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七百一十三 ◎服用部十五
2025-09-29 15:48
太平御览
○匣
《说文》曰:匣,匮也。
《论语·季氏》曰:孔子谓冉求曰:"虎兕出於匣。"
《拾遗录》曰:含涂国人善服鸟兽鸡犬,皆使之能言。鸡犬牛豕死者,以玉为匣,埋海上。其主游戏海上,於地中闻犬豕鸡之声,主人犹识,掘而取之,还,养如昔焉。惟毛羽秃落,久更悦弈。
魏武帝《上杂物疏》曰:银镂漆匣四枚。
古歌曰:流尘生玉匣。
○匮
《说文》曰:匮,椟也,匣也。
《论语·子罕》云:韫椟而藏诸?求善价而沽诸?(椟,匮也。)
《论语·季氏》曰:龟玉毁於椟中。
《左传》曰:昭七年传曰:燕人归燕姬以瑶瓮玉椟。
《国语》曰:夏之衰也,褒人之神化为二龙,而言曰:"余褒之二君也。"夏后布币而策告之。龙亡而漦在,椟而藏之。(漦,俟淄切。龙涎也。)
王隐《晋书》曰:甘卓家金匮鸣,声似棰镜,清而悲。师言:"金匮将离,是以悲鸣。"寻而卓下,将军周虑等承望敦意害卓。
《唐书》曰:王伾下劣阘茸,不能如叔父有大志,惟务金帛宝玩。为无门大柜,上开一孔,使足以授物,夫妻寝止其上。
《韩子》曰:楚人卖其珠於郑者,为木兰之椟,薰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缉以翡翠。郑人买椟而还珠,未可谓善鬻珠也。
李尤《匮匣铭》曰:国有都邑,家有匣匮,货贿之用,我之利器。
○厨
《魏略》曰:扈累,字伯重,京兆人,常随青牛先生。先生字方正,晓知星历、风角、鸟情。累得其术。有妇无子,后亦丧妇,独居道侧,以砖为障,施一厨床,食宿其中。
《晋阳秋》曰:顾恺之尤好丹青,尝以一厨画寄桓玄,悉糊,题其前。玄乃发厨后而取之,封题如旧以还之。恺之见封题如初,但失其画,直云:"妙画通灵,变化而去,犹人登仙也。"
沈约《宋书》曰:收范晔家乐器、服玩,并皆珍丽,妓妾亦盛饰。母住止单陋,惟有一厨,盛樵薪。
《齐书》曰:衡阳王钧母区贵人卒,钧哀毁甚。先是,贵人花钗厨子赐钧以为玩弄,贵人亡后,每岁时及朔望辄开,礼再拜鲠咽,见者皆为之悲。
又曰:陆澄,当世称为硕学,读《易》三年,不解文义。欲撰《宋书》,竟不成。王俭戏之曰:"陆公,书厨也。"
《南史》曰:记谢弘微临终语左右曰:"有上厨书,须刘领军至,可於前烧之,慎勿开也。"
《拾遗记》曰:郭况家富,以玉器盛食,故东京谓郭家为琼厨金窟。
《东宫旧事》曰:皇太子拜有柏书厨一,梓书厨一。
范宁敬曰:籍,官之大信,而比散在众曹,此不可也。可令作十五籍厨,一县一厨。
《太平御览》 宋·李昉
《说文》曰:匣,匮也。
《论语·季氏》曰:孔子谓冉求曰:"虎兕出於匣。"
《拾遗录》曰:含涂国人善服鸟兽鸡犬,皆使之能言。鸡犬牛豕死者,以玉为匣,埋海上。其主游戏海上,於地中闻犬豕鸡之声,主人犹识,掘而取之,还,养如昔焉。惟毛羽秃落,久更悦弈。
魏武帝《上杂物疏》曰:银镂漆匣四枚。
古歌曰:流尘生玉匣。
○匮
《说文》曰:匮,椟也,匣也。
《论语·子罕》云:韫椟而藏诸?求善价而沽诸?(椟,匮也。)
《论语·季氏》曰:龟玉毁於椟中。
《左传》曰:昭七年传曰:燕人归燕姬以瑶瓮玉椟。
《国语》曰:夏之衰也,褒人之神化为二龙,而言曰:"余褒之二君也。"夏后布币而策告之。龙亡而漦在,椟而藏之。(漦,俟淄切。龙涎也。)
王隐《晋书》曰:甘卓家金匮鸣,声似棰镜,清而悲。师言:"金匮将离,是以悲鸣。"寻而卓下,将军周虑等承望敦意害卓。
《唐书》曰:王伾下劣阘茸,不能如叔父有大志,惟务金帛宝玩。为无门大柜,上开一孔,使足以授物,夫妻寝止其上。
《韩子》曰:楚人卖其珠於郑者,为木兰之椟,薰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缉以翡翠。郑人买椟而还珠,未可谓善鬻珠也。
李尤《匮匣铭》曰:国有都邑,家有匣匮,货贿之用,我之利器。
○厨
《魏略》曰:扈累,字伯重,京兆人,常随青牛先生。先生字方正,晓知星历、风角、鸟情。累得其术。有妇无子,后亦丧妇,独居道侧,以砖为障,施一厨床,食宿其中。
《晋阳秋》曰:顾恺之尤好丹青,尝以一厨画寄桓玄,悉糊,题其前。玄乃发厨后而取之,封题如旧以还之。恺之见封题如初,但失其画,直云:"妙画通灵,变化而去,犹人登仙也。"
沈约《宋书》曰:收范晔家乐器、服玩,并皆珍丽,妓妾亦盛饰。母住止单陋,惟有一厨,盛樵薪。
《齐书》曰:衡阳王钧母区贵人卒,钧哀毁甚。先是,贵人花钗厨子赐钧以为玩弄,贵人亡后,每岁时及朔望辄开,礼再拜鲠咽,见者皆为之悲。
又曰:陆澄,当世称为硕学,读《易》三年,不解文义。欲撰《宋书》,竟不成。王俭戏之曰:"陆公,书厨也。"
《南史》曰:记谢弘微临终语左右曰:"有上厨书,须刘领军至,可於前烧之,慎勿开也。"
《拾遗记》曰:郭况家富,以玉器盛食,故东京谓郭家为琼厨金窟。
《东宫旧事》曰:皇太子拜有柏书厨一,梓书厨一。
范宁敬曰:籍,官之大信,而比散在众曹,此不可也。可令作十五籍厨,一县一厨。
《太平御览》 宋·李昉
中国古代著名类书。宋代四大书之一。宋太宗时命李昉等14人编辑,从太平兴国二年(977)三月下诏开修,到雍熙元年(984)十二月完成,共用了六年零九个多月时间。系据北齐《修文殿御览》、唐人辑《文思博要》等类书编纂。初名《太平总类》,因太宗阅览,改题今名,简称《御览》。一千卷。分五十五门,五千四百七十四类目。征引古书一千五百七十九种。保存了大量原始资料,其中汉人传记百余种、旧地志二百余种尤为珍贵,是古书辑佚校勘的重要资料。唯因许多资料钞自前人类书,有不够准确处。1935年商务印书馆《四部丛刊三编》本,系张元济用日本静嘉堂文库藏南宋蜀本三百一十五卷,与日本宫内省等地藏南宋蜀本,及日本安政二年(1855)活字本配补影印,版本较善。1960年中华书局又据以影印。近人钱亚新有《太平御览索引》,洪业等编有《太平御览引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