诸镇诸军事。叡慰抚新迁,量置烽戍,内防外御,备有条法,大为兵民所安。有无水之处,祷而掘井,锹插裁下,泉源涌出,至今号曰"赵郡王泉"。

  又曰:魏兰根为岐州刺史。从行台萧宝寅讨破宛川,俘其人为奴婢,以美女十人赏兰根。兰根曰:"此县介於强虏,故成背叛。今当恤其饥寒,柰何并充仆隶。"於是尽以归其父兄。部内麦多五穗,邻州田鼠为灾,犬牙不入岐土。

  又曰:韩轨迁秦州刺史,甚得边和。神武巡秦州,欲以轨还,仍赐城人户别绢布两匹。州人田昭等七千户皆辞不受,惟乞留轨。神武嘉叹,乃留焉。

  《北史》曰:齐任城王谐为并州刺史。时有妇人临汾川浣衣,有乘马人换其新靴驰而去者。妇人持故靴诣州言之,谐召居城诸妪以靴示之,绐曰:"有乘马人於路被贼劫害,遗此靴焉,得无亲属乎?"一妪抚膺哭曰:"儿昨著此靴向妻家。"如其语捕获之,时称明察。

  又曰:齐平览迁怀州刺史。鉴奏请於州西故军道,筑城以防西军,从之。寻而西魏来攻。时新筑城,粮仗未集,素乏水,南门有大井,随汲即竭。览具衣冠俯井而祝,至旦而井泉涌溢,有异於常。

  又曰:齐彭城王浟为沧州刺史。有人从幽州来,驴驮鹿脯至沧州界,脚痛行迟,偶会一人为伴,遂盗驴及脯去。明旦告州,乃令左右及府僚吏分市鹿脯,不限其价。其主见识之,推获盗者。

  又曰:窦炽为原州刺史。炽挫抑豪右,申理幽滞,在州十载,甚有政绩。州城北有泉水,屡经游践,尝与僚吏宴於泉侧,因酌水自饮曰:"吾在此州,惟当饮水而已。"

  又曰:申微为襄州刺史。时南方初附,旧俗,官人皆通饷遗。微性廉慎,乃画杨震像於寝室以自戒。及代还,人使送者数十里不绝。微自以无德於人,慨然怀愧,因赋诗题於清水亭。长幼闻之,皆竞来读,递相谓曰:"此是申使君手迹。"并写诵之。

  又曰:赫连达为云州刺史,性镰俭。边境胡人或馈达羊,达欲招异类,报以缯帛,主司请用官物,达曰:"羊入我厨,物出官库,是欺上也。"命取私帛与之,识者嘉其仁恕。

  《三国典略》曰:贺祥为荆州刺史。祥有惠政,远近款附。梁岳阳王詧钦其清素,乃赠以竹屏风。祥难违其意,取付所司。太祖闻之,并以赐祥。

  《后周书》曰:独孤信为秦州刺史。先是,守宰闇弱,政令乖方,民有冤讼,历年不能决。信在州,事无拥滞,示以礼教,劝以耕桑;数年之中,公私富实,流民愿附者数万家。太祖以其信著遐迩,故赐名为信。

  又曰:达奚武之在同州也,时属大旱。高祖敕武祀华岳,而庙在旧山下。当往祈祷,武谓寮属曰:"吾备位三公,不能燮理阴阳,遂使盛农之月,久绝甘雨,天子劳心,百姓惶惧,忝寄既重,忧责实深。不可同於众人,在常祀之所,必须登峰展诚,须其灵奥。"岳既高峻,千仞壁立。武年逾六十,惟将数人,攀藤援棘,然后得上。於是稽首祈请,陈百姓恳诚。晚不得还,即於岳上藉草而宿。梦见白衣人来,执武手曰:"快辛苦,甚相嘉尚。"武遂惊觉,益用祗肃。至旦,云雾四起,俄而澍雨,远近沾浃。高祖闻之,玺书慰劳。

  又曰:韦瑱,字世珍。魏恭帝二年,赐姓宇文氏。三年,除瓜州刺史。州通西域,蕃夷往来,前后刺史,多受赂遗。胡寇犯边,又莫能御。瑱雅性清俭,兼有武略。蕃夷赠遗,一无所受。胡人畏威,不敢为寇。公私安静,夷夏怀之。

  又曰:长孙俭授荆州刺史、东南道行台仆射。所部郑县令泉璨为民所讼,推理获实。俭即大集僚属而谓之曰:"此由刺史教诲不明,信不被物,是我之愆,非泉璨之罪。"遂於厅事前肉袒自罚,舍璨不问。於是州城肃励,莫敢犯法。魏文帝玺书劳之。

  又曰:王思政迁荆州刺史。州境卑湿,城堑多坏。思政乃命都督蔺小欢督工匠缮治之。掘得黄金三十斤,夜中密送之。至旦,思政召佐吏以金示之曰:"人臣不宜有私。"悉封金送上。太祖嘉之,赐钱二十万。

  又曰:泉企为东雍州刺史。性清约,纤毫不扰於民。在州五年,每於乡里运米以自给。

  《隋书》曰:令狐熙拜沧州刺史。时山东承齐之弊,户口簿籍类不以实。熙晓喻之,令自归首,至者一万口。在职数年,风教大洽,称为良二千石。开皇四年,上幸洛阳,熙来朝,吏民恐其迁易,悲泣於道。及熙复还,百姓出境迎谒,欢叫盈路。在州获白乌、白獐、嘉禾,甘露降於庭前柳树。

  又曰:令狐熙,时上祠泰山还,次汴州,恶其殷盛,多有奸侠,於是以熙为汴州刺史。下车禁游食,抑工商,民有向街开门者杜之,船客於郭外星居者勒为聚落,侨人逐令归本,其有滞狱,并决遣之,令行禁止,称为良政。上闻而嘉之,顾谓侍臣曰:"邺都,天下难理处也。敕相州刺史豆卢通,令习熙之法。"其年来朝,考绩为天下之最,赐帛三百匹,颁告天下。

  又曰:杨达,字士达,为鄯、郑、赵三州刺史,俱有能名。平陈之后,四海大同,上差品天下牧宰,达为第一,赐杂采五百段,加以金帛。

  又曰:慕容三藏授廓州刺史。州极西界,与吐谷浑邻接,奸宄犯法者皆迁配彼州,流人多有逃逸。及三藏至,招纳绥抚,百姓爱悦,襁负日至,吏民歌颂之。高祖闻其能,屡有劳问。其年,当州畜产繁孳,获醍醐奉献,赖物百段。

  又曰:卫玄出为资州刺史,以镇抚之。玄既到官,时獠攻围大牢镇,玄单骑造其营,谓群獠曰:"我是刺史,衔天子诏安养汝等,勿惊惧也。"诸贼莫敢动。於是说以利害,渠帅感悦,解兵而去,前后归附者十馀万口。高祖大悦,赐缣二千匹。

  又曰:郭衍为瀛州刺史,遇秋霖大水,其属县多漂没,民皆上高树,依大冢。衍亲备船筏并赍粮拯救之,民多获济。衍先开仓赈恤,后始闻奏,上大善之。

  又曰:辛彦之拜隋州刺史。於时州牧多贡珍玩,惟彦之所贡并供祭之物,高祖善之,顾谓朝臣曰:"人安得无学。彦之所贡,稽古之力也。"

  又曰:梁彦光为岐州刺史,甚有惠政,嘉禾连理,出於州境。开皇二年,上幸岐州,悦其能,乃下诏曰:"赏以劝善,义兼训物。彦光操履平直,识用凝远,布政岐下,恩惠在人,廉慎之誉,闻於天下。三载之后,自当迁陟,恐其匮乏,且宜旌善。可赐粟五百斛,物三百段,御伞一枚,庶使有感朕心,日增其美。四海之内,凡百官人,慕高山而仰止,闻清风而自励。"

  又曰:梁彦光为相州刺史。有涂阳人焦通,性嗜酒,事亲礼阙,为从弟所讼。彦光弗之罪,将至州学,令观於孔子庙。於时庙中有韩伯瑜母杖不痛,哀母力弱,对母悲泣之像。通遂感寤,既悲且愧,若无自容。彦光训谕而遣之。后改过励行,卒为善士。以德化人,皆此类也。

  又曰:公孙景茂迁息州刺史,法令清静,德化大行。时属平陈之后,征人在路,有疾病者,景茂撤减俸禄,为粥汤药,分赈济之,赖以全活者以千数。上闻而嘉之,诏宣告天下。

  又曰:薛胄为兖州刺史。城东有沂、泗二水,合而南流,泛滥大泽中。胄遂积石堰之,使决,令西注,陂泽尽为良田。以通转运,利尽淮海,百姓赖之,号为"薛公丰兖渠"。

  又曰:梁毗出为西宁州刺史,改封邯郸县侯。在州十一年。先是,蛮夷酋长皆服金冠,以金多者为豪俊,由此递相陵夺,每寻干戈,边境略无宁岁。毗患之。后因诸酋长相率以金遗毗,於是置金座侧,对之恸哭而谓之曰:"此物饥不可食,寒不可衣。汝等以此相灭,不可胜数。今将此来,欲杀我耶?"一无所纳,悉以还之。於是蛮夷感悟,遂不相攻击。高祖闻而善之。

  又曰:赵煚为冀州刺史,甚有威德。煚常有疾,百姓奔驰,争为祈祷,其得民情如此。冀州俗薄,市井多奸诈,煚为铜斗铁尺,置之於肆,百姓便之。上闻而嘉焉,颁告天下,以为常法。

  又曰:蔡王智积为同州刺史,仪卫资送甚盛。顷之,以修谨闻,高祖善之。在州未尝嬉戏游猎,听政之暇,端然读书,门无私谒。有侍读公孙尚仪,山东儒士,府佐杨君英、萧德言,并有文学,时延於座,所设惟饼果,酒才三酌。家有女妓,惟年节嘉庆,奏於太妃之前。其简静如此。

  又曰:公孙景茂为道州刺史。悉以秩俸买牛犊鸡猪,散惠孤弱,不自存者。好单骑巡人家,至户入,阅视百姓产业。有循理者,於都会时乃褒扬称述。如有过恶,随即训导,而不彰也。由是人行义让,有无均通,男子相助耕耘,妇人相助纺绩。大村或数百户,皆如一家之务。其后请致仕,上优诏听之。仁寿中,上明公杨纪出使河北,见景茂神力不衰,还以状奏。於是就拜淄州刺史,赐以马舆,便道之官。前后历职,皆有德政,论者称为良牧。

  又曰:梁彦光为相州刺史。初,齐亡后,衣冠士人多迁关内,惟伎巧、商贩及乐户之家移实州郭。由是人情险诐,妄起风谣,诉讼官人,万端千变。彦光欲革其弊,乃用秩俸之物,招致山东大儒,每乡立学,非圣哲之书不得教授。常以季月召集之,亲临策试。有勤学异等,聪令有闻者,升堂设馔,其馀并座廊下。有好诤讼,惰业无成者,坐之庭中,设以草具。及大成,当举行宾贡之礼,又於郊外祖道,并以财物资之。於是人皆克励,风俗大改。

  又曰:韦世康。尉迟回之作乱也,高祖忧之,谓世康曰:"汾、绛旧是周、齐分界,因此乱,恐生摇动,今以委公,善为吾守。"因授绛州刺史,以雅望镇之,阖境清肃。

  又曰:豆卢勣为渭州刺史,甚有惠政,华夷悦服,德泽流行,多致祥瑞。鸟鼠山,俗呼为高武陇,其下渭水所出。其山绝壁千寻,由来乏水,诸羌苦之。勣马足所践,忽飞泉涌出。有白乌翔止厅前,乳子而后去,又白狼见於襄武。民为之谣曰:"我有丹阳,山出玉浆。济我民夷,神鸟来翔。"百姓因号其泉为玉浆泉。

  《太平御览》 宋·李昉

中国古代著名类书。宋代四大书之一。宋太宗时命李昉等14人编辑,从太平兴国二年(977)三月下诏开修,到雍熙元年(984)十二月完成,共用了六年零九个多月时间。系据北齐《修文殿御览》、唐人辑《文思博要》等类书编纂。初名《太平总类》,因太宗阅览,改题今名,简称《御览》。一千卷。分五十五门,五千四百七十四类目。征引古书一千五百七十九种。保存了大量原始资料,其中汉人传记百余种、旧地志二百余种尤为珍贵,是古书辑佚校勘的重要资料。唯因许多资料钞自前人类书,有不够准确处。1935年商务印书馆《四部丛刊三编》本,系张元济用日本静嘉堂文库藏南宋蜀本三百一十五卷,与日本宫内省等地藏南宋蜀本,及日本安政二年(1855)活字本配补影印,版本较善。1960年中华书局又据以影印。近人钱亚新有《太平御览索引》,洪业等编有《太平御览引得》。

猜你喜欢

  • 卷二百六十三 ◎职官部六十一

    ○别驾 应劭《汉官仪》曰:元帝时,丞相于定国条州大小为设吏员,治中别驾、诸部从事秩皆百石。 《汉书》曰:黄霸为扬州刺史。三岁,宣帝诏赐车盖特高一尺别驾主簿车,缇䌷屏星於轼前,以彰有德。 《东观汉记》曰:..

    3 太平御览 2025-09-23
  • 卷二百六十二 ◎职官部六十

    ○良太守下 《北史》曰:西魏裴侠,除河北郡守。侠躬履俭素,爱人如子,所食惟菽麦盐菜而已,吏人莫不怀之。此郡旧制,有渔、猎夫三十人以供郡守,侠曰:"以口腹役人,吾所不为也。"乃悉罢之。又有丁三十人供郡守役..

    2 太平御览 2025-09-23
  • 卷二百六十一 ◎职官部五十九

    ○良太守中 《魏略》曰:颜斐字文林。为京兆太守。到官,乃令属县整阡陌,树桑果。又是时人多无车牛。斐课人以闲月取车材,使转相教作车。又课民无牛者命畜猪,贵时卖以买牛。始人以为烦。一二年间,家家有丁车、大..

    2 太平御览 2025-09-23
  • 卷二百六十 ◎职官部五十八

    ○良太守上 《汉书》曰:黄霸,字次公,淮阳人也。为颍川太守,咸称神明,奸人去入他郡,盗贼日少。霸力行教化而后诛罚;霸以外宽内明得吏民心。是时凤皇神雀数集郡国,颍川尤多。天子下诏称扬曰:"颍川太守霸,养视..

    4 太平御览 2025-09-23
  • 卷二百五十九 ◎职官部五十七

    ○太守 《论语》子路曰:善人为邦百年亦可以胜残去杀矣。(善人居中不践迹,不入室也。此人为政不能早有成功,百年乃能无残暴之人。) 《史记》曰:万石君名奋,其父赵人也,姓石氏。奋长子建,次子甲,次子乙,官皆至..

    2 太平御览 2025-09-23
  • 卷二百五十八 ◎职官部五十六

    ○良刺史下 《唐书》曰:姜谟拜秦州刺史。高祖谓曰:"衣锦还乡,古人所尚,今以本州相授,用答元功。凉州之路,近为荒梗,宜弘方略,有以静之。"谟至州,抚以恩信,州人相谓曰:"吾辈复见太平官府矣。"盗贼悉来归首..

    2 太平御览 2025-09-23
  • 卷二百五十六 ◎职官部五十四

    ○良刺史上 《汉书》曰:黄霸为扬州刺史。治有绩,汉宣诏赐车特高一尺,别驾主簿,缇䌷屏泥于载前,以彰有德也。 又曰:朱博迁冀州刺史。博本武吏,不更文法,及为刺史行部,吏民数百人遮道自言。博驻车决遣,四五百..

    3 太平御览 2025-09-23
  • 卷二百五十五 ◎职官部五十三

    ○刺史下 《隋书》曰:杨尚希素有足疾。上谓之曰:"蒲州出美酒,足堪养病,屈公卧治之。"於是出拜蒲州刺史。 又曰:高励拜楚州刺史,吏民安之。先是,城北有伍子胥庙,其俗敬鬼,祈祷者必以牛酒,至破产业。励叹曰:..

    3 太平御览 2025-09-23
  • 卷二百五十四 ◎职官部五十二

    ○刺史上 《汉书》曰:监察御史,秦官,掌监郡。汉省,丞相遣刺史,不常置。武帝元封五年初置部刺史,掌奉诏,条察州郡,秩六百石,员十三人。 又曰:刺史以六条问事,非条所问不省。一条强宗豪右田宅逾制,以强凌弱..

    3 太平御览 2025-09-23
  • 卷二百五十三 ◎职官部五十一

    ○内史 《史记》曰:汲黯,字长孺。公孙弘为相,乃上言曰:"右内史界部中,多贵人宗室,难治,非素重臣不能任,请徙黯为内史。"数岁官事不废。 《汉书》曰:倪宽迁右内史。宽既治民,劝农业,表奏开六辅渠,(六辅谓..

    1 太平御览 2025-09-23
  • 卷二百五十二 ◎职官部五十

    ○尹 《春秋传》曰:周公相王室以尹天下。(尹,正也。) 《汉书》曰:内史,周官,秦因之,掌治京师。景帝二年,分置左、右内史。武帝太初元年,更名京兆尹。(张晏曰:地高曰京。《左传》曰:"莫之与京。"十亿曰兆。..

    1 太平御览 2025-09-23
  • 卷二百五十一 ◎职官部四十九

    ○都督 《晋书》曰:杜预为都督荆州诸军事,南土美而谣之曰:"后世无叛由杜翁,孰识智名与勇功。" 又曰:陶侃为都督荆、雍、益、梁四州诸军事。是时荆州大饥,百姓多饥死。侃至秋熟辄籴,至饥复价粜之,士庶欢悦。咸..

    2 太平御览 2025-09-23
  • 卷二百五十 ◎职官部四十八

    ○司隶校尉 《通典》曰:司隶,周官也。掌五隶之法。辨其物而掌其政令,(五隶,谓罪隶、蛮隶、闽隶、夷隶貉隶也。物谓衣服、兵器之属。)帅其民而捕其盗贼。 《汉书》曰:诸葛丰为司隶校尉,无所回避,京师为之语曰:..

    2 太平御览 2025-09-23
  • 卷二百四十九 ◎职官部四十七

    ○从事中郎 《魏志》曰:韩嵩,字德高,义阳人。少好学,贫不改操。知世将乱,不应三公之命,与同好数人隐居於郦西山中。黄巾起,嵩避难南方,刘表逼以为从事中郎。 《吴志》曰:严畯,字曼才,彭城人也。少耽学,善..

    1 太平御览 2025-09-23
  • 卷二百四十八 ◎职官部四十六

    ○王师 《汉书》曰:王式,字翁思,东平人。为昌邑王师。昭帝崩,昌邑王嗣立,以行淫乱废,昌邑群臣皆下狱。治事使者责问曰:"师何以无谏书?"式对曰:"臣以《诗》三百五篇朝夕授王,至於忠臣孝子之篇,未尝不为王反..

    3 太平御览 2025-09-23
  • 卷二百四十七 ◎职官部四十五

    ○太子率更令 《六典》曰:率更令之职,掌宗族次序,礼乐、刑罚及刻漏之政令。凡皇太子释奠於先圣先师,讲学齿胄,皆总其仪注,而为之导引。若皇太子备礼出入,乘轺车,位亚家令焉。 《汉书》曰:颜师古注曰:"掌知..

    2 太平御览 2025-09-23
  • 卷二百四十六 ◎职官部四十四

    ○太子左右赞善大夫 《六典》曰:左赞善大夫,掌翊赞太子以规讽也。皇太子出入动静,苟非其德义,则必陈古以箴焉。右赞善大夫,掌如其左。凡皇太子朝,宫臣则列於右阶之下。 《唐书》曰:贞元十六年,以山人崔芊为右..

    2 太平御览 2025-09-23
  • 卷二百四十五 ◎职官部四十三

    ○太子宾客 《六典》曰:太子宾客掌侍从规谏,赞相礼仪,而先后焉。凡皇太子有宾客宴会,则为之上齿。 《汉书》曰:高祖欲废太子,吕后用张良计,致商山四皓,以为宾客。又孝武帝为太子,立博望苑以使通宾客,则其义..

    1 太平御览 2025-09-23
  • 卷二百四十四 ◎职官部四十二

    ○太子太师 《六典》曰:太子三师,以道德辅教太子者也,止於动静、起居、言语、视听,皆有以师焉。 《礼记·文王世子》曰:教世子必以礼乐。乐所以修内也,礼所以修外也。礼乐交错於中,发形於外,是故其成也怿。出..

    2 太平御览 2025-09-23
  • 卷二百四十三 ◎职官部四十一

    ○仪同 《东观汉记》曰:邓骘字昭伯,延平元年拜为车骑将军,仪同三司。仪同三司,始自骘也。 《蜀志》曰:黄权降,魏文帝善之,景初三年拜车骑将军,仪同三司。 王隐《晋书》曰:太始七年,以郑袤为司空。天子临轩..

    1 太平御览 2025-09-23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