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代文学 / 管子

轻重己

2025-10-09 11:01 古代文学

【原文】

清神生心,心生规,规生矩,矩生方,方生正,正生历,历生四时,四时生万物。圣人因而理之,道遍矣。

以冬日至始,数四十六日,冬尽而春始。天子东出其国四十六里而坛,服青而絻青,搢玉总,带玉监,朝诸侯卿大夫列士,循千百姓,号曰祭日,牺牲以鱼。发出令曰:生而勿杀,赏而勿罚,罪狱勿断,以待期年。教民樵室钻鐩,墐灶泄井,所以寿民也。耟、耒、耨、怀、鉊、鈶、叉、橿、权渠、繉紲,所以御春夏之事也,必具。教民为酒食,所以为孝敬也。民生而无父母谓之孤子;无妻无子,谓之老鳏;无夫无子,谓之老寡。此三人者,皆就官而众,可事者不可事者,食如言而勿遗。多者为功,寡者为罪,是以路无行乞者也。路有行乞者,则相之罪也。天子之春令也。

以冬日至始,数九十二日,谓之春至。天子东出其国九十二里而坛,朝诸侯卿大夫列士,循于百姓,号曰祭星,十日之内,室无处女,路无行人。苟不树艺者,谓之贼人;下作之地,上作之天,谓之不服之民;处里为下陈,处师为下通,谓之役夫。三不树而主使之。天子之春令也。

以春日至始,数四十六日,春尽而夏始。天子服黄而静处,朝诸侯卿大夫列士,循于百姓,发号出令曰:毋聚大众,毋行大火,毋断大木,诛大臣,毋斩大山,毋戮大衍。灭三大而国有害也。天子之夏禁也。

以春日至始,数九十二日,谓之夏至,而麦熟。大子祀于太宗,其盛以麦。麦者,谷之始也。宗者,族之始也。同族者人,殊族者处。皆齐大材,出祭王母。天子之所以主始而忌讳也。

以夏日至始,数四十六日,夏尽而秋始,而黍熟。天子祀于太祖,其盛以黍。黍者,谷之美者也;祖者,国之重者也。大功者太祖,小功者小祖,无功者无祖。无功者皆称其位而立沃,有功者观于外。祖者所以功祭也,非所以戚祭也。天子之所以异贵贱而赏有功也。

以夏日至始,数九十二日,谓之秋至。秋至而禾熟。天子祀干太惢,西出其国百三十八里而坛,服白而絻白,搢玉总,带锡监,吹埙篪之风,凿动金石之音,朝诸侯卿大夫列士,循于百姓,号曰祭月,牺牲以彘。发号出令:罚而勿赏,夺而勿予;罪狱诛而勿生,终岁之罪,毋有所赦。作衍牛马之实,在野者王。天子之秋计也。

以秋日至始,数四十六日,秋尽而冬始。天子服黑絻黑而静处,朝诸侯卿大夫列士,循于百姓,发号出令曰:毋行大火,毋斩大山,毋塞大水,毋犯天之隆。天子之冬禁也。

以秋日至始,数九十二日,天子北出九十二里而坛,服黑而絻黑,朝诸侯卿大夫列士,号曰发繇。趣山人断伐,具械器;趣菹人薪雚苇,足蓄积。三月之后,皆以其所有易其所无,谓之大通三月之蓄。

凡在趣耕而不耕,民以不令,不耕之害也。宜芸而不芸,百草皆存,民以仅存,不芸之害也。宜获而不获,风雨将作,五谷以削,士民零落,不获之害也。宜藏而不藏,雾气陽陽,宜死者生,宜蛰者鸣,不藏之害也。张耜当,铫耨当剑戟,获渠当胁(革可),蓑笠当栐橹,故耕械具则战械备矣。

【译文】

神产生心,心产生规,规产生矩,矩产生方位,方位产生正中,正中产生时历,时历产生四时,四时产生万物。圣人根据四时产生万物的状态加以调理,治世之道也就完备起来了。

从冬至算起,数四十六天,冬尽而春始。此时天子东出其国都四十六里而立坛,穿青衣,戴青冕,插玉笏,带玉鉴,朝会诸侯卿大夫列士,周示于百姓,号称祭日,祭品用鱼。天子发令说:此时节应生而不应杀,应赏而不应罚,罪狱不必判决,以待年终再定。此时应当教百姓薰烤室屋,钻木取火,涂修新灶,掏井换水,这都是为了使人民健康。耜、宋、耨、{木属}、鉊、鈶、义、桓、护渠及纟晁妹等各种农家用具,都是用于春耕夏耘的,必须备好。还要教百姓置办酒食设宴,是为了表示孝敬尊长。民之无父无母者,叫作孤子;无妻无子者,叫作老鳏;无夫无子者,叫作老寡。这三种人,都应依靠官府生活。无论能做事或不能做事,都应按其自报的条件进行供养而不可遗弃。官府多收养者有功,少者有罪。所以,路上不能有乞食的。如有乞食者,就要归罪于宰相了。这是天子春天的政令。

从冬至算起,数九十二天,叫作春至。此时,天子向东出国都九十二里而立祭坛,朝会诸侯大夫列士,周示于百姓,号称祭星。要求十日内全体下田,做到室无处女,路无行人。如有不事耕作者,称之为贼人;耕作不勤,只依靠天地恩赐者,称之为不服之民;在里中劳动最差,在军中战绩最差者,称之为役夫。这三种不努力耕作的人都应由主管官吏强制使役之。这也是天子春天的政令。

从春分算起,数四十六天,春尽而夏始。天子应当穿黄而居静,朝会诸侯卿大夫列士,周示于百姓,发出号令说:不可聚会众人,不可引发大火,不可砍伐大木,不可开掘大山,不可伐大泽。破坏大木、大山、大泽是于国有害的。这是天子夏天的禁令。

从春分算起,数九十二天,叫作夏至,而此时新麦成熟。天子此时应祭祀太宗,其祭品即用新麦。因为,麦,是粮食中最早生的;宗,是家族中最原始的。同族者可以入场致祭,异族者止步。但不论同族异族应当共同斋戒。以大牲致祭,同时要祭祀祖母。这是表示天子尊重血缘之始和追思死去的先人。

从夏至算起,数四十六天,夏尽而秋始,而此时新黍成熟。天于此时应祭祀太祖,祭品即用新黍。因为,黍,是粮食中最佳美的;祖,是国家中最重要的。大功者大庙,小功者小庙,无功者无庙。有功的参祭者皆按其职位站立行宴食礼,无功者观礼于庙外。祭祖,是因功而祭,不是因亲而祭。这是天子为了区别贵贱而赏赐有功进行的。

从夏至算起,数九十二天,叫作秋分,而此时新粟成熟。天于此时应祭祀太郊,向西出国都一百三十八里而立祭坛,穿白衣,戴白冕,插玉笏,带锡鉴,吹奏{土重}援的乐曲,打奏钟碧的音律,朝会诸侯卿大夫列士,周示于百姓,号称祭月,祭品用猪。发出号令说:此时节行罚而不行赏,夺取而不赐予,罪狱叛死者不可使之生,终年之罪犯不宽赦。此时节牛马之在野放牧者,必然兴旺。这是天子秋天的大计。

从秋分算起,数四十六天,秋尽而冬始。天子穿黑戴黑而居处宜静,朝会诸侯卿大夫列士,周示于百姓,发出号令说:不可引发大火,不可开掘大山,不堵塞大水,不可侵犯天的尊严。这是天子冬天的禁令。

从秋分算起,数九十二天,天子向北出国都九十二里而立坛。穿黑衣而戴黑冕,朝会诸侯卿大夫列士,号称祭辰。此时节要促使山村百姓砍伐木材,备足械器;促使菹泽之地的居民樵采柴薪,储备充足。三个月以后,让他们以其所有,易其所无,大力推销三个月以来的贮备物资。

凡有督促春耕而不进行耕作的地方,百姓的境况恶劣不佳,这表现不耕之害。应进行夏芸而不芸草的地方,百草皆存,老百姓仅可勉强维持生活,这是不芸之害。应进行秋收而不收获的地方,风雨一来,五谷减收,百姓死亡丧败,这是不收之害。应进行冬藏而不及时藏闭的地方,那就雾气陽陽,宜死者反而生动起来,宜蛰居(冬眠)者反而鸣叫起来,这就是不藏之害了。还应当让农民以耜为弓,以锄为剑朝,以蓑衣充当胁甲,以草笠充当盾牌,这样,农具完备则习战的武器也都完备了。

猜你喜欢

  • 轻重戊

    【原文】桓公问于管子曰:“轻重安施?”管子对曰:“自理国?戏以来,未有不以轻重而能成其王者也。”公曰:“何谓?”管子对曰:“虙戏作,造六峜以迎陰陽,作九九之数以合天道,而天下化之。神农作,树五谷淇山之..

    1 古代文学 2025-10-08
  • 轻重丁

    【原文】石璧谋桓公曰:寡人欲西朝天子而贺献不足,为此有数乎?管子对曰:请以令城陰里,使其墙三重而门九袭。因使玉人刻石而为璧,尺者万泉,八寸者八千,七寸者七千,珪中四千,瑗中五百。璧之数已具,管子西见天..

    1 古代文学 2025-10-08
  • 轻重乙

    【原文】桓公曰,天下之朝夕可定乎?管子对曰:终身不定。桓公曰:其不定之说,可得闻乎?管子对曰:地之东西二万八千里,南北二万六千里。天子中而立,国之四面,面万有余里。民之入正籍者亦万有余里。故有百倍之力..

    4 古代文学 2025-10-08
  • 轻重甲

    【原文】桓公曰:轻重有数乎?管子对曰:轻重无数,物发而应之,闻声而乘之。故为国不能来大下之财,致天下之民,则国不可成。桓公曰:何谓来天下之财?管子对曰:昔者桀之时,女乐三万人,端譟晨,乐闻于三衢,是无..

    1 古代文学 2025-10-08
  • 国准

    【原文】桓公问于管子曰:国准可得闻乎?管子对曰,国准者,视时而立仪。桓公曰:何谓视时而立仪?对曰:黄帝之王,谨逃其爪牙。有虞之王,枯泽童山。夏后之王,烧增薮,焚沛泽,不益民之利。殷人之王,诸侯无牛马之..

    1 古代文学 2025-10-08
  • 揆度

    【原文】齐桓公问于管子曰:自燧人以来,其大会可得而闻乎?管子对曰:燧人以来,未有不以轻重为天下也。共工之王,水处什之七,陆处什之三,乘天势以隘制天下。至于黄帝之王,谨逃其爪牙,不利其器,烧山林,破增薮..

    1 古代文学 2025-10-08
  • 地数

    【原文】桓公曰:地数可得闻乎?管子对曰:地之东西二万八千里,南北二万六千里。其出一水者八千里,受水者八千里,出铜之山四百六十七山,出铁之山三千六百九山。此之所以分壤树谷也,戈矛之所发,刀币之所起也。能..

    1 古代文学 2025-10-08
  • 山至数

    【原文】桓公问管子曰:梁聚谓寡人曰:古者轻赋税而肥籍敛,取下无顺于此者矣。梁聚之言如何?管子对曰:梁聚之言非也。彼轻赋税则仓廪虚,肥籍敛则械器不奉。械器不奉,而诸侯之皮币不衣;仓廪虚则倳贱无禄。外,皮..

    4 古代文学 2025-10-08
  • 山权数

    【原文】桓公问管子曰:请问权数。管子对曰:天以时为权,地以财为权,人以力为权,君以令为权。失天之权,则人地之权亡。桓公曰:何为失天之权则人地之权亡?管子对曰:汤七年旱,禹五年水,民之无(米亶)卖子者。汤..

    1 古代文学 2025-10-08
  • 山国轨

    【原文】桓公问管子曰:请问官国轨。管子对曰:田有轨,人有轨,用有轨,乡有轨,人事有轨,币有轨,县有轨,国有轨。不通于轨数而欲为国,不可。桓公曰,行轨数奈何?对曰,某乡田若干?人事之准若干?谷重若干?曰..

    2 古代文学 2025-10-08
  • 国蓄

    【原文】国有十年之蓄,而民不足于食,皆以其技能望君之禄也;君有山海之金,而民不足于用,是皆以其事业交接于君上也。故人君挟其食,守其用,据有余而制不足,故民无不累于上也。五谷食米,民之司命也;黄金刀币,..

    1 古代文学 2025-10-08
  • 海王

    【原文】桓公问于管子曰:吾欲藉于台雉何如?管子对曰:此毁成也。吾欲藉于树木?管子对曰:此伐生也。吾欲藉于六畜?管子对曰:此杀生也。吾欲藉于人,何如?管子对曰:此隐情也。桓公曰:然则吾何以为国?管子对曰..

    1 古代文学 2025-10-08
  • 事语

    【原文】桓公问管子曰:事之至数可闻乎?管子对曰:何谓至数?桓公曰:秦奢教我曰:帷盖不修,衣服不众,则女事不泰。俎豆之礼不致牲,诸侯太牢,大夫少牢,不若此,则六畜不一育。非高其台榭,美其宫室,则群材不散..

    2 古代文学 2025-10-08
  • 乘马数

    【原文】桓公问管子曰:有虞策乘马已行矣,吾欲立策乘马,为之奈何?管子对曰:战国修其城池之功,故其国常失其地用。王国则以时行也。桓公曰:何谓以时行?管子对曰:出准之令,守地用人策,故开阖皆在上,无求于民..

    2 古代文学 2025-10-08
  • 巨乘马

    【原文】桓公问管子曰:请问乘马。管子对曰:国无储在令。桓公曰:何谓国无储在令?管子对曰:一农之量壤百亩也,春事二十五日之内。桓公曰:何谓春事二十五日之内?管子对曰:日至六十日而陽冻释,七十〔五〕日而陰..

    2 古代文学 2025-10-08
  • 明法解

    【原文】明主者,有术数而不可得欺也,审于法禁而不可犯也,察于分职而不可乱也。故群臣不敢行其私,贵臣不得蔽贱,近者不得塞远,孤寡老弱不失其(所)职,竟内明辨而不相逾越。此之谓治国。故《明法》曰:所谓治国..

    3 古代文学 2025-10-08
  • 版法解

    【原文】版法者,法天地之位,象四时之行,以治天下。四时之行,有寒有暑,圣人法之,故有文有武。天地之位,有前有后,有左有右,圣人法之,以建经纪。春生于左,秋杀于右;夏长于前,冬藏于后。生长之事,文也;收..

    4 古代文学 2025-10-08
  • 立政九败解

    【原文】人君唯毋听寝兵,则群臣宾客莫敢言兵。然则内之不知国之冶乱,外之不知诸侯强弱,如是则城郭毁坏,莫之筑补;甲弊兵簓,莫之修缮。如是则守圉之备毁矣,辽远之地谋,边竟之士修,百姓无圉敌之心。故曰,寝兵..

    4 古代文学 2025-10-08
  • 形势解

    【原文】山者,物之高者也。惠者,主之高行也。慈者,父母一之高行也。忠者,臣之高行也。孝者,子妇之高行也。故山高而不崩则祈羊至,主惠而不解则民奉养,父母慈而不解则子妇顺,臣下忠而不解则爵禄至,子妇孝而不..

    4 古代文学 2025-10-08
  • 弟子职

    【原文】先生施教,弟子是则。温恭自虚,所受是极。见善从之,闻义则服。温柔孝悌,毋骄恃力。志毋虚邪,行必正直。游居有常,必就有德。颜色整齐,中心必式。夙兴夜寐,衣带必饰;朝益暮习,小心翼翼。一此不解,是..

    6 古代文学 2025-10-08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
蜂鸟影院2048影视资源论坛熊猫影视河马影视星辰影视萝卜影院八哥电影网人人看电影无忧影视网橙子影视网叮当影视网天天影视网青青影视网电影天堂开心追剧网西瓜影院麻花影视网70影视网年钻网茶小舍电影藏影堂新神州影域煮酒观影体积影视爱看影院星光电影至尊影院极影公社超清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