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驼庵传诗录 / 顾随

论小李杜

2025-07-05 15:28 驼庵传诗录

一、总论小李杜

晚唐两诗人:李义山、杜牧之。小杜虽不能谓为大诗人,但确为一诗人。窃以为义山优于牧之,余重义山轻牧之。原因:义山集之五七言、古近体中皆有好诗;杜樊川则只有七律、七绝最高,五律则不成,此其不及义山处,故生轻重分别。义山可谓全才,小杜可谓半边俏。

盛唐有李杜,晚唐又有小李杜,此乃巧合。义山近于工部,小杜近于太白。义山情深,牧之才高;工部、太白情形同此,工部情深,太白才高:有趣情形一也。工部、太白为逆友,义山、小杜亦为契友,彼此各有诗赠送。工部送太白诗多于太白送工部诗,可见工部之情深;小李杜亦有诗往还,情形同此:有趣情形二也。义山有二诗赠牧之,推崇之极,而《樊川集》中无赠义山者,亦见义山情深,似觉牧之寡情。不过诗人交情绝非世俗往来,半斤八两,故其厚谊固不限于此也。

义山赠牧之诗,其一为《杜司勋》:

高楼风雨感斯文,短翼差池不及群。

刻意伤春复伤别,人间惟有杜司勋。

高楼风雨感斯文一句,在文学表现技术上,足敌得过老杜《登楼》之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此指艺术,非意义),此七字足敌老杜十四字,学得老杜之力与厚。义山对绝句真下功夫,好。此句乃象征,但谓写实亦可:写实则谓晚唐文坛凋零,登高楼而感慨斯文之坠落。此在象征、写实两方面俱为好的表现,非描写。短翼差池不及群,不可解。余以为此自《诗经》燕燕于飞,颉之颃之(《邶风燕燕》)而来。因感凋落故想起牧之与自己,欲振兴诗坛在二人。短翼,喻自己,客气,谓自己翼短不及牧之也。刻意伤春复伤别,观《樊川集》,小杜确如此。人间惟有杜司勋,推崇小杜至极矣。此诗如老杜赠太白之自是君身有仙骨,世人那得知其故(《送孔巢父谢病归游江东兼呈李白》)。

义山赠牧之诗其二为《赠司勋杜十三员外》:

杜牧司勋字牧之,清秋一首杜秋诗。

前身应是梁江总,名总还曾字总持。

心铁已从干镆利,鬓丝休叹雪霜垂。

汉江远吊西江水,羊祜韦丹尽有碑。

心铁已从干镆利,心,谓诗心、文心,此心如铁,非凡铁,乃钢铁,如宝剑干将莫邪,有切金断玉之锋利。(从,同也。)鬓丝休叹雪霜垂,小杜常自叹老衰,如其前年鬓生雪,今年须带霜(《郡斋独酌》),故作此诗劝之。此二句谓牧之诗心已锻炼成,既诗已成功,则衰老无关也。

观此,义山学老杜真学到了家,力厚、严密。

二、牧之七绝

学诗由七言绝句做起,五绝装不进东西去。

选诗者普通多重小杜之《遣怀》:

落魄江南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留得青楼薄幸名。

此诗不好,过于豪华,变成轻薄,情形如太白,不好。又娉娉袅袅十三馀,豆蔻梢头二月初(《赠别二首》其一)、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赠别二首》其二)等,小巧。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泊秦淮》),他人谓为沉痛,余仍谓为轻薄。以后所讲不选此等诗。

且看其《登乐游原》:

长空澹澹孤鸟没,万古消沉向此中。

看取汉家何事业,五陵无树起秋风。

长空一句中第六字平仄拗。

登乐游原乃玩乐事,忽感到人生、人类,其所写之悲哀,系为全人类说话。首二句长空澹澹孤鸟没,万古消沉向此中,乃引起人之印象,给你起个头。如引不起印象,不怨大诗人,惟怨自己无感。诗人感觉特别锐敏而又丰富,故看见孤鸟没于澹澹长空之中,而不禁想起人又何尝不如此?一种彻深之悲哀生矣!此中即澹澹长空也,万古人事消沉亦如此。第三句看取汉家何事业,好,好在太富诗味。别人亦能写,但无此深远之诗味。第四句五陵无树起秋风,多少事业、皇家贵胄,到如今坟上连树亦无,只有空荡荡之秋风回旋不已内中悲情油然生矣。此即人生。

此等诗选诗者不选,真乃不了解小杜。

义山有《夕阳楼》:

花明柳暗绕天愁,上尽重城更上楼。

欲问孤鸿向何处,不知身世自悠悠。

此与小杜长空澹澹一首颇相似。李之后二句欲问孤鸿向何处,不知身世自悠悠与杜之前二句长空澹澹孤鸟没,万古消沉向此中似。义山各体皆有好诗,小杜只七言近体好。李总体比小杜好,然若只就此二首观之,李不及杜。后来诗人学义山者多,学牧之者少,然就此二首论之,牧之高于义山。看取汉家何事业,五陵无树起秋风二句,有弦外音,言外意;李之后一句不知身世自悠悠,一句说尽,不好。此二句虽非严肃的人生哲学,但是为了解决人生问题的。而李诗前两句好,不是给人一种印象,是引起人一种印象花明柳暗绕天愁,真是绕天愁。而小李杜之优劣尚不在前二句、后二句。就空间讲,绕天愁,到处是愁,小杜长空澹澹,抵得住绕天愁,澹澹比愁字大,愁字小。在空间上,小杜比义山大。就时间言,李之不知身世,只言个人半生。悠悠,没准,不足据,无轻重,虽沉痛,但时间小,只自己半生。牧之万古则是无限者矣。

如此言之,小杜长空澹澹孤鸟没,万古消沉向此中二句,真包括宇宙,经古来今,上天下地,是普遍的、共同的,写全人类之事,自己自在其内。义山之句则不然,只是自我、小我。或曰:既然作者为全人类之一,则虽写一人,安知他人不亦有此感?然就表现言之,究竟小杜更富于普遍性、共同性,义山则富特殊性、个别性。

杜牧更有一自道其人生哲学、人生观、人生态度之诗,即《汴河阻冻》:

千里长河初冻时,玉珂环佩响参差。

浮生恰似冰底水,日夜东流人不知。

杜牧此等诗,人多不选,此首诗较前首尤不见赏于人。余始读《樊川集》即觉此诗有分量、沉重。玉珂环佩响参差,此古人身戴佩饰,行时叮咚作响。千里长河初冻时,玉珂环佩响参差,《老残游记》写黄河打冻情形,可证此句。此非记录、写实,乃出之以诗之情趣。三、四句浮生恰似冰底水,日夜东流人不知,人之内在细微变化,外表不显,恰如冰底之水,人不知者,我独知也。

小杜诗如此之写人生哲学,一二首而已。西洋写作品乃有意识的,想好步骤再写。中国乃无意识,不是意识了的,乃不自觉的,行乎其所不得不行,止乎其所不得不止,瓜熟蒂落、水到渠成地写出。小杜此诗即不自觉地写出者。

三、人生与自然之调和

小杜写景、写大自然之诗(七绝)特佳。此与其个人之私生活有关,非纯粹写大自然。此关乎大自然、私生活,乃非常之调和、谐和。如《江南春》: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此诗豪华(吾人写诗总觉不免贫气),此或许系江南佳胜之环境所造成者。

小杜、义山皆是唯美派诗人。我们不管西洋唯美派,只说中国唯美派,是指写出完美之作品来,尤其音节和谐(形、音、义皆和谐)。一首诗有其形、音、义,此三者皆得到谐和,即唯美派诗。

老杜在形、音、义之和谐上不见得如小李杜(然此并非说老杜不伟大),其诗句有的虽不刺耳、刺目,然究不谐和。如:

莫自使眼枯,收汝泪纵横。

眼枯即见骨,天地终无情。(《新安吏》)

人生事情只有人来解决,大自然不管。此情感思想在中国诗中甚难找到,然总觉其形、音、义如石头似的,嵚奇磊落(而此四字,形、音、义皆好)。

小李杜不管怎样激昂,总是和谐。如义山《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此非不沉痛,而美,即因其形、音、义谐和。

此点盖仅限于中国诗。西洋字形不易现出美。如verdant,草初生之绿色,觉其美,盖仍因其音美;gloomy,阴沉的、忧郁的,字音亦不好听。(某诗人说中国字里秋字最美。)左思《咏史》:

鬱鬱涧底松,离离山上苗。

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

其意甚愤慨肉食者鄙。四句诗感慨、牢骚、愤恨皆写出。其义姑不论,其音亦好,形亦好。鬱鬱,大、有力;离离,小,软弱。鬱鬱涧底便长出松来,离离山上便长出苗来。然此非唯美派的。左思诗是嵚奇磊落(但不是杈枒)。而小杜浮生恰似冰底水,日夜东流人不知,亦沉痛,但写得可亲可爱。

小李杜同是唯美派,却又有不同,义山高于牧之。义山亦有写大自然者,如:

虹收青嶂雨,鸟没夕阳天。

(《河清与赵氏昆季宴集得拟杜工部》)

真写得美。大红大绿,写得好,如花明柳暗、绿瘦红肥。国画、服装皆如此,欲漂亮必须大红大绿,然须有支配、把握之本领,否则必俗。画家吴昌硕,有点海派,画植物好,净是大红大绿,却真充满了生之色彩、力量、见识,直到八十岁老年尚如此。别的画家不敢如此,用红绿有分寸,宁肯少,不肯多,因其易俗。吴用之,虽不免海派、过火,而绝不俗。义山诗一带青山、一片夕阳,是红、是绿,而用虹收、鸟没,二字皆好,成为调和的美,一幅好画。然在此方面,义山虽有此表现法而不常使,因其太注意情(即人生、人类一切感情)。

义山盖极富于感情,不写情仅写大自然者甚少。即如客去波平槛,蝉休露满枝(《凉思》)二句亦有情,虽不见得悲哀沉痛,而是惆怅。小杜写情不如义山。小杜即使不浮浅亦比义山轻薄。然并非以此抹杀小杜。小杜之唯美在写自然方面比义山更美。

人生最不美,最俗,然再没有比人生更有意义的了。抛开世俗眼光、狭隘心胸看人生,真是有意思。神秘,与大自然同样神秘,不及大自然美。然写诗时常因人生色彩破坏了大自然之美。义山虹收青嶂雨,鸟没夕阳天整个是艺术,因其中没有人生。孟浩然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亦然。

义山作品极能调和人生与大自然,然有时自然将其人生色彩破坏了。其《落花》:

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

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

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稀。

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

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二句,能将自然及人生调和,是真美。后来便不成了,而人情愈浓厚。至后几句如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简直不是好诗,人生色彩浓,但将大自然美破坏了。小园花乱飞,无形,而皆可写出其情景,虽未言园如何小,飞如何乱,可是将人生与自然调和了。

小杜情较义山浅薄,而写自然比义山好。如《江南春》之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朦胧中有调和,此句小杜特别成功。

义山写大自然的诗中亦皆有抒情成分。此情字乃广义的。常人多以义山为艳体诗。love poetry,艳体诗若是爱情诗倒不必反对,而后之学者多入于下流,故余反对之。今所谓抒情乃广大的。佛说一切有情,非专指男女之情也。凡天地间有生之物皆有情,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义山《二月二日》),无赖,亦为有情,花开花结子,有生,有生便有力。生、力,合而为有情。如此看,则了解义山,而不单赏其艳体也。如其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点通(《无题》),诗是好诗,而后人学坏了。此二句沉痛有力,尽管有意思说不出,绝不会说话没意思。若有心亦有翼当然好,今一有(有心)一无(无翼)相对,悲哀,有力量,后人学之失之浮浅。

小杜与义山不同,小杜是轻薄,尤其与义山较,在此方面不及义山深刻广大。即以写私生活而论,抒情诗人多写私生活、个人生活,因抒情诗人所写者:自我、主观、小我。义山写来有时广大,所写有普遍性。小杜所写则只是他自己,惟完成上美。但长空澹澹一首确是小杜广大,又如浮生恰似冰底水,此在小杜诗中乃例外,少数。千里莺啼一首,写大自然多,写自己少,纯客观。然此类诗在小杜诗中亦不多。他有时既不能写出超自我之纯客观诗,又不能写出像义山那样深刻的诗。若其《登乐游原》及《江南春》乃例外。小杜诗其好处只是完成得美,得到和谐。无论形式、音节及内外表现皆和谐。此点或妨害其成为伟大诗人,而不害其成为真诗人。又如其《念昔游》三首之其一、其三:

十载飘然绳检外,樽前自献自为酬。

秋山春雨闲吟处,倚遍江南寺寺楼。

李白题诗水西寺,古木回岩楼阁风。

半醒半醉游三日,红白花开山雨中。

所写是私生活,小我,不伟大而真美、真和谐。或讥为此有闲阶级之言,尽管讥其小资产、有闲,而不得不承认其为诗饿八天不但连这样诗写不出,什么诗也写不出。

十载飘然绳检外一首比十年一觉扬州梦好。绳检,指传统道德束缚、规矩,飘然绳检外则不易得到同志,故樽前自献自为酬,然只此二句尚不成诗,后二句好,看山听雨处,即江南寺寺楼也。

虽处现时之大时代中,而此等诗有存在价值。若诡辩言之,则不但承认此种诗,且劝学人读此种诗,欣赏此种诗,了解此种诗。

写此种诗虽非小资产阶级,然亦须有闲。

诗人涅克拉索夫(Nekrasov)说过:

Muse of vengeance and hatred.(报复与憎恨的诗人。)

N氏诗富于报复精神及仇恨心情,却又说生活之扎挣使我不能成为一诗人,又时刻使我不能成为一战士。此盖其由衷之言,是很大的悲哀。不由想及老杜。老杜诗中许多诗不能成诗,或即因生活扎挣,不能使其成为诗人。而陶渊明真了不得,有生活扎挣,而是诗人,且真和谐,诗的修养比老杜高,真是有功夫。陶的确也是战士,一切有情,有生有力,无一时不在扎挣奋斗。如其《咏荆轲》。陶之生丰富,力坚强,而还是诗,真是诗中之圣。

小杜此等诗可使人得到诗的修养。余之诗在字句锤炼上受江西诗派影响,在心情修养上受晚唐影响,尤其义山、牧之。学人亦可试验之,大概不会失败。杜甫、太白无法学,一天生神力,一天生天才,非人力可致。然吾人尚可学诗,即走晚唐一条路,以涵养诗心。或者浅、不伟大,而是真的诗心。写有闲生活可抱此心情写,即使写奋斗扎挣之诗,亦可仍抱此心情,如陶之诗。诗中任何心情皆可写,而诗心不可破坏。写热烈时亦必须冷静。只热烈是诗情,不是诗心;易使人写诗,而不见得写出好诗。小杜此二首七绝《念昔游》真是沉静。

沉静,好,但亦只是基础,不可以此自足。若只此功夫如沙上建筑,是失败的;纵使成功亦暂时的,其倒也速,而且一败涂地。

四、欣赏的态度 有闲的精神

唐朝诗人重读书。老杜说:读书破万卷。(《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又说:熟精文选理。(《宗武生日》)

古来的诗人究竟读了多少书很成问题。如屈原,当然认识字,但他读了多少书?一者无那么多书可读,再者他的诗不需要袭仿。后来之人才注意多读。

吾人只是在修辞上下功夫。吾人生于千百年后,非天才诗人,自不可不用功。不但要像宋人在字句上有锤炼功夫(机械的),同时还要用一种性灵的功夫。宋人功夫是机械的、技术的,训练成、养成;性灵的功夫是一种修养。

关于这种性灵的修养,可从小李杜研究。所谓修养性灵即培养诗情。吾人作诗自不可同木匠之以工具做成器具,应如花匠之养花。野生的花真比不了,虽然丫丫杈杈不整齐,而生命力真是饱满、丰富,如三百篇、十九首,真有生机,活泼泼的。花匠所培养者,其生命力或不如野生之盛,但不能说其不美,仍可欣赏。故吾人虽非天才,然尚可成为诗人。心中要有诗情的培养,有诗情的生机、情趣。如此虽未必能成为大诗人,但不害其成为真的诗人。

读小杜诗不但其技术可取,对涵养诗情亦有助。前所举《念昔游》二诗,次首较前首更好(虽第二句不大好)。义山诗真是忠厚,无怪其深情,其诗中狂字甚少。太白有时狂,老杜亦有,如自比稷与契(《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义山没有,小杜有,李白题诗,今我亦题诗,不含糊,对得起。半醒半醉游三日,红白花开山雨中二句,可作禅参,得了活法,受用不尽。然此不可讲,只可自己去会。

这种诗是一种自我的欣赏。欣赏的心情是诗人不能少的。无论何种派别诗人,皆须有欣赏心情。而所欣赏是否限于自身?应包括自身以外之人、事、物,最大的诗人盖如此。诗发展至晚唐,自我欣赏之色彩非常鲜明、浓厚,欣赏自己的一切。如《念昔游》之二句:

半醒半醉游三日,红白花开山雨中。

半醒半醉游三日,固为自己;至红白花开山雨中,该是身外物矣,然此正写其自身半醒半醉游三日之心情。山雨既不摧花,花也不恨山雨,二者是调和的。小杜的情绪当然亦非常舒服、自然、调和。红白花开是象征,不是写实。此种自我欣赏与自我意识是否有关?所谓自我意识,即处处意识到有我。自我意识与自觉有关。若人之根本不自知,何能有自我意识?如曾子之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是自觉。小杜半醒半醉与曾子自省,有关而义不同:一为理智的、分析的,一为感情的、综合的。故自我欣赏很像自我意识而实非,似自觉而亦非。

狄卡尔[1](Descartes),法国哲人,云:

I think therefore I am.

我思想,因为我存在。我存在,即因我有思想。无思想的人可以不存在,可有可无。没有思想的人是空空洞洞的影子,不能算存在。

小杜态度与D氏之言很相似,因其结果皆为充实。吾人追求知识,研究学问,有思想、有感情即为充实。自己使自己不至于空虚,不至于等于零。无聊便顶可怕。什么是无聊?就是空虚。人就怕空空虚虚,摇摇摆摆,是一个零。充实是好的,空虚是可怕的,故无聊时候要消遣,如打牌即为的免去空虚之无聊。有人反对消遣,但抓住一件事,当时可得到充实。便有坏的,还比没有好。因此可知充实之可爱可贵,然后知小杜诗中生活之饱满、充实、无缺陷。(吾人于慈母膝下是最无缺陷的;与好友谈天是最惬意的,因此时最充实。)小杜抱此心情写成《念昔游》,不管其在成诗前、写诗时、成诗后,其心情总是充实的。吾人自己写出诗来,感情不是高兴、不是欢喜,只要是充实,觉得没白活了,不是空洞洞的白纸就行。我现在生命中填的是干草,然尚比不填好,可见充实之可贵。D氏是哲人,故重在思想;小杜是诗人,故重在写诗。小杜一派诗情,然其充实,则一也。

晚唐人最能欣赏自我。吾人不但要像宋人之用功在字句上、锤炼上,且须如晚唐诗人之修养诗情。然如此必须有闲,且为精神上有闲。(通常所谓有闲多为物质不用奋斗扎挣去生活。)

小杜的生活不是忧愁的,虽然他自己对他的生活不满意。而从旁观看来,其生活至少是不愁衣食的。谈到此,老杜便不如小杜幸福,无论身体、精神皆难得有闲。吾人或不能得生活的有闲,何必读此等诗?且不能得生活的有闲如何得精神的有闲?没饭吃怎么能欣赏?有花月不如有窝头,此固然也。然既为诗人,便须与常人不同。一个诗人无论写什么皆须有一种有闲的心情,可以写痛苦、激昂、奋斗,然必须精神有闲;否则只是呼号,不是诗。如老杜: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北征》)

这样的诗可以写,而太没有有闲之心情,快不成诗了。肉可臭,酒何能臭?且人可冻死,骨何能冻死?此种事可写成诗,而老杜写的是呼号,不是诗。可以写而不能如此表现,老杜写时,至少精神上不是有闲的。而又如韦庄之《秦妇吟》,写黄巢起义前后情形,事情尽管惨、乱,而韦庄写之总是抱有有闲的心情。虽非最好的诗,然至少不是失败的诗,比老杜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强。

诗人应养成此有闲心情,否则便将艺术品毁了。如绘画之画战争亦然。人无论在任何环境,皆可保有自我的欣赏,几乎不是自觉而是忘我。(颜回居陋巷即是忘我。)

精神的有闲、欣赏,是人格的修养。江西派只是工具上文字上的功夫。只重诗笔,不重诗情。无论激昂、慷慨、愤怒,要保持精神的有闲、欣赏的态度。

试看莱蒙托夫(Lermontov)的《童僧》:

Only a snake

Was rustling,for the grass was dry

And in the loose sand cautiously

It slid out,and then began to spring

And rolled himself into a ring

Then as though struck by sudden fear

Made haste to keep dark and disappear

此***诗盖写一个小孩儿到山中寻自由,到傍晚饥饿疲乏,仰卧于地,听水看山,忽见一蛇(snake)。对蛇有什么可欣赏?(外国文学好在音乐性,此段可译为散文,但无法译为诗。)当此境地,尚能写出诗,所以能成诗人。

破坏了诗心的调和,便不能写好诗。一个诗人文人什么都能写,只要是保持欣赏的态度、有闲的精神。最怕急躁,一急躁便不能欣赏。

注释

[1]今译笛卡儿。

五、小杜之热中

小杜两首《念昔游》,和谐婉妙,是他的修养。不要以为他的动机如此,他的诗情也许不谐婉,他的动机绝不谐婉。小杜是热中之人(做官心切),不为金钱势力,为的是事业功名的建树成就。小杜为人不但热中,而且眼热。小杜有堂弟杜悰(小杜集中提及),才情、见识、学问皆不及小杜,而出将入相多年,小杜甚为不平,愤慨、抵触、矛盾,他的心情并不和谐婉妙。诗如:

谁知我亦轻生者,不得君王丈二殳。

(《闻庆州赵纵使君与党项战中箭身死辄书长句》)

殳,《诗经》伯也执殳(《卫风伯兮》),毛传:殳,兵器,丈二长。诗系追悼一战死者,实叹自身功业无就。看了杜悰出将入相,甚为眼热,小杜此处正一例也。其饮酒、看花,颓废的生活,是牢骚不得志。半醒半醉游三日,红白花开山雨中,秋山春雨闲吟处,倚遍江南寺寺楼,小杜并不甘心闲游、半醉、倚楼,不要看轻他。

一个人对什么都没兴趣,便是表示对什么都感到失去意义,便没有力量;真的淡泊,像无血肉的幽灵。我们要热中地做一个人,要抓住些东西才能活下去。孟浩然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虽好,但不希望大家从此入手,也不能从此入手,我们是有血有肉的人,所以要热中。

小杜诗《齐安郡中偶题二首》其一:

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象征一年过去得无聊,而诗之神情妙。其二:

秋声无不搅离心,梦泽蒹葭楚雨深。

自滴阶前大梧叶,干君何事动哀吟。

时小杜为齐安太守,月二千石,仍甚不满。不愿在外省而愿在京内(外官富而不贵,京官贵而不富),欲把一麾江海去,乐游原上望昭陵(《将赴吴兴登乐游原一绝》)亦此意。昭陵,唐太宗墓,太宗知人善任,雄才大略;小杜之意以为若是太宗在的话,我必能见用而出将入相也。或说是小杜爱国,非也。

《齐安郡中偶题二首》虽非绝佳亦好诗,自滴阶前大梧叶,粗枝大叶,风流可喜,是自赏。此或非小杜本意,但真好。热中,但他写的诗仍和谐婉妙。

余不是强调哲理,把来两首抒情诗硬说人家热中于做官。古来要事业功名就得做大官、做京官。再举小杜两例:

萧萧山路穷秋雨,淅淅溪风一岸蒲。

为问寒沙新到雁,来时还下杜陵无。(《秋浦途中》)

镜中丝发悲来惯,衣上尘痕拂渐难。

惆怅江湖钓竿手,却遮西日向长安。(《途中一绝》)

字句的修养不能不讲究,否则也写不出好诗。小杜想做官是诗吗?怎么写?但牧之有此能力,写得不显。山路、秋雨,一肚子心事;来时还下杜陵无(杜陵在长安),下字好,雁还能到京城,我不能到,可怜。寒沙雁,好,字句上很下功夫。却遮西日向长安,真好,到京城去吧,去也无官做!潦倒江湖,进京干吗去?感慨牢骚,然而永远是和谐婉妙地表现出来。小杜《念昔游》其二:

云门寺外逢猛雨,林黑山高雨脚长。

曾奉郊宫为近侍,分明羽林枪。

首二句似老杜。以前所举二首《念昔游》观之,似是心境很调和,其实不然,此首即可看出。猛,拗字;,枪挑起貌。

小杜热心事业功名,不甘只做个诗人、文人。另有两首七律,末二句皆可见其热中:

自笑苦无楼护智,可怜铅椠竟何功。

(《长安杂题长句六首》其二)

江碧柳深人尽醉,一瓢颜巷日空高。

(《长安杂题长句六首》其三)

自笑苦无楼护智,楼护,奔走公侯之门,颇得人欢迎。由此可证其热中。表现其热中之感情,而又最有诗味的,盖为江碧柳深人尽醉,一瓢颜巷日空高二句。热中之情原难写为诗,而此写得好。再如谁人得似张公子,千首诗轻万户侯(《登池州九峰楼寄张祜》),自言虽有千首诗,仍不能轻万户侯。又如《奉陵宫人》,奉,供奉。奉陵时,朝夕具盥栉、治衾枕,事死如事生,比殉葬之葬,不下于殉葬。元曲李逵说:打一下是一下疼,那杀的只是一刀,倒不疼哩。(《李逵负荆》)砍头干吗,打板子好了,死不了活受。残忍!小杜写此诗不坏,而亦并不太好。若叫老杜写,当更好。小杜诗至少有潜意识作怪,并非为奉陵宫人写诗,而是为自己写,至少自怜之心胜过同情之心。诗曰:

相如死后无词客,延寿亡来绝画工。

玉颜不是黄金少,泪滴秋山入寿宫。

用典,因有含义而令读者觉得有隔膜,至少须将此种文字障打破,才能欣赏诗。陈后失宠于汉武帝,千金买得相如之赋。帝见赋,复幸之。毛延寿为宫人画像供汉元帝选择,故宫人多用黄金贿毛延寿。此虽为奉陵宫人作,实乃自写,想起自己境遇遭际,虽有玉颜而不遇亦徒然。奉陵宫人真惨,鲁迅先生说虽生之日,犹死之年(《朝花夕拾》小引),真是如此。另有《出宫人》二首:

闲吹玉殿昭华管,醉折梨园缥蒂花。

十年一梦归人世,绛缕犹封系臂纱。

平阳拊背穿驰道,铜雀分香下璧门。

几向缀珠深殿里,妒抛羞态卧黄昏。

写得不甚沉痛,其事亦原不沉痛。

六、馀论咏史诗

小杜诗长空澹澹二首最好,全写人生。

小杜诗一为人生之作,二为婉妙之作,三为热中之作。小杜所有诗皆可归入此三种,若不能归入者,便不是好诗。此外还要说到其第四类咏史之作。

此类作品,小杜见解不甚高,闲情又不浓厚,且稍近轻薄,不厚重,虽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轻、吝、薄,其馀不足观也矣。如其咏杨贵妃:

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来。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二)

破字用得损,曲到入破则紧张、精彩,破为音乐上名词;小杜舞破乃破坏之破。李义山亦犯轻薄之病。或因乱世人情薄。李义山咏东晋(东晋半壁江山)元帝(东晋第一皇帝):

休夸此地分天下,只得徐妃半面妆。(《南朝》)

徐妃原不可取,李义山更轻薄。讽刺可,讥笑不可。鲁迅先生讽刺,是讽刺普通大众的人性,若对一人而发,便是轻薄。

至如义山诗之富于梦的朦胧美,余将下次说之。

《驼庵传诗录》依据叶嘉莹女士听课笔记整理而成。本书所记讲录前一部分:从先秦之“诗骚”到魏晋之三曹、渊明,再由唐宋之各诗词名家至元明之戏曲大作,直至近代诗词名家王国维。在一个渐进的时间流中,顾随先生以其独到说解揭示出每一位作家所具有的独特作风,更揭示出所有作品之所以能够动人心弦的内在动力;讲录后一部分:顾随先生从诗歌创造角度,对诗歌中的“知、觉、情、思”、“诗歌特质”、“诗人修养”、“诗境”、“诗法”等方面进行了深入而独到的阐释。

猜你喜欢

  • 书与禅宗

    诗书中讨生活致弟子滕茂椿(莘园、心圆)十三通一莘园兄青鉴:大作捧读一过,颇有意致。唯句法未能遒炼,尚是功夫不到。余于学诗,自十岁起至卅,仍是门外汉。卅以后,从尹默师游,始稍窥门径。近五年来,致力于黄山..

    19 诗书生活 2025-09-15
  • 人与名作

    笑谈《永庆升平》在临清,被此间主人投辖相留,每日吃睡,更无事可做。案头有一部野书,叫什么《永庆升平》。内中胡说八道,人话不多。但有一段中,几句话说得最妙。底下是那一段的大概节略。有一位张广泰,年少不务..

    41 诗书生活 2025-09-15
  • 文与岁月

    月夜在青州西门上夜间十二点钟左右,我登在青州城西门上;也没有鸡叫,也没有狗咬;西南方那些山,好像是睡在月光里;城内的屋宇,浸在月光里更看不见一星灯亮。天上牛乳一般的月光,城下琴瑟一般的流水,中间的我,..

    22 诗书生活 2025-09-15
  • 刘全福*

    运粮的故事把王保长送走后,刘全福不声不响地在屋檐下踱着,转来转去。他没有一般农人那样的强健的身体,身材不高,很瘦,面孔的表情是冷冷的。他心里几乎从来没有高兴过。已往的一些大大小小的事情,都使他感到痛苦..

    18 顾随小说集 2025-09-15
  • 乡村传奇*

    晚清时代牛店子的故事在北地大平原中僻小县份的乡村里,那冬天真像个冬天:寒冷而且寂寞。围绕着村子是空旷的白地,摊开去一直到邻村的脚下。白地里和大道旁连一根草茨儿也没有。便是枯草也没有,那是早已教拾草的小..

    18 顾随小说集 2025-09-15
  • 佟二*

    佟二是有名字的。他的父亲说他叫佟直;然而村里人都叫他佟二,虽然他并没有大哥。和他亲昵一点的或者同他开玩笑的人,却叫他二佟。叫他佟直或老二的几乎没有。他并没有和别的村农不同的地方。颜面和全身的皮肤,是一..

    17 顾随小说集 2025-09-15
  • 废墟*

    这是一个秋天,平原的乡村间一个秋天。高粱已杀尽,谷子也割了,在地里长着的只有白薯、花生和残余的棉花。然而它们的叶子全黄了;棉呢,还开着未尽的白花。房五背着粪篮子,顺着大路,转了几个圈子回来。因为秋收之..

    14 顾随小说集 2025-09-15
  • 孔子的自白*

    孔子南游于楚的时候,有一天,楚国的叶公居然向子路打听起孔子的为人来:你们的先生,孔仲尼,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呢?为什么你们大家都甘心给他老先生赶着车,困苦颠连地跟着他东西南北地跑啊?这问题使子路有些恼..

    10 顾随小说集 2025-09-15
  • 失踪*

    第六时自一点至两点是三年级的音乐。音乐教员是一位浙江人,也就是T城交际界中有名的刘渡航女士。她照例要迟到十分钟的,等到别级的教员都上了班,教务处空无一人的时候,她才姗姗其来。这天下午,他跑到教务处去躺..

    15 顾随小说集 2025-09-15
  • 立水淹*

    离家还有一里路,在脚车上早望见了楼。喜得心里扑通扑通地跳!晚间同父亲母亲和妹妹在灯下谈话父亲说:我想你早该来了。学校里不是早放了暑假了吗?我道:我晋京来着呢。在京里又遇见甲和乙,谁知一住就是十来天下去..

    16 顾随小说集 2025-09-15
  • 反目*

    伊从八岁,便被关在深闺里,一直到十七岁上,除了伊的父亲和伊的小兄弟以外,伊从没见过第三个男子。日间做些针线,夜间同母亲安歇:八九年的生活,总是这个样子。但是伊出落得极美丽,极端重。所以姑母、姨娘、伯母..

    19 顾随小说集 2025-09-15
  • 枯死的水仙*

    有人送我一盆水仙:她的鳞茎肥白,干净,正如酪酥一样。几枝短而厚的叶子,嫩绿,浓青,又恰似油画画的。我并没有向那个人要这种娇嫩的花;然而他既送给我,无论怎样,我不肯再舍了她不要。道声谢,接过来,摆在书桌..

    14 顾随小说集 2025-09-15
  • 夫妻的笑*

    街上夜行所见晚九点了! 街上的行人渐渐少了。一条冷僻的街上, 有一座败落的小杂货铺子; 这杂货铺子不过一间大的门面。铺门外边,用四根竿子支起一个凉棚;棚下挂一盏较大一点的煤油灯, 灯下摆着水果摊子。五月鲜..

    17 顾随小说集 2025-09-15
  • 爱*

    疯人的慰藉他忽然疯了;并且疯的情形极奇怪。我们看他很像一个好人,不过他最怕见人,一见了便吓得立刻合住眼睛。假数我们强使他睁开,他会浑身打战,怕得直抖。他的眼睛发直;面色略为苍白;都和寻常有神经病的人一..

    19 顾随小说集 2025-09-15
  • 杂谭诗之创作

    一、世法与诗法余自谓:诗作不好是因为知道的世法太多,世法使我不能为诗,诗法使我不能入世。学道要多了解人情,了解人情可以多原谅人,疗治自己的荒唐和糊涂。涅克拉索夫(Nekrasov)说:争斗使我不能成为诗人,诗..

    71 驼庵传诗录 2025-07-05
  • 杂谭诗人之修养

    一、诗人本身须是诗天地间文学艺术皆可分为两种:形而上 精神 心形而下 物质 物无论为哪一种,只要从人手中制出,必须有诗意。否则,便失去存在之意义与价值。若一人胸中一点儿诗意也没有,那么此人生活便俗到毫无意..

    62 驼庵传诗录 2025-07-05
  • 杂谭诗境

    一、神秘与玄妙中国文学神秘性不发达。中国文学发源于黄河流域,水深土厚,有一分工作得一分收获。神秘偏于热带,如印度、希腊。西洋大作家的作品皆有神秘性在内,而带神秘色彩之作品并不一定为鬼神灵异妖怪。如中国..

    57 驼庵传诗录 2025-07-05
  • 漫议N、K二氏之论诗

    人说话只是明白还不成,还要说得有劲。旧俄诗人涅克拉索夫(Nekeraspov),彼尝自说:我有整三年,每天没有吃饱过,一年寒冬为房东所逐,宿于贫民窟(loss-house),以撰稿为生。N氏晚年聋而多病,死后,朵思退夫斯..

    62 驼庵传诗录 2025-07-05
  • 漫议S氏论中国诗

    《人物与批评》一文载《人间世》(一九三三年出版),作者列顿斯特雷奇(Lytton Strachey),散文家。其中有一段对于中国诗的批评,可供参考。西洋人不甚了解东方,总以之为神秘,尤其是中国思想及中国语言文字。S氏..

    64 驼庵传诗录 2025-07-05
  • 欣赏·记录·理想

    中国诗人对大自然是最能欣赏的。无论三百篇之杨柳依依(《小雅采薇》)或楚辞之嫋嫋兮秋风(屈原《九歌湘夫人》)等,皆是对大自然之欣赏。今所说在于对人生之欣赏,如李义山。义山虽能对人生欣赏,而范围太小,只限..

    62 驼庵传诗录 2025-07-05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
蜂鸟影院2048影视资源论坛熊猫影视河马影视星辰影视萝卜影院八哥电影网人人看电影无忧影视网橙子影视网叮当影视网天天影视网青青影视网电影天堂开心追剧网西瓜影院麻花影视网70影视网年钻网茶小舍电影藏影堂新神州影域煮酒观影体积影视爱看影院星光电影至尊影院极影公社超清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