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政治思想史 / 吕思勉

第五讲 秦汉时代的社会

2025-08-28 15:42 中国政治思想史

秦以前的政治,和周以前不同,是谁都会说的。然则其不同之处究竟安在呢?

秦始皇并天下后,令丞相御史说:天下大定,而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命他们议自己的称号,丞相御史等议上尊号的奏,亦说他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后来赵高弑二世,召集诸大臣公子说:秦故王国,始皇君天下,故称帝。今六国复自立,秦地益小,乃以空名为帝,不可;宜为王如故。于是立公子婴为秦王。据此看来,当时的人,对于皇和帝的观念,确是不同的。其异点,就在一君天下,一不君天下。当春秋时代和战国的前半期,希望尽灭诸国,而自己做一个一统之君,这种思想,大概还无人敢有。并吞六国、统一天下的思想,大概是发生于战国的末期的。前此大家所希望的,总不过是霸或王罢了。然而列国纷争,到底不是苏秦的合从所能加以团结;亦不是张仪的连衡,所能息其兵戈;悬崖转石之机,愈接愈厉,到底并做一国而后已。这可以说是出于前此政治家的虑外的。

帝政成功,则(1)内战可息;(2)前此列国间经济上的隔阂,亦可消除;如撤去列国时代所设的关,出入无需通行证。而且统一之后,对外的力量,自然加强;中国未统一时,蒙古高原不曾有像汉以后匈奴等强大的游牧民族,是中国的天幸。这确较诸霸或王更为有利。但是帝政成功了,君政却全废坠了。

怎样说帝政成功,而君政废坠呢?原来君者善群也。他的责任,就是把一群中的事情,措置得件件妥帖。这话,在第四讲论儒家时,业经说过了。原始的君,固未必人人能如此,然以其时的制度论,则确是可以如此的。所以只要有仁君,的确可以希望他行仁政。原来封建政体,即实行分封制的贵族政体中,保留有原始君的制度的残余,自从封建政体逐渐破坏,此种制度,亦就逐渐变更了。这话又是怎样说呢?要明白这个道理,先要知道从封建到郡县,在政治制度上,是怎样的一个变迁。我们都知道:秦汉时的县名,有许多就是古代的国名。这许多县,并不是起于秦的。前此地兼数圻的大国中,早已包含著不少了。这就是(1)从远古相传的国,被夷灭而成为大国中的一县。这是县的起源的一种。还有(2)卿大夫的采地,发达而成为县;如《左氏》说晋国韩赋七邑,皆成县之类。以及(3)国家有意设立的。如商君并小乡聚邑为县。此三者,虽其起源不同,而其实际等于古代的一个国则一。所以县等于国,县令等于国君。以次推之,则郡守等于方伯。然则大夫是什么呢?那就是秦汉时的三老、啬夫、游徼之属了。士是什么呢?那就是里魁和什伍之属了。后世都说县令是亲民之官,其实这不过和郡以上的官比较而云然,在实际,县令还不是亲民的。若乡老以下诸职,通统没有,做县令的,也就无所施其技,虽欲尽其君者善群的责任而不得了。从秦汉以后,这种职守,渐渐的没落而寖至于无。所以做县令的人,也一事不能办;而只得以坐啸卧治,花落讼庭闲,为为治的极则。县令如此,郡以上的官,更不必说了。所以说帝政成功,而君政废坠。

君政为什么会废坠呢?于此,我们又得知道政治上阶级变迁的情形。古代的治者阶级是贵族。他的地位,是因用兵力征服被治者而得的。后世的治者阶级是官僚,官僚是君主所任用的。封建政体的破坏,不但在列国的互相并吞,亦系于一国之中世袭的卿大夫的撤废。卿大夫撤废,皆代之以官僚。灭国而不复封建,而代之以任免由己的守令,亦是如此。所以封建政体灭亡,而官僚阶级,就达于全盛。凡阶级,总是要以其阶级的利益为第一位的;而且总有一种理由,替维持阶级利益做辩护。不一定是私意。官僚阶级里并不是没有好人;尽有顾全公众的利益,而肯牺牲自己的,但是总不免为其所处的地位所局限;以为欲维持公益,非维持其时的社会组织不可,不肖的更不必说了。所以官僚阶级的性质,从理论上说,往往是如此的:

(1)所尽的责任,灭至最小限度。

(2)所得的利益,扩充至最大限度。

所谓利益,是包含(甲)权势,(乙)物质上的收入;(乙)中又包含(A)俸禄,(B)一切因做官而得的收入。此种趋势,其限制:是(a)在上者的督责,(b)在下者的反抗。除此之外,便要尽量的扩充了。所以怠惰和贪污,乃是官僚阶级的本性,不足为怪。天下尽有不怠惰、不贪污的官,此乃其人不但具有官僚性质,而无害于官僚阶级的性质,实系如此,犹之天下尽有不剥削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商人,然以商业性质论,总是要以最低的价格买进,最高的价格卖出的。

官僚不但指现任官吏,凡(1)志愿做官,即准备以官为职业的人;与(2)无官之名,而与官相结托以牟利的人;都该算入官僚阶级之内。至于(3)为官的辅佐的人,那更不必说了。此三项中,尤以第二项为重要。乡职本来是人民自治的机关,其利益,该与人民一致的。官僚如欲剥削人民,乡职是应该加以反抗的。然到后来,乡职反多与官僚相结合,以剥削人民,即由于官僚阶级扩大,而将第二项人包含进去之故。如此,剥削人民的人,就日益增多,政治上顾全全体利益的方面,就不得不加以制止。要设立许多监察官,去监察乡老以下的自治职,是办不到的。就只得干脆把他废掉。这是汉世很有权威的三老啬夫等职,到后来所以有名无实,甚至并其名而无之的原因。隋世禁乡老听讼,为其间之一大转关。此等自治职既废,与官相结托以剥削人民者,遂变为现在的土豪劣绅;而自治职之仅存其名者,则沦为厮养,其本身变为被剥削者。以上是说第二项人。至于第一项,即所谓读书人。他们现在虽不做官,然而官僚阶级的得以持续,所靠的实在是这一项人。而且官僚阶级维护其阶级的理论,亦从这一项人而出。所以其关系也是很重要的。这一项人,未必都得到官做,然而前述的第二项中,包含这一项人实甚多;而且很容易转入第三项中的甲项。第三项,依其性质,再分为三类:即(甲)幕友,凡以学识辅助官者属之。(乙)胥吏,为官办例行公事。(丙)厮役,供奔走使令。(乙)之自利方法为舞文。(丙)之自利方法为敲诈。(甲)无与人民直接的机会,如欲剥削人民,必须与(乙)、(丙)或前述的第二项人联合。然官吏的固位、邀宠、卸责的谋划,大多出于甲类的人;而如干谒、行贿等事,甲类中人,亦可代为奔走。

凡一阶级,当其初兴之时,其利害,总是和大多数被压迫的人一致的。及其成功,即其取敌对阶级的地位而代之之时,其利害,便和大多数人相反了。官僚阶级取贵族而代之,即系如此。当这时代,大多数的人民,是怎样呢?因为凡稍有才力的人,都升入官僚阶级里去了。官僚阶级的数量,略有定限,自然有希望走进去而始终走不进的人。然而达得到目的与否是一事,抱这目的与否,又是一事。他们虽始终走不进去,总还希望走进去,而决不肯退到平民这一方面来,和官僚斗争。于是人民方面所剩的,就只是愚与弱。除掉以暴动为反抗外,就只有束手待毙。苏东坡《志林》论战国任侠最能道破此中消息。

在第二讲中不是说过么?凡社会总有两条心的:即(1)公心,(2)私心。私心虽是要自利,公心总是要利人的。贵族虐民,而官僚阶级出来和他反抗,就是公心的表现。即所谓法术之士。然则到官僚阶级转而虐民的时候,这种公心,到什么地方去了呢?不错,公心是无时而绝的,但是公心要有一条表显的路。在从前贵族阶级跋扈时,法术之士即官僚阶级的前身,是作为君主为代表公心的机关,教他行督责之术,去打倒贵族阶级的。这时候,官僚阶级既代居贵族的地位,君主应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但是理想是理想,事实是事实。理想的本性,总想做到十分,一落入事实界,就只能做到两分三分了。君主所行的是政治,政治是实际的事务。凡实际的事务,总是带有调和的性质的,即是求各种势力的均衡。官僚和民众的利益,是处于相反的地位的。而这两个阶级,都有相当的势力,做君主的,不但不能消灭那一方面,并不能过于牺牲那一方面,亦只得求其势力的均衡。所以做君主的,也只能保障官僚的剥削平民,限于某一限度以内。过此以往,便不能为人民帮忙。从前官场中总流行著一种见解:人民固应保护,做官的人,也该叫他有饭吃。譬如你为保护人民故,而裁撤官吏所得的陋规,官场中人,就会把这话批评你就是这种意识的表现。

所以这时候的平民,自己是既愚且弱,不会办什么事了。官吏在责任灭至最小限度、权利扩至最大限度的原则下,不会来替你办什么事的;而且你要自己办事,还会为其所破坏。为什么呢?因为你会办事,你的能力就强了;就会反抗官吏的诛求。而且你有余款,照理,官吏是要榨取去的,怎会让你留著,谋你们的公益事务呢?如此,凡人民相生相养之事,在古代,由其团体自谋,而其后由人君代管其枢者,至此,乃悉废坠而无人过问,而人民遂现出极萧索可怜的状态。中国后世的人,都要讴思古代,这并不是无因的。因为表显在古书中那种百废俱举,即人和人相生相养之事,积极的有计划、有规模,而人不是在最小限度之下,勉强维持其生存的现象,在后世确乎是不可见了。在物质文明方面,总是随著时代而逐渐进步的,在社会组织方面,则确乎是退步了。人,究竟在物质文明进步、社会组织退步的环境中所得的幸福多呢,还是在物质文明较低、社会组织合理的环境中所得的幸福多呢?这本是很难说的话。何况想象的人,总只注意到古代社会组织合理的一方面,而不甚注意到其物质不发达的一方面呢?讴歌古代,崇拜古代,又何足为怪呢?所以说:帝政成功,君政废坠,实在是政治上的一个大变迁。

人,虽然和盲目的一般,不大会知道他自己所该走的路。然而经长时期的暗中摸索,也总会走上了该走的路。帝政的成功,君政的废坠,既然是政治退化的大原因,人为什么不回到老路上去,把一个大帝国,再斫而小之呢?此则由于人类本来是要联合的。无论从物质方面,精神方面讲,都是如此。而且全世界未至于风同道一,则不能不分为许多民族和国家。异民族和异国家之间,是常有冲突的。有冲突,我们亦利于大。这是已成的大帝国,不能斫而小之的原因。国既不能斫而小之,而国之内又不能无利害冲突,则只有仰戴一个能调和各阶级利害的君主,以希冀保持各阶级间势力的均衡了。帝政从秦灭六国之岁,至于亡清逊位之年,凡绵历二千余载,其原理即由于此。

然则当其时,在政治上,为人民的大害的,就是官僚用旧话说,可以说是士大夫阶级。要治天下,就是要把这一个阶级刬除,但是要把这一个阶级刬除,除非人民自行觉悟奋起不可君主只能调和于两者之间,前面已经说过了这是谈何容易的事。所以这时代,所谓政治思想,亦都是官僚阶级的政治思想。官僚阶级的政治思想,又是怎样呢?凡是人的思想,总不免于落伍,这个道理,在第四讲中,已可明白。所以周秦的思想,在周秦之世,已经落伍了,而汉以后人还是沿袭着它,他们受时势的影响而有所发展,可以分做三派:

其一,是看到人民的贫苦愚弱,而想要救济他们的,却没有想到救济人民,没有这一个操刀代斫的阶级。你叫他操刀,他就不代人家斫,而为着自己的目的斫了。

其二,是看到官僚阶级的罪恶,想要对付他的。但是此时的官僚阶级,和前此的贵族阶级不同,前此的贵族阶级,已经走到末路了,所以有新兴的官僚阶级出来打倒他。此时的官僚阶级则尚未至于末路,没有新兴的阶级,所以他始终没有被打倒。

其三,亦知道下级人民,贫苦愚弱得可怜。但是社会的本身,复杂万分。什么事都不是直情径行,所能达其目的的,不但不能连其目的,还怕像斯宾塞所说的那样:修理一块失平的金属板,就在凸处打一锥,凸处没有平,别的地方,倒又凹凸不平起来了。所以照这派人的意见,还是一事不办的好。

这三派的思想,我们把它们排列起来,则

(1)左派:儒家。

(2)中间派:法家。

(3)右派:道家。

我们现在,却先从道家讲起。

吕思勉著,系1935年吕思勉先生在上海光华大学的演讲。作者以独到的眼光,首先对中国政治思想史作了时期与派别的划分,进而对先秦至近代的政治思想予以梳理和辨析。本书融入作者多年的研究心得,其中不少论断,新颖独特,富有启发性。阅读本书,读者不仅可以把纷繁的诸子思想和历代政治主张理清头绪,更会对中国政治思想有一番新的认识。本书通俗易懂,又不失学术性,*适宜用作初学者的入门书。讲贯中国历代政治思想的原委和利弊,并附录作者自述治学的经历。

猜你喜欢

  • 我心中的中国印记

    面前摆放的是一个精美的凤冠。没有在玻璃架中展出,它只是静静躺在我的面前,任凭它散发出承载时代变迁的厚重。我不敢用手去碰它,生怕碰坏了这玲珑的艺术品。它称得上是中国的印记吗?我在心中不安的揣度,汗水浸湿..

    13 高中作文 2025-10-03
  • 关于社会的警句

    1、成功是一个过程,并不是一个结果。2、时间的垂垂老去,无论是你是我,都无力改变。3、有性无爱是不幸,有爱无性非幸福。4、前途是光明還是黑暗,往往看自己怎樣選择。5、大多数的人一辈子只做了三件事;自欺欺人..

    16 好句大全 2025-09-26
  • 中国名人名言有哪些

    1、半夜倚乔松,不觉满衣雪。孟郊2、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李煜3、霜华满地,欲跨彩云飞起。文征明4、长安大雪天,鸟雀难相觅。张孜5、以才自足,以能自矜,则为小人所忌,亦为君子所薄。曾国藩6、三十不豪,四十不..

    21 好句大全 2025-09-24
  • 这里是中国

    “这里是炎黄,才气自华,这里是神州,钟灵毓秀。”本期节目和社长一同走进锦绣中国。这里是九州,纵有千古,这里是华夏,横有八荒,这里是炎黄,才气自华,这里是神州,钟灵毓秀,这里是中国,万寿无疆。泱泱中华,..

    12 高中作文 2025-09-23
  • 霸气中国名人名言大全经典

    1、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2、碧海无波,瑶台有路。晏殊3、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岳飞4、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岳飞5、青春几何时,黄鸟鸣不歇。李白6、春风举国裁宫锦,半作障泥半..

    13 好句大全 2025-09-21
  • 《中国十进分类法及索引》序

    同学皮高品君,手编《中国十进分类法》一书,书成,要我做一篇序文,这是我义不容辞的一件事,也是我很愿意为他介绍的。兹将皮君对于编纂此书的本末,略述于下:编纂这部书他是费了很长的时间的,他从民国十五年,在..

    14 沈祖荣文集 2025-09-18
  • 中国图书馆及图书馆教育调查报告

    中华图书馆协会执行委员会主席袁同礼先生台鉴:敬启者:祖荣受本会执行委员会之命,调查国内图书馆及图书馆教育状况,无胜荣幸!综计此次调查,有图书馆三十所,分布于十余城中,返还费时一月。曾在三处对图书馆同志..

    18 沈祖荣文集 2025-09-18
  • 中国图书馆应采书本式抑卡片式

    图书馆作为辅助教育利器,为教育家所公认。所谓利器者,非谓馆舍美丽,藏书宏富,亦非谓所藏之书,价值宝贵;或为世界孤本,或为名人遗著;而实在社会人民,能否利用所藏之书籍。易言之,即其馆书籍,能否活动于社会..

    14 沈祖荣文集 2025-09-18
  • 提倡改良中国图书馆之管见

    欲谋我国教育之发达,无论现时或将来,图书馆所占的位置,是最关重要的,且是无疑议的。所以置身图书界者,应当以如何使图书馆事业得充分的发达为不可逃避之义务。论到我国的图书馆事业,现在虽然未曾到发达的时候,..

    16 沈祖荣文集 2025-09-18
  • 中国全国图书馆调查表

    今之谈教育者,莫不曰广设学校。然竭全国之能力,谋国民教育之效果,恐于毕业学校数年后,学业即限于止境,甚或消失无存。故不得不于学校教育外,急筹补偏救弊之法。此诚教育家极重大之问题也。学校外之教育机关甚多..

    15 沈祖荣文集 2025-09-18
  • 《中国书目十类法》原序

    跻数仞之堂奥,必循阶级而升;浮万里之海洋,必赖舟楫而达。拥百城之图书,必有简明目录以供检阅。图书无目录,犹登堂奥不循阶级,浮海洋不乘舟楫,无是理也。考目录之学,始于《汉书艺文志》,唐宋间代有作者。迄清..

    18 沈祖荣文集 2025-09-18
  • 战后世界与战后中国

    对于战后的世界我们当然有种种的希望,但热心不可过度,以免将来事与愿违,失望而不能自拔。长期大战所自然产生的心理疲乏,使人对将来容易发生许多的幻想,有意无意间常将自己不切实际的希望或他人另有作用的宣传认..

    25 雷海宗时论集 2025-09-16
  • 美帝“中国门户开放政策”的背景

    美西战争与海洋政策正如门罗主义,事实上等于说不许别国染指拉丁美洲,听任美国不慌不忙地用最便宜最省事的方法把整个新大陆细嚼慢咽消化净尽一样,所谓中国门户开放政策,事实上等于说,别国不得把中国不可挽回的瓜..

    33 雷海宗时论集 2025-09-16
  • 政治的学习

    民主政治是今日政治的主流,每一个人对于民主政治都当设法有比较切实的认识。我们都知道,在大国中,英美是两个民主国家。另外,在欧洲大陆,有几个较小的国家,或多或少的也已经实现民主政治。我们现在,根据这几个..

    27 雷海宗时论集 2025-09-16
  • 如此世界,如何中国

    世界大小六十余国,撇开法理与表面的名义不谈,专就实际而论,可以分为三类,就是强国、自保之国,与殖民地。强国为力的中心,其力的自然趋势为向外发展。殖民地为强国之力的发展对象,在法理上已成殖民地的区域不必..

    15 雷海宗时论集 2025-09-16
  • 伤感社会的说说心情短语

    1、孤单是听见某个熟悉的名字,不留意想起某些往事。2、原来我也可以如此自私的不理会你的感受,虽然很心疼,但我别无选择,对不起。3、人海十万里,谁可善待你。4、我好像从来没有重要过,只是偶尔被你需要。5、有..

    29 好句大全 2025-09-09
  • 中国哲学对未来世界的影响

    举这两句话看来,不论是American-philosophy is dead(美国哲学死了)或者是Philosophy in Oxford is dead(牛津哲学死了),当然是仿造德国哲学家尼采(F.Nietzsche)的说法,因为尼采曾经说过Gad is dead(上帝死..

    45 方东美文集 2025-09-06
  • 中国形上学中之宇宙与个人

    1964年第四届东西方哲学家会议论文(1)一在本文中我所要谈到的中国形上学,其含义迥异乎一般所谓超自然形上学(Praerernatural Metaphysics)。根据后者的说法,人,以及其所居处的宇宙,均各自为两种极不相容之力势..

    42 方东美文集 2025-09-06
  • 中国哲学精神

    一、讲述本课程之缘起首先我应当声明:我不懂国语,我说的话是淮河平原的普通语言,诸位能够听得懂吗?其次,现在讨论的题目是:中国哲学之精神,这在本人研究哲学的过程中有些曲折。我三岁读《诗经》,在儒家的家庭..

    42 方东美文集 2025-09-06
  • 中国哲学之通性与特点

    著者于上文献辞中曾将关于人与宇宙全体之哲学体验及慧观,举以与激发创造生命之诗艺灵感相结合,旨在揭示:兹二者乃熔融浃化,一体俱融,于以凝合中国哲学成为一大完整体系,透过悠久之历史演进而呈现律动式之发展。..

    50 方东美文集 2025-09-06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
蜂鸟影院2048影视资源论坛熊猫影视河马影视星辰影视萝卜影院八哥电影网人人看电影无忧影视网橙子影视网叮当影视网天天影视网青青影视网电影天堂开心追剧网西瓜影院麻花影视网70影视网年钻网茶小舍电影藏影堂新神州影域煮酒观影体积影视爱看影院星光电影至尊影院极影公社超清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