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代文学 / 孟子

无以饥渴之害为心害

2025-09-29 12:34 古代文学

无以饥渴之害为心害

【原文】

孟子曰:“饥者甘食,渴者甘饮。是未得饮食之正也,饥渴害之也。岂惟口腹有饥渴之害?人心亦皆有害。人能无以饥渴之害为心害,则不及人不为忧矣。”

【译文】

孟子说:“饥饿的人觉得任何食物都是美味的,干渴的人觉得任何饮料都是可口的。他们不能够吃喝出饮料和食物的正常滋味,是由于饥饿和干渴的妨害。难道只有嘴巴和肚子有饥饿和干渴的妨害吗?心灵也同样有妨害。一个人能够不让饥饿和干渴那样的妨害去妨害心灵,那就不会以自己不及别人为忧虑了。”

【读解】

渴对嘴巴和肚子的妨害使人饥不择食,渴不择饮。类似这样的妨害如果对心灵发生,就会使一个人对神的需求,对思想、学术和主张也出现饥不择食,渴不择饮现象,失去辨别力。统便会管它什么主义,管他什么意识形态都一古脑儿接受下来,缺乏消化能力,最终误入歧途。

相反,如果一个人能够使心灵不受到类似饥渴那样的妨害,就不会失去选择力和辨别力,对于各种思想意识和观念就会有所认识,有所鉴别,从而选择适合自己的部分加以吸收,消化,使之成为充实自己的神营养。能够做到这样,即使发现自己有不及他人的地方,那也是很容易迎头赶上的,有什么值得忧虑的呢?

要使自己的心灵不受到类似饥渴那样的妨害,别无良方,只要使心灵经常吸收养份,就像我们平时不感到口渴也喝茶滋润,不测饥饿也按时吃饭补充养价一样。这样,就不会导致心灵空虚,以致饥不择食,渴不择饮,甚至囫囵吞枣,消化不良。

回想前些年文化开禁,读书人如饥似渴,而西方各种思潮纷至沓来,“你方唱罢我登潮,大学生们不辨古今,不管倾向而一古脑儿吞食下去,今天是尼采、叔本华,明天是弗洛依德,后天又是萨特、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如此等等,不一而足,不是很有点饥不择食,渴不择饮的味道吗?

所以,心灵的修养也和身体的营养一样,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既不能担苗助长,也不能使之饥饿干渴而缺乏养价。只有这样,才能使之良发育,茁壮成长,成为一个身心都健康的人。

猜你喜欢

  • 保持一定的距离

    保持一定的距离【原文】子游曰:“事君数①,斯②辱矣;朋友数,斯疏矣。”【注释】①数(ShUO):频繁琐碎。②斯:则,就。【译文】子游说:“服事君主太频繁琐碎,反而会招来羞辱;与朋友相交大频繁琐碎,反而会遭..

    4 古代文学 2025-11-14
  • 有道德的人不会孤立

    有道德的人不会孤立【原文】子日:“德不孤,必有邻。”【译文】孔子说:“有道德的人不会孤立,一定会有同志和朋友。”【读解】一方面,有道德的人自己有修养和风范,自然会影响周围的人,吸引周围的人成为同志和朋..

    4 古代文学 2025-11-14
  • 严于律己总不会错

    严于律己总不会错【原文】子曰:“以约①失之者鲜矣。”【注释】①约:约束,指严于律己。【译文】孔子说:“因为严于律己而犯错误的是很少的。”【读解】严于律己,宽于待人是儒学倡导的重要品质之一。严于律己就是..

    3 古代文学 2025-11-14
  • 为言过其行而感到羞耻

    为言过其行而感到羞耻【原文】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①躬②之不逮③也。”【注释】①耻:意动用法,以.....为耻。②躬:自身。这里指自身的实际行动。③逮:及,赶上。【译文】孔子说:“古人言语不轻易出口,是..

    3 古代文学 2025-11-14
  • 记住父母的年纪

    记住父母的年纪【原文】子日:“父母一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译文】孔子说:“父母的年纪不可不记挂在心头。一方面为他们添寿而欢喜,一方面为他们年高而担心。”【读解】喜则点歌祝寿做生日,..

    3 古代文学 2025-11-14
  • 父母在世,不要远游

    父母在世,不要远游【原文】子日:“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译文】孔子说:“父母在世,不要离家远行。如果非远行不可,也要有一定的方向。”【读解】在当今天涯若比邻,以旅游业可富国兴邦的世界大串连时代..

    3 古代文学 2025-11-14
  • 怎样对待父母的过错?

    怎样对待父母的过错?【原文】子曰:“事父母几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②,劳③而不怨。”【注释】①几(ji):轻微,婉转。③违;冒犯。③劳:忧愁。【译文】孔于说:“侍奉父母,对他们的过错应委婉地劝阻。如果..

    3 古代文学 2025-11-14
  • 用坏人做你的镜子

    用坏人做你的镜子【原文】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译文】孔子说:“见到贤人就想一想如何与他看齐,见到不贤的人就应该反省一下有没有与他相同的一毛一病。”【读解】老子说:“善人者不善人之师..

    3 古代文学 2025-11-14
  • 义与利的选择

    义与利的选择【原文】子日:君子喻①于义,小人喻于利。【注释】①喻:明白,懂得。【译文】孔子说:君子懂得的是义,小人懂得的是利。【读解】这正如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一样,把义与喇作为一对..

    3 古代文学 2025-11-14
  • 一以贯之的忠恕之道

    一以贯之的忠恕之道【原文】子曰:“参①乎!吾道一以贯②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注释】①参;曾参。②贯;贯穿,贯通。【译文】孔子说:“参啊!..

    3 古代文学 2025-11-14
  • 关键在于练好内功

    关键在于练好内功【原文】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①;不患莫己知②,求为可如③也。”【注释】①所以立:“立”和“位”通用,“所以立”即“所以位”,也就是担任职位的才能。②莫己知:“己知”即“知己”,因..

    3 古代文学 2025-11-14
  • 唯利是图必然招来怨恨

    唯利是图必然招来怨恨【原文】子曰:“放①于利而行,多怨。”【注释】①放(fang):依据,根据。【译文】孔子说:“只根据自己的利益做事。必然招来很多的怨恨。”【读解】一个人算得太一精一,凡事都以自己能否获..

    3 古代文学 2025-11-14
  • 君子与小人的不同心怀

    君子与小人的不同心怀【原文】子日:“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①,小人怀惠。”【注释】①刑:法度。【译文】孔子说:“君子心怀道德,小人却一心想着自己的田土;君子心怀法度,小人却一心贪图实惠。”【读解..

    3 古代文学 2025-11-14
  • 天下事无可无不可

    天下事无可无不可【原文】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①也,无莫②也,义之与比③。”【注释】①适:可。②莫:不可。③比:紧一靠,为邻。【译文】孔子说:“君子对于天下的事情,无可无不可,只要是符合正义的就..

    3 古代文学 2025-11-14
  • 读书人不以吃穿为追求

    读书人不以吃穿为追求【原文】子曰:“士①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注释】①士:“士”在古代有多种含义,是一种特殊的阶层,总起来说,是指有知识,有修养,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人。《论语》中的“士..

    3 古代文学 2025-11-14
  • 人的天职在勇于探索真理

    人的天职在勇于探索真理【原文】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译文】孔子说:“早上悟得真理,就是当晚死去也没有什么遗憾了!”【读解】哥白尼说:“人的天职在勇于探索真理。”“朝闻道,夕凡可矣!”正是一种探..

    3 古代文学 2025-11-14
  • 从人的过错中识别人

    从人的过错中识别人【原文】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一党一①。观过,斯知仁矣。”【注释】①一党一:类别,类型。【译文】孔子说:“人的过错各有不同的类型。观察一个人的过错也可以知道这人有没有仁心。”【读解..

    3 古代文学 2025-11-14
  •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君子一爱一财,取之有道【原文】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①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②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③必于是,颠沛①必于是。”..

    3 古代文学 2025-11-14
  • 追求仁德,摈弃邪恶

    追求仁德,摈弃邪恶【原文】子曰:“苟①志于仁矣,无恶②也。”【注释】①苟:如果。②恶(e):邪恶,与上一章“厌恶(wu)”用法不一样。【译文】孔子说:“如果立志修养江德,就不会有邪恶了。”【读解】前一章..

    3 古代文学 2025-11-14
  • 有仁德才能够正确对待他人

    有仁德才能够正确对待他人【原文】子曰:“唯仁者能好①人,能恶②人。”【注释】①好(hdo):喜一爱一。②恶(W0):厌恶。【译文】孔子说:“只有有仁德的人才能够正确地去喜一爱一人,才能够正确地去厌恶人。”..

    2 古代文学 2025-11-14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