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孔子的故事 / 李长之

六 走向成熟的道路

2025-05-21 12:26 孔子的故事

孔子自从见过老子以后,他自己过去一些偏于主观的做法是有意识地减少了一些了,他遇事也更能冷静地分析了,加上他原有的勤勉和热情,就使得他更为人们所钦敬了。于是他的弟子多起来,而且还有远地来的。

他曾从容地和门徒们说:学会的东西,时常去温习,不是很有乐趣吗?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老远地来讲究学问,不是叫人很高兴吗?自己有本领,可是没有什么人知道,但也没有什么不愉快,这不是有涵养的人吗?[37]这就是他这一时期的心情。这就是他从孤苦伶仃的童年起,经过挫折,经过自我教育,学习了一些本领,经过实际生活的一些锻炼,又接触了有阅历的先辈老子,自己已经从事着教育事业,同时对于从政又有一些希冀时的孔子的心情。孔子这时还不到三十五岁。

虽然他说即便人家不知道自己有本领也能沉住气,但对于施展自己的本领特别是政治方面的所谓抱负,作为士这个阶层的代表人物的孔子,却还是跃跃欲试的。他曾说不愁没有地位,愁的是自己没有成套的东西;不愁人家不知道,只要自己有了成套的东西,自然会有人知道呵[38],也就是这种心理的表现。这种心理使他在一生中浪费了很多有用的光阴和精力,使他和人民之间逐渐有了距离,也给他带来了不少苦恼。直到很长的一段时间后,孔子的这种心理才多少有些扭转。

《孔子的故事》最早出版于1956年,在之后的数十年中,这本书又多次再版,甚至被翻译成其他语言走向海外,成为了读者了解孔子的一个窗口。是李长之先生专门写给大众读者的一部通俗读物。他用通俗而富有情感的笔法讲述了孔子的精神面貌和孔子的坎坷一生。全书截取了他一生中最精彩的片断,以故事的形式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书中的孔子有十五岁便“志于学”的少年意气,有夹谷会齐时牛刀小试的喜悦,有见君王“好德不如好色”的悲叹,有率领众弟子奔波辗转的艰辛,有命悬一线却不改从容的气魄,有至死不渝追寻理想的执著。《孔子的故事》是一部通俗读物,李长之并没有因此减弱他斟酌史料的严肃性,相反,他对史料的取舍拣择都有根有据,一丝不苟。《孔子的故事》不到十万字,而脚注多达239条,引书几十种之多,可称言必有据,其中凝铸着作者的史的眼光和不苟的精神。本书是一部集学术性、思想性、通俗性于一体的优秀读物。

猜你喜欢

  • 儒家之根本精神[20]

    一如果说中国有一种根本的立国精神,能够历久不变,能够浸润于全民族的生命之中,又能够表现中华民族之独特的伦理价值的话,这无疑是中国的儒家思想。儒家思想自成一种博大精深的体系,曰仁,曰礼,曰命,曰敬,曰忠..

    1 孔子的故事 2025-05-21
  • 孔子可谈而不可谈[19]

    有人说孔子是中国文化的发源和宝库,孔子是应当谈的;有人说孔子曾经被统治阶级利用,已经和封建势力有着不解缘,如果谈孔子,就会为反动势力张目,孔子是不可谈的。我认为可谈而不可谈,单看如何谈,在什么时候谈。..

    2 孔子的故事 2025-05-21
  • 孔子与屈原[11]

    一 美与表现当我读托玛斯曼[12](Thomas Mann)的《歌德与托尔斯泰》(Goethe und Tolstoi)时,我不禁想到孔子与屈原。托玛斯曼说世界上的天才大概分为两类,歌德与托尔斯泰是一型,席勒与杜斯妥益夫斯基是一型:前..

    0 孔子的故事 2025-05-21
  • 从孔子到孟轲[4]

    一 思想凯耳[5](Kiel)大学的教授克鲁诺(Richard Kroner)曾著过一部书,书名为《从康德到黑格耳[6]》(Von Kant bis Hegel),认为黑格耳是康德的思想的必然发展。我看孟轲之于孔子亦然。孔子的思想中,有许多点..

    1 孔子的故事 2025-05-21
  • 孔子和《论语》[1]

    孔子(公元前五五一前四七九年)是初期儒家的代表人物。这时还是春秋时代,而且是狭义的春秋时代。社会上的变动是有了,但还不剧烈。因此,作为士阶层的代表者的孔子也便是一个新旧之间的人物。他对旧的有所留恋,例..

    1 孔子的故事 2025-05-21
  • 二九 孔子最后的歌声

    孔子这时的生活露出了凄凉的晚景。现在只有子贡、子夏、曾子等这班年轻的弟子陪伴着他了。一天,他对子贡说:没有人了解我呀!子贡说:怎么说没有人了解你呢?孔子说:我也不抱怨天,我也不怪什么人。我一生刻苦学习..

    0 孔子的故事 2025-05-21
  • 二八 弟子颜渊和子路的死

    孔子这时已经是七十岁左右的老人了。像孔子那样享着高年的人,自然会见到一些比他年轻一些的人的死亡。这在老年人说来,是会分外地觉得感伤的。在他六十九岁上,他的唯一的儿子孔鲤死了。孔鲤死时已五十岁。孔鲤有一..

    1 孔子的故事 2025-05-21
  • 二七 整理诗歌和音乐

    孔子对于音乐是有很深的情感的,我们从他在齐国因为听到《韶》乐而有三个月不知道肉味儿这件事里已可看出了。孔子对音乐下过很大的功夫,同时,也像他在其他方面的学习一样,是虚心而踏实的。他跟鲁国音乐专家师襄子..

    0 孔子的故事 2025-05-21
  • 二六 编写《春秋》

    孔子不但经常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批评向弟子进行教育,而且他本人也是中国最早的历史学者之一。他对历史,特别是文化史,有极浓的兴趣,他根据鲁国的史书,也参考了各国的史书,着手编写历史著作《春秋》,《春秋》本来..

    0 孔子的故事 2025-05-21
  • 二五 专心从事教育工作

    从三十岁左右就从事教育的孔子,在任何时期也不曾放弃教育活动的孔子,随时想到自己培育的人才出众而感到欣慰的孔子,随时感到自己的主要生活可以拿学不厌,教不倦来概括的孔子,现在更意识到教育工作才是自己的本行..

    0 孔子的故事 2025-05-21
  • 二四 孔子归鲁后的政治言论和政治态度

    经过了十四年的奔波,孔子又回到家乡来了。当他回味起这许多年来的经历的时候,他不能不想到那些时日的精力实在浪费得可惜;他不能不发觉到真正能实现或想实现他的政治主张的国君,实际上可说是不存在的。当他重新咀..

    0 孔子的故事 2025-05-21
  • 二三 孔子再到卫国和归鲁

    孔子再到卫国,比上两次顺利多了。这时卫出公在位已有三年,卫国已经大致上安定。孔子弟子也有在卫国做事的。卫出公也有意请孔子来担当重要职务。热心的子路便来问孔子道:这次卫国的国君请你出来,你首先要做什么呢..

    0 孔子的故事 2025-05-21
  • 二二 孔子勾留在楚国的边缘

    孔子到负函那一年六十三岁了。这年是公元前四八九年,在鲁国是鲁哀公六年。这时负函在楚国的势力控制之下,到了这里也就等于到了楚国。[118]楚国的大将沈诸梁驻扎在负函,他是这地方实际上的执政者。沈诸梁曾经当过..

    1 孔子的故事 2025-05-21
  • 二一 孔子绝粮

    公元前四八九年,吴国大举攻陈,楚国助陈进行反攻,陈国陷入混乱状态。楚国的军队由楚昭王亲自率领着,驻扎在陈国东北部的城父(现在安徽亳县[111])地方,这样就阻截住吴军的进攻。但这时楚昭王病了。逢巧天上有一..

    1 孔子的故事 2025-05-21
  • 二〇 孔子停留在陈国

    就在公元前四九二年,孔子到了陈国[107],住在大夫司城贞子家里。陈国在宋国的南面,国都宛丘,就是现在河南的淮阳县。陈的国君是陈湣公,这一年是陈湣公十年。孔子参加了陈国的政府工作。这时陈国东方的吴国和南方..

    1 孔子的故事 2025-05-21
  • 一九 过宋国的时候遭到迫害

    孔子怀着不愉快的心情离开卫国。这一次的方向是往东南走。走到卫、宋交界一个叫仪的地方(在现在的河南兰考县境),管边界的小官吏说:过往的名人,我没有不能拜见的。意思是要见见孔子。孔子的弟子便引他见了孔子。..

    0 孔子的故事 2025-05-21
  • 一八 仍然回到卫国——不愉快的三年

    孔子考虑的结果,还是再回到卫国去。子贡问道:不是和公孙戌在匡城订过盟约,不再回卫国的吗?孔子说:那是强迫订下的呵,强迫的盟约就是神也不管这笔账的。卫灵公听说孔子回来了,十分高兴,并且后悔前些时候不该轻..

    1 孔子的故事 2025-05-21
  • 一七 到了晋国的边界上

    匡城在卫国和晋国的边境上。孔子也想到晋国去。[89]晋国位置在现在的山西省以及山西和河北、河南交界处,是春秋时期的一个大国。这时当权的是赵简子,赵家在晋国的地位和季氏在鲁国的地位很相似。孔子正要到晋国去的..

    1 孔子的故事 2025-05-21
  • 一六 过匡城被拘留

    孔子这一回在卫国没住几个月。他走得是如此仓促,他自己坐的是车,弟子们有的跟在车上,大多数却是步行的,当他要出东门的时候,便和一部分弟子失散了。孔子的弟子子贡,这时是个二十四五岁的青年,因为找不到老师,..

    2 孔子的故事 2025-05-21
  • 一五 在卫国受到监视

    这一次孔子离开鲁国,虽然是由于鲁定公和季桓子对自己冷淡而促成的,但主要原因应该是由于想限制贵族势力而遭到了阻碍。像孟氏拆城的问题,就一直没能解决。孔子走了,这一年是公元前四九七年,孔子已经五十五岁了。..

    1 孔子的故事 2025-05-21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