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小窗幽记译注 / 陈继儒

卷一 醒

2025-04-18 14:25 小窗幽记译注

美酒醉人 俗情醉世

食中山之酒[1],一醉千日。今之昏昏逐逐,无一日不醉:趋名者醉于朝,趋利者醉于野,豪者醉于声色车马,而天下竟为昏迷不醒之天下矣!安得一服清凉散,人人解酲。集醒第一。

今译

饮了中山人狄希酿造的酒,就会昏昏沉沉一连醉千日。而世人沉迷俗情名利之酒,也可说没有一日不在醉乡:好名的人在朝廷醉心于官位,好利的人在民间醉心于财富,豪富的人则醉心于声色车马,天下成了昏迷不醒的天下。如何才能得到一剂清凉药,使这些醉人服下获得清醒?因此把有关醒的文章集成第一卷。

注释

[1]中山:泛指美酒。

繁华处拨得开 危难时立得定

花繁柳密处拨得开,才是手段;风狂雨急时立得定,方见脚根。

今译

春花繁艳,柳密似织,在这样的得意之境中,

如果能来去自如不受束缚,

才是真正有高明手段的人;

大雨倾盆,狂风哮吼,在这样的艰难险境中,

如果能站稳脚根不为所动,

才是真正能主宰自己的人。

议事须悉利害情 处事须抛利害虑

议事者身在事外,宜悉利害之情;任事者身居事中,当忘利害之虑。[1]

今译

议论事情的人要置身于事外,

应当去洞悉其中的利害得失,

以免看不清利害而轻易决定;

而当事则要置身于事情之中,

切不能持有患得患失的犹豫,

以免不能全力以赴解决问题。

注释

[1]本则摘自明洪应明《菜根谭》。

原其初心 观其末路

事穷势蹙之人,当原其初心;功成行满之士,要观其末路。[1]

今译

穷途末路的人,要体察他当初的本心;

功圆行满的人,要注意他以后的操守。

注释

[1]本则摘自明洪应明《菜根谭》。

内里明 外浑厚

好丑心太明,则物不契;贤愚心太明,则人不亲。须是内精明,而外浑厚。使好丑两得其平,贤愚共受其益,才是生成的德量。[1]

今译

如果分别美丑心过于明确,

那么就无法与事物相契合;

如果分别贤愚心过于清楚,

那么别人就不易与他亲近。

一个人内心应当清楚明白,

但为人处世却要宽仁厚道。

对美丑两方面都一视同仁,

使贤愚两者都能受到益处,

才是上天生成的道德心量。

注释

[1]本则摘自明洪应明《菜根谭》。

了心自了事 逃世应逃名

了心自了事,犹根拔而草不生;逃世不逃名,似膻存而蚋还集。

今译

心中了结事情自然了结,就好像把草连根拔起来,

草就永远不会再长出来;远离尘世却难以割舍名,

就好像没有将腥膻除尽,照样会招惹来蚊子苍蝇。

情到深处人孤独 性到任时人勿迷

情最难久,故多情人必至寡情;性自有常,故任性人终不失性。

今译

情意最难天长地久,所以多情重情的人,

一定不会滥施感情;天性本来恒常不变,

所以任性使气的人,终究不会失去本性。

喜传语者勿与语 好议事者难成事

喜传语者,不可与语;好议事者,不可图事。

今译

喜欢把道听途说的话语,到处说给别人知道的人,

最好不要与他谈论什么;喜欢夸夸其谈议论事情,

而很少能付诸实际的人,不要与他一起共图大事。

真廉无名 大巧无术

真廉无名[1],立名者,所以为贪。大巧无术,用术者,所以为拙。

今译

真正的廉洁扬弃廉洁的名声,

凡是用廉洁来自我标榜的人,

因而显示出贪名之心;

真正的机巧不使用任何机巧,

凡是积极使用手段权谋的人,

反而显示出他的笨拙。

注释

[1]真廉无名:按《景德传灯录》卷十九弘瑫禅师传:问:如何是高尚底人?师曰:河滨无洗耳之叟,磻溪绝垂钓之人。许由闻尧欲让天子之位给自己,洗耳河滨以示高洁;姜子牙未遇文王之前在磻溪垂钓,用的是直钩,意在钓王侯而不在钓鱼。在古代,许由、姜子牙都被视为高尚不仕之人的典型,禅师却认为这与真正高尚的人还有一段距离:洗耳垂钓,正是贪求功名!

贫时应立德 闹时须静心

贫士肯济人,才是性天中惠泽;闹场能笃学,方为心地上功夫。

今译

自己生活贫困却非常愿意救济他人,

这才称得上是天性中的仁惠与德泽;

在喧闹的环境中仍然能够笃实学习,

这才算得上是在心性上狠下了功夫。

薄福骄矜酿大祸 微祸自救致厚福

天欲祸人,必先以微福骄之,要看他会受;天欲福人,必先以微祸儆之,要看他会救。

今译

天要降祸于人,必先降下小福,使他骄纵,

来考验他是否懂得承受;

天要降福于人,必先降下小祸,使他警觉,

来考验他是否懂得自救。

指责由爱生 难舍缘贪起

世人破绽处,多从周旋处见;指责处,多从爱护处见;艰难处,多从贪恋处见。

今译

露出破绽之处,多是在应酬交际时被发现;

指责批评对方,多是出于爱护求全的缘故;

艰难狼狈之处,多是出于贪恋太重的缘故。

过犹不及 善执其中

山栖是胜事,稍一萦恋,则亦市朝;书画赏鉴是雅事,稍一贪痴,则亦商贾;诗酒是乐事,稍一狥人[1],则亦地狱;好客是豁达事,稍一为俗子所挠,则亦苦海。

今译

山居隐逸本来是美妙的事情,

稍微生起贪恋,则与俗世没有不同;

书画鉴赏本来是高雅的事情,

稍微生起贪痴,则跟商人并无二致;

作诗饮酒本来是快乐的事情,

稍微曲从他人,就像下地狱般痛苦;

好客交游本来是豁达的事情,

稍被俗人干扰,则何异于煎熬苦海。

注释

[1]狥人:曲从迎合他人。

轻财以聚人 律己以服人

轻财足以聚人,律己足以服人,量宽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1]

今译

看轻钱财足够使众人团结,

约束自己足够使众人信服,

宽怀大量足够得众人帮助,

以身作则足够作众人表率。

注释

[1]本则摘自宋李邦献《省心杂言》。

识迷则醒 能放则宽

从极迷处识迷,则到处醒;将难放怀一放,则万境宽。

今译

在最易迷惑的地方识破迷惑,

那么处处都会是清醒的道场;

将最难割舍的情怀割舍得下,

任何地方都会是宽阔的境界。

逆顺观胸襟 喜怒看涵养

大事、难事,看担当;逆境、顺境,看襟度;临喜、临怒,看涵养;群行、群止,看识见。

今译

在大事和难事上,

可以看出一个人是否有承受困难的魄力;

在逆境和顺境时,

可以看出一个人是否有宽阔的胸襟气度;

在喜悦与愤怒时,

可以看出一个人是否有高深的涵养修为;

在与众人交往时,

可以看出一个人是否有广博的见解认识。

安详 谦退 涵容 洒脱

安详是处事第一法,谦退是保身第一法,涵容是处人第一法,洒脱是养心第一法。

今译

安详雍容是处理事情的最好办法,

谦虚退让是保全自身的最好办法,

涵养包容是与人相处的最好办法,

洒脱自在是保养心神的最好办法。

积福未必君子 贪利便是小人

积丘山之善,尚未为君子;贪丝毫之利,便陷于小人。

今译

积累了像山一样的善行,也未必就能够成为君子;

贪图了一丝一毫的便宜,很容易就陷落成为小人。

销福可享福 销名能享名

清福上帝所吝,而习忙可以销福;清名上帝所忌,而得谤可以销名。[1]

今译

上天舍不得赐给人们清闲的福分,

如果这一生习惯忙碌而停不下来,

就更加减少了这难得的福分。

上天禁忌人们能够获得美好名声,

如果一个人不时受到他人的毁谤,

则能减轻名声所带来的负担。

注释

[1]本则摘自明陈继儒《安得长者言》。

蒲柳入秋凋 松柏经霜茂

蒲柳之姿,望秋而零;松柏之质,经霜弥茂。[1]

今译

蒲草和柳树姿态美好,到秋天早早就凋零了;

松树和柏树注意本质,经历风霜后更加茂盛。

注释

[1]本则摘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顾悦文与简文帝同年,但他的毛发早就发白了,简文问:卿何以先白?顾悦即对以此言。

人多嗜名节 当以德消之

人之嗜名节,嗜文章,嗜游侠,如好酒然,易动客气[1],当以德消之。[2]

今译

人们爱好崇高的声名气节,

人们爱好美丽的文章辞藻,

人们爱好豪爽的行侠仗义,

就像是爱好饮酒作乐一样,

容易言行虚矫且华而不实,

应当用道德修养来消除它。

注释

[1]客气:言行虚矫,不是出自真诚。《左传定公八年》尽客气也《注》:言皆客气,非勇。《史通杂说中》:其书文而不实,雅而无检。真迹甚寡,客气尤烦。或指文章华而不实。

[2]本则摘自明陈继儒《安得长者言》。

若能点化他人 须是工力深透

士君子不能陶镕人,毕竟学问中工力未透。[1]

今译

士君子不能熏陶感染别人,是做学问的功夫还不够。

注释

[1]本则摘自明陈继儒《安得长者言》。

梦里不能主张 泉下安得分明

眉睫才交,梦里便不能主张;眼光落地,泉下又安得分明。[1]

今译

双眼刚刚闭上,在梦里便不能主宰自己;

有朝一日死去,九泉下又岂能清楚明白?

注释

[1]本则摘自明屠隆《娑罗馆清言》。

能了即了 知了不了

佛只是个了,仙也是个了,圣人了了不知了。不知了了是了了,若知了了便不了。

今译

佛也只是大彻大悟明明了了,

仙也只是逍遥自在明明了了,

悟道圣贤明明了了不以为了。

不自以为了悟才是真正了悟,

若自以为了悟即非真正了悟。

居堪傍恶邻 会可容损友

居不必无恶邻,会不必无损友。惟在自持者两得之。

今译

选择住处不一定要避开恶劣的邻居,

朋友聚会不一定要拒绝有害的朋友。

只要自己能够坚定地把持住,

即使是恶邻损友照样有益处。

以理听言 以道窒欲

以理听言,则中有主;以道窒欲,则心自清。

今译

用理智来判断听到的言语,则胸中自有主张;

用品德来摒绝骚动的欲望,则心境自然清朗。

交友之道

先淡后浓,先疏后亲,先达后近,交友道也。

今译

开始时淡薄,交往一段时间后浓郁;

开始时疏远,交往一段时间后亲密;

开始时接触,交往一段时间后相知:

这才是结交朋友使情谊永驻的方法。

形骸名利俱非亲 大地人生皆虚幻

形骸非亲,何况形骸外之长物;大地亦幻,何况大地内之微尘。[1]

今译

形体躯壳本来就不值得亲近,

何况是身体之外的多余东西;

山河大地本来就只是个幻影,

何况大地上渺如尘埃的众生。

注释

[1]本则摘自明屠隆《娑罗馆清言》。

寂而常惺 惺而常寂

寂而常惺[1],寂寂之境不扰;惺而常寂,惺惺之念不驰。[2]

今译

在宁静的心境中,要时时保持清醒,

但应当以不扰乱宁静的心境为前提;

在清醒的状态中,要时时保持宁静,

心念才不致于奔逸驰骋而发狂发昏。

注释

[1]惺:清醒。

[2]本则摘自明屠隆《娑罗馆清言》。

智少愈完 智多愈散

童子智少,愈少而愈完;成人智多,愈多而愈散。[1]

今译

幻稚孩童的智识少,但正因为他智识少,

其人格却愈加完整;老练成人的智识多,

但正因为他智识多,其人格却愈加分裂。

注释

[1]本则摘自明屠隆《娑罗馆清言》。

时时检点 学问真谛

无事便思有闲杂念头否,有事便思有粗浮意气否;得意便思有骄矜辞色否[1],失意便思有怨望情怀否[2]。时时检点得到,从多入少,从有入无,才是学问的真消息。[3]

今译

闲暇时反思自己是否有杂乱的念头,

忙碌时思考自己是否有浮躁的意气。

得意时检查自己言行举止是否骄慢,

失意时反省自己是否只知怨天尤人。

一个人能时时这样检查自己的身心,

使不良的心念由多而少,由有到无,

这才算是真正地得到了学问的真谛。

注释

[1]骄矜:骄傲自负。

[2]怨望:怨恨,心怀不满。

[3]本则摘自明洪应明《菜根谭》。

贫者临终如释重 富者临终似担枷

贫贱之人,一无所有,及临命终时,脱一厌字;富贵之人,无所不有,及临命终时,带一恋字。脱一厌字,如释重负;带一恋字,如担枷锁。[1]

今译

贫贱的人一无所有,

临终时,因为厌倦贫贱而产生超然解脱感;

富贵的人什么都有,

临终时,因为迷恋名利而生起痴迷贪恋情。

穷人死时结束了对贫贱的厌倦,

死亡对他而言好像放下重担般轻松;

富人死时生起了对富贵的贪恋,

死亡对他而言如同戴上枷锁般沉重。

注释

[1]本则摘自南宋倪思《经鉏堂杂志》。

看透名利小休憩 勘破生死大休歇

透得名利关,方是小休歇[1];透得生死关,方是大休歇。[2]

今译

勘得透名利关,才是人生的暂时休憩;

跨得过生死关,才是人生的彻底解脱。

注释

[1]休歇:停止。禅宗指觉悟。

[2]本则摘自明洪应明《菜根谭》。

少躁 少畏 少欲 少言 少勇

多躁者,必无沉潜之识;多畏者,必无卓越之见;多欲者,必无慷慨之节;多言者,必无笃实之心;多勇者,必无文学之雅。

今译

心性浮躁的人,一定没有幽邃深刻的思想;

胆小怯懦的人,一定没有超群振俗的见解;

嗜欲太重的人,一定没有意气激昂的志节;

言语饶舌的人,一定没有切身实行的决心;

勇猛粗豪的人,一定没有文学辞采的风雅。

心灵之约 快乐无忧

剖去胸中荆棘,以便人我往来,是天下第一快活世界。

今译

将心中的棘刺丛林全部芟除,

开放坦诚直率的心胸,以便与人交往,

是天下最令人欢喜快乐的事情。

会心之语不解 无稽之言不听

会心之语,当以不解解之;无稽之言,是在不听听耳。

今译

别有会心的话,应当用心领神会的方式来悟解;

毫无根据的话,应当用流风过耳的态度来对待。

佳思忽来书下酒 侠情动处云赠人

佳思忽来,书能下酒[1];侠情一往,云可赠人[2]。

今译

美好的情思突然来临,对着好书就可以下酒;

豪迈的情怀忽然生起,即使白云也可以赠人。

注释

[1]书能下酒:用苏舜钦以《汉书》下酒典。苏舜卿好饮酒,在岳父家中每晚读书,总要饮一斗酒。岳父心中疑惑,派人观察。原来,苏舜卿在读《汉书张良传》,看到良与客徂击秦皇帝,误中副车,就拍案叫道:惜乎夫子不中!说完满饮一杯。又读到良曰:始臣起下邳;与上会于留,此天以授陛下。又抚案曰:君臣相与,其难如此。又饮一大杯。岳父听说,哈哈大笑,说:有如此下酒物,一斗不足多也。见宋龚明之《中吴纪闻苏子美饮酒》。

[2]云可赠人:南朝梁陶弘景《诏问山中何所有赋诗以答》: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寄君。此反用其意。

人生若不悟禅道 难透生老病死关

人不得道,生老病死四字关[1],谁能透过?独美人名将,老病之状,尤为可怜。

今译

如果不能了悟禅理而大彻大悟,

对生老病死这四道生命的关卡,

痴迷的人们又怎么能够看得破?

特别是当看到风华绝代的美人,

以及叱咤风云功业盖世的名将,

他们那种衰老疾病的悲惨情状,

更令人心生怜悯,感到生命的脆弱和无奈!

注释

[1]生老病死:佛教以生老病死为人生四苦,每个人都难以摆脱。

能脱俗 不合污

能脱俗便是奇,不合污便是清。处巧若拙,处明若晦,处动若静。

今译

能够摆脱世俗的纠缠就是奇特;

能够不与人同流合污就是清高。

本来很聪明却表现得十分愚笨,

本来很明白却表现出非常糊涂,

在动荡环境中同样能极度沉静。

未断尘世缘 亦是修道障

招客留宾,为欢可喜,未断尘世之攀援[1];浇花种树,嗜好虽清,亦是道人之魔障[2]。[3]

今译

招待逸客,挽留佳宾,欢乐又欣喜,

这是没有割舍尘世的牵绊;

浇灌花草,种植树木,嗜好虽然清雅,

这仍然是修行成道的障碍。

注释

[1]攀援:攀取缘虑之意。指心执着于某一对象之作用。佛家认为,攀缘是一切烦恼之根源。世俗之人,妄想微动即攀缘诸法。

[2]道人:指修行向道之人。魔障:佛家语。修身的障碍。

[3]本则摘自明屠隆《娑罗馆清言》。

常想病时尘心减 常想死时道念生

人常想病时,则尘心便减;人常想死时,则道念自生。[1]

今译

一个人如果能常常想到生病的悲愁痛苦,

则贪恋红尘沉迷于物欲的心思就会减轻;

一个人如果能常常想到早晚会走向死亡,

追求真实而永恒生命的心念就油然而生。

注释

[1]本则摘自明屠隆《娑罗馆清言》。

须看透世事浮名 且追求至情至性

真放肆不在饮酒高歌,假矜持偏于大庭卖弄。看明世事透,自然不重功名;认得当下真[1],是以常寻乐地。

今译

真正放荡不羁,不一定非要饮酒狂歌作乐;

假意庄重自持,偏偏喜欢在大庭广众炫耀。

只要能将无常的世事看透,

自然不会执迷虚幻的功名;

只要随时随地将真情投入,

就能进入快乐的禅天禅地。

注释

[1]认得当下真:即禅宗立处作主,随处皆真意。

待足何时足 得闲始是闲

人生待足何时足,未老得闲始是闲。

今译

人生如果一定要追求最终满足,何时才能真正满足?

在没衰老的时候能有清闲心境,这才是真正的清闲。

真身非形骸 自性异情识

云烟影里见真身,始悟形骸为桎梏;禽鸟声中闻自性[1],方知情识是戈矛。[2]

今译

在云烟影里看到了原本的真实自己,

这才明白肉体之身原来是拘束人的枷锁;

在鸟鸣声中听见了原有的纯明本性,

就会知道幻情妄见原来是戕害人的戈矛。

注释

[1]自性:指自体的本性。佛教认为诸法各自具有真实不变、清纯无杂之个性,称为自性。

[2]本则摘自明洪应明《菜根谭》。

美色如霞转瞬空 弦歌如水弹指灭

明霞可爱,瞬眼而辄空;流水堪听,过耳而不恋。人能以明霞视美色,则业障自轻[1];人能以流水听弦歌,则性灵何害[2]。

今译

绚烂的云霞色虽然颜状绚美十分可爱,

但是就在你欣赏的时候早已转瞬成空;

潺潺的流水声虽然如同天籁十分动听,

但是当你聆听过了之后就不要再耽恋。

一个人能用观赏明霞的心来欣赏美色,

那么就不会去贪恋美色而使业障减轻;

如果能用聆听流水的心境来聆听弦歌,

那么置身红尘欢场中也不会损害性情。

注释

[1]业障:罪孽。意为前世所作种种恶果,成为今生的障碍。业,指过去所作。障,障碍。

[2]性灵:性情。泛指精神生活。本则摘自明屠隆《娑罗馆清言》,深得金刚般若无往生心之旨。

随遇而安 自得清闲

人言天不禁人富贵,而禁人清闲,人自不闲耳。若能随遇而安,不图将来,不追既往,不蔽目前,何不清闲之有?

今译

有人说上天不禁止人富贵,

却要禁止人享受清闲之福,

实际上是人不肯清闲下来。

如果能够安于所处的环境,

不计划将来发生的事,不追念过去发生的事,

也不被眼前的事物所蒙蔽,又怎么可能闲不下来呢?

恩爱害人 富贵累人

恩爱,吾之仇也;富贵,身之累也。

今译

欢情爱意是我的仇敌;富贵荣华能拖累身心。

无毁于后 无忧于心

有誉于前,不若无毁于后;有乐于身,不若无忧于心。

今译

与其生前让人赞美自己,不如死后不被人说坏话;

与其在身体上得到快乐,不如在心灵里无忧无虑。

寒灰有活火 浊流有清泉

寒灰内,半星之活火[1];浊流中,一线之清泉。

今译

在冷却的灰烬之中,也可能有半点活火;

在污浊的流水之中,也可能有一股清泉。

注释

[1]寒灰二句:用佛眼禅师悟道事。《五灯会元》卷十九佛眼禅师传:适寒夜孤坐,拨炉见火一豆许,恍然自喜曰:深深拨,有些子。平生事,只如此!活火,喻佛性。

胸无火炎冰兢 时有月到风来

拨开世上尘氛,胸中自无火炎冰兢[1];消却心中鄙吝,眼前时有月到风来。

今译

能拨开人世的污染与干扰,

心中就不会像火炙一般焦躁,像踩着薄冰一般恐惧;

能除去胸中的卑鄙与吝啬,

眼前就不时有清风明月到来,契合澄澈无瑕的心境。

注释

[1]冰兢:恐惧,谨慎。语出《诗经小雅小宛》: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平易 深沉 充实

炫奇之疾,医以平易;英发之疾[1],医以深沉;阔大之疾,医以充实。[2]

今译

喜好炫耀奇特的毛病,

用培养简易平实的心性来医治;

故意表现才智的毛病,

用培养深刻沉潜的心性来矫正;

言行阔大无当的毛病,

用培养充实丰富的内涵来纠正。

注释

[1]英发:才华外露。

[2]本则摘自明吕坤《呻吟语》。

可羞 可恶 可叹 可悲

贫不足羞,可羞是贫而无志;贱不足恶,可恶是贱而无能;老不足叹,可叹是老而虚生;死不足悲,可悲是死而无补。

今译

贫穷并不值得羞耻,贫穷而无志向才值得羞耻;

卑贱并不值得厌恶,卑贱而无能力才值得厌恶;

年老并不值得叹息,年老而虚度了才值得叹息;

死亡并不值得悲伤,死亡而无贡献才值得悲伤。

梦中作醒语

世人白昼寐语。苟能寐中作白昼语,可谓常惺惺矣[1]。

今译

世人往往光天化日说荒唐的梦话。

如果能反过来在梦中说清醒的话,

可以说是常常保持着清醒的状态。

注释

[1]惺惺:清醒,不受蒙昧。唐玄觉《禅宗永嘉集》:惺惺寂寂是,无记寂寂非。《五灯会元》卷十八以栖禅师传:若是个惺惺底,终不向空里采花,波中捉月。

浮云有常情 流水多浓旨

观世态之极幻,则浮云转有常情[1];咀世味之昏空,则流水翻多浓旨。

今译

观看人情世态变幻无常,

反而会觉得变幻的浮云,比世态还更有常情可循;

咀嚼世间滋味昏昧空洞,

反而会觉得淡泊的流水,比世味还更加甘甜静美。

注释

[1]浮云转有常情:唐杜甫《可叹》:天上浮云如白衣,斯须改变如苍狗。古往今来共一时,人生万事无不有。

己情不可纵 人情不可拂

己情不可纵,当用逆之法制之,其道在一忍字;人情不可拂,当用顺之法制之,其道在一恕字。[1]

今译

自身的凡情俗念不可放纵,

应当逆着自己的欲望来限制,

根本的原则在于一个忍字;

别人的愿望要求不可拒绝,

应当顺着对方的要求来限制,

根本的原则在于一个恕字。

注释

[1]本则摘自明洪应明《菜根谭》。

昨日之非不可留 今日之是不可执

昨日之非不可留,留之则根烬复萌,而尘情终累乎理趣;今日之是不可执,执之则渣滓未化,而理趣反转为欲根。

今译

对以前的错误不能抓住不放,

否则会使已经改正的错误再度萌生,

凡心俗情会使高华的理趣受到牵累;

对今日的正确不可过于执着,

否则正确之事会变成糟粕不能消散,

高华的理趣反而转化为欲望的根苗。

《小窗幽记》是明代著名的格言警句类小品文集,又名《醉古堂剑扫》,作者一说为陈继儒,一说为陆绍珩。全书共分为12卷共1500多则,融处世哲学、生活艺术、审美情趣于一体,涵盖了立德、修身、读书、为学、立业等诸多人生话题,言辞简洁,优美隽永,是晚明清言小品集大成之作。

猜你喜欢

  • 卷一百九十九

    卷199_1 【临河客舍呈狄明府兄留题县南楼】岑参黎阳城南雪正飞,黎阳渡头人未归。河边酒家堪寄宿, 主人小女能缝衣。故人高卧黎阳县,一别三年不相见。 邑中雨雪偏著时,隔河东郡人遥羡。邺都唯见古时丘, 漳水还如..

    9 全唐诗 2025-07-28
  • 卷一百九十八

    卷198_1 【北庭西郊候封大夫受降回军献上】岑参胡地苜蓿美,轮台征马肥。大夫讨匈奴,前月西出师。 甲兵未得战,降虏来如归。橐驼何连连,穹帐亦累累。 阴山烽火灭,剑水羽书稀。却笑霍嫖姚,区区徒尔为。 西郊候中..

    7 全唐诗 2025-07-28
  • 卷一百九十七

    卷197_1 【读后汉逸人传二首】张谓子陵没已久,读史思其贤。谁谓颍阳人,千秋如比肩。 尝闻汉皇帝,曾是旷周旋。名位苟无心,对君犹可眠。 东过富春渚,乐此佳山川。夜卧松下月,朝看江上烟。 钓时如有待,钓罢应忘..

    8 全唐诗 2025-07-28
  • 卷一百九十六

    卷196_1 【元次山居武昌之樊山,新春大雪,以诗问之】孟彦深江山十日雪,雪深江雾浓。起来望樊山,但见群玉峰。 林莺却不语,野兽翻有踪。山中应大寒,短褐何以完。 皓气凝书帐,清著钓鱼竿。怀君欲进谒,谿滑渡舟..

    11 全唐诗 2025-07-28
  • 卷一百九十五

    卷195_1 【听莺曲】韦应物东方欲曙花冥冥,啼莺相唤亦可听。乍去乍来时近远, 才闻南陌又东城。忽似上林翻下苑,绵绵蛮蛮如有情。 欲啭不啭意自娇,羌儿弄笛曲未调。前声后声不相及, 秦女学筝指犹涩。须臾风暖朝日..

    9 全唐诗 2025-07-28
  • 卷一百九十四

    卷194_1 【长安道】韦应物汉家宫殿含云烟,两宫十里相连延。晨霞出没弄丹阙, 春雨依微自甘泉。春雨依微春尚早,长安贵游爱芳草。 宝马横来下建章,香车却转避驰道。贵游谁最贵, 卫霍世难比。何能蒙主恩,幸遇边尘..

    12 全唐诗 2025-07-28
  • 卷一百九十三

    卷193_1 【咏玉】韦应物乾坤有精物,至宝无文章。雕琢为世器,真性一朝伤。 卷193_2 【咏露珠】韦应物秋荷一滴露,清夜坠玄天。将来玉盘上,不定始知圆。 卷193_3 【咏水精】韦应物映物随颜色,含空无表里。持来向..

    9 全唐诗 2025-07-28
  • 卷一百九十二

    卷192_1 【登高望洛城作】韦应物高台造云端,遐瞰周四垠。雄都定鼎地,势据万国尊。 河岳出云雨,土圭酌乾坤。舟通南越贡,城背北邙原。 帝宅夹清洛,丹霞捧朝暾。葱茏瑶台榭,窈窕双阙门。 十载构屯难,兵戈若云屯..

    8 全唐诗 2025-07-28
  • 卷一百九十一

    卷191_1 【有所思】韦应物借问堤上柳,青青为谁春。空游昨日地,不见昨日人。 缭绕万家井,往来车马尘。莫道无相识,要非心所亲。 卷191_2 【暮相思】韦应物朝出自不还,暮归花尽发。岂无终日会,惜此花间月。 空馆..

    8 全唐诗 2025-07-28
  • 卷一百九十

    卷190_1 【期卢嵩,枉书称日暮无马不赴,以诗答】韦应物佳期不可失,终愿枉衡门。南陌人犹度,西林日未昏。 庭前空倚杖,花里独留樽。莫道无来驾,知君有短辕。 卷190_2 【任洛阳丞,答前长安田少府问】韦应物相逢..

    10 全唐诗 2025-07-28
  • 卷一百八十九

    卷189_1 【李五席送李主簿归西台】韦应物请告严程尽,西归道路寒。欲陪鹰隼集,犹恋鶺鴒单。 洛邑人全少,嵩高雪尚残。满台谁不故,报我在微官。 卷189_2 【送崔押衙相州(顷任内黄令)】韦应物礼乐儒家子,英豪燕..

    7 全唐诗 2025-07-28
  • 卷一百八十八

    卷188_1 【寄柳州韩司户郎中】韦应物达识与昧机,智殊迹同静。于焉得携手,屡赏清夜景。 潇洒陪高咏,从容羡华省。一逐风波迁,南登桂阳岭。 旧里门空掩,欢游事皆屏。怅望城阙遥,幽居时序永。 春风吹百卉,和煦变..

    8 全唐诗 2025-07-28
  • 卷一百八十七

    卷187_1 【城中卧疾,知阎、薛二子屡从邑令饮,因以赠之】韦应物车马日萧萧,胡不枉我庐。方来从令饮,卧病独何如。 秋风起汉皋,开户望平芜。即此吝音素,焉知中密疏。 渴者不思火,寒者不求水。人生羁寓时,去就..

    6 全唐诗 2025-07-28
  • 卷一百八十六

    卷186_1 【拟古诗十二首】韦应物辞君远行迈,饮此长恨端。已谓道里远,如何中险艰。 流水赴大壑,孤云还暮山。无情尚有归,行子何独难。 驱车背乡园,朔风卷行迹。严冬霜断肌,日入不遑息。 忧欢容发变,寒暑人事易..

    18 全唐诗 2025-07-28
  • 卷一百八十五

    卷185_1 【鞠歌行(以下见《文苑英华》)】李白丽莫似汉宫妃,谦莫似黄家女。黄女持谦齿发高, 汉妃恃丽天庭去。人生容德不自保,圣人安用推天道。 君不见蔡泽嵌枯诡怪之形状,大言直取秦丞相。 又不见田千秋才智不..

    12 全唐诗 2025-07-28
  • 卷一百八十四

    卷184_1 【题随州紫阳先生壁】李白神农好长生,风俗久已成。复闻紫阳客,早署丹台名。 喘息餐妙气,步虚吟真声。道与古仙合,心将元化并。 楼疑出蓬海,鹤似飞玉京。松雪窗外晓,池水阶下明。 忽耽笙歌乐,颇失轩冕..

    12 全唐诗 2025-07-28
  • 卷一百八十三

    卷183_1 【越中秋怀】李白越水绕碧山,周回数千里。乃是天镜中,分明画相似。 爱此从冥搜,永怀临湍游。一为沧波客,十见红蕖秋。 观涛壮天险,望海令人愁。路遐迫西照,岁晚悲东流。 何必探禹穴,逝将归蓬丘。不然..

    11 全唐诗 2025-07-28
  • 卷一百八十二

    卷182_1 【与元丹丘方城寺谈玄作】李白茫茫大梦中,惟我独先觉。腾转风火来,假合作容貌。 灭除昏疑尽,领略入精要。澄虑观此身,因得通寂照。 郎悟前后际,始知金仙妙。幸逢禅居人,酌玉坐相召。 彼我俱若丧,云山..

    7 全唐诗 2025-07-28
  • 卷一百八十一

    卷181_1 【安州应城玉女汤作(《荆州记》云有玉女乘车投此泉)】李白神女殁幽境,汤池流大川。阴阳结炎炭,造化开灵泉。 地底烁朱火,沙傍歊素烟。沸珠跃明月,皎镜函空天。 气浮兰芳满,色涨桃花然。精览万殊入,..

    9 全唐诗 2025-07-28
  • 卷一百八十

    卷180_1 【登锦城散花楼】李白日照锦城头,朝光散花楼。金窗夹绣户,珠箔悬银钩。 飞梯绿云中,极目散我忧。暮雨向三峡,春江绕双流。 今来一登望,如上九天游。 卷180_2 【登峨眉山】李白蜀国多仙山,峨眉邈难匹。..

    9 全唐诗 2025-07-28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