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胡惟庸党案考 / 吴晗

烟草初传入中国的历史

2025-04-16 15:12 胡惟庸党案考

十年前美国Berthold Laufer写了一本叫Tobacco and Its Use in Asia的小册子,说明烟草输入亚细亚各地的情形。据他的研究,日本在1615年(明万历四十三年)曾一度下令禁止吸烟,焚毁烟叶,拔去未收获的烟草。烟草的输入日本开始种植大约是1605年左右的事,第一次带烟叶到日本来的是葡萄牙人(南蛮),时期是16世纪末年。不过几年,长崎便有人经营烟草种植,吸烟的习惯很快地就传播到各处,不顾禁令,为举国人所爱好。日人用tnbako即由葡文tabuco而来。

在中国方面,最初传入烟草的是17世纪初年的福建水手,他们从吕宋带回来烟草的种子,再从福建南传到广东,北传到江浙。明末名医张介宾(景岳)在他的著作中第一次提到烟草的历史和故事。他说:烟草自古未闻,近自我明万历时(15231620)出于闽广之间,自后吴楚土地皆种植之。总不若闽中者色微黄质细,名为金丝烟者力强气胜为优。求其习服之始,则向以征滇之役,师旅深入瘴地,无不染病,独一营安然无恙,问其故,则众皆服烟,由是遍传。今则西南一方五分老幼,朝夕不能间矣。在1638年(崇祯十一年)、1641年都曾有诏谕禁止吸烟和种烟,但在实际并未发生效力,到崇祯末年(16281644)已经到了三尺之童无不吸烟的地步了。

在高丽,据荷兰水手Henry Hamel of Gorcum 1668年的报告,在五六十年前高丽已经从日本输入烟草和种植的方法,他们以为这种子来自南蛮国(Nampankou),名之为南蛮草(Nampankoy)。在Hamel被俘居留在高丽的期间(16531668),高丽人已经普遍地有了吸烟的嗜好,连四五岁大的孩子都学着吞云吐雾了。两百年以前,高丽烟草最为中国人所爱好,两年一度的高丽使臣到北京进贡,在贡物中就有烟草一项。

烟草传到东方的路线,第一条是由墨西哥到斐力滨,到台湾,到内地。第二条是由葡萄牙人传到印度、爪哇和日本。第三条是俄国向西比利亚南边的时候,学得了吸烟和种烟的方法。

Laufer的著作是泛论亚洲的烟草传布的,我们不妨再进一步看看烟草在中国传布的情形。

明人除张介宾外,提及烟草的历史的方以智《物理小识》卷九记:万历未有携至漳泉者,马氏造之曰淡肉果,渐传至九边,皆衔长管而火点吞吐之,有醉仆者。明崇祯时(16281644)严禁之不止。其本似春不老而叶大于菜,曝干以火酒炒曰金丝烟,北人为淡把姑,或呼担不归。其性可以祛湿发散,然服久则肺焦,诸药多不效,其症为吐黄水而死。漳、泉的烟草来自台湾,《台湾府志土产门》:淡苋菰冬种春收,晒而切之,以筒烧吸,能醉人。原产湾地,明季漳人取种回栽,今名为烟,达天下矣。台湾的烟草又来自吕宋,姚旅《露书》:吕宋国有草名淡巴菰,一名金丝醺,烟气从管中入喉,能令人醉,亦辟瘴气。这是烟草输入中国的第一条路线。第二条路线由南洋输入广东,《粤志》:粤中有仁草,一曰八角草,一曰金丝烟,治验亦多,其性辛散,食其气令人醉。一曰烟草,其种得之大西洋,一名淡巴菰、相思草。闽产者佳。一说由交趾转入,广东《高要县志》:烟叶出自交趾,今所在有之。茎高三四尺,叶多细毛,采叶晒干如金丝色,性最酷烈,取一二厘竹管内以口吸之,口鼻出烟,服之以御风湿,徒取一时爽快,然久服面目俱黄,肺枯声干,未有不殒身者。愚民率相习服,如蛾赴火,诚不可不严戢之也。

北方的烟草则由辽东传入,辽东由朝鲜传入,朝鲜又从日本传入。朝鲜人称烟草为南灵草,又名南草。万历四十四、五年间(16161617)由日本输入,天启辛酉、壬戌(16211622)以后几乎无人不服。再由商贾输入沈阳,清太宗以其非土产,下令禁止。《朝鲜李朝仁宗实录》记1637年朝鲜政府以南草作礼物赠与建州官史:丁丑七月辛巳户曹启曰:世子蒙尘于异域彼人往来馆所者不绝,而行中无可赠之物,请送南草三百余斤。从之。第二年即被清人所禁:戊寅(1638)八月甲午我国人潜以南灵草入送沈阳,为清将所觉,大肆诘责。南灵草,日本国所产之草也。其叶大者可七八寸许,细截而盛之竹筒,或以银锡作筒,火以吸之,味辛烈,谓之治痰消食,而久服往往伤肝气,令人目翳。此草自丙辰、丁巳年间越海来,人有服之者而不至于盛行。辛酉、壬戌以来,无人不服,对食辄代茶饮,或谓之烟茶,或谓之烟酒。至种采相交易。久服者知其有害无利,欲罢而终不能焉,世称妖草。转入沈阳,沈人亦甚嗜之。而虏汗以为非土产,耗财货,下令大禁云。清人禁令之严,可以从朝鲜方面的禁令看出,同书又记:庚辰(1640)四月宾客李行远驰启曰:清国南草之禁近来尤重。朝廷事目亦极严峻,而见利忘生,百计潜藏,以致辱国。请今后犯禁者一斤之上先斩后闻,未满一斤者囚禁义州,从轻重科罪。从之。两方虽设严禁,甚至处贩卖者以死罪,实际上仍不能完全禁绝。

1639年朝鲜派往沈阳的使节即以夹带南草被罪:己卯三月奏请使尹晖还自沈阳,以轿中所藏南草为凤凰城人所发觉,报知沈阳。(为宪府所劾罢职。)不过这禁令也维持不到几年,便为清国的执政者所自动破坏:同***,丙戌(1646)二月辛巳冬至使李基祚至北京驰启曰:龙将(英饿尔岱)密言于李彷叱石曰:今番减米乃九王之力。九王喜吸南草,又欲得良鹰。南草、良鹰并可入送,以致谢意云。九王即多尔衮,是当时的摄政王。把以上的记载和Laufer的文章对比,可说是替Hamel的报告添一有力的佐证。而且南草这一名词也是从日本传来的,《言泉》:南草,淡巴菰之异称也。

《李朝实录》记载了烟草输入辽东的情形,在中国方面,这时候山海关以内是明,辽河以东则属新兴的后金(1636年后改称清)势力范围。明人禁烟已见于方以智的记载,后金的禁烟则见于《东华录》:(天聪八年,1634)上谓贝勒萨哈廉曰:闻有不遵禁烟,犹自擅用者。对臣父大贝勒曾言所以禁众人不禁诸贝勒者,或以我用烟故耳。若欲禁止用烟,当自臣等始。上曰:不然,诸贝勒虽用。小民岂可效之。民间食用诸物,朕何尝加禁耶?又谓固山额真那木泰曰:尔等诸臣在衙门禁止人用烟,至家又私用之。以此推之,凡事俱不可信矣。朕所以禁止用烟者,或有穷乏之家,其仆从皆穷乏无衣,犹买烟自用,故禁之耳。不当禁而禁,汝等自当直谏,若以为当禁,汝等何不痛革。不然,外廷私议禁约之非,是以臣谤君,子谤父也。从这一段记载,我们知道后金之禁烟在1634年以前已经执行,比朝鲜人的记载早四年。第二,当时的王公贝勒大臣都是烟草嗜好者,除朝鲜人所提及的九王外,大贝勒代善是当时吸烟人中的最有名人物。第三,后金禁烟令专为平民而设,不及贵族。施行后并无成绩,并且为一般贵族所非议。第四,后金之禁止用烟,是站在经济的立场上看的,一方面因为它是无用的消耗品,一方面因为它非土产。这一点除见于朝鲜记载外,并且明见于1641年的烟草解禁令中,《东华录》又记:崇德六年二月戊申渝户部曰:前所定禁烟之令,其种者用者屡行申饬,近见大臣等犹然用之,以致小民效尤不止,故行开禁。凡欲用烟者惟许各人自种而用之,若出边货买者处死。

烟草输入中国后,立刻传播,成为各地的名产。《延绥镇志》记有崇德烟、黄县烟、曲沃烟、美原烟,结末说:惟日本之倭丝为佳。《百草镜》说:烟一名相思草烟品之多,至今极盛,在内地则福建漳州有石马烟,浙常山有面烟,江西有射洪烟,湖广有衡烟,山东有济宁烟,近日粤东有潮烟。

烟草之用为药物,朝鲜医生是最早的发见者。张璐《本经逢原》说:烟草之火,方书不录惟朝鲜志见之。始自闽人吸以祛瘴,向后北方借以避寒,今则遍行寰宇。

关于烟草的神话,我们也发现了一个有趣的对照。Laufer书中记有一个高丽故事说:某王宠姬死,伤悼无似。姬忽示梦云,墓旁有物,名为烟草。采集曝干,以火燃吸,可以止悲,可以忘忧。王得此草,遂蕃国中。沈云将《食物会纂》:相传海外有鬼国。彼俗人病将死,即舁置深山中。昔有国王女病革,弃之去。昏愦中闻芬馥之气,见卧旁有草,乃就而嗅之,便觉遍体清凉,霍然而起,奔入宫中,人以为异,因得是草,故一名返魂烟。

一九三五年五月七日

按以上云:皆是随意杜撰的神话,不过聊资谈助,阅者自不至据为信史也。

(原载天津《益世报史学》,第三期,1935年5月28日)

《胡惟庸党案考》是著名史学家吴晗学术方面的扛鼎之作。正是1932年发表于《燕京学报》的这篇独具创见的学术论文,令很多学问大家对吴晗刮目相看,也由此奠定了吴晗在明史界的学术地位。《胡惟庸党案考》通过挖掘丰富的史料,条分缕析,经由缜密的考证和推论,揭示了明朝著名大案——“胡惟庸党案”的真相,首次还该案以历史本来面目。本书除《胡惟庸党案考》外,还收入了吴晗18篇有代表性的学术论文,其中既有他在明史方面的研究成果,也有他在元史领域的研究所得;既有普通读者感兴趣的明朝政治史的考察文章,也有吴晗对明朝社会史和经济史方面的学术观察。

猜你喜欢

  • 中国哲学对未来世界的影响

    举这两句话看来,不论是American-philosophy is dead(美国哲学死了)或者是Philosophy in Oxford is dead(牛津哲学死了),当然是仿造德国哲学家尼采(F.Nietzsche)的说法,因为尼采曾经说过Gad is dead(上帝死..

    14 方东美文集 2025-09-06
  • 中国形上学中之宇宙与个人

    1964年第四届东西方哲学家会议论文(1)一在本文中我所要谈到的中国形上学,其含义迥异乎一般所谓超自然形上学(Praerernatural Metaphysics)。根据后者的说法,人,以及其所居处的宇宙,均各自为两种极不相容之力势..

    15 方东美文集 2025-09-06
  • 从历史透视看阳明哲学精义

    一、王学综要若干年前余尝以机体主义一词,解说中国哲学之主流与特色,视其为一切思想形态之核心。此思想(1)形态,就其发挥为种种旁通统贯之整体,或表现为种种完整立体式之结构统一而言,恒深蕴于中国各派第一流哲..

    15 方东美文集 2025-09-06
  • 中国哲学精神

    一、讲述本课程之缘起首先我应当声明:我不懂国语,我说的话是淮河平原的普通语言,诸位能够听得懂吗?其次,现在讨论的题目是:中国哲学之精神,这在本人研究哲学的过程中有些曲折。我三岁读《诗经》,在儒家的家庭..

    18 方东美文集 2025-09-06
  • 中国哲学之通性与特点

    著者于上文献辞中曾将关于人与宇宙全体之哲学体验及慧观,举以与激发创造生命之诗艺灵感相结合,旨在揭示:兹二者乃熔融浃化,一体俱融,于以凝合中国哲学成为一大完整体系,透过悠久之历史演进而呈现律动式之发展。..

    20 方东美文集 2025-09-06
  • 结论【114】

    本书的重新评价展现了王安石作为官僚理想主义者的一面,他支持这样一种理想,即以一个在专业性上训练有素、在行政上控制良好的官僚体系作为实现儒家的道德社会的主要手段。同时本书也将他描述为一位制度的改革者,他..

    21 宋代中国的改革 2025-09-01
  • 第六章 为地方政府服役:个案研究【98】

    目前为止,对新政兴衰的概括分析以当时的政治思想、官僚的政治行为和宋代政府运作的一些特征为背景。可以看到,王安石的理论和行动已经远远超出法律和政府政策的变革,而实际指向了制度变革,尤其是那些涉及官僚体系..

    16 宋代中国的改革 2025-09-01
  • 第五章 新政与政府运作【80】

    吏役次官僚制吏役次官僚制(clerical subbureaucracy)值得引起注意,因为它经常被忽视尽管实际的政府运作,在接触民众的范围内,通过吏来开展。在宋代,吏的重要性明显远超前代。行政程序尤其在财政和法律事务上变..

    16 宋代中国的改革 2025-09-01
  • 第四章 新政与官僚的行为【59】

    低于儒家标准的官僚行为尽管王安石强调经过改革的官僚体制是最基本的需求,因为所有其他改革措施能否成功在根本上都取决于此,却并非只有他看到这一点。众所周知的事实是,许多官僚的行为往往低于儒家标准。然而事与..

    10 宋代中国的改革 2025-09-01
  • 第三章 王安石与北宋的政治思想【22】

    早期新儒学的多元化王安石既是一个非凡的政治家,也是一个杰出的思想家。在以许多新兴儒家学者的新思想为标志的酝酿期中,王安石出现了;而他的思想,也必须放在他的前辈与同辈的背景下予以考察。宋代的儒家学者相信..

    11 宋代中国的改革 2025-09-01
  • 第二章 阐释的问题【11】

    对先行阐释的评价对于改革及随后政治潮流转向的激烈争论,使得对此复杂历史时期的历史学研究变得非常困难。很多基本史料受困于有偏见的叙述和蓄意删改。首先,(神宗)实录(真实的记录,有时被称作君主在位期间的编..

    11 宋代中国的改革 2025-09-01
  • 第一章 王安石生平及其新政简述【1】

    在中国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很少有人像北宋杰出的改革家和最富争议的政治家王安石(10211086)那样重要。他主持的改革的非传统性质,其施行方式之彻底,以及其涵盖范围之广,几乎前无古人,直到最近一个世纪也没有什么..

    10 宋代中国的改革 2025-09-01
  • 自序【xi】

    11世纪的改革家王安石,是中国历史上的杰出人物。新政是他对时代挑战的回应,显示出与现代方案惊人的相似性;它们已经成为现代世界的灵感来源之一,不只是对于巨变时期的许多中国人来说,而且超越于中国之外比如,对..

    13 宋代中国的改革 2025-09-01
  • 序【ix】

    杨联陞刘子健教授对于王安石及其时代的最新评价是一项跨学科的研究,既基于最近的学术成果,又体现了他对这一问题的独到看法。说它是跨学科的,是因为其中融合了取自政治学、历史学和汉学的分析方法和技巧。作者对于..

    12 宋代中国的改革 2025-09-01
  • 第十讲 近代的政治思想

    近来讲中国思想的人,往往把明、清间一班大儒,如顾亭林、黄梨洲、王船山等,算入清儒之列。其实这一班人,以学术思想论,决然该算入宋、明时代的一个段落中。虽然他们也懂得考据,然而考据毕竟和人的思想无关;况且..

    18 中国政治思想史 2025-08-28
  • 第九讲 清中叶前的政治思想

    清朝入关以后,政治思想,可以说是消沉的时期。这(1)因异族压制,不敢开口。(2)则宋明的学风,流行数百年,方向有些改变了。学者对于(A)国家、(B)社会、(C)个人修养的问题,都有些厌倦,而尽力于事实的考..

    18 中国政治思想史 2025-08-28
  • 第八讲 宋明的政治思想

    第七讲中说:从宋到明的政治思想,触著了许多根本问题,这句话是怎么讲呢?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自宋到明的井田封建论做代表。井田封建,如何可行于后世?井田固然是一种平均分配的好方法,然(1)既成为后世的社会..

    21 中国政治思想史 2025-08-28
  • 第七讲 魏晋至宋代以前的政治思想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政治思想消沉的时代,这一个时代之中,并不是没有有政治思想的人,然其思想大都不脱汉人的科臼,直到两宋之世,而中国的政治思想才又发出万丈的光焰,这是什么原故呢?原来政治的目的,不外乎安内与..

    18 中国政治思想史 2025-08-28
  • 第六讲 汉代的政治思想

    道家是汉定天下以后最早得势的学派。他的思想我们可以盖公和汲黯两个人来做代表。盖公之事,见于《史记曹相国世家》。《曹相国世家》说,曹参以孝惠帝元年做齐国的丞相,此时天下初定,参尽召长老诸生,问所以安集百..

    20 中国政治思想史 2025-08-28
  • 第五讲 秦汉时代的社会

    秦以前的政治,和周以前不同,是谁都会说的。然则其不同之处究竟安在呢?秦始皇并天下后,令丞相御史说:天下大定,而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命他们议自己的称号,丞相御史等议上尊号的奏,亦说他平定天下,..

    16 中国政治思想史 2025-08-28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