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哲学小史 / 冯友兰

一 孔子

2025-05-30 17:02 中国哲学小史

中国之文化,至周而具规模。但至春秋之时,原来之周制,在社会、政治、经济各方面,皆有根本的改变。此种种大改变发动于春秋,而完成于汉之中叶,此数百年为中国社会进化之一大过渡时期。此时期中,人所遇环境之新,所受解放之大,除吾人现在所遇所受者外,在中国已往历史中,殆无可以比之者。即在世界已往历史中,除近代人所遇所受者外,亦殆无可以比之者。故中国之上古时期,诚历史中之一重要时期也。

在一社会之旧制度日即崩坏之过程中,自然有倾向于守旧之人,目睹世风不古,人心日下,遂起而为旧制度之拥护者,孔子(西历纪元前五五一前四七九)即此等人也。不过在旧制度未摇动之时,只其为旧之一点,便足以起人尊敬之心。若其既已动摇,则拥护之者,欲得时君世主及一般人之信从,则必说出其所以拥护之之理由,与旧制度以理论上的根据。此种工作,孔子已发其端,后来儒家者流继之。儒家之贡献,即在于此。

然因大势之所趋,当时旧制度之日即崩坏,不因儒家之拥护而终止。继孔子而起之士,有批评或反对旧制度者,有欲修正旧制度者,有欲另立新制度以替代旧制度者,有反对一切制度者。此皆过渡时代旧制度失其权威,新制度尚未确定,人皆徘徊歧路之时,应有之事也。儒家既以理论拥护旧制度,故其余方面与儒家意见不合者,欲使时君世主及一般人信从其主张,亦须说出其所以有其主张之理由,与之以理论上的根据。荀子所谓十二子之言,皆持之有故,言之成理者也。人既有注重理论之习惯,于是所谓名家坚白同异等辩论之只有纯理论的兴趣者,亦继之而起。盖理论化之发端,亦即哲学化之开始也。孔子即此运动之开始者,故后人以之为至圣先师,虽不必对而亦非无由也。

孔子为当时旧制度之拥护者,故其对于当时政治之主张,以为苟欲拨乱世而反之正,则莫如使天子仍为天子,诸侯仍为诸侯,大夫仍为大夫,陪臣仍为陪臣,庶人仍为庶人。使实皆如其名,此即所谓正名主义也。孔子认此为极重要,故《论语》云: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颜渊》)盖一名必有一名之定义,此定义所指,即此名所指之物之所以为此物者,亦即此物之要素或概念也。如君之名之定义之所指,即君之所以为君者。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上君字乃指事实上之君,下君字乃指君之名,君之定义。臣父子均如此例。若使君臣父子皆如其定义,皆尽其道,则天下有道矣。孔子目睹当时之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故感慨系之,而借题发挥曰:觚不觚,觚哉!觚哉!(《论语雍也》)孔子以为当时因名不正而乱,故欲以正名救时之弊也。

孔子对于当时政治之见解为守旧的,但在道德哲学方面,则有甚新的见解,自成一系统,为后来儒家学说之基础。此方面孔子之主要学说,为其对于仁之见解。《论语》中言仁处甚多。总而言之,仁者,即人之性情之真的及合礼的流露,而即本同情心以推己及人者也。《论语》云:巧言令色,鲜矣仁。(《学而》)又云:刚毅木讷近仁。(《子路》)巧言令色矫饰以媚悦人,非性情之真的流露,故鲜矣仁;刚毅木讷之人,质朴有真性情,故近仁也。《论语》又云: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颜渊》)仁以同情心为本,故爱人为仁也。《论语》又云:宪问:克、伐、怨、欲,不行焉,可以为仁矣?子曰:可以为难矣,仁则吾不知也。(《宪问》)焦循曰:孟子称公刘好货,太王好色,与百姓同之,使有积仓而无怨旷。孟子之学,全得诸孔子。此即己达达人,己立立人之义。必屏妃妾,减服食,而于百姓之饥寒仳离,漠不关心,则坚瓠也。故克伐怨欲不行,苦心絜身之士,孔子所不取,不如因己之欲,推以知人之欲。即己之不欲,推以知人之不欲。絜矩取譬不难,而仁已至矣。绝己之欲则不能通天下之志,非所以为仁也。(《论语补疏》)

孔子又云:民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论语里仁》)人之性情之真的流露或有所偏而为过,然要之为性情之真的流露,故观过斯知仁矣。《论语》又云: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仁为人之性情之真的,而又须为合礼的流露也。

《论语》又云: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雍也》)又云: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有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为仁之方也矣。(《雍也》)为仁之方在于能近取譬,即谓为仁之方法在于推己以及人也。因己之欲,推以知人之欲,即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即所谓忠也。即己之不欲,推以知人之不欲,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即所谓恕也。实行忠恕即实行仁。《论语》云: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里仁》)孔子一贯之道为忠恕,亦即谓孔子一贯之道为仁也。为仁之方法如此简易。故孔子曰:仁远乎哉?吾欲行斯仁至矣。

宋明哲学家陆王一派,假定人本有完全的良知,假定满街都是圣人,故以为人只须顺其良知而行,即万不致误。孔子初无此意。人之性情之真的流露,本不必即可顺之而行而无不通。故孔子注重克己复礼为仁。然礼犹为外部之规范,除此外部之规范外,吾人内部尚自有可为行为之标准者。若能近取譬,推己及人,则吾人之性情之流露,自合乎适当的分际。故仁为孔子一贯之道,中心之学说。故《论语》中亦常以仁为人之全德之代名词,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论语述而》)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同上)曰:有杀身以成仁,无求生以害仁。(《论语卫灵公》)此所谓仁皆指人之全德而言也。

惟仁亦为全德之名,故孔子常以之统摄诸德。宰予以三年之丧为期已久,孔子谓为不仁,是仁可包孝也。以后孟子言: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中庸》言:所求乎子以事父。皆谓仁人或行忠恕之人自然孝也。孔子以微子去之,箕子为之奴,比干谏而死为殷有三仁,是仁可包忠也。以后孟子言:未有仁而后其君者。《中庸》言:所求乎臣以事君。皆谓仁人或行忠恕之人自然忠也。孔子谓令尹子文及陈文子:未知,焉得仁?(《论语公冶长》)是仁可包智也。仁者必有勇,(《宪问》)是仁可包勇也。

观上所述,可知孔子亦注重人之性情之自由。人之性情之真的流露,只须其合礼,即是至好,吾人亦即可顺之而行矣。《论语》曰: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子罕》)又曰:子曰: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可与适道,未可与立。可与立,未可与权。(同上)我则异于是,无可无不可。(《微子》)

盖依上所述,吾人行为之标准,至少一部分是在内的而非在外的,是活的而非死的,是可变的而非固定的。故吾人之行为,可因时因地,随吾人性情之所之,而有相当的不同。此所谓毋意,毋必,毋固,毋我也,此所谓我则异于是,无可无不可也。若对于一切,皆执一定之规则,则即所谓可与立,未可与权者也。

人之性情之真的流露,只须其合礼,即是至好。至其发于行为,果为有利于社会或个人与否,不必问也。事实上凡人性情之真的及合礼的流露之发于行为者,对于社会多有利,或至少亦无害,但孔子则不十分注意于此。如三年之丧之制,本可以曾子所谓慎终追远,民德归厚(《论语述而》)之说,与以理论的根据,但孔子则只谓不行三年之丧,则吾心不安,行之则吾心安(《论语阳货》)。此制虽亦有使民德归厚之有利的结果,但孔子不以之作三年之丧之制之理论的根据也。孔子不注重行为之结果,其一生行事,亦是如此。子路为孔子辩护云: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论语微子》)道之不行,已知之矣,而犹席不暇暖,以求行道,所以石门晨门谓孔子为知其不可而为之者(《论语卫灵公》)也。董仲舒谓: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即正其谊、明其道也。至于道之果行与否,则结果也,利也,功也,不必谋,不必计矣。《论语》云:子罕言利。(《子罕》)孔子云: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此孔子及孟子一贯之主张,亦即其与墨家根本不同处也。

观上所述,又可知孔子之哲学,极注重人之心理方面,故后来儒家皆注重心理学。孔子云: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论语阳货》)对于性虽未有明确的学说,然以注重心理学之故,性善性恶,遂成为后来儒家之大问题矣。

冯友兰著,商务印书馆1933年12月初版,1945年11月第二版。 该书主要分析和阐释了孔子、墨子、孟子、老子、惠施、公孙龙、庄子、荀子、周濂溪、张横渠、二程、朱子、陆象山、王阳明等的哲学思想。 关于朱熹,冯友兰认为,朱子之学乃是以周濂溪之太极图说为骨干,而以康节所讲之数、横渠所说之气,及程氏兄弟所说形上形下及理气之分融合之。在朱子看来,凡有形有象者,即是器;所以为是器之理者,则是道。所谓道,即是指抽象的原理或概念;所谓器,即是指具体的事物。天下之物,无论是天然的还是人为的,皆有其所以然之理;其理并且是在其物之先。一事物之理,即是该事物最完全的形式,也是该事物的最高的标准,这也就是极,是一事一物之极。而总天地万物之理,便是太极,它是天地万物的最高标准。

猜你喜欢

  • 金典哲学语录经典

    1、既然想做就一定要坚持,从点滴的细节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2、有些事别问别人为什么,多问自己凭什么。3、人生就像斗地主,有些人,刚才还是一伙的,一转眼就成了敌人。4、不懂行动,再聪明也难以圆梦。5、漫..

    10 好句大全 2025-07-18
  • 抖音哲学语录

    1、守得住初心,得的到永心。2、这一生都只为你,为你画地为牢,我在牢里慢慢变老,还给你看我幸福的笑。3、人可以通过很多种方式证明自己,勇敢无畏的生活便是其中之一。4、所有的努力,不是为了让别人觉得你了不起..

    8 好句大全 2025-07-17
  • lol哲学语录经典

    1、你把这个称作有教养?2、将每一次的出征,都当做生命的绝响。3、我将为弗雷尔卓德献出一千次生命!4、回来吧。5、反对我的人必将血溅四方!6、我会回来的。7、现在,我们逆转局势!8、我闻到的是恐惧么?9、德玛..

    14 好句大全 2025-07-17
  • 哲学金典语录

    1、不听信海枯石烂的誓言,只要睁开眼一切都没变。2、举头三尺有神明,人生在世,但求一个问心无愧。3、接人待物厚道真诚,心怀感恩。4、面对烦恼,一笑而过是种坦然。5、人之所以成熟,在于看透。6、留得青山在,不..

    12 好句大全 2025-07-17
  • 动漫哲学语录

    1、花蕾是美丽的存在,在它盛放前掉落更华丽,不会凋零。《K》2、我的头脑很好、脸又长得漂亮,就只有身高太矮是我的烦脑。《哆啦A梦》3、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脱离了世俗的世界,这里可否理解为世外桃源呢。《..

    10 好句大全 2025-07-17
  • 漫议S氏论中国诗

    《人物与批评》一文载《人间世》(一九三三年出版),作者列顿斯特雷奇(Lytton Strachey),散文家。其中有一段对于中国诗的批评,可供参考。西洋人不甚了解东方,总以之为神秘,尤其是中国思想及中国语言文字。S氏..

    22 驼庵传诗录 2025-07-05
  • 诗人的复仇

    我歌唱,为了复仇!母亲编了一支歌谣,拍着我的头发责备我:孩子,你是一个复仇的精灵,因为你不守天老爷的规矩,就把你打下来,在土地上受罪。在农村的二月天,绿草爬上了墙头,春风,撑开了温暖的蓬帆那蛰息了整个..

  • 人的歌唱

    火的歌唱读《凤凰》有感并祝郭沫若先生五三寿辰在受难的土地上,在睡眠的土地上,你第一个撞出封建的门闸,向人民朗诵火的歌唱。你的歌是一团火,你的歌是力的舞蹈,你举着闪亮闪亮的火把,和广大的人民走在一道。这..

  • 人民与土地

    向黄河向红浪滔天的黄河,我大声地吹响了角笛。呜哒哒呜哒哒我吹出了心里的声音,我吹出了人民的声音。黄河的水汹涌地流,黄河的水愤怒地流,黄河的水要哭泣了,黄河的儿女熬煎在炮火里。日本法西斯的战马,奔窜着来..

  • 尧曰篇

    尧曰:咨!尔舜,天之历数在尔躬,允执其中。四海困穷,天禄永终。舜亦以命禹。曰:予小子履,敢用玄牡,敢昭告于皇皇后帝:有罪不敢赦,帝臣不蔽,简在帝心。朕躬有罪,无以万方;万方有罪,罪在朕躬。周有大赉,善..

    46 论语 2025-06-11
  • 子张篇

    子张曰:士见危致命,见得思义,祭思敬,丧思哀,其可已矣。子张曰: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子夏之门人问交于子张,子张曰:子夏云何?对曰:子夏曰:可者与之,其不可者拒之。子张曰:异乎吾所闻..

    38 论语 2025-06-11
  • 微子篇

    微子去之,箕子为之奴,比干谏而死。孔子曰:殷有三仁焉。柳下惠为士师,三黜。人曰:子未可以去乎?曰:直道而事人,焉往而不三黜?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齐景公待孔子曰:若季氏,则吾不能。以季、孟之间待..

    22 论语 2025-06-11
  • 阳货篇

    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遇诸涂。谓孔子曰:来,予与尔言。曰:怀其宝而迷其邦,可谓仁乎?曰:不可。好从事而亟失时,可谓知乎?曰:不可!日月逝矣,岁不我与!孔子曰:诺,吾将..

    25 论语 2025-06-11
  • 季氏篇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曰:求,周..

    35 论语 2025-06-11
  • 卫灵公篇

    卫灵公问陈于孔子,孔子对曰:俎豆之事,则尝闻之矣;军旅之事,未之学也。明日遂行。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子曰:赐也,女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对曰..

    29 论语 2025-06-11
  • 宪问篇

    宪问耻,子曰:邦有道,谷;邦无道,谷,耻也。克、伐、怨、欲不行焉,可以为仁矣?子曰:可以为难矣,仁则吾不知也。子曰: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子曰: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子曰:有德者必有言..

    42 论语 2025-06-11
  • 子路篇

    子路问政,子曰:先之,劳之。请益,曰:无倦。仲弓为季氏宰,问政,子曰: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曰:焉知贤才而举之?曰:举尔所知。尔所不知,人其舍诸?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

    26 论语 2025-06-11
  • 颜渊篇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

    44 论语 2025-06-11
  • 先进篇

    子曰:先进于礼乐,野人也;后进于礼乐,君子也。如用之,则吾从先进。子曰:从我于陈、蔡者,皆不及门也。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子曰:回也非..

    38 论语 2025-06-11
  • 乡党篇

    孔子于乡党,恂恂如也,似不能言者;其在宗庙朝庭,便便言,唯谨尔。朝,与下大夫言,侃侃如也;与上大夫言,訚訚如也。君在,踧踖如也,与与如也。君召使摈,色勃如也,足躩如也。揖所与立,左右手,衣前后襜如也。..

    27 论语 2025-06-11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