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代文学 / 孟子

选择职业,不可不慎

2025-09-24 12:03 古代文学

选择职业,不可不慎

【原文】

孟子曰:“矢人①岂不仁于函人②哉?矢人唯恐不伤人,函人唯恐伤人。巫匠亦然③。故术④不可不慎也。孔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智?’夫仁,天之尊爵也,人之安宅也。莫之御而不仁⑤,是不智也。不仁、不智,无礼、无义,人役也。人役而耻为役,由(6)弓人而耻为弓,矢人而耻为矢也。如耻之,莫如为仁。仁者如射:射者正己而后发;发而不中,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

【注释】

①矢人:造箭的人。②函人,造销甲的人。③巫:巫医,鹅生。匠:匠人,这里特指做棺材的木匠。④术:这里指选择谋生之术,也就是选择职业。⑤御:阻挡。(6)由:同“犹”,好像。

【译文】

孟子说:“造箭的人难道不如造销甲的人仁慈吗?造箭的人唯恐自己造的箭不能够伤害人,造销甲的人却唯恐箭伤害了人。医生和棺材匠之间也是这样。所以,一个人选择谋生职业不可以不谨慎。孔子说:‘居住在有仁厚风气的地方才好。选择住处而不迷在有仁厚风气的地方,怎么能说是明智呢?’仁,是上天尊贵的爵位,人间最安逸的住宅。没有人阻挡却不选择仁,是不明智。不仁不智,无礼无义的人,只配被别人驱使。被别人驱使而引以为耻,就像做了造弓的人却又以造弓为耻,做了造箭的人却又以造箭为耻一样。如果真正引以为耻,那就不如好好行仁。有仁德的人就像射手:射手先端正自己的姿势然后才放箭;如果没有射中,不怪比自己射得好的人,而是反过来找自己的原因。”

【读解】

孟子的本意还是为“仁”而鼓与呼。但在我们读来,他所提出的“术不可不慎”的问题却更为有意思。

造箭的人生怕自己所造的箭不能够伤害人,而造铠甲的人却生怕自己所造的甲保护不了人。医生生怕自己的医术不高明救不了人,而棺材店的老板却生怕没有人死,棺材卖不出去。这并不是因为造箭的人和棺材店的老板就一定没有造甲的人和医生仁慈,而是职业使他们各自产生出不同的心理状态,或者说是职业心理。

所以,孟子得出结论说:“术不可不慎。”选择职业一定要谨慎。

问题是如果大家都把孟子的话听进去了,谁还愿意去做那造军火的人,去开那棺材店或殡仪馆呢?

从另一方面来说,既有社会分工,就有职业选择。

虽然有“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说法,有“干一行,一行,职业无高低贵贱之分的教育和宣传。但是,有教育和宣传这个事实本身就说明了确实有差异存在,说无高低贵贱之分,正说明有高低贵贱,只不过不同的时代和不同的个人有不同衡量标准罢了。比如说,孟子所提出来的造弓箭的人和卖棺材的人的问题,你从不同的角度来理解,造弓箭的人是为了让你拿去射杀如桀纣那样的不仁之人,卖棺材的人是为了让你死后首有安放之处,不也就都“仁”了吗?所以,造军火或开棺材店和殡仪馆不都是可以选择的职业了吗?

那么,有没有的确不可以选择的职业呢?

当然也是有的,比如说走私贩毒,卖院,行窃聚赌,杀人越货,那可真是“行不得也哥哥”,“行不得也妹妹”的啊!

归根到底,还是有必要记住孟老夫子的那句话:“故术不可不慎也。”

猜你喜欢

  • 君子不以天下俭其亲

    君子不以天下俭其亲【原文】孟子自齐葬于鲁①,反于齐,止于嬴②。充虞③请曰:“前日不知虞之不肖,使虞敦匠事④。严(5),虞不敢请.今愿窃有请也:木若以(6)美然。”曰:“古者棺椁无度(7),中古(8)棺七寸..

    0 古代文学 2025-09-24
  • 无官无责,进退有余

    无官无责,进退有余【原文】孟子谓蚳蛙(1)曰:“子之辞灵丘(2)而请士师(3),似也,为其可以言也。今既数月矣,未可以言与?”蚳蛙谏于王而不用,致为臣而去。齐人曰:“所以为蚳蛙则善矣;所以自为,则吾不知..

    0 古代文学 2025-09-24
  • 当受则受,当辞则辞

    当受则受,当辞则辞【原文】陈臻①问曰:“前日于齐,王馈兼金②一百③而不受;于宋,馈七十镒而受;于薛④,馈五十镒而受。前日之不受是,则今日之受非也;今日之受是,则前日之不受非也。夫子必居一于此矣。”孟子..

    0 古代文学 2025-09-24
  • 贤才可拜不可召

    贤才可拜不可召【原文】孟子将朝王①,王使人来曰:“寡人如②就见者也,有寒疾,不可以风。朝,将视朝③,不识④可使寡人得见乎?”对曰:“不幸而有疾,不能造⑤朝。”明日,出吊于东郭氏(6)。公孙丑曰:“昔者..

    0 古代文学 2025-09-24
  • 公孙丑下

    公孙丑下公孙丑下本篇除第一章单纯介绍孟子言论外,其余各章兼记孟子的事迹、行为和言论,以立身处世的态度为主,其中有不少名言。全篇原文共14章,本书选7章。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原文】孟子曰:“天时不..

    0 古代文学 2025-09-24
  • 从闻过则喜到与人为善

    从闻过则喜到与人为善【原文】孟子曰:“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禹闻善言,则拜。大舜有①大焉,善与人同②,舍己从人,乐取于人以为善。自耕稼、陶、渔以至为帝,无非取于人者。取诸人以为善,是与人为善③者也..

    0 古代文学 2025-09-24
  •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原文】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①。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②见孺子将人于打,皆有怵惕恻隐之心..

    0 古代文学 2025-09-24
  • 政策开放,国家兴旺

    政策开放,国家兴旺【原文】孟子曰:“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则天下之士皆悦,而愿立于其朝矣;市,廛而不征①,法而不廛②,则天下之商皆悦,而愿藏于其市矣;关,讥而不征③,则天下之旅皆悦,而愿出于其路矣;耕者..

    0 古代文学 2025-09-24
  • 恶湿居下,自作自受

    恶湿居下,自作自受【原文】孟子曰:“仁则荣,不仁则辱;今恶辱而居不仁,是犹恶湿而居下也。如恶之,莫如贵德而尊士,贤者在位,能者在职;国家闲暇①,及是时,明其政刑。虽大国,必畏之矣。《诗》云②:‘迨③天..

    0 古代文学 2025-09-24
  • 以德服人,心悦诚服

    以德服人,心悦诚服【原文】孟子曰:“以力假①仁者霸,霸必有大国。以德行仁者王,王不待(2)大——汤以七十里,文王以百里。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3)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

    2 古代文学 2025-09-24
  • 浩然之气,至大至刚

    浩然之气,至大至刚【原文】“敢问夫子恶乎长?”①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②之气。”“敢问何谓浩然之气?”曰:“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元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

    0 古代文学 2025-09-24
  • 公孙丑上

    公孙丑上公孙丑上本篇前两章记载盂子与学生公孙丑的对话,其余均系孟子个人言论的记录。总起来说,仍以政治学说,尤其是“仁政”理论为主。即便是说到其它方面的问题,也往往落脚于“仕政”之上。全篇原文共9章,本..

    0 古代文学 2025-09-24
  • 两大之间难为小

    两大之间难为小【原文】滕文公①问曰:“滕,小国也,间②于齐、楚。事齐乎?事楚乎?”孟子对曰:“是谋非吾所能及也。无已,则有一焉:凿斯池③也,筑斯城也,与民守之,效④死而民弗去。则是可为也。”【注释】①..

    0 古代文学 2025-09-24
  • 出尔反尔

    出尔反尔【原文】邹与鲁拱①。穆公②问曰:“吾有司死者三十三人,而民莫之死也”。诛之,则不可胜诛;不诛,则疾④视其长上之死而不救.如之何则可也?”孟子对曰:“凶年饥岁,君之民老弱转乎沟壑⑤,壮者散而之对..

    0 古代文学 2025-09-24
  • 进也民心,退也民心

    进也民心,退也民心【原文】齐人伐燕,取之。诸侯将谋救燕。宣王曰:“诸侯多谋伐寡人者,何以待这?”孟子对曰:“臣闻七十里为政者,汤是也。未闻以千里畏人者。《书》曰:‘汤一征,自葛始①。’天下信之,东面而..

    0 古代文学 2025-09-24
  • 民悦则取之,民不悦则不取

    民悦则取之,民不悦则不取【原文】齐人伐燕①,胜之。宣王问曰:“或谓寡人勿取,或谓寡人取之。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五旬而举之②,人力不至于此。不取,必有天殃③。取之,何如?”孟子对曰:“取之而燕民悦,则..

    0 古代文学 2025-09-24
  • 听听国人怎么说

    听听国人怎么说【原文】孟子见齐宣王曰:“所谓故国①者,非谓有乔木②之谓也,有世臣之③谓也。王无亲臣矣,昔者所进④,今日不知其亡⑤也。”王曰:“吾何以识其不才而舍之?”曰:“国君进贤,如不得已,将使卑踰..

    0 古代文学 2025-09-24
  • 王顾左右而言他

    王顾左右而言他【原文】孟子谓齐宣王曰:“王之臣有托其妻子于其友,而之楚游者。比其反也①,则②冻馁其妻子,则如之何?”王曰:“弃之。”曰:“士师③不能治士,则如之何?”王曰:“已之。”曰:“四境之内不治..

    1 古代文学 2025-09-24
  • 贪财好色怎么办?

    贪财好色怎么办?【原文】齐宣王问曰:“人皆谓我毁明堂①。毁诸?已乎②?”孟子对曰:“夫明堂者,王者之堂也。王欲行王政,则勿毁之矣。”王曰:“王政可得闻与?”对曰:“昔者文王之治岐③也,耕者九一④,仕者..

    0 古代文学 2025-09-24
  • 乐以天下,忧以天下

    乐以天下,忧以天下【原文】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①。王曰:“贤者亦有此乐乎?”孟子对曰:“有。人不得,则非②其上矣。不得而非其上者,非③也;为民上而不与民同乐者,亦非也。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

    4 古代文学 2025-09-23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