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元好问传 / 朱东润

第六章 三京的失守

2025-05-20 15:40 元好问传

金的必亡必滅,是金人立國初年的形勢所造成的。

遼是異族,在遼人進入中國以後,直至天祚之亡,前後二百餘年,甚至天祚被俘,西遼還繼續存在八十八年,可是金人的統治,始終不足一百二十年。一個朝代存在的長短,和它的統治是否適當,以及當時的客觀形勢,是有一定的關係的。

在金存在的時候,以極少數的女真民族,用極為落後的方法統治多數文化較高的漢民族,這正是古人所説的厝火於積薪之上,其滅亡可立而待的。

現在金的統治結束了,雖然金哀宗不是一個荒淫無度的君主,但是他的統治崩潰是無可避免的。在金人北依長河、南連宋人的時候,蒙古的軍隊北叩潼關,南沿襄鄧,期在滅金,而始終被阻於豫西羣山之外,急切間找不到滅金的道路。然後始命王檝南結宋人,約定宋元會師。滅金而後,以黄河為界,蒙古在北,宋人在南,共存共榮,這纔有蔡州的會師。宋人以白米三百萬斛接濟蒙古,最後纔能取得勝利,不是如此,無論蒙古的軍隊如何長於作戰,這個本領,女真人原是共同具有的。困獸猶鬥,中國人這句從古相傳的老話,真是積若干代的經驗學到的真理,究竟是不可磨滅的。

以河為界的約定是從宋、金之間以淮為界的延伸。淮水淺,而且西至鄧州為止,因此潁、壽而東,經常是界址不明,涉水可慮;唐、鄧已經接近淮水的盡頭,更易於挑起南北的釁端。所以以黄河為界的新計劃,從表面上看,宋人是占到了些須的便宜。但是戰争的事,本來要冒一定的危險,既然參加戰争,不會是全無賠償的白貼人馬和軍需,這一點無論蒙古是怎樣的涉世無多,不會不理解,也是必然要在訂約的時候看得清楚的。

有了這樣的相互理解,所以金人亡國的消息一來,宋理宗端平元年(1234)六月,下詔出師收復三京。所謂三京,是宋人的南京應天(今商丘)、東京開封、西京河南(今洛陽),其實都在黄河以南。實際上是把宋、金後期交涉中宋人不斷出入淮河以北的情況,確定為黄河以南而已。丞相鄭清之力主其説,且命趙范移師黄州,刻日進兵。趙范、趙葵都主張守河據關,收復三京。當然彼時也有一些人認為:分道而趨京洛者幾萬,留屯而守淮襄者幾萬,非按籍而得二三十萬衆,不足以事驅馳。借曰帥臣威望素著,以意氣招徠,以功賞激勸,推擇行伍,即可為將,接納降附,即可為兵,臣實未知錢糧之所從出也。興師十萬,日費千金,千里饋餉,士有飢色。今之饋運,累日不已,至於累月;累月不已,至於累歲;不知累幾千金而後可以供其費也。今百姓多垂磬之室,州縣多赤立之帑,大軍一動,厥費多端,其將何以給之?今陛下不愛金帛,以應邊臣之求,可一而不可再,可再而不可三。再三之後,兵事未已,欲中輟則棄前功,欲勉強則無多力,國既不足,民亦不堪,臣恐北方未可圖,而南方已騷動矣。中原蹂踐之餘,所在空曠,縱使東南有米可運,然道里遼遠,寧免乏絶?由淮而進,縱有河渠可通,寧無盜賊邀取之患?由襄而進,必須負載,三十鐘而致一石,亦恐未必能達。若使頓師千里之外,糧運不繼,當是之時,孫吴為謀主,韓彭為兵帥,亦恐無以為策。他日糧運不繼,進退不能,必勞聖慮,此臣之所憂者三也。願堅持聖意,定為國論,以絶紛紛之説。這樣的考慮不能説是不正確的。

是不是應當收復三京,在當日是有争論的,後人也是有争論的。張溥《宋史紀事本末》是同情收復三京的。他的主張是這樣的:

徽宗之取燕雲,理宗之復三京,二失同譏。然燕、薊、景、檀、涿、易等十四州,石敬瑭失之;平、營、灤三州,劉仁恭失之,地雖中國,非宋壤也。河南故都,陵寢在焉,委於蒙古,吾其忍乎!童貫伐遼,白溝敗績,再與金約,師復失期,克燕五京,宋實無功,事成背約,彼或有辭。蒙古攻金,假道乞師,馬磴之戰,孟珙先驅入蔡,滅金功首在宋,謂必斂手空城,坐而不取,非人情也。且遼為宋敵,金為宋仇。敵者可以存可以亡者也,仇者可以亡必不可以存者也。八陵之辱,二帝之慘,懷而不報者百餘年矣,會有可乘,雖死不顧,必欲鑒宣和之海上而忘靖康之北狩,凡為臣子,其誰堪之?是故滅金之役,正也;三京之復,亦正也。其復而不果者,病在進之太速,守之不固,非盡始謀者過也。紹定五年,蒙古遣王檝來議攻金,帝命使往報,約功成以後,歸河南境地;孟珙與江海塔察兒入蔡州時,即痛哭與言,完顔氏滅,土地共分,自燕以上歸蒙古,自汴以下歸宋。盟無渝也,蒙古必聽。即不然,李伯淵等既誅崔立以降,即走使蒙古,告以罪人授首,盟言可尋,汴京、洛陽,寢廟是宅,不敢不守,非有他志,蒙古之師其無出乎!又不然,彼兵直下,我兵堅守,趙葵等悉力捍城,史嵩之轉餉無。持之數月,或犬羊坐困,捲甲北還,或行人陳辭,畫疆罷鬥,皆足相當。奈何聞風即逃,不戰而潰也。李全之叛,害由養癰,趙范、趙葵,再四請討,鄭清之力主其説,一舉殄平,遂輕視蒙古,鋭進不疑,不知韃靼強大,非金比也。守汴之計未定,而入汴之師先發,取決目前,雖得猶失,闊端分寇,益其咎耳。若謂恢復非計,專責趙、鄭,令宋師不出,蒙古日大,既擁三京,保無南牧乎?殆未可與童貫北伐、張瑴開釁同日而論也。

王夫之的《宋論》,主張又不相同。他説:

會女真以滅契丹,會蒙古以滅女真,旋以自滅,若合符契,懸明鑒於眉睫而不能知,理宗君臣之愚不可瘳,通古今天下,未有不笑之者也。雖然,設身以處之,理宗之應此也亦難矣。會女真以滅契丹,非女真之為之也,女真無藉援於宋之情,亦無遽思吞宋之志,童貫聽趙良嗣間道以往約,而後啟不戢之戎心。使宋閉關以固守,則女真不能測宋之短長,以思淩奪。且宋之於契丹也,無君父之讎,則援而存之以為外蔽,亦一策也。不此之慮而自挑之,其咎無可委也。會蒙古以滅女真,則宋未有往迎之心,而王檝自來,其勢殊矣。蒙古之蹂女真也,聞之則震,當之則迷,左馳右突,無不逞之願欲。其將渡河而殄絶之,豈待宋之夾攻而後可取必?然且間道命使,求之於宋者,其志可知矣。女真已歸其股掌,而涎垂及宋,殆以是探其情實,使遲回於為訢為拒之兩途,而自呈其善敗。故曰,宋之應此亦難矣。藉不許其約而拒之歟,則必有拒之之辭矣。有其辭,抑必有其踐之之實矣。拒之而不以其理,則其辭先詘。如其辭之不詘,而無以踐之,則為挑釁之媒,而固苶然不敢盡其辭。將應之曰:金,吾與國也,世與通妤,盟不可寒。今窮而南依於我,固不忍乘其危而規以為利。如是以為辭而我詘矣。君父囚死於彼,宗社傾覆於彼,陵寢發掘於彼,而以迫脅要盟之約為信,抑將誰欺?明恃女真為外護,以緩須臾之禍,而陽託不忍乘危以誇志義,怯懦之情不可揜,而使其謀我之志益堅,則辭先詘而勢亦隨之以詘矣。

張溥、王夫之兩人的議論都是確有所本的,但是他們的議論,因為時代正在不斷地變動,因此形勢也必然要隨著時代的變動而變動。南宋的初年,承著宣和的積衰,寬緩之至,成為孱弱,高宗蒼皇南渡,奔走海上,宗澤既老,杜充亦降,韓世忠之善戰,將兵不過五萬;岳飛之精忠,高宗又疑其欲立太子;苗傅、劉正彦,激而欲擁立周歲之高宗子旉,并改元明受,張浚奔走海上,僅而獲濟。南宋之初,不可謂非積弱矣。自茲以後,雖牝雞司晨,庸臣誤國,韓侂胄力圖晚蓋而不能,史嵩之陰執大權而未敢,但是朝野之間始終以靖康為大恥,金源為血仇。及蒙古之難作,而宋人之奮發蹈厲,幾於空前,釣魚臺之堅守,為古今歷史所未有,蒙哥之死,雖蒙古人謂為病殂,而宋人謂其死於中箭,亦無以斥之。崖山之役,宋軍以全體殉國,忠貞之至,幾於駕迦太基而上之。謂宋人為積弱,可也,謂宋人為終於積弱,不可也。持論者徒執一端之見,以為有宋三百年,南北十八君,始終出於一轍,此則偏固不經之論,尤不可也。

但是宋人收復三京之説,終於以洛陽之敗而成為空論,是歷史的事實。那又是為什麽?我們的答覆是北方的糧食空虚,一至於此,為趙葵兄弟主張收復洛陽時所不及見而已。那麽要問為什麽不能預見,不能及時發現,不能立即接濟?這樁公案是六百多年以前的事了,年代久遠,我們固難盡見,即以我們及身之時代言之:抗戰末期,河南大荒,重以反動軍隊的蹂躪,當時人民即有河南水、旱、蝗、湯四大害之説。此其一。三年自然災害,北方有守土大吏媚上壓下,河南深受其害,此其二。其後四人幫之害,山東、皖北、豫東大荒,及政策適當變動,人民始有温飽之望。此其三。總之,中原之災荒頻繁,為南方所少有,而其轉運之繁重,道路之困難,亦為後代所不能想像,故徐子才入洛之明日,軍食已竭,只有采蒿和麵作餅以食。麵餅皆盡,殺馬而食,終於不戰而退。蒙古兵又決黄河寸金淀之水以灌宋軍,遂致宋軍皆南退。最後是蒙古全部繼承了金人的遺業,宋金的戰争遂一轉而為宋與蒙古的戰争。

《元好问传》是著名学者朱东润先生漫长学术生涯的绝笔之作。经始于八四,八五年,完稿于八七年,此传不仅写出元好问的一生,写出他的追求和坚持、妥协和经营、委曲和痛苦,更写出从靖康之变到崖山覆亡一百五十年间重大关键史事,以及在辽、金、夏、蒙古环伺恶斗中,金、宋王朝的最后失败,中华民族经历了史上惨烈的苦难。作者不回避元好问为崔立撰碑、投书耶律楚材、依附严实、谀颂张柔等行为之可圈可议,更以同情立场对身处乱世之诗人无从主导命运有所理解,对元好问文学成就有充分揭示。

猜你喜欢

  • 第十章 從鄧州取道東平回家

    次年乙巳(1245)是乃馬真皇后稱制以後的第四年。好問有《與樞判白兄書》,略云:某頓首:自乙巳歲往河南舉先夫人旅殯,首尾閲十月之久,幾落賊手者屢矣。狼狽北來,復以葬事往東平,連三年不寧居,坐是不得奉起居之..

    2 元好问传 2025-05-20
  • 第九章 取道河南

    好問這一次回鄉,是取道洛陽的。路是迴遠了,但是一入河南,他的故國之情,洶湧澎湃,蕩激滿腔,竟是不能自抑。人的思想感情,都以為是可以自己控制的,其實在感情觸發的當中,是無法控制的。好問的上書耶律楚材,亟..

    4 元好问传 2025-05-20
  • 第八章 和嚴實的關係

    汴州陷落以後,好問被放在山東西路,這裏首府是東平,主持者是嚴實。遺山初到東平,雖然他的詩文在當時已經有了大名,但是他的身分只是俘虜。作為降虜而又負有大名,是一件不幸的事,因此他不得不踡縮在矮簷之下,飢..

    4 元好问传 2025-05-20
  • 第七章 汴京陷落以後

    在崔立的指使下,汴京向蒙古投降了。官員、士兵、老百姓一概投降了。投降的保住了生命,其餘一概由蒙古軍安排。好問不是向耶律楚材上書投誠過嗎?在汴京混亂之中,上書的人可能是上千上萬,耶律楚材不一定都看到,而..

    1 元好问传 2025-05-20
  • 第五章 在汴京中

    金哀宗正大八年(1231),好問進入汴京。次年正月改元開興,四月再改為天興。《金史》本傳:天興初,擢尚書省掾。頃之,除左司都事,轉行尚書省左司員外郎。從一般情況講,從外州知縣擢為尚書省掾,不久進為尚書省左..

    3 元好问传 2025-05-20
  • 第四章 入仕

    正大三年(1226),遺山入仕了。由科舉入仕,是一條正當的道路,有《吏部掾屬題名記》:吏部為六曹之冠,自前世號為前行官屬,府史由中後行而進者皆以為榮焉。國朝故事:掾屬之分有左右選,右選之在吏曹者,往往至公..

    4 元好问传 2025-05-20
  • 第三章 入仕的前夕

    宣宗興定元年(1217),好問有《論詩絶句三十首》,在文學批評史中,這是成功的著作,但是也還有一些偏見,特别在他談到南宋作品的方面時。大定五年以前,金人認為南宋只是一個屬國,和高麗、西夏一樣,因此南宋的作..

    1 元好问传 2025-05-20
  • 第二章 元好問的青少年時代

    元好問,字裕之,號遺山,七歲能詩,太原秀容人。他的祖先是鮮卑拓跋族,拓跋魏對中國北方進行掠奪、破壞,也做過不少的壞事,但是自從代北遷居洛陽以後,他們開始漢化了,也做過一定的好事。到唐朝安史之亂以後,中..

    2 元好问传 2025-05-20
  • 第一章 元好問的先世及其時代

    元好問,字裕之,山西忻州人。忻州今稱秀容,因此應稱他為山西秀容人,其地在太原之北,東去河北省亦不遠。元好問的祖先是鮮卑拓跋人。拓跋氏開創了北魏王朝,至孝文帝遷都洛陽,改姓元,從此便逐步漢化了。其遠祖元..

    2 元好问传 2025-05-20
  • 第六章 马其顿王朝300

    马其顿王朝的历史可分为两个时期,其重要性和持续时间各不相同。第一时期从867年到1025年,即瓦西里二世(Basil II)去世的那一年。第二时期较短,从1025年到1056年,即该王朝家族的最后一位成员皇太后狄奥多拉去世..

    11 拜占庭帝国史 2025-05-17
  • 第六章 刀和蹄铁

    夜里,有人行刺。凯丽躺在她那张四角带立柱的床上。天有点热,她只用丝被搭住下半身。她读着埃米莉狄更生【注】的诗,为狂醉的诗人发出的可爱而动人的呼告深深地吸引着。凯丽这套房间位于侧楼,刚好在环楼露台上面的..

    8 龙牙 2025-05-14
  • 第六章 埃勒里违反了决斗规则

    我们可以采取行动,埃勒里毫不激动地说,有很多种,可是同样都有个缺陷牵扯到武力的使用。瑟罗可以因一些独特的控诉遭到逮捕譬如说,在法律上可能有法规禁止决斗行为。或者可以控告他恐吓杀人,诸如此类等等。不过他..

    13 从前有个老女人 2025-05-13
  • 第六章

    第四夜:1929年12月28号星期六塞巴斯蒂安先生失忆了,鲁里亚中尉耍小聪明,奎因先生又被骗了。早餐时,马里乌斯看上去宿醉未醒。他沉默地吃着早餐,不参与讨论餐桌上正进行着的话题。山姆。达克医生提到,今天下午晚..

    19 最后一击 2025-05-13
  • 第六章 伺机而动

    想想看,埃米丽约克突然开口说道,不抱着那点死规矩他就什么也干不了!安卓尔安慰她说:他本来就是个循规蹈矩的人嘛。我欣赏有条不紊的习惯,也承认他是个讲究条理的人。可是也得看看是什么时候!她咬文嚼字地说。安..

    15 另一方的玩家 2025-05-12
  • 第六章 星期五 四月七日

    他睁开眼睛的时候,到处都不见了阴影,但是山谷上空笼罩着的急促气氛使这个正午不同于往常那些宁静的时分。这是一个鬼城的寂静,或者不如说是一个被人类抛弃了的天使之城。一头驴叫了,另一头也跟着叫;牛也发出沉闷..

    12 然后在第八天 2025-05-12
  • 第六章 艺术文学意识与求真意识

    一 导言:求美之起源之四种不相应之学说常言科学哲学求真,艺术文学求美。真美之价值,人恒以之与道德上的善之价值相对。因而求真求美,皆同易被视为无道德价值与道德无关者。纯粹之科学家哲学家,恒谓其目的只在认..

  • 第六章 杨朱

    《杨朱篇》《列子》的第七篇名为《杨朱篇》,所记的都是杨朱的言语行事。《列子》这部书是最不可信的。但是我看这一篇似乎还可信。其中虽有一些不可靠的话,大概是后人加入的(如杨朱见梁王谈天下事一段,年代未免太..

    20 中国哲学常识 2025-04-19
  • 骤雨打新荷

    绿叶阴浓,遍池亭水阁,偏趁凉多。海榴初绽,朵朵簇红罗。老燕携雏弄语,有高柳鸣蝉相和。骤雨过,珍珠乱撒,打遍新荷。人生百年有几,念良辰美景,休放虚过。穷通前定,何用苦张罗。命友邀宾玩赏,对芳樽浅酌低歌。..

    18 金朝 2025-04-19
  • 人月圆·重冈已隔红尘断

    重冈已隔红尘断,村落更年丰。移居要就,窗中远岫,舍后长松。十年种木,一年种谷,都付儿童。老夫惟有,醒来明月,醉后清风。元曲三百首生活写景抒情译文/注释译文重重叠叠的山峰隔断了繁华喧闹的都市生活,更觉得..

    22 金朝 2025-04-19
  • 第六章 内乱之平定

    捻匪之大起 捻匪之名,起于清中叶,仁宗(嘉庆)、宣宗皆尝下诏严禁,然终未绝。其人多在河南、安徽贫瘠之区域,盖生计困难,铤而走险,乃三五成群,掳人勒赎,为害于乡里也。及太平军攻陷南京,安徽沿江一带为两军..

    31 中国近百年史 2025-04-16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