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代文学 / 孟子

无以饥渴之害为心害

2025-09-29 12:34 古代文学

无以饥渴之害为心害

【原文】

孟子曰:“饥者甘食,渴者甘饮。是未得饮食之正也,饥渴害之也。岂惟口腹有饥渴之害?人心亦皆有害。人能无以饥渴之害为心害,则不及人不为忧矣。”

【译文】

孟子说:“饥饿的人觉得任何食物都是美味的,干渴的人觉得任何饮料都是可口的。他们不能够吃喝出饮料和食物的正常滋味,是由于饥饿和干渴的妨害。难道只有嘴巴和肚子有饥饿和干渴的妨害吗?心灵也同样有妨害。一个人能够不让饥饿和干渴那样的妨害去妨害心灵,那就不会以自己不及别人为忧虑了。”

【读解】

渴对嘴巴和肚子的妨害使人饥不择食,渴不择饮。类似这样的妨害如果对心灵发生,就会使一个人对神的需求,对思想、学术和主张也出现饥不择食,渴不择饮现象,失去辨别力。统便会管它什么主义,管他什么意识形态都一古脑儿接受下来,缺乏消化能力,最终误入歧途。

相反,如果一个人能够使心灵不受到类似饥渴那样的妨害,就不会失去选择力和辨别力,对于各种思想意识和观念就会有所认识,有所鉴别,从而选择适合自己的部分加以吸收,消化,使之成为充实自己的神营养。能够做到这样,即使发现自己有不及他人的地方,那也是很容易迎头赶上的,有什么值得忧虑的呢?

要使自己的心灵不受到类似饥渴那样的妨害,别无良方,只要使心灵经常吸收养份,就像我们平时不感到口渴也喝茶滋润,不测饥饿也按时吃饭补充养价一样。这样,就不会导致心灵空虚,以致饥不择食,渴不择饮,甚至囫囵吞枣,消化不良。

回想前些年文化开禁,读书人如饥似渴,而西方各种思潮纷至沓来,“你方唱罢我登潮,大学生们不辨古今,不管倾向而一古脑儿吞食下去,今天是尼采、叔本华,明天是弗洛依德,后天又是萨特、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如此等等,不一而足,不是很有点饥不择食,渴不择饮的味道吗?

所以,心灵的修养也和身体的营养一样,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既不能担苗助长,也不能使之饥饿干渴而缺乏养价。只有这样,才能使之良发育,茁壮成长,成为一个身心都健康的人。

猜你喜欢

  • 举一废百,贼道也

    举一废百,贼道也【原文】孟子曰:“杨子取为我①,拔一一毛一而利天下,不为也。墨子兼一爱一②,摩顶放踵③利天下,为之。子莫④执中。执中为近之。执中无权,犹执一也。所恶执一者,为其贼道也,举一而废百也。”..

    2 古代文学 2025-09-29
  • 为谁辛苦为谁忙?

    为谁辛苦为谁忙?【原文】孟子曰:“鸡鸣而起,孳孳为善者,舜之徒也;鸡鸣而起,孳孳利者,蹠②之徒也。欲知舜与路之分,无他,利与善之③间也。”【注释】①孳孳(ZT):同“孜孜”,勤勉不懈。②腑(Zhi):通常..

    1 古代文学 2025-09-29
  • 观于海者难为水

    观于海者难为水【原文】孟子曰:“孔子登东山①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厂工者难为言。观水有术,必观其澜。日月有明,容光②必照焉。流水之为物也,不盈科不行;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

    1 古代文学 2025-09-29
  • 圣人治天下,使有菽粟如水火

    圣人治天下,使有菽粟如水火【原文】孟子曰:“易其田畴①,薄其税敛,民可使富也。食之以时,用或礼,财不叮胜用也。民非水火不生活,昏暮叩人之门户求水大,无弗与者,至足矣②。圣人治天下,使有寂票如水火。寂粟..

    1 古代文学 2025-09-29
  • 君子本色,表里如一

    君子本色,表里如一【原文】孟子曰:“广土众民,君子欲之,所乐不存焉;中天下而立,定四海之民,君子乐之,所一性一不存焉。君子所一性一,虽大行①不加焉,虽穷居不损焉,分定故也。君子所一性一,仁义礼智根于心..

    1 古代文学 2025-09-29
  • 君子有三乐

    君子有三乐【原文】孟子曰:“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①,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②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注释】①故:事故..

    1 古代文学 2025-09-29
  • 大人者正己而物正

    大人者正己而物正【原文】孟子曰:“有事君人者,事是君则为容悦者也;有安社稷臣者.以安社稷为悦者也;有天民者,达可行于天下而后行之者也;有大人者,正己而物正者也。”【译文】孟子说:“有侍奉君主的人,专以..

    1 古代文学 2025-09-29
  • 操心虚患,多能通达

    一操一心虚患,多能通达【原文】孟子曰:“人之有德、慧、术、知者,恒存乎疢疾①。独孤臣孽子②,其一操一心也危,其虑患也深,故达。”【注释】①疢(chen)疾:灾患。②孽子:古代常一夫多妻,非嫡妻所生之子叫庶..

    1 古代文学 2025-09-29
  • 良能良知,通行天下

    良能良知,通行天下【原文】孟子曰:“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①。孩提之童②无不知一爱一其亲者,及其长也,无不知敬其兄也。亲一亲,仁也;敬长,义也。无他,达之天下也。”【注释】..

    0 古代文学 2025-09-29
  • 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

    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原文】孟子曰:“仁言不如仁声之人人深也,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政,民畏之;善教,民一爱一之。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译文】孟子说:“仁德的言语不如仁德的声望那样深入人心,好..

    1 古代文学 2025-09-29
  • 豪杰之士,虽无文王犹兴

    豪杰之士,虽无文王犹兴【原文】孟子曰:“待文王而后兴者,凡民也。若夫豪杰之士,虽无文王犹兴。”【译文】孟子说“一定要等待有周文王那样的人出现后才奋发的,是平庸的人,至于豪杰之士,即使没有周文王那样的人..

    2 古代文学 2025-09-29
  •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原文】孟子谓宋勾践①曰:“子好游②乎?吾语子游:人知之,亦嚣嚣(3);人不知,亦嚣嚣。”曰:“何如斯可以嚣嚣矣?”曰:“尊德乐义,则可以嚣嚣矣。故土穷不失义,达不离道。穷不..

    1 古代文学 2025-09-29
  • 古之贤士,乐道忘势

    古之贤士,乐道忘势【原文】孟子曰:“古之贤王好善而忘势;古之贤士何独不然?乐则而忘人之势。故王公不致敬尽礼,则不得亟①见之。见且由不得亟;而况得而臣之乎?”【注释】①亟(qi):多次。【译文】孟子说:“..

    1 古代文学 2025-09-29
  • 耻之于人大矣

    耻之于人一大矣【原文】孟子曰:“耻之于人一大矣!为机变①之巧者,无所用耻焉。不耻不若人,何若人有?”【注释】①机变:一奸一诈。【译文】孟子说:“羞耻之心对于人至关重要!搞陰谋诡计的人是不知羞耻的。不以..

    1 古代文学 2025-09-29
  • 无耻之耻,无耻矣

    无耻之耻,无耻矣【原文】孟子曰:“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①耻,无耻矣。”【注释】①之:至。【译文】孟子说:“人不可以不知羞耻。从不知羞耻到知道羞耻,就可以免于羞耻了。”【读解】俗话说:“人有脸,树有皮,..

    0 古代文学 2025-09-29
  • 随波逐流,平庸之人

    随波逐流,平庸之人【原文】孟子曰:“行之而不著焉,习矣而不察焉,终身由之而不知其道者,众也。”【译文】孟子说:“做一件事不明白为什么要做,习惯了不想想为什么习惯,一辈子随波逐流不知去向何方,这样的人是..

    0 古代文学 2025-09-29
  • 万物旨备于我矣

    万物旨备于我矣【原文】孟子曰:“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强恕而行求仁莫近焉。”【译文】孟子说:“万物我都具备了。反躬自问诚实无欺,便是最大的快乐。尽力按恕道办事,便是最接近仁德的道路。”【..

    1 古代文学 2025-09-29
  • “求在我者”与“求在外者”

    “求在我者”与“求在外者”【原文】孟子曰:“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是求有益于得也,求在我者也求之有道,得之有命,是求无益于得也,求在外者也。”【译文】孟子说:“求索就能得到,放弃便会失去,这种求索有益于..

    0 古代文学 2025-09-29
  • 莫非命也,顺受真正

    莫非命也,顺受真正【原文】孟子曰:“莫非命也,顺受其正。是故知命者不立乎岩墙之下。尽道而死者,正命也;桎梏死者,非正命也。”【译文】孟子说:“一切都是命运,顺应它就承受正常的命运。所以知道命运的人不站..

    1 古代文学 2025-09-29
  • 尽心上

    尽心上本篇集中了孟子关于认识论和自身修养的论述,其中不少名言警句,至今具有重要意义。本篇也是《孟子》全书章国最多的一篇,全篇原文共46章,本书选34章。养一性一事天,修身立命【原文】孟子曰:“尽其心者,知..

    3 古代文学 2025-09-28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
蜂鸟影院2048影视资源论坛熊猫影视河马影视星辰影视萝卜影院八哥电影网人人看电影无忧影视网橙子影视网叮当影视网天天影视网青青影视网电影天堂开心追剧网西瓜影院麻花影视网70影视网年钻网茶小舍电影藏影堂新神州影域煮酒观影体积影视爱看影院星光电影至尊影院极影公社超清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