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太平御览 / 李昉

卷六百七十五 ◎道部十七

2025-09-29 12:52 太平御览
○冠

  《真诰》曰:有一老人着绣裳,戴芙蓉冠,倚赤九节杖而立。芙蓉冠郎礼之爵弁,粗欲相似,但不知真人以何物作之耳。自非己成真,不得冠此。

  又曰:远游冠,桐柏真人戴此冠。女真己笄者亦戴冠,惟西王母首戴玉胜。又女真未笄者,则三环角结,或飞云编结,馀发垂两肩至腰中也。龙冠金精巾、虎巾、青巾、虎文巾、金巾,此天真冠巾之名,不详其制。

  又曰:男真□冠真,并飞天交结。

  《道学传》曰:王母二玉女侍王母上殿,戴火真晨缨之冠,履玄琼凤文之舄。

  又曰:孟景翼字辅明。义嘉构难,景翼星夜往赴,经行失道。时一人黄衣黄冠,在其前引路。既得道,乃失所在。

  《海空经》曰:真仙道士,并戴玄冠,披翠帔。

  《太真科》曰:解褐披绛绡之衣,释巾着远游之冠。

  又曰:人皇着粕宝珠冠。

  《上清经》曰:元始皇上丈人戴紫曜之冠,珮九色自然之绶。

  又曰:高灵九天,建金华七曜之冠。

  又曰:玉真九天丈人,建飞精百变,之冠,珮九元道真之策。

  又曰:上三天玉童,建三华宝曜洞天玉冠。

  《四明科》曰:凡修上清道经、大洞真经,入宣之日,当身冠法服。

  又曰:凡女子学上清之法,授宝经玉诀,修行大洞,皆元君夫人之位,入宣之,曰:"当冠元君之服,万真束带,玉童玉女各二十人。"其掌法服,无此服不得昇於上清。

  《洞神经》曰:授道之人,皆玄冠草履。

  《传授经》曰:老子去周,左慈在魏,并葛巾单裙,不着褐。

  又曰:陆先生云:"对上下接,谓之俯仰之格,披褐二服也。"

  又曰:冠戴二仪,衣被四象,故谓之法服。

  《道学传》曰:西母结大华之髻,戴太真晨缨之冠,履玄琼凤文之舄。

  《上清变化经》云:紫映玉霄真玉,建华天冠,带交金之钩。

  又曰:皇上灵君,建七曜华冠,珮丹文紫绶。

  又曰:皇上帝君,建七色朱精华冠。

  又曰:太素高虚上极紫皇,建粕宝冠,带神精交蛇之绶。

  又曰:虚明紫兰中元高嵉君,建三华之冠,带流金紫章。

  又曰:太紫真君,建紫宠囗,乘青龙紫羽盖。

  《玉珮金铛经》曰:元始天王,披九色离罗之帔,带宝冠。

  又曰:太帝,建三气朱冠。

  又曰:太岳君,建粕宝九光夜冠。

  又曰:华山君,建六元通神飞冠,珮交灵之绶。

  又曰:嵩高君,建中元黄晨玉冠,珮黄神中皇之章。

  又曰:王珮帝君,建紫冠。

  《真诰》曰:上元夫人,服赤霜袍,披青毛锦裘,头作三角髻,散发至於腰,戴元晨夜月之冠,带六山火玉之珮,腰凤文琳华大绶,执流黄挥精之釰。

  《上清元化经》曰:太元真人,巾芙蓉冠。

  《上清元录》曰:九天元父,戴宝天之冠。

  《太上五帝内真经》曰:青帝君,建九天通天冠。

  又曰:赤帝君,建三气玄梁宝冠。

  又曰:白帝君,建七气明光宝冠。

  又曰:黑帝君,建五气玄晨之冠。

  又曰:黄帝,建黄晨通天冠,珮黄晨越元之策,带灵飞紫绶。

  《太上飞行羽经》曰:九晨君,建飞精玉冠,衣九色之凤帔。

  又曰:元晨君,建飞天玉冠,衣九龙天衣。

  又曰:盖晨群,建三晨宝冠,衣丹锦飞裳。

  又曰:上晨君,建玄精玉冠,衣玄羽飞裳。

  又曰:华晨君,建飞晨宝冠,衣青羽飞裳。

  《太上飞行羽经》曰:灵妃元皇夫人,建晨缨宝冠。

  《昇玄经》曰:仙人定子明,着黄褐玄巾。

  《太洞玉诀》曰:皇初紫元天中真人,披朱锦之服,巾绿霞之冠。

  《山西经》曰:玉女,建白冠。

  《洞神经》曰:天皇君戴九元冠,地皇君戴二晨玉冠,执元皇定录策,人皇君戴七色冠,执上皇保命玉策。

  又曰:上清琼宫南极玉真赤帝君,建进贤之冠。

  又曰:北极玉真黑帝君建玄宝之冠,西极玉真白帝君建通天宝冠,中极玉真黄帝君建通元五气之冠。

  《土精真诀》曰:东方九灵真人戴九气冠,南极真人戴进贤冠,衣绛章之衣。西方素灵真人戴三宝玄冠,北方玄灵真人戴玄冠,中央总元三灵真人戴黄晨玉冠。

  《玉光八景经》曰:东元景道君,冠七色耀天玉冠,蹑九色之履。

  《金根经》曰:九天元父,戴七色朱玉之帻,无极进贤之冠。

  又曰:九天玄母,着青宝神光锦绣霜罗九色之绶,戴紫元玄黄宝冠。

  《大有经》曰:玉清之母,戴七神朱玉之髻,巾无极进贤之冠,着玄黄素灵之绶,在太极朱宫。

  又曰:九天真女,戴玄黄七称进贤之冠。

  又曰:上清真女,戴玉冠,著九色之绶,居太幽宫中。

  又曰:太极帝妃,冠无极进贤之冠,衣五色凤文之绶,在太清极玄宫中。

  又曰:太上君,戴三宝王冠,着九色之绶,在无极真宫中。

  又曰:启明天君,冠青精进晨玉冠。

  《太一洞真玄经》曰:三素老君服锦衣,建龙虎冠。

  又曰:太一公子白元司命桃君五人,皆着朱衣绛巾,典主符籍,在太微紫房宫中。

  《登真隐诀》曰:太玄上丹霞玉女,戴紫巾,又戴紫华芙蓉巾及金精巾、飞巾、虎文巾、金巾。

  《龟山元录》曰:元始皇上文人,冠九气紫曜之冠,衣九光锦袍,珮九色无缝自然之绶,带六山火玉,在上清之上。又带九天仙炼之剑,衣九色班文袍,常乘十二飞麟,带金虎凤文之绶。

  《金真玉光经》曰:元景道君曳玄黄之绶,建七色玉冠。

  又曰:元景道君衣丹锦之绶,戴进贤玉冠,乘玄景绿与参驾凤皇。又太阳上府紫微宫中,道君曳绛锦丹绶,戴玉冠,蹑九色之履,执制魔之章。又元景太一曳玄黄素绶,戴粕宝冠,执命神之策,乘玉辇,五彩盖,紫云车,参驾大龙。

  又曰:桐析山真人王子乔,年甚少,整顿非常,建芙蓉冠,着朱衣,以白珠衣缝,带剑,多论金庭山中事,言於众真。

  《太上素灵经》曰:太山神仙,戴飞晨宝冠,又戴青精辰王冠、游云宝冠、玉精宝冠、通天玉宝冠、三玄宝冠。上清仙公并建扶华沓霞大冠,道君冠九德之冠。

  《太极左仙公起居注》曰:太上三天锡仙公,芙蓉晨冠。

  《灵飞六甲经》曰:上清琼宫东极玉真,建九气通精之冠,玉京真人戴通阳玉晨冠,少阳真人戴通曜之冠,太素三元君建宝琅扶晨羽冠,紫素元君建太真晨缨之冠,三角髻,馀发散之於腰。

  《太极金书》曰:元始建洞天之冠,上君建青精天玉之冠,太真丈人建三宝玉冠,三天童建三华宝曜洞天玉冠。

  《太洞玉经》云:紫元真人披朱锦之服,巾绿霞之冠。

  《五岳真形图》曰:东岳太山戴仓碧七称之冠,南岳衡山戴九丹日精之冠,中岳嵩山冠黄玉太玄之冠,西岳华山建太初九流之冠,北岳恒山建太冥虚阴之冠,青城丈人戴盖天之冠。

  《昇玄经》曰:昔有仙人豆子明,建黄褐玄巾。

  ○帻

  《紫书金根经》曰:九天元父,戴七称珠玉之帻。

  《敷齐经》曰:正一切曹,冠朱阳之帻。

  ○帔

  《太极金书》曰:元始天帝,被九色罗帔,丹绛之裾,珠绣霞帔。

  《太极左仙公起居注》曰:太上三天锡仙公,丹锦绣帔。

  《灵书紫文经》曰:青童大君,衣飞青翠羽龙帔。

  《雌一五老经》曰:太素三元君,服紫气浮云锦帔,又紫绣毛帔,又凤文锦帔。

  《无上真人内传》曰:九色锦绣华文之帔。

  《太元真却施君内传》曰:绣羽紫帔。

  《九真中经》云:青玉锦帔,绛玉、素玉、玄玉,黄玉锦帔。

  又云:青华丹蕊玉白琳四出龙帔,玄玉九道云锦帔,黄云山文锦帔。

  ○褐

  《仙公请问经》曰:太极真人曰:夫学道当洁净衣服,备巾褐制度,名曰道之法服。

  《灵宝真一自然经诀》曰:至其己得道人,披九光七色法服。

  《灵飞六甲经》曰:南极玉真,着绯罗法服。

  《上清紫宸经》曰:修七转之道者,上皇君以法服飞仙羽章授之,仍戴以紫元飞霜七色之冠。

  ○褵

  《上清经》曰:高上玉皇,衣玉文明光飞云之褵。

  《龟山元录》曰:九天玄母,衣霜罗九色之褵,又衣青罗之褵。

  《五岳真形图》曰:五岳使者服绯褵。

  《三元布经》曰:紫素元君衣紫锦夹褵,白素元君衣白锦光明之褵。

  《龟山元录》曰:九色飞云锦褵,九色自然之褵,玉文明光飞锦之褵,九色珠绛云光锦褵,丹锦七色文光之褵。

  ○袍

  《太极金书》曰:元始,披霜珠之袍。

  《上清经》曰:三天玉童,衣青黄锦袍。

  《五岳真形图》曰:东岳君,服朱光袍。

  《龟山元录》曰:有明光飞锦珠袍,五色云罗之袍,七色凤云之袍,九色班文羽袍。

  《茅君内传》曰:有赤霜之袍。

  ○裘

  《大洞玉经》曰:司禁真伯,乘日月之軿,披虎云之裘。

  《八表经》曰:白素元君,衣黄缘曜光云文之裘。

  《五帝内真经》曰:有玄文明光之裘,九色班裘。

  《龟山元录》曰:有云文丹锦之裘。

  ○衣

  《三道顺行经》曰:玉景真人,衣玄云锦衣。

  《老子历藏中经》曰:东父者,清阳之气,万神之先,衣五彩衣。

  《龟山元箓》曰:有明光锦九朱飞文法衣,三素飞文锦衣,五色斑文衣,九色龙衣。又有青黄紫三色羽衣。又有九色凤衣,亦有九天凤衣。

  ○珮

  《大戒经》曰:太极真人曰:凡谨事法服则者,冠冕玉珮。

  《三元布经》曰:六山大玉之珮。

  ○绶

  《八素经》曰:大素元君衣流光云文绶,始素元君衣紫光云文素绶,玄素元君衣飞云九变绶,紫素元君衣玄黄九色素罗之绶,黄素九君衣飞云素锦之绶。

  《三元布经》云:紫素元君,交带灵飞大绶。白素元君,珮文琳华之绶。

  《太上飞行羽经》曰:九铃之绶,飞灵紫绶,六山飞晨之绶,九光之绶。

  《金真玉光经》云:紫青之绶,丹锦之绶,绛丹绶,玄黄素绶,白文素灵之绶,玄灵五色之绶。

  《元始经》曰:九天玄母,带流苏紫绶。

  又曰:九元光延紫绶,灵飞紫绶,交灵素绶,九色自然之绶,金虎凤文之绶。

  又曰:太上九气命灵之章,带翠羽交灵之绶。

  ○板

  《昇玄经》曰:太上曰:十方奉经,真官五帝,真事符童,传言谒者,皆冠带垂缨,齐执玉板,罗列卤簿,对我前后左右。

  ○笏

  《昇玄经》曰:太上敕灵阳监授教,稽首而起,执笏户东面西而立。

  ○裙

  《太上飞行羽经》曰:上君衣凤衣,班文虎裙。

  《太上素灵经》曰:太上神仙,衣青锦单裙,青绫裙,云锦绛章丹裙,绛衣飞裙,黄云锦裙。

  《三元布经》曰:太素三元君,服九色龙锦羽裙。紫素元君,衣飞霜罗裙。

  《太极左仙公起居注》曰:太上三天锡仙公,绯罗裙。

  《龟山元录》曰:有丹锦飞裙,九色龙锦羽裙。

  《太上飞行羽经》曰:七色夜光云锦裙。

  《九真中经》曰:苍华飞羽裙,丹华飞羽裙,白羽飞华裙,亦有黑羽黄羽飞华裙。

  又曰:翠龙华文飞羽裙,朱华凤裙,素羽写章裙,黑羽龙文裙,绿羽凤华绣裙。

  ○铃

  《移度》曰:南方真皇君,垂灵霜凤华龙铃,带虎书,建玄晨之冠,飞青锦衣,乘丹霞绛与。

  《龟山元录》曰:有玉钤,又有晨光明月之铃。

  《列仙传》曰:北元中玄道君李庆宾女,为灵昭夫人,着紫锦衣,带神虎符,握流金铃,有两侍女。侍女年可二十许,夫人年可十三四。闻呼一侍女名隐晖。侍女皆青绫衣,捧赤玉箱二枚,青带络之,题白玉检曰太上章。一检曰太上文夫人,带青玉色绶,如世人带章囊状,隐章当长五丈许,大三四尺。

  又曰:太极有四真人,中黄君处其左,珮神虎之符,带流金之铃。执紫毛之节,顶金精之巾。

  又曰:仙道有紫绣毛帔,丹青飞裙,翠羽华衣,金铃青带,曲晨飞盖,御之自飞。

  ○杖

  《龟山元录》曰:冬三月,三天玉童化为老人,手把九节金杖,洞耀玉清之中。

  《圣纪经》曰:有老人握青竹杖,与老子谈天地之数。

  《赤书玉诀上经》曰:当取灵山向阳竹,令长丈有七节,作神杖,使长上下通直,甘竹乃佳,印以元始之章,动息坐起,恒以自随,有五帝真符吏辅翼上真。

  《茅君传》曰:朱官使者,把绿节杖,琼干羽旄。

  又曰:太素真人,把八景飞杖,九色之节,出入上清。三天玉童,头连三角黄巾,手把九节金杖。

  ○节

  《列仙传》曰:太元真人,杖紫毛之节。紫微王夫人与一神女俱降,神女着云锦缡,上丹下青,文彩相照,腰有绿绣带,带系十馀小铃,铃青色黄色更相参厕。左带玉珮,珮如人间珮,珮但几小耳。衣服倏倏有光,照映室内,如日中视云母也。云发鬒鬓,整顿绝伦。髻在顶中,垂馀发至腰。指着金环,白珠约臂,视之年可堪十三四。左右两侍女,其一侍女着朱衣,带青章囊,手中又持一锦囊,囊长尺馀,以盛书十馀卷,以白玉检上刻字云,玉清神虎内真紫元丹章;其一侍女着青衣,捧一白箱,以绛带络之。箱似象牙箱形。二侍女年可堪十七八,整饰非常。

  又曰:斐真人,从者持青毛之节,一童带绣囊;周君,从者持黄毛之节,无囊,二君各有六童。

  又曰:东卿大臣见降,侍从七人,一人执紫毛节;一人执华幡,一名十绝灵幡;一人带绿章囊;三人捧牙箱;一人握流金铃。侍者并朱衣。东卿形甚少於二弟,二弟着青锦绣裙,紫毛帔巾,芙蓉冠。二弟并同来倚立,东卿命坐,言语良久。时乙丑岁,晋兴宁三年七月四日,降於杨君之家也。

  又曰:先道有三十七种色之节,以给仙人。

  ○履

  《九真中经》曰:凡学道者,勿令人犯屐。履,行道尤多禁忌。

  《金真玉光经》曰:有五色、九色师子之履。

  《玉光八景经》曰:东北始阳宫,牛元景足蹑五色履。

  ○舄

  《龟山元录》曰:领仙王奉元始命,使资晨缨玉冠,凤云之舄,给上真仙母。又有神云凤舄。

  《列仙传》曰:安期先生卖药海边,时人言千岁翁。秦始皇召见,与语三日夕,赐金璧数千万。出於阜乡亭,皆置去,留书,以赤玉舄一量为报,曰:"后千岁,求我蓬莱山下。"始皇即遣使者入海,未至蓬莱山。辄风波而还。

  《上真元录》曰:九天元父,曳神云凤舄,带素云之绶。

  ○帷帐

  《神州经》曰:九河帝君,坐玉床,五色帷帐,内外光明,玉珮千垂。

  ○席

  《玉珮金珰经》曰:仙人郑段者,坐玉华之席。

  《太平御览》 宋·李昉

中国古代著名类书。宋代四大书之一。宋太宗时命李昉等14人编辑,从太平兴国二年(977)三月下诏开修,到雍熙元年(984)十二月完成,共用了六年零九个多月时间。系据北齐《修文殿御览》、唐人辑《文思博要》等类书编纂。初名《太平总类》,因太宗阅览,改题今名,简称《御览》。一千卷。分五十五门,五千四百七十四类目。征引古书一千五百七十九种。保存了大量原始资料,其中汉人传记百余种、旧地志二百余种尤为珍贵,是古书辑佚校勘的重要资料。唯因许多资料钞自前人类书,有不够准确处。1935年商务印书馆《四部丛刊三编》本,系张元济用日本静嘉堂文库藏南宋蜀本三百一十五卷,与日本宫内省等地藏南宋蜀本,及日本安政二年(1855)活字本配补影印,版本较善。1960年中华书局又据以影印。近人钱亚新有《太平御览索引》,洪业等编有《太平御览引得》。

猜你喜欢

  • 卷七百四十三 ◎疾病部六

    ○霍乱 《易说》曰:穀雨,气当至而不至,则多霍乱。 《春秋考异邮》曰:襄公朝于荆,士卒度岁,愁悲失时,泥雨暑湿,多霍乱之病。 《汉书》曰:淮南王上书云:"南越多霍乱之疾。" 《幽明录》曰:某郡张甲者,与司徒..

    4 太平御览 2025-09-29
  • 卷七百四十二 ◎疾病部五

    ○疮 《周礼·天官下》曰:疡医掌肿疡、溃疡、金疡、折疡之祝药。(祝当如注,读如注病之注。) 《礼记·曲礼上》曰:头有疮则沐,身有疡则浴。 谢承《后汉书》曰:妫皓母炙疮发脓,皓祝而愈之。 《魏书》曰:孙观迁青..

    5 太平御览 2025-09-29
  • 卷七百四十一 ◎疾病部四

    ○头痛 《毛诗·伯兮》曰:愿言思伯,甘心首疾。 又《小弁》曰:心之忧矣,疢如疾首。 《周官·疾医。)曰:春时有痟首之疾。 《史记》曰:西域有大小头痛山、赤土身热之坂,令人头痛呕吐。 《风俗通》曰:田家老母市..

    6 太平御览 2025-09-29
  • 卷七百四十 ◎疾病部三

    ○聋 《说文》曰:聋,无闻也。从耳从龙,秦晋谓之〈耳宰〉。(音宰) 又曰:益梁之州谓聋曰〈耳宰〉。秦晋听而不闻,闻而不达,谓之〈耳宰〉。 又曰:生而聋谓之耸。 《释名》曰:聋,笼也,如在蒙笼之内,不察也。 ..

    11 太平御览 2025-09-29
  • 卷七百三十九 ◎疾病部二

    ○总叙疾病下 《吕氏春秋》曰:身尽府种,筋骨沉滞,血脉壅塞,九穷寥寥,曲失其宜。(高诱曰:府,腹疾也。种,首疾也。极三阕之欲以病其身,故九穷寥寥然,虚曲失其适以害其生也。)虽有彭祖,犹不能为也。 《太公金..

    6 太平御览 2025-09-29
  • 卷七百三十八 ◎疾病部一

    ○总叙疾病上 《说文》曰:疾,病也。疹,病加也。疢,热病也。痺,劳病也。疸,黄病也。痁,入病也。 《释名》曰:疾,病也,客气中人急疾也。病,并也,与正气并在肤体中也。疹,诊也,有结聚可得诊见也。痛,通也..

    4 太平御览 2025-09-29
  • 卷七百三十七 ◎方术部十八

    ○禁 《后汉书》曰:章帝时,有寿光侯者,(寿姓。《风俗通》云:寿于姚吴大夫。)能劾百鬼众魅,令自缚见形。其乡人有妇为魅病,侯为劾之,得大蛇数丈,死於门外。又有神树,人止者辄死,鸟过丈必坠。侯复劾之,树盛..

    5 太平御览 2025-09-29
  • 卷七百三十六 ◎方术部十七

    ○祝 《说文》曰:祝,祭主赞词者。 《周礼》曰:大祝,掌六祝之辞,以事鬼神,示祈福祥,求永贞。一曰顺祝,二曰年祝,三曰吉祝,四曰化祝,五曰瑞祝,六曰策祝。 又曰:掌六祈以同鬼神示,作六辞以通上下、亲疏、..

    3 太平御览 2025-09-29
  • 卷七百三十五 ◎方术部十六

    ○巫下 《唐书》曰:薛举寇幽歧之地,太宗征之。刘文静、殷开山与举战于高墌(音只)城西西,为举所败。卫尉郝瑷劝举秉胜直指长安,举然之。临发而遇疾,召巫视之,巫言:"唐兵为祟。"举恶之,未几而死。 又曰:刘文静..

    4 太平御览 2025-09-29
  • 卷七百三十四 ◎方术部十五

    ○巫上 《说文》曰:巫,祝也。女能事无形以舞降神也。象人两袖舞形,与工同意。 《周礼·春官》曰:司巫掌群巫之政令。若国大旱,则帅巫而舞雩。(雩,旱祭也。)国有大灾,则帅巫而造巫恒。凡圣事,掌巫降之礼。男巫..

    4 太平御览 2025-09-29
  • 卷七百三十三 ◎方术部十四

    ○占星 《汉书》曰:高祖元年十月,五星聚东井。客谓张耳曰:"东井,秦地也。汉王入关,五星从岁星聚,当以义取天下。" 《后汉书》曰:严光字子陵,少有高名,与光武同游。讥〈扌双〉即位,光变姓名,隐身不见。帝思..

    3 太平御览 2025-09-29
  • 卷七百三十二 ◎方术部十三

    ○占候 《周礼·春官·宗伯下》曰:眡祲掌十辉之法,以观妖祥、(妖祥,善恶之征,郑司农云:辉谓日光气也。眡音视。)辨吉凶。一曰祲,二曰象,三曰镌,四曰监,五曰闇,六曰瞢,七曰弥,八曰叙,九曰隮,十曰想。(故..

    4 太平御览 2025-09-29
  • 卷七百三十一 ◎方术部十二

    ○相下 《唐书》曰:高祖生长安,紫气冲庭,神光照室,体有三乳,左腋下有紫志如龙。初有善相者史良言於高祖曰:"公骨法非常,必为人主。至於命也,非所敢知。"久之,史良复遇高祖,乃大惊曰:"骨法如旧,年寿之相顿..

    3 太平御览 2025-09-29
  • 卷七百三十 ◎方术部十一

    ○相中 《宋书·高帝纪》曰:晋陵人韦叟善相术,桓修令相帝当得州不。叟曰:"当得边州刺史。"退而私於帝曰:"君相贵不可言。"帝笑曰:"若相中,当用为司马。"至是,叟谓帝曰:"成王不负桐叶之信,公亦应不忘司马之言..

    4 太平御览 2025-09-29
  • 卷七百二十九 ◎方术部十

    ○相上 《左传·文上》曰:王使内史叔服来会葬,公孙敖闻其能相人也,见其二子焉。叔服曰:"穀也;食子;难也收子。(谷,文伯;难,惠叔也。食子,奉祭祀供养者也。收子,葬子身也。)穀也丰下,必有后於鲁国。(丰下..

    4 太平御览 2025-09-29
  • 卷七百二十八 ◎方术部九

    ○筮下 《晋书》曰:严卿,会稽人也。善卜筮。乡人魏序欲蹔东行,荒年而多抄盗,令卿筮之。卿筮,曰:"君慎不可东行,必遭暴害之气,而非劫也。"序之不信。卿曰:"既必不信,宜有以禳之,可索西郭外独母家白雄狗系着..

    4 太平御览 2025-09-29
  • 卷七百二十六 ◎方术部七

    ○卜下 《晋书》曰:郭公者,客居河东,精於卜筮。郭璞从之授业,公以青囊中书九卷与之,由是遂洞五行、天文、卜筮之术,禳灾转祸,通致无方,虽京房、管辂,不能过也。璞门人赵载尝窃青囊书,未及读而为火所焚。 又..

    4 太平御览 2025-09-29
  • 卷七百二十五 ◎方术部六

    ○卜上 《说文》曰:灼龟也,象兆之纵横也。 《周礼·天官·太宰》职曰:祀五帝,则掌百官之誓戒,与其具修。前期十日,帅执事而卜日,遂戒。(前期,前所诹之日也。十日容散齐,七日致斋,三日执事,亲伯太卜之属也..

    4 太平御览 2025-09-29
  • 卷七百二十四 ◎方术部五

    ○医四 《唐书》曰:孙思邈,京兆华原人也。七岁就学,日诵千馀言,弱冠善谈庄老及百家之说。周宣帝时,思邈以王室多故,乃隐居太白山。隋文帝辅政,徵为国子博士,称疾不起。尝谓所亲曰:"过五十年当有圣人出,吾方..

    4 太平御览 2025-09-29
  • 卷七百二十三 ◎方术部四

    ○医三 《齐书》曰:徐词伯为临川王映所重。时直閤将军房伯玉服五石散十许剂,尾嫳,更患冷,夏日常复衣。词伯为诊之,曰:"卿伏热,应须以水发之,非冬月不可。"至十一月,冰雪大盛,令二人夹捉伯玉。伯玉解衣坐石..

    4 太平御览 2025-09-29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
蜂鸟影院2048影视资源论坛熊猫影视河马影视星辰影视萝卜影院八哥电影网人人看电影无忧影视网橙子影视网叮当影视网天天影视网青青影视网电影天堂开心追剧网西瓜影院麻花影视网70影视网年钻网茶小舍电影藏影堂新神州影域煮酒观影体积影视爱看影院星光电影至尊影院极影公社超清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