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太平御览 / 李昉

卷八百一十三 ◎珍宝部十二

2025-09-30 18:16 太平御览
○铜

  《左传·僖中》曰:郑伯朝楚,楚子与之金。既而悔之,与之盟曰:"无以铸兵!"故以铸三锺。

  《史记》曰:秦使徐福入海还,伪辞曰:"臣见海中大神,曰:'汝,秦王之神,薄得观而不得取!'即从臣往蓬莱山,见芝城宫阙,有使者铜色而龙形,光上照天。"

  又曰:秦始皇收天下兵,聚之咸阳,为铜铸金人十二,各千石,置庭中。

  又曰:张孟谈、董安于之治晋阳也,公室之堂皆以练铜为柱。

  又曰:赵襄子使厨人以铜斗击代王,杀之,而取其地。

  又曰:上使善相相邓通,当贫饿死。文帝於是赐通蜀严道铜山,得自铸钱。景帝立,有告通盗出徼铸钱,尽没入,一簪不得着,身寄死人家。

  又曰:龙门、碣石多铜铁。

  《汉书》曰:武帝即位,好鬼神之事。李少君以却老方见上。上有故铜器,问少君,少君曰:"此器齐桓公十年陈於伯寝。"已而案其刻,果齐桓公器。

  又曰:黄帝采首阳山铜,铸鼎於荆山之下。

  又曰:王莽梦长乐宫铜人五枚并起立,莽恶之,使尚方镌灭铜人膺文。

  又曰:吴有豫章郡铜山,招致天下人民亡命者盗铸钱。

  又曰:凡律度量衡用铜者,所以同天下,齐风俗也。铜为物至精,不为燥湿寒暑变其节,不为风雨暴露改其形,介然有常,似於士君子之行,是以用铜也。

  又曰:王莽天凤四年八月,莽亲之南郊,铸作威斗。威斗者,以五色铜为之。

  又曰:无雷国有铜。

  华峤《后汉书》曰:灵帝时,使掖庭令毕岚铸铜人四,列於苍龙玄武阙外。

  又曰:修玉堂殿,铸铜人四,黄钟四及天禄、虾蟆。又铸四出文钱。

  范晔《后汉书》曰:马援善别名马。於交址得骆越铜鼓,乃铸为马式。

  又曰:马援征南海,铸铜柱於林邑国,以极汉南界。

  又曰:崔烈纳钱为司徒。久之不自安,从容问其子钧曰:"吾居三公,於议者何如?"钧曰:"大人少有英称,历位卿守,论者不谓当为三公。而今登其位,天下失望。"烈曰:"何为然也?"钧曰:"论者嫌其铜臭。"烈怒,举杖击之。

  又曰:蓟子训遁去,不知所止。后人复於长安东霸城见之,与老翁共磨娑铜人,相谓曰:"适见铸此,而已近五百岁矣。"

  《魏略》曰:明帝徙长安诸锺虡、骆驼、铜人、承露盘,惟铜人不可致。住霸城,又铸作铜人,列坐於司马门外。

  《吴志》曰:朱异口赋弩曰:"南岳之干,锺山之铜。应机命中,获隼高墉。"

  《晋书》曰:南阳王模督秦雍时,关中饥荒,百姓相啖,加以疾疠,盗贼公行。模力不能制,乃铸铜人锺鼎为釜器以易谷。议者非之。

  崔鸿《十六国春秋·后赵录》曰:石勒徙洛阳铜马、翁仲二于襄国,列之永丰门。

  《北史》曰:后魏明帝初,尔朱荣与从弟世隆密议废立,乃以铜铸孝文及咸阳王禧等五王子像。成,当奉为主,惟庄帝独就。

  《唐书》曰:开元中,许昌县之唐祠,掘地得古铜樽,又隐起双鲤篆书,文曰"宜子孙"。

  又曰:开元十三年,宋州献古铜鼎十九,及锺、磬、甑、釜、樽、杓、盘、瓶各数四。时宋城尉晋日休,因板筑,获而献之。

  又曰:初,天宝中,天下州郡皆铸铜,为玄宗拟其形容,首冠环焰,足承菡萏,与尊佛之像间列於殿堂,号为真容。及山东陷,率被熔毁,而恒州独存。

  又曰:文宗问宰臣曰:"币轻钱重,如何?"宰臣杨嗣复曰:"此事已久,但且禁铜,不可遽变其法。法变,即必扰人。"李珏曰:"今请加炉铸钱,他法不可。先有格令州府禁铜为器,当今以铜为器而不知禁。所病者,制敕一下,曾不经年,而州县因循,所以制令相次,而视之为常。今自淮而南,至於江岭,鼓铸铜器,列而为肆。州县不禁,市井之人逐锥刀之利,以缗范为他器鬻之,售利不啻数倍。是则禁铜之令,必在严切,斯其要也。"

  又曰:五台山有金阁寺,铸铜为瓦,涂金其上,照耀山谷,计钱巨亿万。

  《淮南子》曰:铜英青。

  又曰:铜不可以为弩。

  《抱朴子》曰:吴时,发广陵大冢,中有铜为人数十头,皆长五尺。

  又曰:《金简记》云:"以五月丙子日中时,铸五石,下其铜。五石:雄黄、丹砂、雌黄、矾石、曾青也。皆铸粉之,以金华池漆之,内太一神鼎中,下以桂薪烧之。铜成,以铜炭冶之。取牡铜以为雄剑,取牝铜为雌剑。带之以入河,则蛟龙、巨鱼、水神不敢进也。欲知铜之牝、牡,当令童男童女,俱以水灌铜,以其在火中尚赤时也,则铜自分为两段,有凸起者则牡铜也,凹陷者则牝铜也。"

  又曰:山中夜见胡人,铜之精也。

  《山海经》曰:昆吾之山,其上多赤铜。(此山出金,色赤如火,以切玉如泥。周穆王时,西戎为兵献,汲冢中得铜金剑一枚,长三尺五寸。故通以锡杂为兵器。)

  《帝王世纪》曰:纣作铜柱,令男女裸形缘之,落则妲已笑。

  《国语》:管仲曰:"美金以铸戟剑,试诸狗马。恶金以铸锄、夷、斤、欘。"(恶,粗。夷,平也,所以削草平地也,形似鉏而小。欘,斫也。)

  《广雅》曰:白铜谓之鋈,赤铜谓之锡。

  《汉武内传》曰:上起神屋台,以铜为柱,黄金涂之。

  《神异经》曰:入金山下四丈,得丹扬铜。(张华曰:此铜与金相似。《典术》曰:陶丹铜以为金也。)

  《贾谊书》曰:下不得铸钱,则民反耕田矣。

  《西京杂记》曰:高祖初入咸阳宫,周行库藏,见铜人十二枚,坐皆高三尺,列在一筵上,琴、筑、笙、竽皆有所执,皆缀花彩。俨然若生人。筵下有铜管,上口高数尺,出筵后。其一管内空,一管有绳,大如指。使一人吹管,一人纽绳,则琴筑笙竽皆作声音,与真乐不异。

  虞喜《志林》曰:建武中,南郡男子献铜鼓,背有铭。及吴时,江水中锺上有百馀字,人莫有识者。

  《地镜图》曰:草茎黄秀,下有铜器。

  《士纬》曰:铜出於石,为铃则小,铸锺则大。

  《南中八郡志》曰:云南旧有银窟数十。刘禅时,岁常纳贡。亡破以来,时往采取,银化为铜,不复中用。

  《世语》曰:元康八年。陵云台上生铜。

  贾谊《鵩鸟赋》曰:阴阳为炭,万物为铜。

  张莹《汉南记》曰:安帝见铜人,以问侍中张陵,对曰:"昔秦始皇时,有大人十二,身长五丈,履六尺,皆夷狄之服,见於临洮,此天将亡秦之证。而始皇误喜以为瑞,乃铸铜人以为像。"上曰:"何以知之?"对曰:"臣见传载,云其人胸上有铭。"

  《林邑记》曰:林邑王范文铸铜为牛,铜屋行宫。

  《荆州记》曰:衡阳重安县有{田石}塘。故老相传云:此塘中有铜神,今犹时闻铜声。水转变绿,鱼为之死。

  《武当山记》曰:山有石室,中有铜杖长七尺。

  《越绝书》曰:赤堇之山破而出锡,若耶之谷涸而出铜,欧冶因为纯钧之剑。

  《玄中记》曰:铜之精为童奴。

  《岭表异录》曰:蛮夷之乐,有铜鼓焉。形如腰鼓,而一头有面。鼓面圆二尺许,面与身连,全用铜铸。其身遍有虫鱼花草之状,通体均匀,厚二分已来,炉铸之妙,实为奇巧。击之响亮,不下鸣鼍。贞元年中,骠国进乐,有玉螺铜鼓。即知南蛮酋首之家,皆有此鼓也。咸通末,幽州张直方贬龚州刺史,到任后,修葺州城缘,掘土得一铜鼓,牵复载以归京。到襄汉,以为无用之物,遂舍于延庆禅院,用代木鱼。

  ○铁

  《尚书》曰:华阳、黑水惟梁州,厥贡璆、铁。

  《尚书·说命》曰:若金用汝作砺。(孔安国曰:铁须砺以成利器。)

  《礼记·月令》曰:季春之月,命工师令百工审五库之量,金铁及革无或不良。

  《左传·昭七年》曰:晋赵鞅赋晋国一鼓铁,以铸刑鼎,著范宣子刑书。(各出功力,共鼓石为铁,一鼓而足之。)

  《春秋孔演图》曰:八政不中则铁飞。

  《春秋繁露》曰:蒸石取铁,非人意也;祸福所从生,亦非人意乎!

  《广雅》曰:铁朴谓之砺。

  《史记》曰:邯郸郭纵以铁冶成业,与王者埒富也。

  又曰:卓氏、宛氏,以铁冶致富。

  《汉书·五行志》曰:武帝征和二年,涿郡铁官铸铁,消皆飞去。时刘屈厘为太守,后死象。

  《汉书》曰:高祖又与功臣剖符作誓,丹书铁契,藏之宗庙。

  又曰:张良以家财求客刺秦王,得力士,为铁椎重一百二十斤。秦始皇至博浪沙中,良与客俱击秦皇帝。

  又曰:张敞弟武拜为梁相。武曰:"当以柱后惠文冠弹治之耳!"(应劭曰:柱,后以铁为柱,本法官冠也。)

  又曰:成帝河平二年,沛郡铁官治铁,飞。

  又曰:李寻说王根曰:"政感阴阳,犹铁炭之低仰,见效可信者。"(《天文志》曰:悬土炭也,以铁易土耳。先冬夏至,悬铁炭於衡各一端。冬阳气至,炭仰而铁低;夏至,炭低而铁仰。)

  又曰:婼羌国有铁,自化为兵。

  范晔《后汉书》曰:赤眉降,徐宣等曰:"自今日得降,犹去虎口归慈母!"世祖曰:"卿铁中枪枪,庸中佼佼耳!"

  又曰:公孙瓒徙镇易京,虑有非常,乃居於高京,以铁为门。

  《魏略》曰:弁辰国出铁,韩、獩皆从市之。诸市买皆用铁,如中国用钱也。

  王隐《晋书》曰:石苞,字仲容。初为县吏,买铁邺市。市长沛国赵元儒见苞,异之,便与结交。

  《晋阳秋》曰:肃慎土无盐铁。

  《晋书》曰:林邑国王范逸死,奴文篡立。文日南西卷县夷帅范雅奴也,尝牧牛涧中,获二鳢鱼,化成铁,用以为刀。刀成,乃对大石障而咒之,曰:"鳢鱼变化,冶成双刀。石障破者,是有神灵!"进斫之,石即瓦解。文知其神,乃怀之。

  《晋书·载记》曰:赫连勃勃以"铁伐"为氏,曰:"使我宗族子孙,刚锐如铁,皆堪伐人也!"

  《齐书》曰:高祖素俭约,后宫物器栏槛,以铜为饰者,并改以铁。

  《梁书》曰:康绚筑浮山堰,将合,淮水漂没,复决溃。众患之,或谓:"江淮多蛟,能乘风雨决坏岸,其性恶铁。"因是引东西二冶铁器,大则釜鬲,小则锄,数千万斤,沉於堰所。

  《后汉书》曰:崔挺为光州刺史。先是,州内少铁器,用皆求之他境。挺表复铁官,公私有赖。

  《庄子》曰:金铁蒙以大绁,载六骥之上,则致千里。

  《淮南子》曰:上古之时,未有铁器,磨蜃以耨。

  又曰:铁不可以为舟。

  又曰:丰水之深十仞,不受尘埃。投金铁焉,则形见於水。

  《山海经》曰:克光之山、龙首之山,其阴多铁。

  《神异经》曰:南方有兽焉,角足大小形状如水牛,皮毛黑如漆,食铁饮水,其粪可为兵器,其利如钢,名曰"啮铁"。(俗云:"咋铁"。《玄黄经》曰:南方啮铁,粪利如钢,食铁饮水,腹中不伤。)

  《河图》曰:赤帝有女,讹铁飞之异。

  《新序》曰:公孙敖曰:"夫玉石金铁,犹可琢磨,以为器用,而况於人!"

  《论衡》曰:纣力能索铁申钩。

  卢綝《四王起事》曰:张方请帝迁都,五千骑皆铁缠槊。

  《魏武故事》曰:领长史王必是吾乡,披荆棘时吏,忠而勤事,心如铁石。

  《语林》曰:许玄度出都为弟婚。弟少愚,恐人嘲弄,玄度为解而获免。真长笑曰:"许玄度为弟张十重铁步障!"

  《异苑》曰:楚王与群臣猎於云梦,纵良犬,逐狡兔,三日而获之。其肠似铁,良工曰:可以为剑。

  《十洲记》曰:流沙在西海中,上多山川积石,为昆吾石。治其石成铁,作剑光明洞照如水精状,割玉如切泥土。

  《广州记》曰:邓平县有铁石。

  《南方草物状》曰:铁出耽兰州,裨夷庄船载铁至扶南卖之。

  《华阳国志》曰:公孙述废铜钱,铸铁钱,百姓货卖不行。

  ○金钢

  《晋起居注》曰:咸亨三年,敦煌上送金钢,生金中,百淘不消,可以切玉,出天竺。

  《玄中记》曰:金钢出天竺大秦国,一名削玉刀,削玉如铁刀削木大者,长尺许,小者如稻米。欲刻玉时,当作大金镮,着手指,开其背如月以割玉,刀内环中以刻玉。

  《南州异物志》曰:金钢,石也。其状如珠,坚利无匹。外国人好以饰玦环,服之能辟恶毒。

  《南越志》曰:波罗基国出钢珠,朗照幽夜。

  《林邑记》曰:林邑王范明达献金钢指环。

  《抱朴子》曰:扶南有金钢,可以刻玉。体似紫石英,外国人名为千延。至於百丈底,着盘以铁槌打之,不能伤。以羖羊角扣之,则漼然冰泮。

  服虔《通俗文》曰:乱金谓之钜。

  ○鍮石

  《广志》曰:鍮石似金,亦有与金杂者,淘之则分。

  锺会《刍荛论》曰:夫莠生似禾,鍮石像金。

  齐周舍谓沙门法云曰:"孔子不饮盗泉之水,法师何以捉鍮石香炉?"答曰:"檀越既得戴纛,贫道何为不得执鍮?"

  《唐书》曰:高宗上元元年,诏九品服浅碧,并鍮石带八胯。

  王子年《拾遗记》曰:石虎为四时浴台,皆用鍮石、珷玞为陡岸。

  《太平御览》 宋·李昉

中国古代著名类书。宋代四大书之一。宋太宗时命李昉等14人编辑,从太平兴国二年(977)三月下诏开修,到雍熙元年(984)十二月完成,共用了六年零九个多月时间。系据北齐《修文殿御览》、唐人辑《文思博要》等类书编纂。初名《太平总类》,因太宗阅览,改题今名,简称《御览》。一千卷。分五十五门,五千四百七十四类目。征引古书一千五百七十九种。保存了大量原始资料,其中汉人传记百余种、旧地志二百余种尤为珍贵,是古书辑佚校勘的重要资料。唯因许多资料钞自前人类书,有不够准确处。1935年商务印书馆《四部丛刊三编》本,系张元济用日本静嘉堂文库藏南宋蜀本三百一十五卷,与日本宫内省等地藏南宋蜀本,及日本安政二年(1855)活字本配补影印,版本较善。1960年中华书局又据以影印。近人钱亚新有《太平御览索引》,洪业等编有《太平御览引得》。

猜你喜欢

  • 卷八百二十三 ◎资产部三

    ○耒 《释名》曰:耒,耜也。 《古史考》曰:神农作耒耜。 《世本》曰:咎繇作耒耜。 《周礼·冬官·考工下》曰:车人为耒,庇长尺有一寸,中直者三尺有三寸,上句者二尺有二寸。(郑司农云:耒谓耜耒。庛,读为其颡..

    0 太平御览 2025-09-30
  • 卷八百二十二 ◎资产部二

    ○农 《周礼·地官下》曰:凡任民,任农以耕事,贡九谷。 《礼记·月令》孟春曰:乃命有司布农事,舍东郊,修封疆,审端径术,善相丘陵、阪险、原隰、土地所宜、五谷所殖,以教导人,必躬亲之。田事既饬,先定准直,..

    0 太平御览 2025-09-30
  • 卷八百二十一 ◎资产部一

    ○田 《释名》曰:土已耕者曰田。田,填也,五稼填满其中心也。 《尚书·禹贡》曰:冀州厥田惟中中,(孔安国曰:田之高下肥瘠,九州之中为第五。)兖州厥田惟中下,(第六。)青州厥田惟上下,(第三。)徐州厥田惟上中,..

    1 太平御览 2025-09-30
  • 卷八百二十 ◎布帛部七

    ○布 《说文》曰:緦布,十五外布也。纑,布缕也。絟,细布也。繐,蜀布也。 《释名》曰:布,布列诸缕。繐,慧也,齐人谓凉为慧,言服之轻细凉慧也。 《周礼·地官下·载师》曰:凡宅不毛者,有里布。 又《夏官下·..

    1 太平御览 2025-09-30
  • 卷八百一十九 ◎布帛部六

    ○绵 《说文》曰:纩,絮缊也。 《礼记·玉藻》曰:纩为茧,缊为袍。(衣也,著之异名也。纩,谓今之新绵也。缊,谓今纩及旧絮也。) 又《丧大记》曰:属纩以俟绝气。(纩,今之新绵,易动摇,置口鼻之上以为候。) 又《..

    0 太平御览 2025-09-30
  • 卷八百一十八 ◎布帛部五

    ○缣 《说文》曰:缣,并丝缯也。 《释名》曰:缣,兼也,其丝细致,数兼於绢。染缣五色,细且致,不漏水也。 《续汉书》曰:张奂少立志节。董卓慕之,使其兄遗缣百匹。奂恶卓为人,绝而不受。 《东观汉记》曰:王丹..

    0 太平御览 2025-09-30
  • 卷八百一十七 ◎布帛部四

    ○绢 《广雅》曰:繁、总、鲜支、縠,绢也。 《说文》曰:绢,似霜。 《释名》曰:绢,纟臣也,其丝纟臣厚而疏也。 《东观汉记》曰:南阳太守杜谓坐遣客为弟报仇,被征,会病卒,丧无所归。诏使持丧郡国邸,赙绢,绢..

    0 太平御览 2025-09-30
  • 卷八百一十六 ◎布帛部三

    ○罗 《释名》曰:罗,文罗疏也。纚,筛也,粗可以筛物也。 《魏文帝诏》曰:江东为葛,宁比罗纨绮縠? 《魏志》曰:自公侯已下,大夫以上,皆服绫、锦、罗、绮、金缕之物。自是以下,杂彩之服,通于贱人也。 《晋书..

    1 太平御览 2025-09-30
  • 卷八百一十五 ◎布帛部二

    ○锦 《说文》曰:锦,襄邑织文也。 《释名》曰:锦,金也,作之用功重,其价如金。故制字"帛"与"金"也。 《礼记·王制》曰:锦文珠玉成器,不鬻於市。(不示民也奢与贪。成犹善也。) 《礼记·玉藻》曰:童子之节也缁..

    2 太平御览 2025-09-30
  • 卷八百一十四 ◎布帛部一

    ○丝 《尚书·禹贡》曰:济、河惟兖州,厥贡漆、丝。海、岱惟青州,厥篚檿、丝。(檿,桑,丝中琴瑟弦。) 《周礼·天官下·典丝》曰:典丝,掌丝入,而辨其物,以其贾揭之。掌其藏与其出,以待兴功之时。颁丝于外内,..

    1 太平御览 2025-09-30
  • 卷八百一十二 ◎珍宝部十一

    ○银 《周礼·夏官下》曰:正南曰荆州,其利丹银。 《尔雅》曰:白金谓之银,其美者谓之鐐。(郭璞曰:辽音也。) 《孝经援神契》曰:神灵滋液,有银瓮,不汲自满。 《史记·封禅书》曰:殷得金德,银山溢。(苏林注曰..

    1 太平御览 2025-09-30
  • 卷八百一十一 ◎珍宝部十

    ○金下 《国语》曰:范蠡乘轻舟,以浮於五湖,莫知其所终。王令工以良金写范蠡之状而朝礼之。 《穆天子传》曰:观天子宝:黄金之膏。(金膏,亦犹玉膏,皆其精液也。) 《春秋后语》曰:尉缭来,说王曰:"以秦之强,诸..

    1 太平御览 2025-09-30
  • 卷八百十 ◎珍宝部九

    ○金中 《东观汉记》曰:郭况迁为大鸿胪,上数幸其第,赏赐金、帛。京师号况家为"金穴",言其富贵。 谢承《后汉书》曰:豫章张载,字仲宗,为广陵太守。举孝子吴奉为孝廉,奉赍金为礼,载闭门不受。奉以囊盛,投载园..

    1 太平御览 2025-09-30
  • 卷八百九 ◎珍宝部八

    ○琅玕 《孝经援神契》曰:神灵滋则琅玕景。(宋均注曰:事神明得理,则琅玉有光。) 《尔雅》曰:西北之美者,则昆仑之璆琳、琅玕焉。 《说文》曰:琅玕,石之似玉者。 《魏略》曰:大秦国出琅玕。 《山海经》曰:开..

    2 太平御览 2025-09-30
  • 卷八百八 ◎珍宝部七

    ○琥 《说文》曰:琥,发兵瑞玉,为虎文。 《周礼·春官上·大宗伯》曰:白琥礼西方。 《周礼·秋官下·小行人》曰:合六币,琥以绣。 《左传·昭七》曰:鲁昭公疾,遍赐大夫,大夫不受。赐子家子双琥、一环、一璧,..

    2 太平御览 2025-09-30
  • 卷八百七 ◎珍宝部六

    ○璋 《说文》曰:璋,半圭也。 《尚书·顾命》曰:康王即位,太保秉璋以酢。(孔安国注曰:王已祭,太保又祭。报祭曰酢也。) 《毛诗·棫朴》曰:济济辟王,左右奉璋。(半圭曰璋。) 又《斯干》曰:乃生男子,载弄之璋..

    2 太平御览 2025-09-30
  • 卷八百六 ◎珍宝部五

    ○圭 《说文》曰:圭,瑞玉也。上员下方,以封诸侯。楚爵有执圭。 《尚书·禹贡》曰:禹锡玄圭,告厥成功。 又《金滕》曰:既克商二年,王有疾弗豫。二公曰:"我其为王穆卜?"公曰:"未可以戚我先王。"公乃自以为功..

    2 太平御览 2025-09-30
  • 卷八百五 ◎珍宝部四

    ○玉下 《唐书》曰:太宗尝谓魏徵曰:"玉虽有美质,在於石间,不值良工琢磨,与瓦砾不别;若遇良工,即为万代之宝。朕虽无美质,为公所切磋,劳公约朕以仁义,弘朕以道德,使朕功业至此。公亦足为良匠耳!" 又曰:高..

    1 太平御览 2025-09-30
  • 卷八百四 ◎珍宝部三

    ○玉上 《尚书·尧典》曰:在璇玑玉衡,以齐七政。(孔安国注曰:在,察也。璇,美玉。玑、衡,王者正天之器,可转运者。七政,日月五星各异政。舜察天文,齐七政,审已当天心与否。) 又《胤征》曰:火炎昆岗,玉石俱..

    1 太平御览 2025-09-30
  • 卷八百三 ◎珍宝部二

    ○珠下 《唐书》曰:高祖朝,曷婆那可汗献大珠。上曰:"珠信为宝。朕所宝者赤心耳,何用珠为?"竟不受。 又曰:贞观中,桂州都督李弘节以清慎闻。身殁之后,其家卖珠。上闻之,乃宣言於朝曰:"此人生时,宰相言其清..

    1 太平御览 2025-09-30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
蜂鸟影院2048影视资源论坛熊猫影视河马影视星辰影视萝卜影院八哥电影网人人看电影无忧影视网橙子影视网叮当影视网天天影视网青青影视网电影天堂开心追剧网西瓜影院麻花影视网70影视网年钻网茶小舍电影藏影堂新神州影域煮酒观影体积影视爱看影院星光电影至尊影院极影公社超清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