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太平御览 / 李昉

卷四百三十二 ◎人事部七十三

2025-09-26 12:44 太平御览
○慈爱

  《说文》曰:慈,爱也。

  《释名》曰:慈,字也。

  《韩诗外传》曰:夫为人父者,心怀慈仁之爱,以畜养之。爱子不詈,髦子不笞。

  《礼记·学记》曰:夫慈者,所以使众也。

  《左传·昭五年》曰:子产卒,仲尼闻之出涕曰:"古之遗爱。"

  《孝经援神契》曰:母之於子也,鞠养殷勤,推燥居湿,绝少分甘。(宋均曰:火则自绝,甘则分。)

  《家语》曰:孔子曰:"明君心宽裕,以容其民,慈爱以优柔之。"

  《汉书》曰:翟方进少为郡小吏,号迟钝,因病归,欲游学,后母愍其志,而怜其幼,随之长安,织履以给之。

  谢承《后汉书》曰:杨彪子循为曹操所杀。后见彪问曰:"公何瘦之甚?"对曰:"愧无日磾先见之明,犹怀老牛舐犊之爱。"操为之改容。

  《列女传》曰:魏孟阳之女,芒卯之后妻也,有三子,前妻之子有五人,皆不爱慈母。前妻中子犯魏王令,罪当死。慈母忧感悲哀,带因减赤。人有谓慈母曰:"人不爱母,何为忧惧勤劳如此?"母曰:"其父为其孤也,而使妾为之继母,如为人母而不能爱其子,何谓慈乎?"魏王闻之,高其义,赦其子而复其家。自此之后,五子亲侍慈母。

  老子曰:吾有三宝,一曰慈。

  《韩子》曰:爱子者,慈於子。重生者,慈於生。贵功者,於事仁。

  《淮南子》曰:尧立孝慈,使民如子弟。

  《说苑》曰:魏文侯封太子挚於中山,三年使不往来。舍人赵仓唐曰:"为人子三年不闻父问,不可谓孝;为人父三年不闻子问,不可谓慈。臣愿奉使,侯何所好?"太子曰:"侯嗜晨凫,好北犬。"仓唐緤北犬,奉晨凫,文侯赐太子衣一袭,令以鸡鸣时致之。太子发筐视衣,尽颠倒。太子曰:"趣具驾,君侯召我也。"唐来不受。太子曰:"《诗》曰:东方未明,颠倒衣裳,颠之倒之,自公召之。"遂西至,文侯大喜,仓唐一使文侯为慈父,挚为孝子。

  潘岳《西征赋》曰:夭赤子於西安,坎路侧而瘗之。亭有千秋之号,子无七日之期。虽逸厉於延吴,实潜恸於余慈。

  《蔡邕书》曰:邕薄祐早丧二亲,年逾三十,鬓发二色,叔父亲之,犹若幼童,陆则对座,食则比豆。

  ○恭敬

  《说文》曰:恭,肃也。

  《释名》曰:恭,供也,自持也。亦言供给事人,敬警也。

  《易·小故翟》曰:山上有雷,小过。君子以行过於恭。(取过於礼,而不为害。)

  《易·系辞》曰:君子致恭,以存其位。

  《易·文言》曰:敬以直内,义以方外,敬义立而德不孤。

  《尚书·五子歌》曰:居民上者,奈何弗敬?

  《毛诗·小弁》曰:惟桑与梓,必恭敬止。

  又曰:敬之敬之,天惟显思。

  《大戴礼》曰:昔禹见耕者五偶而式,过十室之邑,则下为秉德之士存焉。

  又曰:昔武王践祚,入于户,未尝越履,往来过之不履影。

  《礼记·曲礼》曰:君子恭敬蹲节,退让以明礼。

  又《檀弓上》曰:晋献公将杀其世子申生。公子重耳谓之曰;"子盍言子之志於公乎?"世子曰:"不可。君安骊姬,是我伤公之心也。"曰:"然则盍行乎?"世子曰:"不可。君谓我欲杀君也。天下岂有无父之国哉?吾何行如之?"使人辞於狐突曰:"君老矣,子少,国家多难,伯氏不出而图吾君;伯氏苟出而图吾君,(图,谋。)申生受赐而死!"再拜稽首乃卒。是以为恭世子也。

  又《少仪》曰:宾客主恭,祭祠主敬。

  又《乐记》曰:中正无邪,礼之质也;庄敬恭顺,礼之制也。

  又《哀公问》曰:敢问何谓敬身?孔子对曰:"君子过言则民作辞,过动则民作则。君子言不过辞,动不过则,百姓不令而恭敬。如是则能敬其身;能敬其身,则能成其亲矣。"

  又《经解》曰:恭俭庄敬,《礼》教也。

  《左传·宣上》曰:晋灵公不君,赵宣子骤谏,公患之,使鉏麑贼之。晨往,寝门辟矣,盛服将朝,尚早,坐而假寐。麑退而叹曰:"不忘恭敬,民之主也。贼民之主,不忠。"触槐而死。

  又《襄二十三年》曰:季氏以公鉏为马正,(贾逵曰:马正,家司马。)愠而不出。闵子马见之,(闵子马,曾大夫闵马父也。)曰:"为人子者,患不孝,不患无所。恭敬父命,何常之有!"公鉏然之。敬恭朝夕,恪居官次。

  又《昭七》曰:正考父佐戴、武、宣,(三人皆宋君也。)三命滋益恭。故其鼎铭云:"一命而偻,再命而伛,三命而俯。(俯恭於伛,伛恭於偻。)循墙而走,(言不敢安行也。)亦莫余敢侮。"

  《论语》曰:恭近於礼,远耻辱也。

  又曰: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又曰:樊迟问仁。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

  又曰:子禽语子贡曰:"子之为恭也,仲尼岂贤於子乎?"

  《家语》曰:孔子曰:"恭则近礼,尧舜笃恭,以王天下。"

  又曰:颜渊将西游宋。问孔子曰:"何以为身?"子曰:"恭敬而已矣。恭则近於礼,忠敬则人爱。"

  《史记》曰:子路为蒲大夫,辞孔子。孔子曰:"薄多壮,又难治。然则吾语汝,恭以敬,可以执勇。"

  《汉书》曰:万石君石奋,其父赵亡,徙温。高祖东击项籍,过河内,时奋年十五,为小吏。高祖与语,爱其恭敬。奋积功劳,孝文时太中大夫。恭勤,过宫阙门必下车趋,见路马必式。子孙为小吏,来归谒,万石君必朝服见之。

  《魏略》曰:常林少单贫,带经耕锄。其妻自担饷馈之。林虽在田野,其相敬过於宾客。

  《吴书》曰:顾悌,字子通。待妻子有礼,常夜入晨出,希见其面。常疾笃,妻出看之,悌命左右,自扶起冠帻。

  王隐《晋书》曰:庾衮执事有恪,与弟子治藩,跪而受条。其人曰:"今在隐屏,先生胡不踞?"衮乃揖而延之,正席而坐。告之曰:"何以幽显,易其操者乎?"

  《樊英别传》曰:英尝病卧便室中,英妻遣婢拜问,英答拜,或问之,英曰:"妻,齐也。

  《说苑》曰:鲁有恭士,名曰机泥,行年七十,其恭甚益。冬日行阴,夏日行阳,一食之间三起。见衣裘褐之士,则为之礼。鲁君问曰:"机子年甚长矣,不可释恭乎?"泥对曰:"君子好恭以成其名,小人学恭以除其刑,斧钻加於泥者,何释恭为?"

  又曰:赵简子乘弊车瘦马,衣设羊裘。其宰谏曰:"车新则安,马肥则往来疾,狐格之裘温且轻。"简主曰:"吾非不知,吾闻君子服美则益恭,小人服美则益倨。我以自备,恐有小人之心也。"

  ○知

  《易·系辞》曰: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

  《礼记·中庸》曰:舜其大知也与?舜好问而好察迩言。

  《论语·公冶长》曰: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其愚不可及也。(宁武子,卫大夫宁俞。)

  又《雍也》曰:知者乐水。

  又曰:知者动。

  《尔雅》曰:距齐州以南,戴日为丹穴,丹穴之人知。

  《史记》:秦使王稽於魏。知范雎贤,载入秦。至湖,穰侯至,劳稽,曰:"君得无与诸游子俱来?"稽曰:"不敢。"即别去。雎曰:"吾闻穰侯知士也,其见事迟,向者疑车中有人,忘索之。"於是下车走,行十馀里,果使骑还索车中,无人,乃止。

  又曰:樗里子名疾,秦惠王弟也。滑稽多知,秦人号曰:"知囊"。

  又曰:胨错以辩得幸太子,太子家号曰:"知囊"。

  又曰:项王谓汉王曰:"天下匈匈数岁者,徒以吾两人耳。愿与汉王挑战决雄雌。"汉王笑谓曰:"吾宁斗知不斗力。"

  《汉书》曰:陈婴者,东阳令史也。少年杀其令,相聚邑中,从之者得二万人。欲立婴为王,婴母谓曰:"吾为乃家妇,闻先故未曾贵,今暴得大名,不祥,不如有属,成犹得封侯,事败易以亡,亡为世所指名也。"婴乃不敢为王。

  范晔《后汉书》曰:鲁恭祖父匡,王莽时为羲和,有权数,号曰"知囊"。

  干宝《晋纪》曰:桓范出赴曹爽,宣王谓蒋济曰:"知囊往矣。"

  《晋中兴书》曰:王允之,字渊猷,年在总角,从伯敦深知之。尝夜饮,允之辞醉,先眠。时敦将谋作逆,因允之醉,别床卧,夜中与钱凤计议。允之已醒,悉闻其语,恐或疑,便於眠处大吐,衣面并污。凤既出,敦果照视,见其眠吐中,以为大醉,不复疑之。

  《华阳国志》曰:任文孙,字文公,阆中人。初,武檐山石折,文公曰:"噫!西方知士死,吾其应之。"遂卒。益部为之谚曰:"任文公,知无双。"

  《文子》曰:神者,知之渊也,神清则知明。知者,心之府也,知公则心平。

  《庄子》曰:巧者劳,知者忧。

  《尹子》曰:两知不能相救,两贵不能相临,两辩不能相屈,力均势敌故也。

  《商君书》曰:知者见於未萌。

  《申子》曰:知均不相使,力均不相胜。

  《吕氏春秋》曰:目之见也籍於照,心之知也籍於重。

  《淮南子》曰:知之以知权者,人英也。

  又曰:裨谌出郭而知,以成子产之事。

  《新序》曰:魏文侯曰:"知士者,国之器也。国有知士,则无诸侯之忧。"

  桓谭《新论》曰:杨子云何人耶?答曰:"才知开通,能入圣道。汉兴以来,未有此也。"

  《论衡》曰:其知如倾,其德如山。知能之人,须三寸之舌,一尺之笔,以乃能自通。

  又曰:刘子骏,汉朝知囊,笔墨渊海。

  袁子《正书》曰:杨子曰:"庄周何人哉!"袁子曰:"太而不俭,重而畏祸,知人也。"

  孙卿《知赋》曰:血,气之释也;志,意之荣也。百姓待之,是谓君子之知。

  ○聪敏

  《论语·公冶长》曰:子谓子贡曰:"汝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汝弗如也。"

  《汉书》曰:桑弘羊,雒阳贾人子,以心计,年十三为侍中。

  谢承《后汉书》曰:应奉读书,五行并下。

  《九州春秋》曰:夏侯渊为刘备所杀於阳平。曹公自长安出斜谷,至阳平,备拒险守峡,王欲还,晨☆曰:"鸡肋。"官属不知所谓,杨修便曰:"夫鸡肋,弃之可惜,食之无所得,以比汉中,王欲还也。"引还。

  《吴志》曰:顾谭每省簿书,未尝下筹,徒屈指心计,尽发疑谬。

  《后魏书》曰:祖莹,字玄珍,十二为中书学生。博士张天龙讲《尚书》,选为都讲。生徒悉集,莹夜读书劳倦,不觉天晓。催讲既切,遂误持《曲礼》卷上座。博士严毅,不敢复还,仍置《礼》於前,诵《尚书》三篇,不遗一字。

  沈约《宋书》曰:刘穆之内总朝政,外供军旅,决断如流,事无壅滞。目览辞讼,手答笺书,耳行听受,口并酬应,不相参涉。

  《益部耆旧传》曰:何祗补成都令,使人投算,祇听其读,而心计不差升合,其精如此。

  《费祎别传》曰:于时军国多事,众务烦猥。祎识寤过人,每读***,粗举目暂视,已充其数。接纳宾客,饮食嬉戏,加之博弈,每尽人之欢,事不废也。董允代祎为尚书令,欲则祎之所行,旬日之中,事多纡滞。允为叹曰:"才力相悬若此之远。"

  《说苑》曰:昔邹忌为齐相,稷下先生淳于髡之属七十二人皆轻邹忌,为设妙辞,淳于三称,邹忌三知之,如应响。淳于等辞诎而去。故所以尚干将莫耶者,贵於立断也;所以尚骐骥,为立至也。是以聪明敏捷,欲人之入也。

  《世说》曰:魏武尝过曹娥碑下,杨修从。碑背上题曰:"黄绢幼妇外孙齑臼。"魏武谓修:"卿解不?"答曰:"解!"魏武帝曰:"卿未可言,待我思之。"行三十里,乃曰:"已得。"令修别记所知。修曰:"黄绢,色丝也,於字为绝;幼妇,少女也,於字为妙;外孙,女子也,於字为好;齑臼,受辛也,於字为辞。所谓绝妙好辞。"帝亦记之,与修同。乃叹曰:"不如卿三十里。"

  《世说》曰:人饷食魏武帝一杯酪,魏武啖少许,盖头题上为"合"字以示众。众莫之解。次至杨修,修便啖,曰:"公教人一口,何疑?"

  ○强记

  《礼记·曲礼》曰:博闻强识,谓之君子。

  《汉书》曰:上行幸河东,尝亡书一箧。张安世忆记之,后得书以相校,无所遗失。安世长子千秋为中郎将,将兵随渡辽将军范朋友击乌桓。还,谒大将军光,光问千秋战斗方略,山川形势,千秋口对兵事,画地成图,无所忘失。

  《东观汉记》曰:虞延,字君大,为郡督邮。光武东巡,路由小黄,高帝母昭灵后园陵宰缮。诏呼延引见,问园陵之事。延占对可观,其陵株梓皆识其数,俎豆牺牲,颇晓其礼。

  谢承《后汉书》曰:应奉常从彭城相袁贺,时出行闭治,车师门内出半面视奉,奉即委去。另后数十年,於道路见车师,识而呼之。

  又曰:吴郡陆续,初仕郡户曹史。饥荒,太守尹兴使续於都亭赋闷饘粥。续悉简阅其人,讯以名氏。事毕,兴问所几?因说六百馀人,皆分别姓字,无有误谬。

  又曰:王充,字仲任,上虞人。家贫无书,常游洛阳肆,阅所卖书,辄能诵忆。

  袁山松《后汉书》曰:荀淑与陈实神交,及其弃朗陵而归也,数命驾诣之。淑御慈明,从叔慈抱孙文若而行,实亦令玄方侍侧,季方作食,抱孙长文而坐,相对怡然。尝一朝求食,季方尚少,跪曰:"高闻大人荀君言甚善,窃听之,甑坏饭成糜。"实曰:"汝听谈解乎?"谌曰:"惟因令与二慈说之。"不失一辞,二公大悦。

  《典略》曰:延笃,字柿裴,南阳犨人。初从堂锨季度受《春秋左传》,借本便讽。

  《魏志》曰:初,王粲与人共行,读道边碑,人问:"卿能诵否?"曰:"能!"即暗诵之,不差一字。观人围棋,局坏,粲为复之。棋者不信,以帊盖局,使更以他局为之。用相比校,不误一道。其强记默识如此。

  《吴志》曰:朱桓强识,与人一面,数十年不忘,部曲妻子悉识之。

  《晋中兴书》曰:陶侃明识过人,武昌道上种杨柳,人有窃之,植于其家。侃见而识之,问何以盗官所植乎?时以为神。

  《益部耆旧传》曰:张松识达精异,刘璋遣曹公,杨修以公所撰兵书示松,饮宴之间一省,即便暗诵。

  《祢衡别传》曰:衡字正平。黄射作章陵太守,衡俱有所之,见蔡伯喈所为碑,正平一过,视之,叹之言好。后各归章陵,自恨不令使写之。正平曰:"吾虽一过,皆识其所言,惟第四行中石尽磨灭,两字不分明。"因援笔书之,初无遗失,惟两字不着。

  《蔡琰别传》曰:琰字文姬,邕之女。年六岁,邕鼓琴弦,琰曰:"第一弦。"邕故断其一,问之,琰曰:"第二弦。"邕故断一弦,琰曰:"第四弦。"

  《世说》曰:夏侯策,魏文示其爵里刺,一见之悉忆。

  《俗说》曰:桓宣城丧后,家至贫。孔夫人疾患,须羊解神,不能得。桓温以弟买得,质羊,羊主家富,谓桓言:"仆乃不须买得郎为质,但郎家贫,幸可为郎养。"买得郎者,车骑冲也。后江州出射,堂射,羊主东边看射,车骑犹识之,呼来问:"公识我不?"答云:"不识。"桓公曰:"我是昔日买得郎也。"

  《太平御览》 宋·李昉

中国古代著名类书。宋代四大书之一。宋太宗时命李昉等14人编辑,从太平兴国二年(977)三月下诏开修,到雍熙元年(984)十二月完成,共用了六年零九个多月时间。系据北齐《修文殿御览》、唐人辑《文思博要》等类书编纂。初名《太平总类》,因太宗阅览,改题今名,简称《御览》。一千卷。分五十五门,五千四百七十四类目。征引古书一千五百七十九种。保存了大量原始资料,其中汉人传记百余种、旧地志二百余种尤为珍贵,是古书辑佚校勘的重要资料。唯因许多资料钞自前人类书,有不够准确处。1935年商务印书馆《四部丛刊三编》本,系张元济用日本静嘉堂文库藏南宋蜀本三百一十五卷,与日本宫内省等地藏南宋蜀本,及日本安政二年(1855)活字本配补影印,版本较善。1960年中华书局又据以影印。近人钱亚新有《太平御览索引》,洪业等编有《太平御览引得》。

猜你喜欢

  • 第一回 悲太平會員懷舊 破寥寥社長貽書

    凡讀過世界地理同歷史的,都曉得有個亞美利加的地方。至于亞美利加獨立戰爭一事,連孩子也曉得是驚天動地;應該時時記得,永遠不忘的。今且不說,單說那獨立戰爭時,合衆國中,有一個麥烈蘭國,其首府名曰拔爾祛摩,..

    29 月界旅行 2025-10-17
  • 卷第五百 杂录八

    孔纬 李克助 京都儒士 孟乙 振武角抵人 赵崇 韩偓 薛昌绪姜太师 康义诚 高季昌 沈尚书妻 杨蘧 袁继谦 帝羓----------------------------------------孔纬鲁国公孔纬入相后,言于甥侄曰:“吾顷任兵部侍郎,与王晋公..

    27 太平广记 2025-10-12
  • 卷第四百九十九 杂录七

    崔铉 王铎 李蠙 韦保衡 衲衣道人 路群卢弘正 毕諴 李师望高骈 韦宙 王氏子 刘蜕 皮日休 郭使君 李德权----------------------------------------崔铉崔铉,元略之子。京(“京”字原缺,据陈校本补)兆参军卢甚之死..

    27 太平广记 2025-10-12
  • 卷第四百九十八 杂录六

    李宗闵 冯宿 李回 周复 杨希古 刘禹锡 催阵使 李群玉温庭筠 苗耽 裴勋 邓敞----------------------------------------李宗闵李德裕在维扬,李宗闵在湖州,拜宾客分司。德裕大惧,遣专使,厚致信好,宗闵不受,取路江..

    33 太平广记 2025-10-12
  • 卷第四百九十七 杂录五

    高逞 吕元膺 王锷 江西驿官 王仲舒 周愿 张荐 莲花漏 唐衢 脂粉钱韦执谊 李光颜 李益 吴武陵 韦乾度 赵宗儒 席夔 刘禹锡 滕迈----------------------------------------高逞高逞(陈校本“逞”作“郢”)为中书舍人..

    34 太平广记 2025-10-12
  • 卷第四百九十六 杂录四

    赵存 严震 卢杞 韦皋 陆畅 马畅 吴凑 袁傪 李勉 于公异邢君牙 张造 吕元膺 李章武 元稹 于頔 薛尚衍----------------------------------------赵存冯翊之东窟谷,有隐士赵存者,元和十四年,寿逾九十。服精术之药,..

    33 太平广记 2025-10-12
  • 卷第四百九十五 杂录三

    宇文融 歌舒翰 崔隐甫 萧嵩 陈怀卿 邹凤炽 高力士 王维史思明 豆谷 润州楼 丘为 裴佶 李抱贞 杨志坚----------------------------------------宇文融玄宗命宇文融为括田使,融方恣睢,稍不附己者,必加诬谮。密奏以..

    33 太平广记 2025-10-12
  • 第四百九十四 杂录二

    房光庭 崔思兢 崔湜 吕太一 许诫言 杜丰 修武县民 李元皛王琚 李适之 白履忠 夜明帘 班景倩 薛令之----------------------------------------房光庭房光庭为尚书郎,故人薛昭流放,而投光庭,光庭匿之。既败,御史陆..

    27 太平广记 2025-10-12
  • 卷第四百九十三 杂录一

    夏侯亶 王肃 李延实 李义琛 刘龙 裴玄智 度支郎 虞世南尉迟敬德 虞世基 来恒 欧阳询 许敬宗 元万顷 郭务静 唐临苏瑰李峤子 娄师德 李晦 宋之问 陆元方 陈希闵 李详----------------------------------------夏侯亶梁..

    30 太平广记 2025-10-12
  • 卷第四百九十二 杂传记九

    灵应传----------------------------------------灵应传泾州之东二十里,有故薛举城,城之隅有善女湫,广袤数里,蒹葭丛翠,古木萧疏,其水湛然而碧,莫有测其浅深者,水族灵怪,往往见焉,乡人立祠于旁,曰“九娘子..

    42 太平广记 2025-10-12
  • 第四百九十一 杂传记八

    谢小娥传 杨娼传 非烟传----------------------------------------谢小娥传 (李公佐撰)小娥姓谢氏,豫章人,估客女也。生八岁丧母,嫁历阳侠士段居贞。居贞负气重义,交游豪俊。小娥父畜巨产,隐名商贾间,常与段..

    30 太平广记 2025-10-12
  • 第四百九十 杂传记七

    东阳夜怪录----------------------------------------东阳夜怪录前进士王洙字学源,其先琅琊人,元和十三年春擢第。尝居邹鲁间名山习业。洙自云,前四年时,因随籍入贡,暮次荥阳逆旅。值彭城客秀才成自虚者,以家事..

    25 太平广记 2025-10-12
  • 第四百八十九 杂传记六

    周秦行记 冥音录----------------------------------------周秦行记(牛僧孺撰)余真元中,举进士落第,归宛叶间。至伊阙南道鸣皋山下,将宿大安民舍。会暮,失道不至。更十余里,行一道甚易,夜月始出,忽闻有异气..

    32 太平广记 2025-10-12
  • 卷第四百八十八 杂传记五

    莺莺传----------------------------------------莺莺传 (元稹撰)唐贞元中,有张生者,性温茂,美风容,内秉坚孤,非礼不可入。或朋从游宴,扰杂其间,他人皆汹汹拳拳,若将不及;张生容顺而已,终不能乱。以是年..

    30 太平广记 2025-10-12
  • 卷第四百八十七 杂传记四

    霍小玉传----------------------------------------霍小玉传 (蒋防撰)大历中,陇西李生名益,年二十,以进士擢(“擢”原作“推”,据明抄本改)第。其明年,拔萃,俟试于天官。夏六月,至长安,舍于新昌里。生门..

    35 太平广记 2025-10-12
  • 卷第四百八十六 杂传记三

    长恨传 无双传----------------------------------------长恨传 (陈鸿撰)唐开元中,泰阶平,四海无事。玄宗在位岁久,倦于旰食宵衣,政无大小,始委于丞相。稍深居游宴,以声色自娱。先是,元献皇后武淑妃皆有宠,..

    36 太平广记 2025-10-12
  • 卷第四百八十五 杂传记二

    东城老父传 柳氏传----------------------------------------东城老父传 (陈鸿撰)老父姓贾名昌,长安宣阳里人,开元元年癸丑生。元和庚寅岁,九十八年矣,视听不衰,言甚安徐,心力不耗。语太平事,历历可听。父忠..

    20 太平广记 2025-10-12
  • 卷第四百八十四 杂传记一

    李娃传----------------------------------------李娃传汧国夫人李娃,长安之倡女也。节行瑰奇,有足称者。故监察御史向行简为传述。天宝中,有常州刺史荥阳公者,略其名氏,不书,时望甚崇,家徒甚殷。知命之年,有..

    37 太平广记 2025-10-12
  • 卷第四百八十三 蛮夷四

    狗国 南蛮 缚妇民 南海人 日南 拘弥国 南诏 獠妇南中僧 番禺 岭南女工 芋羹 蜜唧 南州----------------------------------------狗国陵州刺史周遇不茹荤血,尝语刘恂云,顷年自青杜(明抄本“杜”作“社”)之海,归..

    37 太平广记 2025-10-12
  • 卷第四百八十二 蛮夷三

    苗民 奇肱 西北荒小人 于阗 乌苌 汉槃陀国 苏都识匿国 马留武宁蛮 悬渡国 飞头獠 蹄羌 扶楼 交趾 南越 尺郭 顿逊 堕婆登国哀牢夷 诃陵国 真腊国 留仇国 木客 缴濮国 木饮州 阿萨部孝忆国 婆弥烂国 拨拔力国 昆吾 绣..

    46 太平广记 2025-10-12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
蜂鸟影院2048影视资源论坛熊猫影视河马影视星辰影视萝卜影院八哥电影网人人看电影无忧影视网橙子影视网叮当影视网天天影视网青青影视网电影天堂开心追剧网西瓜影院麻花影视网70影视网年钻网茶小舍电影藏影堂新神州影域煮酒观影体积影视爱看影院星光电影至尊影院极影公社超清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