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孔子的故事 / 李长之

二六 编写《春秋》

2025-05-21 14:13 孔子的故事

孔子不但经常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批评向弟子进行教育,而且他本人也是中国最早的历史学者之一。

他对历史,特别是文化史,有极浓的兴趣,他根据鲁国的史书,也参考了各国的史书,着手编写历史著作《春秋》,《春秋》本来也是各国旧史书的名称。

他曾说:我谈不上创造,我只是转述;我喜欢古代的东西,并且愿意做解释的工作。[179]这是谦虚,但也是真话。

他有一个历史学者所具有的尊重史料和选择史料的习惯。他说:有些人他什么也不知道就去动笔写作,我不是这样子的。多打听打听,选择那最好的;多见识见识,记住那最重要的。不必忙着叫人认为像知道一切的样子![180]

有一次,孔子对弟子们说:历史上残缺的文字,我从前还见到过。现在这种残缺的文字简直看不到了。[181]这就是孔子留心史文的实例。

历史文献不足,在孔子当时已经成为问题了。孔子说:夏代的礼制,我是能讲一讲的,但是杞国(夏代后人所建)所保存的文献太少,已经没法加以考证了;殷代的礼制,我是能讲一讲的,但是宋国(殷代后人所建)所保存的文献太少,已经没法加以考证了;如果文献充分,我是能够考证出结果来的。[182]

当然,孔子当代(周)的文献是很丰富的,所以孔子说:周代文化承继夏殷二代,于是更完备更灿烂了!我赞成周代。[183]这也就是孔子长期间想做第二个周公的缘故,因为在孔子看来,周公正是周代文化的奠基人。

孔子也企图寻找历史的规律性。他的弟子子张有一次问道:十辈以后的事可以知道吗?孔子说:殷代的文化是承继夏代来的,不过有些增减;周代的文化是承继殷代来的,不过有些增减。那么,依此类推,就是百辈以后也可以约略估计了。[184]当然,孔子还不能够知道科学的社会发展规律,然而从孔子的话看来,他认为历史发展是有规律可循的,而且是可以预见的,这是无疑的。

也就因为如此,孔子便很自信地认为业已获得一套政治建设、文化建设蓝图,并认为这套蓝图是有历史根据的。所以他说:齐国如果变革得好,可以达到鲁国所已达到的程度;鲁国如果再变革得好,就可以达到近乎理想的程度了。[185]这就是他仆仆风尘,奔走各国,希望实现自己理想的缘故之一。

自然,事实上当时的现实是并没有实现他的理想的条件的。因此,孔子便只有把他的理想贯注到他所编写的《春秋》中去,企图通过历史事实的编述,具体地说明他的主张。

春秋时代,社会开始剧烈变动,阶级关系、社会秩序以及一切有关事物都表现出新与旧的斗争和矛盾发展。在新的没能代替旧的之前,社会状况、政治状况必然显得异常混乱。孔子是要求社会安定、政治上大一统的,这本是符合历史发展的要求的,但是由于时代的限制,孔子还想不出适合走往大一统的新的形式,反而要在旧秩序之下实现大一统,这就自然带来一些落后的东西。他认为国君要是真像个国君,臣子要是真像个臣子,以及家庭父子之间,倘能各按名分,依礼相处,好像天下就容易太平了。在他早年对齐景公的谈话中以及当他在卫国对子路发挥正名论的时候,就表现了这一种政治伦理思想。这种思想,使孔子白白地奔走了一辈子。到了晚年,他虽然知道终于不能实现自己的主张了,但是他还要在《春秋》中做起文章来。

这样,他所编写的《春秋》就不尽是客观的事实记录了,而是有主观看法的。记载一件事情,往往不是写的事情本身怎样,而是写他认为事情应当怎样。例如,孔子认为当时的吴楚两国还不是文明的国家,所以它们的国王虽然自称为王,孔子在书里却不把它们称作王;又如晋国曾把周天子叫了去,孔子认为如果照写,便损害了周天子的尊严,于是只写作周天子到某地去打猎[186]。这就是所谓《春秋》的名分大义,这就是后代的统治者为什么十分看重《春秋》的道理,这也就是《春秋》还不足以称为一部严格意义的史书的缘故。

然而尽管如此,《春秋》还是有着值得称道的特点,是我国文化遗产中一部具有历史意义的作品。

因为,《春秋》是中国保存下来最早的,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编年史。它具有鲜明的时间观念,记载历史事件、天文现象(如日食、月食)发生的年、月、日,都很精确。它的另一个特点是神话色彩很淡,主要是写人的历史,这在两千多年前是难能可贵的。《春秋》中虽然有着不少孔子的主观企图,但他是以极其严肃认真的态度来编写的。孔子在其他方面的文字工作,每每听从别人修改,并不坚持己见。独独在《春秋》上,他要写就写,要删就删,千锤百炼,一字不苟,连擅长文学的弟子子游、子夏也不能参加什么意见,甚至不能动一字。[187]他重视到如此地步,曾说:后代人知道我孔丘的,将因为这部《春秋》;后代人责骂我孔丘的,也将因为这部《春秋》。[188]可见孔子简直把《春秋》当作他的第二生命了。

这部《春秋》,是孔子重新回到鲁国以后,在有限的岁月里完成的。

《孔子的故事》最早出版于1956年,在之后的数十年中,这本书又多次再版,甚至被翻译成其他语言走向海外,成为了读者了解孔子的一个窗口。是李长之先生专门写给大众读者的一部通俗读物。他用通俗而富有情感的笔法讲述了孔子的精神面貌和孔子的坎坷一生。全书截取了他一生中最精彩的片断,以故事的形式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书中的孔子有十五岁便“志于学”的少年意气,有夹谷会齐时牛刀小试的喜悦,有见君王“好德不如好色”的悲叹,有率领众弟子奔波辗转的艰辛,有命悬一线却不改从容的气魄,有至死不渝追寻理想的执著。《孔子的故事》是一部通俗读物,李长之并没有因此减弱他斟酌史料的严肃性,相反,他对史料的取舍拣择都有根有据,一丝不苟。《孔子的故事》不到十万字,而脚注多达239条,引书几十种之多,可称言必有据,其中凝铸着作者的史的眼光和不苟的精神。本书是一部集学术性、思想性、通俗性于一体的优秀读物。

猜你喜欢

  • 白话百喻经故事

    当代大文豪鲁迅,曾於一九一四年九月,捐资银六十元给南京金陵刻处印送『百喻经』。这部经是以寓言方式,宣扬佛教教理的一部故事体的读物,可见其在文学上有很大的价值。※卷首语※有一天,佛和他的弟子们在王舍城的..

    11 百喻经 2025-07-01
  • 汉武故事全文

    汉景皇帝王皇后內太子宮,得幸,有娠,夢日入其怀。帝又夢高祖謂己曰:王夫人生子,可名為彘。及生男,因名焉。是為武帝。帝以乙酉年七月七日旦生於猗蘭殿。年四岁,立為膠東王。数岁,長公主嫖抱置膝上,問曰:兒欲..

    25 汉武故事 2025-06-18
  • 校點說明

    《汉武故事》,又名《汉武帝故事》,其作者,前人有汉班固、晉葛洪、南齊王儉諸說。然皆无確鑿證據。今人刘文忠綜合前說,又據書中反映的社會現象,推論當為建安前後人,較為合理。此書記載汉武帝從出生到死葬茂陵的..

    21 汉武故事 2025-06-18
  • 三个猴儿的故事

    在下闲居无俚的时候,每欢喜将平昔耳闻目见稀奇古怪的事情,在脑筋里如电影一般地轮回演映。事情越是奇怪,演映的次数便越多。时常遇着演映好笑的事,不知不觉地就独自纵声大笑起来。家人不知就里,突然闻得大笑之声..

    17 江湖异闻录 2025-06-17
  • 第十九回 乾隆帝初下江南 年羹尧归田削职

    却说清廷自入关以来至乾隆登极,计已八九十载。此八九十载中,天下忧攘,兵戈未定,旋起旋灭,朝廷用法太严,而草野乱源更甚。年羹尧威震一时,立功阃外,其能名垂清史勋书、竹帛,此不世出之英俊也。云中燕、嵩山毕..

    22 龙虎春秋 2025-06-17
  • 第十七回 制虎养狮卫社稷 移龙换凤振邦基

    却说濮天鹏已将倒海龙赵天雄在当街打死,那班围观的人都吓呆了,有的恐受拖累,急着散开;有的反赶前,欲将濮天鹏揪住送县。濮天鹏仍旧怡然如若,不慌不忙向着众人说道:众位不必着忙,我濮天鹏决不拖累人的,一人做..

    17 龙虎春秋 2025-06-17
  • 第十六回 管自鳌因妻守志 濮天鹏为友报仇

    却说年羹尧题了本,奏知雍正,雍正览奏,龙颜大悦,传旨召草上飞进京陛见。草上飞接着旨意,急忙预备好了行装,辞了年羹尧,并带了那两件御宝,兼程赶到京师,报了部,由部转奏。雍正就传旨,明晨入朝陛见。一宿无话..

    19 龙虎春秋 2025-06-17
  • 第十一回 登大宝识破真龙 练双弹反输假虎

    却说邦杰此次莅山东省,并无特别事实,不过如前游玩山水;又以住居衙门内,觉得不很方便,同了他几个侍卫,移居一所地方,近旁古刹,镇日徜徉风景,流连名胜,倒也逍遥快乐。且又恐旁人疑虑,看出他的行藏,是以居止..

    22 龙虎春秋 2025-06-17
  • 第九回 吴银亚荻溪怜佳士 甘凤池萍水娶美娘

    却说甘凤池自从谢村谢品山家起身之后,行抵湖北。征尘甫息,即闻得襄阳参将秦德辉惨变,乃由伊姑氏彤玉手刃之。毕生大仇,知已报复,无可留恋,心中反觉十分伤感,不敢流连于此,恐有漏泄,祸及于己,遂即匆匆离开襄..

    18 龙虎春秋 2025-06-17
  • 第八回 禛贝勒组织暗杀团 年羹尧统领血滴子

    却说羹尧自与邦杰分手之后,带领年福,向山东大道而去。一路瞻山眺水,胸襟为之涤荡,耳目为之清爽。或行于羊肠曲径之间,探奇索险,蜿蜒曲折,平仄无地,旁有涧泉,潺潺奔流,细石可数,荇藻浮滑;或憩于峻岭危崖之..

    20 龙虎春秋 2025-06-17
  • 第五回 述家难舅甥会面 报奇冤夫妻丧身

    却说白泰官、曹仁父两人,一则剪除恶霸,一则扫灭妖魔,固为此书之主要人物,亦为天地间不可多得之豪杰,烈烈轰轰,如生龙活虎一般。秉山川灵秀之气以生,为斯世人民造福,是以青年子弟,始基最关紧要。自幼稚以至壮..

    22 龙虎春秋 2025-06-17
  • 第一回 罗邦杰学艺海珠寺 甘凤池失踪枫叶村

    自来国家政治之道,文武两途不可偏废,重文学者必修武备,修武备者必重文学,故古之三王五霸,谋臣如雨,勇将如云,南讨北伐,东荡西征,横行天下,安辑宇内,莫不恃此焉!降至后世,治乱相循,分合不常,往往有桀骜..

    20 龙虎春秋 2025-06-16
  • 平江不肖生论

    本文节选自张赣生著《民国通俗小说论稿》。在民国通俗小说史上,若论起划时代的人物,便不能不提及平江不肖生,他不仅是推动中国通俗社会小说由晚清过渡到民国的一位重要作家,更是拉开中国武侠小说大繁荣序幕的开路..

    20 龙虎春秋 2025-06-16
  • 我的危机故事

    天黑了,因为才刚刚是傍晚,所以人并非是伸手不见五指。我玩了一下午的手机,终于恋恋不舍的放下手机,去上厕所。不知为何,在去厕所的路上,我的心突然跳的很快,像是危险来临前那样不安。我假装镇定,安慰自己没事..

    19 初中作文 2025-06-16
  • 粮食的故事

    吃罢晚饭,我到县人民政府去找郝吉标。访问郝吉标的事是今天才决定的。听寇县长说,郝吉标是这里的一个老革命,一九三三年的乡工农民主政府主席。在老区游击斗争最困难的时候,他协助游击队做过很多事。现在就在县政..

    23 党费 2025-06-14
  • 无 题

    人是为明天活着的,因为记忆中有朝阳晓露;假若过去的早晨都似地狱那么黑暗丑恶,盼明天干吗呢?是的,记忆中也有痛苦危险,可是希望会把过去的恐怖裹上一层糖衣,像看着一出悲剧似的,苦中有些甜美。无论怎说吧,过..

    24 天真的幽默家 2025-06-13
  • 故事

    听说外国人的称中国作支那,是因为大秦的威力的远播。Chin拼起来是秦字的声音。而拉丁字的地名等末尾,老要加一个A字,所以秦字就一转而作了支那。这考据得的确不的确,暂且不去管它。但因为想到了秦字,所以想将秦..

    26 薇蕨集 2025-06-12
  • 尧曰篇

    尧曰:咨!尔舜,天之历数在尔躬,允执其中。四海困穷,天禄永终。舜亦以命禹。曰:予小子履,敢用玄牡,敢昭告于皇皇后帝:有罪不敢赦,帝臣不蔽,简在帝心。朕躬有罪,无以万方;万方有罪,罪在朕躬。周有大赉,善..

    27 论语 2025-06-11
  • 子张篇

    子张曰:士见危致命,见得思义,祭思敬,丧思哀,其可已矣。子张曰: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子夏之门人问交于子张,子张曰:子夏云何?对曰:子夏曰:可者与之,其不可者拒之。子张曰:异乎吾所闻..

    23 论语 2025-06-11
  • 微子篇

    微子去之,箕子为之奴,比干谏而死。孔子曰:殷有三仁焉。柳下惠为士师,三黜。人曰:子未可以去乎?曰:直道而事人,焉往而不三黜?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齐景公待孔子曰:若季氏,则吾不能。以季、孟之间待..

    18 论语 2025-06-11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