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读医 / 朱震亨

疟论

2025-06-03 11:12 读医

《内经》谓夏伤于暑,秋伤于风,必有 疟。 疟,老疟也。以其隔两日一作,缠绵不休,故有是名。前贤具有治法,然皆峻剂。有非禀受性弱,与居养所移者所宜用也。惟许学士方有用参、 等补剂,而又不曾深论,后学难于推测。

因见近年以来,五十岁以下之人,多是怯弱者,况嗜欲纵恣,十倍于前。以弱质而得深病,最难为药。始悟常山、乌梅、砒丹等为劫痰之剂,若误用之,轻病为重,重病必死。何者?夫三日一作,阴受病也。作于子、午、卯、酉日,少阴疟也;作于寅、申、巳、亥日,厥阴疟也;作于辰、戌、丑、未日,太阴疟也。疟得于暑,当以汗解。或凉台水阁,阴木冷地,他人挥扇,泉水澡浴,汗不得泄,郁而成痰。其初感也,胃气尚强,全不自觉。至于再感,懵然无知,又复恣意饮食,过分劳动,竭力房事,胃气大伤,其病乃作。深根固蒂,宜其难愈。病者欲速愈,甘辛峻剂,医者欲急利,遽便将投。殊不知感风、感暑,皆外邪也,当以汗解。所感既深,决非一二升汗可除。亦有胃气少回,已自得汗,不守禁忌,又复触冒,旧邪未去,新邪又感,展转沉滞,其病愈深。况来求治者,率皆轻试速效。劫病之药,胃气重伤,吾知其难免于祸矣。由是甘为迟钝,范我驰驱,必先以参、术、陈皮、芍药等补剂,辅以本经之药,惟其取汗。若得汗而体虚,又须重用补剂以助之,俟汗出通身,下过委中,方是佳兆。仍教以淡饮食,省出外,避风就温,远去帷薄,谨密调养,无有不安。若感病极深,虽有大汗,所感之邪,必自脏传出至腑,其发也必乱而失期,亦岂是佳兆?故治此病,春夏为易,秋冬为难,非有他也,以汗之难易为优劣也。或曰∶古方用砒丹、乌梅、常山得效者不为少,子以为不可用乎?予曰∶腑受病者浅,一日一作。间一日一作者,是胃气尚强,犹可与也。彼三日一作者,病已在脏矣,在脏者难治。以其外感犹可治也,而可用劫药以求速效乎?

前岁宪佥詹公,禀甚壮、形甚强,色甚苍,年近六十,二月得 疟,召我视之。知其饫于 肥者,告之曰∶须远色食淡,调理浃月,得大汗乃安。公不悦。一人从旁曰∶此易耳,数日可安。与劫药三五帖病退,旬日后又作,又与又退,绵延至冬,病犹未除,又来求治。予知其久得药,痰亦少,惟胃气未完,又天寒汗未透。遂以白术粥和丸与二斤,令其遇饥时且未食,取一二百丸以热汤下,只与白粥调养,尽此药,当大汗而安。已而果然。如此者甚多,但药略有加减,不必尽述。

《格致余论》,元代朱震亨撰。成书于元至元七年(公元1347年),因“古人以医为吾儒格物致知一事”而得名。为朱氏的医论集,其著名的“相火论”“阳有余阴不足论”等俱载于此书,集中反映了朱氏的学术观点,阐述了相火与人身的关系,提出保护阴血为摄生之本,列色欲、茹淡、饮食诸论,强调饮食起居的重要性。在杂病论治方面,朱氏于书中也提出了许多独到见解。

猜你喜欢

  • 痰饮第四

    方一十四首治痰饮头痛,往来寒热方。常山(一两) 云母粉(二两)上二味,捣筛为散。热汤服一方寸匕,吐之,止,吐不尽,更服。杜蘅汤主吐百病方。杜蘅 松萝(各三两) 瓜蒂(二七枚)上三味,切。以水酒各一升二合..

    2 读医 2025-09-04
  • 水肿第三

    方二十六首,并五不治证凡水肿有五不治∶一面肿苍黑,是肝败不治;二掌肿无纹理,是心败不治;三腹肿无纹理,是肺败不治;四阴肿不起,是肾败不治;五脐满肿反者,是脾败不治。猪苓散主虚满,通身肿,利三焦,通水道..

    2 读医 2025-09-04
  • 淋病第二

    方二十首治血淋、热淋方以韭七茎烧令热,以手熟 热掩尿处,冷即易之,可六七度,瘥。治热淋方白茅根(四斤)上一味,切。以水一斗五升,煮取五升,每服一升,日三,夜二。治石淋方车前子二升,绢袋贮,以水八升煮取..

    2 读医 2025-09-04
  • 消渴第一

    方二十二首葵根汤主一年渴饮一石以上,小便利,若饮酒渴、伤寒渴,皆悉主之方。霜下葵根皮(一握,长四寸)上一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取瘥止。又方栝蒌根 甘草(炙,各二两) 黄连(一升)上三味, 咀。..

    2 读医 2025-09-04
  • 卷第十九 杂病中

    消渴第一淋病第二水肿第三痰饮第四癖积第五寒冷第六饮食不消第七杂疗第八

    2 读医 2025-09-04
  • 压热第六

    方一十三首 论一首金石凌主服金石热发,医所不制,服之立愈方。上朴硝(一斤) 上芒硝(一斤) 石膏(四两) 凝水石(二两)上四味,熟沸水五升渍朴硝、芒硝令消,澄一宿,旦取澄硝,安铜器中粗捣,寒水石、石膏纳其..

    1 读医 2025-09-04
  • 胸中热第五

    方二十七首寒水石汤主身中大热,胸心烦满毒热方。寒水石(五两) 泽泻 茯苓 前胡 黄芩(各三两) 柴胡 牛膝 白术 甘草(炙,各二两) 杏仁(二十粒,去皮尖、双仁)上一十味, 咀。以水一斗,煮取二升,分三服。治热..

    1 读医 2025-09-04
  • 吐血第四

    论三首,方三十首论曰∶凡吐血有三种,有内衄,有肺疽,有伤胃。内衄者,出血如鼻衄,但不从鼻孔出,是近心肺间津液出,还流入胃中,或如豆汁,或如 血凝停胃中,满闷便吐,或去数升乃至一斗,得之于劳倦饮食过常所..

    2 读医 2025-09-04
  • 黄胆第三

    论三首,方二十八首,针灸二十法论曰∶凡遇时行热病,多必内瘀着黄,但用瓜丁散纳鼻中,令黄汁出,乃愈。即于后不复病黄者矣。常须用心警候,病患四肢身面微似有黄气,须用瓜丁散,不得令散漫,失候必大危矣。特忌酒..

    2 读医 2025-09-04
  • 疟第二

    方二首,禳法十二首,针灸法七首蜀漆丸主 疟连年不瘥,服三七日定瘥方。蜀漆 知母 白薇 地骨皮 麦门冬(去心) 升麻(各五分) 恒山(一两半) 石膏(二两,研)上一十三味,捣筛为末,炼蜜和丸如梧子。空腹饮服十丸..

    2 读医 2025-09-04
  • 霍乱第一

    方二十七首理中丸主霍乱临时方。人参 白术 干姜 甘草(炙,各一两)上四味,捣筛为末,炼蜜和丸如弹丸。取汤和一丸服之,日十服。吐多痢少者取枳实三枚炙,四破,水三升,煮取一升,和一丸服之;吐少痢多者,加干姜..

    4 读医 2025-09-04
  • 卷第十八 杂病上

    霍乱第一疟第二黄胆第三吐血第四胸中热第五压热第六

    2 读医 2025-09-04
  • 疡第四

    方一十四首 灸法一首治白癜白驳,浸淫 疡,着颈及胸前方∶大醋于瓯底磨硫黄令如泥,又以八角附子截一头使平,就瓯底重磨硫黄使熟,夜卧先布拭病上令热,乃以药敷之,重者三度。又方∶硫黄 水银 矾石 灶墨上四味,等..

    2 读医 2025-09-04
  • 瘾疹第三

    方一十六首 灸法一首石楠汤主瘾疹方∶石楠 干姜 黄芩 细辛 人参(各一两) 桂心 当归 芎 (各一两半) 甘草(二两)上一十二味, 咀,以酒三升,水六升,煮取三升,分三服,取大汗,慎风冷,佳。又方∶酪和盐热煮摩..

    4 读医 2025-09-04
  • 香港脚第二

    论一首 方二十一首论曰∶治香港脚顺四时,若春秋二时宜兼补泻;夏则疾成,专须汗利;十月以后少用补药。虽小变不越此法。治香港脚初发,从足起至膝胫肿,骨疼者方∶取胡麻叶,切,捣,蒸,薄裹,日二易即消。若冬月..

    4 读医 2025-09-04
  • 中风第一

    方三十五首 灸法二首 论四首小续命汤方∶麻黄(去节) 防己 人参 桂心 黄芩 芍药 芎 杏仁(去尖皮、两仁) 甘草(炙,各一两) 附子(炮,一枚,去皮) 防风(一两半) 生姜(五两,切)上一十二味, 咀,以水一斗,..

    4 读医 2025-09-04
  • 卷第十七 中风下

    中风第一香港脚第二瘾疹第三疡第四

    3 读医 2025-09-04
  • 风眩第六

    方二十七首治风眩屋转,眼不得开,人参汤方∶人参 防风 芍药 黄 (各二两) 独活 桂心 白术(各三两) 当归 麦门冬(各一两,去心)上九味, 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五合,分四服。治风眩倒屋转,吐逆,恶闻人声,茯神..

    3 读医 2025-09-04
  • 心风第五

    方一十四首茯神汤主五邪气入人体中,见鬼妄语,有听见闻,心悸跳动,恍惚不定方∶茯神 人参 茯苓 菖蒲(各二两) 赤小豆(四十枚)上五味, 咀,以水一斗煮取二升半,分三服。人参汤主风邪鬼气,往来发作,有时或无..

    2 读医 2025-09-04
  • 僻第四

    方四首治心虚寒风,半身不遂,骨节离,缓弱不用,便利无度,口面 斜。干姜附子汤方∶干姜 附子(炮,去皮,各八两) 芎 (三两) 麻黄(去节) 桂心(各四两)上五味, 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三日复进一剂..

    3 读医 2025-09-04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