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太平御览 / 李昉

卷一千 ◎百卉部七

2025-10-03 13:20 太平御览
○萍

  《尔雅》曰:苹,萍。(死晷浮萍,江东谓之{艹缥},音瓢。)其大者蘋。

  《毛诗·彩蘋》曰:《彩蘋》,大夫妻能循法度也。能循法度,则可以承先祖,供祭祠矣。于以彩蘋?南涧植吊。于以盛之?维筐及筥。于以湘之?维锜及釜。(湘,烹也。)

  又《鹿鸣》曰:呦呦鹿鸣,食野之苹。(苹,萍也。)

  《诗义疏》曰:萍,粗大者为蘋。季春生。可燥蒸为茹。

  《周礼·秋官下·萍氏》曰:萍氏,掌禁川游者。(郑玄注曰:萍草细根,取不沉,其名溺也。)

  《礼记·月令》曰:季春之月,萍始生。

  《左传·桓公》曰:蘋蘩蕰藻之菜,可羞於王公。

  《周书》曰:穀雨一日,萍始生。萍不生,阴菩捱盈。

  《家语》曰:楚昭王渡江,江中有一物,大如斗,圆而赤,直触王舟。舟人取之,王问群臣,莫能识。使问孔子,孔子曰:"是谓萍实,可剖而食之。吉祥也,惟霸者能获焉。"王遂食,大美。又遣问孔子,何以知之,子曰:"吾常过陈之野,闻童谣曰:'楚王渡江,得萍实。大如斗,赤如日。割而食之,甜如蜜。'吾是以知之。"

  《吕氏春秋》曰:菜之美者,昆仑之萍焉。

  《淮南子》曰:萍树根於水,木树根於土。

  《淮南方毕术》曰:老血为萍。(聚血之精,至黄泉也。)

  许慎《说文》曰:苹,萍也。无根,浮水而生。

  周处《风土记》曰:萍,蘋,芹菜植叼名也。

  《范子计然》曰:水萍出三辅,色青者善。

  《吴氏本草》曰:水萍,一名水廉,生地泽水上。叶圆小,一茎一叶,根入水。五月华白。三月彩,日乾之。

  《本草经》曰:水萍,一名水华。味辛寒。生池泽水上。疗暴热、身痒,下水气,胜酒,长鬓发。久服轻身。

  《郭子》曰:萍之依水,犹卉植地。靡见其布,漠尔鳞被。物无常托,孰知所自?

  杜恕《笃论》曰:夫萍之浮,与菱之浮相似。菱植根,萍随波。是以尧、舜恶巧言之乱德,仲尼恶紫之夺朱。

  刘伶《酒德颂》曰:俯观万物,扰扰焉如江汉之载浮萍。(言随风。)

  《楚辞》曰:白萍兮聘望,与佳期兮夕张。

  又曰:靡萍九衢,枲华安居。

  又曰:窃哀兮浮萍,汎淫无根。

  ○苔

  《尔雅》曰:藫,(徒南切。)石衣也。(水苔也,一名石发。江东食之。或曰藫,叶似薤而大,生水底,亦可食。薤,胡畀切。)

  《说文》曰:苔,水衣也。

  《齐书》曰:宋时,会稽剡县有山,名刻石。父老相传云:虽名刻石,而不知文字所在。昇明末,县人倪袭祖行猎,忽见石上有文字,凡三处。苔生其上,字不可识。乃韧应视之,其大石文曰:"黄天星,姓萧,字道成。得贤师,天下太平。"小石文曰:"刻石者谁?会稽南山,李斯刻秦望之风也。"

  《三国典略》曰:侯景围台城,既急,时诸军於德阳堂前杀马鬻饭,杂以人肉干。甘露厨中,所有乾苔,悉分给军士。

  《唐书》曰:拔野古国东北,五六日行至鞠国,有树无草,但有地苔。无羊马豕畜,有鹿,如中国牛马。使鹿牵车,可胜三四人。衣鹿皮,食地苔。其人聚木枝为屋,尊卑共居其中。

  《淮南子》曰:穷谷之汙生青苔。(青苔,水垢。)

  《广雅》曰:石发,石衣也。

  《风土记》曰:石发,水衣也。青绿色,皆生於石也。

  《游名山志》曰:石箦山,缘崖而上,高百许丈,里悉青苔,无别草木。

  《古今注》曰:苔藓,空空无人行,生苔。或紫,或青。一名员癣,一名绿钱,一名绿癣,一名绿苔。

  《广志》曰:室无人行,生藓。

  《拾遗记》曰:晋武帝时,祖梨国献蔓苔,亦曰金苔,亦曰夜明。

  《博物志》曰:晋武帝喻遨书,司空张华撰《博物志》进武帝。帝嫌烦,令削之。赐侧理纸万张。王子年云:侧陟厘也,此纸以水苔为之。溪人语讹,谓之侧理。今名苔纸。取死晷苔造纸,青黄色,体涩。其苔,死晷石上生,如毛,绿色。

  《述异记》曰:苔钱,亦谓之泽葵,又名重钱草,亦呼为宣癣。南人呼为垢草。

  《异物志》曰:石发,海草,在海中石上丛生,长尺馀,大小如韭,叶似席莞,而株茎无枝。以肉杂而蒸之,味极美。食之,近不知足。

  《本草》曰:海藻,一名海罗。生东海中。或生河泽。茎似乱发。

  《南越志》曰:海藻,一名海菭,或曰海罗。

  王智深《宋记》曰:王微,字景玄,大保弘之弟子也。吏部尚书江湛爱其才用,举为吏部郎。陈病笃不受,因与湛书告绝。足不逾阈十有馀载,栖迟於环堵之室,苔草没阶。

  沉约《青苔诗》曰:缘阶何漠漠,沉水复绵绵。微根如欲断,轻丝似更联。

  谢庄《月赋》云:陈王初丧应,刘端忧多暇。绿苔生阁,芳尘凝榭。

  谢玄晖《直中书省诗》云:红药当阶翻,苍苔依砌上。

  ○{艹琴}(音琴)

  《抱朴子》曰:{艹琴}根化为鳣。

  《宗林》曰:{艹琴}草,生死晷,根可缘器。

  ○莞

  《尔雅》曰:{艹庳},(方寝切。)鼠莞。(郭璞症曰:鼠莞,纤细,似龙须,可以为席。蜀中出好者。)

  《广雅》曰:葱,蒲莞也。(《纂文》同。)

  《说文》曰:芨摧,可以为席,从草完声。

  ○荔挺

  《礼记·月令》曰:仲冬大雪后五日,荔挺出。

  《淮南子》曰:仲冬,荔挺出。

  《颜氏家训》曰:《月令》"荔挺出",郑玄注云:"荔挺,马薤也。"

  《说文》曰:荔,似蒲而小,根可为刷。

  《广雅》云:马薤,荔也。《通俗文》而又名马蔺。

  《易统验玄图》云:荔挺不出,则国多火灾。

  蔡邕《月令章句》云:荔以挺出。

  高诱注《吕氏春秋》云:"荔草,挺出也。"然则《月令》之注荔挺为草名,误矣。河北平泽率生之。江东颇有此物,种於阶庭。但呼为旱蒲,故不识马薤,讲《礼》者乃以为马苋。堪食,亦名豚耳,俗曰马齿。江陵常有一僧,面形上广下狭,刘缓幼子民誉,年始数岁,俊晤善体物,见此僧云:"面似马苋。"其伯父刘縚因呼为荔挺法师。縚,亲讲礼名儒,尚误如此。

  《列仙传》曰:寇先生者,宋人也。以钓鱼为业。居涯水旁,百馀年。鱼或放或留,或卖或自食之。常着冠帻,好种荔,食其葩实焉。宋景公问其道,不告,即杀之。后数十年,踞宋城门上,鼓琴数日,乃去。宋人家家奉祠之。

  ○彫胡

  《西京杂记》曰:会稽人顾翱,少失父,事母孝。母好食彫胡饭,常帅子女躬彩撷。还家,导水凿川供养,每有盈储。家近大湖,湖中生彫胡,无复杂草,虫鸟不敢至焉,遂得以为养。郡县表其闾舍。

  又曰:蒲菰,菰有米者,长安谓为彫胡。葭芦之未解叶者,谓之紫菰。菰有首者,谓之菉节。

  ○苕

  《尔雅》曰:苕,陵苕。(一名陵时。)黄华,蔈(必遥切。)白华,茇。(孙炎曰:苕华色异,名亦不同。音沛。)

  《广志》曰:苕草,色青黄,紫华。十一月稻下种之,蔓延盛茂。可以美田,叶可食。

  《毛诗·防有鹊巢》曰:邛有旨苕。

  《诗义疏》曰:苕,饶也。幽州谓之翘饶。蔓生,茎如劳豆而细,叶似蒺藜而青。其华细,绿色,可食,味如小豆藿叶也。

  《诗义疏》曰:《本草》曰:"陵苕,一名陵时,一名鼠毛,似王刍。生下湿水。七月、八月华紫,似今紫草,可以染帛。煮沐头发,即黑。叶青如蓝,而多华。"

  《史记》曰:赵武灵王,梦见处女鼓琴而歌曰:"美人荧荧兮,颜若苕之华。"

  ○蒹

  《尔雅》曰:荏,薕。(似萑而细,高数尺,江东呼为蒹{艹适}。)

  《毛诗·车辚》曰:荏葭苍苍,白露为霜。(蒹,薕也。葭,芦也。苍苍,盛也。)

  ○薍(五患切)

  《尔雅》曰:菼,(他敢切。)薍也。(似苇而小,实中。江东呼为乌蓲。蓲音丘。)

  《毛诗·淇奥·硕人》曰:茜菼揭揭。(毛曰:茜,芦;菼,薍也。)

  ○萑苇

  《毛诗·豳·七月》曰:七月流火,八月萑苇。(薍为萑,葭为苇。预畜萑苇,以可为箔也。)

  又《生民·行苇》曰:敦彼行苇,牛羊勿践履。方苞方体,维叶泥泥。

  又《河广》曰:谁谓河广?一苇航之!

  《礼记·月令·孟秋》曰:命有司纳材苇。(蒲苇之属,此时柔脆,可取作器物。)

  《吴志》曰:孙亮初,谣云:"诸葛恪,何若若?芦苇单衣,蔑钩络。於何相求?常子阁。"常子阁者,反语石子冈也。钩络,带也。及诸葛恪为孙峻所杀,以苇席裹尸,而蔑束之。

  《孙卿子》曰:南方有鸟,名蒙鸠。以羽编发为巢,系之以苇苕。风至苕折,子死卵破,所凭者弱也。

  《吕氏春秋》曰:季夏之月,乃命虞人入材苇。(虞人,掌池泽官。材苇,供国用。)

  又曰:汤始得伊尹,祓之於庙,熏以萑苇。

  《南夷志》曰:泸河在弄栋北,今谓之南泸,两岸葭苇大如臂。

  《楚辞》曰:咸播秬黍,莆萑是营。(咸,皆也。耜,黑黍也。萑,草名。营,耕也。言禹平水土,万贸苍得布种黑黍於萑蒲之地,尽为良田也。)

  ○芦荻

  《尔雅》曰:茜,华。(即今芦也。)葭,芦。(苇也。)

  《毛诗》曰:荏葭萋萋,白露未晞。蒹葭彩彩,白露未已。(葭,芦也。)

  《毛诗义疏》曰:薍,或谓之荻。至秋坚成,则谓之萑。

  焦赣《易林·剥之坤》曰:从风放火,荻芝俱死。

  《汉书》曰:董偃见宠馆陶公主,安陵袁叔谓偃曰:"顾成庙远,无宿宫人。又有荻竹籍田,足下何不白主,献长门园於上?此上所欲也。"

  《晋中兴书·徵祥说》曰:义兴初,童谣云:"官家养芦化作荻,芦生不止自成积。"是时卢循窃据广州,国未能讨,因而用之,是官养芦也。(荻犹敌也。)

  《春秋后语》曰:赵襄子欲保晋阳,曰:"奈何无箭?"张孟谈曰:"臣闻董子掷晡晋阳,公宫之垣皆以簬蒿萑苇。禁墙之基,高至千丈馀。君发而用之。"於是发其坚,则箘簬之劲不能过也。

  《隋书》曰:张威拜青州总管,在青州颇治产业,遣家奴於民间鬻芦荻根,其奴缘此侵扰百姓。上深加谴责,坐废于家。

  《吴越春秋》曰:伍子胥至大江,江中有渔父,子胥请渡。时旁多人,渔父歌,令止芦中。至夕,渡之于滏之津。见其有饥色,归取麦饭、鲍鱼之羹。子胥疑,没芦中。渔父呼芦中,子胥应,与食,渡之。

  《晏子春秋》曰:公猎休坐地,晏子灭葭而坐,公问其故。晏子曰:"臣闻介胄不席,狱讼不席,尸在堂不席。三者皆忧也。臣不敢以忧示君。"公令人不席。

  《淮南子》曰:雁衔芦,以避矰缴。

  又曰:藡苗类絮,而不可以为絮。(藡苗,萑秀也。藡,徒历切。)

  《抱朴子》曰:吴世有姚光者,有火术。吴主躬临试之。积荻千束,光坐其上,又以数千束荻累之,因猛风燔之。火尽,光端坐灰中,振衣而起。

  《说文》曰:茜灰以候律管。

  《释名》曰:大曰芦,次曰苇。芦笋苦,荻笋甘。

  《世说》曰:魏明帝使后弟毛曾与夏侯心薏坐,时人谓蒹葭倚玉树。

  《论衡》曰:上古之人,有荼、郁垒者昆弟二人,生而执鬼。居东海度朔山上,立桃树下,简阅百鬼。鬼道里妄兴人祸,荼与郁累缚以芦索,执以食虎。

  《通语》曰:诸葛亮见殷礼而叹曰:"东吴菰芦中,乃有奇伟如此人!"与兄瑾书云:"殷往嗣秀才,金之侨盼者也。"

  ○蘩{艹缕}

  《尔雅》曰:蔜,(音敖。){艹嫂}(音嫂。){艹缕}。(今蘩{艹缕}也。或曰鸡肠草。)

  范往《治淋方》曰:取蘩{艹缕}草,满两手,以死牦之,亦可常饮。

  ○纶组

  《尔雅》曰:纶(古顽切。)似纶,组似组,东海有之。(纶,今有秩啬夫所带,纯青丝纶组绶也。海中草生彩理有像之者,因以名云。)

  左思《吴都赋》曰:纶组紫降。

  ○帛布

  《尔雅》曰:帛似帛,布似布,华山有之。(草叶有像布帛者,因以名云。)

  ○离南

  《尔雅》曰:离南,活莌也。(草,生江南,高丈许,茎中有瓤,正白。零陵人祖日贯之为树。莌音脱。)

  ○地榆

  《本草经》曰:地榆,止汗气,消酒明目。

  《广志》曰:地榆可生食。

  《神农本草经》曰:地榆苦寒,主消酒,生冤句。

中国古代著名类书。宋代四大书之一。宋太宗时命李昉等14人编辑,从太平兴国二年(977)三月下诏开修,到雍熙元年(984)十二月完成,共用了六年零九个多月时间。系据北齐《修文殿御览》、唐人辑《文思博要》等类书编纂。初名《太平总类》,因太宗阅览,改题今名,简称《御览》。一千卷。分五十五门,五千四百七十四类目。征引古书一千五百七十九种。保存了大量原始资料,其中汉人传记百余种、旧地志二百余种尤为珍贵,是古书辑佚校勘的重要资料。唯因许多资料钞自前人类书,有不够准确处。1935年商务印书馆《四部丛刊三编》本,系张元济用日本静嘉堂文库藏南宋蜀本三百一十五卷,与日本宫内省等地藏南宋蜀本,及日本安政二年(1855)活字本配补影印,版本较善。1960年中华书局又据以影印。近人钱亚新有《太平御览索引》,洪业等编有《太平御览引得》。

猜你喜欢

  • 卷一·东周

    秦兴师临周求九鼎秦兴师临周而求九鼎,周君患之,以告颜率。颜率曰:“大王勿忧,臣请东借救于齐。”颜率至齐,谓齐王曰:“夫秦之为无道也,欲兴兵临周而求九鼎,周之君臣,内自尽计,与秦,不若归之大国。夫存危国..

    0 战国策 2025-11-20
  • 卷一 周语上

    1穆王将征犬戎,祭公谋父谏曰:“不可。先王耀德不观兵。夫兵戢而时动,动则威,观则玩,玩则无震。是故周文公之《颂》曰:‘载戢干戈,载櫜弓矢。我求懿德,肆于时夏,允王保之。‘先王之于民也,懋正其德而厚其性..

    6 国语 2025-11-19
  • 卷一 母仪传

    卷一之一 有虞二妃有虞二妃者,帝尧之二女也。长娥皇,次女英。舜父顽母嚚。父号瞽叟,弟曰象,敖游于嫚,舜能谐柔之,承事瞽叟以孝。母憎舜而爱象,舜犹内治,靡有奸意。四岳荐之于尧,尧乃妻以二女以观厥内。二女..

    5 列女传 2025-11-19
  • 归田录卷一

    太祖皇帝初幸相国寺,至佛像前烧香,问当拜与不拜,僧录赞宁奏曰:不拜。问其何故,对曰:见在佛不拜过去佛。赞宁者,颇知书,有口辩,其语虽类俳优,然适会上意,故微笑而颔之,遂以为定制。至今行幸焚香,皆不拜也..

    5 归田录 2025-11-19
  • 卷一 杂事第一

    昔者,舜自耕稼陶渔而躬孝友,父瞽瞍顽,母嚚,及弟象傲,皆下愚不移。舜尽孝道,以供养瞽瞍。瞽瞍与象,为浚井涂廪之谋,欲以杀舜,舜孝益笃。出田则号泣,年五十犹婴儿慕,可谓至孝矣。故耕于历山,历山之耕者让畔..

    4 新序 2025-11-19
  • 卷一九九 唐紀十五

    起著雍涒灘(戊申)四月,盡旃蒙單閼(乙卯)九月,凡七年有奇。 太宗文武大聖大廣孝皇帝貞觀二十二年(戊申,公元六四八年) 夏,四月,丁巳,右武候將軍梁建方擊松外蠻,破之。 初,巂州都督劉伯英上言:「松外諸..

    13 资治通鉴 2025-11-16
  • 卷一九八 唐紀十四

    起旃蒙大荒落(乙巳)六月,盡著雍涒灘(戊申)三月,凡二年有奇。 太宗文武大聖大廣孝皇帝貞觀十九年(乙巳,公元六四五年) 六月,丁酉,李世勣攻白巖城西南,上臨其西北。城主孫代音潛遣腹心請降,臨城,投刀鉞為..

    9 资治通鉴 2025-11-16
  • 卷一九七 唐紀十三

    起昭陽單閼(癸卯)四月,盡旃蒙大荒落(乙巳)五月,凡二年有奇。 太宗文武大聖大廣孝皇帝貞觀十七年(癸卯,公元六四三年) 夏,四月,庚辰朔,承基上變,告太子謀反。敕長孫無忌、房玄齡、蕭瑀、李世勣與大理、中..

    6 资治通鉴 2025-11-16
  • 卷一九六 唐紀十二

    起重光赤奮若(辛丑),盡昭陽單閼(癸卯)三月,凡二年有奇。 太宗文武大聖大廣孝皇帝貞觀十五年(辛丑,公元六四一年) 春,正月,甲戌,以吐蕃祿東贊為右衞大將軍。上嘉祿東贊善應對,以琅邪公主外孫段氏妻之;辭..

    14 资治通鉴 2025-11-16
  • 卷一九五 唐紀十一

    起強圉作噩(丁酉)五月,盡上章困敦(庚子),凡三年有奇。 太宗文武大聖大廣孝皇帝貞觀十一年(丁酉,公元六三七年) 五月,壬申,魏徵上疏,以為:「陛下欲善之志不及於昔時,聞過必改少虧於曩日,譴罰積多,威怒..

    11 资治通鉴 2025-11-16
  • 卷一九四 唐紀十

    起玄黓執徐(壬辰),盡強圉作噩(丁酉)四月,凡五年有奇。 太宗文武大聖大廣孝皇帝貞觀六年(壬辰,公元六三二年) 春,正月,乙卯朔,日有食之。 癸酉,靜州獠反,將軍李子和討平之。 文武官復請封禪,上曰:「卿..

    9 资治通鉴 2025-11-16
  • 卷一九三 唐紀九

    起著雍困敦(戊子)九月,盡重光單閼(辛卯),凡三年有奇。 太宗文武大聖大廣孝皇帝貞觀二年(戊子,公元六二八年) 九月,丙午,初令致仕官在本品之上。 上曰:「比見羣臣屢上表賀祥瑞,夫家給人足而無瑞,不害為..

    11 资治通鉴 2025-11-16
  • 卷一九二 唐紀八

    起柔兆閹茂(丙戌)九月,盡著雍困敦(戊子)七月,凡二年。 高祖神堯大聖光孝皇帝武德九年(丙戌,公元六二六年) 九月,突厥頡利獻馬三千匹,羊萬口;上不受,但詔歸所掠中國戶口,徵溫彥博還朝。 丁未,上引諸衞..

    11 资治通鉴 2025-11-16
  • 卷一九一 唐紀七

    起閼逢涒灘(甲申)六月,盡柔兆閹茂(丙戌)八月,凡二年有奇。 高祖神堯大聖光孝皇帝武德七年(甲申,公元六二四年) 六月,辛丑,上幸仁智宮避暑。 辛亥,瀧州、扶州獠作亂,遣南尹州都督李光度等擊平之。 丙辰,..

    9 资治通鉴 2025-11-16
  • 卷一百九十 唐紀六

    起玄黓敦牂(壬午),盡閼逢涒灘(甲申)五月,凡二年有奇。 高祖神堯大聖光孝皇帝武德五年(壬午,公元六二二年) 春,正月,劉黑闥自稱漢東王,改元天造,定都洺州。以范願為左僕射,董康買為兵部尚書,高雅賢為右..

    7 资治通鉴 2025-11-16
  • 卷一八九 唐紀五

    起重光大荒落(辛巳)三月,盡十二月,不滿一年。高祖神堯大聖光孝皇帝武德四年(辛巳,公元六二一年)三月,庚申,以靺鞨渠帥突地稽為燕州總管。太子建成獲稽胡千餘人,釋其酋帥數十人,授以官爵,使還,招其餘黨,..

    10 资治通鉴 2025-11-16
  • 卷一八八 唐紀四

    起屠維單閼(己卯)十一月,盡重光大荒落(辛巳)二月,凡一年有奇。 高祖神堯大聖光孝皇帝武德二年(己卯,公元六一九年) 十一月,己卯,劉武周寇浩州。 秦王世民引兵自龍門乘冰堅渡河,屯柏壁,與宋金剛相持。時..

    13 资治通鉴 2025-11-16
  • 卷一八七 唐紀三

    起屠維單閼(己卯)正月,盡十月,不滿一年 高祖神堯大聖光孝皇帝武德二年(己卯、公元六一九年) 春,正月,壬寅,王世充悉取隋朝顯官、名士為太尉府官屬,杜淹、戴胄皆預焉。胄,安陽人也。隋將軍王隆帥屯衞將軍張..

    11 资治通鉴 2025-11-16
  • 卷一八六 唐紀二

    起著雍攝提格(戊寅)八月,盡十二月,不滿一年。 高祖神堯大聖光孝皇帝武德元年(戊寅,公元六一八年) 八月,薛舉遣其子仁果進圍寧州,刺史胡演擊卻之。郝瑗言於舉曰:「今唐兵新破,關中騷動,宜乘勝直取長安。」..

    11 资治通鉴 2025-11-16
  • 卷一八五 唐紀一

    起著雍攝提格(戊寅)正月,盡七月,不滿一年。 高祖神堯大聖光孝皇帝武德元年(戊寅,公元六一八年) 春,正月,丁未朔,隋恭帝詔唐王劍履上殿,贊拜不名。 唐王旣克長安,以書諭諸郡縣,於是東自商洛,南盡巴、蜀..

    12 资治通鉴 2025-11-16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