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太平御览 / 李昉

卷六百八十九 ◎服章部六

2025-09-29 13:56 太平御览
○衣

  《白虎通》曰:衣者,隐也,裳者,障也,所以隐形自鄣蔽也。

  《释名》曰:衣者,依也,人所依以庇寒暑也。

  《尔雅》曰:衣〈流中"氵改礻〉(音旒)谓之衤皃。(音霓,衣褄也。齐人谓之褗。或曰:袿衣之饰也。黼领谓之襮。绣刺黼文以褗领也。襮音博。)缘谓之纯。(衣绿饰也。)袕谓之褮。(衣开孔也。袕音穴。褮音褮。)衣皆谓之襟。(交领。)(居业切)谓之裾(衣后据也。)衿谓之袸。(辞见切,衣小带也。)珮衿谓之褑。(珮玉之带上属。)执衽谓之结。(持衣上笈。)衱衽谓之襭々。(音〈木颉〉,极衣上笈于带。)衣蔽前谓之襜。(今蔽膝也。)妇人之祎谓之缡緌也。(即今之香缨也。祎邪交络带系於体,因名为祎。緌,系也。)裳削幅谓之纀。(蒲木切。削煞其幅深衣衣裳。)

  《世本》曰:胡曹作衣。(宗里注曰:黄帝臣也。)

  《易》曰: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上衣下裳,乾坤之象。)

  又曰:讼卦上九,或锡之鞶带,终朝三褫之,《象》曰:以讼授服,亦不足敬也。

  《书》曰:予欲观古人之象,日月星辰、山龙华虫,作会宗彝、藻火粉米、黼黻絺绣,以五彩彰施于五色,作服汝明。

  又《说命》曰:惟衣裳在笥。

  《礼》曰:夫为人子者,父母存衣冠不纯素,孤子当室,衣冠不纯彩。(纯,缘。)

  又曰:季康之母死,陈亵衣。(亵衣,非上服。)敬姜曰:"妇人不饰不敢见舅姑。将有四方之宾来,亵衣何为陈於斯?"命撤之。

  又曰:孔子曰:"昔先王未有火化,食草木之实,鸟兽之肉,饮其血,茹其毛,未有丝麻,衣其羽皮。后圣有作,治其丝麻以为布帛。"

  又曰:朝玄端,夕深衣。深衣三袪,(谓大夫士也,袪尺二寸。)缝齐倍要,衽当旁袂,可以回肘。长中继掩尺,袷二寸、袪尺二寸,缘广寸半。以帛里布,非礼也。士不衣织,无君者不贰彩,衣正色、裳间色,非列彩不入公门,振絺纮不入公门,振裘不入公门,袭裘不入公门。纩为茧,缊为袍,禅为网,帛为褶。

  又《缁衣》曰:子曰:"长民者衣服不贰,从容有常,以齐其民,则民德归一。"

  《左传》曰:衮冕黼珽,(黼,韦韡以蔽膝也。珽,玉笏也。)带裳幅舄,(带,革带也。衣下曰裳。幅,今之行膝者。舄,屦履。)衡紞纮綖,(衡,持冠者。紞,冠之垂者。纮,缨从下而上者。綖,冠上覆。)昭其度也,藻率鞞鞛,(藻率,以韦为之,所以籍玉。鞞,珮刀上饰,鞛,下饰。)鞶厉游缨,(鞶,绅带也,一名大带。厉,士带之垂者。游,旌旗之游。缨,在马应前。)昭其文也。

  子曰:狄人伐卫,卫懿公与石祁子玦,与宁庄子矢,使守曰:"以此赞国,择利而为之。"与夫人绣衣,曰:"听於二子。"(取其文章顺序。)

  又曰:栾武子曰:"若敖、蚡冒,筚路蓝缕以启山林。"(若敖、蚡冒,楚之先君。荜路,柴本;蓝缕,弊衣也。)

  又曰:吴季札聘於郑,见子产,如旧相识,与之缟带,子产献纻衣焉。

  《诗》曰:硕人其颀,衣锦褧衣。(褧,单也。尚以禅衣,谓其文之大着。)

  又曰:缟衣綦巾,聊乐我员。

  又曰:蜉蝣之羽,衣裳楚楚。蜉蝣之翼,彩彩衣服,蜉蝣掘阅,麻衣如雪。

  又曰:青青子衿,悠悠我心。(音衿,青领也,学子之所服。)

  又曰:山有枢,隰有榆。子有衣裳,弗曳弗娄。

  又曰:《缁衣》,美郑武公也。缁衣之宜兮,敝予又改为兮。缁衣之好兮,敝予又改造兮。缁衣之席兮,敝予冠又改作兮。

  又曰:衣锦褧衣,裳锦褧裳。

  又,岂曰尾骭七兮,不如子之衣,安且吉兮。岂曰尾骭六兮,不如子之衣,安且燠兮。

  又曰:岂曰尾骭?与子同袍。岂曰尾骭?与子同泽。岂曰尾骭?与子同裳。

  又曰:君子至止,黻衣绣裳。

  又曰: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尾骭无褐,何以卒岁?

  《史记》曰:文帝衣弋绨,所幸慎夫人,令衣不得曳地。

  《汉书》曰:齐国有三服之官,春献冠帻,纵为首服,纨素为冬服,轻绡为夏服。

  又曰:韩信既平齐,项羽使武涉说信背汉归楚。信曰:"臣事项王,官不过郎中,位不过执戟。汉王我上将军印,授我兵数万,解衣衣我,推食食我。夫人深亲信我,我背之不祥,虽死不易,幸为信谢项王。"

  又曰:武帝末,郡国贼盗群起。暴胜之为直指使者,衣绣衣,持斧捕之。

  又曰:朱博为琅琊太守,敕官属多作褒衣大袑,不中节度,自令掾吏,令去地三寸。

  又曰:帝赐南粤王他上笠五十衣、中褚三十衣、下褚二十衣。(以锦装衣曰褚。上中下者,绵之多少厚薄差。)

  又曰:江充初召见犬台宫,自请愿以所常被服冠见上,上许之。充衣纱縠单衣,曲裾后垂交输,(如淳曰:交输,割正幅,使一头狭,状若燕尾,垂之两旁,见于后也。)冠禅纚步摇冠,飞翮之缨,(服虔曰:冠禅纚,故行则摇,以鸟羽作缨也。)容貌术壮。帝望而异之,谓左右曰:"燕赵固多奇士。"

  又曰:隽不疑珮环玦、褒衣博带,盛服至门下,谒暴胜之。

  又曰:王吉字子阳,好车马衣服,自奉养,极为鲜明,而迁徙所载,不过囊衣,天下服其廉而怪其奢。世传子阳能作黄金。

  《后汉书》曰:更始时授官爵,皆群小贾竖,膳夫庖人多着绣而衣锦袴、襜褕、诸于,骂詈道中。时智者见之,以为服之不中身之灾也。(《汉书音义》曰:诸于,大掖衣也。如妇人之袿衣。扬雄《方言》曰:襜褕,其短者。自关之西谓之衤充衤屈。郭璞注曰:俗名礻屈衤夜。据此即是诸于上加绣衤屈,如今之半臂也。衤充音充。衤屈音屈。)

  又曰:光武见来歙,大欢,即解衣以衣之。

  又曰:祭遵为人廉约,家无私财。常衣韦袴,寝布被,夫人裳不加缘。

  又曰:祭彤在辽东几三十年,衣无兼副。显宗美其清约,赐之衣被什物,无不悉备。

  又曰:耿恭自疏勒回,衣屦穿决,形容枯槁。

  又曰:东平宪王苍侍肃宗,享卫士於南宫,因从皇太后周行掖庭池,阅阴太后旧时器服,怆然动容。乃命留五时衣各一袭。(五时衣,谓春青、夏朱、季夏黄、秋白、冬黑也。衣单复具白袭。)及常所御衣合五十箧,馀悉分布诸王、公主及子孙在京师者各有差,特赐苍及琅邪王京书,曰:"间享卫士於南宫,因阅视旧时衣物。惟王有孝友之德,今送光烈皇后假髻、帛各一及衣一箧,可时奉瞻,以慰《凯风》《寒泉》之思。又欲令后生子孙得见先后衣服之制。"

  又曰:明德马后身长七尺二寸,方口美发,能诵《易》,好读《春秋》,常衣大练,裾不加缘。(大练,大帛也。杜预注《左传》曰:大帛,厚缯也。)朔望诸姬主朝请,望见后袍衣疏粗,反以为绮縠,就视乃笑。后辞曰:"此缯特宜深色,故用之耳。"六宫莫不叹息。

  谢承《后汉书》曰:袁忠乘舡戴笠诣王朗,见郎左右僮皆着青绛彩衣,非其奢丽,即辞疾发而退也。

  又曰:郭贺拜荆州刺史,有殊政。显鬃刹狩,到南阳,特见嗟叹,赐以三公之服,黼黻冕旒。敕行部去幨帏,令百姓见其容服,以彰有德。

  《魏志》曰:文帝诏曰:"三世长者知被服,五世长者知饮食。"此言被服、饮食难晓也。

  又曰:明帝徵管宁为光禄勋,辞不就。诏问青州刺史程喜:"宁守节高乎?审疾尫顿耶?"喜氏言:"宁恒着皂帽、布襦袴、布裙,时单复出入闺庭。能自拄杖,不须扶持。四时祭祀,辄自力强,改加衣服,着絮巾。故在辽东所,有白布单衣,亲荐馈馔,跪拜成礼。"

  《魏略》曰:文昭甄后以汉光和五年十二月丁酉生。每寝寐家中,仿佛见有人持平衣覆其上者,常共怪之。

  《魏氏春秋》曰:王允为吏部郎中,选郡守。明帝疑其所用非次,召入,将加罪。允妻阮出谓曰:"明主可以理夺,难以情求。"允颔之而入。帝怒诘之,允对曰:"某郡太守虽限满,文书先至,年限在后,月限在前。"帝取事视之,乃释遣出,望其衣败,曰:"清吏也。"

  《吴书》曰:孙权每赐周瑜衣,寒暑皆百领,诸将皆不及。

  《晋书》曰:石崇以奢豪矜物,厕常有十馀婢列侍,置香粉。有客如厕,皆易新衣而出。客多羞脱故,而王敦脱故着新,意气无怍。婢相谓曰:"此必能作贼。"

  又曰:高士郭文,字文举,河内轵人也。洛阳陷,奔吴,居大辟山,恒着鹿裘葛巾。馀杭令顾飏与葛洪造之。飏使致韦衣,不纳,使置室中,乃烂於内,竟不服用。

  王隐《晋书》曰:董威辇,不知何许人。忽见洛阳,止宿白社。於市得残缯,辄结以为衣,号曰"百结衣"。

  《宋书》曰:沈庆之领队防东掖门。刘湛被收之夕,上开门召庆之,庆之戎服履韎缚袴入。上见而惊曰:"卿何意乃尔急装?"庆之曰:"夜半唤队主,不容换服。"

  又曰:明帝体肥憎风,夏月常着小皮衣。

  又曰:明帝疾,召窦哄回入。帝坐帐中流涕曰:"吾近危笃,故召卿,欲使着黄罗(来可切。)耳。"指床头大函曰:"文书皆函,得不复开。"彦回亦悲不自胜。黄罗,乳母服也。

  又曰:范晔性精微,有思致,触类多善。衣裳器服,莫不增损制度,世人皆法学之。

  又曰:江湛字微深,为吏部尚书。家甚贫,不营财利,饷馈盈门,一无所授,无兼衣馀食。尝为上所召,遇浣衣,称疾经日,衣成然后起。

  又曰:谢超宗为义兴太守,昇明二年,公事免,诣东府门,自通。其日风寒,高帝谓四座曰:"此客至,使人不衣自暖矣。"

  《齐书》曰:宋元嘉制:诸主入斋閤,得自服裾帽见人主。惟出太极,西厢乃备朝衣,车驾幸其弟,乃白服、乌纱帽,以侍宴焉。至於衣服制度,动皆陈启,事无专制。

  又曰:高帝即位后,手诏赐张融衣,曰:"见卿衣服粗故,诚乃素怀有本。交尔蓝缕,亦亏朝望。今送一通故衣,意谓虽故乃胜新也。是吾所着,己令裁减,称卿之体。并履一量。"

  又曰:陶弘景,永明十年脱朝服,挂神武门,上表辞禄,诏许之。

  又曰:王思远立身简洁。诸客诣己者,觇知衣服垢秽,不前。形仪新楚乃与促膝。虽然,及去之后,犹令二人交帚拂其坐处。

  又曰:王琨性俭约。景和中,讨义阳王昶。六军诫严,应须紫服,左右欲营办。琨曰:"元嘉初征谢晦,有紫衣在匣,不须更制。"检取,果得焉。

  《梁书》曰:到溉性率俭,不好声色,庭室单床,旁无姬侍,冠履十年一易,朝服或至穿补。

  又曰:波斯国婚姻法:一聘财讫,女婿将数十人迎妇。婿着金綎锦袴,戴天冠,妇亦如之。

  又曰:新罗呼其冠曰遗子礼,襦曰尉解,袴曰柯半,靴曰洗。百济呼帽曰冠,襦曰复衫,袴曰裈。

  又曰:侦秤,(音盛)稷之子也。稷初为剡令,至嵊亭生之,因名嵊,字四山。少敦孝行,年三十馀犹班衣授稷杖,动至数百,收泪欢然。

  又曰:胡緭(胡贵切)随陈伯之入魏,时元会,緭戏为诗曰:帽上着笼冠,袴上着朱衣。不知是今是,不知非昔非。"

  《南史》曰:何敬容为吏部尚书、侍中、领太子中庶子。敬容身长八尺,白皙,美须眉,性矜庄,衣冠鲜丽。武帝衣必浣衣而左右衣必须洁。尝有侍臣衣带卷折,帝怒曰:"卿衣带如绳,欲何所缚?"敬容希旨,故益鲜明。常以胶清刷须,衣裳不整,伏床熨之,或暑月,背为之焦。

  又曰:任昉有子东里、西华、南容、北叟。西华冬月著葛帔、练裙。(事具《交友部》。)

  又曰:任昉为义兴太守,友人彭城到溉,弟洽从昉共为山泽游。及被代登舟,止有绢七匹,米五石。至都尾骭,镇军将军沈约遗裾衫迎之。

  《后魏书》曰:乐浪王万寿孙忠,明帝时位太常少卿。孝武帝泛舟天泉池,命宗室诸王陪宴。忠愚而无智,性好衣服,着红罗襦,绣作领,碧纳袴,锦为缘。帝谓曰:"朝廷衣冠应有常式,何为着百戏衣?"忠曰:"臣少来所爱,情存绮罗。歌衣舞服,是臣所愿。"帝曰:"人之无良,乃至此乎!"

  又曰:胡叟於高允馆,见中书侍郎李璨被服华靡,叟贫老衣褐,璨颇忽之。叟谓曰:"老子今若相脱体上袴癫骭帽,君欲作何许也?"讥其惟假盛服,璨惕然失色。

  又曰:文宣囚元韶,幽於京畿地牢。绝食,啗衣袖而死。

  《北齐书》曰:尔朱敝字乾罗。彦伯之诛,敝小,随母养於宫中,年十二。敝自窦走,至大街见童儿群戏。敞解所着绮罗金翠服易衣而遁。追骑至,不识敝,便执绮衣儿,比究问,知非。会日己暮,由是免。

  《陈书》曰:徐陵为吏部尚书,精简人物,搢绅之士皆向慕焉。陈暄以玉帽簪插髻,红丝布裹头,袍拂踝,靴至膝,不陈爵里,直上陵坐。陵不知识,命吏持下。暄徐步而出,举止自若,竟无怍容。作书谤陵,陵甚病之。

  《隋书》曰:齐后主於苑内作贫儿村,亲衣蓝缕之服而行乞其间,以为笑乐。多令人服乌衣以相执缚。后主果为周所,败被虏困至以卖烛为业。

  《唐书》曰:太宗诏冠冕制度,己备令文,寻常服饰,未为差等。於是三品己上服紫,四品己上服绯,六品、七品以绿,八品、九品以青。妇人从夫之色,仍通服黄。

  又曰:杨妃宠爱特甚。宫中主贵妃刺绣者七百人,杨益及诸戚里每岁进衣服,布之於庭,光夺人目。

  又曰:肃宗性节俭。尝出衣袖示近臣曰:"此衣己三浣矣。"

  又曰:贞元六年,德宗初赐节度观察使新制时服。尚方织作呈阅所宜,上曰:"顷来赐衣,文彩不恒,非制也。朕今思之,节度使以雕衔绶带,取武毅以靖封内;观察使以雁衔威仪委,(威仪委,瑞草也。)取其行列有序,牧人有威仪也。"

  又曰:文宗朝淮南节度使李德裕奏:"比以妇人,长裾大袖,朝廷制度,尚未颁行,微臣之分,合副天心。比闻闾阎之间,袖阔四尺,今令阔一尺五寸,裾曳四尺,今曳五寸。"初,延安公主以衣服逾制,附马窦浣得罪,德裕因而奏之。

  《六韬》曰:武王伐纣,蒙乏衣投火而死。

  《国语》曰:晋献公使太子申生伐东山,衣之偏裻之衣。

  又《鲁语》曰:季文子相宣成,尾骭帛之妾,无食粟之马。仲孙它谏曰:(仲孙也,孟献子之子,子服也。)"子为上卿,妾不衣帛,马不食粟,人其以子为爱且不华国乎?"(爱郄也。)文子以告孟献子,献子囚之七日。(囚子服也。)自是子服之妾衣不过七升之布。

  《春秋后语》曰:田文谓其父靖郭君曰:"君下宫蹈绮縠之衣,而士不得短褐。"

  又曰:赵襄子既灭智伯,智伯之臣豫让变姓名,入宫涂膊馛刺襄子,襄子觉而赦之。后让伏於桥下,襄子至桥,马惊,使视之,复得让。襄子叹曰:"豫让之为智伯,名既成矣。寡人赦子,名亦足矣。子自为计,寡人不释子矣。"让曰:"臣固伏诛,愿得君之衣而击之。"於是襄子义之,脱付身之衣以与之。让拔剑三跃,呼而击之,曰:"吾可以下报智伯矣。"遂伏剑而死。

  《汉杂事》曰:高祖时,大谒者臣章授诏长乐宫,令群臣议天子所衣服以安天下。谒者赵尧举春,李舜举夏,倪汤举秋,贡禹举冬,四人各职一时。制曰:"可。"举者以各举一时之事白之,五服衣始於此。

  董巴《汉与服志》曰:上古穴居衣毛,未有制度。后世圣人易之以丝麻,观翚翟之文,荣华之色,乃染帛以效之,始作五彩,成以为服,凡十二章。

  《庄子》曰:庄子衣大布之衣而过魏王。魏王曰:"何先生之惫耶?"庄子曰:"士有道德不能行,惫也。衣敝履穿贫也,非惫也。"

  《商君书》曰:上世之人,衣不暖肤,食不满腹。

  《孙卿子》曰:子夏家贫,衣若悬鹑。人曰:"子何不仕?"曰:"诸侯之骄我者,吾不为臣。大夫骄我者,吾不复见。"

  《尹文子》曰:昔晋国苦奢,文公以俭矫之,乃衣不重帛,食不兼肉。无几时,国人皆大布之衣,脱粟之饭。

  《韩子》曰:胩婴相齐,妻不衣帛,马不食粟。

  又曰:齐桓公好服紫,国人尽服之,公患之。管仲曰:"君谓左右甚恶紫臭。"於是三日,境内莫有紫衣者。

  又曰:杨朱之弟杨布衣素衣而出,天雨缁衣而反,其狗吠之。布恐,将击之。朱曰:"使汝狗白而往,黑而来,能不怪哉?"(事具《狗门》。)

  《墨子》曰:古之人未知衣服之制,故圣人作之。冬则绢帛,轻且温,夏则絺绤,清且凉。所以适身体、和肌肤也。

  又曰:晋文公好士之恶衣,故文公之臣皆牂羊之裳,韦以为带。

  《吕氏春秋》曰:戎夷违齐如鲁,天大寒,而后与门弟子一人宿於郭外,寒愈急。谓其弟子曰:"子与我衣,我活;我与子衣,子活。我国士也,为天子惜死;子不肖也,不足爱。子与我衣?"弟子曰:"夫不肖之人安能与国士衣哉?"戎夷解衣与弟子,夜半而死,弟子遂活。

  《淮南子》曰:林类荣启期,衣若悬蓑。

  《说苑》曰:齐林既者衣苇朝景公,公曰:"何忽服小人衣耶?"林既曰:"衣狗裘者,不必羊鸣。今君衣狐裘,音能不狐乎?"

  又曰:魏文侯封太子击於中山,三年使不往来。舍人赵仓唐奉使,文侯问:"子之君长大孰与寡人?"仓唐曰:"君赐之外府之衣则能胜之。"文侯遣仓唐赐太子衣一袭,令仓唐鸡鸣时至。太子迎,拜赐。发箧,衣尽颠倒。太子趣具驾,曰:"赐之衣非以为寒也,欲召击。知无谁与谋,故遣子以衣。"《诗》曰:"东方未明,颠倒衣裳。颠之倒之,自公召之。"(事具《奉使门》。)

  《盐铁论》曰:古者庶人老篌而后衣丝,其馀则麻枲而己。

  《拾遗录》曰:宋景公之时悬四时衣,春夏以珠玉为饰,秋冬以翡翠为温。

  又曰:礼敬国,其俗,人年三百岁而织芳茅以为衣,盖《尚书》云"岛夷卉服"之类也。

  又曰:任未年十四,好学,观书有合意处,则题其衣裳及掌里,以记其事。门徒悦其亲骚,更以静衣易之。

  又曰:太始元年,魏帝为陈留王之岁,有频斯国人来朝,以五色玉为衣,如今之铠。

  又曰:天汉三年,渠搜国之西有折沦国,其俗淳和,人寿三百岁。有大木,一树千寻,若经此木下,皆不死不病。或有泛海绳山来会其国,缀草毛为绳,网其衣如今之罗纨也。至元狩六年,献网衣一袭,帝焚於军斡之道--恐后人徵求此物,故烧之--烟如金石之气。

  又曰:员峤山南有池移国,人长三尺,寿万岁。茅为衣,衣服皆长裾大袖,因风以昇烟霞,若鸟用羽毛也。

  《锺会母传》曰:夫人幼少,衣不过青绀。

  《世说》曰:齐王冏为大司马辅政,嵇绍为侍中,诣冏咨事。冏召葛旟、董艾等共论时宜。旟等白冏曰:"稽侍中善於丝竹,公可能操之。"遂进乐器,绍推却不授。冏曰:"今共为欢,何为却耶?"绍曰:"公协辅皇室,令作事可法。绍虽职卑,忝备常伯。岂可以先王之服,为伶人之业h囫逼高命,不敢有辞,当释冠冕,袭私服,此绍之心。"旟等不自得而退。

  又曰:桓车骑不好着新衣,浴讫,妇故送新衣。车骑大怒,催使将去,妇便执还,传语云:"衣不经新,何由而故?"桓大笑而着之。

  又阮宣子论鬼神有无。或以人死有鬼,阮子独以为无,曰:"今见者云着生时衣服。若人死有鬼,衣服亦有鬼乎?"

  《孝子传》曰:老莱子年七十,父母犹在,莱子常服班襕衣,为婴儿戏。

  《曹肇传》曰:明帝宠爱肇。与帝戏,赌衣服,有所获,辄入御帐服之,遥出。亲狎如此。

  《襄阳耆旧记》曰:王昌字公伯,为东平相散骑常侍,早卒,妇是任城王曹子大女。昌弟式,字公仪,为渡辽将军长史,妇是尚书令桓阶女。昌母聪明,有典教。二妇入门,皆令变服,下车,不得逾侈。后阶子嘉尚魏主,欲金缕衣见式妇,嘉止之,曰:"其遄芟固,不听善耳,不须持往犯人家法。"

  《列仙传》曰:道士徐延年,平阳人也,见人持新黄虏骭,云延年五百。夜半,夜明如昼,从五亿万人登仙也。

  古艳歌曰:茕茕白兔,东走西顾。衣不如新,人不如故。

  《离骚》屈原曰:新沐丈必弹冠,新浴丈必振衣。

  《太平御览》 宋·李昉

中国古代著名类书。宋代四大书之一。宋太宗时命李昉等14人编辑,从太平兴国二年(977)三月下诏开修,到雍熙元年(984)十二月完成,共用了六年零九个多月时间。系据北齐《修文殿御览》、唐人辑《文思博要》等类书编纂。初名《太平总类》,因太宗阅览,改题今名,简称《御览》。一千卷。分五十五门,五千四百七十四类目。征引古书一千五百七十九种。保存了大量原始资料,其中汉人传记百余种、旧地志二百余种尤为珍贵,是古书辑佚校勘的重要资料。唯因许多资料钞自前人类书,有不够准确处。1935年商务印书馆《四部丛刊三编》本,系张元济用日本静嘉堂文库藏南宋蜀本三百一十五卷,与日本宫内省等地藏南宋蜀本,及日本安政二年(1855)活字本配补影印,版本较善。1960年中华书局又据以影印。近人钱亚新有《太平御览索引》,洪业等编有《太平御览引得》。

猜你喜欢

  • 卷七百四十三 ◎疾病部六

    ○霍乱 《易说》曰:穀雨,气当至而不至,则多霍乱。 《春秋考异邮》曰:襄公朝于荆,士卒度岁,愁悲失时,泥雨暑湿,多霍乱之病。 《汉书》曰:淮南王上书云:"南越多霍乱之疾。" 《幽明录》曰:某郡张甲者,与司徒..

    2 太平御览 2025-09-29
  • 卷七百四十二 ◎疾病部五

    ○疮 《周礼·天官下》曰:疡医掌肿疡、溃疡、金疡、折疡之祝药。(祝当如注,读如注病之注。) 《礼记·曲礼上》曰:头有疮则沐,身有疡则浴。 谢承《后汉书》曰:妫皓母炙疮发脓,皓祝而愈之。 《魏书》曰:孙观迁青..

    2 太平御览 2025-09-29
  • 卷七百四十一 ◎疾病部四

    ○头痛 《毛诗·伯兮》曰:愿言思伯,甘心首疾。 又《小弁》曰:心之忧矣,疢如疾首。 《周官·疾医。)曰:春时有痟首之疾。 《史记》曰:西域有大小头痛山、赤土身热之坂,令人头痛呕吐。 《风俗通》曰:田家老母市..

    2 太平御览 2025-09-29
  • 卷七百四十 ◎疾病部三

    ○聋 《说文》曰:聋,无闻也。从耳从龙,秦晋谓之〈耳宰〉。(音宰) 又曰:益梁之州谓聋曰〈耳宰〉。秦晋听而不闻,闻而不达,谓之〈耳宰〉。 又曰:生而聋谓之耸。 《释名》曰:聋,笼也,如在蒙笼之内,不察也。 ..

    7 太平御览 2025-09-29
  • 卷七百三十九 ◎疾病部二

    ○总叙疾病下 《吕氏春秋》曰:身尽府种,筋骨沉滞,血脉壅塞,九穷寥寥,曲失其宜。(高诱曰:府,腹疾也。种,首疾也。极三阕之欲以病其身,故九穷寥寥然,虚曲失其适以害其生也。)虽有彭祖,犹不能为也。 《太公金..

    3 太平御览 2025-09-29
  • 卷七百三十八 ◎疾病部一

    ○总叙疾病上 《说文》曰:疾,病也。疹,病加也。疢,热病也。痺,劳病也。疸,黄病也。痁,入病也。 《释名》曰:疾,病也,客气中人急疾也。病,并也,与正气并在肤体中也。疹,诊也,有结聚可得诊见也。痛,通也..

    2 太平御览 2025-09-29
  • 卷七百三十七 ◎方术部十八

    ○禁 《后汉书》曰:章帝时,有寿光侯者,(寿姓。《风俗通》云:寿于姚吴大夫。)能劾百鬼众魅,令自缚见形。其乡人有妇为魅病,侯为劾之,得大蛇数丈,死於门外。又有神树,人止者辄死,鸟过丈必坠。侯复劾之,树盛..

    2 太平御览 2025-09-29
  • 卷七百三十六 ◎方术部十七

    ○祝 《说文》曰:祝,祭主赞词者。 《周礼》曰:大祝,掌六祝之辞,以事鬼神,示祈福祥,求永贞。一曰顺祝,二曰年祝,三曰吉祝,四曰化祝,五曰瑞祝,六曰策祝。 又曰:掌六祈以同鬼神示,作六辞以通上下、亲疏、..

    1 太平御览 2025-09-29
  • 卷七百三十五 ◎方术部十六

    ○巫下 《唐书》曰:薛举寇幽歧之地,太宗征之。刘文静、殷开山与举战于高墌(音只)城西西,为举所败。卫尉郝瑷劝举秉胜直指长安,举然之。临发而遇疾,召巫视之,巫言:"唐兵为祟。"举恶之,未几而死。 又曰:刘文静..

    2 太平御览 2025-09-29
  • 卷七百三十四 ◎方术部十五

    ○巫上 《说文》曰:巫,祝也。女能事无形以舞降神也。象人两袖舞形,与工同意。 《周礼·春官》曰:司巫掌群巫之政令。若国大旱,则帅巫而舞雩。(雩,旱祭也。)国有大灾,则帅巫而造巫恒。凡圣事,掌巫降之礼。男巫..

    2 太平御览 2025-09-29
  • 卷七百三十三 ◎方术部十四

    ○占星 《汉书》曰:高祖元年十月,五星聚东井。客谓张耳曰:"东井,秦地也。汉王入关,五星从岁星聚,当以义取天下。" 《后汉书》曰:严光字子陵,少有高名,与光武同游。讥〈扌双〉即位,光变姓名,隐身不见。帝思..

    1 太平御览 2025-09-29
  • 卷七百三十二 ◎方术部十三

    ○占候 《周礼·春官·宗伯下》曰:眡祲掌十辉之法,以观妖祥、(妖祥,善恶之征,郑司农云:辉谓日光气也。眡音视。)辨吉凶。一曰祲,二曰象,三曰镌,四曰监,五曰闇,六曰瞢,七曰弥,八曰叙,九曰隮,十曰想。(故..

    2 太平御览 2025-09-29
  • 卷七百三十一 ◎方术部十二

    ○相下 《唐书》曰:高祖生长安,紫气冲庭,神光照室,体有三乳,左腋下有紫志如龙。初有善相者史良言於高祖曰:"公骨法非常,必为人主。至於命也,非所敢知。"久之,史良复遇高祖,乃大惊曰:"骨法如旧,年寿之相顿..

    1 太平御览 2025-09-29
  • 卷七百三十 ◎方术部十一

    ○相中 《宋书·高帝纪》曰:晋陵人韦叟善相术,桓修令相帝当得州不。叟曰:"当得边州刺史。"退而私於帝曰:"君相贵不可言。"帝笑曰:"若相中,当用为司马。"至是,叟谓帝曰:"成王不负桐叶之信,公亦应不忘司马之言..

    2 太平御览 2025-09-29
  • 卷七百二十九 ◎方术部十

    ○相上 《左传·文上》曰:王使内史叔服来会葬,公孙敖闻其能相人也,见其二子焉。叔服曰:"穀也;食子;难也收子。(谷,文伯;难,惠叔也。食子,奉祭祀供养者也。收子,葬子身也。)穀也丰下,必有后於鲁国。(丰下..

    2 太平御览 2025-09-29
  • 卷七百二十八 ◎方术部九

    ○筮下 《晋书》曰:严卿,会稽人也。善卜筮。乡人魏序欲蹔东行,荒年而多抄盗,令卿筮之。卿筮,曰:"君慎不可东行,必遭暴害之气,而非劫也。"序之不信。卿曰:"既必不信,宜有以禳之,可索西郭外独母家白雄狗系着..

    2 太平御览 2025-09-29
  • 卷七百二十六 ◎方术部七

    ○卜下 《晋书》曰:郭公者,客居河东,精於卜筮。郭璞从之授业,公以青囊中书九卷与之,由是遂洞五行、天文、卜筮之术,禳灾转祸,通致无方,虽京房、管辂,不能过也。璞门人赵载尝窃青囊书,未及读而为火所焚。 又..

    2 太平御览 2025-09-29
  • 卷七百二十五 ◎方术部六

    ○卜上 《说文》曰:灼龟也,象兆之纵横也。 《周礼·天官·太宰》职曰:祀五帝,则掌百官之誓戒,与其具修。前期十日,帅执事而卜日,遂戒。(前期,前所诹之日也。十日容散齐,七日致斋,三日执事,亲伯太卜之属也..

    2 太平御览 2025-09-29
  • 卷七百二十四 ◎方术部五

    ○医四 《唐书》曰:孙思邈,京兆华原人也。七岁就学,日诵千馀言,弱冠善谈庄老及百家之说。周宣帝时,思邈以王室多故,乃隐居太白山。隋文帝辅政,徵为国子博士,称疾不起。尝谓所亲曰:"过五十年当有圣人出,吾方..

    2 太平御览 2025-09-29
  • 卷七百二十三 ◎方术部四

    ○医三 《齐书》曰:徐词伯为临川王映所重。时直閤将军房伯玉服五石散十许剂,尾嫳,更患冷,夏日常复衣。词伯为诊之,曰:"卿伏热,应须以水发之,非冬月不可。"至十一月,冰雪大盛,令二人夹捉伯玉。伯玉解衣坐石..

    2 太平御览 2025-09-29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
蜂鸟影院2048影视资源论坛熊猫影视河马影视星辰影视萝卜影院八哥电影网人人看电影无忧影视网橙子影视网叮当影视网天天影视网青青影视网电影天堂开心追剧网西瓜影院麻花影视网70影视网年钻网茶小舍电影藏影堂新神州影域煮酒观影体积影视爱看影院星光电影至尊影院极影公社超清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