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汉唐史论集 / 傅乐成

杜甫与政治

2025-05-26 14:29 汉唐史论集

杜甫在天宝七载(公元七四八年)作的一首五言古诗,叫作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这首诗可以说是杜甫早年的一篇自传。诗中除了对他自己的身世所发的感慨外,并且说明了他生活上的三件大事:一是他的文名之盛,二是他的政治抱负及理想,三是他在政治上的失意。

关于他的文名,他在那首诗中说:

甫昔少年日,早充观国宾;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赋料扬雄敌,诗看子建亲;李邕求识面,王翰愿卜邻。

这确是实况。他的好友如李邕、李白、高适、岑参、王维、贾至、郑虔、苏源明等,都是当时最有名的文人,只就这一点便可看出他在当时诗坛上的地位来。他死后不过四十年,元稹便下了诗人已来,未有如子美者的评语。如果他在当时没有名的话,以他生前的穷困颠连,死后不会遗留下那么完整的诗集的。

关于他的政治理想及抱负,诗中说:

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虽是短短二十字,但很明显的可以看出,他的政治理想与抱负仍是脱不了儒家的一套。要致君尧舜(甚至以上),要移风易俗。他也自命是儒的,在他的许多诗中,常常可以看到他自称为儒、腐儒或老儒的句子。他的政治思想虽无多大出奇处,却是中国旧日文人的正统思想。我想后来人称他为诗圣,除了因为他的诗作得好之外,与这一点也许有些关系吧!

至于当时的政治环境使他的理想和抱负所实现的程度又如何呢?这一点他是失意极了。四十岁以前,应试屡次失败,不受政府的重视。到了四十几岁以后才作过几任芝麻大的闲员散吏,一生贫困,从未曾显达过。据说这首诗便是为他在天宝六载(七四七年)应试失败而作的。诗中对他的贫困失意说得很清楚:

骑驴三十载,旅食京华春;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主上顷见微,歘然欲求伸;青冥却垂翅,蹭蹬无纵鳞。

骑驴三十载一句不可解,天宝七载杜甫不过三十七岁,难道他从七岁起便开始骑驴?因此仇兆鳌以为三十载是十三载之误,又有个日本人主张改为已十载。这些都不必管,只看此外他描写当时困状的诗,实在是够令人悲悯的。至于他诗中所说应征失败的事,宋人鲁訔的《杜甫年谱》认为可能是指天宝六载唐玄宗下诏求才,而为李林甫所蒙蔽破坏的事。《资治通鉴》二一五说:

六载上欲广求天下之士,命通一艺以上,皆诣京师。李林甫恐草野之士对策斥言其奸恶,建言:举人多卑贱愚聩,恐有俚言,污浊圣德。乃令郡县长官,精加试练,灼然超绝者,具名送省。委尚书覆试,御史中丞监之,取名实相副者闻奏。既而至者皆试以诗、赋、论,遂无一人及第者。林甫乃上表,贺野无遗贤。

如果杜甫果真应过这一次考试,那么李林甫所遗的便不止是贤了。这不过是杜甫直接吃李林甫的一次亏,其实杜在整个天宝年间在政治上的不如意,也可以说与李有很大的关系。杜甫在政治上不是没有强大背景的,他有许多作大官的朋友,而他本人又是极想作官的;但李林甫的在位,却使他和他的朋友在政治上都走上失败之途。至于天宝以后杜在政治上的失意,则另有原因。

杜甫的积极想作官,诚然一方面想改善他的生活,因为他太穷了,他想改善,自也是情理之常,但另一方面,他对政治不特有理想抱负,且有着高度的爱国心的。他对君国的依恋忠爱,在他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一诗中(天宝十四载作),表现得极其真切:

杜陵有布衣,老大意转拙。许身一何愚,窃比稷与契。居然成濩落,白首甘契阔。盖棺事则已,此志常觊豁。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取笑同学翁,浩歌弥激烈。非无江海志,萧洒送日月。生逢尧舜君,不忍便永诀。当今廊庙具,构厦岂云缺?葵藿倾太阳,物性固莫夺。顾惟蝼蚁辈,但自求其穴。胡为慕大鲸,辄拟偃溟渤?以兹悟生理,独耻事干谒。兀兀遂至今,忍为尘埃没。

试看他那种难割难舍无可奈何的心情,简直把皇帝当作爱人。所以苏东坡说他一饭未尝忘君,这种伟大情操,是值得景仰的。我们总不致笑杜甫不懂得民主吧!杜甫虽然具有这样浓厚的爱国热忱,但他的性格却是不适合干政治的。因为诗人的性格,大半是率真的,这种性格,却是干政治者的大忌。凡具有这种性格的人去干政治,一定极容易吃亏,遭人暗算。至于所谓爱国热忱,事实上与干政治是没有多大关系的。有时在某一种的政治环境中,热爱国家反足以促成其人在政治上的失败。杜甫固然一生在政治上没有得意过,即令他能作大官,在天宝时他不过是张九龄、李邕之续;在天宝以后,他也只能作房琯第二。总之,他是注定要失败的。因为杜甫和张、李、房等人的性格,有极大相似之处,他们的性格都是不适合干政治的。

杜甫所认识的当时的大官中,交游最密的要推李邕、严挺之、张均、张垍、房琯、高适、严武等人了。李邕作过太守,严挺之(严武的父亲)作过中书侍郎,张均作过尚书,张垍是唐玄宗的女婿,房琯在肃宗时作过宰相,高适、严武则作过节度使。此外,他可能与天宝时的宰相张九龄、李适之认识,至少也有间接的关系。因为严挺之是张九龄的心腹,杜甫在大历初作过一首《八哀诗》,用来追悼八个死去的人,其中大半是他的好友,而张九龄也是八人之一,所以他可能与张直接认识。而李适之则与房琯很要好。上面这些人,在性格方面也都和杜甫差不多。现在把两《唐书》诸传对他们的性格所作的描述,和杜甫的性格作个比较:

九龄在相位时性颇躁急,动辄忿詈,识者以此少之。(《旧唐书》九九《张九龄传》)

邕性豪侈,不拘细行。所在纵求财货,驰猎自恣。(《旧唐书》一九〇《李邕传》)

适之性疏,为其(按:指李林甫。)阴中。(《旧唐书》九九《李适之传》)

挺之素负气,薄其(按指李林甫。)为人,三年非公事,竟不私造其门,以此弥为林甫所嫉。(《旧唐书》九九《严挺之传》)

帝(按:指唐玄宗。)嗟怅,顾力士曰:吾岂欲诬人哉!均等(按:指张均、张垍兄弟。)自谓才器亡双,恨不大用,吾向欲始终全之,今非若所料也。(《新唐书》一二五《张垍传》)

琯好宾客,喜谈论。琯为宰相,略无匪懈之意,但与庶子刘秩、谏议李揖、何忌等高谈虚论,说释氏因果,老氏虚无而已。(《旧唐书》一一一《房琯传》)

适尚节义,语王霸衮衮不厌。遭时多难,以功名自许。而言浮其术,不为缙绅所推。(《新唐书》一四三《高适传》)

严武性本狂荡,视事多率胸臆,虽慈母言不之顾。(《旧唐书》一一七《严武传》)

再看杜甫:

甫性褊躁,无器度,恃恩放恣。尝凭醉登武之床,瞪枧武曰:严挺之乃有此儿!武虽急暴,不以为忤。(《旧唐书》一九〇下《杜甫传》)

武以世旧,待甫甚善,亲入其家。甫见之,或时不巾,而性褊躁傲诞。甫旷放不自检,好论天下大事,高而不切。(《新唐书》二〇一《杜甫传》)

从上面的记载看来,杜甫和他那批显达的友人,在性格上有许多相同之处。概括来说,他们的性格大都是恃才负气,疏率放荡,好放言高论而不检细行。总之他们大都是率真任性的。以这样的性格来作大官,是非常危险的。无论多么好的皇帝,都不会喜欢具有这种性格的大臣;能够容忍的,已经是难得的了。在君主专制的政治下,一个大臣的性格开始为皇帝所不喜,便是他的政治生命行将终了的预告。倘再遇到一个具有皇帝所喜欢的性格的人和他为敌,他便垮得更快。因为唐玄宗还不是个坏皇帝,杜甫的这般友人,所以还能作大官;但他们却遇到一个皇帝所喜欢的政敌李林甫,因此他们大部在政治上迅速的走向失败之途。

李林甫自开元二十二年(七三四年)起开始作宰相,他也有相当才能,但性格巧佞阴险,猜忌自私,因此其才适足以济其恶。《旧唐书》一〇六《李林甫传》:

林甫面柔而有狡计,能伺候人主意,故骤历清列,为时委任。而中官妃家,皆厚结托,伺上动静,皆预知之。故出言进奏,动必称旨。而猜忌阴中人,不见于词色。朝廷受主恩顾,不由其门,则构成其罪。与之善者,虽厮养下士,尽至荣宠。

像李林甫这样的品行,杜甫的那班朋友如何能看得起。同时李的学识甚差,差到仅能秉笔,有时还写别字(例如把弄璋写作弄麞),闹过不少笑话,因此特别仇视有学问的人。而杜甫的那班朋友,大都是能文之手。他们和李自然无法合作,但他们又如何是李的对手呢?因此李作宰相后,在很短的时间中便把他们一个个的收拾了。到开元二十四年(七三六年),张九龄的相权首被解除,严挺之也被贬出任外官。天宝五载(七四六年),李陷杀李适之。次年,杀害李邕。房琯(那时作给事中)也因与李适之相善被贬。张氏兄弟因与唐玄宗有亲戚关系,李害不了他们,但也竭力排挤,使他们不能登相位。至于高适,李也始终不用他,严武自然更不必说了。因此把张氏兄弟(后来杨国忠也排挤他们)及房琯逼得与安禄山交结;把高适、严武逼到哥舒翰的幕下去。天宝十一载(七五二年),李林甫死掉,杨国忠继任为宰相。他比李的能力差得多,却比李更不识大体;作起恶来,更无分寸。在这种政治情况下,杜甫还想作什么官?但他对政治仍是有兴趣的。他在天宝十载(七五一年)向玄宗献《三大礼赋》;次年又参加考试,都没有弄到官作。直到十四载,才弄到一个河西尉(是河西节度使部下的一个小官),他却又怕麻烦,不愿意干。于是改作右卫率府胄曹参军,是一个从八品的散官。他曾为此事作过一首诗,题目是官定后戏赠:

不作河西尉,凄凉为折腰。老夫怕趋走,率府且逍遥。耽酒须微禄,狂歌托圣朝。故山归兴尽,回首向风飙。

你看他四十来岁的人,却自称老夫,怕折腰,怕趋走。这等脾气,又如何能作官呢?

天宝十四载,也就是杜甫开始作官的那一年,安禄山造反。次年打破西京,张氏兄弟便靠拢了,作了伪宰相。房琯逃出来,肃宗即位后也作了宰相。严武因房的援引作给事中,后来官至剑南节度使。杜甫到灵武后作右拾遗,自然极可能也是房保荐的。至于高适则于安史之乱初起时因哥舒翰向玄宗推荐,作左拾遗,肃宗时也官至剑南节度使(严武的前任)。所以安史之乱也是若干政治失意者的一个出头机会。这样的政治环境,对杜甫可以说是极其有利,与天宝时不能同日而语。但肃宗至德元载(七五六年),房琯率军与安军作战,因采取春秋车战之法,大败于陈涛斜,损失四万人。其后又因崇尚虚谈,不理政务,且有贪污情事,终于乾元元年(七五八年)被贬为邠州刺史,以后一直未再得意过。杜甫则因于至德二载上疏营救房琯,几乎获罪,从此不受肃宗重视。乾元元年六月房琯被贬时,他也被外放为华州司功,此后他永远失去在中央政府作官的机会。次年,他跑到四川投奔严武,总算过了几年平静的日子。后来严武保举他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自然仍是个拿干薪的差事,但工部二字却是后人称呼他的正式官衔。不幸的是永泰元年(七六五年),高适和严武相继去世,自此他便与政治永远绝缘了。严武的后任郭英乂,也与杜甫熟识。《旧唐书杜甫传》说:英乂武人粗暴,无能刺谒。无能刺谒四字好像说杜高攀不上郭似的,其实杜与郭的气味不相投,恐怕杜根本便无刺谒的意思。至德二载(七五七年)郭作陇右节度使,杜曾送给他一首诗,其中有两句说:径欲依刘表,还疑厌祢衡,显然是瞧不起郭且不愿投奔郭的。所以无能二字,我觉得应当改为不愿才合事实。他宁可过流浪的生活,也不愿投奔与他气味不合的人,这是杜甫可佩的地方之一,也是他只能作大诗人而不能作大官的证据之一。

杜甫的作大官的朋友,在政治上十九是失败的,只有严武、高适二人,算是保功名以终。严武死时只有四十岁,要是晚死几年,以他在四川的所作所为,是谁也不敢担保他不生事端的。他死的时候他的母亲哭着说:而今而后吾知免为官婢矣(《新唐书》一二九《严武传》)。可见对他的担心。高适发迹很晚,天宝中他已五十多岁,死时总当在七十岁左右。也许风波经得多了,比较有些官场经验,还未曾闹过大乱子。但他的脾气,也是为当时要人所讨厌的。《旧唐书》他的传说:有唐已来,诗人之达者,唯适而已。言下叹为异数。总之,严、高二人在政治上的未曾失败,实在是极少数的例外。如此说来,我们对杜甫的不能作大官,反而应该为他庆幸了。

原载台大《事与言》一卷四期,一九五四年六月

《汉唐史论集》,傅乐成著,收录有关两汉、南北朝、隋唐史研究文章十八篇,系傅乐成教授二十五年间历史研究的精华结集。全书内容丰富,从汉唐时代的政治斗争、地域观念、文化形态、民族文化,到历史人物、社会生活等方面,都作了深入的探讨,是对中国历史感兴趣的读者与研究者的较佳参考读物。

猜你喜欢

  • 嘉祐集卷九 史论

    史论序史之难其人久矣。魏、晋、宋、齐、梁、隋间,观其文则亦固当然也。所可怪者,唐三百年,文章非三代两汉当无敌,史之才宜有如丘明、迁,固辈,而卒无一人可与范晔、陈寿比肩。巢子之书,世称其详且博,然多俚辞..

    4 嘉祐集 2025-10-12
  • 关于杜甫春天的诗句

    1、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唐代:杜甫《绝句》第二首2、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唐代:杜甫《绝句》第一首3、百草竞春华,丽春应最胜。少须好..

    4 好句大全 2025-10-12
  • 政治的学习

    民主政治是今日政治的主流,每一个人对于民主政治都当设法有比较切实的认识。我们都知道,在大国中,英美是两个民主国家。另外,在欧洲大陆,有几个较小的国家,或多或少的也已经实现民主政治。我们现在,根据这几个..

    27 雷海宗时论集 2025-09-16
  • 阿傩伽叶向唐僧讨取贿赂

    唐僧四众跋履山川,逾越险阻,一路与恶魔毒怪抗斗,共历一十四寒暑,才到灵山,参见佛祖。大功告成,他们固谓三藏佛经可以得到了。哪知阿傩、伽叶二位尊者竟对唐僧说:圣僧东土到此,有些什么人事送我们,快拿出来,..

  • 凤仙郡三年亢旱

    凤仙郡三年不雨,斗粟百金之价,束薪五两之资,十岁女易米三升,五岁男随人带去。百姓生活艰苦极了。亢旱三年,据《西游记》所言,乃郡侯因妻不贤,恶言相斗,一时怒发,将斋天素供,推倒喂狗,口出秽言,冒犯上天。..

  • 孙行者要求朱紫国国王亲身来迎

    朱紫国国王病入膏肓,张榜求医,孙行者揭了榜文,对校尉说:你去教那国王亲来请我,我有手到病除之功。校尉入朝启奏,这个时候国王的态度如何?并没有王赫胥怒,反而说道:他肯揭我榜文,教寡人亲迎,断然有医国之能..

  • 如意真仙不许孙行者白手来取落胎泉的水

    唐僧四众经过西梁女国,唐僧及猪八戒吃了子母河的水,腹痛成胎,必须喝了解阳山破儿洞落胎泉的水,方能解除胎气。但是这个泉水是属于如意真仙的。孙行者恃其神通广大,借了瓦钵,到解阳山取水,而如意真仙却说:泉水..

  • 孙行者劝唐僧收起善心

    刘备殂,遗诏敕后主曰: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蜀志》卷二《先主传》章武三年注引《诸葛亮集》载先主遗诏)此言也,是教后主如何修身,不是教后主如何治国。换言之,是教后主如何做人,不是教后主如何..

  • 孙行者与紧箍儿

    《西游记》称孙行者为心猿,这个心猿曾打到地府,强销死籍,打到天宫,强索官职。他既有上天入地之力,故可称为力之象征,若合心之一字言之,则为力之意志。意志本来自由,而再加之以力,则更无拘无束,由意志自由表..

  • 玉帝请如来救驾

    玉帝为道教的元首,如来乃佛教的领袖。孙行者大乱天宫,文武仙卿莫能抵御。玉帝急请佛老救驾,如来略施法力,孙行者就压在五行山石匣之中。(第七回)道教产生于中国,佛教发祥于天竺,外国宗教比之中国宗教,法力更..

  • 孙行者大乱天宫

    在神仙社会,地位之高低是以法力为标准,犹如人类社会,贵贱之别应以才之大小为标准。依这标准,法力大的地位高,法力小的地位低。然则法力大小如何甄别呢?关此,我们宜先说明人类社会怎样甄别才之大小。秦汉以前为..

  • 菩萨与妖精

    人类的一切观念,甚至一切幻想都不能离开现实社会,从空创造出来。伦理、宗教、政治、法律的思想固然如此,而人类所想象的神仙鬼怪也是一样。《西游记》一书谈仙说佛,语及恶魔毒怪。然其所描写的仙佛魔怪,也是受了..

  • 第十讲 近代的政治思想

    近来讲中国思想的人,往往把明、清间一班大儒,如顾亭林、黄梨洲、王船山等,算入清儒之列。其实这一班人,以学术思想论,决然该算入宋、明时代的一个段落中。虽然他们也懂得考据,然而考据毕竟和人的思想无关;况且..

    45 中国政治思想史 2025-08-28
  • 第九讲 清中叶前的政治思想

    清朝入关以后,政治思想,可以说是消沉的时期。这(1)因异族压制,不敢开口。(2)则宋明的学风,流行数百年,方向有些改变了。学者对于(A)国家、(B)社会、(C)个人修养的问题,都有些厌倦,而尽力于事实的考..

    39 中国政治思想史 2025-08-28
  • 第八讲 宋明的政治思想

    第七讲中说:从宋到明的政治思想,触著了许多根本问题,这句话是怎么讲呢?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自宋到明的井田封建论做代表。井田封建,如何可行于后世?井田固然是一种平均分配的好方法,然(1)既成为后世的社会..

    44 中国政治思想史 2025-08-28
  • 第六讲 汉代的政治思想

    道家是汉定天下以后最早得势的学派。他的思想我们可以盖公和汲黯两个人来做代表。盖公之事,见于《史记曹相国世家》。《曹相国世家》说,曹参以孝惠帝元年做齐国的丞相,此时天下初定,参尽召长老诸生,问所以安集百..

    48 中国政治思想史 2025-08-28
  • 第五讲 秦汉时代的社会

    秦以前的政治,和周以前不同,是谁都会说的。然则其不同之处究竟安在呢?秦始皇并天下后,令丞相御史说:天下大定,而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命他们议自己的称号,丞相御史等议上尊号的奏,亦说他平定天下,..

    37 中国政治思想史 2025-08-28
  • 第四讲 先秦的政治思想

    从上古到战国,这一期中的政治背景,业经明白了,就可进而讲述其政治思想。这一期中的政治思想,最重要的,自然就是所谓先秦诸子。这都是东周时代的思想。自此以前,自然不是没有政治思想的,然无甚重要关系,所以略..

    36 中国政治思想史 2025-08-28
  • 第三讲 上古到战国的社会变迁

    上古到战国,划分为政治思想史上的一个时期,前文已经说过了。这一个时期之内,政治思想的背景,是怎样呢?这一个时代,在政治上,可以说是从部落进于封建,从封建进于统一的时代。人类最初的组织,大概是依据血统的..

    29 中国政治思想史 2025-08-28
  • 第一讲 中国政治思想史之分期 [1]

    中国的政治思想史,是颇为难讲的,因为:(一)政治思想和政治制度不同。政治制度,是有事实可考的,历代都有记载。记载自然有缺漏,但是一件事实,缺落其一部分,或者中间脱去一节,是很容易看得出来的,自然有人去..

    45 中国政治思想史 2025-08-28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
蜂鸟影院2048影视资源论坛熊猫影视河马影视星辰影视萝卜影院八哥电影网人人看电影无忧影视网橙子影视网叮当影视网天天影视网青青影视网电影天堂开心追剧网西瓜影院麻花影视网70影视网年钻网茶小舍电影藏影堂新神州影域煮酒观影体积影视爱看影院星光电影至尊影院极影公社超清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