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小窗幽记译注 / 陈继儒

卷二 情

2025-04-18 14:29 小窗幽记译注

应当为情死 不当为情怨

语云:当为情死,不当为情怨。关乎情者,原可死而不可怨者也。虽然,既云情矣,此身已为情有,又何忍死耶?然不死终不透彻耳。君平之柳[1],崔护之花[2],汉宫之流叶[3],蜀女之飘梧[4],令后世有情之人咨嗟想慕,托之语言,寄之歌咏。而奴无昆仑[5],客无黄衫[6],知己无押衙[7],同志无虞候[8],则虽盟在海棠,终是陌路萧郎耳[9]。集情第二。

今译

有人说:应当为情而死,不应因情而生怨。感情的事情,本来就是可为对方而死,不当生起怨心的。虽然这么说,但既然身在情中,此身又为感情所占有,又怎么忍心去死?然而不死总悟不出情爱的热烈深刻!韩翃的章台娇柳,崔护的人面桃花,唐代后宫御沟里飘流出的红叶,以及任继图夫妇因梧页团圆的故事,都使后世有情人为之叹息而羡慕不已,并且用文字记载下来,表现于诗歌咏叹之中。但是如果没有能飞檐走壁的昆仑奴,没有身穿黄衫的豪客,没有古押衙那样的知己,没有虞候那样的同志,那么即使用海棠作为誓约,知心人终究会像道路上的陌生人一样,最终会分离。因此把有关情的文章集成这第二卷。

注释

[1]君平之柳:唐代韩翃有姬柳氏,安史乱中,两人离散。柳出家为尼。韩翃为平卢节度使侯希逸***,托人寄柳诗曰:章台柳,章台柳,昔日青青今在否?纵使长条似旧垂,亦应攀折他人手。柳为蕃将沙吒利所劫后,虞候许俊用计夺柳氏还韩翃,两人遂得团圆。

[2]崔护之花:唐代崔护游长安城南,口渴至一民居求饮,有一少女递水与之,崔护对她很有爱意,恋恋不忘。次年再访,则门户紧闭,杳无人迹。崔护不胜惆怅,作诗曰: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只今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3]汉宫之流叶:汉宫即唐宫。唐人习惯以汉喻唐。有位唐代宫女将自己幽居深宫的苦闷写在红叶上,从御沟中流到宫外,为有心人拾得,也和诗一首,从御沟上游流入宫里。后来宫人得以放出,两人终于成为夫妇。这就是盛传于当时的红叶题诗故事。

[4]蜀女之飘梧:西蜀人任继图与妻李云英分离,后来云英题诗在梧桐叶上,相诉思念,最终被任拾到,二人得以团圆。

[5]昆仑:唐代大历年间,崔生与一个身穿红绡的歌伎相爱,却苦于不能结合。他家里有个昆仑奴叫磨勒,凭着智勇,终于使崔生如愿以偿。

[6]黄衫:唐代大历中书生李益与霍小玉相爱,后来李益变心,霍小玉思念成疾,梦中见一个穿着黄衫的汉子带着李益进来,送到座席上,与她相会。

[7]押衙:古押衙。唐德宗时王仙客与表妹无双相爱,后来在战乱中无双被逼成为宫女,王仙客求助于侠士古押衙,古押衙历尽种种艰险,终于使无双与仙客得以结合。

[8]虞候:即为韩翃夺回柳氏的虞候许俊。

[9]陌路萧郎:据唐人小说《云溪友议》卷一,崔郊寓居汉上,爱慕一婢,后婢为他人所得。崔赠诗曰:侯门一入深如海,从此萧郎是路人。

杨柳凝别恨 阳关诉离肠

几条杨柳[1],沾来多少啼痕;三叠阳关[2],唱彻古今离恨。

今译

婀娜柔婉的杨柳枝,沾上了多少离人的泪水;

一唱三叹的阳关曲,唱尽了古今离别的幽怨。

注释

[1]杨柳:古时有折柳赠别的习俗,故云柳沾泪痕。

[2]三叠阳关:曲名,又名《渭城曲》。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后入乐府,以为送别之曲,反复咏唱,谓之《阳关三叠》。

弹尽妙曲无知音 对景伤春只自怜

弄绿绮之琴[1],焉得文君之听;濡彩毫之笔,难描京兆之眉[2];瞻云望月,无非凄怆之声;弄柳拈花,尽是销魂之处。

今译

拨弄着倾诉如水爱意的琴弦,

如何能得到像文君一样解音的女子来聆听?

濡湿了描画娟美蛾眉的黛笔,

如何能得到像张敞那般贴心的郎君来画眉?

抬头望见云中月,耳中所听的无非是悲怆的声音;

摩挲柔柳抚娇花,眼中所见的无非是断肠的情景!

注释

[1]绿绮:古琴名。晋傅玄《琴赋序》:司马相如有琴曰绿绮。

[2]京兆:汉张敞宣帝时为京兆尹,曾为妻画眉,当时的长安城中有张京兆眉怃之说,后来成为夫妻恩爱的典故。见《汉书张敞传》。

淑女居处远 欢爱宛如昨

花柳深藏淑女居,何殊三千弱水[1];雨云不入襄王梦,空忆十二巫山[2]。

今译

花繁柳盛掩藏着幽静而美好的女子的闺房,何异于三千里的弱水将蓬莱与凡世相隔离?行云行雨的巫山神女不再来到襄王的梦里,空把巫山十二峰想像成她的形象又有何用?

注释

[1]弱水:古代神话传说中险恶难渡的河海。

[2]雨云二句:用襄王梦遇巫山神女典。

心上恨 雨中愁

豆蔻不消心上恨[1],丁香空结雨中愁[2]。

今译

风华绝代的少女心中幽恨难解,

一如丁香花在雨中愁怨地开放。

注释

[1]豆蔻:植物名。诗文中常喻少女。宋陆游《小园春思》:人轩愁入丁香结,幽径春生豆蔻梢。

[2]丁香句:唐李商隐《代赠》: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南唐李煜《浣溪沙》: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慈悲筏济人 恩爱梯接人

慈悲筏济人出相思海,恩爱梯接人下离恨天。

今译

用广大无边的慈悲之心当作渡人筏子,

渡济人出离这相思泪积聚而成的大海;

用无边无尽的恩爱之情当作接引梯子,

接引人走下这布满了离愁别恨的天空。

缩不尽相思地 补不完离恨天

费长房缩不尽相思地[1],女娲氏补不完离恨天。

今译

费长房纵能用缩地术减短距离,

也无法将男女相思的距离缩短;

女娲氏纵然能炼就五色石补天,

也无法将离人破碎的情天补全。

注释

[1]费长房句:晋葛洪《神仙传壶公》:费长房有神术,能缩地脉,千里存在,目前宛然,放之复舒如田也。

醉卧美人旁 欲念不曾动

阮籍邻家少妇有美色,当垆沽酒。籍常诣饮,醉便卧其侧。隔帘闻坠钗声,而不动念者,此人不痴则慧[1]。我幸在不痴不慧中。

今译

阮籍邻家少妇,十分美貌,当垆卖酒。阮籍经常去饮酒,醉了便睡在她的身边。隔着帘子听到玉钗落地声,心中却不起邪念,他不是痴情人就是绝顶聪慧有定性的人。我幸亏是个不痴也不慧的人。

注释

[1]隔帘三句:《避暑录话》:佛氏论持律,以隔壁闻钗钏声为破戒。苏子由谓闻而心不动非破,心动为破戒。子由盖自谓深于佛者,何言之陋如此!夫淫坊酒肆,皆是道场;内外墙壁,初谁隔限?此耳本何所在?今见有墙为隔,是一重公案;知声为钗钏,又是一重公案。尚问心动不动乎?见《宋人轶事汇编》卷十二引。

小玉飞作烟 西施化为土

吴妖小玉飞作烟,越艳西施化为土。[1]

今译

吴宫妖冶的小玉早已化作飞烟,

越国美艳的西施已经化作尘土。

注释

[1]本则出唐白居易《霓裳羽衣歌》。小玉,吴王夫差女。白诗原注云:夫差女小玉死后,形见于王。

珍重人生好光景

蝶憩香风,尚多芳梦。鸟沾红雨,不任娇啼。

今译

蝴蝶在春日的香风中憩息,

青春之梦是如此芬芳而美好;

鸟儿身上沾着飘落的花瓣,

伤春的啼鸣凄切哀愁不堪听。

幽情化石立 怨风结冢青

幽情化而石立,怨风结而冢青[1];千古空闺之感,顿令薄幸惊魂!

今译

一往深情化作了凝伫千载的望夫石,

幽怨情怀凝聚成青青无际的坟上草。

千古以来寂寞闺中人的深切怨恨啊,

足以令负心的男子们为之魄丧魂销!

注释

[1]冢青:汉王昭君墓,在内蒙呼和浩特市南。相传冢上草色常青,故名。泛指坟墓。

多情成恋 薄命可嗟

陌上繁华,两岸春风轻柳絮;闺中寂寞,一窗夜雨瘦梨花。芳草归迟,青驹别易;多情成恋,薄命何嗟。要亦人各有心,非关女德善怨。

今译

路旁繁花已开遍,河畔春风柳絮飞。

深闺中人好寂寞,梨花经雨何憔悴。

芳草青青春正好,游子迟迟不见归。

骑着马儿分袂去,别时容易见时难。

多情生爱爱生恋,红颜薄命枉自嗟。

只缘人心各有情,非关女性善哀怨!

不看绿鬓 终期黄衫

那忍重看娃鬓绿,终期一遇客衫黄[1]。

今译

哪忍在镜前再一次欣赏自己青春娇美的容颜?

只希望能遇到黄衫豪士将那负情的人儿带回。

注释

[1]客衫黄:即黄衫客。

良缘易合 知己难投

良缘易合,红叶亦可为媒[1];知己难投,白璧未能获主[2]。

今译

美满的姻缘从来就很容易结合,

红叶也能够成为媒人传递音信;

知心的朋友自古却很难以寻求,

白璧很难遇到赏识自己的主人。

注释

[1]红叶句:唐代流传着诸多红叶为媒的爱情故事。

[2]白璧句:用卞和泣玉典。卞和,春秋时楚人。得玉璞,先后献之于楚厉王和楚武王,都被认为是欺诈,分别被削去左足和右足。文王即位,卞和抱璞哭于荆山下,三日三夜,泪尽而继之以血。文王使人琢璞,得宝玉和氏璧。后以泣玉指因怀才不遇而悲泣。见《韩非子和氏》。本则摘自明吴从先《小窗自纪》。

湘岸栽竹 巫山停云

填平湘岸都栽竹,截住巫山不放云。

今译

将船颠舟覆的湘江两岸全部填平,

种满竹子好让它承受离人的眼泪;

把风情万种的巫山彩云统统截下,

让她永远永远留在多情人的梦里。

《小窗幽记》是明代著名的格言警句类小品文集,又名《醉古堂剑扫》,作者一说为陈继儒,一说为陆绍珩。全书共分为12卷共1500多则,融处世哲学、生活艺术、审美情趣于一体,涵盖了立德、修身、读书、为学、立业等诸多人生话题,言辞简洁,优美隽永,是晚明清言小品集大成之作。

猜你喜欢

  • 卷二十一 要略

    本篇导读本卷是全书的概略大纲、序言,详细说明了本书的基本内容、写作目的、写作方法等。作者在此卷表示各章节的顺序都有特别的关联设想,而且互为牵引补充,达到层层推进的深入效果。先秦的经籍,一般都把大纲、序..

    20 淮南子译注 2025-04-20
  • 卷二十 泰族

    本篇导读泰有原始的意义,有泰一大道之意,亦有水流舒泰的自然意境,也有泰然自若的道体逍遥含意;族是聚合、聚集的意思。上一卷《修务》言有功,惠泽苍生,行不言的大道,学道有成。本卷则回顾泰古真人的妙道,气生..

    18 淮南子译注 2025-04-20
  • 卷十九 修务

    本篇导读修,高诱注为勉,而务则注为趋,有趋向的意思。本卷指圣人对外有博施济众的趋向,对内则自我修养。本卷认为圣人君子的无为不是寂然无声,漠然不动,引之不来,推之不往的,他们的自我修养达到较高的水平,因..

    19 淮南子译注 2025-04-20
  • 卷十八 人间

    本篇导读本卷的内容主要是论祸福,文中认为:祸之来也,人自生之;福之来也,人自成之。祸福的根源,都是自己本性、行为的回馈。人间的祸福,并不一定是最终的结果,祸福往往并行而至。取利舍害是人之常情,趋吉避凶..

    17 淮南子译注 2025-04-20
  • 卷十七 说林

    本篇导读本卷《说林》与上篇《说山》相似,可说是姊妹篇,其说故事及箴言的形式相同,山和林木互相辉映,可见作者及编者的心思。无古无今,无始无终,未有天地而生天地,至深微广大矣。足以蹍者浅矣[1],然待所不蹍..

    17 淮南子译注 2025-04-20
  • 卷十六 说山

    本篇导读崇山峻岭,使人有稳重的感觉,山岭崇高屹立,有如大道擎天不倒。原注解说:山为道本,仁者所处,委积若山,故曰说山。仁者乐山,因为山中万物生气勃勃,生而不相争,在山的不同高度都有不同的生态环境;山中..

    16 淮南子译注 2025-04-20
  • 卷十五 兵略

    本篇导读本卷兵略集中讨论了战争。先秦诸子各有兵略观点,本卷除了是集大成的系统性理论外,亦发展了独特的军事策略原则,当中谈到战争的由来及将帅的修养和军队的建立。作者认为作为军队的高层领导,总离不开大道的..

    15 淮南子译注 2025-04-20
  • 卷十四 诠言

    本篇导读本卷诠言是用尽言词来诠释大道,虽然作者明白道可道,非常道,但为了呈现宇宙的真谛,他仍锲而不舍地描述具体形态的大道。本卷详尽阐述无为,无为者,道之体也,所谓无为,就是归根返本,以道应付千万事情,..

    20 淮南子译注 2025-04-20
  • 卷十三 泛论

    本篇导读以多角度来观察事物,是开启自我智慧窍门的重要途径。本卷题为泛论,泛是泛滥,指各种观点多如大水泛滥。能够掌握道的源头,自然可以开阔地谈论大变化,故此高诱解题说:博说世间古今得失,以道为化,大归于..

    20 淮南子译注 2025-04-20
  • 卷十二 道应

    本篇导读本卷是专门论道的篇章,与《原道》着重阐述理论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卷运用了讲故事的方式阐释深奥的道理,这样比较形象化,而且用事实作为题材,令读者更容易明白。卷中所引用的五十二则故事采自《吕氏春秋》、..

    20 淮南子译注 2025-04-20
  • 卷十一 齐俗

    本篇导读习俗因地方不同而有差异,齐俗就是齐同风俗的意思。本卷认为面对不同时代、地方、民族的各种风俗,君主都要尊重,不能用某一种礼法来束缚人民。此外,卷中认为应以道论者,总而齐之,要用大道一体作为主轴,..

    21 淮南子译注 2025-04-20
  • 卷十 缪称

    本篇导读缪指不同、差异,称是恰当应用的意思。本卷就是用不同的观点角度来探究大道的衍生用途。当中引述了儒家和其他学说,兼收并蓄,虽然有差异(缪),但可以称说(称)。《缪称》与上一篇《主术》谈论君主治理天..

    21 淮南子译注 2025-04-20
  • 卷九 主术

    本篇导读本卷原注题解说:主,君也。术,道也。君之宰国统御臣下,五帝三王以来,无不用道而兴,故曰主术也。主是君主,术是治国之道,本卷全面地论述了君主的治国之道,其原则是无为而治,人主之术,处无为之事,而..

    18 淮南子译注 2025-04-20
  • 卷八 本经

    本篇导读本卷原题解是:本,始也。经,常也。本经造化出于道,治乱之由,得失之常,故曰本经。这里本是原本、根本,经是经常的意思。本卷的内容就是指出治国之道必须运用大道的原始根本方法,并且经常维持这个原则,..

    14 淮南子译注 2025-04-20
  • 卷七 精神

    本篇导读本卷论述了生命的起源、要素及养生之道等重要论题。卷中指出人类的精神是由天而来的,而且形躯会受到大自然直接影响,人体与万物具有感应的能力,如人能做到恬愉虚静,精神便可稳固。此外,卷中亦指出精神为..

    21 淮南子译注 2025-04-20
  • 卷六 览冥

    本篇导读本卷的题解是览观幽冥变化之端,至精感天,通达无极,故曰览冥。意思就是观览万物当中幽冥难以察觉的变化规律。本卷提示人类要屏除巧诈思虑,细心览察事物的幽微地方,这样便可发现很多自然现象都是最精微关..

    22 淮南子译注 2025-04-20
  • 卷五 时则

    本篇导读时指时间或季节,则是法则或原则。本卷叙述了四季的变化规律,以及统治者因应时则所实施的政令。在以往的农业社会中,人们须望天而耕稼,而每个月的天气都会有很大的变化,因此人必须适应天时的改变,才会获..

    21 淮南子译注 2025-04-20
  • 卷四 墬形

    本篇导读本卷吸收了《山海经》和《尚书禹贡》的地理知识,内容包括广博的见闻异物,又用当时的科学眼光加以描述,渐渐脱离上古神秘的面纱,是汉代最重要的地理文献。此卷又呈现出古代的宇宙观,解释天地为实有的大自..

    20 淮南子译注 2025-04-20
  • 卷三 天文

    本篇导读本卷依据古代上考天文的严格治学态度,探索了无尽的穹苍,并总结了西汉以前的中国星象、天文、历法的知识,介绍宇宙的起源和天体二十八宿的布局。它第一次完整记录了二十四节气的名称,虽然今天看来只是陈旧..

    13 淮南子译注 2025-04-20
  • 卷二 俶真

    本篇导读俶是开始、开端的意思;真是真实、纯真的意思,是道的内涵的主要素质。本卷以得道为目标,说明如何养性存神,以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此外,本卷亦阐述了具备德行的基本客观标准,解释贤人、圣人、真人的不同..

    20 淮南子译注 2025-04-20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