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儿童中国史 / 张荫麟

二 孔子

2025-05-27 13:14 儿童中国史

(一)

在泰山以南,靠近津浦路,有一个著闻世界的胜地,叫做曲阜。每年无数国内外人士从老远来到这里,为的是瞻仰孔林。

这孔林是一丛苍劲参天的柏树和桧树,中间点缀着古旧的牌坊和楼台,穿透着一湾清浅的流水。林内藏着一个古墓,碑上篆刻着大成至圣文宣王墓。这墓是受着二千五百多年的珍重护惜,因为墓中人是受着二千五百多年来中国人的崇拜。

你道这墓中人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假如你早生半个世纪左右,你开始上学的第一件事便是给他的像叩头,上了学一两年便得背诵他的言行的记录(其中最重要的一种叫做《论语》),往后还得背诵他所编订过的几种教本。这些言行录和教本都是所谓经典。那时,你若要做一个学者,一生的主要工作便是研究前人对于这些经典的注解;你若参加国家的考试,所出的题目,大部分就是这些经典里的话,让你作文章来说明。

这墓中人是谁?他氏孔,名丘,字仲尼,后世尊称为孔子。

(二)

他的墓碑上虽然题着文宣王,他生时却不是什么王侯。那徽号是后人追加给他的。他出身很寒微。他虽然做过短期的大官,却没有什么权柄。他是以一个教学先生著名的,也以一个教学先生终老。不过他的先世可是很阔的贵族,他的远祖并且数到商朝最末的第二个王,帝乙。

从帝乙到孔子,其间有一大段历史。

原来商朝传了约五百年,给一个以岐山一带为根据地的周民族灭了(周民族原先是臣属于商朝的)。他们所建立的新朝叫做周朝,周朝的第一个王叫做武王。在周朝,中国依然还没有真正统一。武王以下的三世,共在王畿外分封了好几百个属国(这些国的君王都是世袭的),其中国名可考的也有一百四十多。现在单表两国:宋和鲁。宋是武王为留给先朝一点余地,拿来封帝乙的一个儿子的,即以商朝的旧都(商丘)为国都。鲁是武王的兄弟周公的封地,其都城即现今的曲阜。孔子的先世乃是宋公室(即国君的一家)的一支派,因内乱避难而迁到鲁国的。他们一离开本国,自然就丧失了世袭的贵族资格了。

孔子以西元前五五二年生于曲阜附近的一个村落。

他壮年以前的事迹,我们知道的极少,只有两点可说。第一,他是在伶仃孤苦中长大的。他三岁就死了父亲,也没有叔伯的提携,而且家里很贫困。他是全靠赤手奋斗而出人头地的。第二,他从少就好学好问,多材多艺。他决不只读死书。年纪很轻,就出去谋生,先后给贵族管理过会计和牧畜,都非常称职。

在三十岁左右,孔子的学问大成,名闻全鲁国,并且吸引了很多的生徒。

(三)

和孔子同时,或在孔子前后,不少以教学为业的人。为什么惟独孔子受着二千五百多年全中国一致的崇拜呢?原因是很复杂的,但有三点最值得注意。

第一,是他的人格的伟大。他没有在战场上立过惊天动地的功勋,也没有在政治上做过扶危定倾的事业。他只靠他的德行使得人人对他低头。然而他的德行,说来也是平平无奇的,只是别人做不到。假设你在他门下受业,你会遇见一个怎样的先生呢?他的衣冠总是整齐而合宜的;他的视盼,温和中带有严肃;他的举止,恭敬却很自然。他平常对人朴拙得像不会说话,但遇着该发言的时候,却又辩才无碍,间或点缀以轻微的诙谐。他永远是安静舒适的。他没有忧虑,也没有怨恨。他一点也不骄矜,凡有所长的,他都向请教。便是他和别人一起唱歌,别人若唱的好,他必请再唱一遍,然后自己和着。无论待怎样不称意的人,他总要亲者不失其为亲,故者不失其为故。他的穷朋友生时随便在他家里食宿,死后若无人收敛,他便替殡葬。他对一切人抱着三个理想:年老的得到慰安,年幼的得到爱抚,朋友以诚信相待。

第二,他的遗教几乎包涵了所有重要的道德真理。除了以身作则外,他对门弟子还留下许多道德的训言,大部分记录在《论语》里。此等训言许多是永久适用,而任何人若接受了,会终身受益的。此等训言,这里不能尽述,但也无须尽述,因为,依照孔子的意思,它们是有一条贯通的原则的,那便是忠恕。忠是尽自己的责任,和尽心替别人打算。恕呢?有一次,一个门弟子问:有没有一个字可以终身奉行的?孔子答道,有,那便是恕: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加在别人身上。

第三,孔子在我们教育史上开了一个新纪元。在孔子以前,教育是专为贵族而设的,教育也专靠着贵族生活,而且只有贵族才会造就高深的学识。孔子是第一个平民出身的大学者,同时也是第一个努力去把教育平民化的人。他广收生徒,不分贵贱贫富,不拘修金多少。便是只拿一束干肉,来做贽礼的(这时的规矩,凡去拜会一个生人得带些礼物,叫做贽),他也不拒绝。对于当时别的教师,这可不行的。孔子所认识自己生平的特长只是好学不厌,诲人不倦。他是深深感觉到教育事业的乐趣和价值的。凭他的人格和学识,加以教诲的热心,所以他的门弟子许多是名闻列国的贤才,其事迹见于记载的也有二三十人。后人传说他门下先后有贤人七十,弟子三千,虽然有点夸张,恐竟去事实不远。论生徒的品类之杂,数目之多,及成就的人才之众,孔子在我国教育史上都是仅有的。无怪后世的读书人都尊他为至圣先师了。

(四)

孔子不仅是一个教育家,并且是一个政治的改革运动者。

在孔子的时代,周朝的王室久已衰微。在孔子生前二百一十八年,即西元前七七○年,周王因为边境蛮族西戎(又名犬戎)的压迫,把国都从镐京(在今陕西长安县西)东迁到洛邑(在今河南洛阳县),同时把岐山以西的地方封立了一个秦国,让它去对付西戎。这次迁都是一件划分时代的大事。后人称东迁以前的周朝为西周,以后的为东周。自东迁以后,周朝的王畿大大的缩小,周王的势力大大的削减,他的号令越发不能行于列国。列国的君主,即所谓诸侯者,于是强的侵凌弱的,众强和众弱之间又彼此相争。内战不断的发生,人民可就苦了。

孔子是要拯救人民的。他的政治主张是要列国尊重王室,拥护王权,遵守从前武王、周公所定的一切规矩,并且在周王的统治之下,和平地相处。

孔子也曾在鲁国做过三年的司寇(掌捕治盗贼及其他刑犯的最高官吏),但始终不能得到鲁国的政权。他在解除司寇职后,率领着一群弟子,奔走于列国之间,作政治运动,凡十几年。他向好些诸侯竭诚劝说,希望有一个能听他的主张,用他执政,但终无所遇。

他最后回到鲁国时,已将近七十岁。又过了四五年,便病死,那是在西元前四七九年。

他死后,群弟子把他葬在鲁都城北泗水边,即现在的孔林。群弟子并为他服丧庐墓三年,然后洒泪分手。弟子们和别些鲁人靠他的坟墓往下的有一百多家,成功了一条孔里。这孔里的遗址,今尚可寻。

作者张荫麟。张荫麟20世纪30年代仿狄更斯《儿童英国史》为国小撰写《儿童中国史》,以人物为中心叙述其所处的时代及时代之先后,以人物的活动贯穿起时代的大事件和变化。张荫麟从禹一直写到杜甫,十三位历史人物的历史足迹,写出从夏到唐的历史。

猜你喜欢

  • 尧曰篇

    尧曰:咨!尔舜,天之历数在尔躬,允执其中。四海困穷,天禄永终。舜亦以命禹。曰:予小子履,敢用玄牡,敢昭告于皇皇后帝:有罪不敢赦,帝臣不蔽,简在帝心。朕躬有罪,无以万方;万方有罪,罪在朕躬。周有大赉,善..

    40 论语 2025-06-11
  • 子张篇

    子张曰:士见危致命,见得思义,祭思敬,丧思哀,其可已矣。子张曰: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子夏之门人问交于子张,子张曰:子夏云何?对曰:子夏曰:可者与之,其不可者拒之。子张曰:异乎吾所闻..

    37 论语 2025-06-11
  • 微子篇

    微子去之,箕子为之奴,比干谏而死。孔子曰:殷有三仁焉。柳下惠为士师,三黜。人曰:子未可以去乎?曰:直道而事人,焉往而不三黜?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齐景公待孔子曰:若季氏,则吾不能。以季、孟之间待..

    21 论语 2025-06-11
  • 阳货篇

    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遇诸涂。谓孔子曰:来,予与尔言。曰:怀其宝而迷其邦,可谓仁乎?曰:不可。好从事而亟失时,可谓知乎?曰:不可!日月逝矣,岁不我与!孔子曰:诺,吾将..

    23 论语 2025-06-11
  • 季氏篇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曰:求,周..

    34 论语 2025-06-11
  • 卫灵公篇

    卫灵公问陈于孔子,孔子对曰:俎豆之事,则尝闻之矣;军旅之事,未之学也。明日遂行。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子曰:赐也,女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对曰..

    28 论语 2025-06-11
  • 宪问篇

    宪问耻,子曰:邦有道,谷;邦无道,谷,耻也。克、伐、怨、欲不行焉,可以为仁矣?子曰:可以为难矣,仁则吾不知也。子曰: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子曰: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子曰:有德者必有言..

    40 论语 2025-06-11
  • 子路篇

    子路问政,子曰:先之,劳之。请益,曰:无倦。仲弓为季氏宰,问政,子曰: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曰:焉知贤才而举之?曰:举尔所知。尔所不知,人其舍诸?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

    26 论语 2025-06-11
  • 颜渊篇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

    43 论语 2025-06-11
  • 先进篇

    子曰:先进于礼乐,野人也;后进于礼乐,君子也。如用之,则吾从先进。子曰:从我于陈、蔡者,皆不及门也。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子曰:回也非..

    38 论语 2025-06-11
  • 乡党篇

    孔子于乡党,恂恂如也,似不能言者;其在宗庙朝庭,便便言,唯谨尔。朝,与下大夫言,侃侃如也;与上大夫言,訚訚如也。君在,踧踖如也,与与如也。君召使摈,色勃如也,足躩如也。揖所与立,左右手,衣前后襜如也。..

    25 论语 2025-06-11
  • 子罕篇

    子罕言利与命与仁。达巷党人曰:大哉孔子!博学而无所成名。子闻之,谓门弟子曰:吾何执?执御乎,执射乎?吾执御矣。子曰:麻冕,礼也;今也纯,俭,吾从众。拜下,礼也;今拜乎上,泰也;虽违众,吾从下。子绝四:..

    41 论语 2025-06-11
  • 泰伯篇

    子曰: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不遗,则民不偷。曾子有疾,召门弟子曰:启予足,启予手。..

    21 论语 2025-06-11
  • 述而篇

    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

    24 论语 2025-06-11
  • 雍也篇

    子曰:雍也可使南面。仲弓问子桑伯子,子曰:可也简。仲弓曰:居敬而行简,以临其民,不亦可乎?居简而行简,无乃大简乎?子曰:雍之言然。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

    45 论语 2025-06-11
  • 公冶长篇

    子谓公冶长:可妻也,虽在缧绁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妻之。子谓南容: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于刑戮。以其兄之子妻之。子谓子贱:君子哉若人!鲁无君子者,斯焉取斯?子贡问曰:赐也何如?子曰:女器也。曰:何器也?..

    35 论语 2025-06-11
  • 里仁篇

    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也。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

    40 论语 2025-06-11
  • 八佾篇

    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三家者以《雍》彻,子曰:相维辟公,天子穆穆,奚取于三家之堂?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

    39 论语 2025-06-11
  • 为政篇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41 论语 2025-06-11
  • 学而篇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子曰:..

    47 论语 2025-06-11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