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命的学问 / 牟宗三

二十﹑论黑格尔的辩证法

2025-06-02 13:54 生命的学问

从西方纯哲学的立场上说,黑格尔不是一好的哲学家,而是一好的历史哲学家。他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圣多马、来布尼兹、康德,乃至今日的罗素,前几年刚死去的怀悌海,实为不同类型的人。他有点像中国思想史中的王船山。普通读哲学的人,很少能先了解黑格尔的。在大学哲学系里,几乎无人能讲授黑氏的哲学,而在学生方面,可以说简直就没有一个能有那种程度与气质来企及黑氏的思想。这不但在中国如此,在西方亦然,尤其近世为然。

黑氏的思想,十分深入而复杂。既是综合的,而又笼罩的;既是人文的(历史文化),而又贯彻到自然的;既是精神的、价值的,而又是思想的、纯理智的。实则,他有一个综合的通慧作底子,他以精神的发展作纲领。他的综合的通慧,实是开始于把握精神的发展过程。他首先写的是《心底现象学》,他最后写的是归宿于《历史哲学》、《法律哲学》等。你从此,就可知他的综合的通慧是扣紧历史文化而发出的,他的立言的出发点是基于人文的、精神的、价值的,总之是基于「精神之发展」的。他以此为背景,蒸发出他的思想的,纯理智的大逻辑网。他由精神表现的各种形态,看出精神与自然的关系,看出精神如何驾驭自然,笼罩自然。自然就是感触世界,经验世界。落在人类的历史文化中,自然就代之以具体的历史事实。历史是精神表现的发展过程。具体事实都在精神表现的发展中得其解析,得其条贯。如是,我们有了了解历史事实的一个理路。这个理路,就表示历史是一个精神的辩证发展之合理的系统。

自然若落在知识系统内,就是知识的对象,是我们的自然世界。他看出我们的「知性」具有些什么基本概念(即范畴)来驾驭自然,笼罩自然,使自然成为可理解的。这本是康德所已开辟出的;但黑格尔讲这些范畴,他不采取康德的讲法,也不只是康德所列举的那些范畴数,也不像康德那样由逻辑上的十二判断发见那种散列的十二范畴。他既肯定自然必须是一个合理的系统,如是,他就想首先把合理系统之所以成为合理系统的范畴系统给推演出来。他从那里起来推演出来呢?他从「绝对」起。这个「绝对」怎样引出来呢?它影射什么呢?它是由精神发展中被引出来。在精神发展中,那个「原始的精神实体」,以及经过辩证发展而消融一切矛盾对立的那个「绝对精神」,就是他的《大逻辑学》中作为起点的「绝对」。

这个绝对,就意指「绝对精神」,也可以就是上帝。但是,上帝或绝对,当套在辩证发展中而观之的时候,它开始只是一个空洞无物。它的内容与特性,都要靠辩证发展中所引出的那些东西来充实,来厘定。这话,本来若从人的实践之精神表现的辩证发展中来讲,是并无不可的。但是,黑氏的《大逻辑学》却是凭空架起,他截断了「人的实践之精神表现」那个背景,他只凭空取了一个光秃秃的「绝对」作为辩证发展的起点,而这个辩证发展是纯思想地纯理智地从「绝对自身」开始,吊诡以演成,他由此把一切范畴都给推出。这实在是思想自身的吊诡,是一个不必要的大把戏。

可是回过来,归到他的人文的、人的实践之精神表现的辩证发展上,他的精采极容易看出。这一方面就是历史文化的,相当于中国所谓内圣外王之学,为西方传统的纯粹哲学家所不走的路。这是在他的逻辑学里所见不出的。所以他不是好的哲学家,而是好的历史哲学家。你若读他的《历史哲学》,你可以了解他的思想之整个理路与学术大略。依是,黑格尔学问的精华,以及辩证法的真正义用与其恰当的表现处,只可限于人文的、人之实践的精神表现之辩证发展。而如此,亦尽可以把人性主体之能方面的全体大用(由超越的分解所呈列者),给综合地贯通起来;而如此综合贯通,亦足以把自然驾驭住,贯彻到,使之收摄于精神之光的照射下,而凡有存在皆不能外于此精神之光的照射,而别有其阴暗漆黑的存在。依是,精神表现之辩证的发展,可以列为三层:

一、个人的道德实践之辩证发展。

二、客观化于历史过程中的辩证发展。

三、普遍化于宇宙历程中的辩证发展

辩证根本是实践上的事,并且亦是精神表现上的事。辩证法不能在知性上讲,亦不能在知性所对之「对象」上讲。这是第一所应认清的。一般人不能严格认识「知性」之确义,又不能知超乎「知性」以上之「理性」,而总不自觉的、模糊的,并且以为是当然的,落在「知性」上,而从「知性」上讲辩证,把辩证法与逻辑看成是同层上的对立者,如是要讲辩证,必反对逻辑,或者两者搅乱不清而两败俱伤。殊不知逻辑如何能反对?逻辑、数学、科学都是属于「知性」的:反对其一,必反对其二。西方哲学早已厘清。凡讲辩证者,无不知此中之分际;惟不通哲学之马克思,始开始横生搅乱,而传到中国,凡讲辩证者都随马氏而滚下去,根本不知此中之分际,真可谓大混乱。马克思就是立于知性上讲辩证,而又把辩证推到「物」上去,即推到知性所认知之对象上去,而讲「唯物辩证法」。殊不知唯物辩证法根本是不通之词,由于大混乱而成者。辩证根本不能单从「物」一面讲,亦不能单从「心」一面讲。知性之活动成科学,知性所对之「物」是科学的,物理化学的,只服从物理化学之法则,何得于此言辩证?此在西方有学问之规模与风范,根本无人能措思及此。若有如此思及,必不值识者一笑!

辩证不从「知性」上讲,而是从超乎「知性」以上的「理性」上讲。理性在知性以上,而能统驭知性,指导知性,并且推动知性。就在此统驭知性上,才见出辩证的发展。所以辩证法是动的逻辑,而形式逻辑是静的。这是可以说的。但是,一般人不解其义,而妄生意谓。它所以是动的,乃因为它根本是由主动的创造的理性发,而且还要统驭知性,贯彻知性,而见其为一发展,所以它才是动的。逻辑之为静的,乃因为它是属于知性,而知性是与其所知之物为主客对立,而自己是处于静的观解中以解之,所以一方成科学知识,一方遵守逻辑数学。动静之义只是如此,岂可乱说?近人口耳不离科学,而又要诟诋形式逻辑。此实令人可厌可恨!

是故单自物一面不能讲辩证,单自心一面不能讲辩论。心,有是认识的心,此即知性也,表现逻辑数学的心也;有是道德的形而上的心。主动的创造的理性,就是从此道德的心言。心的表现,必须在对治什么,克服什么,转化什么上,而此种表现,亦就是精神,故得泛言曰:精神表现。创造的理性之统驭知性,贯彻知性,亦就是此种精神表现中之一过程。故精神表现根本就是实践的。只有把自己处于道德的实践中,然后方能体会到辩证的发展,而深切了解之。我现在要籍我们的道德实践,来表示精神表现中的辩证法则(理路),把辩证发展中的基本概念(足以使之成其为辩证者),一一给确定出来。

在个人的道德实践中,我们所首先要肯定的,就是每一人皆是一「精神的生命」。虽在孩提,无不知爱其亲。这就是一个精神的生命。罗近溪云:

今试抱赤子而弄之,人从左呼,则目即盼左,人从右呼,则目即盼右。其耳盖无时而不听,其目盖无处而不盼。其听其盼盖无时无处而不展转,则岂非无时无处而无所不知能哉?《盱坛直诠》下卷)

罗氏于此点出良知良能。其听其盼就是其良知良能的表现,其整个生命,浑是知能贯通周流的生命,此就是一个精神的生命。又曰:

但今看来,道之为道,不从天降,亦不从地出,切近易见,则赤子下胎之初,哑啼一声是也。听着此一声哑啼,何等迫切;想着此一声哑啼,多少意味!其时骨肉之情,依依恋恋,毫发也似分离不开,顷刻也似安歇不过。真是继之者善,成之者性,而直见乎天地之心。(同上,上卷)

由赤子哑啼一声,直见天地之心,亦只见他浑身是个知能呈现。天地之心,浑是知能,此就是「道」。道就在这里呈现。于此,我们直接肯定他是一个精神的生命。毫无条件,亦毫无可怀疑。古人从此指点「知能」,指点「道」,我们从此说精神生命。但是「人能弘道,非道弘人」。道,知能,在赤子哑啼一声处呈现,在其听其盼处呈现,这只表示他是一个精神生命,知能生命,而他此时究竟还不能弘道,必须在其长成时道德的实践中弘道。从「道德实践的弘道」上说,这个精神生命,知能生命,就是辩证发展中所谓「原始的谐和」(primaryharmony)。这是我们发展中的一个基础。这是一个「圆融不分」的绝对。大人者不失赤子之心,虽不即是赤子之心(此后来叫做「再度谐和」,即经过否定的否定而来的谐和),然亦足见「赤子之心」是一个谐和。这个谐和是原始谐和,未经过发展的谐和。因为它只是原始的谐和,所以这个圆融的绝对就只是一个「普遍性」,只是一个「自身涵摄之存在」,赤子的「个体性」未表露出来。「个体性」是在实践的发展中,从这个原始谐和的破裂而表现。

原始谐和的破裂是经过「反省自觉」而成。在自觉中,精神从浑然一体的精神生命中提炼出退处于「主体」的地位,而为纯精神,此时我们可以不叫它是精神,叫它是「良知」。作为「本心」的那个良知,作为身之主宰的那个良知,亦就是人之所以为人之「性」,作为「内在道德性」(inwardmorality)的那个性(在超越分解中所讲的性或良知,就是在辩证发展中通过自觉而反显出作为主体的那个性或良知)。精神既退处于主体的地位,则浑然一体中现实的成分(古人所谓气质的成分,才情气方面所具的气质的成分,或等而下之,身体一面),即被推出去而作为「客体」。此则属于「物」,或亦曰「自然」(对个人的道德实践言,名曰私欲,习气,或气质之私。对思想主体言,名曰自然,或知识对象)。由自觉而显出主客之对立,就是原始谐和之破裂。这破裂就表示一种否定,对于原始谐和的否定。而主客之对立亦可互相表示一种否定。当我们反省自觉而反显「道德的主体」时,即含有对于「客体」(外在实在)的否定。这就是古人所谓截断众流,壁立千仞,内重外轻,打断一切习气的链子;可是,同时,客体亦就是主体的障碍,它是我们的麻烦,亦是病痛的所在处,如果你提不住,它就吞没了你,这也是表示一种否定的作用。这是互相争胜,是辩证中的矛盾,不是逻辑中的矛盾。但是,这个矛盾,终须要解消,要消融(逻辑的矛盾必有一真一假,不能说消融。若是自相矛盾的命题,则绝对假)。要消融这个矛盾,须记住正反两概念。「正」(thesis)必须指谓「主体」(精神),「反」(antithesis)必须指谓「客体」(物、自然),决不能随便指谓。此就是单是物或心一面不能讲辩证之故。

消融正反对立的矛盾,就叫做「否定的否定」,这表示一种「合」(synthesis)。这「合」就是「再度谐和」的圆融绝对。这个「合」就表示对于破裂而成的正反对立再加以否定。而此否定之形成是由于把「反」的对立性,障碍性,加以消除或克服。你所以能消除或克服它,就是因为你保持住那个「正」。此古人之所以念兹在兹,要截断众流,建体立极之故(周子说:主静而立人极)。截断众流而反显那个「道德主体」,为的是立大本;立大本为的是成大用。成大用就是要使气从理,情从性,一切是天理流行,整个是一「知能」呈现。换言之,作为「正」的那「道德主体」之光,整个要披露出来,以化情化气,总之是化物,而把它的障碍性、对立性消除掉,使情气通体为精神的情气,使物通体为精神所润泽所贯注的物。这就是王阳明所说的「致知格物」。「致吾心良知之天理于事事物物,而事事物物皆得其理。」皆得其理,则事物皆在良知天理的贯彻中,因而得成,因而得正。这就是「良知天理」的繁兴大用(成物),而其所成之物亦就是实现良知天理之资具。此就是儒家的本末圆融之「盈教」,而为辩证发展所证实。这在禅家,名之曰随波逐浪,经过截断众流、盖天盖地后而来的「随波逐浪」,这表示一种大而化之,圆通无碍的境地(佛家宗旨虽别,而功夫的辩证发展则同)。黑格尔名之曰「绝对」,表示「合」的圆融绝对(程明道说动亦定,静亦定,亦就是本贯末、物从心的绝对定境)。这绝对不是「原始谐和」的那个绝对,而是再度谐和的绝对,经过「否定之否定」而成的绝对(此就是大人者不失赤子之心,而不就是赤子之心)。原始谐和的绝对,经过自觉而成为对立,这虽是破裂,亦实是予那绝对以提炼。把那浑然一体的绝对中的夹杂,通过自觉而予以淘汰,把主体性提炼出来,把客体性提炼出来。经过这一提炼,然后再予以消融,则主体性亦不是对立中的主体性,客体性亦不是对立中的客体性,而绝对亦不是原始谐和的那个绝对。经过否定以及否定的否定,皆有淘汰,皆有保留,这就叫做「奥伏赫变」(Aufhben)。

以上就是辩证发展的纲领,使辩证之所以成为辩证的基本概念之确定意义,皆予以确定的说出,决不可随便移动,胡乱比附。试问这种辩证法有何颠倒?惟马克思才是大颠倒大混乱。

以上所说,是就个人的道德实践说。黑格尔从精神发展上讲辩证,与儒家的道德实践最恰当。但西哲传统,对于个人的道德实践以及心性之学,都不及中国儒学之深而密。黑格尔虽能讲精神的辩证发展,虽亦含有儒家道德实践中良知天理心性主体之涵义,但究不特别专注,亦不特别彰着,而常贯通着「知性」及「客观精神」讲。这也正恰好。我们现在本儒家道德实践(建立圣贤学问树立圣贤人格),贯通于黑氏的辩证发展中,把这个「本原形态」特别彰着出来,然后再看它如何贯通于「知性」及「客观精神」。关此,本文不能多说,我只简单予以点出。

复次,道德的实践,经过思想主体之转出而通于自然以致其广大,复须转出客观精神来,以通于历史文化以致其人文方面的广大。道德人格,圣贤人格,是独体的:有主体精神与绝对精神(天地精神),而不显客观精神。此须良知天理从独体的道德人格中之道德主体再委曲自己降下,来转而为「政治的主体」(politicalsubject),要自觉地成为一个「政治的主体」。这一步自觉也是对于良知本觉的神智妙用之否定,因这个否定而成为政治的主体与政治的对方之客体。在这种主客体的对立中,国家政治法律纔能积极地建立起来,因而能实现客观的价值,这就是义道之客观的实现。这是一种客观精神。经过这一步曲折,道德实践不只限于个人,而且更致其广大于客观的组织:良知天理不只实现于独体人格,而且实现于整个人文世界。国家、政治、法律是良知天理的客观实现,经过政治主客体的对立,而要求综合起来的客观实现。在以前之只注意道德人格中,国家、政治、法律是出不来的。在各个体没有经过反省自觉而成为「政治的主体」时,则国家是不会重新组织起来,而成为一个有机的正式国家(黑格尔即说中国以往的「统一」是一个僵化而硬固的统一,没有经过各个体的自觉而重新组织起来的统一,所以不是一个真正的国家)。政治亦不会是有宪法常轨制度基础的民主政治(中国以往只有吏治,而无政治。此是普通所已认知的。我亦曾说:中国以往只有治权民主,而无政权民主。此两义相连而生)。而法律亦不会是双方约定,互相遵守,而有客观实效性,代表理性客观化的法律(此所以黑格尔说:中国以往的法律只是些某种抽象的东西,固定的东西,没有经过「各个体之成为政治的主体」之允可,所以法律是停在主观的状态中,而不能表示理性的客观化)。这其中之重要关键是在:以往的精神表现是停在独体的道德人格中,没有转出政治的主体自由,而成为政治的主体。(详论见拙作<平等与主体自由之三态>一文,民主评论社,人文丛书本。案:该文已收于《历史哲学》中。)良知天理之表现,若只在圣贤人格,道德人格,而转不出思想主体,则必流于孤峭而孤穷,而不能产生文化上的富有大业,而孤穷至极,亦必流于其自身之否定。所以人的良知天理,精神本体,必须在不断的转进中,保持其创造性与活泼性。而我们贯通历史发展之大流看,则以往宋明理学之表现圣贤人格,道德人格,亦只是一形态。历史发展中某一阶段停在那里,而良知天理之创造性不会停在那里。它虽是要冷静下来而转为思想主体,委曲自己而成为政治主体,但是它要自觉地如此。这种冷静与委曲,亦是良知之用,亦是良知天理合该如此。这在精神表现之辩证发展中,必然要贯通地有机地发展出来。

在精神表现中转出思想主体与政治主体这两个形态,其中之头绪繁多,吾以上只略言,未能细讲。但若能握住辩证发展之理路,必能一一贯通起来而无遗漏。由此,你将进入历史,而建立你的「历史之精神发展观」;你更可以普遍化于宇宙历程,视整个宇宙为一精神表现之发展过程。关于此两层,本文可不深论。但是,有一点须注意,即「辩证的综合系统」(在有机发展中建立者),必以「超越的分解系统」为根据。这两者都须要有极大的智力与极高的智慧,方能言之无碍。在西方哲学中,康德作「超越的分解」于前,黑格尔作「辩证的综合」于后。虽不能无小疵,而大体规模已具。吾本文所言,以辩证的综合为主,而实有一超越的分解作背景。指出黑氏之缺点,而保留其精华;提之以儒家学术为纲领,而吸取黑氏之骨络以充实此纲领。中西学统之会通,足以救护人类于不坠。面对此魔难之时代,尤彰显此学之大用。以此学为纲领,方能领导时代,觉醒人类,而对治***之大魔。

四十年六月九日《思想与***》

牟宗三著。该书主要从哲学的角度对生命进行了思考,探讨了生命的学问。现代人都追求理想,而却终无理想。逞急迫躁,不可终日。人究竟往哪里走呢?纵使能登陆月球,又有什么用呢?青年人在此不可不端正其最初的心愿,正在其基本方向。恣肆乖戾,虚无邪僻,皆足颠倒其生命,决无关于理想。

猜你喜欢

  • 一~二十

    一、赶牛人与山母很久以前,一个赶牛人载满了盐腌的鲭鱼准备去山村里卖,结果却在半道上碰见了山母。山母对赶牛人说:赶牛人,给我一条盐腌鲭鱼!赶牛人无奈,只得从牛背上抽出一条鱼给山母,然后慌忙逃走了。但是山..

    11 日本昔话 2025-10-16
  • 第二讲 生命与超越

    一、世界的空虚二、人生的困惑三、超越生命四、生命的永恒一、世界的空虚寻求世界活动的根源,深切和敏锐地看出了一切存在与活动原是由于意志本身不但有着经验的内容,也有着本体的意义。如果以佛学来解释意志,意志..

    25 欲望与幸福 2025-10-15
  • 第二讲 自我超越的生命真谛

    一、生活的意义二、生命的延续三、幻想与现实四、爱情与婚姻一、生活的意义人类的生活必须要有意义。也就是说,生活与意义是相随相伴的。到底什么是生活的意义?对于这个问题,人人都能说得清楚,但未必人人都能很准..

    49 自我超越 2025-10-15
  • 卷二十二 横吹曲辞二

    ○汉横吹曲二 唐·杜甫 戚戚去故里,悠悠赴交河。公家有程期,亡命婴祸罗。君已富土境,开边一何多。弃绝父母恩,吞声行负戈。 出门日已远,不受徒旅欺。骨肉恩岂断,男儿死无时。走马脱辔头,手中挑青丝。捷下万仞..

    14 乐府诗集 2025-10-13
  • 卷二十 鼓吹曲辞五

    ○齐随王鼓吹曲(谢朓) (齐永明八年,谢朓奉镇西随王教於荆州道中作:一曰《元会曲》,二曰《郊祀曲》,三曰《钧天曲》,四曰《入朝曲》,五曰《出藩曲》,六曰《校猎曲》,七曰《从戎曲》,八曰《送远曲》,九曰..

    15 乐府诗集 2025-10-13
  • 嘉祐集卷十五 杂文二十一首

    张益州画像记至和元年秋,蜀人传言有寇至,边军夜呼,野无居人,妖言流闻,京师震惊。方命择帅,天子曰:“毋养乱,毋助变。众言朋兴,朕志自定。外乱不作,变且中起。不可以文令,又不可以武竞,惟朕一二大吏,孰为..

    20 嘉祐集 2025-10-12
  • 卷第四百二十二 龙五

    许汉阳 刘禹锡 周邯 资州龙 韦思恭 卢元裕 卢翰 李修 韦宥 尺木 史氏子----------------------------------------许汉阳许汉阳,本汝南人也。贞元中,舟行于洪饶间。日暮,江波急,寻小浦路入。不觉行三四里,到一湖..

    13 太平广记 2025-10-11
  • 卷第四百二十 龙三

    俱名国 释玄照 王景融 凌波女 陶岘 齐浣 沙州黑河 兴庆池龙 井龙 旃然 龙门----------------------------------------俱名国僧祗律云,佛住舍卫城南方。有邑名大林,时有商人驱八牛到北方俱名国。有一商人在泽中牧牛..

    15 太平广记 2025-10-11
  • 卷第三百三十七 鬼二十二

    韦璜 薛万石 范俶 李浣 张勍 牛爽 李咸 李昼 元载 萧审----------------------------------------韦璜潞城县令周混妻者,姓韦名璜,容色妍丽,性多黠惠。恒与其嫂妹期曰:"若有(期曰若有四字原作若云若月,据明钞本..

    14 太平广记 2025-10-10
  • 卷第三百三十五 鬼二十

    浚仪王氏 章仇兼琼 李林甫 陈希烈 杨国忠 李叔霁 新繁县令 姚肖品 梁守威----------------------------------------浚仪王氏浚仪王氏,士人也。其母葬,女婿裴郎饮酒醉,入冢卧棺后,家人不知,遂掩圹。后经数日不见..

    12 太平广记 2025-10-10
  • 卷第三百二十二 鬼七

    陶侃 谢尚 襄阳军人 吕顺 桓恭 庾崇 曹公船 王志都 唐邦 王矩周义 袁乞 王恒之 刘遁 王思规 华逸 张君林 蛮兵 陈皋 袁无忌新蔡王昭平 远学诸生----------------------------------------陶侃陶侃,字士竹,曾如厕,..

    25 太平广记 2025-10-10
  • 卷第三百二十 鬼五

    蔡谟 姚元起 闾勦 孙稚 索逊 冯述 任怀仁 王明 王彪之 王凝之 姚牛 桓恭 阮瑜之 刘澄刘道锡 赵吉 司马隆----------------------------------------蔡谟蔡谟征为光禄大夫,在家,忽闻东南啼哭声,有若新死。便见一少..

    15 太平广记 2025-10-10
  • 卷第三百一十二 神二十二

    楚州人 陷河神 謇宗儒 滑能 柳晦 刘山甫 尔朱氏 李仲吕 新昌坊民裴氏女 夏候祯 徐焕 罗弘信 李嶢----------------------------------------楚州人近楚泗之间,有人寄妻及奴婢数人于村落。客游数年,一日归至。村中长..

    17 太平广记 2025-10-10
  • 卷第三百一十 神二十

    张无颇 王锜 马朝 郄元位 夏阳赵尉 卢嗣宗 三史王生 张生----------------------------------------张无颇长庆中,进士张无颇,居南康,将赴举,游丐番禺。值府帅改移,投诣无所。愁疾卧于逆旅,仆从皆逃。忽遇善易..

    18 太平广记 2025-10-10
  • 卷第二百二十二 相二

    裴光庭 安禄山 孙思邈 孙生 衡相 马禄师 李含章 尚衡 柳芳陈昭 卢齐卿 梁十二 冯七 马生----------------------------------------裴光庭姚元崇,开元初为中书令。有善相者来见,元崇令密於朝堂。目(目原作自,据明..

    18 太平广记 2025-10-09
  • 卷第二百二十 医三

    申光逊 孙光宪 渔人妻 陈寨 陶俊 张易 广陵木工 飞盅 菌毒田承肇 蛇毒 冶葛鸩 杂说药异疾绛州僧 崔爽 刘录事 句容佐史 崔融 刁俊朝 李生 魏淑 皇甫及 王布 侯又玄 李言吉 蒯亮-------------------------------------..

    16 太平广记 2025-10-09
  • 卷第一百二十三 报应二十二

    胡激 秦匡谋 韦判官 杨收宋柔 王表 乾宁宰相--------------------------------------------胡激唐胡激者,前岭南节度使诞(诞明抄本作证。)之子也。宰相贾餗知举,登进士第。大和中,甘露之变,北军方捕餗,有禁军..

    11 太平广记 2025-10-07
  • 卷第一百二十二 报应二十一

    陈义郎 达奚珣 华阳李尉 段秀实马奉忠 郓卒 乐生 宋申锡蜀营典--------------------------------------------陈义郎陈义郎,父彝爽,与周茂方皆东洛福昌人。同于三乡习业,彝爽擢第,归娶郭愔女,茂方名竟不就,唯与..

    10 太平广记 2025-10-07
  • 卷第一百二十一 报应二十

    杜通达 邢文宗 长孙无忌 娄师德王瑱 江融 李昭德 弓嗣业 周兴 鱼思咺 索元礼 张楚金 崔日知 苏颋 李之 唐王皇后 杨慎矜 师夜光 崔尉子--------------------------------------------杜通达唐齐州高苑人杜通达,贞观..

    11 太平广记 2025-10-07
  • 卷第一百二十 报应十九

    梁武帝 张裨 羊道生 释僧越 江陵士大夫 徐铁臼 萧续 乐盖卿 康季孙 张绚 杨思达 弘氏 朱贞 北齐文宣帝 梁武帝 韦戴 隋庶人勇 京兆狱卒 邛人--------------------------------------------梁武帝梁武帝萧衍杀南齐主东..

    19 太平广记 2025-10-07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
蜂鸟影院2048影视资源论坛熊猫影视河马影视星辰影视萝卜影院八哥电影网人人看电影无忧影视网橙子影视网叮当影视网天天影视网青青影视网电影天堂开心追剧网西瓜影院麻花影视网70影视网年钻网茶小舍电影藏影堂新神州影域煮酒观影体积影视爱看影院星光电影至尊影院极影公社超清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