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清史论丛 / 张荫麟

王瑬

2025-05-28 15:43 清史论丛

道光间建议管理货币及白银国有政策者

《续清经世文编钱币门》载有王瑬之《钞币议》,乃一管理货币及白银国有之详细方案也。如下文所考,王瑬乃道光间人,而此议乃倡于鸦片战争之前,此时此议,不独在我国,即在世界,亦为创见。其议固未尝有任何实际影响,然此经济学史上重要无伦之文件,见于极习见之书中,而近廿余年来治我国学术史者竟未尝注意及之,滋可异也。今先述其建议之大要,次考王瑬之时代及事绩。

(一)王瑬之货币制度建议要略

①货币限用钞票及铜钱两种,其发行权皆由政府专之。钞分七等:曰五千贯,曰千贯,曰五百贯,为大钞;曰百贯,曰五十贯,为中钞;曰十贯,曰二贯,为小钞,二贯以下无钞,更铸当百、当十大钱,以便民用。钱分三等。或曰:何不银钞兼用?答曰:苟欲两利而俱存之,则银与钞必互相低昂,而其价不能划一也。明之已事可征矣。明初禁银不用而钞行,其后弛禁而钞渐不行,故必废银不用而钞重也。或曰:何不并钱废之?答曰:既用钞则用钱之自少;若必并钱废之,则钞必琐屑而不可行也。

②由政府以钞币及大钱换收民间之银,并下令二年之后,钞法通行,禁民间不得以银为币,和以银交易者没入其银与物,以其半赏告者,惟为器皿不禁。或曰:国家何不径自行钞,而必易民间之银乎?答曰:以钞易银者,非贪天下之银也。盖径自用钞则银归无用,而富家之藏银者受其害,惟以钞易银,则民之贫富,通如其故,富者自不怨矣。收银之办法如下:

(甲)以大钞、中钞发与各银号,即禁其不得私出会票。半年之后,覆其换银若干,如已用完,则收其银,以一分之利与银号。

(乙)以小钞及当百、当十大钱发与钱庄,即禁其私出钱票(按当时钱庄多私出钱票,故云),民以银易钱即小钞易之。如银数不满二贯,或有零者则以大钱与之。半年之后,覆其所入银数,而收其十之九,以一分之利与钱庄。

(丙)民以银(直接向政府)易钞,在下令半年之内,准加一分之利与之;一年之内,加五厘之利与之;一年之后照时价不加。

(丁)民以钞纳钱粮及关税者,二贯之钞准折二贯二百文。(后此当是限于下令后二年之内。)

③政府对收得之白银之处置如下:禁银之后,募商人领银开设管局,挞造银器,以减半之价售于民间(是时)民以银易钞者亦作半价。

④铜亦收归国有。设立收铜之局,民间有卖铜器者,官重价收之,以供鼓铸。禁绝挞造铜器之铺,惟销钮乐器不禁。其余铜器不准民间买卖,胥吏不得向民间搜刮旧铜器,以致骚扰。

⑤关于国际贸易之办法如下:商人与外洋交易,准以钞向沿海地方官局易银去;及还,准以银易钞,出入口价如一。银器不准载入外洋。又外蕃贡使入朝,欲市中国之货者,准以银易钞行用。

⑥此新货币制度所予政府之财政上莫大便利,亦王瑬所见及。他主张此制实行后,政府既有充裕之财力,应举行下列诸惠政:

(甲)令学中(谓地方学官)稽察贫士,给钞周恤。

(乙)民有鳏寡孤独,及遇水火凶荒之灾,皆发钞赈给。

(丙)地方有水利当兴及荒土可耕者皆发钞修治。

(丁)关税、田赋、盐课,皆议减。

(二)王瑬事迹考

《续清经世文编》虽录王瑬之文却不著其里贯、年世,更无论其平生。流行之人名辞典中亦不见王瑬之名。予按《海外番夷录》有王瑬一短序,为《钞币议》而外,作者遗文之存于今者,且可借以考知关于作者之若干重要事实。兹全录于下:

近世多博闻强识之士,其著述每长于舆地。若予所识,沈君小宛、徐君星伯、沈君子敦,虽古曹耽、刘敞之徒,未之或先也。然其书往往详于中国,略于外洋。岂以耳目所不及,遂存而不欺欤?方今烽烟告警,有志者抱漆室忧葵之念,存中流击楫之思。外洋舆地,不可以弗考也。而前史所载綦略。即以《明史》考之,与今势有不同。独《海录》一书,近而可征。蕴香侄素爱奇书,乐以公之于人。得其本而梓之。附以他书言海事者,粲然可观。吾尝叹刻书者未能有益于世也。若蕴香之用心,其真切于时务者哉!道光壬寅孟秋,王瑬序。

据此序可知关于作者三事。

①作者之交游有徐星伯、沈小宛、沈子敦。二沈未详,俟续考。徐星伯即大兴徐松,为嘉道间第一流之学者。作者获与之交游,当亦一时博闻之士也。

②《序》作于道光壬寅,即道光二十二年,公元1842年,实《南京条约》订定之年也。是时作者已与当世名宿论交,年当在四十上下。以此推之,作者之一生,当占十九世纪之前六七十年。

③作者有侄为一收藏家,且能刊异书,则作者之家也似当是俗所谓书香人家。

《钞币议》之撰年不可确考。但其中涉及外人之来华互市只有外番贡使入朝,欲市中国之货者,准以银易钞云云。显已泄露时世背景,使此文撰于《南京条约》成立,五口通商实现之后,以作通达时务之人,当不作此等语也。

从《钞币议》本文中,可考知关于作者三事。

①作者于我国钞币史曾作深澈之探究。《钞币议》一文大部分为我国钞币史之分析。而其个人之建议则附于其后,故不易为读者所注意也。

②文末《附识》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钱币当问富商大贾。故与精于会计者参酌事情,思其兴利防弊之法,略备于此。(防弊法之细节,前段提要中从略)

以上二事明《钞币议》之渊源。

③《附识》又有云:瑬尝拟《时务策》十数篇,观者颇不以为非。后阅诸书,则前人多先我而言者,特所论有详略耳,因不欲存。惟钞法一事,疑者十人而九,前人亦罕论及此者。陆中丞《均问斋文钞》、贺方伯《经世文论》,仅载铜钱之说,而为钱钞之利皆未其及。故详考诸书。反复思维,求其有利无害之方著为此论。可知作者为清末最初谙时务者之一人,又可见其对《钞币议》之自负而并世知音之希也。

又梁章钜《浪迹丛谈》中《请行钞法条》有云:

近在江南,读王亮生学博所撰《钱币刍言》,至详至确。谢默卿郡丞又隐括为《钞贯说》,至简且明,皆可坐言而起行。成书具在,无庸赘述。

此王亮生当即王瑬。本训垂玉,有莹亮之质,故名瑬而字亮生。审尔则《钱币刍言》乃《钱币议》之本名。此小册初行于江南,则作者当是江南人。由学博之称可知作者为一生员,无怪其兴利之议首令学中赒恤贫士也。凡此事,若编检江南府县郡之《选举志》当可证实,惜撰此文时作者方避寇滇南,无缘得见此等志书也。

原载《益世报史学副刊》(重庆版),1940年3月28日、4月11日。

张荫麟除史学外,在哲学、伦理学、 社会学、政治学、翻译等方面都有相当涉及,其涵盖面广,概括性强,识见高明, 富于现代批判精神。其学术作品有真挚感人的热情,有促进社会福利的张荫麟自承“尝有志于近世史”,投身清史研究甚早,在清华大学任教期间曾为研究生开设“清史专题研究”等课程,研究亦颇有成绩。本书主要收入张荫麟的清史研究论著,是张氏清史论文的首次汇总出版,既包括其正式的论文,也有论学函札与史料整理,以期展现其清史研究的全貌,呈现张荫麟丰富的学术世界。另附张尔田和温廷敬的商榷之文,以供参考。

猜你喜欢

  • 附录:张荫麟译作两篇

    甲午中日海战见闻记泰莱[1](W. F. Tyler)著战史之最可宝贵而最难得之资料,莫如军事专家之报告。而作者预存作史之志,身当战阵之冲,以此标准衡量我国近世史料,予惟得泰莱氏甲午中日海战之记载。甲午一役关系我国..

    42 清史论丛 2025-05-28
  • 戴东原乩语选录乙编之一

    乩(降坛诗):仙家鸡犬近来瘠,金盘玉粒终何益?更豢鹦鹉称能言,啁晰声中闻霹雳!本仙休宁戴震又来也。素:久违了,东原大仙。为什么有两年多,屡次请大仙都请不动?乩:邦无道,其默足以容。素:上半句似乎要斟酌..

    37 清史论丛 2025-05-28
  • 关于戊戌政变之新史料

    左件乃戊戌政变后一年王照亡命日本时,对日人之笔谈稿。观篇末第二段按语,知曾刊于香港某报。惟刊本今已不可得,此从旧钞本移录。原本题作在逃犯官王照笔谈一则,殆是清廷侦探或驻日机关之司情报者所传也。末有湖南..

    33 清史论丛 2025-05-28
  • 严几道

    (一)1866年(清同治五年)冬,福州造船厂尚在经营中,它附属的海军学校求是堂艺局已开始招选少年聪颖子弟。当时的智力测验是国文一篇,由船政大臣沈葆桢亲自命题,亲自阅卷;题目是大孝终身慕父母论。投考者当中有..

    49 清史论丛 2025-05-28
  • 曾国藩与其幕府人物

    不管一些人对于曾国藩怎样痛恶,按他的时代的标准去衡量,他可算得一个并世无两的伟大领袖。凡伟大领袖所必具的美德之一是能够鉴识、培植并且善用人才。就这点而论,曾国藩的特长是很显著的。他的弟子薛福成说他知人..

    52 清史论丛 2025-05-28
  • 跋《水窗春呓》

    甲戌冬,予游杭州,于故书肆购得《水窗春呓》二卷,不著撰人。中颇记咸同间人物与事故。作者与曾文正甚接近,而观察亦别具眼光,不随流俗。所记曾事,虽寥寥数则,实为曾传之最佳而最重要资料。自曾氏之殁,为之谱传..

    46 清史论丛 2025-05-28
  • 甲午中国海军战迹考

    一、丰岛之战丰岛之战发生于甲午(1894)旧历六月廿三日,实中日正式宣战前七日也。据日人之报告,此战实以我方为戎首,[1]而我方之报告则反是。不幸第三者之见证阙如,欲判此公案,请略察事前两方在朝鲜之布置。日..

    49 清史论丛 2025-05-28
  • 甲午战前中国之海军

    一、沈葆桢之经营当同治末年(1874)日人借故进兵台湾也,朝命沈葆桢率福建水师赴台,观动静而备守御。葆桢是时方以前江西巡抚之资格,督办船政于福州。其人既廉正有能,于海军在国防上之重要复知之切;创立造船厂及..

    50 清史论丛 2025-05-28
  • 跋今本《红楼梦》第一回

    《红楼梦》的考据,虽然还没有做到像莎士比亚的考据一样透彻,但对于这部书的版本和作者,已几乎没有我们说新鲜话的余地除了碰着埋藏的文籍之意外的发现。但我觉得很奇怪的,这部书的今本开卷,就有一个并不寻常的疑..

    44 清史论丛 2025-05-28
  • 与陈寅恪论《汉朝儒生行》书

    比闻希白先生言,尊意以为定庵《汉朝儒生行》所咏实杨芳事,拙考以为其中之某将军乃指岳钟琪者误。拙考所提出者乃一假说,未敢遽以颠扑不破也;苟有其他假说能予本诗以更圆满之解释,固不惮舍己以从。然尊说似不无困..

    45 清史论丛 2025-05-28
  • 龚自珍《汉朝儒生行》本事考

    附:张荫麟《龚自珍〈汉朝儒生行〉本事考》辨正温廷敬余读龚定庵文久以怪诞著。余初读即疑其有所隐托,然命意所在莫能尽详也。即如《汉朝儒生行》一诗,稍知定庵生平者,一览即知其中有三数语为极明显之自状;惟余则..

    37 清史论丛 2025-05-28
  • 龚自珍诞生百四十年纪念

    按:龚自珍(定庵)生于清乾隆五十七年壬子(1792),殁于道光二十一年辛丑(1841),其诞生之月日无考。本刊第二百三十期已有缪钺君撰之纪念文。惟此篇另有着意之点,与前篇绝无重复。龚定庵诗,在近世中国影响极大..

    51 清史论丛 2025-05-28
  • 纳兰成德传

    纳兰成德殁于清康熙二十四年五月三十日,即西历1685年7月1日。故本月一日适为纳兰成德阳历逝世纪念日,本月六日则为其阴历逝世纪念日。成德为清代第一大词人,惟其传记材料迄今尚未有人为充分之搜集与整理。兹特借此..

    41 清史论丛 2025-05-28
  • 王德卿传

    王德卿为清乾嘉间一女子,博学工古文诗词。所著书有《星象图释》二卷,《象数窥余》四卷,《历算简存》若干卷,《筹算易知》《西洋筹算增删》《重订策算正讹》《女蒙拾诵》《沉疴呓语》各一卷,《文选诗赋参评》十卷..

    56 清史论丛 2025-05-28
  • 与余永梁论近世广东海外文献书

    绍孟吾兄:来示并《周刊》数期均获收,谢谢。以后敢请源源惠赐。承嘱为《周刊》撰稿,寒假前后曾撰成二篇,因已为《学衡》及《燕京学报》所预约,故未能寄上。本拟更为《周刊》写一篇,题为《广东之海外文献》,萦于..

    48 清史论丛 2025-05-28
  • 近代中国学术史上之梁任公先生

    本年一月十九日新会梁任公先生病殁于北平,本报既已为文悼之矣[一月二十一日本报(按指《大公报》)社评]。兹再从其学术方面,作一综括之评论。任公先生一生之智力活动,盖可分为四时期,每时期各有特殊之贡献与影..

    41 清史论丛 2025-05-28
  • 王静安先生与晚清思想界

    今海内称王先生者,莫不以其经史考据之学,此在先生三十岁以前固未始自料也。是年先生曾撰《自序》二篇(见《教育世界》第六及第十期),述其为学之大略及将来之趋向。盖七八年来无日不寝馈于哲学中,末乃稍转移于词..

    28 清史论丛 2025-05-28
  • 评《清史稿》

    清史开馆,倏逾十年。去冬草创已就,即付排印,名之曰《清史稿》,意者尚有待于讨论与润色欤?昔清修明史,历三十二年(康熙十八年至五十年)而草稿成,又二十二年而定本出。以今较昔,不为不速矣。夫与其因循延宕,..

    47 清史论丛 2025-05-28
  • 洪亮吉及其人口论

    一、引言清乾嘉间之汉学大师,其能于汉学以外,有卓然不朽之贡献者,惟得二人:在哲学上则戴东原震,在社会科学上则洪稚存(亮吉),而其学说在当时及后世皆未尝有丝毫之影响,徒为今日历史上之资料而已。戴氏之学,..

    36 清史论丛 2025-05-28
  • 清代生物学家李元及其著作[1]

    (一)当清乾嘉间,专向故纸堆中讨生活之汉学掩袭一世。于此时焉,独有一暗然自修之学者,除精通数学、地理学、音韵学、理学、史学、经学外,更从事自然现象之考察,殚力研究动物之分类及其生活现象。所及动物凡四百..

    31 清史论丛 2025-05-28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