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知道 / 张君房

杂修摄部·卷三

2025-07-05 11:07 知道

◎太清导引养生经凡十二事

赤松子者,神农时雨师,能随风上下,至高辛氏时犹存。导引术云:导引除百病,延年益寿。

朝起布席东向为之,息极乃止。不能息极,五通止。此自当日日习之,久久知益。

常以两手叉头上,挽至地,五噏五息,止胀气。

又侧卧,左肘肘地,极,掩左手脑,复以右手肘肘地,极,掩右手脑,五息止,引筋骨。

以两手据右膝上,至腰胯,起头,五息止,引腰气。右手据腰左膝、右手极上引,复以左手据腰右膝,左手极上引,皆五息止,引心腹气。

左手据腰,右手极上引,复以右手据腰,左手极上引,五息止,引腹中气。

叉手胸胁前,左右摇头不息,自极止,引面耳,邪气不复得入。

两手支腰下,左右自摇,自极止,通血脉。

两手相叉,极左右,引肩中气。

两手相叉,反于头上,左右自调,引肺、肝中气。

两手叉胸前,左右极,引除皮肤中烦气。

两手相叉,左右举肩,引皮肤气。

正立,左右摇两褷,引脚气。

◎宁先生导引养生法跂蟆龟鳖等气法附

宁先生者,黄帝时人也。为陶正,能积火自烧,而随烟上下,衣裳不灼。

先生曰:夫欲导引行气,以除百病,令年不老者,常心念一,以还丹田。夫生人者丹,救人者还。全则延年,丹去尸存乃夭。所以导引者,令人肢体骨节中诸邪气皆去,正气存处。有能精诚勤习理行之,动作言语之间,昼夜行之,骨节坚强,以愈百病。若卒得中风,病固,釐籥不随,耳聋不闻,头眩癫疾,咳逆上气,腰脊苦痛,皆可按图视像,于其疾所在,行气导引,以意排除去之。行气者则可补于中,导引者则可治于四肢,自然之道。但能勤行,与天地相保。

鲜发东向,握固不息一通,举手左右导引,手掩两耳,令发黑不白。

东向坐,不息再通,以两手中指口唾之,二七相摩,拭目,令人目明。

东向坐,不息三通,手捻鼻两孔,治鼻宿息肉,愈。

东向坐,不息四通,琢齿无数;伏前侧坐,不息六通,愈耳聋目眩。还坐,不息七通,愈胸中痛咳。

抱两膝,自企于地,不息八通,愈胸以上至头耳目咽鼻疾。

去枕,握固不息,企于地,不息九通,东首,令人气,上下通彻。鼻内气,愈羸弱,不能从阴阳法,大阴雾勿行之。

◎虾蟆行气法

正坐,自动摇臂,不息十二通,愈劳及水气。

左右侧卧,不息十二通,治痰饮不消。右有饮病,右侧卧;左有饮病,左侧卧。有不消者,以气排之。日初出、日中、日入时,向日正立,不息九通,仰头吸日精光,九咽之,益精百倍。若入火,垂两臂,不息,即不伤。

又法,面南方蹲踞,以两手从膝中入,掌、足五指令内曲,利腰尻完,治淋遗溺愈。

箕踞,交两脚,手内并脚中,又叉两手,极引之,愈寐中精气不泄矣。两手交义顺下,自极,致肺气,治暴气咳。

举右手,展左手,坐,以右脚上掩左脚,愈尻完痛。

举手交颈上,相握自极,治胁下痛。

舒左手,以右手在下握左手拇指,自极;舒右手,以左手在下握右手拇指,自极,皆治骨节酸疼。

掩两脚,两手指著足五指上,愈腰折不能低。若血久瘀,为之愈佳。竖足五指,愈腰胸痛,不能反顾颈痛。

以右手从头上来下,又挽下手,愈颈不能反顾视。

坐地,掩左手,以右手指搭肩挽之,倾侧,愈腰膝及小便不通。

◎龟鳖等气法

龟鳖行气,以衣覆口鼻,不息九通,正卧,微微鼻出内气,愈塞不通。反两手据膝上,仰头像鳖取气,致元气至丹田,治腰脊不知痛。手大拇指急捻鼻孔,不息,即气上行,致泥丸脑中,令阴阳从,数至不倦。以左手急捉发,右手还项中,所谓血脉气各流其根,闭巨阳之气,使阴不溢,信明皆利阴阳之道也。

正坐,以两手交背后,名曰带缚,愈不能大便,利腹,愈虚赢。

坐地,以两手交叉,又其下,愈阴满。

以两手捉绳,辘轳倒悬,令脚反在其上,愈头眩风癫。

以两手牵,反著背上,挽绳自悬中,愈不专精,食不得下。

以一手上牵绳,下手自持脚,愈尻久痔。

坐地,直舒两脚,以两手叉挽两足,自极,愈肠不能受食,吐逆。

东向坐,仰头,不息,五息五通,以舌撩口中沫满二七,咽,愈口乾苦。

雁行气,低头,倚臂,不息十二通,以意排留饮宿食,从下部出,息愈。

龙行气,低头下视,不息十二通,愈风疥恶疮热,不能入咽。可候病者以向阳明仰卧,以手摩腹至足,以手持引足,低臂十二,不息十二通,愈脚足温痹不任行,腰脊痛。

以两手著项相叉,治毒不愈,腹中大气即吐之。

◎噏月精法

噏月精,凡月初出时、月中时、月入时,向月正立,不息八通,仰头噏月精八咽之,令阴气长,妇人噏之,阴精益盛,子道通。

凡入水,举两手臂,不息,没。

面向北方,箕踞,以手挽足五指,愈伏兔痿、尻筋急。

箕踞,以两手从曲脚入据地,曲脚加其手,举尻,其可用行气,愈淋沥乳痛。

举脚,交叉项,以两手据地,举尻,持任息极,交脚项上,愈腹中愁满,去三虫,利五脏。

蹲踞,以两手举足蹲极横,治气冲、肿痛、寒疾。

致肾气法:蹲踞,以两手举足五指,低头自极,则五脏气总至,治耳不闻、目不明,久为之,则令人发白复黑。

◎彭祖导引法凡十事

彭祖者,殷大夫,历夏至商,比年七百,常食桂得道。导引法云:导引除百病,延年益寿要术也。

凡十节,五十息;五通,二百五十息。欲为之,常于夜半至鸡鸣,平旦为之。禁饱食沐浴。

一、凡解衣被,卧,伸腰,瞑少时,五息止,引肾气,去痟渴,利阴阳。

二、挽两足指,五息止。引腹中气,去疝瘕,利九窍。

三、仰两足指,五息止。引腹脊痹、偏枯,令人耳聪。

四、两足相向,五息止。引心肺,去咳逆上气。

五、踵内相向,五息止。除五络之气,利肠胃,去邪气。

六、掩左胫,屈右膝内厌之,五息止。引肺气,去风虚,令人目明。

七、张脚两足指,五息止。令人不转筋。

八、仰卧,两手牵膝置心上,五息止。愈腰痛。

九、外转两足,十通止。治诸劳。

十、解发东向坐,握固,不息一通,举手左右导引,以手掩两耳,以指掐两脉边五通,令人目明、发黑不白,治头风。

◎王子乔导引法凡三十四事

王子乔八神导引法,延年益寿除百病。导引法曰:枕当高四寸,足相去各五寸半,去身各三寸。解衣披发,正偃卧,勿有所念,定意,乃以鼻徐内气,以口出之,各致其藏所,竟而复始。欲休,先极之而止。勿强长息,久习乃自长矣。气之往来,勿令耳闻,鼻无知。微而专之,长遂推之,伏兔股胻,以省为贵。若存若亡,为之百动,腹鸣气,有外声,足则温,成功之士何疾而已。喉咙如白银环一,十重,系膺,下去得肺。肺色白泽,前两叶高,后两叶卑。心系其下,上大下锐,大率赤如茄华未拆,倒悬著肺下也。肝又系其下,色正青,如凫翁头也,六叶抱胃,前两叶高,后四叶卑。胆系其下,如绿绨囊。脾在中央,亦抱胃,正黄如金铄也。肾如两伏鼠,挟脊,直齐肘而居,欲得其居高也,其色正黑,肥肪络之,白黑昭然。胃如素囊,念其屈折右曲,无污秽之患。肝藏魂肺藏魄,心藏神,脾藏意,肾藏志,此名曰神舍。神舍修则百脉调,邪病无所居矣。小肠者,长九尺,法九州。一云九土。小肠者长二丈四尺。

诸欲导引,虚者闭目,实者开目,以所苦行气不用,第七息止,徐徐往来,度二百步所,却坐,小咽气五六。不差复如法引,以愈为效。诸有所苦,正偃卧,被发如法,徐以口内气填腹,自极,息欲绝,徐以鼻出气数十所。虚者补之,实者泻之。闭口温气,咽之三十过,候腹中转鸣乃止。往来二百步,不愈复为之。病在喉中、胸中者,枕高七寸;病在心下者,枕高四寸;病在脐下者,去枕。以口出气,鼻内气者,名曰补,闭口温炁咽之者,名曰泻。闭气治诸病法,欲引头病者,仰头;欲引腰脚病者,仰足十指;欲引胸中病,者挽足十指;引臂病者,掩臂;欲去腹中寒热诸所不快,若中寒身热,皆闭气张腹,欲息者,徐以鼻息,已复为,至愈乃止。

一、平坐,生腰脚,两臂覆手据地,口徐吐气,以鼻内之,除胸中、肺中痛,咽气令温,闭目也。

二、端坐,生腰,以鼻内气,闭之,自前后摇头各三十。除头虚空耗。转地,闭目摇之。

三、左胁侧卧,以口吐气,以鼻内之。除积聚、心下不便。

四、端坐,生腰,徐以鼻内炁,以右手持鼻。除目昏、泪若出,去鼻中息肉,耳聋亦除。伤寒头痛洗洗,皆当以汗出为度。

五、正偃卧,以口徐出气,以鼻内之,除里急。饱食后小咽,咽气数十令温。若气寒者,使人乾呕腹痛,从鼻内气七十咽,即大填腹内。

六、右胁侧卧,以鼻内气,以口小吐气数十,两手相摩热以摩腹,令其气下出之,除胁皮肤痛。七息止。

七、端坐,生腰,直上展两臂,仰两手掌,以鼻内气,闭之自极,七息,名曰蜀王台。除胁下积聚。

八、覆卧,去枕,立两足,以鼻内气四四所,复以鼻出之,极,令微气入鼻中,勿令鼻知。除身中热背痛。

九、端坐,生腰,举左手,仰其掌,却右手,除两臂背痛结气。

十、端坐,两手相叉,抱膝,闭气,鼓腹二七或三七,气满即吐,候气皆通暢,行之十年,老有少容。

十一、端坐,生腰,左右倾侧,闭目,以鼻内气,除头风,自极,七息止。

十二、若腹中满,饮食饱,坐,生腰,以鼻内气数十,以便为故,不便复为之,有寒气,腹中不安,亦行之。

十三、端坐,使两手如张弓满射。可治四肢烦闷、背急,每日或时为之佳。

十四、端坐,生腰,举右手,仰掌,以左手承左胁,以鼻内气,自极,七息。除胃寒食不变,则愈。

十五、端坐,生腰,举左手,仰掌,以右手承右胁,以鼻内气,自极,七息。除瘀血、结气等。

十六、两手却据,仰头,自以鼻内气,因而咽之数十。除热、身中伤死肌肉等。

十七、正偃卧,端展足臂,以鼻内气,自极,七息,摇足三十而止,除胸足中寒、週身痹、厥逆、嗽。

十八、偃卧,屈膝,令两膝头内向相对,手翻两足,生腰,以鼻内气,自极七息,除痹疼、热痛、两褷不随。

十九、觉身体昏沈不通暢,即导引。两手抱头,宛转上下,名为开胁。

二十、踞伸右脚,两手抱左膝头,生腰,以鼻内气自极,七息。除难屈伸拜起,褷中痛。一本云,除风目晦耳聋。

二十一、踞伸左足,两手抱右膝生腰,以鼻内气自极七息,展左足著外,除难屈伸拜起褷中疼。

二十二、正偃卧,直两足,两手捻胞所在,令赤如油囊里丹,除阴下湿,小便难颓,小腹重,不便。腹中热,但口出气,鼻内之,数十,不须小咽气。即腹中不热者,七息已,温气,咽之十所。

二十三、踞,两手抱两膝头,以鼻内气,自极,七息。除腰痹、背疼。

二十四、覆卧,傍视两踵,生腰,以鼻内气,自极,七息。除脚中弦痛、转筋、脚酸疼。

二十五段阙。

二十六、偃卧,展两褷两手两踵相向,亦鼻内气,自极,七息。除死肌不仁足褷寒。

二十七、偃卧,展两手,两褷、左膀一本作停字两足踵,以鼻内气,自极,七息。除胃中食若呕。

二十八、踞,生腰,以两手引两踵,以鼻内气,自极,七息,布两膝头,除痹,呕逆。

二十九、偃卧,展两脚,两手,仰足指,以鼻内气,自极,七息。除腹中弦急切痛。

三十、偃卧,左足踵拘右足拇指,以鼻内气,自极,七息。除厥疾。人脚错踵,不拘拇指,依文用之。

三十一、偃卧,以右足踵拘左足拇指,以鼻内气,自极,七息。除週身痹。

三十二、病在左,端坐,生腰,右视目,以鼻徐内气,极而吐之,数十一止,所闭目,目上入。

三十三、病在心下若积聚,端坐,生腰,向日仰头,徐以鼻内气,因而咽之,三十所而止,开目作。

三十四、病在右,端坐,生腰,右视目,以鼻徐内气而咽之,数十止。

◎导引杂说

《文选·江赋》云:噏翠霞。此谓导引服气,稍与枕中相类,俱用之。两手相捉,细捩,如洗手法。两手相叉,翻覆向胸前,如挽三石弓力,左右同。两手相重,共按髀,徐徐捩身,以返捶背上十度,作拳向后筑十度,大坐偏倚,如排山,如托千斤石,上下数度。两手抱头,宛转褷上。两手据地,缩身曲脊三度。两手相叉,以脚蹋中立地,反拗三举,起立,以脚前后踏空,大坐,伸脚,以手勾脚指。

右导引之法,深能益人延年,与调气相须,令血脉通,除百病,宜好将息,勿令至大汗,能通伏气,行之甚佳。

又导引法在枕中卷,与此导引消息,并宜相参作之,大佳。

诸服气要法并忌触杂录,如能服之,便成真人。忌阴寒雨雾热等邪气,不可辄服也。危执闭破除此等日,亦不可服。

凡日午已后,夜半已前,名为死气,不可服也。唯酉时气可服,为日近明净,不为死气,加可服耳。

凡服气,取子午卯酉时服是也。如冬月子时,气不可服也,为寒;如夏月午时,气不可服,为热。仍须以意消息,大略若是。如腹中大冷,取近日气及日午气是。如腹中大热,服夜半气及平旦气。如冬寒,即于一小净室中生炭火暖之,服即腹中和,如夏极热时,取月中气服,即凉大冷。

每欲服气,常取体中安隐,消息得所。如安隐时,不住消息耳。消息住,先舒手展足,按捺支节,举脚跟向上,左右展足,长出气三两度,心念病处,随气出,病遂尽矣。如服气之时胸中闷,微微细吐之,闷定则掩口,勿尽,尽则复吸入,凡服气,入及出吐,皆须微微,吹绵不动,是其常候也。如入气太急,勿令自耳闻,则惊五神,招其损也。如出气太急,令自耳闻,亦然。如后腹内热及时节热,出入气太急,转转增热则盛也。如服冷及时寒,出入太急,令自耳闻,亦增冷甚也。

初入气之时,善将息,以饱为度。若饱后,即左右拓,更开托,左右捩及蹴空各三度,然后咳嗽耳。拔发,摩面,转腰,令四肢节、皮肉、骨髓、头面贯彻,腹中即空。如前服之取饱,更不须动作耳,自然安泰也。

◎神炁养形说

混元既分,天地得位。人与万物,各分一气而成形。动者禀乎天,静者法乎地。天地之间,最灵者人。能养人之形者,唯气与神。神者,妙万物而为言;气者,借冲虚以为用。至人之言,莫先乎气;至人之用,莫妙乎神。我先生得至人之道,见生死之机,常味于无味,用于无用,为于无为,事于无事。知神气可以留形,故守虚无以养神气;知窈冥可以致信,故入窈冥而观至精。则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至人之不死,其犹谷神乎!先生曰:虚无之中,有物谓之神,窈冥之中,有物谓之气。气者,结虚无以成妙。故大洞真人曰:三月内视,注心一神,则灵光化生,缠绵五脏,其理明矣!且气者,神之母;神者,气之子。欲致其子,先修其母。若神不受味于气,则气无以通灵。子不求食于母,则母无以致和。《道经》曰:“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复守其母。”《东华玉书》云:“毋繁子长,流心安宁。”此皆谓修真之要言也。加以耳目者,神之户。《道经》曰:“专气致柔,能如婴兒乎?”《黄庭经》曰:“仙人道士非有神,积精所致和专仁。”正谓此也。后来学者,或纳四时五芽之气,或服引七宿二景之精,握固以象胎形,闭气以为胎息,殊乖真人之妙旨,盖是古来之末事。如此之徒,浊乱元气,尤损于形神。夫至人以心游于恬淡,饮漱于玄泉,胎息于无味,则神光内照,五气生灵,自然有紫烟上浮,玉彩交映。敬传先生之旨,化白为硃,积精成形,口衔灵芝,降于形中,是谓真仙之术,守中抱一,抱一勿失,与天地齐毕矣。

◎将摄保命篇

夫人禀二仪之气,成四大之形,愚智贵贱则别,好养贪生不异。贫迫者,力微而不达;富贵者,侮傲而难持;性愚者,未悟于全生;识智者,或先于名利;自非至真之士,何能保养生之理哉!其有轻薄之伦,亦有矫情膋俗,口诵其事,行已违之。设能行者,不喻晦朔,即希长寿,此亦难矣。是以达人知富贵之骄傲,故屈迹而下人;知名利之败身,故割情而去欲;知酒色之伤命,故量事而撙节;知喜怒之损性,故豁情以宽心;知思虑之销神,故损情而内守;知语烦之侵气,故闭口而忘言;知哀乐之损寿,故抑之而不有;知情欲之窃命,故忍之而不为。若加之寒温适时,起居有节,滋味无爽,调息有方,积气补于泥丸,魂魄守藏,和神保气,吐故纳新,嗜欲无以干其心,邪淫不能惑其性,此则持身之上品,安有不延年者哉!

 《云笈七签》是择要辑录《大宋天宫宝藏》内容的一部大型道教类书。北宋天禧三年(1019),当时任著作佐郎的张君房编成《大宋天宫宝藏》后,又择其精要万余条,于天圣三年至七年(1025~1029)间辑成本书进献仁宗皇帝。道教称藏书之容器曰“云笈”,分道书为“三洞四辅”七部,故张君房在该书的序言中有“掇云笈七部之英,略宝蕴诸子之奥”等语,因名《云笈七签》;并称编纂此书的目的是“上以酬真宗皇帝委遇之恩,次以备皇帝陛下乙夜之览,下以裨文馆校雠之职,外此而少畅玄风年”。此书按张君房自序,原为一百二十卷,《中兴书目》(《玉海》引)、衢本《郡斋读书志》、袁本《郡斋读书后志》《宋史·艺文志》《文献通考》皆著录。《遂初堂书目》无卷数。   《直斋书录解题》作一百二十四卷。《正统道藏》《四库全书》《四部丛刊》本皆作一百二十二卷。重刊《道藏辑要》本不分卷,亦无张君房自序,缺卷甚多。则此书有百二十卷本,百二十四卷本,百二十二卷本等多种。百二十二卷本为今通行本。载《正统道藏》太玄部。张君房虽称此书乃“掇云笈七部之英”而成,但这仅指它的内容是掇《大宋天宫宝藏》七部之英,而不是体例也按七部分类,实际上它是将摘录的七部内容按性质加以归类的。 如卷一道德部,采摘《老君指归》《韩非子》《淮南鸿烈》《混元圣纪序》《唐开元皇帝道德经序》中之语,以总论老子的道德概念,即道教的立教之旨;卷二混元混洞开辟劫运部,引“道君曰”及《太始经》《太真科》《上清三天正法经》之语,以论宇宙生成变化,并特引《太上老君开天经》详述老君开天辟地及累世下降作王者师;卷四道教经法传授部,引《上清源统经目注序》《灵宝经目序》《上清经述》《三皇经说》《云台治中内录》等,以论上清、灵宝、三皇诸家的传授系统。其他各卷无不以纲带目,在一个总题目下引录若干道书。有的题目内容较多,如杂修摄、说戒、诸家气法、金丹、内丹,符图,以及仙籍语论、纪传等、则各列若干卷,以摘录多种道书。可见此书引录的道书虽多,但纲目颇为清晰。至于引录道书的具体数字,已难作出准确统计,因为所引之书,有的标出原名,有的只是某书中的篇名,有的甚至是张君房所拟之名。不过“大都摘录原文,不加论说”,基本上保留了原书的面貌。这是它最具历史价值之所在。 《云笈七箓》以上清派为正统,故收载该派道书尤多,叙上清经传授系统和上清修真方法甚详,体现出上清派占居显学地位的时代特征。此外,收录唐代著作也比五代宋初新出的其他道书为多。然而本书除了继续承认老子的教主地位之外,特别突出宋真宗时代出现的圣祖(赵玄朗)崇拜。例如将真宗所制《先天纪叙》和《轩辕本纪》列于纪之首,位居《元始天王纪》《太上道君纪》《混元皇帝圣纪》之上。传则首录宋真宗制序、以宣扬宋王朝君权神授为主要特征的《翊圣保德真君传》,然后继以上清众真传记。本书在体例上,明显继承了《无上秘要》以“道”为首,以“验”为足,以“法”为主干的格式特征,但结构更为紧凑,分类愈趋合理。《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此书“类例既明,指归略备,纲条科格,无不兼该。道藏菁华,亦大略具于是矣”。此书虽属抄录,实具概论性质,对道教的各个方面均有所论述。其价值尤其体现在卷三至卷九,这部分论道藏源流,条分缕析,叙说清楚,《灵宝略纪》《上清源统经目注序》和陆修静所撰《灵宝经目序》等珍贵资料亦因此得以保存。书中还增加了“语论”和“内丹”两大内容,这对于研究唐宋时代道教的历史,全面了解道教理论,均有重要的意义。本书所收今佚道书有很高的资料价值,即尚存之书亦颇具参校之用。例如《翊圣保德真君传》虽系摘录,然序题宋真宗制,文内黑杀神封号仅“翊圣保德真君”六字,可正今本署“宋仁宗御制《翊圣应感储庆保德传序》”之误。此书收宋真宗《天童护命经序》及《太上天童经灵验录》记唐昭宗景福元年(892)诵经灵验事,足证《天童护命经》早出于唐代,北宋徽宗大观三年(1109)四月茅山梁悟真所得确系加句本(据洪迈《夷坚志》,梁加句本凡二百九十二字,多出一百零七字)。《云笈七签》素为道教界和学术界所重视。《大宋天宫宝藏》早已亡佚,幸赖此书得以考见其概貌。因此书具有系统、全面和简明等优点,故而人称“小道藏”,是了解和研究道教必备的资料。

猜你喜欢

  • 祖天师宝诰

    志心皈命礼。本来南土。上泝蜀都。先获黄帝九鼎之丹书。后事老君两度于玉局。千轴得修行之要。一时成吐纳之功。法籙全成。受盟威品而结璘诀。正邪两辨。夺福庭治而化咸泉。德就大丹。道齐七政。大悲大愿。大圣大慈。..

    3 知道 2025-07-15
  • 旻天医王宝诰

    志心皈命礼。九霄天阙,三昧云宫。籍洞渊之化炁分真,体太上之好生救苦。奉行天道,赏善罚恶以无差,简在帝心,降福收瘟而不爽。苟存诚而向善,悉赴感以随机。手挽银壶,洗尽人间之疫疠,腰横宝剑,肃清天下之妖氛。..

    4 知道 2025-07-15
  • 火官宝诰

    志心皈命礼乾元四品,考较火官,运扶乾健,德合离明。居太阳丹天之中,统左府注生之籍。盛德在火,炎帝持衡。功参佐於三元,气运行於四月。驾赤龙而行南陆,照明荧惑之宫。烛朱陵而显丹台,焕赫文昌之运。辉辉朗耀,..

    5 知道 2025-07-15
  • 下元水官宝诰

    志心皈命礼旸谷洞元。青华宫中。部四十二曹。偕九千万众。掌管江河水帝万灵之事。水灾大会。劫数之期。正壹法王。掌长夜死魂鬼神之籍。无为教主。录众生功过罪福之由。上解天灾。度业满之灵。下济幽扃。分人鬼之道。..

    4 知道 2025-07-15
  • 中元地官宝诰

    志心皈命礼青灵洞阳。北都宫中。部四十二曹。偕九千万众。主管三界十方九地。掌握五岳八极四维。吐纳阴阳。覆男女善恶青黑之籍。慈育天地。考众生录籍祸福之名。法源浩大而能离九幽。浩劫垂光而能消万罪。群生父母。..

    5 知道 2025-07-15
  • 上元天官宝诰

    志心皈命礼玄都元阳。紫微宫中。部三十六曹。偕九千万众。考较大千世界之内。录籍十方国土之中。福被万灵。主众生善恶之籍。恩覃三界。致诸仙升降之私。除无妄之灾。解释宿殃。脱生死之趣。救拔幽苦。群生是赖。蠢动..

    5 知道 2025-07-15
  • 西极宝诰

    志心皈命礼金天弼教,太华流光。修真学道于峨嵋,炼性升玄于碧汉。制伏天魔,主持下界之刀兵,调燮阴阳,典摄真空之水火。七关总制,八海朝元,太白顺从乎躔度,瑶池邀赴乎蟠桃。西陲教主,昭化神王。大悲大愿,大圣..

    5 知道 2025-07-15
  • 光垣帝君蓝祖宝诰

    志心皈命礼三天承道法,风流自在仙。混迹人寰,畴识鱼龙之别;浪歌尘市,孰知春雪之词。洒墨汁以成花,莲开五色;提懿筐而示象,鹤载千葩。曩无余赀,悉周贫乏;板能振响,动醒王侯。不衫不履之妆,至化至神之诣。普..

    4 知道 2025-07-15
  • 北岳大帝宝诰

    志心皈命礼北方太极,本一元灵。镇恒峰之艮土,受玉帝之褒封。朔单洞府,虚气一根。环围有九幽之山,配对是南方之岳。太阳下映,癸子初经。大灵大应,救难救灾。掌管丹台,北岳安天,大贞元圣帝,太旻虚广,司箓真君..

    5 知道 2025-07-15
  • 四值功曹宝诰

    文司谕,奏事英雄。三界显德,四府注功。身披金盔银铠,手执白剑青锋。跨马乘骑时而下入地府,踏云步雾时而上达天庭。设醮修斋,处处赖驾以鉴察。录功记过,般般凭神以达通。一年十二月,月月劳神。一日十二时,时时..

    5 知道 2025-07-15
  • 南斗六司延寿星君宝诰

    志心皈命礼太微正曜,南极都曹。主司阳官,宰御火帝。位离宫而名符日曜,随斗柄而环应七元。助天地丰育之功,体道德光明之照。受性降神,握品物生成之统纪;陶魂铸魄,管人天迁化之枢机。注秩消灾,延龄溥福。至圣至..

    5 知道 2025-07-15
  • 本命星君宝诰

    志心皈命礼紫微垣内,北极宫中。每岁一临于凡世,适劬劳生我之辰。流年六度降人间,正高上赋形之日。作人身之主宰,为造化之枢机。判人间善恶之期,司阴府是非之目。五行共禀,七政同科。凡有祈祷,无不应验。大悲大..

    5 知道 2025-07-15
  • 九幽宝诰

    志心皈命礼五台混融,一袖独建。赞真常之不静,发妙炁以周旋。历劫度人,施恩光以阴境;存流仙化,诗参读于上天。大开利益之门,拔度沉轮之苦。慈悲应物,阐教分形。超四爽于冥途,度神鬼于众处。大悲大愿,大圣大慈..

    6 知道 2025-07-15
  • 天魂正将庞天君宝诰

    志心皈命礼高上神霄,玉清真王。上清混元主宰,玉府飞天捷疾神王。奏事捉察妖魔使者,伐恶报应神君。掌来霹雳大神,三界通人大吏。统辖雷部大将军,天令雷霆副元帅。九天辅玄,雷声显化天尊。..

    5 知道 2025-07-15
  • 夏帅宝诰

    至心皈命礼。位居北府,职司坎宫。手执铁简追魂袋,腰悬金牌缚鬼索。上辅北帝伏群魔,下赴西台摄邪精。现青鬼面,黑雾迷空天地暗。示赤马相,旌旗招展邪巫惊。捉三尸以固守真元,驱九虫而明通报应。威雄勇猛,宪法森..

    5 知道 2025-07-15
  • 伏羲宝诰

    志心皈命礼昊天洞位,太古王夫。圆融道果,造化玄枢。成伦执礼,击易为巫。法继千秋清净色,新传万世润沾雏。五行四象两仪证,八卦九宫太极图。阴阳凶吉,日月星惧。毋人毋炁,必地必吾。开山启教,立圣宣儒。消苦海..

    5 知道 2025-07-15
  • 巨门星君宝诰

    志心皈命礼。紫微垣内,地元宫中。阴骘下民,惟神拯之所以妙。股肱上帝,非圣德而孰能然。斡天星于指掌之中,敛地煞于罡之下。大悲大愿,大圣大慈,中天大圣北斗第二阴精巨门大道星君。巨门星君,即北斗第二阴精巨门..

    3 知道 2025-07-15
  • 三茅真君宝诰

    至心皈命礼。天人道德 仙圣真师。孝悌通于神明,恩泽被于家国。隐恒山而悟道,栖句曲以升天。主岱宗衡霍之山,职赤城华阳之洞。劫运阴阳而统斡,雷霆水泽以兼司。接二弟之英姿,授登真之秘诀。咸领神仙之籍,共膺玉..

    4 知道 2025-07-15
  • 湘祖宝诰

    至心皈命礼三天教主,八洞飞仙弱冠矢弥罗之愿,终南受道德之经拔火载莲,显惊人之妙术临风弄笛,谱盖世之幽思度阿叔于蓝关道上,成孝即所以成忠屏美色于草苇庵前,守性不外夫守己超五百年未了之劫,法洽天人广亿万众..

    4 知道 2025-07-15
  • 玉华帝君张祖宝诰

    志心皈命礼。鹤发童颜叟,长生不老仙,恒州寄跻,往来汾晋之间,秦政乱平,养息嵩华之穴,坐骑之变幻偏奇,齿落之重生更异,太宗高宗,徒切白驹之慕,百岁千岁,畴知年数之长,佯卒于姤女庙前,欺武实所以拒伪,乐素..

    6 知道 2025-07-14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