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太平御览 / 李昉

卷八百五十九 ◎饮食部十七

2025-10-01 14:52 太平御览
○麋粥

  《周书》曰:黄帝始烹谷为粥。

  《记》曰:仲秋养衰老,授几杖,行麋粥饮食。(行,犹赐也。)

  又曰:公叔文子卒,其子请谥於君,君曰:"昔者卫国凶饥,夫子为粥与国之饿者,是不亦惠乎?"

  又曰:悼公之丧,季昭子问於孟敬子曰:"为君何食?"(悼公,鲁哀公之子。昭子,康子之曾孙,名强。敬子,武伯之子,名捷。)敬子曰:"食粥,天下之达礼也。"

  又曰:穆公之母卒,(穆公,鲁哀公之曾孙。)使人问於曾子曰:"如之何?"(问居丧之礼。曾子,曾参之子,名申。)对曰:"申也闻诸申之父曰:'哭泣之哀,齐斩之情,饘粥之食,自天子达。'"(子丧父母,尊卑同。)

  又曰:亲始死,三日不举火,故邻里为之麋粥以饮食之。

  又曰:君之丧,子大夫、公子、众士皆三日不食。子大夫、公子食粥纳财,朝一溢米,莫一溢米,食之无算。

  又曰:大夫之丧,主人、室老、子姓皆食粥。

  《左传》曰:晋人执卫侯,归之于京师,置诸深室,宁子纳橐饘焉。(饘,粥饼也。)

  又曰:齐晏桓子卒,晏婴粗縗斩,苴绖、带、杖,菅屦,食粥,居倚庐,寝苫枕草。其老曰:"非大夫之礼也。"

  又曰:正考父鼎铭云:"饘於是,粥於是,以糊余口。"(饘,饩也。)

  《尔雅》曰:鬻,糜也。(薄麋。)糊,饘也。(麋也。)

  《释名》曰:麋,煮米使麋烂也。粥,濯於麋粥粥然也。寒粥,米投寒水中也。

  《史记》曰:左师触龙见赵太后曰:"食得无衰乎?"太后曰:"恃粥耳。"

  又曰:阳卢侯赵章病,淳于意诊其脉,曰:"迵风"(音洞。)迵风者,五日而死。后七日乃死,曰:"其人嗜粥,故中藏实。实故过期。"

  《后汉书》曰:光武为王郎所追,至无蒌亭,冯异上豆粥一碗。明日,上谓诸将曰:"昨得公孙豆粥,饥寒俱解。"

  又曰:樊儵事后母至孝。及母卒,哀思过礼,毁病不自支,世祖常遣中黄门朝暮送饘粥。

  《东观汉记》曰:曹褒迁将作大匠。上闻褒病,使致医药、糜粥。

  谢承《后汉书》曰:南阳陆续仕郡户曹史。时饥荒,太守尹兴使续於都亭赋闷亶粥。续悉令简阅其人,讯以名氏。事毕,兴问所食几何,续因口说六百馀人,皆分别姓字无有差谬,兴异之。

  《汉献帝传》曰:帝在长安,谷一斛五十馀万。帝使侍御史侯汶出太仓米豆为饥民作糜粥,死者不绝。帝疑廪赋不实,敕取米豆五升,於御前作糜,得满两盆。杖汶五十。

  《九州春秋》曰:臧洪为青州刺史,为袁绍所围,粮食已尽。初尚掘鼠,煮筋角,后无可复食。厨有米三升,主簿启进内,稍以为糜粥。洪叹曰:"吾独食此何为?"命作薄粥,与众共啜之。

  《魏末传》曰:曹爽等令李胜辞司马宣王,并伺察焉。宣王见胜,自陈"无他劳效,横蒙圣恩,当为本州,诣阁拜辞,不悟加恩,得蒙引见。宣王令两婢侍衣,衣落;复上指口言渴,主饮婢进粥,宣王持杯饮粥,粥皆流出沾胸。胜悯然者久之。

  《吴录》曰:李寿作糜以食饥者,而不自名。

  又曰:朱桓除馀姚长,遇疫疠,谷食荒贵。桓分部良吏,隐亲医药,食粥相继。士民感戴之。

  王隐《晋书》曰:贼杜弢下蜀。蜀人饥,陶侃多作粥以待之,於是悉降。

  《晋安帝纪》曰:桓玄败走,左右进以粗粥,咽不能下。

  《郭林宗传》曰:林宗尝止陈国文学,见童子魏德公,知其有异。德公求近其房止,供给洒扫。林宗尝不佳,夜中命作粥,德公为之进焉。林宗一啜,怒而呵之曰:"高明为长者作粥,不如意,使沙不可食!"以杯掷地。德公更为粥,三进三呵。德公姿无变容,颜色殊悦。林宗乃曰:"始见子之面,今乃知卿心。"遂友善之,卒为妙士。

  《宋书》曰:戴颙与兄勃并隐遁有名。中书令王绥尝携客之勃等,方进豆粥,绥曰:"闻卿善琴,试欲一听。"不答。绥恨而去。

  又曰:何子平,大明末,东土饥荒,继以师旅。家有大丧,八年不得营葬,昼夜号哭,常如袒括之日。冬不衣絮,暑避清凉,一日以数合米为粥,不进盐菜。

  《齐书》曰:宣考陈皇后生高帝。高帝年二岁,乳人乏乳,后梦人以两瓯麻粥与之,觉而乳惊,因此丰足。

  《梁书》曰:昭明太子统母丁贵嫔薨,水浆不入口,每哭恸绝。武帝命中书舍人顾协宣旨曰:"毁不灭性。圣人之制,不胜丧,比於不孝。有我在,那得自毁如此耶?"即强进饮粥。太子奉敕,乃进数合。自是至葬日,进麦粥一升。武帝又敕曰:"闻汝所进食过少,转羸瘦,我比更无病,正为汝胸中亦圮塞成疾,故应加饘粥,不使我恒悬心。"虽屡奉敕劝逼,终丧日止一溢米,不尝菜果之味。

  又曰:张弘策幼以孝闻,母尝有疾,五日不食,弘策亦不食。母强为进粥,弘策乃食母所馀。

  又曰:肖景为南兖州刺史。会年荒,计口振恤,又为饘粥於路以赋之。

  又曰:任昉为义兴太守,岁荒,散私俸米豆为粥,活三千馀人。

  又曰:王志天监初为丹阳尹。时年饥,每旦为粥於郡门以赋百姓,众悉称惠。

  又曰:刘览,字孝智。十六通《老》、《易》。位中书郎,以所生母忧,庐于墓,再期不尝盐酪,食麦粥而已。

  又曰:有河南孝廉秦绵,遭母丧,送葬,不忍复还。乡人为作庵,仍止其中。若遇有米食粥,无米食菜而已。

  又曰:庾沙弥母刘氏亡,水浆不入口累日。初进大麦薄饮,经十旬方为薄粥。终丧不食盐酢。

  《陈书》曰:张昭弟乾,字玄明,聪敏好学,亦有至性。父卒,兄弟日惟食一升麦屑粥。

  《后魏书》曰:崔浩,道武贾岁,威风严峻,官省左右以微过得罪,莫不逃避隐匿。自下皆变,浩独恭勤不怠,或终日不归。帝知之,辄命赐以御粥。

  又曰:薛真度为豫州刺史。景明初,豫州大饥,真度辄表曰:"别出仓米五十斛为粥,救其甚者。"诏曰:"真度所表,甚有忧济百姓之意,宜在极恤也。"

  又曰:文明太后崩,孝文五日不食。杨椿谏曰:"圣人之礼,毁不灭性。纵陛下欲自贤於万代,其若宗庙何?"帝感其言,乃一进粥。

  又曰:杨逸为光州刺史。时灾俭连岁,逸欲以仓粟赈给,而所司惧罪不敢。逸曰:"国以人为本,人以食为命,假令以此获戾,吾所甘心!"遂出粟,然后申表。右仆射元罗已下谓公储难阙,并执不许。尚书令、临淮王彧以为宜贷二万,诏听贷五万。既出粟之后,其老小残疾不能自存活者,又於州门造粥饲之,将死而得济者以万数。帝闻而善逸。

  又曰:韦朏,字遵显。少有志业,年十八,辟州主簿。时属岁俭,朏以家粟造粥,以饲饥人,所活者甚众。

  又曰:房景远,字升遐,重然诺,好施与。岁俭,分赡宗亲。又於通衢以粥食饿者,存济甚众。平原刘郁行造兖境,忽遇劫贼,已杀十馀人,次至郁,郁曰:"与君乡近,何忍见杀?"贼曰:"若言乡里亲,亲是谁?"郁曰:"齐州主簿房阳是我姨兄。"阳是远小字,贼曰:"我食其粥得活,何得杀其亲?"遂还衣服,蒙活者二十馀人。

  又曰:李搔妹曰法行,幼出家为尼,后遭时大俭,施糜粥於路。

  《北齐书》曰:李士谦,遇年饥,多有死者。士谦罄家资为之糜粥,赖以全活者万计。

  《后周书》曰:皇甫遐,字永贤,河东汾阴人。性至孝,遭母丧,乃庐於墓侧,食粥枕苫,栉风沐雨,形容枯悴,家人不识。

  《隋书》曰:陆让母者,上党冯氏女也,性仁爱,有母仪,让即其孽子也。仁寿中,为番州刺史,赃货狼籍,为司马所奏。上遣使按之,皆验,乃命公卿百僚议之。咸曰:"让罪当死。"诏可其奏。让将就刑,冯氏蓬头垢面,诣朝堂数曰:"无汗马之劳,致位刺史,不能尽诚奉国,以答鸿恩,而返违犯宪章,赃货狼籍!若言司马诬汝,百姓、百官不应亦皆诬汝;言至尊不怜愍汝,百姓何故治书覆汝?汝岂诚臣?岂孝子?不诚不孝,何以为人!"於是流涕吗咽,亲持盂粥劝让令食。既而上表求哀,词情甚切,上悯然为之改容。献皇右甚奇其意,致请於上,遂下诏可减死为民。

  《太公金匮》曰:武王伐纣,都洛邑,而雪深丈馀。不知何五大夫,乘马车,从两骑,止王门外。师尚父使人持一器粥,出,开门而进曰:"先生大夫在内,方对天子,未有出时。天寒,故进热粥以御寒。"

  《庄子》曰:颜回有负郭之田五十亩,足以供饘粥。

  《七略》曰:宣帝诏徵被公见诵《楚辞》,被公年衰母老,每一诵,辄与粥。

  《风俗通》曰:范滂父字叔矩,遭母忧,既葬之后,饘粥不赡。司徒召滂,滂曰:"老父年尊,绝意世仕,遂不得避也。"

  《魏武遗令》曰:吾夜半觉小不佳,至明日,饮粥,汗出,服当归汤。

  《谯子法训》曰:或曰:"母有疾,使其妻为粥者,妻不可,以刀击之,夷其面,可以为孝乎?"曰:"以刀刃妻,其亲必骇,而有忧及之,何有於孝?"

  《郭子》曰:许允为吏部郎,多用其乡里。帝遣虎贲收之,妇云:"无忧!"寻还,作粟粥待之。

  《语林》曰:石崇为客作豆粥,咄嗟便办。王恺乃密货崇帐中都督,曰:"豆难煮,惟豫作熟豆,以白粥投之。"

  《续搜神记》曰:刘池荀家在夏口,忽有鬼来,喜偷食。刘即於他家煮治葛,取二升汁蜜赍还家。向夜,令举家糜食,馀一瓯,因写治葛汁着中,於几上,以瓮复之。至人定后,闻鬼发瓮啖糜,须臾,在屋头吐,至四更中,寂然。於此遂绝也。

  徐广《晋记》曰:愍帝建兴四年,京城粮尽,屑麹为粥,以供帝食。

  《录异传》曰:周时,尹氏贵盛,五世不别,会食数千人。遭饥荒,罗鼎作糜,啜之声闻数十里。

  《邺中记》曰:并州之俗,以冬至后百五日,为介子推断火冷食,三日幹粥。中国为寒食。

  《凉州异物志》曰:高昌僻土,有异於华,寒服冷水,暑啜罗阇。(阇,受车切。北郡人作糜粥啜之,俗号阇也。)

  《南越志》曰:陵庐城中有井,半清半黄。黄者甜滑,宜作粥,色如金,似灰汁,甚芬馨。

  《世说》曰:郄嘉宾三伏之月诣谢公,炎暑重赫,虽当风交扇,犹沾汗流离。谢着故练衣,食热白粥。郄谓谢曰:"自非君体,几不堪此。"

  又曰:宾客诣陈大丘宿,使元方、季方炊。太丘问:"炊何迟留?"元方长跪曰:"君与客语,乃俱窃听,炊忘着米,今皆成糜。"太丘曰:"尔颇有识不?"二子长跪俱说,言无遗失。太丘曰:"如此,俱成糜自可,何必饭耶?"

  《俗说》曰:王东亭尝之吴郡就汰公宿,汰公设豆藿糜,自啖一大瓯。东亭有难色,汰公强进半瓯。

  《王薈别传》曰:薈为吴郡内史。其年大饥,薈出私财为百姓饘粥。

  《风土记》曰:天正日南,黄锺践长,粥饘追萌,微纳休昌。(是以阳始牙动,为饘粥以养幼扶微。俗尚以赤豆为糜,所以象色也。)

  《广志》曰:辽东赤梁,魏武帝以为御粥。

  《天文要集》曰:玉井主粥厨。

  《殷康集》曰:康为武康县,教曰:"郭邑居民有死丧者,可令送两坩粥。"

  《时镜新书》曰:齐魏收当寒食饷王元景粥,元景与收书曰:"始知令节,须御麦粥,加之以糖,弥觉香冷。"

  《荆楚岁时记》曰:正月十五日,豆糜加油骨其上,以祠门户。

  魏武帝《苦寒行》曰:行行日已远,人马同时饥。担橐以取薪,斧冰持作糜。

  《唐新语》曰:李勣既贵,其姊病,必亲为煮粥,火爇其须。姊曰:"仆妾多,何自苦若是?"勣对曰:"岂为无人耶?顾姊年老,勣亦年老,虽欲久为姊煮粥,其可得乎?"

  ○膏糜

  《国语》曰:勾践载稻与脂於舟以行。(稻有膏糜。)国之孺子之游者,无不餔也,无不啜也,必问其名。(为后将用之。)

  《续齐谐记》曰:吴县张成夜起,忽见一妇人立於宅东南角,举手招成,成便往就之。妇人曰:"此地是君家蚕室,我即是此地之神。明日是正月半,宜作白粥泛膏於上以祭也,当令君蚕桑百倍。"言绝,失所。成如言,为作膏白粥。自此已后,年年大得蚕。今世人正月半作膏糜,像此。

  ○糁

  《周易》曰:鼎折足,覆公餗。(郑玄曰:糁谓之餗。《震》又为竹。竹萌曰荀。荀者,餗之米也。《诗》云:其餗惟何?)

  《周礼》曰:醢人掌羞豆之实,酏食、糁食。

  《记》曰:犬羹、菟羹,和糁不蓼。(凡羹齐,宜以五味调和米屑谓之糁,蓼则不也。)

  又曰:糁:取牛、羊、豕之肉,三如一,小切之,与稻米,稻米二,肉一,合以为饵煎之。(此周礼糁食也。)

  《说文》曰:糂,以米和羹也。(糂与糁同。)

  宗躬《孝子传》曰:桑虞丧父,十四日食百粒糁藜藿。

  《墨子》曰:孔子穷陈、蔡之间,藜蒸不糂。

  ○〈米索〉(所戟切。)

  《通俗文》曰:煮米〈米索〉。

  《食经》曰:作煸法,近水则涩。

  ○麷蕡

  《周礼》曰:笾人,掌朝事之笾,其实麷,蕡、白、黑、形盐。(蕡,蕡枲实也。郑司农云:麷,麻曰蕡,稻曰白,黍曰黑,郑玄曰:今河问以北,煮穜煮麦卖之名曰逢。)

  《仪礼》曰:麷、蕡坐,设于豆西,当外列,麷在东方,妇赞者执白、黑以授主妇。

  又曰:主妇荐韭菹醢坐,奠于筵前,醢在南方,妇替者执二笾麷、〈麦贲〉,以授主妇。主妇不兴,受之,奠麷于醢南,蕡在麷东。

  《礼》曰:芼、羹、菽、麦、蕡、稻、黍、粱。

  ○麮(丘与切。)

  《苍颉解诂》曰:麮,煮麦也。

  《说文》曰:麮,麦甘粥也。

  《释名》曰:煮麦曰麮,麮亦龋也,熟煮之,龋坏也。

  《急就》曰:甘麮殊美奏诸君。

  ○肺〈月员〉(苏本切)

  《说文》曰:〈月员〉,切熟肉,内於血中和也。

  《释名》曰:肺〈月员〉,饡也。全米糁之,如膏钻也。

  卢湛《祭法》曰:四时祠皆用肺〈月员〉。

  ○血〈臽血〉(苦滥切。)

  《说文》曰:羊血白〈臽血〉。

  《释名》曰:血〈臽血〉,以血作之,增其酸鼓之味,使甚苦,以消膏;而加菹其中,亦以消酒也。

  卢湛《祭法》曰:春夏秋祠,皆用〈臽血〉血。

  ○热洛河

  《唐书》曰:安禄山、思顺翰并来朝,玄宗使骠骑太将军、内侍高力士及中贵人供奉官,於京城东驸马崔惠童池亭宴会,使射生官射鲜鹿,取血煮其肠,谓之热洛河,以赐之,为翰好故也。

  ○羌煮

  《搜神记》曰:羌煮,貊炙翟之食也。自太始以来,中国尚之,戎翟侵中国之前兆也。

  ○胡饭

  《续汉书·五行志》曰:灵帝好胡服、胡饭,京师贵戚皆竞为之。

  《太平御览》 宋·李昉

中国古代著名类书。宋代四大书之一。宋太宗时命李昉等14人编辑,从太平兴国二年(977)三月下诏开修,到雍熙元年(984)十二月完成,共用了六年零九个多月时间。系据北齐《修文殿御览》、唐人辑《文思博要》等类书编纂。初名《太平总类》,因太宗阅览,改题今名,简称《御览》。一千卷。分五十五门,五千四百七十四类目。征引古书一千五百七十九种。保存了大量原始资料,其中汉人传记百余种、旧地志二百余种尤为珍贵,是古书辑佚校勘的重要资料。唯因许多资料钞自前人类书,有不够准确处。1935年商务印书馆《四部丛刊三编》本,系张元济用日本静嘉堂文库藏南宋蜀本三百一十五卷,与日本宫内省等地藏南宋蜀本,及日本安政二年(1855)活字本配补影印,版本较善。1960年中华书局又据以影印。近人钱亚新有《太平御览索引》,洪业等编有《太平御览引得》。

猜你喜欢

  • 卷九百三 ◎兽部十五

    ○豕 《尔雅》曰:豕,猪。(江东呼为犭希。)〈隋中"阝改豕"〉,豮。(〈隋中"阝改豕"〉,羊箠反。俗呼小豮猪为〈隋中"阝改豕"〉子也。)幺,幼。(最后生者,俗呼为么豚。)奏者〈才昷〉。(音温。今〈才区〉猪短头,皮理..

    0 太平御览 2025-10-01
  • 卷九百二 ◎兽部十四

    ○羊 《说文》曰:羊,祥也。像四足角尾之形。孔子曰:"牛羊之字以形举。" 又曰:羔,羊子也。羜,五月生羔也。骛(亡具切。)六月生羔也。羍,七月生羊也。兆,(雉矫切。)羊未足岁也。牂,牝羊也。公,(扶分切。)..

    1 太平御览 2025-10-01
  • 卷九百一 ◎兽部十三

    ○驴 《说文》曰:驴,似马,长耳也。 何承天《纂文》曰:驴,一曰漠骊,其子曰〈马蒙〉。 《史记》曰:匈奴奇畜即驴、骡也。 《汉书·西域传》曰:乌桓国,有驴无牛。 《后汉书》曰:蓟子训,汉末入市,投主人家停..

    0 太平御览 2025-10-01
  • 卷九百 ◎兽部十二

    ○牛下 《逸士传》曰:尧让天下於许由,由逃之。巢父闻而洗耳於池滨。樊坚字仲父,牵牛饮之,见巢父洗耳,乃驱牛而还,耻令牛饮其下流。 《关中记》曰:周玄年,老子之度关,令尹喜先敕门吏曰:"若有老公从东来,乘..

    0 太平御览 2025-10-01
  • 卷八百九十九 ◎兽部十一

    ○牛中 《春秋潜潭巴》曰:宫有牛鸣,政教衰,诸侯相并。牛,兵之符也。 杨方《五经钩沉》曰:东夷之人以牛骨占事,呈吉示凶,无往不中。牛非含智之物,骨有若此之效。 《穆天子传》曰:泰山,百兽之所聚也,爰有赤..

    0 太平御览 2025-10-01
  • 卷八百九十八 ◎兽部十

    ○牛上 《说文》曰:牡,畜父也,从牛土声。犅,(古郎切。)特,牛父也。牝,畜母也,从牛匕声。犊,牛子也。牜市,(普外切。)二岁牛也。犙,(山耽切。)三岁牛也。牭,(思贰切。)四岁牛也。犗,(音戒,又音加。)騬牛..

    0 太平御览 2025-10-01
  • 卷八百九十七 ◎兽部九

    ○马五 《古今注》曰:秦始皇有七名马,一曰追风,二曰逐兔,三曰蹑景,四曰追电,五曰飞翮,六曰铜雀,七曰晨凫。 崔豹《古今注》曰:曹真有駃马,名为惊帆。言其驰骤如烈风之举帆也。 《风俗通》曰:马一匹,俗说..

    0 太平御览 2025-10-01
  • 卷八百九十六 ◎兽部八

    ○马四 《战国策》曰:汙明见春申君曰:"夫骥之齿至矣,焚课车而上太行,漉汁洒地,白汗交流,中坂迁延,负辕不能上。伯乐遭之,下车攀而哭之,解纻衣而幕之。骥於是俯而喷,仰而鸣,声造於天。欣见伯乐掷戟己也。" ..

    0 太平御览 2025-10-01
  • 卷八百九十五 ◎兽部七

    ○马三 《晋书》曰:王济善解马性。常乘一马,著连乾鄣泥,前有水,终不肯渡。济云:"杆必是惜鄣泥。"使人解去,便渡。故杜预谓济有马癖。 又曰:王师败於荡阴,嵇绍被害。初,绍之行也,侍中秦准谓曰:"今日向难,..

    2 太平御览 2025-10-01
  • 卷八百九十四 ◎兽部六

    ○马二 《史记》曰:造父以善御幸於周穆王,得骊骥、温骊、骅骝、绿耳之驷,西巡守,乐而忘归。 又曰:楚庄王有爱马,衣以文绣,置华屋之下,啖以枣脯。马死,欲以大夫礼葬之。乐人优孟入殿门大哭曰:"请以人君之礼..

    1 太平御览 2025-10-01
  • 卷八百九十三 ◎兽部五

    ○马一 《说文》曰:马,怒也,武也。马一赎曰馵,(音环。)二岁曰驹,三岁曰駣,(音兆。)八岁曰〈马八〉,(音八。)高六尺曰骄,七尺曰獴却,(音来。)八尺曰龙。騊(音陶。)駼(音途。)北野之良马也。骜,骏马也,以壬..

    2 太平御览 2025-10-01
  • 卷八百九十二 ◎兽部四

    ○虎下 《英雄记》曰:曹公擒吕布,布顾刘备曰:"玄德,卿为坐上客,我为降虏,绳缚我急,独不可一言耶?"操曰:"缚饿虎,不得不急。"乃命缓缚布。 《吴志》曰:吕蒙欲从军,母止之。蒙曰:"不探虎穴,安得虎子?" ..

    0 太平御览 2025-10-01
  • 卷八百九十一 ◎兽部三

    ○虎上 《说文》曰:虎,山兽之君也。 《春秋运斗枢》曰:枢星散而为虎。 《易·复卦》曰:履虎尾,不咥人,亨。 又《颐卦》曰:虎视眈眈,其欲逐逐。 《易·革卦》:九五像曰:大人虎变,其文炳也。 《易通卦验》曰..

    0 太平御览 2025-10-01
  • 卷八百九十 ◎兽部二

    ○獬豸 《说文》曰:獬豸,似牛,一角。古者决讼,命触不直。黄帝时有遗帝獬豸者,帝问何食何处,曰:"食荐。春夏处水泽,秋冬处竹箭松筠。" 《神异经》曰:东北荒中有兽,如牛,一角,毛青,四足,似熊。忠直,见人..

    0 太平御览 2025-10-01
  • 卷八百八十九 ◎兽部一

    ○叙兽 《国语》曰:兽三为群。 《尔雅》曰:四足而毛谓之兽。 《说文》曰:兽,守备者也。兽足谓之番。毳,兽细毛也。翰,兽豪也。荐,兽所食草也。 《周礼·天官上》曰:兽人掌罟田兽,辨其名物。(罟,网也。以网..

    1 太平御览 2025-10-01
  • 卷八百八十八 ◎妖异部四

    ○变化下 《庄子》曰:夫白鶂之相视,眸子不运而风化。虫,雄鸣於上风,雌应於下风而风化。(鶂以眸子相视,虫鸣以声相因,不待合而便生子,故曰风化也。) 《淮南子》曰:夫历阳之都,一夕反为湖,勇力圣智与怯不肖者..

    0 太平御览 2025-10-01
  • 卷八百八十七 ◎妖异部三

    ○重生 《左传·绪瀚上》曰:晋人获秦谍,杀诸绛市,六日而苏。 《后汉书》曰:献帝初平中,长沙人姓桓,死月馀。其母闻棺中有声,发之,遂生。至阴为阳,下人为上。其后曹公由匹庶起。 又曰:建安四年,武陵女子李..

    0 太平御览 2025-10-01
  • 卷八百八十六 ◎妖异部二

    ○魂魄 《易·上系》曰:精气为物,游魂为变。 《韩诗外传》曰:"溱与洧",说人也。郑国之俗,三月上巳之日,於两水上招魂续魄,祓除不祥。故诗人愿与所说者俱往观也。 《礼记·檀弓下》曰:延陵季子適齐。其反也,..

    2 太平御览 2025-10-01
  • 卷八百八十五 ◎妖异部一

    ○怪 《春秋潜潭巴》曰:异之为言怪也,谓先发感动。 《左传·庄公》曰:初,内蛇与外蛇斗於郑南门掷晷,内蛇死。六年而厉公入。公闻之,问於申繻曰:"犹有妖乎?"对曰:"人之所忌,其气焰以取之。妖由人兴也,人无..

    1 太平御览 2025-10-01
  • 卷八百八十四 ◎神鬼部四

    ○鬼下 《异苑》曰:广州治下有黄文鬼,出则为祟。所着衣帽皆黄,至人家张口而笑,必得疫疾。长短无定,随篱高下。自不出已十馀年,土俗畏怖惶恐不绝。 又曰:陆机初入洛,次河南之偃师。时夕,望道左若有民居,因往..

    0 太平御览 2025-10-01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
蜂鸟影院2048影视资源论坛熊猫影视河马影视星辰影视萝卜影院八哥电影网人人看电影无忧影视网橙子影视网叮当影视网天天影视网青青影视网电影天堂开心追剧网西瓜影院麻花影视网70影视网年钻网茶小舍电影藏影堂新神州影域煮酒观影体积影视爱看影院星光电影至尊影院极影公社超清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