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绛都春·燕亡久矣》原文及赏析
●绛都春
吴文英
燕亡久矣,京口适见似人,怅怨有感。
南楼坠燕。
又灯晕夜凉,疏帘空卷。
叶吹暮喧,花露晨晞秋光短。
当时明月娉婷伴。
怅客路、幽扃俱远。
雾鬟依约,除非照影,镜空不见。
别馆。
秋娘乍识,似人处、最在双波凝盼。
旧色旧香,闲雨闲云情终浅。
丹青谁画真真面,便只作、梅花频看。
更愁花变梨霙,又随梦散。
【鉴赏】
这是一首惮亡词。吴文英在杭州时曾娶有一妾,后夭亡。作者在京口(今一江一 苏镇一江一 )忽然碰到一个与其亡妾极相似的歌妓,怅惋之中写下了这首词。
南楼坠燕。又灯晕夜凉,疏帘空卷。古代文人多以燕喻姬妾,取其轻盈娇小之意。写分别时又往往以燕上下飞舞而起兴,因为词人与其妾是死别,所以用坠燕起兴。灯晕二句写词人居室的情况。
因秋夜凉,雾气重,灯晕越发明显。在这凄凉的夜中,词人高卷疏帘等待故人归来,故人却始终没有出现,但也正因为帘子卷起才看见了南楼坠燕,文理极密。叶吹暮喧,花露晨晞光短二句从眼前情景联想到人事。晚风吹动树叶发出阵阵喧响,由此词人进一步联想到花露,早晨的露水不是可以滋润这枯叶吗?但花露早就干了,因为秋季的白日是比较短的。从花露易晞自然而然引起了对短暂人生的联想,进而引出对亡妾的哀悼。当时明月娉婷伴,怅客路、幽扃俱远。此三句为痛悼亡灵。上面本来已经引出其妾早亡,但到此笔锋一顿,追忆共同生活时的欢乐。娉婷形容女子婀娜多姿、情态美好。
而现在两人一陰一陽一隔绝,不能再会。怅客路幽扃俱远是从双方来写,一是自己客居他乡,距家遥远;一是亡妾长眠九泉之下,墓门紧闭,距离人间更是无限遥远。两个远合在一起,使词人尤增凄楚悲苦之感。
雾鬟依约,除非照影,镜空不见,三句写对亡妾的思念。雾鬟本指年轻女子发鬟蓬松、美丽。这是承明日而来的,词人想象亡妾在月下姗姗归来。
但她皆竟已离人间,所以尽管她能环珮归来,但毕竟是有影无形的。这个结尾扫除了一切痴想,所有这些毕集中表达了作者对亡妾的悼念之情。
下片则主要写在京口见到与亡妾相似的妓女以及由此所产生的联想,进一步表达了对旧人的思念。
别馆点明自己在京口作客,同时,自然地把笔锋转到现实中自己面前所对之人。秋娘为妓女之泛称。乍识,刚一见面。第一眼词人就觉得她与亡妾有相似之处。究竟在那里相似呢?经过认真思考才认定是她双眸注视自己时的神态。凝盼是描写京口之人,更是写亡妾。这个大胆热情的动作,给词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旧色旧香,闲雨闲云情终浅,二句言想起故人的旧色旧香,而眼前这种邂逅相逢的露水夫妻毕竟情浅。这是承接双波凝盼而来,意思是说尽管她们神态极为相似,但词人对她们两人的感情是绝不相同的。丹青谁画真真画,便只作梅花频看,借描写自己的痴想,抒发对亡妾的怀念。我和这个京口似人虽然情浅,但不妨请一位丹青高手为她写一真 画像,然后把这幅写一真 当作梅花一样频频欣赏。这是承接情浅句而来,意思是说作夫妻虽然情浅,但是我还是愿意常看见她的面,因为看到这幅画上颜容就想到了亡妾。最后二句是说恐怕连这京口似人也难得常见。更愁句承接上韵频看,言恐怕梅花似雪,转眼消散,有如梦境消失。这实际上还是哀悼亡妾。
总而言之,这首词写的是作者生活中的一个小小插曲。上片以南楼坠燕起,以镜空不见收,写对亡妾思念极深而不得见的凄婉之情。下片借偶遇之人抒发怀旧之情,更是一韵一顿,笔意曲折,在结尾处达到高一潮,这也是本篇艺术上的成功之处。
本站部分赏析内容来自网络或网友提供,旨在弘扬中华文化,仅用于学习交流,部分未署名皆因原作者无法考证,如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通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