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驼庵传诗录 / 顾随

漫议S氏论中国诗

2025-07-05 16:36 驼庵传诗录

《人物与批评》一文载《人间世》(一九三三年出版),作者列顿斯特雷奇(Lytton Strachey),散文家。其中有一段对于中国诗的批评,可供参考。

西洋人不甚了解东方,总以之为神秘,尤其是中国思想及中国语言文字。S氏虽不曾说中国诗与希腊诗占有同等地位,但确曾以之与希腊诗比较,亦可见其对中国诗之重视。实则S氏所见,亦不过仅为一西洋人翟理斯(Giles)所翻译之一部分,而其见解甚好。

S氏先说希腊的抒情诗都是些警句。此所谓警句,非好句之意,乃是说出后读者须想想,不可滑口读过,其中有作者的智慧、哲学,虽亦有感情、感觉,而其写出皆曾经理智之洗礼。鲁迅先生有一时期颇喜翻译匈牙利爱国诗人裴多菲(Petofi Sandor)的诗,其中有句曰:

希望是什么?是娼妓:

她对谁都蛊惑,将一切都献给;

待你牺牲了极多的宝贝

你的青春她就弃掉你。(《野草》引裴多菲《希望》)

人在青年时多有美的希望,而在老年时所得总是幻灭,如此之诗句是警句。希腊诗中多此种句,如曰你生存时且去思量那死,读之如一瓢凉水。希望是黑夜中一点光明,若无此光明,人将失去前行的勇气。裴多菲的诗真是凉天,而英人雪莱的诗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西风颂》)是给人以希望。一个消极,一个积极;一个诅咒希望,一个赞美希望,但皆为警句的写法。今吾言此,尚非本题。

S氏对中国诗的评述,说中国诗是与警句相反的,中国诗在于引起印象。

这话是对的。如杜甫干戈满地客愁破,云日如火炎天凉(《夔州歌十首》其九),似警句而非警句,只是给人一种印象。老杜诗尚非中国传统诗,最好举义山之咏蝉: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蝉》)

蝉在日间叫,夜间叫,尤其月明时,而至五更则为露所湿,声不响矣。五更句是蝉;一树句似不是蝉,而又是蝉,且是禅。表面看似上句切,下句不切,实则懂诗的人觉得下句好。树碧无情,无蝉实有蝉。尤其碧,必是无情的碧,才是蝉的热烈的叫声。又如义山之:

荷叶生时春恨生,荷叶枯时秋恨成。(《暮秋独游曲江》)

并未言恨如何生,如何成,而吾人自可得一印象。生时尚有生气,枯时真是憔悴可怜。中主词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山花子》),可为秋恨成之注解。今天我讲这些,不是让同学信我的话,而是信义山的诗、中主的词。再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二十首》其五),无意义而能给人一种印象。若找不到印象,便是不懂中国诗。

然中国诗尚非仅此而已,又可进一步。故S氏又说:此印象又非和盘托出,而只做一开端,引起读者情思。

此说法真好。

平常说诗举渔洋神韵、沧浪兴趣、静安境界以及吾所说禅,都太抓不住。虽然对,可是太玄,太神秘。若能了解,不用说;若不了解,则说也不懂。所以S氏说得好,只需记住给印象,又非和盘托出,而只做一开端。如曰春恨生、秋恨成,不言如何生、如何成,只是开端,虽神秘而非谜语。后之诗人浅薄者浅薄,艰深(晦涩)者成谜语,都不是诗。

义山《锦瑟》之蓝田日暖玉生烟句,亦是印象。若义山之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无题》)实在不好,实即爱而不见四字而已,此二句即和盘托出者。参义山诗,若参此二句,参到驴年、猫年也不会。一树碧无情,真好,是一触即来的。又如钱起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湘灵鼓瑟》)比白居易《琵琶行》大珠小珠落玉盘如何?钱氏乃引起印象,更非和盘托出;《琵琶行》虽好,而似外国的。故译好《琵琶行》较译好一树碧无情、江上数峰青为易。

老杜有的诗,病在和盘托出,令人发生够的感觉,老杜是打破中国诗之传统者。

中国诗是简单而又神秘。如说一,而一后数目甚多,一字却甚简单。S氏只读少数中国诗,而有此批评,其感觉真是锐敏,非只理智之发达。

S氏之言,盖指中国诗并非给予人一种印象,而是引起人一种印象。

清人徐兰《出居庸关》云:马后桃花马前雪,出关争得不回头。今天是杨柳依依,明天是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又如《诗经》之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周南桃夭》),皆引起人一种印象。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抒情,亦是引起人一种印象。不但抒情,写景亦然。如曹子建明月照高楼(《七哀》)、大谢池塘生春草(《登池上楼》),好即因皆能引起人一种印象。江文通《别赋》: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后人写别多用之,可见其动人之深,影响之大。始言草碧、水渌,与送、伤有何关系?作者并未言,而人对此草、此水,送君南浦,一别定是悲伤。春草二句之下,准是送君南浦,伤如之何,因此二句引起人送别的悲伤,引起人一种意象,尚不仅是想,而是感,由感而生出的,是自然的,引起人一种送别的悲伤印象。

中国诗写景抒情皆走此路。

又,《人间世》之补白举杨万里诗:

古寺深门一径斜,绕身萦面总烟霞。

低低檐入低低树,小小盆盛小小花。

经藏中间看佛画,竹林外面是人家。

山僧笑道知侬渴,其实客来例瀹茶。(《题水月寺寒秀轩》)

补白者谓其非常活泼,盖指低低二句。补白者又称后二句尤好,实则和盘托出的,多么浅薄,能给我们什么印象?至如唐人写庙,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王维《过香积寺》),曰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给我们的但为印象。

参义山身无彩凤二句,越参越钝,结果木而已;若参诚斋低低二句,则不但不能成佛,简直入魔,比木还不如。杨此首诗绝不可参。学义山当参一树碧无情句。

书法有所谓缩字诀,曰无垂不缩。垂向外,缩向内,一为发表,一为含蓄。永字八法每笔是垂,而每笔又是缩。此法用于作诗,不好讲,一讲便为理智者矣。而作诗不得缩字诀者,多剑拔弩张,大嚼无馀味。登上北海白塔,西看西什库教堂,东看故宫,二者作风截然不同。西洋建筑或者好玩;中国建筑不好玩,而庄严、美,就是因为后者有缩的好处。

李、杜二人皆长于垂而短于缩。前言老杜的诗打破中国诗之传统,太白诗不但在唐人诗中是别调,在中国传统诗上亦不为正统。盛唐孟浩然、晚唐李义山,皆走的是缩的一条路,引起人一种印象,而非和盘托出。李、杜则发泄过甚。杨诚斋那首七律《题水月寺寒秀轩》则每句皆垂而不缩。

后人所作多是零碎破烂,零碎中或者有伟大之物,无奈皆太零碎。若问诗人所写出者乃一篇,何谓残缺不完整?冬郎(韩偓)菊露凄罗幕,梨霜恻锦衾。此生终独宿,到死誓相寻(《别绪》)是完整的;前举江淹《别赋》四句,虽是两半截,而实在是整个的;义山《锦瑟》一首也是完整的。诚斋《题水月寺寒秀轩》一首,诗中东西真多,而太零碎,一句中至少有两个名词。任何一名词皆可加形容词,而其最适合者只有一个。明白这一点,则知近代白话文所用过多之形容词是太浪费、太零碎,不是完成,而是破坏;而且写文学作品应少用名词。然则义山之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锦瑟》)岂非一句四个名词?此则吾人不能比,后人皆学不好。且义山沧海二句只说一珠一玉,而诚斋绕身萦面总烟霞句多乱,如请某人吃饭,说来即可,何必说来、坐下、张嘴、吃饭,等等。真是破坏。

至如老杜荡胸生层云(《望岳》),诚斋何能比?方才说老杜不能缩,乃比较言之,如此句何尝不缩?此句也是引起人一种印象。谓之写实可,谓之幻想亦可,若谓山中灏气一动,则胸中之云亦生,则为幻想矣。然荡胸何尝不荡头、荡脚?但不能说,一说便完了。诗即在引起人的印象而非给予,只是引起印象,故只说荡胸,《别赋》亦只说春草、春水便可。老杜一荡字、一生字,活泼泼地出来,诚斋绕、萦多死。正如说糖是甜的、盐是咸的,但又不纯是甜或咸。凡好的糖皆在甜之外另有别味,否则人不能满足。老杜荡、生二字在甜、咸之外,另能引起一种感觉。

诚斋小小盆盛小小花句更糟,若曰栽尚较好,因说栽,则花、盆合一;说盛,则花、盆分为两矣。诚斋之末二句只是仗着一点机智。机智可引人发笑,而绝非是诗。机智只有垂而无缩。

说得远了,就此带住。

《驼庵传诗录》依据叶嘉莹女士听课笔记整理而成。本书所记讲录前一部分:从先秦之“诗骚”到魏晋之三曹、渊明,再由唐宋之各诗词名家至元明之戏曲大作,直至近代诗词名家王国维。在一个渐进的时间流中,顾随先生以其独到说解揭示出每一位作家所具有的独特作风,更揭示出所有作品之所以能够动人心弦的内在动力;讲录后一部分:顾随先生从诗歌创造角度,对诗歌中的“知、觉、情、思”、“诗歌特质”、“诗人修养”、“诗境”、“诗法”等方面进行了深入而独到的阐释。

猜你喜欢

  • 杂谭诗之创作

    一、世法与诗法余自谓:诗作不好是因为知道的世法太多,世法使我不能为诗,诗法使我不能入世。学道要多了解人情,了解人情可以多原谅人,疗治自己的荒唐和糊涂。涅克拉索夫(Nekrasov)说:争斗使我不能成为诗人,诗..

    5 驼庵传诗录 2025-07-05
  • 杂谭诗人之修养

    一、诗人本身须是诗天地间文学艺术皆可分为两种:形而上 精神 心形而下 物质 物无论为哪一种,只要从人手中制出,必须有诗意。否则,便失去存在之意义与价值。若一人胸中一点儿诗意也没有,那么此人生活便俗到毫无意..

    6 驼庵传诗录 2025-07-05
  • 杂谭诗境

    一、神秘与玄妙中国文学神秘性不发达。中国文学发源于黄河流域,水深土厚,有一分工作得一分收获。神秘偏于热带,如印度、希腊。西洋大作家的作品皆有神秘性在内,而带神秘色彩之作品并不一定为鬼神灵异妖怪。如中国..

    5 驼庵传诗录 2025-07-05
  • 漫议N、K二氏之论诗

    人说话只是明白还不成,还要说得有劲。旧俄诗人涅克拉索夫(Nekeraspov),彼尝自说:我有整三年,每天没有吃饱过,一年寒冬为房东所逐,宿于贫民窟(loss-house),以撰稿为生。N氏晚年聋而多病,死后,朵思退夫斯..

    3 驼庵传诗录 2025-07-05
  • 欣赏·记录·理想

    中国诗人对大自然是最能欣赏的。无论三百篇之杨柳依依(《小雅采薇》)或楚辞之嫋嫋兮秋风(屈原《九歌湘夫人》)等,皆是对大自然之欣赏。今所说在于对人生之欣赏,如李义山。义山虽能对人生欣赏,而范围太小,只限..

    3 驼庵传诗录 2025-07-05
  • 知·觉·情·思

    冯文炳(废名)有《谈新诗》一文,文中主张新诗与旧诗不应只是形式的不同,乃内容的不同,谓旧诗中往往有诗的散文,如黄山谷俯仰之间已陈迹,暮窗归了读残书(《池口风雨留三日》),又如义山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

    4 驼庵传诗录 2025-07-05
  • 古代不受禅佛影响的六大诗人

    中国诗与佛发生关系者固多,而不发生关系者亦能成诗人,且为大诗人。东汉、魏、六朝人多信禅;诗人不在佛教禅宗之内者,数人,乃大诗人。首推陶渊明。陶不受外来思想影响。人皆赏其冲淡,而陶之精神实不在冲淡,自冲..

    4 驼庵传诗录 2025-07-05
  • 论王静安

    论王静安一、境界说我见诗之体裁有二重性格:一为文字表现,不限写在纸上者,口语、歌谣并算文字;一为音声表现。上古两者相合,汉以后有徒诗。徒,但也,但为诗言志而不能歌永言(《尚书尧典》)。徒诗之外,尚有乐..

    3 驼庵传诗录 2025-07-05
  • 谈元曲

    一、元剧中之悲剧人生实难,死如之何。(陶渊明《自祭文》)《梧桐雨》《汉宫秋》《赵氏孤儿》等,元剧中之悲剧。悲剧中人物有两种:(一)强者,与命运战斗(反抗);(二)弱者,为命运所支配。中国悲剧中人物多属..

    4 驼庵传诗录 2025-07-05
  • 宋词短说

    一、少游词好语言少游写景之作如《满庭芳》: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虽不识字人,亦知其为好语言。欧阳修一点沧洲白鹭飞(《采桑子》)写得大,自在;少游此词凄冷、荒凉,可代表秋天凄冷的一面。欲见回肠,..

    5 驼庵传诗录 2025-07-05
  • 说竹山词

    蒋捷,字胜欲,自号竹山,宜兴人。胡适之《词选》说,蒋捷宋末德祐年间曾中进士。宋亡之后,隐居不仕。元成宗大德年间,有许多人推荐他,他总不肯出来做官。南宋末词家多走入纤细、用典之路,而多咏物之作。(同学不..

    3 驼庵传诗录 2025-07-05
  • 稼轩词心解

    一个天才是一颗彗星,不知何所自来,不知何往而去。西洋称天才为彗星;在中国,屈原是一颗彗星。此外,诗中太白,词中稼轩。辛稼轩,山东人,性情豪爽,热烈,少年带兵,而读书甚多,写词有特殊作风,其字法、句法便..

    5 驼庵传诗录 2025-07-05
  • 闲叙《樵歌》

    《樵歌》,朱敦儒(希真)一生第三个时期晚年闲居时期的词。胡适先生说朱敦儒:这时候,他已很老了,饱经世故,变成一个乐天自适的词人。这一个时期的词,有他独到的意境,独到的技术。(《词选》)然而,独到未必就..

    4 驼庵传诗录 2025-07-05
  • 词之三宗

    江西诗派有一祖三宗之说,一祖为杜甫,三宗为黄庭坚(山谷)、陈师道(后山)、陈与义(简斋)。词史亦有一祖三宗,词之一祖乃李后主,词之三宗乃冯延巳(正中)、晏殊(同叔)、欧阳修(六一)。词之一祖乃李后主,..

    2 驼庵传诗录 2025-07-05
  • 真实诗人陆放翁

    明前后七子有复古运动,提倡汉魏盛唐文学,如唐代韩愈之非三代两汉之书不敢观(《答李翊书》),而其创作离所提倡的标准甚远。清以后盛行宋诗,多学江西诗派黄山谷。通常所谓宋诗乃江西诗派之专称,西昆体及陆游不在..

    5 驼庵传诗录 2025-07-05
  • 简斋简论

    陈与义,字去非,号简斋,《宋史》有传。《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言简斋尝以《墨梅》诗受知于徽宗,又言高宗尤喜其客子光阴诗卷里,杏花消息雨声中(《怀天经智老因访之》)之句。方回《瀛奎律髓》言诗当以杜甫为一祖,..

    5 驼庵传诗录 2025-07-05
  • 宋诗说略

    古人说文以载道、诗言志,故学道者看不起学文者(程伊川以为学文者为玩物丧志),学诗者又谓学道者为假道学二者势同水火,这是错误。若道之出发点为思想,若诗之出发点为情感,则此二者正如鸟之两翅不可偏废。天下岂..

    3 驼庵传诗录 2025-07-05
  • 唐人诗短论

    一、初唐五言古作五古比作七古难。宋人对五古已不会作。宋人苏轼、黄庭坚对唐人革命,而苏、黄之五古甚幼稚。余对古人之作少所许可,而亦多所原谅。因自己写作,知写作不易,但对宋人五古,尤其是苏、黄,特别不原谅..

    2 驼庵传诗录 2025-07-05
  • 义山诗之梦的朦胧美

    一、绝响《锦瑟》义山《锦瑟》可谓为绝响之作: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李义山这首《锦瑟》诗与其《二..

    3 驼庵传诗录 2025-07-05
  • 论小李杜

    一、总论小李杜晚唐两诗人:李义山、杜牧之。小杜虽不能谓为大诗人,但确为一诗人。窃以为义山优于牧之,余重义山轻牧之。原因:义山集之五七言、古近体中皆有好诗;杜樊川则只有七律、七绝最高,五律则不成,此其不..

    2 驼庵传诗录 2025-07-05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