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太平御览 / 李昉

卷八百三十八 ◎百谷部二

2025-10-01 13:09 太平御览
○米

  《后汉书》曰:帝因西征隗嚣至漆。(漆县,属右扶风。)诸将多以王师之重,不宜远入险阻,计犹豫未决。会召马援夜至,帝大喜,引入,具以群议质之。援因说隗嚣将帅有土崩之势,兵进有必破之状。又於帝前聚米为山谷,指画形势,开示众军所从道径往来,分析昭然可晓。帝曰:"虏在吾目中矣!"明旦遂进军,嚣众大溃。

  又曰:献帝时,三辅大旱,帝避正殿请雨,遣使者洗囚徒,原轻系。(洗谓荡涤也。)是时,谷一斛五十万、豆麦一斛二十万,人相食啖,白骨委积。帝使御史侯汶出太仓米、豆,为饥人作麋粥,经日而死者无数。帝疑赈恤有虚,乃亲於御坐前量试作麋,乃知非实。(袁宏《汉记》曰:时敕侍中刘艾取米豆五升,於御前作糜,得满三孟。於是谓尚书曰:"米豆五升,得麋三孟,两人委顿,何也?")使侍中刘艾出让有司。於是尚书令以下皆诣省阁谢,奏收侯汶考实。诏曰:"未忍致汶于理,可杖五十。"自是之后,多得全济。

  《宋书》曰:晋平王休祐,素无才能,强梁自用。大明之世,年尚少,未得自专,至是贪淫好财色。在荆州裒刻所在,多营财货。以短钱一百赋民,田登就求白米一斛,米粒皆令彻白,若有破折者,悉删简不受。民间籴此米一升一百,至时又不受米,评米责钱。凡诸求利,皆悉如此。

  又曰:徐齐耕,晋陵人也。元嘉二十一年,大旱人饥。耕诣县陈辞,以米千斛助官振贷。县为言上,当时议以耕比汉卜式。诏书褒美,酬以县令。大明八年东土饥,东海严成、东莞王道益,各以私谷五百馀斛助官振恤。

  《梁书》曰:任昉为新安太守,为政清省,吏民便之。卒於官,惟有桃花米二十斛,无以为敛。遗言:"不许将新安一物还都。"

  《南史》曰:孔觊后为司徒左长史,弟道存,代觊为后军长史、江夏内史。时东土大旱,都邑米贵,一升将百钱。道存虑觊甚乏,遣使载五百斛米饷之。觊呼使谓之曰:"我在彼三载,去官之日,不办有路粮。卿至彼未几,那能便得此米?即可载还彼。"吏曰:"自古已来,无有载米上水者。都下米贵,乞於此货之。"不听,吏乃载米而去。

  《梁书》曰:庾诜尝乘舟从氵昱中山舍还,载米一百五十石,有人寄载四十石。及至宅,寄载者曰:"君四十斛,我百五十斛。"诜嘿然不言,恣其取足。邻人有被执为盗见劾,妄疑诜。诜矜之,乃以书质钱二万,令门生诈为其亲,代之酬备。邻人获免,谢诜,曰:"矜天下无辜,岂期谢也!"

  又曰:张率嗜酒不事,於家务尤忘怀。在新安,遣家僮载米三千石还吴宅。及至,耗太多。率问其故,答曰:"雀鼠耗。"率笑而言曰:"壮哉,雀鼠!"竟不研问。

  《南史·隐逸传》曰:陶潜为彭泽令。郡遣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潜叹曰:"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人。"即日解印绶去职,赋《归去来》,以遂其志。

  《后魏书》曰:崔浩自馔《食经》序,曰:"余备位台铉,与参大谋,赏获丰厚,牛羊盖泽,货累巨万,衣则重锦,食必粱肉。远惟平生,思季路负米之时,可复得乎?故序遣文,垂示来世。"

  《北史》曰:齐文宣帝崩,当朝文士各作挽歌十首,择其善者而用之。魏收、阳休之、祖孝征等不过得一二首,惟卢思道独有八篇,故时人称为"八美卢郎"。

  《唐书》曰:李岘为京兆尹,所在皆著声绩。天宝十三载,连雨六十馀日。宰臣杨国忠恶其不附己,以雨灾归咎京兆尹,乃为长沙郡太守。时京师米麦踊贵,百姓谣言曰:"欲得米粟贱,无过追李岘。"为其政得人心如此。

  又曰:张万福为泗州刺史。魏州饥,父子相卖,饿死者接道。万福曰:"魏州,吾乡里也,安可不救?"令其兄子将米百车往餧之。又使人於汴口,求魏人自卖者,给车牛赎而遣之。

  又曰:阳城尝约其二弟云:"吾所得月俸,汝可度吾家有几口,月食米当几何,买薪菜盐米凡用几钱,先具之,其馀悉以付酒媪,无留也!"未尝有所蓄积。

  《说苑》曰:子路曰:"负重道远者,不择地而休;家贫亲老者,不择禄而仕。昔者由事二亲之时,常食藜藿之实,而为亲负米百里之外。亲没之后,南游於楚,从车百乘,积粟万锺,累茵而坐,列鼎而食。愿食藜藿、为亲负米之时,不可复得也!枯鱼衔索,几何不蠹?二亲之寿,忽如过隙!草木欲长,霜露不停;贤者欲养,二亲不待。故曰家贫亲老,不择禄而仕也!"

  《吕氏春秋》曰:孔子穷於陈、蔡之间,藜羹不糁,七日不尝粒。昼寝,颜回索米而而来,爨之几熟,孔子望见颜回攫其甑中而饭之。选间食熟,谒孔子而进食。孔子起曰:"今者梦见先君,食洁欲馈。"回曰:"不可。向者矣煤入甑中,回以为弃之则不可,置之则不洁,因攫而食之。"孔子叹曰:"人所信者目也,而目犹不可信;所恃者心也,而心犹不足恃。弟子记之:知人固不易。"

  《水经》曰:会稽有射的山,远望状若射侯,故谓射的。的之西有石室,名之为射堂。年登否,常占射的,以为贵贱之准。的明则米贱,的暗则米贵。故谚云:射的白,斛米百;射的玄,斛米千。

  ○麦

  《毛诗·鄘·柏舟·桑中》曰:爰采麦矣,沫之北矣。

  又《载驰》曰:我行其野,芃芃其麦。

  又《思文》曰:思文后稷,克配彼天。立我蒸民,莫匪尔极,贻我来牟。(牟,麦也。)

  《礼记·月令》曰:孟夏之月,天子以彘尝麦。孟春行冬令,则首种不入。(蔡邕《章句》曰:首种为宿麦也。)

  《左传·桓公》曰:夏四月,郑祭足师师取温之麦。(温,周苏氏之地。)

  又《文下》曰:鲁襄仲如郑,拜谷之盟。复曰:"臣闻齐人将食鲁之麦。"

  又《成上》曰:晋侯梦大厉,公召桑田巫,巫曰:"不食新麦矣!"六月丙午,晋侯欲麦,使甸人献麦,召桑田巫,示而杀之。将食,张,如厕,陷而卒。

  《春秋佐助期》曰:麦神,名含福,姓习。

  《春秋说题辞》曰:麦之为言殖也。寝生,触冻而不息,精射刺直。故麦含芒,生且立也。

  《尚书大传》曰:秋昏,虚星中,可以种麦。

  《孝经援神契》曰:黑坟宜黍、麦。

  《周书》曰:四月孟夏,王初祈祷于岱宗,乃尝麦于庙。

  《史记》曰:箕子朝周,过故殷墟,咸生禾黍。箕子伤之,欲哭则不可,欲泣为其近妇人。乃作《麦秀》之诗,以歌咏之。其诗曰:"麦秀渐渐兮,禾黍油油。"

  《汉书》曰:武帝外事四夷,而民去本。董仲舒说上曰:"《春秋》他谷不书,至於麦禾不成则书之。以此见圣人於五谷,最重宿麦。今关中俗不好种麦,愿陛下幸诏大司农,使关中民益种宿麦,无令后时。"

  《东观汉记》曰:高凤,字文通,南阳苑人。诵读昼夜不绝。妻尝之田,暴麦於地,以竿授凤,令护鸟雀。凤受竿,诵经如故。天大雷暴雨流潦,凤留意在经,忽不视麦,麦随水漂去。

  又曰:第五伦免归田,躬与奴共发株棘田种麦。

  又曰:董宣为洛阳令,卒官。诏遣使视,惟见布被覆尸,妻子对哭,有大麦数斛。

  又曰:邓禹平三辅,粮乏,王丹上麦二千斛。禹高其节义,表丹领左冯翊。

  又曰:张堪为渔阳太守,劝民耕种,以致殷富。百姓歌曰:"桑无附枝,麦穗两歧。张君为政,乐不可支。"

  《续汉书》曰:羊续为南阳太守。妻与子秘往郡舍,续闭门不纳。妻自将秘行其资藏,惟布衾、弊裯,盐麦数斛。

  又曰:桓帝时,童谣曰:"小麦青青大麦枯,谁当获者?妇与姑。丈夫何在?西击胡。"(后西羌大至,抽丁以征之。)

  袁山松《后汉书》曰:范丹,字史云,外黄人。使儿捃麦,得五斛。乡人尹台遗之一斛,属儿莫道。丹后知,即令并送六斛。言麦已杂,遂誓不取。

  王隐《晋书》曰:王褒,字伟元。诸生有密为褒刈麦者,褒遂弃之。於是莫敢复佐。

  《晋书·载记》曰:京兆杜洪窃据长安,自称晋征北将军,雍州刺史,戎夏多归之。符健密图关中,惧洪知之,乃伪爱石祗宫室,於枋头课所部种麦,示无西意。有知而不耕种者,健杀之以徇。

  《晋起居注》曰:咸康三年,河北谣曰:"麦入土,杀石虎。"

  又曰:太康十年,嘉麦生扶风郿,一茎四穗,收实三倍。

  崔鸿《十六国春秋·前凉录》曰:张骏九年,雨五稼谷于武威、敦煌,种之皆生,因名天麦。

  又《前秦录》曰:初,符健闻桓温之来伐也,芟麦以待之。故温掠无所得,军人大饥。

  又曰:新罗王遣使贡其方物,在百济东,去长安九千八百里,其人食麦。

  又《前凉录》曰:永嘉元年,嘉麦一茎九穗,生姑臧。

  《三国典略》曰:李岳,字祖仁,官至中散大夫。尝为门客所说,举钱营生,广收大麦,载赴晋阳,候其寒食,以求高价。清明之日,其车方达。又从晋阳载化生向邺城,路逢大雨,并化为泥。息利既少,乃至贫迫。当世人士莫不笑之。

  《陈书》曰:侯景乱时,吴明彻有粟麦三千馀斛,而邻里饥馁,乃白诸兄曰:"今人不图久,奈何不与乡里共此?"於是计口平分,同其丰俭。群盗闻而避焉,赖以存者甚众。

  《后周书》曰:大象末,有强练师以无底囊历长安市告乞。市人以米麦遗之,随即漏地。人或问其故,强练曰:"但令诸人见盛空耳!"及隋初,迁都龙首山,长安遂空矣。

  《隋书》曰:张文诩隐居,尝有人夜中窃刈其麦者,见而避之。盗因感悟,弃麦而谢。慰谕之,自誓不言,固令持去。经数年,盗者向乡人论之,始为远近所悉。邻家筑墙,心有不直,文诩因毁旧堵以应之。

  《唐书》曰:开元十三年,河南府寿安县人刘怀家有大麦六亩先熟,与众麦殊色,其中有两歧、三歧、四歧、六歧者。

  又曰:元和九年六月三日,宰臣武元衡为盗所害。先是,长安谣曰:"打麦麦打,三三三。"既而旋其袖,曰:"舞了也。"解者谓:打麦者,打麦时也;麦打者,盖谓暗中突击也;三三三,谓六月三日也。舞了者,谓元衡之卒也。

  又曰:西安国,每十月,令巫者赍肴诣山中,散糟麦於空,犬咒呼鸟,俄而鸟如鸡飞入巫者之怀。因割腹而视之,每有一谷,来岁必登;若有霜雪,必有灾异。其俗信之,名为鸟卜。

  又曰:吐谷浑,地气大寒,不生秔稻,有麦稞麦,豆、小麦,荞麦。

  《庄子》曰:大儒以《诗》、《礼》发冢,小儒曰:"口中有珠。《诗》曰:青青之麦,生於陵陂。生不布施,死何含珠为?"

  《淮南子》曰:济水通和而宜麦。

  又曰:三春之月,天子衣青衣,乘青龙,食麦与羊。

  《秦子》曰:孔文举为北海相,有人母病差,思食新麦,家无,乃盗邻熟麦而进之。文举闻,特偿之。

  《家语》曰:宓子贱为单父宰,百姓化之。齐人攻鲁,道由单父。父老谓曰:"麦已熟矣,今齐寇至,不及人人自收其麦,请放民,皆使出获傅郭之麦,可以益粮,且不资寇。"三请而宓子不听。俄而寇逮于麦。季孙闻之怒,使人让之,密于蹵然曰:"今兹无麦,明年可树。若使不耕者得获,是民乐有寇也。且单父一岁之麦,於鲁不加强,丧之不加弱。使民有自取之心,其疮必数世不愈。"季孙闻之,赧然愧曰:"地若可入,吾岂忍见宓子哉!"

  《广雅》曰:大麦,麰也;小麦,麳也。

  《吕氏春秋》曰:得时之麦,长〈禾向〉而颈墨,二七以为行,西服薄穗而赤色,称之重,食之致香以息,使人肥且有力。

  《范子计然》曰:东方多麦,南方多稷,西方多麻,北方多菽,中央多禾,五土之所宜也。

  《说文》曰:麦,芒谷,秋种厚埋,故谓之麦。麦,金也。金王而生,火王而死。从"来",有穗者,从"攵";(思惟切。)来,周所受来牟也。一麦二缝,象其芒剌之形,天所来也;麧,(音纥)坚麦也;〈麦贞〉,(音琐)小麦屑核也;〈麦差〉,磨麦也;〈麦啇〉,麦核屑也,十三斤为三斗,从"麦","啇"声;麷,煮麦也;麮,麦白煮也;稍,麦茎也。

  《广志》曰:虏小麦,其实大麰,似大麦形,有二缝,〈禾宛〉麦,似大麦,出凉州;旋麦,三月种,八月熟,出西方;赤麦,赤而肥,出郑县。有半夏小麦,有秀芒大麦,有黑穬麦。

  《吴氏本草》曰:大麦,一名穬麦,五谷之盛。无毒,治消渴,除热益气,食蜜为使。麦种,一名小麦,无毒,治利而不中。

  《氾胜之书》曰:凡田六道,种麦为首。"子欲富,黄金覆",谓曳柴壅麦根也。夏至后七十日,寒地可种宿麦。

  又曰:麦早种穗强而有节,晚种穗小而少实。渍麦种以酢浆,无虫。冬雪止,掩其雪,勿从风飞去,则麦耐旱。

  崔寔《四民月令》曰:六月初伏,荐麦、瓜於祖祢。

  《陈留耆旧传》曰:高顺,字孝父,敦厚少华。子式,至孝。蝝蝗为灾,不食式麦。

  《英雄记》曰:吕布令韩暹、杨奉取刘备地麦,以为军资。

  《曹瞒传》曰:太祖曾行麦中,令士卒无败麦,犯者死。骑士皆下马,持麦以相付。太祖马腾入麦中。太祖曰:"孤为军帅,不可杀,请自刑。"因援剑割发以置地。

  《诸葛恪别传》曰:孙权尝飨蜀使费祎,祎停食〈麦并〉,索笔作《麦赋》,恪亦请笔作《磨赋》咸称善。

  《西域诸国志》曰:天竺以十一月六日为冬至,则麦秀;十二月十六日为腊,则麦熟。

  《博物志》曰:啖麦令人多力。

  又曰:近世有田夫至巧,削木为麦,入市粜之。籴者无疑,归磨乃觉非麦。

  《搜神记》曰:麦之为蛱蝶,由干湿也,尔则万物之变皆有也。农夫止麦之化者,区之以灰;圣人理万物之化者,济之以道。

  孔融《教高密令》曰:高密侯国笺言:郑国增门之崇,令容高车结驷之路;出麦五斛,以酬执事者之劳。

  《太平御览》 宋·李昉

中国古代著名类书。宋代四大书之一。宋太宗时命李昉等14人编辑,从太平兴国二年(977)三月下诏开修,到雍熙元年(984)十二月完成,共用了六年零九个多月时间。系据北齐《修文殿御览》、唐人辑《文思博要》等类书编纂。初名《太平总类》,因太宗阅览,改题今名,简称《御览》。一千卷。分五十五门,五千四百七十四类目。征引古书一千五百七十九种。保存了大量原始资料,其中汉人传记百余种、旧地志二百余种尤为珍贵,是古书辑佚校勘的重要资料。唯因许多资料钞自前人类书,有不够准确处。1935年商务印书馆《四部丛刊三编》本,系张元济用日本静嘉堂文库藏南宋蜀本三百一十五卷,与日本宫内省等地藏南宋蜀本,及日本安政二年(1855)活字本配补影印,版本较善。1960年中华书局又据以影印。近人钱亚新有《太平御览索引》,洪业等编有《太平御览引得》。

猜你喜欢

  • 第一回 悲太平會員懷舊 破寥寥社長貽書

    凡讀過世界地理同歷史的,都曉得有個亞美利加的地方。至于亞美利加獨立戰爭一事,連孩子也曉得是驚天動地;應該時時記得,永遠不忘的。今且不說,單說那獨立戰爭時,合衆國中,有一個麥烈蘭國,其首府名曰拔爾祛摩,..

    33 月界旅行 2025-10-17
  • 卷第五百 杂录八

    孔纬 李克助 京都儒士 孟乙 振武角抵人 赵崇 韩偓 薛昌绪姜太师 康义诚 高季昌 沈尚书妻 杨蘧 袁继谦 帝羓----------------------------------------孔纬鲁国公孔纬入相后,言于甥侄曰:“吾顷任兵部侍郎,与王晋公..

    36 太平广记 2025-10-12
  • 卷第四百九十九 杂录七

    崔铉 王铎 李蠙 韦保衡 衲衣道人 路群卢弘正 毕諴 李师望高骈 韦宙 王氏子 刘蜕 皮日休 郭使君 李德权----------------------------------------崔铉崔铉,元略之子。京(“京”字原缺,据陈校本补)兆参军卢甚之死..

    31 太平广记 2025-10-12
  • 卷第四百九十八 杂录六

    李宗闵 冯宿 李回 周复 杨希古 刘禹锡 催阵使 李群玉温庭筠 苗耽 裴勋 邓敞----------------------------------------李宗闵李德裕在维扬,李宗闵在湖州,拜宾客分司。德裕大惧,遣专使,厚致信好,宗闵不受,取路江..

    37 太平广记 2025-10-12
  • 卷第四百九十七 杂录五

    高逞 吕元膺 王锷 江西驿官 王仲舒 周愿 张荐 莲花漏 唐衢 脂粉钱韦执谊 李光颜 李益 吴武陵 韦乾度 赵宗儒 席夔 刘禹锡 滕迈----------------------------------------高逞高逞(陈校本“逞”作“郢”)为中书舍人..

    35 太平广记 2025-10-12
  • 卷第四百九十六 杂录四

    赵存 严震 卢杞 韦皋 陆畅 马畅 吴凑 袁傪 李勉 于公异邢君牙 张造 吕元膺 李章武 元稹 于頔 薛尚衍----------------------------------------赵存冯翊之东窟谷,有隐士赵存者,元和十四年,寿逾九十。服精术之药,..

    36 太平广记 2025-10-12
  • 卷第四百九十五 杂录三

    宇文融 歌舒翰 崔隐甫 萧嵩 陈怀卿 邹凤炽 高力士 王维史思明 豆谷 润州楼 丘为 裴佶 李抱贞 杨志坚----------------------------------------宇文融玄宗命宇文融为括田使,融方恣睢,稍不附己者,必加诬谮。密奏以..

    39 太平广记 2025-10-12
  • 第四百九十四 杂录二

    房光庭 崔思兢 崔湜 吕太一 许诫言 杜丰 修武县民 李元皛王琚 李适之 白履忠 夜明帘 班景倩 薛令之----------------------------------------房光庭房光庭为尚书郎,故人薛昭流放,而投光庭,光庭匿之。既败,御史陆..

    30 太平广记 2025-10-12
  • 卷第四百九十三 杂录一

    夏侯亶 王肃 李延实 李义琛 刘龙 裴玄智 度支郎 虞世南尉迟敬德 虞世基 来恒 欧阳询 许敬宗 元万顷 郭务静 唐临苏瑰李峤子 娄师德 李晦 宋之问 陆元方 陈希闵 李详----------------------------------------夏侯亶梁..

    32 太平广记 2025-10-12
  • 卷第四百九十二 杂传记九

    灵应传----------------------------------------灵应传泾州之东二十里,有故薛举城,城之隅有善女湫,广袤数里,蒹葭丛翠,古木萧疏,其水湛然而碧,莫有测其浅深者,水族灵怪,往往见焉,乡人立祠于旁,曰“九娘子..

    43 太平广记 2025-10-12
  • 第四百九十一 杂传记八

    谢小娥传 杨娼传 非烟传----------------------------------------谢小娥传 (李公佐撰)小娥姓谢氏,豫章人,估客女也。生八岁丧母,嫁历阳侠士段居贞。居贞负气重义,交游豪俊。小娥父畜巨产,隐名商贾间,常与段..

    33 太平广记 2025-10-12
  • 第四百九十 杂传记七

    东阳夜怪录----------------------------------------东阳夜怪录前进士王洙字学源,其先琅琊人,元和十三年春擢第。尝居邹鲁间名山习业。洙自云,前四年时,因随籍入贡,暮次荥阳逆旅。值彭城客秀才成自虚者,以家事..

    28 太平广记 2025-10-12
  • 第四百八十九 杂传记六

    周秦行记 冥音录----------------------------------------周秦行记(牛僧孺撰)余真元中,举进士落第,归宛叶间。至伊阙南道鸣皋山下,将宿大安民舍。会暮,失道不至。更十余里,行一道甚易,夜月始出,忽闻有异气..

    37 太平广记 2025-10-12
  • 卷第四百八十八 杂传记五

    莺莺传----------------------------------------莺莺传 (元稹撰)唐贞元中,有张生者,性温茂,美风容,内秉坚孤,非礼不可入。或朋从游宴,扰杂其间,他人皆汹汹拳拳,若将不及;张生容顺而已,终不能乱。以是年..

    33 太平广记 2025-10-12
  • 卷第四百八十七 杂传记四

    霍小玉传----------------------------------------霍小玉传 (蒋防撰)大历中,陇西李生名益,年二十,以进士擢(“擢”原作“推”,据明抄本改)第。其明年,拔萃,俟试于天官。夏六月,至长安,舍于新昌里。生门..

    42 太平广记 2025-10-12
  • 卷第四百八十六 杂传记三

    长恨传 无双传----------------------------------------长恨传 (陈鸿撰)唐开元中,泰阶平,四海无事。玄宗在位岁久,倦于旰食宵衣,政无大小,始委于丞相。稍深居游宴,以声色自娱。先是,元献皇后武淑妃皆有宠,..

    40 太平广记 2025-10-12
  • 卷第四百八十五 杂传记二

    东城老父传 柳氏传----------------------------------------东城老父传 (陈鸿撰)老父姓贾名昌,长安宣阳里人,开元元年癸丑生。元和庚寅岁,九十八年矣,视听不衰,言甚安徐,心力不耗。语太平事,历历可听。父忠..

    23 太平广记 2025-10-12
  • 卷第四百八十四 杂传记一

    李娃传----------------------------------------李娃传汧国夫人李娃,长安之倡女也。节行瑰奇,有足称者。故监察御史向行简为传述。天宝中,有常州刺史荥阳公者,略其名氏,不书,时望甚崇,家徒甚殷。知命之年,有..

    44 太平广记 2025-10-12
  • 卷第四百八十三 蛮夷四

    狗国 南蛮 缚妇民 南海人 日南 拘弥国 南诏 獠妇南中僧 番禺 岭南女工 芋羹 蜜唧 南州----------------------------------------狗国陵州刺史周遇不茹荤血,尝语刘恂云,顷年自青杜(明抄本“杜”作“社”)之海,归..

    44 太平广记 2025-10-12
  • 卷第四百八十二 蛮夷三

    苗民 奇肱 西北荒小人 于阗 乌苌 汉槃陀国 苏都识匿国 马留武宁蛮 悬渡国 飞头獠 蹄羌 扶楼 交趾 南越 尺郭 顿逊 堕婆登国哀牢夷 诃陵国 真腊国 留仇国 木客 缴濮国 木饮州 阿萨部孝忆国 婆弥烂国 拨拔力国 昆吾 绣..

    54 太平广记 2025-10-12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