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孔子的故事 / 李长之

二六 编写《春秋》

2025-05-21 14:13 孔子的故事

孔子不但经常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批评向弟子进行教育,而且他本人也是中国最早的历史学者之一。

他对历史,特别是文化史,有极浓的兴趣,他根据鲁国的史书,也参考了各国的史书,着手编写历史著作《春秋》,《春秋》本来也是各国旧史书的名称。

他曾说:我谈不上创造,我只是转述;我喜欢古代的东西,并且愿意做解释的工作。[179]这是谦虚,但也是真话。

他有一个历史学者所具有的尊重史料和选择史料的习惯。他说:有些人他什么也不知道就去动笔写作,我不是这样子的。多打听打听,选择那最好的;多见识见识,记住那最重要的。不必忙着叫人认为像知道一切的样子![180]

有一次,孔子对弟子们说:历史上残缺的文字,我从前还见到过。现在这种残缺的文字简直看不到了。[181]这就是孔子留心史文的实例。

历史文献不足,在孔子当时已经成为问题了。孔子说:夏代的礼制,我是能讲一讲的,但是杞国(夏代后人所建)所保存的文献太少,已经没法加以考证了;殷代的礼制,我是能讲一讲的,但是宋国(殷代后人所建)所保存的文献太少,已经没法加以考证了;如果文献充分,我是能够考证出结果来的。[182]

当然,孔子当代(周)的文献是很丰富的,所以孔子说:周代文化承继夏殷二代,于是更完备更灿烂了!我赞成周代。[183]这也就是孔子长期间想做第二个周公的缘故,因为在孔子看来,周公正是周代文化的奠基人。

孔子也企图寻找历史的规律性。他的弟子子张有一次问道:十辈以后的事可以知道吗?孔子说:殷代的文化是承继夏代来的,不过有些增减;周代的文化是承继殷代来的,不过有些增减。那么,依此类推,就是百辈以后也可以约略估计了。[184]当然,孔子还不能够知道科学的社会发展规律,然而从孔子的话看来,他认为历史发展是有规律可循的,而且是可以预见的,这是无疑的。

也就因为如此,孔子便很自信地认为业已获得一套政治建设、文化建设蓝图,并认为这套蓝图是有历史根据的。所以他说:齐国如果变革得好,可以达到鲁国所已达到的程度;鲁国如果再变革得好,就可以达到近乎理想的程度了。[185]这就是他仆仆风尘,奔走各国,希望实现自己理想的缘故之一。

自然,事实上当时的现实是并没有实现他的理想的条件的。因此,孔子便只有把他的理想贯注到他所编写的《春秋》中去,企图通过历史事实的编述,具体地说明他的主张。

春秋时代,社会开始剧烈变动,阶级关系、社会秩序以及一切有关事物都表现出新与旧的斗争和矛盾发展。在新的没能代替旧的之前,社会状况、政治状况必然显得异常混乱。孔子是要求社会安定、政治上大一统的,这本是符合历史发展的要求的,但是由于时代的限制,孔子还想不出适合走往大一统的新的形式,反而要在旧秩序之下实现大一统,这就自然带来一些落后的东西。他认为国君要是真像个国君,臣子要是真像个臣子,以及家庭父子之间,倘能各按名分,依礼相处,好像天下就容易太平了。在他早年对齐景公的谈话中以及当他在卫国对子路发挥正名论的时候,就表现了这一种政治伦理思想。这种思想,使孔子白白地奔走了一辈子。到了晚年,他虽然知道终于不能实现自己的主张了,但是他还要在《春秋》中做起文章来。

这样,他所编写的《春秋》就不尽是客观的事实记录了,而是有主观看法的。记载一件事情,往往不是写的事情本身怎样,而是写他认为事情应当怎样。例如,孔子认为当时的吴楚两国还不是文明的国家,所以它们的国王虽然自称为王,孔子在书里却不把它们称作王;又如晋国曾把周天子叫了去,孔子认为如果照写,便损害了周天子的尊严,于是只写作周天子到某地去打猎[186]。这就是所谓《春秋》的名分大义,这就是后代的统治者为什么十分看重《春秋》的道理,这也就是《春秋》还不足以称为一部严格意义的史书的缘故。

然而尽管如此,《春秋》还是有着值得称道的特点,是我国文化遗产中一部具有历史意义的作品。

因为,《春秋》是中国保存下来最早的,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编年史。它具有鲜明的时间观念,记载历史事件、天文现象(如日食、月食)发生的年、月、日,都很精确。它的另一个特点是神话色彩很淡,主要是写人的历史,这在两千多年前是难能可贵的。《春秋》中虽然有着不少孔子的主观企图,但他是以极其严肃认真的态度来编写的。孔子在其他方面的文字工作,每每听从别人修改,并不坚持己见。独独在《春秋》上,他要写就写,要删就删,千锤百炼,一字不苟,连擅长文学的弟子子游、子夏也不能参加什么意见,甚至不能动一字。[187]他重视到如此地步,曾说:后代人知道我孔丘的,将因为这部《春秋》;后代人责骂我孔丘的,也将因为这部《春秋》。[188]可见孔子简直把《春秋》当作他的第二生命了。

这部《春秋》,是孔子重新回到鲁国以后,在有限的岁月里完成的。

《孔子的故事》最早出版于1956年,在之后的数十年中,这本书又多次再版,甚至被翻译成其他语言走向海外,成为了读者了解孔子的一个窗口。是李长之先生专门写给大众读者的一部通俗读物。他用通俗而富有情感的笔法讲述了孔子的精神面貌和孔子的坎坷一生。全书截取了他一生中最精彩的片断,以故事的形式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书中的孔子有十五岁便“志于学”的少年意气,有夹谷会齐时牛刀小试的喜悦,有见君王“好德不如好色”的悲叹,有率领众弟子奔波辗转的艰辛,有命悬一线却不改从容的气魄,有至死不渝追寻理想的执著。《孔子的故事》是一部通俗读物,李长之并没有因此减弱他斟酌史料的严肃性,相反,他对史料的取舍拣择都有根有据,一丝不苟。《孔子的故事》不到十万字,而脚注多达239条,引书几十种之多,可称言必有据,其中凝铸着作者的史的眼光和不苟的精神。本书是一部集学术性、思想性、通俗性于一体的优秀读物。

猜你喜欢

  • 一则故事的省思

    一个拥有很多优点的人,不代表那个人没有缺点;相对的,一个拥有很多缺点的人,也不代表那个人没有优点。每个人必定会有许多有点,只是人们都只相信刻板印象,而忘记去换个角度思考罢了。有位老师做了一个测验,想测..

    14 初中作文 2025-11-08
  • 故事里的人生

    看过很多中国民间故事,总结一下,不过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关于这些故事,我想,古人传达给我们的思想,其实都是正能量的,我认为,只要我们能够深刻理解,一定能从中有所收获。有些故..

    30 高中作文 2025-11-07
  • 我们的故事

    时间是一片海洋,我沉溺其中。探寻不到的远方,追问不了的消逝,像六月璀璨的烟火在我的心头绽放,最是年华的美。温暖的阳光下飞舞着文字,跳跃着的精灵在贝壳上奏出轻盈的乐符,浅浅吟唱着尽是让人心动的歌。其实,..

    16 高中作文 2025-11-05
  • 《渔夫的故事》读后感

    一个渔夫每天都悠闲自在的钓着鱼,有天来了个商人。商人对渔夫说:你怎么不买条小船出海捕鱼呢?渔夫:我捕了那么多鱼能做啥?又吃不完。商人:你抓了较多的鱼,就能卖得较多的钱,等赚够了再买条大渔船。渔夫:我要..

    27 初中作文 2025-11-04
  • 爱拉的故事

    如果你的生活事事都必须听从他人的命令,你会活的怎么样呢?是乖乖的任人摆布,或是干脆不想活下去呢?由作家盖儿.卡森.乐文所写的魔法灰姑娘是我最喜爱的一本书,它叙述的是一个被糊涂的仙女露欣达赐与了听话礼物..

    44 初中作文 2025-11-01
  • 01 假如孔子重返人间

    如果中国伟大的圣人孔夫子重返人间,并对各种地图所反映出的世界进步进行研究的话,他会发现许许多多令人感到欣慰的事情。毫无疑问,他会高兴地发现构成本土民族的那些浅棕色眼睛、黑色头发的人们占据了整个地球人口..

    36 我的朋友中国人 2025-10-19
  • 雪夜的故事

    那天早上一直在下雪。给侄女小鹤做的裙裤终于做好了,那天放学后,我便把它送到中野的婶子家去了。为了感谢我,婶子给了我两片鱿鱼干。等我在吉祥寺车站下车时,天色已经暗了下来;脚下的雪已经积了一尺多深了,可还..

    34 太宰治短篇小说集 2025-10-17
  • 雨的故事

    滴答,滴答窗外的梅雨下呀下;滴答,滴答房里的时钟转呀转。雨滴如晶莹剔透的碎鑚石,无尽无止,从天而降,盛大的宴会──梅雨季,就这样开锣啰!绵绵细雨在空中漫步,栋栋高楼大厦,映衬着轻柔曼妙的舞姿,远远望去..

    32 初中作文 2025-09-27
  • 游乐场

    跑马厅今昔上海南京路,巍然矗立着二十四层楼的国际饭店;前面那一个广场,就是跑马厅。我有一位朋友,写一篇小说,把广场比作西湖,把慕尔堂教堂比作宝俶塔,把国际饭店比作雷峰塔,也就有这么一个轮廓。我所说的跑..

    65 上海春秋 2025-09-15
  • 海上剧话

    祖父一代的戏院太平军战役后,番鬼佬的租界,红毛毯似的越摊越大,居民越来越多,市面也越来越热闹。城中 [1] 的同桂茶园,演戏不过一年,营业不振,改为红桂茶园。到了清光绪八年(1882年),又改为丹凤茶园。就中..

    75 上海春秋 2025-09-15
  • 名园

    爱俪园1929年,南北议和,集会于上海,北洋政府代表王揖唐南来,住在爱俪园。和议并未成功,王氏却写了一本笔记式的上海野史,题名《上海租界问题》。史法不合,史笔也差,只有一篇《爱俪园记》,乃为答谢主人而作,..

    70 上海春秋 2025-09-15
  • 寺庙

    天后宫北河南路苏州河北桥堍,那儿俗称铁马路。铁马路者,因为淞沪铁路(中国第一条铁路),1874年初建时,便从这儿开头的。后来,铁路拆掉了,就在那儿建造了天后宫;因此,那座桥,叫作天后宫桥。天后宫,也是租界..

    50 上海春秋 2025-09-15
  • 报坛旧话

    望平街的故事中国的报刊,最早是米邻和梁亚发编刊的《察世俗每月统计传》,在马六甲发行(1815年8月5日出版),并不在上海。香港的《华文日报》,如《孖剌西报》的《中外新报》,1858年刊出,也比上海的报纸早几年。..

    105 上海春秋 2025-09-15
  • 人物

    吴太守袁山松上海人物志,第一页似乎就该写那位筑沪渎垒的袁山松。据《晋书》本传,山松是袁瑰的曾孙。袁瑰字山甫,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魏郎中令袁涣的曾孙。袁瑰奉母避乱,一家南渡。其子乔,辅桓温镇京口,..

    37 上海春秋 2025-09-15
  • 洋场杂话

    黄浦滩头漫把鸿沟画界深,路环雉堞太相侵。郓权归我知何日?一寸江滩一寸金。渠渠夏屋位番酋,关税纷纷纳海陬,烙漆钤书最机密,都从加比纳中投沈慧孙《海市杂诗》1848年(清道光二十八年),《循环日报》创办人王韬..

    63 上海春秋 2025-09-15
  • 四郊

    吴淞的开埠吴淞一口,为长江下流,崇明蔽其外,实七省锁匙。朝廷命宿将督重兵坐镇此间,而近又练成自强一军,自金陵移驻,盖防江即以防海焉。然自上海通商,外洋轮船出入吴淞,为咽喉要路,情形与天津之大沽口、宁波..

    70 上海春秋 2025-09-15
  • 开埠

    开篇我这个土老儿在香港也住了十多年了,承香港朋友看得起,把我也算在上海佬之列,其实我在上海二十多年,也还是一个土老儿。在香港朋友的眼里,广东以外就有个上海国似的,一过了深圳,那边是广州省城,再以北韶关..

    59 上海春秋 2025-09-15
  • 孔子的自白*

    孔子南游于楚的时候,有一天,楚国的叶公居然向子路打听起孔子的为人来:你们的先生,孔仲尼,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呢?为什么你们大家都甘心给他老先生赶着车,困苦颠连地跟着他东西南北地跑啊?这问题使子路有些恼..

    42 顾随小说集 2025-09-15
  • 故事的小黄花

    从出生那年就飘着,童年的荡秋千,随记忆一直晃到现在。记忆中的爷爷,要班总是那样的停止,站是一颗松可能是对他最真实的写照。他的肩膀总是那样的宽大,在上面渡过了我颇有趣味的童年,但不知是何时开始,他变成了..

    32 高中作文 2025-09-14
  • 一个人有故事的伤感说说大全

    1、好好爱自己,因为生活还要继续。2、九分喜欢,一分尊严,我可以很爱你,也可以没有你。3、男人哭了,是因为他真的爱了;女人哭了,是因为她真的放弃了。4、我还记得第一次看到你的场景,那时的我并没想到现在你对..

    42 好句大全 2025-09-02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