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太平御览 / 李昉

卷八百四十 ◎百谷部四

2025-10-01 13:16 太平御览
○稷

  《毛诗·〈马冏〉颂·閟宫》曰:有稷有黍,有稻有秬。

  《礼记·曲礼下》曰:凡祭宗庙,稷曰明粢。

  又《内则》曰:豕宜稷。

  《国语》曰:稷为稷,不能蕃殖。

  《尔雅》曰:粢,稷也。(郭璞注曰:今江东呼粟为粢也。孙炎曰:稷,粟也。)

  《说文》曰:稷,五谷之长也。

  《山海经》曰:广都之野,爰有膏稷。

  《广志》曰:破减稷、逼麦稷,此二者以四月熟。

  《本草》曰:稷米,甘而无毒,益志气,补不足。

  《郑氏婚礼谒文赞》曰:稷为天官。

  卢毓《冀州论》曰:真定好稷,地产不为无珍也。

  ○粟

  《归藏》曰:《剥》,良人得其玉,小人得其粟。

  《河图说微》曰:苍帝起,天雨粟也。

  《说文》曰:粟,嘉谷实也。粟之为言续也。

  《尔雅》曰:虋,赤苗;芑,白苗。(虋,赤粱粟也。芑,白粱粟也。虋,音门。芑,音起。)

  《尚书·仲虺之诰》曰:肇我邦于有夏,若苗之有莠,若粟之有粃。(孔安国注曰:始我商家国於夏世,欲见剪除,若莠生苗,粃在粟,恐被锄治伤之也。)

  《毛诗》曰:握粟出卜,自何能谷?

  又《小宛》曰:交交桑扈,率场啄粟。

  《周礼·地官下》曰:仓人,掌粟入之藏。(郑玄注曰:九谷尽藏,以粟为主。)

  《礼记·曲礼上》曰:献粟者执右契。(契,券要。右,尊也。)

  《礼记·祭义》曰:父母既殁,必求仁者之粟以祀之,谓礼终。

  《左传·僖上》曰:冬,晋荐饥,乞籴于秦。秦输粟于晋,自雍及绛相继,命之曰泛舟之役。

  又《襄元》曰:季文子卒,大夫入敛,无衣帛之妾,无食粟之马。

  又《襄六》曰:郑子皮即位,於是郑饥,而未及麦,民病。子皮以子展之命,饩国人粟户一锺。

  又《昭六》曰:夏,会于黄父,谋王室也。(王室有子朝乱,谋定之也。)赵简子令诸侯之大夫输王粟。

  《春秋佐助期》曰:粟神名许给,姓庆天。

  又《说题辞》曰:高而平者为原。平者和,故宜粟。

  又曰:粟助阳扶性,粟之为言续也。粟五变:一变而以阳生为苗;二变而秀,为禾;三变而粲然,谓之粟;四变入臼,米出甲;五变而蒸饭可食。(宋均注曰:粟受五行气而五变,故乃成可食。)阳以一立为法,故粟积大一分,穗长一尺。文以七烈,精以五立,故其字"西米"为"粟"。"西"者,金所立;"米"者,阳精。故"西"字合"米"而为"粟"。(宋均注曰:续为续阳生长也。受五行气,故有变。)

  《春秋潜潭巴》曰:天雨粟,无德者兴,有德者不禄。小人进,大臣辱。

  《公羊传·僖上》曰:秋,齐侯、宋公、江人、黄人会於阳谷。桓公曰:"无障谷,无贮粟。"(何休注曰:有无相通。)

  《谷梁传·庄公》曰:诸侯无粟,诸侯相归。粟,正也。

  《论语·雍也》曰:子华使於齐,冉有为其母请粟。子曰:"与之釜。"请益,曰:"与之庾。"原思为之宰,与之粟九百,辞。子曰:"无以与尔邻里乡党乎?"

  《周书》曰:神农之时天雨粟,神农耕而种之,作陶冶斤斧,破木为耜锄耨,以垦草莽。然后五谷兴,以助果蓏之实。

  《史记》曰:武王平殷乱,天下宗周。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

  又曰:宣曲任氏之先为督道仓吏。秦之败,豪杰皆争金玉,而任氏独窖仓粟。楚、汉相拒荥阳,民不得耕种,米石至万金,而豪杰金玉尽归任氏,任氏以此起富。

  又曰:汉兴七十馀年之间,国家无事,非遇水旱之灾,太仓之粟新陈相因,充溢露积於外,至腐败不可食也。

  又曰:文帝徙淮南王,道死。民歌曰:"一斗粟,尚可舂;一尺帛,尚可缝;兄弟两人,不能相容!"

  又《汲黯传》曰:河内失火,上使黯往视之。还报曰:"河内人或父子相食。臣谨发河南仓粟以赈贫乏。"上贤而释之。

  《史记》曰:大将军青遂至寘颜山赵信城,得匈奴积粟食军,军留一月而还,悉烧其城馀粟以归。

  《汉书》曰:郦食其说齐王曰:"汉英豪贤才,皆乐为之用,诸侯之兵四面而至,蜀汉之粟方船而下。"

  又曰:公孙弘起家徒步为丞相,故人高贺从之,食以脱粟米饭,覆以布被。贺怨曰:"何用故人富贵为?脱粟布被,我自有之!"乃退。

  又曰:主父偃谏伐匈奴,曰:"秦皇使天下飞刍輓粟,起於东陲琅琊负海之郡,转致北河,率三十锺而致一石。"

  又曰:秦将王离涉河围巨鹿,章邯军其南,筑通道而输之粟。

  又曰:神农之教曰:"有石城十仞,汤池百步,带甲百万,而亡粟,弗能守。"(《氾胜之书》又载。)

  又《东方朔传》曰:侏儒长三尺,俸一囊粟,钱二百四十;臣长九尺馀,亦俸一囊粟,钱二百四十。侏儒饱欲死,臣朔饥欲死。

  又曰:贾捐之上书曰:"武帝元狩六年,太仓之粟红腐不可食。"

  谢承《后汉书》曰:丹阳方储,字圣明,晓风角占候,为章句。长民田还,置馀粟二石及刀锄於田陌。明日求之,亡去。疑其邻家,储曰:"此人非偷。"自呼县功曹,语曰:"君何取粟置家后积茭中?"功曹款服。

  《后汉书》王符《潜夫论》曰:富贵则背亲捐旧,丧其本心,朽贯千万,而不忍赐人一钱,积粟腐仓,不忍贷人一升。

  《后魏书》曰:任城王云为冀州刺史。云留心政事,甚得下情。於是合城长吏请输绢五尺、粟五升以报云恩,高祖嘉之。

  又曰:世祖引高允与论刑政,言甚称旨。因问允曰:"万机之务,何者为先?"是时多禁封良田,又京师游食者众,允因言曰:"地方一里则为田三顷,若勤之则亩益三升,不勤则亩损三升。方百里损益数率为粟二百二十二万斛,况以天下之广乎?若公私有储,虽遇饥年,复何忧哉?"世祖善之,遂除田禁。

  又曰:韦朏,字尊显,少有志业,年十八,辟州主簿。时属岁俭,朏以家粟造粥以饲饥人,所活甚众。

  《后周书》曰:王罴为华州刺史。时关中大饥,征税民间谷食以供军费,或隐匿者令递相告,多被篣捶,以是人有逃散。惟罴信著於人,莫有隐者,得粟不少。

  《唐书》曰:始平人宗士朓,负粟一石,委於大仓而去,云:"愿少益军国。"高祖嘉之,赍物百段。

  《晋史》曰:高祖明而难犯,事多亲决。尝有店妇与军士垦诉,无以自明。帝为鞠吏曰:"虽属官,吾可市而代之。两讼未分,何以为断?可杀马刳肠而视,其粟有则军士诛,无则妇人死。"遂杀马,马肠无粟,因戮其妇。境内肃然,莫敢以欺。

  《汉实录》曰:王周性宽恕,不忤物情。初,刺信都,州城西桥败,覆民租车。周曰:"桥梁不饰,予之过也。"乃还其所沉粟,出私财以修之。

  《孔丛子》曰:子思居贫,其友馈乏粟者,受二车焉。或献樽酒束脩,子思曰:"为费而无当也。"或曰:"子取人粟而辞酒,是辞少而受多也!於义则无名,於分则不全,行之何也?"子思曰:"然伋不幸而贫於财,及至困乏,将绝先人之祀。夫所以受粟,为周乏也。酒酺则所以饮燕也,方乏於食而乃饮燕,非义也。吾岂以为介哉?度义而行之。"

  又曰:季桓子以粟十锲殽夫子,夫子受而班门人之无者。子贡曰:"季孙以夫子贫,故致粟。今而施人,无乃乖彼意乎?"子曰:"吾受而不辞,为季孙之惠;受不为富惠於一人,岂若数百人哉?"

  《管子》曰:桓公观於野,曰:"何物可比君子之德?"隰朋曰:"粟可比君子之德。"管仲曰:"苗始出生也,旬旬似孺子,安之则安,不得则危,故命之曰禾,此可比君子。"桓公曰:"善"。

  《晏子春秋》曰:北郭骚见晏子曰:"愿托所以养母。"晏子分仓粟府金以遗之,辞金受粟。晏子见疑出奔。北郭子遂造公庭曰:"晏子,天下贤人。去齐,敌必来侵,臣见国之侵,不若死,请以头白晏子!"因自杀。景公闻大骇,自追晏子。

  又曰:寸之管无当,天下不能足粟。今齐国丈夫耕,女子织,夜以接日,不足以奉上;而君侧雕文刻镂之观,此无当之管也!

  《曾子》曰:曾子,鲁君馈之粟,辞不受。使者曰:"子无求於人,人自致之。曰:"与人者骄人,受人者畏人。纵子不以是骄我,我能无畏乎?与富而畏人,不若贫而无屈。

  《墨子》曰:世俗之君子,视义士不若视负粟者。今有人於此负粟,息於路侧,欲起而不能,君子见之,无长少贵贱必起之何重故也。今为义之君子,奉承先王之道以语之,纵不说而行,又从而非毁之。则是世俗之君子,视义士不若视负粟者。

  《庄子》曰:周家贫,贷粟於监河侯。侯曰:"待我得邑金,将贷子。"周作色曰:"周昨来,有呼周者。视辙中,有一鲋鱼,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水活我哉?'周曰:'诺。我且南游吴越,激西江之水迎子,可乎?'鲋鱼曰:'不如早索我於枯鱼之肆!'"

  《吕氏春秋》曰:伍子胥谏吴王曰:"非吴丧越,越必丧吴。今将输之粟,是长吾雠而豢吾仇也。"

  又曰:饭之美者,玄山之禾、不周之粟、(不周山,在昆仑山北。)阳山之穄、南海之秬。(昆仑之南,故曰阳山。穄,关西为之糜。秬,黑黍也。)

  《商君书》曰:金一两生於境内,粟十二石於死境外;粟十二石生於境内,金一两死於境外。国好生金於境内,则金、粟两死,仓、府两虚,国弱;好生粟於境内,金、粟两生,仓、府两实,国强。

  《荀卿子》曰:仁、义、礼、智之於人也,譬之若货、财、粟米之於家也,多有之者富,少有之者贫,至无有者穷。

  《淮南子》曰:鬻棺者欲民之疾疫;畜粟者,欲岁之饥荒也。

  又曰:黄帝治天下,力牧、太山稽辅之,狗彘吐菽粟於道路,而无分争之心。

  又曰:昔者苍颉作书而天雨粟。(高诱注曰:苍颉始视鸟迹之文而造书者也。有书契则诈伪萌生,去本走未,弃耕作之业也,务锥刀之利,天知其将饿,故雨粟也。)

  又曰:量粟而舂,数米而饮,可以治家,而不可以治国。

  又曰:马不食脂、桑扈不啄粟,非廉也。

  又曰:未尝稼穑粟满仓,未尝桑蚕丝满囊。得之不以道,用之横。(横,放也。)

  又曰:粟得水而熟,甑得火而液。水中有火,火中有水。疾雷破石,阴阳相薄。(自然之热。)

  又曰:阖〈广卢〉伐楚,五战入郢,烧高府之粟。

  《六韬》曰:武王入殷,发巨桥之粟以与殷民。

  《说苑》曰:十粟为一分,十分为一寸。

  又曰:墨子语禽滑釐曰:"今凶年,与子隋侯珠,又与子一锺粟,子将何择?"釐曰:"粟可耳。"(亦具珠部。)

  又曰:高平王遣使者从魏文侯贷粟,文侯曰:"须吾租收邑粟至,乃得也。"使者曰:"臣初来时,见渎中有鱼,张口谓臣曰:'吾穷水鱼,命在呼吸,可得灌乎?'臣谓之曰:'待吾南见河堤之君,决江河之水灌汝口。'鱼曰:'谓命在须臾,乃须决淮之水?比至君还,必求吾於枯鱼肆!'今高平贫穷,故遣从君贷速。乃须租收,大王必求臣於死人之墓。"

  《风俗通》曰:燕太子丹仰叹,天为雨粟。

  《贾谊书》曰:邹穆公有令:"食凫雁者必以秕,无敢以粟!"於是仓无秕,而求易於民,二石粟得一石秕。民请曰:"秕食凫雁,为无费也。今求秕於二石粟而易一石秕,食凫雁则费甚矣!请以粟食之。"穆公曰:"去!非尔所知也!夫百姓朐牛而耕,暴背而芸,勤而不敢隋者,岂谓鸟兽哉?粟米,人之食也,奈何以其食养鸟?且汝知小计,而不知大害!"

  《晁错书》曰:利民欲者,莫如用爵致粟。能以粟拜爵者,皆民之有余者也。

  《氾胜之书》曰:欲知岁宜,以布囊盛粟等量埋於阴地。冬至后,取量最多者多种之。

  《桓阶别传》曰:阶为赵郡太守。路有遗粟一囊,耕者得之,举以系树。数日,其主闻,还取之。

  《桂阳先贤画赞》曰:成子,郴中人,能达鸟鸣。为郡主簿,与众人俱坐,闻雀鸣而笑曰:"东市辇粟车覆,雀相呼往食之。"众人遣视,信然。(《益部蓍旧》又载。)

  王子年《拾遗记》曰:东极之东,有龙枝之粟。言其枝屈曲若游龙,食之善走。又有凤冠粟,似凤之冠,食者令人多力。有云渠粟,丛生,叶似扶蕖,食之益颜色。粟茎赤黄,皆长二丈,千株丛生。

  《博物志》曰:雁食粟,则翼垂不能飞。

  《邹子》曰:董仲舒三年不窥园,尝乘马,不觉牝牡。朱买臣贫贱之时孳孳修艺,不知雨之流粟,志在经传也。

  京房《易祅占》曰:天雨粟,不肖者食禄,与三公易位。天雨稻黍者亡。天雨稻,大臣当诛。

  《古今注》曰:武帝建元四年,天雨粟。宣帝地节三年,长安雨黑粟。元帝竟宁元年,南阳山郡县雨粟,色青黑,味苦,大者如豆,小者如麻子,赤黄,味如麦。建初二年,九江寿春雨粟。光武建武二十年,清河广川雨粟,大如苋实,色黑。

  《吴氏本草》曰:陈粟,神农、黄帝苦,无毒,治痺热渴,粟养肾气。

  杜宝《大业拾遗录》曰:吏部侍郎杨恭仁欲改葬学士舒绰,曰:"此所拟之处,掘深五尺之外,亦有五谷。若得一谷,即是福德之地,公侯世世不绝。"恭仁即将绰向京,令人掘深七尺,得一穴,如五石瓮大,有粟七八斗。此地经为粟田,蚁运粟下於此穴。当时朝野之士以绰为圣。

  任昉《述异记》曰:光武兴,洛阳斗粟万钱,人死者相枕。汉末大饥,江淮间童谣曰:"大兵如市,人死如林。持金易粟,粟贵於金。"洛中谣云:"虽有千黄金,无如我斗粟。斗粟自可饱,千金何所直!"袁绍在冀州时,满市黄金而无斗粟,饿者相食,人为之语:"虎豹之口,不如饥人。"刘备在荆州,粟与金同价。永嘉之乱,洛中饥荒,怀帝遣人观市,珠玉金银填委市门而我粟麦。袁宏上表云:"田亩由是丘墟,都市化为珠玉。"

  又曰:晋末,荆州久雨,粟化为虫,虫害民。《春秋》云"谷之飞为虫"是也。中郎王义兴表曰:"臣闻尧生神禾,而晋有虫粟,陛下自以圣德何如也?"帝有惭色。

  又曰:宋高祖之初,当晋末饥馑之后,既即位,而江表二千馀里野粟生焉。

  又曰:淮南诸山石谷生,石上生谷也。袁安公云:"石谷,药名,穗之尤小者是也!

  《应翊像赞序》曰:赤眉贼攻其所居城,翊尽以私谷数十万赈城中,于时粟斗数万,不称其仁。

  《太平御览》 宋·李昉

中国古代著名类书。宋代四大书之一。宋太宗时命李昉等14人编辑,从太平兴国二年(977)三月下诏开修,到雍熙元年(984)十二月完成,共用了六年零九个多月时间。系据北齐《修文殿御览》、唐人辑《文思博要》等类书编纂。初名《太平总类》,因太宗阅览,改题今名,简称《御览》。一千卷。分五十五门,五千四百七十四类目。征引古书一千五百七十九种。保存了大量原始资料,其中汉人传记百余种、旧地志二百余种尤为珍贵,是古书辑佚校勘的重要资料。唯因许多资料钞自前人类书,有不够准确处。1935年商务印书馆《四部丛刊三编》本,系张元济用日本静嘉堂文库藏南宋蜀本三百一十五卷,与日本宫内省等地藏南宋蜀本,及日本安政二年(1855)活字本配补影印,版本较善。1960年中华书局又据以影印。近人钱亚新有《太平御览索引》,洪业等编有《太平御览引得》。

猜你喜欢

  • 卷九百三 ◎兽部十五

    ○豕 《尔雅》曰:豕,猪。(江东呼为犭希。)〈隋中"阝改豕"〉,豮。(〈隋中"阝改豕"〉,羊箠反。俗呼小豮猪为〈隋中"阝改豕"〉子也。)幺,幼。(最后生者,俗呼为么豚。)奏者〈才昷〉。(音温。今〈才区〉猪短头,皮理..

    0 太平御览 2025-10-01
  • 卷九百二 ◎兽部十四

    ○羊 《说文》曰:羊,祥也。像四足角尾之形。孔子曰:"牛羊之字以形举。" 又曰:羔,羊子也。羜,五月生羔也。骛(亡具切。)六月生羔也。羍,七月生羊也。兆,(雉矫切。)羊未足岁也。牂,牝羊也。公,(扶分切。)..

    1 太平御览 2025-10-01
  • 卷九百一 ◎兽部十三

    ○驴 《说文》曰:驴,似马,长耳也。 何承天《纂文》曰:驴,一曰漠骊,其子曰〈马蒙〉。 《史记》曰:匈奴奇畜即驴、骡也。 《汉书·西域传》曰:乌桓国,有驴无牛。 《后汉书》曰:蓟子训,汉末入市,投主人家停..

    0 太平御览 2025-10-01
  • 卷九百 ◎兽部十二

    ○牛下 《逸士传》曰:尧让天下於许由,由逃之。巢父闻而洗耳於池滨。樊坚字仲父,牵牛饮之,见巢父洗耳,乃驱牛而还,耻令牛饮其下流。 《关中记》曰:周玄年,老子之度关,令尹喜先敕门吏曰:"若有老公从东来,乘..

    0 太平御览 2025-10-01
  • 卷八百九十九 ◎兽部十一

    ○牛中 《春秋潜潭巴》曰:宫有牛鸣,政教衰,诸侯相并。牛,兵之符也。 杨方《五经钩沉》曰:东夷之人以牛骨占事,呈吉示凶,无往不中。牛非含智之物,骨有若此之效。 《穆天子传》曰:泰山,百兽之所聚也,爰有赤..

    0 太平御览 2025-10-01
  • 卷八百九十八 ◎兽部十

    ○牛上 《说文》曰:牡,畜父也,从牛土声。犅,(古郎切。)特,牛父也。牝,畜母也,从牛匕声。犊,牛子也。牜市,(普外切。)二岁牛也。犙,(山耽切。)三岁牛也。牭,(思贰切。)四岁牛也。犗,(音戒,又音加。)騬牛..

    0 太平御览 2025-10-01
  • 卷八百九十七 ◎兽部九

    ○马五 《古今注》曰:秦始皇有七名马,一曰追风,二曰逐兔,三曰蹑景,四曰追电,五曰飞翮,六曰铜雀,七曰晨凫。 崔豹《古今注》曰:曹真有駃马,名为惊帆。言其驰骤如烈风之举帆也。 《风俗通》曰:马一匹,俗说..

    0 太平御览 2025-10-01
  • 卷八百九十六 ◎兽部八

    ○马四 《战国策》曰:汙明见春申君曰:"夫骥之齿至矣,焚课车而上太行,漉汁洒地,白汗交流,中坂迁延,负辕不能上。伯乐遭之,下车攀而哭之,解纻衣而幕之。骥於是俯而喷,仰而鸣,声造於天。欣见伯乐掷戟己也。" ..

    0 太平御览 2025-10-01
  • 卷八百九十五 ◎兽部七

    ○马三 《晋书》曰:王济善解马性。常乘一马,著连乾鄣泥,前有水,终不肯渡。济云:"杆必是惜鄣泥。"使人解去,便渡。故杜预谓济有马癖。 又曰:王师败於荡阴,嵇绍被害。初,绍之行也,侍中秦准谓曰:"今日向难,..

    2 太平御览 2025-10-01
  • 卷八百九十四 ◎兽部六

    ○马二 《史记》曰:造父以善御幸於周穆王,得骊骥、温骊、骅骝、绿耳之驷,西巡守,乐而忘归。 又曰:楚庄王有爱马,衣以文绣,置华屋之下,啖以枣脯。马死,欲以大夫礼葬之。乐人优孟入殿门大哭曰:"请以人君之礼..

    1 太平御览 2025-10-01
  • 卷八百九十三 ◎兽部五

    ○马一 《说文》曰:马,怒也,武也。马一赎曰馵,(音环。)二岁曰驹,三岁曰駣,(音兆。)八岁曰〈马八〉,(音八。)高六尺曰骄,七尺曰獴却,(音来。)八尺曰龙。騊(音陶。)駼(音途。)北野之良马也。骜,骏马也,以壬..

    2 太平御览 2025-10-01
  • 卷八百九十二 ◎兽部四

    ○虎下 《英雄记》曰:曹公擒吕布,布顾刘备曰:"玄德,卿为坐上客,我为降虏,绳缚我急,独不可一言耶?"操曰:"缚饿虎,不得不急。"乃命缓缚布。 《吴志》曰:吕蒙欲从军,母止之。蒙曰:"不探虎穴,安得虎子?" ..

    0 太平御览 2025-10-01
  • 卷八百九十一 ◎兽部三

    ○虎上 《说文》曰:虎,山兽之君也。 《春秋运斗枢》曰:枢星散而为虎。 《易·复卦》曰:履虎尾,不咥人,亨。 又《颐卦》曰:虎视眈眈,其欲逐逐。 《易·革卦》:九五像曰:大人虎变,其文炳也。 《易通卦验》曰..

    0 太平御览 2025-10-01
  • 卷八百九十 ◎兽部二

    ○獬豸 《说文》曰:獬豸,似牛,一角。古者决讼,命触不直。黄帝时有遗帝獬豸者,帝问何食何处,曰:"食荐。春夏处水泽,秋冬处竹箭松筠。" 《神异经》曰:东北荒中有兽,如牛,一角,毛青,四足,似熊。忠直,见人..

    0 太平御览 2025-10-01
  • 卷八百八十九 ◎兽部一

    ○叙兽 《国语》曰:兽三为群。 《尔雅》曰:四足而毛谓之兽。 《说文》曰:兽,守备者也。兽足谓之番。毳,兽细毛也。翰,兽豪也。荐,兽所食草也。 《周礼·天官上》曰:兽人掌罟田兽,辨其名物。(罟,网也。以网..

    1 太平御览 2025-10-01
  • 卷八百八十八 ◎妖异部四

    ○变化下 《庄子》曰:夫白鶂之相视,眸子不运而风化。虫,雄鸣於上风,雌应於下风而风化。(鶂以眸子相视,虫鸣以声相因,不待合而便生子,故曰风化也。) 《淮南子》曰:夫历阳之都,一夕反为湖,勇力圣智与怯不肖者..

    1 太平御览 2025-10-01
  • 卷八百八十七 ◎妖异部三

    ○重生 《左传·绪瀚上》曰:晋人获秦谍,杀诸绛市,六日而苏。 《后汉书》曰:献帝初平中,长沙人姓桓,死月馀。其母闻棺中有声,发之,遂生。至阴为阳,下人为上。其后曹公由匹庶起。 又曰:建安四年,武陵女子李..

    1 太平御览 2025-10-01
  • 卷八百八十六 ◎妖异部二

    ○魂魄 《易·上系》曰:精气为物,游魂为变。 《韩诗外传》曰:"溱与洧",说人也。郑国之俗,三月上巳之日,於两水上招魂续魄,祓除不祥。故诗人愿与所说者俱往观也。 《礼记·檀弓下》曰:延陵季子適齐。其反也,..

    2 太平御览 2025-10-01
  • 卷八百八十五 ◎妖异部一

    ○怪 《春秋潜潭巴》曰:异之为言怪也,谓先发感动。 《左传·庄公》曰:初,内蛇与外蛇斗於郑南门掷晷,内蛇死。六年而厉公入。公闻之,问於申繻曰:"犹有妖乎?"对曰:"人之所忌,其气焰以取之。妖由人兴也,人无..

    1 太平御览 2025-10-01
  • 卷八百八十四 ◎神鬼部四

    ○鬼下 《异苑》曰:广州治下有黄文鬼,出则为祟。所着衣帽皆黄,至人家张口而笑,必得疫疾。长短无定,随篱高下。自不出已十馀年,土俗畏怖惶恐不绝。 又曰:陆机初入洛,次河南之偃师。时夕,望道左若有民居,因往..

    2 太平御览 2025-10-01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
蜂鸟影院2048影视资源论坛熊猫影视河马影视星辰影视萝卜影院八哥电影网人人看电影无忧影视网橙子影视网叮当影视网天天影视网青青影视网电影天堂开心追剧网西瓜影院麻花影视网70影视网年钻网茶小舍电影藏影堂新神州影域煮酒观影体积影视爱看影院星光电影至尊影院极影公社超清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