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淮南子译注 / 刘安

卷二十一 要略

2025-04-20 17:16 淮南子译注

本篇导读

本卷是全书的概略大纲、序言,详细说明了本书的基本内容、写作目的、写作方法等。作者在此卷表示各章节的顺序都有特别的关联设想,而且互为牵引补充,达到层层推进的深入效果。

先秦的经籍,一般都把大纲、序言置于最后,例如《史记太史公自序》和《庄子天下篇》等,本卷《要略》也同样置于最后。本卷为每卷做了重点提示,建构出立体化的思维美景。本卷辞藻丰富,巧妙地运用优美而类似辞赋的句子,用不同角度去演绎哲理,把言道和言事两者互相交织起来。

夫作为书论者,所以纪纲道德[1],经纬人事[2],上考之天,下揆之地[3],中通诸理。虽未能抽引玄妙之中才,繁然足以观终始矣。总要举凡,而语不剖判纯朴,靡散大宗[4],惧为人之惽惽然弗能知也[5];故多为之辞,博为之说,又恐人之离本就末也。故言道而不言事,则无以与世浮沉;言事而不言道,则无以与化游息。故著二十篇,有《原道》、有《俶真》、有《天文》、有《墬形》、有《时则》、有《览冥》、有《精神》、有《本经》、有《主术》、有《缪称》、有《齐俗》、有《道应》、有《泛论》、有《诠言》、有《兵略》、有《说山》、有《说林》、有《人间》、有《修务》、有《泰族》也。

1 纪纲:纪律纲领,典章法度的规则。

2 经纬:原指纺织品的横直线,这里比喻治理和规划的普通法则。

3 揆(ku):审视,量度。

4 靡散:破碎而消灭,失去原来的宗旨。

5 惽惽(hūn)然:糊涂的样貌,暗昧不明。惽,同惛。

译文

著作本书的目的,是要以道德为纪律纲领和典章法度,阐释治理人事和规划的普通法则,往上考察宇宙,向下审视大地,中间通达所有人世道理。虽然不能提炼出玄妙的事物真谛,但其中涉猎的内容繁杂浩大,足够让人看到事物的开始和终结了。如果只是总括重要的道理,而不详尽分析事物各方面的观点,剖析事物的纯朴本质,就可能失去了事理原来的重要宗旨,恐怕人们糊糊涂涂而不能知悉事物的道理。故此本书言辞重复,广泛地解说,又恐怕人们因此远离根本而追求末节。故此论说道理而不配合人事,便无法把道运用到俗世的是非浮沉升降了;如果只谈论某一事件而不论述大道,便无法把事情融于天地之中了。故此著述此二十篇,它们有《原道》、《俶真》、《天文》、《墬形》、《时则》、《览冥》、《精神》、《本经》、《主术》、《缪称》、《齐俗》、《道应》、《泛论》、《诠言》、《兵略》、《说山》、《说林》、《人间》、《修务》、《泰族》。

赏析与点评

这篇《要略》编于原著之末,明显地表述了跟随传统文以载道的观点。作者希望借此书告诉人们只要依据天地宇宙的大道,明白其中的微妙法则,然后由此实践道德,便可以变化无穷,逍遥自在。

《原道》者,卢牟六合[1],混沌万物[2],象太一之容,测窈冥之深,以翔虚无之轸[3],托小以苞大,守约以治广,使人知先后之祸福,动静之利害。诚通其志,浩然可以大观矣。欲一言而寤,则尊天而保真;欲再言而通,则贱物而贵身;欲参言而究[4],则外物而反情。执其大指,以内洽五藏[5],瀸涩肌肤[6],被服法则,而与之终身,所以应待万方,览耦百变也[7]。若转丸掌中,足以自乐也。

1 卢牟:视察探究。

2 混沌:宇宙还没有开始运作的时候,一切事物混作一团,迷迷糊糊,像一团混合的气体,那时还没有分阴阳。

3 轸(zhěn):车厢底部的横木,可解作田间小路畛。

4 参:应是叁字的相通或误写。

5 洽:滋润。

6 瀸涩(jiān s):浸润。涩疑为渍。

7 览耦(ǒu):观察通彻。

译文

《原道》篇,考察前后左右上下六个方位,探究万物还未运行的混沌状态,像太极开始的形象,探测大道幽深暗淡的极端,飞翔于虚无的小路上,精神寄托在小处却能包容广大,守持简约的办法来治理更广阔的事物,使人们懂得祸福的先后次序,动静之间的利害关系。如果真的通达这些旨意,便可以变得心胸广阔,眼光宽大。想用一句话来领悟道理,那就是尊崇天地,保持纯真的人性和生命;如果想再用第二句话来说明道理,那就是轻视物质而珍重自身;如果想用第三句话来深究道理,那就是放弃外物而返回内心的真性情。掌握住这些要旨,以此来滋润人体五脏,浸润肌肤,依循这些法则,终身不离弃,就能够应付和解决万事万物,观察看清事情的变化,就像用手掌转动一颗小珠,足以自得其乐了。

赏析与点评

道这门学问,蕴藏着宇宙的真理和人生意义。人已经被物质欲望等熏染,我们必须消除自我的执着,重返天然的心性和真情。

《俶真》者,穷逐终始之化,嬴垀有无之精[1],离别万物之变,合同死生之形。使人遗物反己,审仁义之间,通同异之理,观至德之统,知变化之纪,说符玄妙之中,通回造化之母也[2]。

1 嬴:周密。垀(hū):细致。

2 造化之母:即太一元气。

译文

《俶真》篇,彻底追逐宇宙的原始和终极的变化过程,周密细致地剖析有形的万物与无形演变而来的精深道理,分辨万物的变化,融合生死两种形态。使人超脱外物而返回自己的本真,审查仁义之间的问题,贯通其中异同的真理,观察最高德行的统率地位,了解事物变化的规律,解说符验玄妙的现象,通达返回天地诞生时的太一元气状态。

《精神》者,所以原本人之所由生,而晓寤其形骸九窍,取象与天,合同其血气,与雷霆风雨,比类其喜怒,与昼宵寒暑并明,审死生之分,别同异之迹,节动静之机,以反其性命之宗,所以使人爱养其精神,抚静其魂魄,不以物易己,而紧守虚无之宅者也。

译文

《精神》篇,是探究人的性命由来,从而领悟到形躯九窍的不同功能乃仿效天空,人的血气流淌与雷电风雨相同,人的喜怒情绪与日夜寒暑变化同样分明,审视死与生的分界,分别相同和不同的形迹,从而调节人活动和安静的时机,让人返回生命的根本,所以令人爱护保养自己的精神,安抚自己的魂魄,不因外物而改变自己,紧守精神于虚无的大宅中。

《本经》者,所以明大圣之德,通维初之道,埒略衰世古今之变[1],以褒先世之隆盛,而贬末世之曲政也。所以使人黜耳目之聪明,精神之感动,樽流遁之观[2],节养性之和,分帝王之操,列小大之差者也。

1 埒略:相同归类,比较区别。

2 樽(zǔn):通撙,节制,省俭。

译文

《本经》篇,用以使人明白神圣的德行,通晓最初的宇宙大道,分辨道德从古到今盛衰的变化,从而褒扬古圣先王的兴隆盛世,同时贬挫末世的衰败政治。所以使人除掉自己耳目的聪明,避免精神受外物触动,抑制使人精神流散的物欲,调节修养性情的中和之气,分清帝王的情操,罗列道德的大小差异。

赏析与点评

《淮南鸿烈》作者认为人应该德才并重,并且以道德为先。在上位者必须遵从大道而行,并且要重视以往圣王的历史教训,因为没有道德的人坐上高位,便会令下属及平民百姓受苦;高官如只有才能而没有道德,社会国家便会变得一团糟,其情况比一个平庸的人当官更坏。

《主术》者,君人之事也,所以因作任督责,使群臣各尽其能也。明摄权操柄,以制群下,提名责实,考之参伍[1],所以使人主秉数持要,不妄喜怒也。其数直施而正邪,外私而立公[2],使百官条通而辐辏[3],各务其业,人致其功。此主术之明也。

1 参伍:参是三,指天、地、人三才。伍指君臣、父子、夫妇、长幼、朋友五伦。

2 外:抛弃。

3 条通:条理分明,顺利畅通。辐辏(f cu):原指车轴的中心,比喻集中。

译文

《主术》篇,是国君统治的方法,用来告诉君主任命及督导官员,使群臣各尽所能的。说明君主应该拥有权力以控制群臣,根据官员的职称,要求他们完成工作以做到名副其实,考据他们三才五伦的人际关系,从而让君主掌握臣下的术数和要点,不能鲁莽表露喜怒之色。这种术数是要使弯曲的变直,邪曲的变正,摒弃私心而定立公义制度,使百官条理分明地集中到君主身边,各尽其职,人人都建立功绩。这是君主高明的治术。

赏析与点评

《淮南鸿烈》所提出的管理方法十分有条理,而且配合人性来观察,当中认为主管人员应用各种技术调节人情与事理,并且讲求顺畅的效率,可说是非常系统化,切合现代管理的大原则。

《兵略》者,所以明战胜攻取之数,形机之势[1],诈谲之变,体因循之道,操持后之论也[2]。所以知战阵分争之非道不行也,知攻取坚守之非德不强也。诚明其意,进退左右无所失击危[3],乘势以为资,清静以为常,避实就虚,若驱群羊,此所以言兵者也。

1 形机:形势机变。

2 持后:保持后发制敌的优势。后发的好处是已知道敌人移动后的弱点,从而可快速攻击,打败敌人。

3 失:王念孙认为是衍文。击危:挂碍。击当作系,危当作诡。

译文

《兵略》篇,是用来阐明战争取胜,进攻夺地的术数,战争形势的机变,诈伪变化的手段,以及体察依循自然之道和原则,把握后发制胜的理论。这样可以知道战阵对垒时,不依据大道的原理是行不通的,进攻或坚守时,没有道德是不会强大的。如果真的明悟其中的意义,进攻和退守左右便没有挂碍,乘着气势作为资源,内在以清静作为常法,避开敌人的实力,攻取其松懈的地方,就好像驱赶羊群一样得心应手,这就是论说战争的道理。

赏析与点评

古代战争中,军队往往要说明自己拥有道德理据,是正义的雄师,因为出师有名,可激励军队的士气。

凡属书者,所以窥道开塞,庶后世使知举错取舍之宜适,外与物接而不眩,内有以处神养气,宴炀至和[1],而己自乐所受乎天地者也。

1 宴:平。炀(ynɡ):温暖。

译文

一般著书之目的,是为了窥探大道的开合哲理,令后世的人知道怎样的举止取舍才是正确合适的,接触外物而不致迷惑昏眩,对内懂得修养精气神,平顺温暖、和谐祥瑞,自己享受着天地本性所给予的快乐。

故言道而不明终始[1],则不知所仿依;言终始而不明天地四时[2],则不知所避讳;言天地四时而不引譬援类[3],则不知精微;言至精而不原人之神气[4],则不知养生之机;原人情而不言大圣之德[5],则不知五行之差;言帝道而不言君事[6],则不知小大之衰;言君事而不为称喻[7],则不知动静之宜;言称喻而不言俗变[8],则不知合同大指;已言俗变而不言往事,则不知道德之应[9];知道德而不知世曲[10],则无以耦万方;知泛论而不知诠言[11],则无以从容;通书文而不知兵指[12],则无以应卒[13];已知大略而不知譬喻[14],则无以推明事;知公道而不知人间[15],则无以应祸福;知人间而不知修务[16],则无以使学者劝力。欲强省其辞,览总其要,弗曲行区入[17],则不足以穷道德之意[18]。故著书二十篇,则天地之理究矣,人间之事接矣,帝王之道备矣。

1 言道:指《原道》篇。明终始:前后的关联。指《俶真》篇。

2 明天地四时:指《天文》、《墬形》和《时则》三篇。

3 引譬援类:指《览冥》。

4 原人之神气:指《精神》篇。

5 大圣之德:指《本经》篇。

6 君事:指《主术》篇。

7 为称喻:指《缪称》篇。

8 言俗变:指《齐俗》篇。

9 道德之应:指《道应》篇。

10 知世曲:指《泛论》篇。

11 知诠言:指《诠言》篇。

12 兵指:指《兵略》篇。

13 卒:通猝,突发事件。

14 知譬喻:指《说山》及《说林》二篇。

15 人间:指《人间》篇。

16 知修务:指《修务》篇。

17 曲行区入:婉转曲折地引入道理之内。

18 穷道德之意:主要指《泰族》篇,兼指全书的主旨。

译文

故此只谈论大道而不阐明其始末,便不知道学习仿效什么;只谈论事物的始末而不明白天文、地理和四季,便不知道如何避开忌讳;只谈论天文地理四季而不做模拟分析,便不知道事物间精微奥妙之处;只谈论事物的精妙情况而不探究人的精神血气,便不知道养生的秘诀;只探索人类本原的性情而不谈论圣贤的德行,便不知五行各有差异;只谈论帝王之道而不讲述君主治国的方法,便不知道治术大小层次的分别;只谈论君王的事而不引用实例比喻,便不知道动静如何适宜;只引用实例比喻而不研究世俗的变化,便不知道合乎应用的大原则;只谈论世俗的变迁而不谈以往的事,便不明白道德的应验;只明白道德而不了解世情的曲折,便不能应付世界的万象;只知道广泛的论说而不懂得详细诠释,便无法从容不迫;只通晓文书典籍而不知道用兵之法,便不能应付突发危机事变;只知道整体的大略要旨而不知道譬喻,便不能真正明白事理;只明白大道理,而不知人间的琐碎事务,便不能应付祸福的来临;只知道人间祸福而不知道修业务实,便不能劝导人们努力勤学。如果想勉强省略言辞篇幅,概括要旨而不曲折婉转地讲述,便不能详尽呈现道德的意涵。所以,著书二十篇使天地宇宙的道理得以深究,人间的万事得以接合,帝王之道便完备了。

赏析与点评

这段顺着了解大道的开始,指出人生应该学习的各种知识,包括天文、地理、兵法、养生之道、人情事理等等。作者认为只有透彻地掌握这些知识,才能成为一位具备通识能力的智者,如能同时坚守道德,便可成为德才兼备、顶天立地的真君子,甚至成为一位将帅帝王的人才。只要时机合适,就能展露文韬武略的才华,济世利人,完满人间的道德功业。

亦称《淮南鸿烈》。据东汉高诱注序:“鸿, 大也;烈,明也。以为大明道之言也。”西汉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苏非、李尚、伍被等著。《汉书·艺文志》著录内篇二十一,外篇三十三。内篇论道,外篇杂说。现只流传内篇二十一。书中以道家思想为主,以道家自然天道观为中心,认为“夫道者,覆天载地,廓四方,析八极,高不可际,深不可测,包裹天地,禀授无形”,故“达于道者,反于清静, 究于物者, 终于无为”。主张“得在时, 不在争;治在道, 不在圣”。但另外又主张“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 不必循旧。”和《商君书》主张相同;而《时则训》、《天文训》里又推崇阴阳五行之说,以是《汉书·艺文志》、《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列于杂家。东汉许慎、高诱为之注,近人刘文典有《淮南鸿烈集解》,其中《天文训》全用清人钱塘之注,保存了不少自然科学史资料。《神仙传》以刘安列于神仙。收入《道藏》第863—867册。

猜你喜欢

  • 卷第四百二十一 龙四

    萧昕 遗尺潭 刘贯词 韦氏 任顼 赵齐嵩----------------------------------------萧昕唐故兵部尚书萧昕常为京兆尹。时京师大旱,炎郁之气,蒸为疾厉。代宗命宰臣,下有司祷祀山川,凡月余,暑气愈盛。时天竺僧不空三..

    2 太平广记 2025-10-11
  • 卷第三百三十六 鬼二十一

    常夷 张守一 郑望 宇文觌 李莹 裴晠 李氏----------------------------------------常夷唐建康常夷,字叔通,博览经典,雅有文艺。性耿正清直,以世业自尚。家近清溪,常昼日独坐。有黄衫小儿赍书直至阁前曰:"朱秀..

    5 太平广记 2025-10-10
  • 卷第三百二十一 鬼六

    郭翻 王瑗之 牵腾 新鬼 刘青松 庾亮 司马义 李元明 张闿庾绍之 韦氏胡馥之 贾雍 宋定伯 吕光----------------------------------------郭翻晋郭翻,字长翔,武昌人,敬言之弟子也,征聘不起。亡数日,其少子忽如中恶..

    6 太平广记 2025-10-10
  • 卷第三百一十一 神二十一

    萧旷 史遂 田布 进士崔生 张偃 裴氏子 韦驺----------------------------------------萧旷太和处士萧旷,自洛东游。至孝义馆,夜息于双美亭,时月朗风清。旷善琴,遂取琴弹之。夜半,调甚苦。俄闻洛水之上,有长叹者..

    10 太平广记 2025-10-10
  • 卷第二百二十一 相一

    袁天纲 张冏藏 张柬之 陆景融 程行谌 魏元忠----------------------------------------袁天纲袁天纲,蜀郡成都人。父玑、梁州司仓。祖嵩,周朝历犍为蒲阳蒲江二郡守、车骑将军。曾祖达,梁朝江黄二州刺史,周朝历天..

    9 太平广记 2025-10-09
  • 卷第一百二十二 报应二十一

    陈义郎 达奚珣 华阳李尉 段秀实马奉忠 郓卒 乐生 宋申锡蜀营典--------------------------------------------陈义郎陈义郎,父彝爽,与周茂方皆东洛福昌人。同于三乡习业,彝爽擢第,归娶郭愔女,茂方名竟不就,唯与..

    6 太平广记 2025-10-07
  • 卷第一百二十一 报应二十

    杜通达 邢文宗 长孙无忌 娄师德王瑱 江融 李昭德 弓嗣业 周兴 鱼思咺 索元礼 张楚金 崔日知 苏颋 李之 唐王皇后 杨慎矜 师夜光 崔尉子--------------------------------------------杜通达唐齐州高苑人杜通达,贞观..

    6 太平广记 2025-10-07
  • 卷第二十一 神仙二十一

    孙思邈 司马承祯 尹君--------------------------------------------孙思邈孙思邈,雍州华原人也。七岁就学,日诵千余言。弱冠,善谈庄、老及百家之说,亦好释典。洛阳总管独孤信,见而叹曰:“此圣童也,但恨其器大..

    14 太平广记 2025-10-06
  • 卷二十一 文部

    ○经典第一§叙事《释名》曰:经者,径也;典,常也。言如径路无所不通,可常用也。《白虎通》曰:五经:《易》、《尚书》、《诗》、《礼》、《乐》也。(古者以《易》、《书》、《诗》、《礼》、《乐》、《春秋》为..

    12 初学记 2025-10-05
  • ●北堂书钞卷第一百二十一  武功部九

    隋祕书郎虞世南撰南海孔广陶校註鼓二十四 金钲二十五铙二十六 鞞二十七铎二十八 角二十九兜鍪叁十 眊叁十一铠叁十二 盾叁十叁○鼓二十四为五兵长「京房易占云镇星于兵为鼓于经为易易为五经首鼓为五兵长○今案陈俞本..

    12 北堂书钞 2025-10-04
  • ●北堂书钞卷第六十九    设官部二十一

    隋祕书郎虞世南撰南海孔广陶校註主簿一百四十 公府祭酒一百四十一录事参军一百四十二记室参军一百四十三中兵参军一百四十四刑参军一百四十五行参军一百四十六 公府舍人一百四十七○主簿一百四十省著眾事「续汉书百..

    13 北堂书钞 2025-10-04
  • ●北堂书钞卷第二十一    帝王部二十一

    隋祕书郎虞世南撰南海孔广陶校註昏德七十一失政七十二禪位七十三○昏德七十一有夏昏德「○今案见书仲虺之誥」秽德彰闻「书○今案见泰誓中」颠覆厥德「○今案见诗大雅抑」歛怨為德「毛诗○今案见大雅荡荡之篇」太康..

    10 北堂书钞 2025-10-03
  • 卷九百二十一 ◎羽族部八

    ○鹊 《礼记·月令》曰:季冬之月,鹊始巢。 《诗》曰:《鹊巢》,夫人之德也。国君积行累功,以致爵位,夫人起家而居有之。 又曰:鹊之疆疆,鹑植导奔。 又曰:防有鹊巢,邛有旨苕。谁侜予美?心焉忉忉。 《尔雅》..

    3 太平御览 2025-10-02
  • 卷九百九 ◎兽部二十一

    ○狼 《尔雅》曰:狼,牡獾(音欢。)牝狼。其子,獥。(吉尧切。)绝有力,迅。 《说文》曰:狼,似犬,锐头而白颊。 《诗》曰:狼跋其胡,载疐(音致。)其尾。(疐,跲也。) 又曰:子之昌兮,遭我猱之阳兮,并驱从两狼兮..

    4 太平御览 2025-10-02
  • 卷八百六十三 ◎饮食部二十一

    ○肉 《礼》曰:毋反鱼肉。(为已历口人可秽也。)濡肉齿决,幹肉不齿决。 又曰:六十宿肉,六十非肉不饱。 又曰:觞酒豆肉,让而受恶。 《传》曰:公将如棠观鱼,臧僖伯谏曰:"乌兽之肉不登於俎,则公不射,古之制也..

    12 太平御览 2025-10-01
  • 卷八百二十一 ◎资产部一

    ○田 《释名》曰:土已耕者曰田。田,填也,五稼填满其中心也。 《尚书·禹贡》曰:冀州厥田惟中中,(孔安国曰:田之高下肥瘠,九州之中为第五。)兖州厥田惟中下,(第六。)青州厥田惟上下,(第三。)徐州厥田惟上中,..

    13 太平御览 2025-09-30
  • 卷八百 ◎四夷部二十一·北狄二

    ○总叙北狄下 《史记》曰:唐虞以上,有山戎、猃狁、荤粥。(晋灼曰:尧时荤粥,周曰猃狁,秦曰匈奴。) 又曰:武王伐纣,而营洛邑,复居於丰镐。放逐戎狄泾洛之北,时入贡,命曰荒服。 又曰:赵武灵王北破林胡、楼烦..

    11 太平御览 2025-09-30
  • 卷七百二十一 ◎方术部二

    ○医一 《周礼·天官下》曰:医师掌医之政令,聚毒药以供医事。凡邦之有疾病者、疕疡者造焉,则使医分而治之。岁终则稽其医事,以制其食。十全为上,十失一次之,十失四为下。 又《天官·疾医职》曰:疾医掌养万民之..

    9 太平御览 2025-09-29
  • 卷七百一十九 ◎服用部二十一

    ○粉 《释名》曰:粉,分也。研米使分散也。赤(赤贞切。)粉者,赤也。染粉使赤,以着颊也。 《墨子》曰:禹造粉。 《博物志》曰:纣烧铅锡作粉。 《汉书》曰:广川王去幸姬陶望卿,去疾后昭信谓去疾曰:"前画工画望..

    9 太平御览 2025-09-29
  • 卷六百七十九 ◎道部二十一

    ○传授下 《金简玉字经》曰:黄帝授襄城小童步六纪之法。 又曰:黄累小童授步三纲之法也。 又曰:广成授东中元童步六官之法也。 《文始内传》曰:太上遣绣衣使者传命尹喜。 《玉帝七圣玄纪》曰:七圣撰上玄之章,以..

    9 太平御览 2025-09-29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
蜂鸟影院2048影视资源论坛熊猫影视河马影视星辰影视萝卜影院八哥电影网人人看电影无忧影视网橙子影视网叮当影视网天天影视网青青影视网电影天堂开心追剧网西瓜影院麻花影视网70影视网年钻网茶小舍电影藏影堂新神州影域煮酒观影体积影视爱看影院星光电影至尊影院极影公社超清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