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读医 / 佚名

侧人形

2025-09-30 11:06 读医

侧人形第一

侧人形第一图(图缺)

脑空二穴,在承灵穴后一寸半,玉枕骨下陷者中。灸七壮。主头晕目瞑,癫狂病,身寒热引项强急,鼻衄不止,耳鸣耳聋。

颊车二穴,在耳下二韭叶陷者宛宛中。灸三壮。主牙关不开,口噤不能言,牙齿疼痛不得嚼,及颊肿也。

秦承祖灸狐魅神邪,及癫狂病,诸般医治不瘥者,以并两手大拇指,用软丝绳子急缚之,灸三壮。艾炷着四处,半在甲上,半在肉上,四处尽烧,一处不烧其疾不愈,神效不可量也。

小儿胎痫、奶痫、惊痫一根据此,灸一壮,炷如小麦大。

悬钟二穴,在外踝上三寸宛宛中。灸五壮。主腹满,中焦客热,不嗜食,并腿胯连膝胫痹麻,屈伸难也。

蠡沟二穴,在内踝上五寸陷者中。灸七壮。主卒疝,小腹肿,小便不利,脐下积气如卵石,足寒胫酸,屈伸难也。

岐伯灸膀胱气攻冲两胁,脐下时鸣,阴卵入腹,灸脐下六寸,长过两旁各一寸六分,各三七壮。

侧人形第二

巨骨二穴,在肩端上两行骨陷者中。灸一壮。主肩中痛,不能动摇也。

周荣二穴,在中府下一寸六分,仰而取之陷者中。灸五壮。主胸胁支满,不得俯仰,咳唾脓也。

曲池二穴,在肘外辅屈肘曲骨之中,纹头陷者是穴也。灸七壮。主肘中痛,屈伸难,手不得举,偏风,半身不遂,捉物不得,挽弓不开,肘臂偏细。《秦承祖明堂》云∶主大人小儿遍身风疹,皮肤痂疥也。

侧人形第二图(图缺)

后溪二穴,在手外侧腕前起骨下陷者中。灸三壮。主 疟寒热,目生白翳,肘臂腕重,难屈伸,五指尽痛不可掣。

岐伯灸法∶疗脚转筋,时发不可忍者,灸脚踝上一壮。内筋急,灸内;外筋急,灸外也

侧人形第三

支正二穴,在手太阳腕后五寸,去养老穴四寸陷者中。灸五壮。主惊恐悲愁,肘臂挛,难屈伸,手不握,十指尽痛也。秦承祖云∶兼主五劳,四肢力弱,虚乏等病。

侧人形第三图(图缺)

巨虚二穴,在三里穴下三寸, 骨外,大筋内;筋骨之间陷者中。灸三壮。主脚胫酸痛,屈伸难,不能久立。甄权云∶主六气不足,偏风, 腿脚不能相随也。

黄帝问岐伯曰∶凡人患噎疾,百味珍馔不能而食者,灸何穴而立得其愈?岐伯答曰∶夫人噎病者五般∶一曰气噎;二曰忧噎;三曰食噎;四曰劳噎;五曰思噎。此皆由阴阳不和,三焦隔绝,津液不利,故令气隔不调成噎疾。气噎,灸膻中,在两乳间;忧噎,灸心俞,在第五椎下两旁各一寸半;食噎,灸乳根,在两乳下各一寸六分;劳噎,灸膈愈,在第七椎下两旁各一寸半;思噎,灸天府,在腋下三寸。

侧人形第四

侧人形第四图(图缺)

上关二穴,在耳前上廉起骨开口有穴陷者宛宛中是也。灸一壮。主唇吻强上,口眼偏斜,牙齿龋痛,耳鸣聋。

天窗二穴,在曲颊下扶突后,动脉应有陷者中。灸三壮。主耳鸣聋无所闻,颊肿喉中痛,暴喑不能言,及肩痛引项不得顾。

液门二穴,在手小指次指之间陷者中。灸三壮。主肘痛不能上下, 疟寒热,目涩KT KT ,头痛泣出也。

束骨二穴,在足下小指外侧,本节后陷者中。灸三壮。主惊痫狂癫,身寒热,头痛目眩。秦承祖云∶主风赤,胎赤,两目 烂。

筑宾二穴,在足内踝上。灸三壮。主小儿胎疝,癫病,吐舌及呕吐不止也。张文仲疗风眼卒生翳膜,两目疼痛不可忍,灸手中指本节间尖上,三壮。炷如小麦大。患左灸右。患右

侧人形第五

曲发二穴,在耳上发际曲隅陷者中,鼓颔有穴。灸三壮。主颈项急强,不得顾引,牙齿痛,口噤不能言也。

兑端一穴,在颐前下唇之下宛宛中,开口取之。灸三壮。主口噤,鼓颔,癫疾及吐沫,衄血不止。

天顶二穴,在项缺盆直扶突气舍后一寸陷者中。灸七壮。主暴喑,咽肿,饮食不下,及喉中鸣。

侧人形第五图(图缺)

环跳二穴,在砚子骨下宛宛中。灸三壮。主冷痹,风湿,偏风,半身不遂,腰胯疼痛。岐伯曰∶主睡卧伸缩回转不得也。

漏谷二穴,在足内踝上六寸陷者中。灸三壮。主足热痛,腿冷痛,疼不能久立,麻痹不仁也。

京骨二穴,在足外侧大骨下,白肉际陷者中。灸五壮。主寒疟寒热,善惊悸,不欲食,腿膝胫痿,脚挛不得伸,癫病狂走,善自啮,及膝胫寒也。

侧人形第六

侧人形第六图(图缺)

黄帝灸法∶疗神邪鬼魅及癫狂病,语不择尊卑,灸上唇里面中央肉弦上一壮,炷如小麦大。又用钢刀决断更佳。

承浆一穴,在下唇棱下宛宛中,灸三壮。主偏风口眼 斜,消渴饮水不休,口禁不开,及暴哑不能言也。

肩外俞二穴,在肩甲上廉去脊骨三寸,灸三壮,主肩痛发寒热,引项急强,左右罔顾。

温留二穴,在腕后五寸六寸间动脉中是穴,灸三壮。主寒热头痛,善哕衄,肩不举,癫痫病,吐舌鼓颔,狂言,喉痹不能言。

少府二穴,在手小指本节后陷者中,直劳宫,灸三壮。主 疟久不愈者,烦满少气,悲恐畏人,臂酸掌中热,手握不伸。

阴市二穴,在膝上三寸,伏兔穴下宛宛陷者中,灸五壮。主卒疝,小腹痛,力痿气少,伏兔中寒,腰如冷水。

临泣二穴,在足小趾次趾本节后,去侠溪一寸半陷者中,灸三壮。主胸膈满闷,腋下肿,善自啮颊,兼主疟病,日西发者。

侧人形第七

侧人形第七图(图缺)

库房二穴,在气户下一寸六分陷者宛宛中,仰而取之,灸五壮。主胸胁支满,咳逆上气,呼吸不至息,及肺寒咳嗽,唾脓也。《千金》杨玄操同。

肘聊二穴,在肘大骨外廉陷者中。灸五壮。主肘臂酸重,不可屈伸,麻痹不仁也

风市二穴,在膝外两筋间,乎立舒下两手着腿当中,指头陷者宛宛中,灸三壮。

主冷痹脚胫麻,腿膝酸痛,腰尻重,起坐难也。

光明二穴,在外踝上五寸陷者中,灸七壮。主膝胫酸痹不仁,手足偏小,坐不能也。

阴跷二穴,在足内踝下陷者中,灸三壮。主卒疝,小腹痛,左取右,右取左立已,及女子月水不调,嗜卧怠惰,喜悲不乐,手足偏枯不能行,及小便难也。

针灸著作。有一卷本及三卷本两种,内容全同。本书约为北宋末书商抄录《太平圣惠方》卷一百中的《明堂灸经》及《小儿明堂灸经》的全文,改题此名刊行者。原书系唐代佚名氏撰,书中分别记载成人及小儿常用要穴的灸治方法和所治疾痛。并附40余幅腧穴图。现存日刻本。元代时此书辑入《针灸四书》中。

猜你喜欢

  • 窦汉卿流注指要后序

    望闻问切,推明得病之原;补泻迎随,揭示用针之要。予余是学,自古迄今,虽常覃思以研精,竟未钩玄而索隐。俄经传之暇日,承外舅之训言,亡了(按《卫生宝鉴》作云及)世纷,续推兵扰。其人也,神无根据而心无定;或..

    36 读医 2025-10-14
  • 附∶针灸杂说

    月内人神所在之图(新添逐日辰忌)一日在足大指厥阴分,刺之跗肿。二日在足外踝少阳分,刺之经筋缓。三日在股内少阴分,刺之少腹痛。四日在腰太阳分,刺之腰偻无力。五日在口太阴分,刺灸之舌强。六日在两手阳明分,..

    31 读医 2025-10-14
  • 冬至叶蛰宫说

    冬至叶蛰宫图按周身立法,取九宫方位。离为上部,中州为中部,坎为下部,巽坤为二肩兑为左右胁,干艮为左右二足。太一游至处,禁忌针灸。(若起叶蛰宫,取冬至一日为首,他皆仿此。)太一血忌之图(图缺)经曰∶身形..

    34 读医 2025-10-14
  • 针灸避忌太一之图序

    经曰∶太一日游,以冬至之日,始居于叶蛰之宫。从其宫数所在,日徙一处,至九日复一.常如是无已,周而复始,此乃太一日游之法也。其旨甚明,别无所隐。奈行针之士,无有知者,纵有知者,秘而不传,致使圣人之法,罕..

    44 读医 2025-10-14
  • 杂忌法

    杂忌法有数端。经云∶恶于针石者,不可与言于至巧;气血羸劣者,不可刺;久病笃危者,不可刺;大寒大热、大风大雨、大饥大饱、大醉大劳,皆不可刺。然大寒无刺,令病患于无风暖室中,啜以粥食,饮以醪酪,令病患无畏..

    31 读医 2025-10-13
  • 古法流注

    经云∶其气始从中焦注手太阴阳明,阳明注足阳明太阴;太阴注手少阴太阳,太阳注足太阳太阴;少阴注手心主少阳,少阳注足少阳厥阴;厥阴注还于手太阴。如环无端,周流不息,昼夜行流,与天同度。此法如气血所王之经络..

    38 读医 2025-10-13
  • 夫妇配合

    大言阴与阳,小言夫与妇,阴日阴时则当刺阴干,阳日阳时则当刺阳干,故阴阳者气血也。阴日血先气后,阳日气先血后。经云∶荣行脉中,卫行脉外。故阴日虽遇阳时,刺阴干者何也?盖阴日血先行引气,后随血入脉中而行,..

    30 读医 2025-10-13
  • 真言补泻手法

    补法∶左手掐穴,右手置针于穴上,令病患咳嗽一声,针入透于腠理,令病患吹气一口,随吹分寸,待针头沉紧时,转针头以手循扪,觉气至,却回针头向下,觉针头沉紧,令病患吹气一口,随吸出针乃闭其穴(谓一手急然孔是..

    35 读医 2025-10-13
  • 定八穴所在

    公孙二穴,足太阴脾之经。在足大趾内侧本节后,一寸陷中。令病患坐蜷两足底,相对取之。合内关穴。内关二穴,手厥阴心包之经,在手掌后二寸。令病患稳坐,抑手取之。独会。临泣二穴,足少阳胆之经,在足小趾次趾本节..

    36 读医 2025-10-13
  • 流注八穴序

    交经八穴者,针道之要也。然不知孰氏之所述,但序云∶乃少室隐者之所传也,近代往之弥验。予少时尝得其本于山人宋子华,以此术行于河淮间四十一年。起危笃患,随手应者,岂胜数哉!予嗜此术,亦何啻伯伦之嗜酒也,第..

    36 读医 2025-10-13
  • 手足三阴三阳表里支干配合

    (系昼夜百刻十二时定体之图说)手太阴肺经配手阳明大肠经相为表里立手为上∶手太阴肺经,五穴为阴穴,大指内侧角起,少商、鱼际、太渊、经渠、尺泽。肺属金,在支为未,在干为辛。 手阳明大肠经,六穴为阳穴,从大..

    31 读医 2025-10-13
  • 气血问答

    予问∶脉之理果是气耶,果是血耶?答曰∶气血之波澜,身体之橐 ,此说特未契理。脉者陌也,魂魄之生,气血之府也,天地之祖,万物之宗,此说极有气味,吾常拟此。予问∶经之理,果何意耶?答曰∶经者气血经历之路也..

    40 读医 2025-10-13
  • 交经辨

    足厥阴肝经上内踝八寸,交出足太阴脾经之后,足太阴脾经,却交出足厥阴肝经之前。

    41 读医 2025-10-13
  • 络说

    络一十有五,有横络、有经络,一万八千。有孙络,不知其纪。络穴说络穴正在两经中间,假令立身叉手取之,大指次指端尽处,手腕后高骨缝间列缺是也。内为手太阴肺经,外为手阳明大肠经,列缺穴交两经之中。若刺络穴,..

    31 读医 2025-10-13
  • 针经直说

    手太阳小肠经∶踝中(脘骨是也。) 肩解(背后缝是也。)手阳明大肠经∶上柱骨(缺盆外横骨是也。) (颧外是也,颧谓项骨也。)足厥阴肝经∶足跗(足面是也。)胁(腋下是也。) (屈心是也。)巅(头心是也。)人..

    35 读医 2025-10-13
  • 流注通玄指要赋

    必欲治病,莫如用针,巧运神机之妙,工开圣理之深。外取砭针,能蠲邪而扶正;中含,善回阳而倒阴。原夫络别支殊,经交错综,或沟池溪谷以歧异,或山海丘陵而隙共。斯流派以难揆,在条纲而有统。理繁而昧,纵补泻以何..

    33 读医 2025-10-13
  • 针经标幽赋

    拯救之法,妙用者针。察岁时于天道,定形气于予心。春夏瘦而刺浅,秋冬肥而刺深。不穷经络阴阳,多逢刺禁;既论脏腑虚实,须向经寻。原夫起自中焦,水初下漏,太阴为始,至厥阴而方终;穴出云门,抵期门而最后。正经..

    26 读医 2025-10-13
  • 小儿杂病第十一

    婴儿病,在头毛皆逆上者死。婴儿耳间青脉起者, ,腹痛。大便青瓣,飧泄,脉大,手足寒,难已;飧泄,脉小,手足温者,易已。惊痫脉五,针手足太阴各五,刺经太阳者五,刺手足少阴经络傍者一,足阳明一,上踝五寸刺..

    35 读医 2025-10-13
  • 妇人杂病第十

    黄帝问曰∶人有重身,九月而喑,此为何病?岐伯对曰∶胞之络脉绝也。胞络者系于肾,少阴之脉,贯肾,系舌本,故不能言,无治也,当十月复。治法曰∶无损不足,益有余,以成其辜(《素问》作 )。所谓不足者,身羸瘦..

    34 读医 2025-10-13
  • 气有所结发瘤瘿第九

    瘿,天窗(一本作天容,《千金》作天府)及 会主之。瘤瘿,气舍主之。

    36 读医 2025-10-13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