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太平御览 / 李昉

卷六百一十四 ◎学部八

2025-09-28 14:28 太平御览
○幼学

  《礼记·学记》曰:幼者听而不问,学不躐等也。

  又《曲礼》曰:十年曰幼学。

  《论语·为政》曰: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学,三十而立。"

  《汉书》曰:东方朔十三学书,三冬,文史足用;十五学击剑;十六学《诗》《书》,诵二十二万言;十九学《孙吴兵法》,钲鼓之教,亦诵二十万言。时莫之比。

  司马彪《续汉书》曰:荀悦十二能读《春秋》,贫无书,每至市间阅篇牍,一见多能诵记。

  《后汉书》曰:张堪早孤,让先父馀财数百万与兄子。年十六,受业长安,志美行厉,诸儒号曰"圣童"。

  《魏志》曰:锺会母性矜严,勤见规诲。四岁授《孝经》,七岁诵《论语》,八岁诵《诗》,十岁诵《尚书》,十一诵《易》,十二诵《春秋左氏》、《国语》,十三诵《周礼》,十四诵成侯《易记》,十五便入太学,问四方奇文异训。谓会曰:"学猥则倦,倦则意怠,故以渐训汝。今可以独学矣。"

  西晋赵至字景真。年十四,随人入太学观书。时嵇康於学写石经古文异事讫,去,遂逐车问。康异而语之,为诸生。

  《宋书》曰:王俭幼笃学,手不释卷,宾客或相称美。僧虔曰:"我不患此儿无名,正恐名太盛耳!"乃手书崔子玉座右铭以贻之。丹阳尹袁粲闻其名,及见之,曰:"宰相之门,栝柏豫章虽小,已有栋梁气矣。"

  《南史》曰:虞荔字山披,会稽馀姚人也。幼聪敏,有志操。年九岁,随从伯阐侯太常陆倕,问五经十事,荔对无遗失,倕甚异之。太守衡阳王辟为主簿,荔又辞以年小,不就。

  《后魏书》曰:祖莹字元珍,范阳人。年八岁能诵《诗》、《书》,十二为中书。博学耽书,以昼继夜。父母恐其成疾,禁之,不能止。常密於灰中藏火,驱逐僮仆,父母寝睡后燃火读书,以衣被蔽窗户,恐漏光明,为人所觉。内外亲属呼为"圣小儿"。

  又曰:任城王澄子顺字子和。年九岁,师事乐安陈丰,初书王羲之《小学篇》数千言,昼书夜诵,旬有五日,一皆通利。丰奇之,白澄曰:"丰十五从师,迄於白首,耳目所经,未见此比。江夏黄童,不得无双也。"澄笑曰:"蓝田生玉,何容不尔?"十六通《杜氏春秋》,恒集门生,讨论同异。

  《三国典略》曰:齐王纮字师罗,太安狄那人,北豫州刺史基之子也。年十三,扬州刺史郭元贞抚其背曰:"汝读何书?"对曰:"诵《孝经》。"元贞曰:"《孝经》云何?"曰:"在上不骄,为下不乱。"元贞曰:"吾作刺史,岂其骄乎?"纮曰:"虽不骄,君子防未萌,亦愿留意。"

  《梁书》曰:西阳王大钧性厚重,不妄戏弄。年七岁,武帝问读何书,对曰:"学《诗》。"因令讽诵,即诵《周南》,音韵清雅。帝重之,因赐王羲之书一卷。

  《三国典略》曰:梁孝元字世诚。初,年五岁,梁武问曰:"读何书?"对曰:"能读《曲礼》。"梁武曰:"汝试言之。"孝元即诵上篇,左右莫不惊叹。及长,精神爽俊。

  殷兴《通语》曰:殷礼字往嗣,幼而乡里异之。七岁就官学书,在师未尝戏弄。讽诵恒不为声,潜识而已。师杀鸡诣礼父颖曰:"贺此子能兴君门。"行在舟车,手不释卷。从曲阿往返,遂不知堤渎广狭,及行旅喧闹,未尝视之。时人语曰"奇才强记"。殷往嗣后与张温使蜀,至荆州虎牙遭水,众人失色,往嗣见之无异。诸葛亮见之,叹曰:"东吴菰芦中乃有此奇伟。"

  ○晚学

  《国语》曰:晋文公问元帅於赵衰,(元帅,上卿。)对曰:"郗縠可。行年五十矣。(縠,晋大夫。)守学弥惇。夫先王之法,德义之府也。德义,生民之本也。能惇笃者,不忘百姓也。请使郗縠。"公从之。

  《说苑》曰:晋平公问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晚,如何?"对曰:"少年学如日出之光,二十而学如日中之光,老学如炳烛之明。孰与夜行乎?"公曰:"善哉!"

  《后汉书》曰:献帝诏曰:"孔子叹学之不讲,(讲者,习也。)不讲则所识日忘。今耆儒年逾六十,去离本土,营求粮资,不得专业。结童入学,白首空归,长委农野,永绝荣望,朕甚愍焉。其依科罢者,听为太子舍人。"(刘艾《献帝纪》曰:时长安中谣曰:"头白皓然,食不充粮,裹衣褰裳,当返故乡。圣王悯念,悉用补郎。舍是布衣,被服玄黄。")

  《齐书》曰:张充字延符。少好逸游。父绪尝告归至吴,始入西郭,逢充猎,右臂鹰,左牵狗。遇船至,便放绁脱韝,拜於水次。父绪曰:"一身两役,无乃劳乎?"充曰:"充闻三十而立,今充二十九矣,请至来年。"绪曰:"过而能改,颜氏子焉。"延明年便改,多所该通。

  《唐书姚元崇传》曰:玄宗猎於渭滨,上曰:"卿颇知猎乎?"元崇曰:"臣少居广城大泽,不知书,惟以射猎为事。年四十,方遇张憬藏,谓臣当以文学备位将相,无为自弃。尔来折节读书,今虽官位过忝,至於驰射,老而犹能。"於是乎驱於犬,迟速称旨。上大悦,曰:"久不见卿,思有顾问。卿可於宰相行中。"行常后,上纵辔久顾之,曰:"卿行何后?"公曰:"臣官疏贱,不合参宰相行。"上曰:"可兵部尚书平章事。"

  桓子《新论》曰:高君孟颇知律令,常自伏写书。署郎哀其老,欲代之,不肯,云:"我躬自写,乃当十遍读。"

  魏应璩《答韩文宪书》曰:昔公孙弘皓首入学,颜涿聚五十始涉师门,"朝闻道,夕殒",圣人所贵。足下之年,甫在不惑,加以学艺,何晚之有?若能上迨南荣忘食之乐,下踵宁子黑夜之勤,穷文尽义,无微不综,规富贵之荣,取金紫之爵,是夏侯胜拾芥之谓也。

  ○好学

  《论语》曰: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已矣。"

  又曰:有颜渊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又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

  又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也。

  又曰:子夏曰:"日知其所亡,月无亡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

  《礼记·檀弓上》曰:孔子与门人立,拱而尚右,二三子亦皆尚右。孔子曰:"二三子之嗜学,我则有姊之丧故也。"二三子皆尚左。

  《新序》曰:叶公诣梁问乐王鲋曰:"晋大夫赵文子为人若何?"对曰:"好学而受规谏,仁也。江出岷山,其源若瓮口,至楚国,其广十里,无它故,其下流多也。好学受规谏,宜乎立哉。"

  《汉书》曰:陈平少时家贫,好读书,治黄帝老子之术,兄伯常耕田纵平游学。

  《东观汉记》曰:冯豹字仲文。好儒学,以诗传教授。乡里为之语曰:"道德斌斌冯仲文。"

  又曰:和熹邓后七岁读《论语》,志在书传,母常非之,曰:"当习女工,今不是务,宁当学博士耶?"后重违母意,昼则缝纫,夜私买脂烛读经传。宗族外内皆号曰:"诸生"。

  范晔《后汉书》曰:荀爽幼好学,太尉杜乔见而称之曰:"可为人师。"爽遂耽思经书,庆吊不行,征命不应。

  张璠《汉记》曰:朱穆字公叔。好学,专精。每一思至,中食失餐,行坠坑坎,亡失冠履。其父常言:"穆大专,几不知马之几足。"

  《后汉书》曰:张霸就樊儵受严氏《公羊春秋》,遂博览五经。诸生孙綝、刘固等慕之,各市宅其傍以就学耶。

  《魏书》曰:吉茂字叔畅。好书,不耻恶衣恶食,而耻一物之不知。建安初,与扶风苏则共入武功南山,精思数岁。

  《北齐书》曰:刘逖字子长。少而聪敏,在游宴之中,卷不离手。值有文籍所未见者,则终日讽诵,或通夜不归。其好学如此也。

  《文士传》曰:李庸字萧远。笃志好学,善属文,词藻清美,常燃柴草,火以读之。

  《南史》曰:梁刘峻字孝标,平原人也。永明中,从桑乾还,自谓所见不博,更求异书。闻有异书,必往祈借。清河崔慰祖谓之"书淫"。

  《北史》曰:隋刘臻为仪同。性恍忽,耽经史。经日覃思,至於世事多所遗记。有刘讷者,亦任仪同,俱为太子学士,情好甚密。臻住城南,讷住城东,臻尝欲寻讷,谓从者曰:"汝知刘仪同家乎?"从者不知寻讷,谓还家,因答曰:"知。"於是引之而去。既叩门,臻尚未悟,谓至讷家,乃据鞍大呼曰:"刘仪同可出矣。"其子迎门,臻惊曰:"汝亦来耶?"其子答曰:"是大人家。"於是顾盼久之,乃悟。叱从者曰:"汝大无意,吾欲造刘讷耳。"

  杜预《自叙》曰:少而好学,在官则勤於吏治,在家则滋味典籍。

  《玄晏春秋》曰:余家素贫窘,昼则务作于劳,夜则甘疲寐。及二时之务,书卷生尘,箧不解缄。惟季冬裁得一旬学,或兼夜寐,或戏独否,或对食忘餐,或不觉日夕,是以游出之事,吉凶略绝。富阳男数以全生之道诲予,方之好色,号予为"书帙"。

  ○废学

  《毛诗·缁衣》曰:《子衿》,刺学校废也。世乱则学校不修焉。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尚书》曰:不学墙面,莅事惟烦。

  《论语》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是吾忧也。

  《左传》曰:学者植也,不学将落也。

  《史记》曰:周道既废,焚烧《诗》、《书》,故明堂石室金匮玉板图籍散乱也。

  又曰:始皇,诸生到者拜为郎,七百人。密种瓜於骊山。山温成实,令诸生就视说之,人人不同。乃为伏机,方难未定,机发,从上土填之。其坑在咸阳西南三望里,今为闵儒卿也。

  又曰:秦始皇令天下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

  《汉书》曰:夫子没而微言绝,七十子终而大义乖。

  《前汉书》曰:绛侯不好文学,每召诸生,东向坐而责之,不以宾主之礼相接。

  《东观汉记》曰:班超字仲升。家贫,为官佣写书。辍书叹曰:"丈夫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乎?"

  《三国典略》曰:齐许惇无学术,与邢劭、魏收等同列。诸人谈说经史,惇隐几而睡,深为胜流所轻。

  《梁书》曰:柳津字元举。性强直,乏风华。或劝之聚书,津曰:"吾尝令道士上章驱鬼,安用此鬼名耶?"

  《隋书》曰:宇文庆沉深有器局,少以聪敏见知。周初,受业东观,颇涉经史。既而谓人曰:"书,足记姓名而已,安能久事笔砚,为腐儒之业?"於时文州民夷相聚为乱,庆应募从征。贼保据岩谷,径路悬绝。庆束马而进,袭破之,以功授都督。

  《唐书》曰:马燧少尝与诸兄读书,乃辍卷叹曰:"天下将有事矣,丈夫当立功征伐,以济四海,安能矻矻为一儒也?"

  《西京杂记》曰:傅介子年十四,好学书,尝弃觚而叹曰:"大丈夫当立功绝域,何能坐为散儒?"卒斩匈奴使者,还拜中郎将。后复斩楼兰王首,封仪阳侯。

  《金楼子》曰:曹子文少善射御,力格猛兽,不避险阻。数从征伐,志意慷慨,魏武常抑之,曰:"汝不念读书而好乘马击剑,此一夫之用,何足贵也?"

  《太平御览》 宋·李昉

中国古代著名类书。宋代四大书之一。宋太宗时命李昉等14人编辑,从太平兴国二年(977)三月下诏开修,到雍熙元年(984)十二月完成,共用了六年零九个多月时间。系据北齐《修文殿御览》、唐人辑《文思博要》等类书编纂。初名《太平总类》,因太宗阅览,改题今名,简称《御览》。一千卷。分五十五门,五千四百七十四类目。征引古书一千五百七十九种。保存了大量原始资料,其中汉人传记百余种、旧地志二百余种尤为珍贵,是古书辑佚校勘的重要资料。唯因许多资料钞自前人类书,有不够准确处。1935年商务印书馆《四部丛刊三编》本,系张元济用日本静嘉堂文库藏南宋蜀本三百一十五卷,与日本宫内省等地藏南宋蜀本,及日本安政二年(1855)活字本配补影印,版本较善。1960年中华书局又据以影印。近人钱亚新有《太平御览索引》,洪业等编有《太平御览引得》。

猜你喜欢

  • 卷六百六十三 ◎道部五

    ○地仙 《史记》曰:蓬莱、方丈、瀛州,在渤海中,去人不远,盖常有至者,诸仙及灵药宰缮。其物禽兽尽白,未至,望之如云。 《秘要经》曰:立三百善功,可得存为地仙,居五岳洞府之中。 《抱朴子》曰:彭祖言天上多..

    4 太平御览 2025-09-28
  • 卷六百六十二 ◎道部四

    ○天仙 《天仙品》曰:飞行云中,神化轻举,以为天仙,亦云飞仙。 《神仙众真戒经》曰:大方诸山,对会稽之东,上有天仙宫室,金玉杂为栋宇。 《金根经》曰:天阙上有层楼玉台,主众仙出入之所也。 《玉清刻石隐铭》..

    4 太平御览 2025-09-28
  • 卷六百六十一 ◎道部三

    ○真人下 《集仙录》曰:王母者,龟山金母也。西华至精之气,化而生金母,生而飞翔,处极阴元,位配西方,母养群品,所居宫阙在舂山昆仑之圃,阆风之苑,有城千里,楼十二,非飙车羽轮不可到也。蓬发虎齿,非西母之..

    3 太平御览 2025-09-28
  • 卷六百六十 ◎道部二

    ○真人上 《太上经》曰:太微天中,有二十四气混,黄杂聚结,有名无气,变化为真人。道之积成,托形立影,与时翱翔,有名无体,谓之真人。 《八素真经》曰:若精勤得道者,皆当书以蕊简,刻以琼文,位为上清左真公。..

    3 太平御览 2025-09-28
  • 卷六百五十九 ◎道部一

    ○道 《老子》曰:道可道,非常道,虚极之妙也。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无名者,妙本也,道冲而用之或似不盈,渊乎似万物之宗。天地之间,其由橐籥乎?玄牡之门是谓天地根。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

    5 太平御览 2025-09-28
  • 卷六百五十八 ◎释部六

    ○戒律 《书》曰:武帝惑於佛教,朝贤多启求授戒。江革精信因果,而帝未知,谓革不奉佛法,乃赐革《觉意诗》五百字,又手敕革曰:"果报不可不信。"革因乞授菩萨戒。 又曰:陶弘景曾梦佛,授其菩萨记,云名为胜力菩萨..

    4 太平御览 2025-09-28
  • 卷六百五十七 ◎释部五

    ○经 《晋书》曰:姚兴如逍遥园,引沙门于澄玄堂,汤瀵摩罗什演佛经。罗什通辩夏言,寻览旧经,多有乖谬,不与胡本相应。兴与罗什及沙门僧肇、昙顺等八百人更出大品,罗什持胡本,兴执旧经,以相考校。其新文异旧者..

    4 太平御览 2025-09-28
  • 卷六百五十六 ◎释部四

    ○异僧下 《高僧传》曰:安清字世高,安息国王正后之太子也。幼以孝行见称,虽居家而奉戒清峻。王薨,便词位。乃深惟苦空,散离形器,行服既毕,遂让国与叔,出家修道。博晓经藏而游方弘化,遍历诸国。以汉桓帝之初..

    4 太平御览 2025-09-28
  • 卷六百五十五 ◎释部三

    ○僧 《宋书》:僧道生。彭城人。幼而聪悟。年十五便能讲经。及长。有异解,立顿悟义。时人推服。元嘉十一年。卒於庐山。 又曰:徐湛之为南兖州刺史。招集文士,尽游玩之適。时有沙门释休善属文。湛之与之甚厚。孝武..

    5 太平御览 2025-09-28
  • 卷六百五十四 ◎释部二

    ○奉佛 袁弘《后汉纪》曰:楚王英好游侠,交通宾客,晚节喜黄老,修浮图祠。八年,上临辟雍,礼毕,诏天下死罪得以缣赎罪。英遣郎中令诣彭城曰:"臣托在藩蔽,尾馛率先天下,过恶素积。喜闻大恩,谨奉黄缣二十五匹,..

    3 太平御览 2025-09-28
  • 卷六百五十三 ◎释部一

    ○叙佛 《汉书》曰:汉使骠骑将军霍去病出陇,棺苌耆山,得休王屠祭天金人。颜师古注曰:作金人以为天神之主而祭之,即今佛象,是其遗法也。 《后汉书》曰:浮图者,佛图也。西域天竺国有佛道焉。佛者,汉言觉也,将..

    4 太平御览 2025-09-28
  • 卷六百五十二 ◎刑法部十八

    ○赦 《易》曰:雷雨作解,君子以赦过宥罪。 《书》曰:眚灾肆赦。(眚,过;灾,害;肆,缓。言大过害当缓赦之。)又曰:五刑之疑有赦,五罚之疑有赦,其审克之。(刑疑赦从罚,罚疑赦从免,其当伺察,能得其礼。) 《..

    3 太平御览 2025-09-28
  • 卷六百五十一 ◎刑法部十七

    ○除名 何法盛《晋中兴书》曰:胡毋崇为永康令,多授货赂,政治苛暴,诏都街顿辈筳百,除名为民。 《隋书》曰:贺若敦被除名,每出怨言。晋公护徵还,令自煞。临刑,呼子弼,谓曰:"吾欲必平江南,然此心不果,汝当..

    4 太平御览 2025-09-28
  • 卷六百五十 ◎刑法部十六

    ○杖 《尚书·尧典》曰:朴作教刑。(朴,槚楚也。不勤道业,则挞之。) 《礼记·学记》曰:槚楚二物,收其威也。 《家语》曰:舜之事父,小杖则授,大杖则走。 《后汉记》曰:明帝时政事严峻,九卿皆鞭杖。左雄上言:..

    5 太平御览 2025-09-28
  • 卷六百四十九 ◎刑法部十五

    ○髡 《周礼·秋官上·掌戮》曰:髡者使守积。(郑司农曰:髡当为完,谓但居作三年,不亏其体者也。五刑之中,而髡丈必王之同族不割者。宫之为剪伤其类,髡仍似守续也。) 《后汉书》曰:邓骘子侍中凤,尝与尚书郎张龛..

    3 太平御览 2025-09-28
  • 卷六百四十八 ◎刑法部十四

    ○黥 《尚书·吕刑》曰:墨辟疑赦,其罚百鍰。(孔安国曰:刻其颡而涅之曰墨刑,疑则赦从罚。六两日鍰。鍰,黄铁也。) 《尚书刑德放》曰:涿鹿者竿人颡也;黥者,马羁竿却舒也。(郑玄曰:涿鹿黥,箸先次刀笠伤人,墨..

    3 太平御览 2025-09-28
  • 卷六百四十七 ◎刑法部十三

    ○煞 《释名》曰:煞,窜也。埋之使不复见也。 《周礼·秋官上》曰:掌戮掌斩煞贼,谍而搏之。(斩以铁钺,若今要斩也。煞以刃刀,若今弃市也。谍为奸寇,反闻者斩之,小者煞之。)凡史其亲者焚之,煞王之亲者辜之。(..

    4 太平御览 2025-09-28
  • 卷六百四十六 ◎刑部十二

    ○斩 《释名》曰:斩,暂也。暂加兵即断也。 《周书》曰:武王使尚父以士卒驰,商师大崩,商辛乃内登于鹿台之上自燔,王崩于火。武王先入,乃射三发,而后下车,击之以轻吕,(剑名也。)斩之黄钺,悬诸大白旗。乃適二..

    4 太平御览 2025-09-28
  • 卷六百四十五 ◎刑法部十一

    ○象刑 《尚书大传》曰:唐虞象刑而民不敢犯,苗民用刑而民兴相渐。唐虞之象刑,上刑赭衣不纯,(纯,绿者。时人尚德义,犯刑者但易衣服,自为大耻。)中则杂屦,(屦,履也。)下刑墨幪,(幪,中也。使以下得冠饰。幪音..

    4 太平御览 2025-09-28
  • 卷六百四十四 ◎刑法部十

    ○械 《易·蒙卦》曰:利用刑人,用说桎梏。 又《噬嗑》曰:初九,屦校灭趾,无咎。(校者,以木绞者也,即械也。校者取其通名也。) 《传》曰:郤犨与长鱼矫争田,执而梏之,(梏,械也。)与其父母妻子同一辕。(系之本..

    4 太平御览 2025-09-28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
蜂鸟影院2048影视资源论坛熊猫影视河马影视星辰影视萝卜影院八哥电影网人人看电影无忧影视网橙子影视网叮当影视网天天影视网青青影视网电影天堂开心追剧网西瓜影院麻花影视网70影视网年钻网茶小舍电影藏影堂新神州影域煮酒观影体积影视爱看影院星光电影至尊影院极影公社超清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