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淮南子译注 / 刘安

卷三 天文

2025-04-20 15:42 淮南子译注

本篇导读

本卷依据古代上考天文的严格治学态度,探索了无尽的穹苍,并总结了西汉以前的中国星象、天文、历法的知识,介绍宇宙的起源和天体二十八宿的布局。它第一次完整记录了二十四节气的名称,虽然今天看来只是陈旧的科学,但它在天文学历史中却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此外,本卷又记述了阴阳五行和十二个月的历数,演化成古代音乐编制五音和十二律的过程,成为继往开来的独特历史。

本卷展现了天人模拟相感应的思想,最终统合为中国的天人合一理论。内文指出天有四时而人亦有四肢,天有九重,人亦有九窍,说明了人类生命珍贵,人们生存的空间不能离开天地。

天墬未形[1],冯冯翼翼,洞洞灟灟[2],故曰太昭[3]。道始生虚霩[4],虚霩生宇宙[5],宇宙生气。气有涯垠[6],清阳者薄靡而为天[7],重浊者凝滞而为地。清妙之合专易,重浊之凝竭难,故天先成而地后定。天地之袭精为阴阳[8],阴阳之专精为四时,四时之散精为万物。积阳之热气生火,火气之精者为日;积阴之寒气为水,水气之精者为月;日月之淫为精者为星辰[9],天受日月星辰,地受水潦尘埃。

1 墬(d):同地。

2 冯冯翼翼,洞洞灟灟(zh)两句:都是混沌初开无形貌的状态。

3 太昭:即太始,天地有形物的开始。

4 霩(ku):同廓。

5 宇宙:宇是上下四方的空间,宙是古往今来的时间。

6 气:太极未分阴阳的时候,称为先天,这时的气可称为先天之炁,炁就是能量的意义。垠:界限,边际。

7 清阳:指清轻。阳同扬。薄靡:形容最微小的东西在飞散飘扬。

8 袭:合。

9 淫:过多,过剩。

译文

天地没有形成的时候,混沌无形,迷蒙模糊,故称为太昭。大道开始时是虚空阔大的,虚阔的状态演化出宇宙,宇宙产生大气。大气笼罩着天地直到边际,清明轻扬的气散发成为天,厚重混浊的气聚集停留成为大地。清扬的气合成容易,厚重混浊的凝结较为困难,故此天首先形成,而地则较后才定形。天地结合精气成为阴阳,阴阳的精粹结合成为春、夏、秋、冬四季,四季分散精气成为万物。阳的热气积聚生成为火,火的精华成为太阳;阴的寒气积聚成为水,水气的精华成为月亮;日与月的过剩精气成为了星辰,天承受日月星辰,地承受流淌的水和积集的尘埃。

道演化万物示意图

天道曰圆[1],地道曰方[2]。方者主幽,圆者主明。明者[3],吐气者也,是故火曰外景[4];幽者,含气者也[5],是故水曰内景。吐气者施,含气者化,是故阳施阴化。天之偏气,怒者为风;地之含气,和者为雨。阴阳相薄[6],感而为雷,激而为霆,乱而为雾。阳气胜则散而为雨露,阴气胜则凝而为霜雪。

1 天道:指天的法则、天体结构的运行规律。

2 地道:指地上所有生物体的生存方法和道理。

3 明:光明,或指外在情况,或喻意为阳,与幽为阴相反。

4 外景:外间环境的景况,外在空间有光有火的景物。

5 含:含养内藏。后来被视为修炼气功的方法。

6 薄:交替,迫近。

译文

天道是圆形的,地道是方形的。方正的大地主宰幽暗,圆环的苍天主宰光明。光明就是吐出气,故此火称为外在的景物;幽暗就是含着气,故此水称为内在的景物。吐散阳气是天公在施予,蕴含阴气是地母掌孕育,故此阳气施予而阴气化育。苍天的气偏邪,形成怒气化作风;大地含气交合,调和转化为雨水。阴阳二气互相逼近,振动起来成为雷,激发成为闪电,散乱开来成为雾气。阳气占上风便会散发成为雨露,阴气占上风则会凝结成为霜雪。

人主之情,上通于天,故诛暴则多飘风[1],枉法令则多虫螟[2],杀不辜则国赤地,令不收则多淫雨。四时者,天之吏也;日月者,天之使也;星辰者,天之期也;虹霓彗星者,天之忌也。

1 飘风:暴风,巨大狂风。

2 螟(mnɡ):一种害虫,吃禾稻的心髓。

译文

人间君主的性情,可以向上通达苍天,故此施行杀戮***就有很多暴风,枉法冤狱的政令就会出现很多虫灾,杀害无辜民众就会令国家土地枯干大旱,不收回恶法就会有很多连续不停的雨水。四季时节,是上天的官吏;日和月,是上天的使者;星辰,是上天的约定期;霓虹和彗星,是上天的禁忌。

赏析与点评

在古人的眼中,彗星是不吉祥的征兆。在现代天体物理学的研究中,天空中的所有星球,或多或少会影响地球上的人类和一切物质,如果彗星接近地球,大地上的物类都会受到干扰,现时西方也有不少人对星体时间生物进行研究。

日冬至则斗北中绳[1],阴气极,阳气萌,故曰冬至为德。日夏至则斗南中绳,阳气极,阴气萌,故曰夏至为刑。阴气极,则北至北极,下至黄泉,故不可以凿地穿井,万物闭藏,蛰虫首穴,故曰德在室。阳气极,则南至南极,上至朱天,故不可以夷丘上屋,万物蕃息,五谷兆长,故曰德在野。

1 冬至:在北半球地区,冬至这天是夜晚最长,日间最短的,阴极而阳生,故有冬至一阳生的说法。北斗:北斗星座,是北方上空最光亮的星,一向被人尊崇,古人认为有影响人们寿命的作用。中绳:指向子午经线北端子辰位置。

译文

冬至的时候,北斗星的斗柄指向子午经线北端子辰位置,阴气盛极,阳气开始萌生,故此称冬至为万物带来善德旺气的节气。夏至的日子,北斗星的斗柄指向子午经线南端午辰位置,这时阳气盛极,阴气开始萌生,故此称夏至为给万物带来刑杀的节气。阴气到了极限,太阳向北移至最北的地方,向下到达黄泉,故此这时不可以凿地挖井。这时万物隐闭收藏,昆虫躲在洞穴里,故此称为善德旺气在室内。阳气到了极限,太阳向南移至最南的地方,向上到达朱天,故此这时不可铲平山丘兴建房屋。这时万物繁殖生息,五谷生长,故此称善德旺气在野外。

季春三月[1],丰隆乃出[2],以将其雨。至秋三月[3],地气不藏[4],乃收其杀,百虫蛰伏[5],静居闭户,青女乃出[6],以降霜雪。行十二时之气[7],以至于仲春二月之夕[8],乃收其藏而闭其寒。

1 季:每个季节的第三个月。每个季节可依次序分为孟、仲、季三个月。

2 丰隆:古代神话中的雷神。一指云师之名,掌管云雨。

3 至秋:季秋,九月。

4 不:应作下。

5 蛰(zh)伏:动物冬眠,不饮不食过冬。

6 青女:传说中的天神青霄玉女,主管霜雪。

7 十二时之气:从季秋到翌年仲春期间的十二个节气中的阴冷之气。

8 夕:一个月的下旬。

译文

季春三月,云师出来了,令天下起雨来。季秋九月,大地的暖气向下埋藏,所以收起阳气刑杀之气,各种昆虫隐伏起来,关闭门户安静地躲在洞穴内。这时天神青女出来了,她令天开始降下霜雪。运行十二个气节(半年)后,直到春天的二月下旬,都收敛隐藏,锁闭着寒气。

赏析与点评

此段讲述天地的阴阳时刻都在循环变动,气节循环不息。古人有二十四节气的养生法,人们可依据自然气候的变化来调整生活,从而达到养生的目的。

天圆地方,道在中央[1],日为德,月为刑[2]。月归而万物死,日至而万物生。

1 道在中央:此处指以道为主干的支柱,支撑着天地。

2 月为刑:月和刑都属阴性,月亮在晚上才出现,而刑罚是指生命离开了正轨。

译文

上天圆寰,大地方正,道就在中央作为主干。太阳为善德的代表,月亮为刑罚的代表。所以月亮归来,万物死亡;太阳到来,万物生长。

赏析与点评

道是宇宙活动的总方程式,太阳散发正能量,月亮令万物安宁。方圆、德刑、生死是相对的,当人明白生死是一种自然规律,就不用害怕死亡,而是要好好计划生命的前路,让日光照耀他人的潜能,以月光抚慰他人的伤痛,做一个顶天立地的真人。

道曰规[1],始于一,一而不生,故分而为阴阳,阴阳合和而万物生。故曰:『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2]。』天地三月而为一时,故祭祀三饭以为礼[3],丧纪三踊以为节[4],兵重三罕以为制[5]。

1 规:画圆的工具,泛指标准的规矩。此处暗喻道是圆的,是玄妙的,是规矩标准。

2 三生:第三个元素是阴阳合和,结合一生二,二生三是完整的三生进化论,属于哲学的宇宙生成论。

3 三饭:古代礼制。

4 三踊:古代丧礼,三次顿足哀哭,以表示悲痛。

5 三罕:王念孙认为应为三军。

译文

道是规矩原理,开始在一,一不能生出天地万物,故分开为阴阳,阴阳彼此结合相和,万物便诞生。故此说:一生出二,二生出三,三诞生万物。天地以三个月为一季,所以祭祀用三饭为礼仪,丧礼用三踊为礼节,士兵用三军作为编制。

赏析与点评

很多人都误以为中国的哲学是二元分裂法,其实大道不是一,也不是零,而是一切皆无,它突然分而为阴阳,阴阳相互交替,然后产生万物。阴阳在运动中取得平衡,并且阳中有阴,阴中有阳。至于西方则有宇宙统一理论(unification theories),认为宇宙的原始是一根弦,一弹指之间,便会产生各种不同频率的音韵,各不相扰和谐共存。这弦可以看成是中国的太极,静的时候,人们不知道它的存在,动的时候散播万物。

三月而为一时[1],三十日为一月,故三十斤为一钧。四时而为一岁,故四钧为一石。其以为音也,一律而生五音,十二律而为六十音,因而六之,六六三十六,故三百六十音以当一岁之日[2]。

1 时:时节段落,即季节。

2 三百六十:农历以三百六十日为一年,是三的倍数,六十也是三的倍数。此段配合上节,用三证明生成事物的基因数。

译文

三个月为一季,三十日为一个月,所以三十斤称为一钧。四季合为一年,故此四钧称为一石。以音乐来说,一个律节可产生五个音调,十二个律节可成为六十个音调,因为乘以六,六乘六等于三十六,故此三百六十个音调相当于一年的日数。

赏析与点评

古代的度量衡单位是配合天地的基本数理而设,作为统一的标准。古时亦有五音和类似现代的七音,不过以五音为基础,多用五音节,少用七音节而已。

天地以设,分而为阴阳,阳生于阴,阴生于阳。阴阳相错,四维乃通[1]。或死或生,万物乃成。蚑行喙息,莫贵于人。孔窍肢体[2],皆通于天。

1 四维:东南西北四方。另有一说是上、下、左、右,上下是天地,背北面南,左右是太阳升降的东西方,是活动的循环。

2 孔窍:人体五官等孔穴,指一切身体向外交流的孔穴通道。

译文

天地设立后,分开成为阴阳,阳由阴所生,阴由阳所生。阴阳互相交错,四方自然通达。或者死,或者生,万物才能生成。用脚爬行和用口呼吸的动物,没有比人更宝贵的。人的孔道窍穴和肢体,都是气通天地。

天有九重[1],人亦有九窍;天有四时以制十二月,人亦有四肢以使十二节[2];天有十二月以制三百六十日,人亦有十二肢以使三百六十节[3]。故举事而不顺天者,逆其生者也。

1 九:言其多,因为物质性的天不能分层次。

2 十二节:指手掌(或脚掌)、前臂、上臂三个部分,分在四肢,成为十二节。即下句所讲的十二肢。

3 三百六十节:指人体骨节有三百六十节。人体骨骼,有三百余根,加上软骨数量,接近三百六十这个数量。

译文

天有九层,人亦有九窍;天有四季,配置十二个月,人亦有四肢,配合成十二节使用;天有十二个月,配置三百六十天,人亦有十二肢体,配合成三百六十节使用。故此行事不顺从天时,就是违逆生理。

赏析与点评

有人反对把中华文化的哲理融入人体,不认同天人合一的思想。可是人的四肢确由三节所组成,人亦有四肢以使十二节是生物学的事实。

亦称《淮南鸿烈》。据东汉高诱注序:“鸿, 大也;烈,明也。以为大明道之言也。”西汉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苏非、李尚、伍被等著。《汉书·艺文志》著录内篇二十一,外篇三十三。内篇论道,外篇杂说。现只流传内篇二十一。书中以道家思想为主,以道家自然天道观为中心,认为“夫道者,覆天载地,廓四方,析八极,高不可际,深不可测,包裹天地,禀授无形”,故“达于道者,反于清静, 究于物者, 终于无为”。主张“得在时, 不在争;治在道, 不在圣”。但另外又主张“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 不必循旧。”和《商君书》主张相同;而《时则训》、《天文训》里又推崇阴阳五行之说,以是《汉书·艺文志》、《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列于杂家。东汉许慎、高诱为之注,近人刘文典有《淮南鸿烈集解》,其中《天文训》全用清人钱塘之注,保存了不少自然科学史资料。《神仙传》以刘安列于神仙。收入《道藏》第863—867册。

猜你喜欢

  • 卷三十九 经部三十九

    ○乐类存目△《雅乐发微》·八卷(两淮马裕家藏本)明张敔撰。考明有两张敔。其一字伯起,合肥人。永乐中贡入太学,除广东道监察御史,官至陕西按察使佥事。所着有《京氏易考》,见朱彝尊《经义考》。此张敔饶州人。..

    15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2025-09-03
  • 卷三十八 经部三十八

    ○乐类沈约称《乐经》亡于秦。考诸古籍,惟《礼记经解》有“《乐》教”之文。伏生《尚书大传》引“辟雝舟张”四语,亦谓之《乐》。然他书均不云有《乐经》(隋志《乐经》四卷,盖王莽元始三年所立,贾公彦《考工记·..

    12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2025-09-03
  • 卷三十七 经部三十七

    ○四书类存目△《苏评孟子》·二卷(兵部侍郎纪昀家藏本)旧本题“宋苏洵评”。考是书《宋志》不着录。孙绪《无用闲谈》称其论文颇精,而摘其中引洪迈之语在洵以后,知出依托。则正德中是书已行矣。此本为康熙三十三..

    11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2025-09-03
  • 卷三十六 经部三十六

    ○四书类二△《四书集义精要》·二十八卷(两淮盐政采进本)元刘因撰。因字梦吉,号静修,容城人。世祖至元十九年徵授承德郎、右赞善大夫。未几辞归,再以集贤学士徵,不起。事迹具《元史》本传。朱子为《四书集注》..

    12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2025-09-03
  • 卷三十五 经部三十五

    ○四书类一《论语》、《孟子》,旧各为帙。《大学》、《中庸》,旧《礼记》之二篇。其编为《四书》,自宋淳熙始。其悬为令甲,则自元延祐复科举始。古来无是名也。然二戴所录《曲礼》、《檀弓》诸篇,非一人之书,迨..

    12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2025-09-03
  • 卷三十四 经部三十四

    ○五经总义类存目△《五经图》·六卷(河南巡抚采进本)不着撰人名氏。雍正癸卯,襄城常定远得明章达原本重刻。达《序》称是本得自卢侍御,卢又得之信州铅山,为鹅湖石刻本。考明卢谦字默存,庐江人。万历甲辰进士,..

    12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2025-09-03
  • 卷三十三 经部三十三

    ○五经总义类汉代经师如韩婴治《诗》兼治《易》者,其训故皆各自为书。宣帝时,始有《石渠五经杂义》十八篇。《汉志》无类可隶,遂杂置之《孝经》中。《隋志》录许慎《五经异义》以下诸家,亦附《论语》之末。《旧唐..

    12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2025-09-03
  • 卷三十二 经部三十二

    ○孝经类蔡邕《明堂论》引魏文侯《孝经传》,《吕览·审微篇》亦引《孝经·诸侯章》,则其来古矣。然授受无绪,故陈骙、汪应辰皆疑其伪。今观其文,去二戴所录为近,要为七十子徒之遗书。使河间献王采入一百三十一篇..

    12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2025-09-03
  • 卷三十一 经部三十一

    ○春秋类存目二△《春秋程传补》·二十卷(浙江汪启淑家藏本)国朝孙承泽撰。承泽有《尚书集解》,已着录。是编以程子《春秋传》非完书,集诸儒之说以补之。其词义高简者重为申明,阙略者详为补缀。书成于康熙九年。..

    12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2025-09-03
  • 卷三十 经部三十

    ○春秋类存目一△《左传节文》十五卷(兵部侍郎纪昀家藏本)旧本题宋欧阳修编,明万历中刊版也。取《左传》之文略为删削。每篇之首,分标《叙事》、《议论》、《词令》诸目。又标《神品》、《能品》、《真品》、《具..

    11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2025-09-03
  • 卷三 经部三,四

    ○易类三△《周易窥馀》十五卷(永乐大典本)宋郑刚中撰。刚中字亨仲,金华人。绍兴二年进士及第。官至礼部侍郎,出为川陕宣抚副使,谪居桂阳军。又责授濠州团练副使,复州安置,再徙封州。卒后追复原官,谥忠愍。事..

    11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2025-09-03
  • 卷三 子部

    (周秦诸子,皆自成一家学术,后世群书,其不能归入经史者,强附子部,名似而实非也。若分类各冠其首,愈变愈歧,势难统摄。今画周秦诸子聚列于首,以便初学寻览,汉后诸家,仍依类条列之。此类若周秦诸子,及唐以前..

    21 书目答问 2025-09-02
  • 说疵伪第十

    物有纯,必有疵;有真,必有伪。知其纯者、真者,而不知其疵者、伪者,非真知也。惟能知其疵与伪,而不至为疵、伪所欺,斯纯与真者出焉矣。凡物皆然,于瓷尤甚。故特辟一门,以作照夜之灯、然犀之镜也(1)。【注释】(..

    15 饮流斋说瓷译注 2025-08-31
  • 说杂具第九

    宋制印合(1),以粉定为最精,式样极扁,内容印泥处甚平淡也。若哥窑,若泥均(2),亦佳。哥窑印合,胎釉视常器较薄。泥均有浑圆者,有六角者,蓝晕浓点,亦殊足珍。印合之式,曰馒头,曰战鼓,口磨盘,曰荸荠,曰平面..

    14 饮流斋说瓷译注 2025-08-31
  • 说杯盘第八

    宋制杯式多撇口,故大杯亦名,即取撇口之义也。又名压手杯,亦作押手杯。压、押,一声之转,义亦相通,谓其口较巨,便于手托也。【译文】宋代制杯的样式多为撇口,所以大杯也称作,即取撇口的意思。又叫压手杯,也作..

    18 饮流斋说瓷译注 2025-08-31
  • 说瓶罐第七

    古人制器载酒,用以飨神(1)。牺尊、象尊(2),导源至远,此尊之权舆也。尊一变而为瓶,用以插花、清供,殆缘后起。腹口相若者谓之尊,口小腹大者谓之瓶。其后市人任意相呼,瓶与尊遂混而为一矣。袁宏道撰《瓶史》(3)..

    14 饮流斋说瓷译注 2025-08-31
  • 说款识第六

    瓷皿有款(1),肇始于宋。宋瓷有内府二字者,书法与大观钱相类(2),间有政和年制字样者。至均窑底内有一、二、三、四、五、六等数目字,或谓红朱色者用单数,青蓝色者用双数,于花盆则然,余器则不尽然也。又,均窑器..

    12 饮流斋说瓷译注 2025-08-31
  • 说花绘第五

    瓷之有花,宋代已渐流行。苏东坡诗定州花瓷琢红玉,仁宗召见学士王珪(1),设紫花坐墩是已。今则宋定流传,递衍尚夥。若耀窑、磁窑,均宋器之仿定者也。花多作盘螭、飞凤、牡丹、萱草等形,其精者几与玉琢细器无异,..

    14 饮流斋说瓷译注 2025-08-31
  • 说彩色第四

    以浅深数种之青色交绘成文,谓之青花。本色地而绘以五色花者,谓之五彩。绘三色花者,谓之三彩。彩地而傅以彩花者,谓之夹彩。先施圈阑,内绘花文,外填色釉或锦文者,谓之开光。黑白等地而绘绿、黄、紫三色花者,谓..

    11 饮流斋说瓷译注 2025-08-31
  • 说胎釉第三

    欲识瓷之美恶,必先辨胎。胎有数种:有瓷胎、有浆胎、有缸胎、有石胎、有铁胎(1)。瓷胎者,辗石为粉,研之使细,以成胚胎者也。凡普通之瓷器均属之。浆胎者,撷瓷粉之精液,澄之使清,融成泥浆,以成胚胎。凡极轻而..

    10 饮流斋说瓷译注 2025-08-31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