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驼庵传诗录 / 顾随

退之诗说

2025-07-05 15:17 驼庵传诗录

韩退之非诗人,而是极好的写诗的人。小泉八云(L.Hearn)分诗人为两种:一是诗人,二是诗匠(poem maker)。吾人不肯比退之为诗匠,然又尚非诗人,可名之曰poem-writer,作诗者。盖做诗人甚难。但虽不作诗亦可成为诗人,如《水浒传》鲁智深是诗人,他兼有李、杜之长飘洒而沉着(林冲乃散文家)。别人是将诗表现在诗里,鲁智深把诗表现在生活里,乃最伟大诗人。

人最难得是个性强而又了解人情。诗人多半个性强,而个性强者多不了解人情,只知有己,不知有人,如老杜即不通人情。诗人需个性强而又通达人情,且生活有诗味然若按此标准,则古今诗人不多。所谓了解人情非顺流合污,乃博爱,了解人情才能有同情。这连老杜都不成,况韩愈!当然韩更不是诗人,而其修辞技术好,故其诗未容忽视。尤其在学诗阶段中,可锻炼吾人学诗技巧。李义山、韩退之、黄山谷、陈简斋、杨诚斋,皆可读。

中国文字特别是在韵文中乃表现两种风致(姿态、境界、韵味):一是夷犹,二是锤炼。所谓风致,可用两个句子来描绘:杨柳春风百媚生(陈简斋《清明二绝》其二),风里垂杨态万方(王静安《秀州》)。

缥缈,夷犹。楚辞有君不行兮夷犹(屈原《九歌湘君》)之句。

中国文学不太能表现缥缈,最好说夷犹。夷犹,泛泛若水中之凫(楚辞《卜居》),说不使力,如何能游?说使力,而如何能自然?凫在水中,如人在空气中,是自得。夷犹,此二字甚好,而人多忽之。

夷犹表现得最好的是楚辞,特别是《九歌》,愈淡韵味愈悠长;散文则《左传》《庄子》为代表作。屈、庄、左,乃了不起的天才,以中国方块字表现夷犹,表现得最好,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后世有得一点的,欧阳修、归有光在散文中得一点;韵文中尚无其人,陶渊明几与屈、庄、左三人等,而路数不同。屈原在韵文中乃绝大天才。

魏文帝言:文以气为主。(《典论论文》)。人禀天地之气以生,人有禀性即气,气与有生俱来,乃先天的。屈原之天才是气,不尽然在学。铁杵可磨成针,可是磨砖绝不成针,以其非做针的材料。先天缺陷,后天有的能弥补,有的不能补。先天若有禀气,后天能增长;若先天无,后天不能使之有。屈、庄、左三人真乃天仙化人,可望而不可即。虽不可即,而不能不会欣赏;人可不为诗人,不可无诗心。此不但与文学修养有关,与人格修养亦有关系。读他们的作品使人高尚,是真的雅。一尘不染并非不入泥污,入而不染,方为真雅。其不沾土者非真雅,反不如干脆脏,何必遮掩?

写大自然,缥缈、夷犹容易。嫋嫋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屈原《九歌湘夫人》),真是纵横上下。屈原乃对人生取执着态度,而他的表现仍为缥缈、夷犹。如:

吾令羲和弭节兮,望崦嵫而勿迫。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离骚》)

羲和,日之神;崦嵫,日落处;上下求索,追求真理及其理想。鲁迅《彷徨》之题词即用此四句。此四句,内容与形式几乎不调和,而是极好的作品。猛一看,似思想与形式抵触,此种思想似应用有力的句子,而屈原用夷犹表现,成功了,险中弄险显奇能(《空城计》)。如画竹叶,一般应成个字,忌井字,而有大画家专画井字,但美,此乃大天才,如韩信背水为阵,置之死地而后生。

移情作用感情移入。人演剧有两种态度:一以自身为剧中人,一以冷眼观察。大作家之成功盖取后一种态度,移情作用,同时保持文艺之调整。一个热烈作家很难看到他调整完美之作品。西洋文学之浪漫派即难得调整,乃感情主义,反不如写实主义易得较完美作品。热烈感情不能持久,故只任感情写短篇作品尚好,不能写长篇,以其不能持久。盖情感热烈时,不能如实地去看,如在显微镜下看爱,是理想的,是超现实的。热烈感情一过,觉得幻灭,实则此方为真实。人之有感情如汽车之有汽,汽太过可炸坏锅炉。故浪漫主义易昏,写实主义明净。

动作感情理智

以感情推动作,以理智监视感情。

长篇作品有组织、有结构,是理智的,故不能纯用感情。诗需要感情,而既用文字表现,须修辞,此即理智。在形容事物时,应找出其惟一的形容词,如《诗经周南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用形容词太多,不能给人真切印象。有力的句子多为短句,且在字典上绝不会二字完全同义。二、两、双,此三字当各有其用处,绝不相同。找恰当的字是理智,不是感情。文人须有明确的观察,锐敏的感觉。近之诗人多在场时不观察,无感觉,回来作诗时另凑。应先有感情,随后就有理智追上。

中国诗两种境界其一乃夷犹,上面所言重在修辞,实则王静安先生所谓境界亦重要。夷犹之笔调适合写幻想意境,屈原之《九歌》多为幻想。汉人模仿骚之作品,多为劣质伪品。品不怕伪,若好,则有价值在;若仿不好,则下下者矣。汉人笨(司马迁及古诗十九首例外),以笨人模仿骚当然不成,即因其根本无幻想天才。修辞亦与作风、意境有关,故所谓夷犹乃合意境、作风言之。而此多半在天生、天资,后天之学,为力甚少。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及其成功,一也。(《中庸》二十章)此言不尽可靠。用夷犹笔调,须天生即有幻想天才。此在中国,大哉屈原!屈原以前无之,以后亦无之。

中国民族性若谓之重实际,而不及西洋人深,人生色彩不浓厚。中国作家不及西欧作家之能还人以人性,抓不到人生深处。若谓之富于幻想,又无但丁(Dante)《神曲》及象征、浪漫的作品,而中国人若玄起来,西洋人不懂。中国人欲读西洋作品,了解它,须下真功夫,因中西民族性之间有一鸿沟;而西人学中国语言,第一关就难,中国人却有学外国语言的天才。中国字之变化甚多,一字多义。如将,原为future,而现在说我将吃完,则为present,在文言文中应作方。西洋人不能研究中国语言文学,不能了解中国民族性,如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二十首》其五),如江上数峰青(钱起《湘灵鼓瑟》),非玄而何?中国之禅学更玄,而非高深。

中国文学表现思想难,大作品甚少,惟屈高杜深。屈原诗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离骚》),杜甫诗眼枯即见骨,天地终无情(《新安吏》)。屈是热烈,动,积极,乐观;杜是冷酷,静,消极,悲观。而结果皆给人以自己好好活之意识,结果相同。中国诗缺乏高深,小诗人多自命风雅,沾沾自喜。真能飘到九霄云外,大人大人大大人,三十三天宫为玉皇大帝盖瓦,佩服;真能入到十八层地狱,卑职卑职卑卑职,八十八地狱为阎王老子挖煤,亦佩服。王渔洋所谓神韵,好,而不敢提倡。后之诗人不能真作出悠然见南山、江上数峰青之好句,但模仿其皮毛。实则中国诗必有神韵。

吾人虽无夷犹、幻想天才,而亦可成为诗人,即靠锤炼,《文心雕龙》所谓:

捶字坚而难移,结响凝而不滞。(《风骨》)

坚而难移,非随便找字写上,应如匠之锤铁;而捶字易流于死于句下,故又应注意结响凝而不滞。

走锤炼之路成功者,唐之韩退之,宋之王安石、黄山谷及江西派诸大诗人,而自韩而下,皆能做到上句捶字坚而难移,不能做到下句结响凝而不滞。中国诗人只老杜可当此二句。杜诗: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旅夜书怀》)

垂、阔二字乃其用力得来,捶字坚、结响凝,若垂为明,星明平野阔,则糟。(作诗应把第一次来的字让过去,不过有时第一次来的字就好,惟如此时少。)阔从垂字来。月涌大江流不如上句好,但衬得住。又如杜以与人一心成大功(《高都护骢马行》)写马之伟大;以天地为之久低昂(《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写舞者之动人。老杜七字句之后三字,真是千锤百炼出来的,有响凝则有力。黄山谷诗句云:

心似蛛丝游碧落,身如蜩甲化枯枝。

(《弈棋二首呈任公渐》其二)

欲作诗需对世间任何事皆留意。蜩甲即蝉蜕。蝉之蜕化必须抓住树木,不然不易蜕化,必拱了腰。人下棋时如蜩甲然。山谷此句字有锤炼,而诗无结响。人谓山谷诗如老吏断狱,严酷寡恩,不是说断的不对,而是过于严酷。在作品中我们要看出其人情味,而黄山谷诗中很少能看出人情味,其诗但表现技巧,而内容浅薄。江西派之大师,自山谷而下十九有此病,即技巧好而没有意思(内容),缺少人情味。功夫到家反而减少诗之美。《诗经小雅采薇》之杨柳依依岂经锤炼而来?且依依等字乃当时白话,千载后生气勃勃,即有人情味。

文人好名,古之逃名者名反更高。人有自尊心,有领袖欲,文人在创作上是小上帝。文人相轻,亦由自尊来,而有时以理智判断又不得不怕。欧阳修论及东坡曰:三十年后,世上人更不道着我也!东坡,纯粹中国才子,飘飘然,吾人看其所写作品,皆似一挥而就。而东坡又怕山谷,盖山谷在诗的天才上不低于东坡,而功力过之,故东坡有效山谷体。东坡一挥而就,连书画都如此,若再肯努力,当更有大成就。而山谷真做到了捶字坚而难移,山谷思想虽空洞,而修辞真有功夫(讲新旧诗,皆当注意修辞)。但山谷又怕后山,后山作品少,而在小范围中超过山谷,故山谷曰:陈三真不可及。白乐天有句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长恨歌》),后山把此十四字缩为五字一身当三千。此即锤炼之病,太死,若没读过白诗,不能读懂此句,一身当三千乃借助后宫二句才能成立。此病即使置内容不论,文字亦缺少弹力。中国文字原缺少弹力,如山,单音一字(英文mountain,有弹力),一锤炼更没弹性。乐天二句有锤炼,而尚有弹力。山谷之称陈三真不可及乃因其时方随日化,身已要人扶(《丞相温公挽词》其二)二句,而此二句并不甚好。后山此二句,在直觉上不令人觉得温公之死可惜,须理解当时形势始可。

关于锤炼,陆机《文赋》谓:

考殿最于锱铢,定去留于毫芒。

《文心雕龙》所说是结果,《文赋》所说是手段。殿乃最后的,最是最好的,殿最,犹言优劣;去留,如说推敲。锤炼之功不能不用,盖否则有冗句、剩字。中国人诗到老年多无弹力,即过于锤炼。

因讲韩退之诗之修辞,故以楚辞之夷犹为对照,而如此则一发而不可收,愈说愈多,以上一段或可名之为诗之修辞。但底下也还不可收。

夷犹与锤炼之主要区别亦在弹力。弹力或与句法有关。楚辞常用兮、也等语词:

何昔日之芳草兮,今直为此萧艾也。

岂其有他故兮,莫好修之害也。(《离骚》)

此尚非骚之警句,意思平常,而说来特别沉痛。若去掉其语词,则变成:

何昔日之芳草,今直为此萧艾。

岂其有他故,莫好修之害。

没诗味儿。盖语词足以增加弹性,楚辞可为代表。但创作中亦有专不用语词者,即锤炼,乃两极端。

锤炼之结果是坚实。若夷犹是云,则锤炼是山;云变化无常,山则不可动摇,安如泰山,稳如磐石。老杜最能得此:

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房兵曹胡马》)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春望》)

二句真是坚实。夷犹是软,而其中有力。此所以骚之不可及,乃文坛彗星,倏然来去,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老杜诗坚实而有弹性;江西派诗自山谷起即过于锤炼,失去弹性,死于句下;若后山诗则全无弹性矣,如豆饼然;韩退之介于老杜和山谷之间。老杜锤炼而有弹性。夷犹非不坚实,坚实非无弹性。

诗讲修辞、句法而外,更要看其姿态。杨柳春风百媚生,就是一种姿态。读此句不是了解,而是直觉。屈骚与杜诗之表现不同,诗人性情不同,所表现的感情、姿态也不同。

诗的姿态,夷犹缥缈与坚实两种之外,还有氤氲。

氤氲二字,写出来就神秘。氤氲,一作缊,音义皆同,而缊老实,氤氲神秘。从气之字皆神秘,应用得其宜。中国国民性甚玄妙。(人以┼代表西洋之艰苦,卍代表印度之神秘,代表中国之玄妙。)玄说好是玄妙,说坏是混沌(糊涂)。中国国民性懒,听天由命,爱和平;而人不爱守规矩,以犯规为光荣,且强悍起来又不像爱和平的。中国文字是糊里糊涂明白的,混沌玄妙,故选氤氲二字。

氤氲乃介于夷犹与坚实之间者,有夷犹之姿态而不甚缥缈;有锤炼之功夫而不甚坚实。氤氲与朦胧相似,氤氲是文字上的朦胧而又非常清楚,清楚而又朦胧。锤炼则黑白分明,长短必分;氤氲即混沌,黑白不分明,长短齐一。故夷犹与锤炼、氤氲互通,全连宗了。矛盾中有调和,是混色。若说夷犹是云,锤炼是山,则氤氲是气。

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钱起《湘灵鼓瑟》)

若不懂此二句,中国诗一大半不能了解。此二句是混沌,锤炼是清楚。故初学可读江西派诗,训练脑筋。

夷犹、坚实、氤氲三种姿态(境界)中,夷犹是天赋。天才虽非生而知之,而但努力无天才,则不能至此境界。

骚体,《文选》单列为一体,汉人仿骚者虽多,但死而不活。假古董之不比真古董,即因无生命,盖凡文学作品皆有生命。艺术作品中皆有作者之生命与精神,否则不能成功。古人作诗将自己生命精神注入其中(其实此说不对),盖作品即作者之表现。假古董中无作者之生命。明朝有时朋、时大彬父子二人,做宜兴壶古朴素雅,最有名。其子曾做好一壶,因式样甚好而忘情,呼其父曰:老兄!此壶如何?此即将自己生命精神表现在里边。(余之字可以代表余,人之字即代表自己,何人作何种作品。)骚是真古董,汉人造假古董,无生命。须有夷犹之天赋始可写此种作品,吾辈凡人可不必论。能成佛者,不用说;不能成佛者,虽说亦不成,故此种境界不必论。

吾人所重,当在锤炼。锤炼出坚实的境界。

盖锤炼甚有助于客观的描写。而客观的三字加得有点多馀,实则凡描写皆客观。身心以外之事,自然皆为客观。然而不然。描写自己亦须客观,若不用客观态度,不仅描写身外之物不成功,写自己亦不成功。老杜之《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有名的作品,而其中描写自己常用客观态度,如:

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似乎在作者外尚有观者在焉。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若非一人分为二,何能自省?自己观察自己所做的事,不但学文时应如此,即于学道亦有用。放翁诗:

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销魂。

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剑门道中遇微雨》)

或讥之以为沾沾自喜,甚至有人作曲嘲之他倒是对画图,看画图自古来诗人的诗贵似诗人的命,直把个小毛驴冻得战兢兢云云,其实不然。陆诗若不论其短处,则其功夫可取,一方面作,一方面观,短处即长处。

观必须有馀裕。孔子曰:行有馀力,则以学文。(《论语学而》)在力使尽时不能观自己,只注意使力则无馀裕来观,诗人必须养成在任何匆忙境界中皆能有馀裕。孔子所谓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论语里仁》),造次,匆忙之间;颠沛,艰难之中;必于是,心仍在此也。今借之以论诗。作诗亦当如此,写作品时应保持此态度。并非有馀裕即专写安闲,写景时亦须有馀裕。悲极喜极时感情真,而作品一定失败,必须俟其极过去才能观,才能写。客观的描写必有馀裕,故无论写何事物皆须为客观。

至于氤氲,无客观的叙事,多为主观的酝酿。

锤炼复杂、变化,客观描述。

氤氲单纯,无客观的叙事。

主观的抒情作品无长篇,如王、孟、韦、柳无长篇叙事之作。纪事应利用锤炼,客观;抒情应利用酝酿,主观,作品自然,不吃力。若题目可用,或锤炼,或氤氲。文人使用文字创作,犹如大将用兵,颇难得指挥如意。不过,锤炼、氤氲,人力功到自然成。至于夷犹、缥缈,中国文字方块字、单音,不易表现此种风格,不若西洋文字,其音弹动有力。《离骚》《九歌》,夷犹缥缈,难得的作品;屈原,千古一人。

馀论:

(一)夷犹;(二)锤炼;(三)氤氲。第一种惟天才能之,吾人非天才,故而不论。吾人可讨论者限二、三两种。

(二)(三)两者中以(二)为最笨,如佛家苦行头陀(头陀,发尚未全剃者),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有天才进步快,无天才亦有进步。此功夫不负人。锤炼是渐修,韩退之所谓六字常语一字[1]难(《记梦》)是苦修,每字不轻轻放过。然此但为手段,不可以此为目的。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利其器是手段,善其事是目的。此功夫可使字法、句法皆有根基,至少可以不俗、不弱(所谓不俗,非雅;所谓不弱,非粗)。不俗、不弱,二者之原因为一,即力。如元人散曲刘庭信[双调折桂令]中:

花儿草儿打听的风声,车儿马儿我亲自来也。(《忆别》)

是俗,而其中有力,即不俗。不俗、不弱,是说字句从力来,而力从锤炼来,每字用时皆有衡量。

锤炼、氤氲虽有分别,而氤氲出自锤炼。若谓锤炼是苦行,则氤氲为得大自在。俗话说不受苦中苦,难为人上人,用锤炼之功夫时不自在,而到氤氲则成人上人矣。唐人五言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自然,可说是得大自在。老杜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好,而不太自在。韩退之七古《山石》亦不自在,千载下可见其用力之痕迹,具体感觉得到。苦行是手段,得自在是目的。若但羡慕自在而无苦行根基,不行。亦有苦行而不能得自在者,然则画鹘不成尚类鹜,尚不失诗法;若不苦行但求自在,则画虎不成反类犬矣。(幽灵似的诗,太没根基,非真缥缈,皆因无根基之故也。)

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孟浩然句)

从二锤炼到三氤氲,中有关联。欲了解此关联,即可参浩然此十字。

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自然,自在。微、淡等字与退之《山石》大、肥,老杜《春望》破、在,皆锤炼之功夫;又河、汉皆水旁,梧、桐皆木旁;且上句双声,下句对叠韵,而淡、滴二字声亦近,诚如陆士衡《文赋》所说考殿最于锱铢,定去留于毫芒。又如木华(西晋)之《海赋》,多用水旁字,一看字,即如见水之波浪翻动。作诗要抓住字之形、音、义。所谓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放翁《文章》),话非不对,然此语害人不浅希望煮熟的鸭子飞到嘴里来,天下岂有不劳而获的事?妙手偶得是天命,尽人事而听天命,妙手始能偶得,然则手何以成妙?微云二句也是锤炼而无痕迹,从苦行得大自在,此已能善其事矣。

没锤炼根基欲得氤氲结果,不成。反不如但致力于锤炼,不到氤氲,尚不失诗法。

以上是馀论。

字句之锤炼可有两种长处:一为有力坚实;二为圆润。有力坚实者如杜甫之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圆润者如孟浩然之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韩愈诗用字坚实不及杜,圆润不及孟,但稳。

中国诗可走锤炼的路子。锤炼宜于客观的描写,锤炼亦甚有助于客观的描写。韩退之之诗即能锤炼,故其字法、句法及客观描写好。如其《山石》:

山石荦确行径微,黄昏到寺蝙蝠飞。

升堂坐阶新雨足,芭蕉叶大栀子肥。

僧言古壁佛画好,以火来照所见稀。

铺床拂席置羹饭,疏粝亦足饱我饥。

夜深静卧百虫绝,清月出岭光入扉。

天明独去无道路,出入高下穷烟霏。

山红涧碧纷烂漫,时见松枥皆十围。

当流赤足踏涧石,水声激激风吹衣。

人生如此自可乐,岂必局束为人鞿。

嗟哉吾党二三子,安得至老不更归。

吾人看出其锤炼,而锤炼尚有条件,即客观有馀裕。而此一层有危险:写自己时一方面观,一方面作,是人格之分裂;写外界自然更为纯客观。故此种作品多缺乏动人的情感,惟感觉锐敏,如退之芭蕉叶大栀子肥,其思路亦刻入,而缺乏同情,太善于利用客观,对自己皆客观,故把感情压下去。不压下感情,不能保持客观态度,初为勉强,久之则感情不复动矣,如山谷、诚斋诗即如此。吾人常觉诚斋生硬杈枒,似树木之未修理,实则细一看,细极了,千锤百炼,然人不能受其感动,只理智上觉得好,非直觉的好。诗、骚、古诗十九首皆为直觉的好,如杨柳依依、如嫋嫋兮秋风、如思君令人老。老杜锤炼而能令人感动,后山尚可,山谷、诚斋则不动人,盖其出发点即理智,乃压下感情写的[2],故吾人感情不会为其所引动。如山谷诗句心似蛛丝游碧落,身如蜩甲化枯枝(《弈棋二首呈任公渐》其二),写下棋之用心、外表,甚好,但不能触动人的感情,太客观。然而短处即长处,长处即短处。学诗至少须练会锤炼之本领。盖吾人写诗不能离开描写,惟此乃手段,非目的,不可至此便完。江西派即以为能锤炼即可,实则此但为文学之一部分。小说、戏剧亦不能离开锤炼,诗之长篇亦必须有客观之描写、锻炼之字句,如老杜长篇之好者。写长篇固须能敷衍、铺张,如余曾有蜡梅长句[3],前半写鹿之奔,鸟之鸣,外有海;然后日落、日出、闻香。吾人写短篇的多,长篇的少,写长篇则手忙脚乱,该去不去,该添不添,故亦须锤炼。故作诗锤炼功夫必须用,且此为保险的,不似夷犹之不可捉摸,锤炼则用一分力,得一分效。惟不可至此步便以为达到目的,此但为表现之手段、之普遍者。

以上是就作诗功夫之先后说,未就如何用说。

锤炼宜于客观的描写,作诗有时应利用此点。如老杜《北征》,乱后回家,对此茫茫,心中当如何?而老杜是诗人,于此未忘掉客观,故尚能注意路上景物。不然则归心似箭,岂能复有心情欣赏路中景色?老杜则连山上小果木皆看见:

山果多琐细,罗生杂橡栗。

或红如丹砂,或黑如点漆。

雨露之所濡,甘苦齐结实。

此种客观写法是大诗人不能没有的。诗中叙事需要锤炼,写景亦需要锤炼,如退之芭蕉叶大栀子肥即锤炼而出。

看韩诗应注意其修辞:一为下字(下字准确),二为结构(组织分明)。

修辞是功夫,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而器利之后须有材料,但有工具,造出是句,不是诗。后之诗人多为有工具无木料之匠人,不能表达思想、描写现实。

中国文字在修辞上易美,而在表达思想及写实上有缺憾,因为音节太简单,单音、整齐。思想是活的,客观现实是活的,如云烟变幻,而文字是死的。表达思想、写实,不仅用字形、字义,而且用字音。韩退之修辞最好,如:

山石荦确行径微。

用荦确二字,好;若易为磊落或磊磊、嶙峋,皆不可,如用之则不成其为韩退之。落乃语词;磊磊则形、音太整齐;嶙峋太漂亮,美。漂亮虽漂亮,而无力,皆不如荦确。且荦确二字对韩愈最合适。韩是阳刚,是壮美;若用嶙峋,是阴柔,是幽美,二词虽相似而实不同。老杜有: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旅夜书怀》)

若易垂为明、阔为静,则糟了。明、静,阴柔,幽美;垂、阔,壮美。余不太喜欢自然,而喜欢人事,对陶诗采菊东篱非极喜欢,而老杜之二句好,以其中有人,气象大,星垂句尤佳。星垂句可代表老杜,如山石荦确之可代表退之。韩诗山石荦确行径微,芭蕉叶大栀子肥,荦确、大、肥,即法国小说家佛罗贝尔(Flaubert)所谓合适的形容词。

中国翻译西洋文学常失败,音节不同之故,西洋文字以音为主,中国文字以形为主,且一复音,一单音。但丁《神曲》、莎士比亚(Shakespeare)剧本,法、意、俄各国皆有好译本,而中国没有,所译莎士比亚剧真不成东西,简直连原文的好处都不懂。日本亦译有莎士比亚剧本(坪内逍遥译),传诵一时,且能上演。日人之努力真可佩服。

《山石》写夜:

夜深静卧百虫绝,清月出岭光入扉。

金圣叹有写夜的诗:

夜久语声寂,萤于佛面飞。

半窗关夜雨,四壁挂僧衣。(《宿野庙》)

金圣叹眼高手低,天才高,他的批评好,诗不甚佳。而此首尚佳,若非早死,当有较好创作。韩之《山石》写夜深不及金,韩曰百虫绝,金诗声寂萤飞更静。王籍《入若耶溪》曰:鸟鸣山更幽,好;王安石曰:何若一鸟不鸣山更幽?不可。静与死不同,静中要有生机,若曰百虫绝,则是死。寂静中有生机,即中国古哲学所谓道,佛所谓禅,诗所谓韵。佛家常说心如槁木死灰,非真死,其中有生机。

韩之短篇不佳,应看其长篇之组织:下字所以成句,结构所以成篇。《山石》一篇从庙外至庙中再至庙外,从黄昏至夜至朝,有层次。前半黄昏,写眼前景物,以夜黑不能远见;后半天明后始写远景。末四句不佳:

人生如此自可乐,岂必局束为人鞿。

嗟哉吾党二三子,安得至老不更归。

末四句是议论。诗中可表现人之思想,而忌发议论。韩思想浮浅,韩公真躁人(陈简斋《书怀示友十首》其九)。一切事业躁人无成绩,性急可,但必须沉住气。学道者之入山冥想即为消磨躁气。盖自清明之气中,始生出真、美,合而为善,三位一体。退之思想浮浅而感觉锐敏,感觉锐敏之人往往躁,如何能从感觉锐敏中得到平静,而非迟慢、麻木?韩不能平静,故无清明之气,思想浮浅而议论亦不高。诗人可以给读者一种暗示,而不能给人教训。孟子云:父子之间不责善,责善则离。(《离娄上》)(儿童之性情与所受教训有关。)诗是美的,岂可以教训破坏之?

韩诗《谒衡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一诗之结尾高于《山石》:

夜投佛寺上高阁,星月掩映云朣胧。

猿鸣钟动不知曙,杲杲寒日生于东。

此高于前篇人生如此自可乐四句。此篇不写思想,但写景,而好,以其感觉锐敏。此诗从仰见突兀撑青空以下五句好:

    仰见突兀撑青空。

紫盖连延接天柱,石廪腾掷堆祝融。

森然魄动下马拜,松柏一径趋灵宫。

紫盖连延接天柱,石廪腾掷堆祝融是具体写法,以简洁字句写敏捷动作,说时迟,那时快。此甚或高于老杜。写文章,慢事写快没关系,快事亦可慢写。人世常把精神费于无聊之事上。快乐如电,好事短,一闪即去。文字能弥补此缺憾。好的文字对于无聊事,可略;对于好事,那时快而可以说得慢。凡快事皆精彩之事。文学能与造化争功即在此。那时快而说时迟,有精神。文学上那时快而说时迟的,可参看《水浒传》之闹江州。

老杜有两首《醉时歌》,皆好。其中赠广文馆博士郑虔一首有句:

德尊一代常坎坷,名垂万古知何用。

这不是诗,这是散文,然而成诗了,放在《醉时歌》里一点不觉得不是诗,原因便在于音节好。抓住这一点,虽散文亦可以成诗。学老杜者多不知此,仅韩文公能知之。黄昏到寺蝙蝠飞、芭蕉叶大栀子肥,皆散文而成诗者。

文学之演变是无意识的,往好说是瓜熟蒂落、水到渠成。中国文学史上有演变无***,有之者,则韩退之在唐之倡古文为有意识者,与诗变为词、词变为曲之演变不同。

诗是女性,偏于阴柔、优美。中国诗多自此路发展,直至六朝。至杜甫已变,尚不太显。至韩愈则变为男性,阳刚、壮美。若以为必写高山、大河、风云始能壮美,则壮美太少;此是壮美,而壮美不仅此,要看作者表现如何。芭蕉叶大栀子肥,芭蕉、栀子,岂非阴柔?而韩一写,则成阳刚之美,如上帝之造万物。或曰生活平淡,写不出壮美。此语不能成立,过伟大生活者未必能写伟大的诗。

芭蕉叶大栀子肥。

此句不容小视,唐宋诗转变之枢纽即在芭蕉叶大栀子肥一句。唐诗之变为宋诗,能自杜甫看出者少,至韩愈则甚为明显,到江西诗派则致力于阳刚。顺阴柔走是诗之本格,而走得太久即成为烂熟、腐败,或失之纤弱。至晚唐,除小李杜外,他人诗亦多佳者。东瀛诗僧曰:

一种风流吾最爱,六朝人物晚唐诗。(大沼枕山所作汉诗)

而晚唐诗即失之弱,有一利即有一弊。晚唐牧之尚好,义山未能免此。江西诗则易流于粗犷,山谷未能免此,有时写的不是诗。反之二陈倒了不起,尤其简斋。简斋用宋人字句而有晚唐情韵,如:

一帘晚日看收尽,杨柳春风百媚生。(《清明二绝》其二)

又如:

孤莺啼永昼,细雨湿高城。(《春雨》)

亦似晚唐,惟《春雨》二句尚有力,有江西味儿。唐宋诗千变万化,各有好处。

作诗就怕没诗情、诗思,故主张唐情宋思,用宋人炼字句功夫去写唐人优美情调。炼字要坚实、要圆、要稳,而思想太理智,易落入宋人。(余之《春日杂咏四绝句》看似思想,其实是感觉。)

注释

[1]叶嘉莹此处有按语:此一字当为句眼。

[2]叶嘉莹此处有按语:莹以为是感情根本不足。

[3]此诗已佚。

《驼庵传诗录》依据叶嘉莹女士听课笔记整理而成。本书所记讲录前一部分:从先秦之“诗骚”到魏晋之三曹、渊明,再由唐宋之各诗词名家至元明之戏曲大作,直至近代诗词名家王国维。在一个渐进的时间流中,顾随先生以其独到说解揭示出每一位作家所具有的独特作风,更揭示出所有作品之所以能够动人心弦的内在动力;讲录后一部分:顾随先生从诗歌创造角度,对诗歌中的“知、觉、情、思”、“诗歌特质”、“诗人修养”、“诗境”、“诗法”等方面进行了深入而独到的阐释。

猜你喜欢

  • 书与禅宗

    诗书中讨生活致弟子滕茂椿(莘园、心圆)十三通一莘园兄青鉴:大作捧读一过,颇有意致。唯句法未能遒炼,尚是功夫不到。余于学诗,自十岁起至卅,仍是门外汉。卅以后,从尹默师游,始稍窥门径。近五年来,致力于黄山..

    19 诗书生活 2025-09-15
  • 人与名作

    笑谈《永庆升平》在临清,被此间主人投辖相留,每日吃睡,更无事可做。案头有一部野书,叫什么《永庆升平》。内中胡说八道,人话不多。但有一段中,几句话说得最妙。底下是那一段的大概节略。有一位张广泰,年少不务..

    41 诗书生活 2025-09-15
  • 文与岁月

    月夜在青州西门上夜间十二点钟左右,我登在青州城西门上;也没有鸡叫,也没有狗咬;西南方那些山,好像是睡在月光里;城内的屋宇,浸在月光里更看不见一星灯亮。天上牛乳一般的月光,城下琴瑟一般的流水,中间的我,..

    22 诗书生活 2025-09-15
  • 刘全福*

    运粮的故事把王保长送走后,刘全福不声不响地在屋檐下踱着,转来转去。他没有一般农人那样的强健的身体,身材不高,很瘦,面孔的表情是冷冷的。他心里几乎从来没有高兴过。已往的一些大大小小的事情,都使他感到痛苦..

    18 顾随小说集 2025-09-15
  • 乡村传奇*

    晚清时代牛店子的故事在北地大平原中僻小县份的乡村里,那冬天真像个冬天:寒冷而且寂寞。围绕着村子是空旷的白地,摊开去一直到邻村的脚下。白地里和大道旁连一根草茨儿也没有。便是枯草也没有,那是早已教拾草的小..

    18 顾随小说集 2025-09-15
  • 佟二*

    佟二是有名字的。他的父亲说他叫佟直;然而村里人都叫他佟二,虽然他并没有大哥。和他亲昵一点的或者同他开玩笑的人,却叫他二佟。叫他佟直或老二的几乎没有。他并没有和别的村农不同的地方。颜面和全身的皮肤,是一..

    17 顾随小说集 2025-09-15
  • 废墟*

    这是一个秋天,平原的乡村间一个秋天。高粱已杀尽,谷子也割了,在地里长着的只有白薯、花生和残余的棉花。然而它们的叶子全黄了;棉呢,还开着未尽的白花。房五背着粪篮子,顺着大路,转了几个圈子回来。因为秋收之..

    14 顾随小说集 2025-09-15
  • 孔子的自白*

    孔子南游于楚的时候,有一天,楚国的叶公居然向子路打听起孔子的为人来:你们的先生,孔仲尼,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呢?为什么你们大家都甘心给他老先生赶着车,困苦颠连地跟着他东西南北地跑啊?这问题使子路有些恼..

    10 顾随小说集 2025-09-15
  • 失踪*

    第六时自一点至两点是三年级的音乐。音乐教员是一位浙江人,也就是T城交际界中有名的刘渡航女士。她照例要迟到十分钟的,等到别级的教员都上了班,教务处空无一人的时候,她才姗姗其来。这天下午,他跑到教务处去躺..

    15 顾随小说集 2025-09-15
  • 立水淹*

    离家还有一里路,在脚车上早望见了楼。喜得心里扑通扑通地跳!晚间同父亲母亲和妹妹在灯下谈话父亲说:我想你早该来了。学校里不是早放了暑假了吗?我道:我晋京来着呢。在京里又遇见甲和乙,谁知一住就是十来天下去..

    16 顾随小说集 2025-09-15
  • 反目*

    伊从八岁,便被关在深闺里,一直到十七岁上,除了伊的父亲和伊的小兄弟以外,伊从没见过第三个男子。日间做些针线,夜间同母亲安歇:八九年的生活,总是这个样子。但是伊出落得极美丽,极端重。所以姑母、姨娘、伯母..

    19 顾随小说集 2025-09-15
  • 枯死的水仙*

    有人送我一盆水仙:她的鳞茎肥白,干净,正如酪酥一样。几枝短而厚的叶子,嫩绿,浓青,又恰似油画画的。我并没有向那个人要这种娇嫩的花;然而他既送给我,无论怎样,我不肯再舍了她不要。道声谢,接过来,摆在书桌..

    14 顾随小说集 2025-09-15
  • 夫妻的笑*

    街上夜行所见晚九点了! 街上的行人渐渐少了。一条冷僻的街上, 有一座败落的小杂货铺子; 这杂货铺子不过一间大的门面。铺门外边,用四根竿子支起一个凉棚;棚下挂一盏较大一点的煤油灯, 灯下摆着水果摊子。五月鲜..

    17 顾随小说集 2025-09-15
  • 爱*

    疯人的慰藉他忽然疯了;并且疯的情形极奇怪。我们看他很像一个好人,不过他最怕见人,一见了便吓得立刻合住眼睛。假数我们强使他睁开,他会浑身打战,怕得直抖。他的眼睛发直;面色略为苍白;都和寻常有神经病的人一..

    19 顾随小说集 2025-09-15
  • 杂谭诗之创作

    一、世法与诗法余自谓:诗作不好是因为知道的世法太多,世法使我不能为诗,诗法使我不能入世。学道要多了解人情,了解人情可以多原谅人,疗治自己的荒唐和糊涂。涅克拉索夫(Nekrasov)说:争斗使我不能成为诗人,诗..

    71 驼庵传诗录 2025-07-05
  • 杂谭诗人之修养

    一、诗人本身须是诗天地间文学艺术皆可分为两种:形而上 精神 心形而下 物质 物无论为哪一种,只要从人手中制出,必须有诗意。否则,便失去存在之意义与价值。若一人胸中一点儿诗意也没有,那么此人生活便俗到毫无意..

    62 驼庵传诗录 2025-07-05
  • 杂谭诗境

    一、神秘与玄妙中国文学神秘性不发达。中国文学发源于黄河流域,水深土厚,有一分工作得一分收获。神秘偏于热带,如印度、希腊。西洋大作家的作品皆有神秘性在内,而带神秘色彩之作品并不一定为鬼神灵异妖怪。如中国..

    57 驼庵传诗录 2025-07-05
  • 漫议N、K二氏之论诗

    人说话只是明白还不成,还要说得有劲。旧俄诗人涅克拉索夫(Nekeraspov),彼尝自说:我有整三年,每天没有吃饱过,一年寒冬为房东所逐,宿于贫民窟(loss-house),以撰稿为生。N氏晚年聋而多病,死后,朵思退夫斯..

    62 驼庵传诗录 2025-07-05
  • 漫议S氏论中国诗

    《人物与批评》一文载《人间世》(一九三三年出版),作者列顿斯特雷奇(Lytton Strachey),散文家。其中有一段对于中国诗的批评,可供参考。西洋人不甚了解东方,总以之为神秘,尤其是中国思想及中国语言文字。S氏..

    64 驼庵传诗录 2025-07-05
  • 欣赏·记录·理想

    中国诗人对大自然是最能欣赏的。无论三百篇之杨柳依依(《小雅采薇》)或楚辞之嫋嫋兮秋风(屈原《九歌湘夫人》)等,皆是对大自然之欣赏。今所说在于对人生之欣赏,如李义山。义山虽能对人生欣赏,而范围太小,只限..

    62 驼庵传诗录 2025-07-05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
蜂鸟影院2048影视资源论坛熊猫影视河马影视星辰影视萝卜影院八哥电影网人人看电影无忧影视网橙子影视网叮当影视网天天影视网青青影视网电影天堂开心追剧网西瓜影院麻花影视网70影视网年钻网茶小舍电影藏影堂新神州影域煮酒观影体积影视爱看影院星光电影至尊影院极影公社超清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