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西游记〉与中国古代政治 / 萨孟武

菩萨与妖精

人类的一切观念,甚至一切幻想都不能离开现实社会,从空创造出来。伦理、宗教、政治、法律的思想固然如此,而人类所想象的神仙鬼怪也是一样。《西游记》一书谈仙说佛,语及恶魔毒怪。然其所描写的仙佛魔怪,也是受了中国社会现象的影响。换言之,社会现象映入人类的头脑之中,由幻想作用,反射出来,便成为仙佛魔怪。所以仙佛怎么样,魔怪怎么样,常随各国社会情况而不同,而吾人由于小说所描写的仙佛魔怪,亦可以知道各国的社会情况。

一部二十四史不过争夺政权的历史。成者为王,败者为寇。王寇悬于成败,成败决于力之大小。王莽以外戚而篡帝位[1],这比之杨坚以外公而夺取外孙之天下[2],就亲属之远近说,杨坚未必比王莽为疏。然而王莽受尽了后人唾骂,杨坚则被视为真命天子。这种不平等的价值判断何以发生。王莽不及身而亡,杨坚统一中国,结束了五胡乱华以后三百余年的纷乱之局。一则力不足以保其身,一则力足以统一华夏,故他们所受后人的批评不同。曹操奋身于董卓肆凶之际,芟刈群雄,几平海内,他说: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魏志》卷一《武帝纪》建安十五年注引《魏武故事》)汉祚能够延长三十余年之久,实赖曹操之力。然后人尚斥之为奸雄。宋太宗继太祖而即位,兄终弟及,为秦汉以后的创举,这犹可以说是太祖的遗志。而烛影斧声,千载视为疑案,即位之后,复迫死弟廷美,侄德昭、德芳[3],其忍心比之曹操为自卫计,而弑伏后,(《后汉书》卷十下《献帝伏皇后纪》)终其身服事献帝,似还不如。而史臣乃谓帝之功德,炳焕史牒,号称贤君。(《宋史》卷三《太宗纪赞》)曹操不必为文王而为文王,宋太宗可为周公而不为周公,既然不为周公了,又复迫死无辜的管、蔡。顾后人所作褒贬乃薄曹操而厚宋太宗,为什么呢?争天下者不尚小节,曹操只能造成三分局势,宋太宗则能降吴越而平北汉,使五代纷乱之局复归于统一。

这种力的关系射入人类的头脑之中,于是人类所想象的神仙社会便也以力为基础。神仙的力分为两种:一在身体之内,这称为法身,如孙行者的七十二般变化是也。二在物器之中,这称为法宝,如孙行者的如意金箍棒是也。合这两者称为法力。在神仙社会法力大小不但可以决定地位高低,且又可以决定生命长短。他们虽然修成了不老之身,而一旦劫运来临,苟法力不足以抗之,则千年苦行亦将化为虚幻,且看须菩提祖师对孙行者之言:

五百年后,天降雷灾打你躲得过,寿与天齐,躲不过,就此绝命。再五百年后,天降火灾烧你。这火唤做阴火,自本身涌泉穴下烧起,直透泥垣宫,五脏成灰,四肢皆朽,把千年苦行,俱为虚幻。再五百年,又降风灾吹你。这风唤做赑风,自囟门中吹入六腑,过丹田,穿九窍,骨肉消疏,其身自解,所以都要躲过。(《西游记》第二回)

玉帝能够领袖群仙,据如来说,自幼修持,苦历过一千七百五十劫,每劫该十二万九千六百年。(第七回)即其法力无边,故能享尽了仙界的富贵荣华:食则龙肝凤髓,玉液蟠桃;(第七回)居则三十三座天宫,七十二重宝殿,金阙银銮并紫府,琪花瑶草暨琼葩;(第四回)行则八景鸾舆,九光宝盖,声奏弦歌妙乐,咏哦无量神章,散宝花,喷真香。(第七回)这种享受比之人世帝皇,似有过之而无不及。这样,当然激动了孙行者的觊觎。他自幼立志修玄,远涉天涯,参访仙道,学得了筋斗云及七十二般变化,善能隐身遁身,起法摄法,上天有路,入地有门,步日月无影,入金石无碍,水不能溺,火不能焚,(第三回)于是下打到十八层地狱,强迫冥王勾销了生死簿上自己的名字,把有限的生命改为无限的生命;(第三回)上打到三十三天,竟令玉帝不能不采用怀柔政策,降诏招安,承认其为齐天大圣。(第四回)法力虽大,而尚不是全能,先失败于显圣真君,(第六回)再失败于佛祖如来,(第七回)压在五行山石匣之中,称为妖猴,历时五百余年。

力大者享尽荣华富贵,为仙为佛;力小者不肯蛰居山洞之中,养精炼气,调和龙虎,捉坎填离,(第二十六回)则成为妖魔。太上老君身边看金炉和看银炉的童子近于仙了,一旦下界,就变为二魔。(第二十六回及第三十二回)弥勒佛面前司磬的黄眉童子近于仙了,下界之后,亦变成怪物。(第六十五回)观音大士说:菩萨妖精,总是一念。(第十七回)这个念头从何发生呢?

在神仙社会,法力大者位尊,法力小者位低。位尊的因有特别享受,而得长生不老。瑶池有蟠桃三千六百株,前面一千二百株,花微果小,三千年一熟,人吃了,成仙了道,体健身轻。中间一千二百株,层花甘实,六千年一熟,人吃了,霞举飞升,长生不老;后面一千二百株,紫纹缃核,九千年一熟,人吃了,与天地齐寿,日月同庚。(第五回)然而能够参加蟠桃嘉会的乃限于法力大的神仙。五庄观的人参果,三千年一开花,三千年一结果,再三千年才得熟,短头一万年方得吃。人若有缘,得那果子闻一闻,就活了三百六十岁,吃一个,就活了四万七千年。(第二十四回)然而有福吃这宝贝的,亦限于法力大的神仙。这样,便是法力大的得垄断仙界珍品,又因享受珍品,而得延寿长生。寿福禄三星在神仙之中,地位不为不高,因见镇元子之有人参果,尚且说道:

我们不及他多矣,他得之甚易,就可与天齐寿。我们还要养精炼气存神,调和龙虎,捉坎填离,不知费多少工夫。(第二十六回)

仙界珍品既为法力大者所占,法力小者例如卷帘大将,见便曾见,却未曾吃。(第二十四回)这样,小仙们便想另求办法了。唐僧十世修行,一点元阳未泄,有人吃他肉,延寿长生,(第三十二回)于是他们就相率下界,由神仙变为妖魔。银角大王乃太上老君身边看银炉的童子,他说:

我们打什么坐,立什么功,炼什么龙与虎,配什么雌与雄,只该吃他(唐僧)去了。(第三十二回)

炼气存神是要长生不老,吃蟠桃可以长生不老,吃人参果可以长生不老,吃唐僧的肉也可以长生不老。炼气存神须费许多工夫,而蟠桃、人参果又不是小仙所能享受,他们无已,只有下界吃唐僧的肉。这种情况犹如帝王食天下的租税,公卿百官分润天下的租税,其不能分润租税的,便辍耕太息,铤而走险,成者为王,败者为寇。王莽末年,群雄蜂起,而皆以寇掠为事,光武军队稍有纪律,竟令老吏垂涕,以为复见汉家威仪。其所到州郡,辄平遣囚徒,除王莽苛政,吏人喜悦,争持牛酒迎劳。(《后汉书》卷一上《光武帝纪》更始元年)这可以称为王者之师了。其实光武何曾禁止将士掠取财物?任光为信都太守,孤城独守,世祖曰:卿兵少如何?光曰:可募发奔命,出攻傍县,若不降者恣听掠之,人贪财物,则兵可招而致也。世祖从之。(《后汉书》卷五十一《任光传》)此乃权宜之举,尚可原谅。至于世祖会诸将,问所得财物,唯李忠独无所掠。(《后汉书》卷五十一《李忠传》)则掳掠财物纵在光武军队,也表现为两种现象:一是普遍的,唯忠无之;二是公开的,故以帝王之尊,竟于会议之时,问诸将所掠财物。这与神仙下界成为妖魔,又有什么区别。同样地,更始既至长安,居长乐宫,升前殿,诸将后至者,更始问虏掠得几何,左右侍官皆宫省久吏,各惊相视。(《后汉书》卷十一《刘玄传》)同一问也,而后人之解释竟然不同[4]。此盖得天下的,又常得到另一种权力,即编纂历史的权,吾人试称之为编史权。史官对于皇帝难免不多写好的,少写坏的,于是好的遂掩蔽了坏的。庄子说: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诸侯之门,而仁义存焉!(《庄子》第十篇《胠箧》)此之谓也。晋文公退三舍而胜,(《左传》僖公二十八年)宋襄公不重伤,不禽二毛而败。(《左传》僖公二十二年)史家笑宋襄迂,而美晋文之守信。倘令宋襄胜而晋文败,我想史家所作评语又不同了,将谓宋襄不愧为王者之师,晋文不宜以国家而行尾生之信。玄武门之役,唐太宗不幸失败,则唐代历史必与吾人今日所读者不同。玉帝历过一千七百五十劫,才能享受无极大道。(第七回)其成仙及历过劫运,是完全依靠炼气存神乎,抑或也曾用过旁门左道乎,谁能知道,而乃享有高天上圣大慈仁者玉皇大天尊玄穹高上帝之号。(第三回)由此可知争天下者不但争一时之富贵,且争编史的权,借此以取得永久的名誉。生则红光满室,貌则隆准龙颜,死则大雨滂沱,天亦落泪。人乎神乎?神乎人乎?神失败则为妖,人成功则为神。孙行者说:

妙呵,妙呵,还是妖精菩萨,还是菩萨妖精。(第十七回)

言外有音,可以发人深省。

说到这里,我又联想到别的问题了。人类都有生存欲望,人类要维持其生存,必须吃饭穿衣,人类要吃饭穿衣,必须流汗做工。人情无不喜逸而惮劳,一方须吃饭穿衣,他方又不欲流汗做工,于是争夺之事便发生了。如何防止争夺,这是人类设置政府的原因。组织政府的人有防止争夺的责任,他们无遑做工,于是人们不能不供给他们以衣食资料。这样,租税又发生了。孟子说:

有大人之事,有小人之事或劳心,或劳力。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义也。(《孟子滕文公》上)

韩愈亦云:

君者出令者也,臣者行君之令而致之民者也。民者出粟米麻丝,作器皿,通货财,以事其上者也。(韩愈《原道》)

天子百官衣租食税,这固然是人民的负担,然而人民由此却能换得安居乐业之福。人类基于这种观念,遂谓神仙社会也有政府。玉帝有文武仙卿,(第三回)佛祖有三千诸佛,五百罗汉,八金刚,四菩萨。(第八回)这与人世的官僚组织似无区别。官僚分享租税,诸仙呢?据《西游记》所言,天上的生产力是极低的。蟠桃或三千年一熟,或六千年一熟,或九千年一熟。(第五回)人参果一万年只结三十个。(第二十四回)天上农作物不能供给诸仙之用,所以他们在天为神,下界就变为妖。卷帘大将贬到流沙,竟然觅取行人食用。(第八回)天蓬元帅贬下凡尘,竟然吃人度日。(第八回)二十八宿乃玉皇的侍卫,而奎星下界之后,亦咬食宫娥。(第三十回)井星打败辟寒儿,也生食其肉。(第九十二回)天上诸神形同饿鬼,玉帝对奎星说:上界有无边的胜景,你不受用,却私走一方,何也?(第三十一回)皇帝深居禁中,哪知百官生活。事烦而禄薄,欲其毋侵渔百姓,难矣。因此,玉帝、佛祖乃别开一面,以人间的供奉为诸仙衣食之资。显圣真君坐镇灌州,享受下方香火,有李虎拜还的三牲,张龙许下的保福,赵甲求子的文书,钱丙告病的良愿。(第六回)如来亦说:

经不可轻传,亦不可空取。向时众比丘圣僧下山,曾将此经在舍卫国赵长者家,与他诵了一遍,保他家生者安全,亡者超脱,只讨得他三斗三升米粒黄金回来,我还说他们忒卖贱了,教后代儿孙没钱使用。(第九十八回)

上界设官置职,盖如太白金星所言:

收他的邪心,使不生狂妄,庶乾坤安靖,海宇得清宁也。(第四回)

于是无拘束的妖魔便变成有组织的仙官。战国时代的养士,秦汉以后的官僚制度,目的都是一样。即由政府征收租税,以充禄俸之用,使豪杰之士有所衣食,不至横行市井,为奸作邪。而人民缴纳租税犹如对神供奉香火一样,积极地求福如不可能,亦希望他们消极地不来降祸。欧洲各国在十九世纪初期法治国时代,政治的目的不在于积极地增加人民的福利,而在于消极地排除人民福利的障碍。吾国古代政治又退一步,不求官僚排除人民福利的障碍,只求官僚不来侵害人民的福利。如何防止他们不敢侵害人民的福利,则需要一种法律,有似观世音菩萨交给唐僧,戴在孙行者头上的紧箍帽了。(第十四回)

* * *

[1] 元帝三男,王皇后生成帝,成帝无后。傅昭仪生定陶王康,康生哀帝。冯昭仪生中山王兴,兴生平帝。王莽乃王皇后之弟子。参阅《汉书》卷八十《宣元六王传》,卷九十九《王莽传》。

[2] 杨坚女丽华嫁周宣帝为后,无出。宣帝崩,子静帝立,静帝乃朱皇后所生。见《周书》卷九《皇后传》。

[3] 初昭宪太后(太祖母)不豫,命太祖传位太宗。或谓昭宪及太祖本意,盖欲太宗传之廷美,而廷美复传之德昭。德昭不得其死,德芳相继夭绝,廷美始不自安,忧悸成疾而卒。参阅《宋史》卷二百四十四《魏王廷美、燕王德昭、秦王德芳传》。

[4] 《后汉书集解》卷二十一《李忠传》王先谦补曰:更始既入长安,居长乐宫,升前殿,诸将后至者,更始问虏掠得几何此与世祖会诸将问所得财物何以异。盖世祖欲以察诸将之廉贪,其特赐李忠,所以愧厉诸将也。事有迹似而情殊者,此类是也。

萨孟武著,《〈西游记〉与中国古代政治》是对中国传统经典小说别开生面的解读。与常规的文学批评迥然不同,作品以《西游记》中的小故事为话题,以政治学家的专业眼光透视中国古代的政治运作,微言大义,见解精深,行文流丽,引证博引,逻辑分明,能带给读者启发和思考。

猜你喜欢

  • 阿傩伽叶向唐僧讨取贿赂

    唐僧四众跋履山川,逾越险阻,一路与恶魔毒怪抗斗,共历一十四寒暑,才到灵山,参见佛祖。大功告成,他们固谓三藏佛经可以得到了。哪知阿傩、伽叶二位尊者竟对唐僧说:圣僧东土到此,有些什么人事送我们,快拿出来,..

  • 凤仙郡三年亢旱

    凤仙郡三年不雨,斗粟百金之价,束薪五两之资,十岁女易米三升,五岁男随人带去。百姓生活艰苦极了。亢旱三年,据《西游记》所言,乃郡侯因妻不贤,恶言相斗,一时怒发,将斋天素供,推倒喂狗,口出秽言,冒犯上天。..

  • 孙行者要求朱紫国国王亲身来迎

    朱紫国国王病入膏肓,张榜求医,孙行者揭了榜文,对校尉说:你去教那国王亲来请我,我有手到病除之功。校尉入朝启奏,这个时候国王的态度如何?并没有王赫胥怒,反而说道:他肯揭我榜文,教寡人亲迎,断然有医国之能..

  • 如意真仙不许孙行者白手来取落胎泉的水

    唐僧四众经过西梁女国,唐僧及猪八戒吃了子母河的水,腹痛成胎,必须喝了解阳山破儿洞落胎泉的水,方能解除胎气。但是这个泉水是属于如意真仙的。孙行者恃其神通广大,借了瓦钵,到解阳山取水,而如意真仙却说:泉水..

  • 孙行者不愿做乌鸡国国王

    三代以前,皇帝是为天下服务,世上最辛苦的差事莫如皇帝,所以好逸恶劳的人皆避帝位而不就,许由、务光即其例也。三代以后,天下是为皇帝效劳,皇帝享尽了人世荣华富贵,所以篡夺之事不绝于史。荀子说:天之生民非为..

  • 乌鸡国国王不敢在冥府控告全真怪

    耶林(Rudolf von Ihering)说:正义之神一手执衡器,以权正义,一手执宝剑,以实现正义。宝剑而无衡器,不过暴力;衡器而无宝剑,只是有名无实的权力。二者相依相辅,挥动宝剑的威力与运用衡器的技巧能够协调,而后..

  • 孙行者劝唐僧收起善心

    刘备殂,遗诏敕后主曰: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蜀志》卷二《先主传》章武三年注引《诸葛亮集》载先主遗诏)此言也,是教后主如何修身,不是教后主如何治国。换言之,是教后主如何做人,不是教后主如何..

  • 孙行者与紧箍儿

    《西游记》称孙行者为心猿,这个心猿曾打到地府,强销死籍,打到天宫,强索官职。他既有上天入地之力,故可称为力之象征,若合心之一字言之,则为力之意志。意志本来自由,而再加之以力,则更无拘无束,由意志自由表..

  • 唐太宗还魂延寿二十年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是一切宗教共通的观念。纵在阳世,因果报应亦在若明若昧之间。司马懿受两世托孤之命[1],就友谊言,亦应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而乃欺凌幼主,诛戮大臣,子师废齐王而立高贵乡公,昭弑高贵..

  • 卷帘大将失手打碎了琉璃盏

    显圣真君立大功而轻赏,卷帘大将(即沙和尚)犯小过而重刑。刑赏无章,道教没落,理所当然。玉帝主宰万物,而对其仙卿,刑赏尚且无章,则人世与天宫相隔渺茫,更何能望其明察秋毫,刑当其罪,赏称其功。今据《西游记..

  • 玉帝请如来救驾

    玉帝为道教的元首,如来乃佛教的领袖。孙行者大乱天宫,文武仙卿莫能抵御。玉帝急请佛老救驾,如来略施法力,孙行者就压在五行山石匣之中。(第七回)道教产生于中国,佛教发祥于天竺,外国宗教比之中国宗教,法力更..

  • 玉帝不留显圣真君在天宫保驾

    孙行者大闹天宫之后,对于文武仙卿颇有轻视之意,他说:天上将不如老孙者多,胜似老孙者少。(第五十一回)他所钦佩的只有显圣真君一人。他说:小圣二郎(即显圣真君),方是我的对手。(第五十一回)他称福禄寿三老..

  • 玉帝永保至尊的地位

    万事由力决定,这不但人类社会如此,神仙社会尤见其然。神仙的力称为法力。仙位的高低由法力大小决定,生命的长短以法力大小为标准。照须菩提祖师说:五百年后,天降雷灾打你,再五百年后,天降火灾烧你,再五百年,..

  • 孙行者大乱天宫

    在神仙社会,地位之高低是以法力为标准,犹如人类社会,贵贱之别应以才之大小为标准。依这标准,法力大的地位高,法力小的地位低。然则法力大小如何甄别呢?关此,我们宜先说明人类社会怎样甄别才之大小。秦汉以前为..

  • 第十讲 近代的政治思想

    近来讲中国思想的人,往往把明、清间一班大儒,如顾亭林、黄梨洲、王船山等,算入清儒之列。其实这一班人,以学术思想论,决然该算入宋、明时代的一个段落中。虽然他们也懂得考据,然而考据毕竟和人的思想无关;况且..

    2 中国政治思想史 2025-08-28
  • 第九讲 清中叶前的政治思想

    清朝入关以后,政治思想,可以说是消沉的时期。这(1)因异族压制,不敢开口。(2)则宋明的学风,流行数百年,方向有些改变了。学者对于(A)国家、(B)社会、(C)个人修养的问题,都有些厌倦,而尽力于事实的考..

    2 中国政治思想史 2025-08-28
  • 第八讲 宋明的政治思想

    第七讲中说:从宋到明的政治思想,触著了许多根本问题,这句话是怎么讲呢?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自宋到明的井田封建论做代表。井田封建,如何可行于后世?井田固然是一种平均分配的好方法,然(1)既成为后世的社会..

    3 中国政治思想史 2025-08-28
  • 第六讲 汉代的政治思想

    道家是汉定天下以后最早得势的学派。他的思想我们可以盖公和汲黯两个人来做代表。盖公之事,见于《史记曹相国世家》。《曹相国世家》说,曹参以孝惠帝元年做齐国的丞相,此时天下初定,参尽召长老诸生,问所以安集百..

    4 中国政治思想史 2025-08-28
  • 第五讲 秦汉时代的社会

    秦以前的政治,和周以前不同,是谁都会说的。然则其不同之处究竟安在呢?秦始皇并天下后,令丞相御史说:天下大定,而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命他们议自己的称号,丞相御史等议上尊号的奏,亦说他平定天下,..

    2 中国政治思想史 2025-08-28
  • 第四讲 先秦的政治思想

    从上古到战国,这一期中的政治背景,业经明白了,就可进而讲述其政治思想。这一期中的政治思想,最重要的,自然就是所谓先秦诸子。这都是东周时代的思想。自此以前,自然不是没有政治思想的,然无甚重要关系,所以略..

    2 中国政治思想史 2025-08-28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