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知道 / 张君房

说戒部·卷三

2025-07-06 10:01 知道

◎说百病

老君曰:救灾解难,不如防之为易;疗疾治病,不如备之为吉。今人见背,不务防之而务救之,不务备之而务药之。故有君者不能保社稷,有身者不能全寿命。是以圣人求福于未兆,绝祸于未有。盖灾生于稍稍,病起于微微。人以小善为无益,故不肯为;以小恶为无损,故不肯改。小善不积,大德不成;小恶不止,以成大罪。故摘出其要,使知其所生焉,乃百病者也。

喜怒无常是一病。忘义取利是一病。

好色坏德是一病。专心系爱是一病。

憎欲令死是一病。纵贪蔽过是一病。

毁人自誉是一病。擅变自可是一病。

轻口喜言是一病。快意逐非是一病。

以智轻人是一病。乘权纵横是一病。

非人自是是一病。侮易孤弱是一病。

以力胜人是一病。威势自忄胁是一病。

语欲胜人是一病。贷不念偿是一病。

曲人自直是一病。以直伤人是一病。

恶人自喜是一病。喜怒自伐是一病。

愚人自贤是一病。以功自与是一病。

名人有非是一病。以劳自怨是一病。

以虚为实是一病。喜说人过是一病。

以富骄人是一病。以贵轻人是一病。

以贫妒富是一病。以贱讪贵是一病。

谗人求媚是一病。以德自显是一病。

败人成功是一病。以私乱公是一病。

好自掩意是一病。危人自安是一病。

阴阳嫉妒是一病。激厉旁悖是一病。

多憎少爱是一病。评论是非是一病。

推负著人是一病。文拒钩锡是一病。

持人长短是一病。假人自信是一病。

施人望报是一病。无施责人是一病。

与人追悔是一病。好自怨诤是一病。

骂詈虫畜是一病。蛊道厌人是一病。

毁訾高才是一病。憎人胜己是一病。

毒药鸩饮是一病。心不平等是一病。

以贤唝嗃是一病。追念旧恶是一病。

不受谏喻是一病。内疏外亲是一病。

投书败人是一病。谈愚痴人是一病。

烦苛轻躁是一病。摘捶无理是一病。

好自作正是一病。多疑少信是一病。

笑颠狂人是一病。蹲踞无礼是一病。

丑言恶语是一病。轻易老少是一病。

恶态丑对是一病。了戾自用是一病。

好喜嗜笑是一病。喜禁固人是一病。

诡谲谀谄是一病。嗜得怀诈是一病。

两舌无信是一病。乘酒歌横是一病。

骂詈风雨是一病。恶言好杀是一病。

教人堕胎是一病。干预人事是一病。

孔穴窥视是一病。借不念还是一病。

负债逃窃是一病。背向异辞是一病。

喜抵捍戾是一病。调戏必固是一病。

故迷误人是一病。探巢破卵是一病。

刳胎剖形是一病。水火败伤是一病。

笑盲聋喑是一病。教人嫁娶是一病。

教人擿捶是一病。教人作恶是一病。

含祸离爱是一病。唱祸道非是一病。

见便欲得是一病。强夺人物是一病。

老君曰:能念除此百病,则无灾累,痛疾自愈,济度苦厄,子孙蒙佑矣。

◎崇百药

老君曰:古之圣人,其于善也,无小而不得;其于恶也,无微而不改。而能行之,可谓饵药焉。所谓百药者:

体弱性柔是一药。行宽心和是一药。

动静有礼是一药。起居有度是一药。

近德远色是一药。除去欲心是一药。

推分引义是一药。不取非分是一药。

虽憎犹爱是一药。好相申用是一药。

为人愿福是一药。救祸济难是一药。

教化愚蔽是一药。谏正邪乱是一药。

戒敕童蒙是一药。开导迷误是一药。

扶接老弱是一药。以力助人是一药。

与穷恤寡是一药。矜贫救厄是一药。

位高下士是一药。语言谦逊是一药。

恭敬卑微是一药。不负宿债是一药。

愍慰笃信是一药。质言端悫是一药。

推直引曲是一药。不争是非是一药。

逢侵不鄙是一药。受辱不怨是一药。

推善隐恶是一药。推好取丑是一药。

推多取少是一药。称叹贤良是一药。

见贤自省是一药。不自彰显是一药。

推功引苦是一药。不自伐善是一药。

不掩人功是一药。劳苦不恨是一药。

怀实信厚是一药。覆蔽阴恶是一药。

富有假乞是一药。崇进胜已是一药。

安贫不怨是一药。不自尊大是一药。

好成人功是一药。不好阴私是一药。

得失自观是一药。阴德树恩是一药。

生不骂詈是一药。不评论人是一药。

好言善语是一药。灾病自咎是一药。

苦不假推是一药。施不望报是一药。

不骂畜生是一药。为人祝愿是一药。

心平意等是一药。心静意定是一药。

不念旧恶是一药。匡邪弼恶是一药。

听谏受化是一药。不干预人是一药。

忿怒自制是一药。解散思虑是一药。

尊奉老者是一药。闭门恭肃是一药。

内修孝悌是一药。蔽恶扬善是一药。

清廉守分是一药。好饮食人是一药。

助人执忠是一药。救日月蚀是一药。

远嫌避疑是一药。恬惔宽舒是一药。

尊奉圣文是一药。思神念道是一药。

宣扬圣化是一药。立功不倦是一药。

尊天敬地是一药。拜谒三光是一药。

恬惔无欲是一药。仁顺谦让是一药。

好生恶杀是一药。不多聚财是一药。

不犯禁忌是一药。廉洁忠信是一药。

不多贪财是一药。不烧山木是一药。

空车助载是一药。直谏忠信是一药。

喜人有德是一药。赴与穷乏是一药。

代老负担是一药。除情去爱是一药。

慈心愍念是一药。好称人善是一药。

因富而施是一药。因贵为惠是一药。

老君曰:此为百药也。人有疾病。皆有过恶。阴掩不见,故应以疾病。因缘饮食、风寒、温气而起。由其人犯违于神,致魂逝魄丧,不在形中,体肌空虚,精炁不守,故风寒恶炁得中之。是以圣人虽处幽暗,不敢为非;虽居荣禄,不敢为利。度形而衣,量分而食。虽富且贵,不敢恣欲;虽贫且贱,不敢犯非。是以外无残暴,内无疾痛,可不慎之焉!

◎初真十戒

天真言:出家超俗,皆宿有良契,故能独拔常伦。若慎终如始,精至修练,当福延七祖,庆流一门。所谓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乃至功成德就,白日升天。于是乎,开度之时,宜受初真之戒。其戒有十尔,当受之。

第一戒者,不得阴贼潜谋,害物利己,当行阴德,广济群生。

第二戒者,不得杀害含生,以充滋味,当行慈惠,以及昆虫。

第三戒者,不得淫邪败真,秽慢灵气,当守贞操,使无缺犯。

第四戒者,不得败人成功,离人骨肉,当以道助物,令九族雍和。

第五戒者,不得谗毁贤良,露才扬己,当称人之美善,不自伐其功能。

第六戒者,不得饮酒过羌,食肉违禁,当调和气性,专务清虚。

第七戒者,不得贪求无厌,积财不散,当行节俭,惠恤贫穷。

第八戒者,不得交游非贤,居处秽杂,当慕胜己,栖集清虚。

第九戒者,不得不忠不孝,不仁不信,当尽节君亲,推诚万物。

第十戒者,不得轻忽言笑,举动非真,当持重寡词,以道德为务。

能保此十戒,始终无亏,则天道佑之,神明辅之,欲求凶横,不可得也。若朝为夕替,泄慢正真,自贻其殃,无怨咎于高灵也。凡初入道之子,可不勖之。

◎清戒

太玄部卷第八老君传授经戒仪注诀云:凡受戒及经毕后,月晦日半夜,不可不斋。斋则清戒。清戒竟夜,诵之百遍千遍,限外无数。未堪如此者,不可减九遍。他日斋静行来,出入得诵,更不必斋。时宜谘师访友,思而行之,不须高声,心口相知,在人众中,勿发于口,审能感通上圣。

《正一法文》下卷云:凡为道民,便受护身符及三戒,进受五戒、八戒,然后受箓。从前未受戒者,受箓之后,依次受之,诵习通利,恒存思行持意不谬忘,则不犯科。未受录之时,无所呼召。受录已后,动静呼神。不行戒者,呼之不至。破戒之人,吏兵远身。还上天曹,考官便逮。致诸厄疾,公私灾横,轗轲衰否,所作不成。成功立德,舍暗入明,施善禳恶,以吉除凶,要在行戒,神即佑之。戒有别文,精详修习。或有不解,或有遗忘,或有谬误,或冒禁故,或尊上逼迫,或畏死犯之,皆是招愆,悉名破戒,即应忏悔,首谢自新也。凡违戒者,背负鞫言,协道信邪,杂事佛俗,此为不专,中心怀贰,愚迷犹豫,惑障缠深。师三诲之,必能改革,守一不回,召神有效。三诲不悛,是为叛道。乖逆师尊,法应夺箓。入佛奉俗,及元所事,师慈愍之,不追咎责。怨怼事他,弃本逐末,虽名奉道,实犯正科,诸官不得容受,积久知悔,更立功乞还,许依听升迁矣!

◎太玄都中宫女青律戒

凡修上清之法,不得北向及本命之上二处便溺,触忤玉晨,秽慢本真。五犯不得入仙也,十犯被考左官,死入地狱三涂之中,万劫还生不人之道。

凡上学之士,受三天正法,四明之科,佩带真文,出入三光,及宜卧息不得露头,不著巾帽,及脱衣露形,毁慢身神,耻辱真文,令真灵远逝,空尸独在。三犯不得入仙也,五犯死入地狱,万劫还生不人之道。

凡上学之士,受三天正法,四极明科,妄入殗秽,哭泣悲泪,吊问死丧。五犯伐功断事,不得入仙也。十犯死入地狱,万劫还生不人之道。

◎太上黄素四十四方经戒

凡道士存思上法,及修学太一事,皆禁见死尸血秽之物。当以真?硃一铢,散入水中,因以洗目漱口,并洗手足,微咒曰:

三元上道,太一护形。司命公子,五神黄宁。血尸散灭,凶秽沉零,七液缠注,五脏华生。令我仙度,长身利贞。

凡道士受学长生法,不得称死事。称死事者,则生气变动,不居常宅;故炁运入,魂神离弃。是以恶炁游尸陈,其间孔矣。持病将死之渐也。

《真一条检经》云:夫立功德者,不得触禁犯忌,当与身神相和,不可更相克贼。更相克贼,则生灾起祸也。夫消灾散祸,不得用本命行年,如用本命行年,贼害汝身。

◎金书仙志戒

夫学仙之人,勿北向便曲,仰视三光。勿北向理发,解脱衣裳。勿北向唾骂,犯破毁王。破谓岁下辰也,王谓王炁之所在也。勿怒见日月星辰,勿以八节日行威刑,勿以月朔日怒恚,勿以三月三日食百草心,勿以四月八日杀草伐树,勿以五月五日见血物,勿以六月六日起土,勿以七月七日思存恶事,勿以八月四日市履屐附足之物,勿以九月九日起床席,勿以十月五日罚责人也,勿以十一月十一日不沐浴,勿以十二月三日不斋烧香念仙也。诸如此忌,天人大禁,三官告察,以是为重罪矣。或令人三魂七魄流竞,或胎神所憎,三官受恶之时也。是以恶梦交于丹心,妖魅乘其硃阙,精液触犯神真,烦恼流变多禁,莫识其术。子能奉修,则为仙才,不奉天禁,则为伤败。

受法之身,不入产妇之户及不见尸者,谓异处断隔于来往,则乃朝礼无废,不拘日数之限。若家无隔异者,四十五日外,方得朝礼。

《正一法文》下卷云:协道信邪,此为不专,中心怀贰,愚迷犹豫,是为叛道。乖逆师尊,法应夺算。

《太上黄素四十四方经》云:凡修太一之事及行上法存神之道,慎不可见尸及血秽之物。见一尸则一年不得行事,又却倾一年之功。然此帝一之科常,却罚于既往,又进塞于将来。若一年三见尸者,则罚功断事各三年也。若过见二十四尸者,皆不得复行太一,以求仙也。

凡修受上法及雌一太一之事者,兆身中三魂五神之炁,常熏于巾服之中;七魄九灵馀精,常栖于履屐之下。是以道士学长生不死,不得杂席而寝;故衣褐之服,不借非已之炁,履屐之物,常恶土秽之粪,亦不故使杂人犯触,以惊三魂。

凡道士吐纳和炁,存神服霞,修求长生之事,慎不可食五荤之菜,及为酒色之病败也。是故古之神人云:五荤为伐藏之斧斤,酒色为丧身之棺廓。夫能断斧斤之所伤,塞棺廓之死宅者,然后可以陟长生之途径,渐神仙之蹊路乎!

凡存修太一之事,欲有所礼愿,慎不可叩头。叩头者,则倾九天,动千真,神官回覆,泥丸倒悬,天帝号于上府,太一泣于中田。数如此者,则存念无益,三真弃宫,七神漂散,玄宅纳凶,是为太一五神之至忌也。故古之真人,但心存叩头,运精感而行事,不因颊颡以祈灵也。

凡修行太一之事,真人之道,不得有所礼拜。礼拜亦帝君、五神之所忌也。若有所精思行礼愿之时,但心拜而已,不形屈也。

◎上清大洞戒

凡修雌一之法,不得哀哭。哀哭感则五神号于上府,太一泣于中田,神丧精亡,灵真去身,空尸独立,复何仙冀哉?不得见尸,一年不得行事,却倾一年之功。若一年见三尸者,则三年不得行事,亦却三年之功。见二十四尸,子失道矣。前文太素亦与此大同小异矣。亦不得言称死事,恚怒愿己之死,言满四十,不得为真人,以为弃生之罪,三年身亡灭矣。不得衣五色衣裳,敷华好服则真灵去身,淫邪内发驰心,猖獗潜逸,赤子飞飚,长离玄宫,破形解骸,身死名灭。若衣服,勿杂色兰布之服,可以终日咏诵洞章,奚求不得乘云驾龙,逍遥太极。

◎灵宝戒

《真仙内科》云:玄功之人,常布衣草履,不得荣华之服,犯者失道。祖父母、己父母、同法可拜,不同法不得拜,叔伯以下,不同法亦不得拜,犯者身亡。父母吉会,不得预坐。父母兄弟妻子同契,虽有骨血之亲,皆不得同床而坐,同盘而食。其法不同,皆为尸秽,犯者失道。夫妻不得同室而寝,若邪念在心,长失道矣。自非同盟,不得同室而寝。自非同契,不得同床而坐,同盘而食,同衣而服,犯者失道。

凡身荷仙官灵箓,不得妄拜妄哀,不得妄哭。凡于父母、国君、官长二千石剌史三,公皆设敬,不得即误礼拜。

◎受持八戒斋文

刘宋朝陆先生修静上启:

元始天尊,无极大道,感应灵圣,一切神明。今有善男子、善女人等,求欲受持八戒清斋一日一夜,用以检御身心,灭诸三业罪恼者。故《洞神经》第十二云:夫斋以齐整身心为急。身心齐整,保无乱败。起发多端,大略有八:

一者,不得杀生以自活。

二者,不得淫欲以为悦。

三者,不得盗他物以自供给。

四者,不得妄语以为能。

五者,不得醉酒以恣意。

六者,不得杂卧高广大床。

七者,不得普习香油,以为华饰。

八者,不得躭著歌舞,以作倡伎。

今日善男子、善女人等人,若能不犯此之八事,则八败无从以起,则八成自然而立。立久不失,则延年保命,神通洞达。是故斋者,受持八戒,思真行道,通而无穷,显验必速,皆如所期也。今请受既毕,再拜起,奉戒而退。

 《云笈七签》是择要辑录《大宋天宫宝藏》内容的一部大型道教类书。北宋天禧三年(1019),当时任著作佐郎的张君房编成《大宋天宫宝藏》后,又择其精要万余条,于天圣三年至七年(1025~1029)间辑成本书进献仁宗皇帝。道教称藏书之容器曰“云笈”,分道书为“三洞四辅”七部,故张君房在该书的序言中有“掇云笈七部之英,略宝蕴诸子之奥”等语,因名《云笈七签》;并称编纂此书的目的是“上以酬真宗皇帝委遇之恩,次以备皇帝陛下乙夜之览,下以裨文馆校雠之职,外此而少畅玄风年”。此书按张君房自序,原为一百二十卷,《中兴书目》(《玉海》引)、衢本《郡斋读书志》、袁本《郡斋读书后志》《宋史·艺文志》《文献通考》皆著录。《遂初堂书目》无卷数。   《直斋书录解题》作一百二十四卷。《正统道藏》《四库全书》《四部丛刊》本皆作一百二十二卷。重刊《道藏辑要》本不分卷,亦无张君房自序,缺卷甚多。则此书有百二十卷本,百二十四卷本,百二十二卷本等多种。百二十二卷本为今通行本。载《正统道藏》太玄部。张君房虽称此书乃“掇云笈七部之英”而成,但这仅指它的内容是掇《大宋天宫宝藏》七部之英,而不是体例也按七部分类,实际上它是将摘录的七部内容按性质加以归类的。 如卷一道德部,采摘《老君指归》《韩非子》《淮南鸿烈》《混元圣纪序》《唐开元皇帝道德经序》中之语,以总论老子的道德概念,即道教的立教之旨;卷二混元混洞开辟劫运部,引“道君曰”及《太始经》《太真科》《上清三天正法经》之语,以论宇宙生成变化,并特引《太上老君开天经》详述老君开天辟地及累世下降作王者师;卷四道教经法传授部,引《上清源统经目注序》《灵宝经目序》《上清经述》《三皇经说》《云台治中内录》等,以论上清、灵宝、三皇诸家的传授系统。其他各卷无不以纲带目,在一个总题目下引录若干道书。有的题目内容较多,如杂修摄、说戒、诸家气法、金丹、内丹,符图,以及仙籍语论、纪传等、则各列若干卷,以摘录多种道书。可见此书引录的道书虽多,但纲目颇为清晰。至于引录道书的具体数字,已难作出准确统计,因为所引之书,有的标出原名,有的只是某书中的篇名,有的甚至是张君房所拟之名。不过“大都摘录原文,不加论说”,基本上保留了原书的面貌。这是它最具历史价值之所在。 《云笈七箓》以上清派为正统,故收载该派道书尤多,叙上清经传授系统和上清修真方法甚详,体现出上清派占居显学地位的时代特征。此外,收录唐代著作也比五代宋初新出的其他道书为多。然而本书除了继续承认老子的教主地位之外,特别突出宋真宗时代出现的圣祖(赵玄朗)崇拜。例如将真宗所制《先天纪叙》和《轩辕本纪》列于纪之首,位居《元始天王纪》《太上道君纪》《混元皇帝圣纪》之上。传则首录宋真宗制序、以宣扬宋王朝君权神授为主要特征的《翊圣保德真君传》,然后继以上清众真传记。本书在体例上,明显继承了《无上秘要》以“道”为首,以“验”为足,以“法”为主干的格式特征,但结构更为紧凑,分类愈趋合理。《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此书“类例既明,指归略备,纲条科格,无不兼该。道藏菁华,亦大略具于是矣”。此书虽属抄录,实具概论性质,对道教的各个方面均有所论述。其价值尤其体现在卷三至卷九,这部分论道藏源流,条分缕析,叙说清楚,《灵宝略纪》《上清源统经目注序》和陆修静所撰《灵宝经目序》等珍贵资料亦因此得以保存。书中还增加了“语论”和“内丹”两大内容,这对于研究唐宋时代道教的历史,全面了解道教理论,均有重要的意义。本书所收今佚道书有很高的资料价值,即尚存之书亦颇具参校之用。例如《翊圣保德真君传》虽系摘录,然序题宋真宗制,文内黑杀神封号仅“翊圣保德真君”六字,可正今本署“宋仁宗御制《翊圣应感储庆保德传序》”之误。此书收宋真宗《天童护命经序》及《太上天童经灵验录》记唐昭宗景福元年(892)诵经灵验事,足证《天童护命经》早出于唐代,北宋徽宗大观三年(1109)四月茅山梁悟真所得确系加句本(据洪迈《夷坚志》,梁加句本凡二百九十二字,多出一百零七字)。《云笈七签》素为道教界和学术界所重视。《大宋天宫宝藏》早已亡佚,幸赖此书得以考见其概貌。因此书具有系统、全面和简明等优点,故而人称“小道藏”,是了解和研究道教必备的资料。

猜你喜欢

  • 文昌宝诰

    至心皈命礼不骄帝境,玉真庆宫。现九十八化之行藏,显亿千万种之神异。飞鸾开化于在在,如意救劫以生生。至孝至仁,功存乎儒道释教;不骄不乐,职尽乎天地水官。功德难量,威灵莫测。大悲大愿,大圣大慈。九天辅元,..

    2 知道 2025-07-13
  • 魁星宝诰

    至心皈命礼。魁罡正气,奎壁元精。两极萃华,五行秉德。匡扶文运,居二十八宿之微垣。考核士流,察三万六千之善行。缘捐德而空中糊眼,凭阴功而暗里点头。开愚性以聪明,启迷心以颖悟。广布孝友文章之化,襄赞功名禄..

    3 知道 2025-07-13
  • 十殿冥王宝诰

    志心皈命礼。东岳阿衡,北都酆应。掌管善恶,掌握死生。正气堂堂,亲跻一律。圣心耿耿,恩怨两忘。明明孽镜高悬,黑黑阴形环列。任强梁而莫展,纵奸佞以难施。福善而生天堂,福遥以沈地狱。报应明显,因果昭彰。六道..

    4 知道 2025-07-13
  • 太阳帝君宝诰

    志心皈命礼。大罗天上,朱景宫中。尊居十极之高,体乾出治。位正三才之上,御德行权。寒肃暑火,平六气而咸宁万国。旦明宵晦,驾六龙而统治十华。司善恶予夺之柄,照临赫奕。定功过显微之迹,感应昭彰。号令雷霆,迅..

    3 知道 2025-07-13
  • 酆都大帝宝诰

    志心皈命礼。北阴都府,纠讨伦宫。职领幽阴,权司考掠。别人间之私曲,辨尘世之贤愚。斩绝贪悭,消除爱欲。化顽归善,使恶回仁。大悲大愿,大圣大慈,洞阴元滋天君,北阴酆都神威大帝。酆都(fēngdū)大帝,又称北阴..

    3 知道 2025-07-13
  • 武曲星君宝诰

    至心皈命礼。紫微垣内,河元宫中。光动三垣,众耀灿珠玑之色。景含太乙,净泓连玉鉴之秋。作民物之皈依,为阴阳之宗主。大悲大愿,大圣大慈,中天大圣北斗第六北极武曲大道星君。武曲星君即开阳宫武曲星君,五行属金..

    3 知道 2025-07-13
  • 关圣帝君宝诰

    志心皈命礼。太上神威,英文雄武,精忠大义,高节清廉,协运皇图,德崇演正,掌道释儒教之权,管天地人才之柄,上司三十六天星辰云汉,下辖七十二地土垒幽酆,秉注生功德延寿丹书,执定死罪过夺命黑籍,考察诸佛诸神..

    3 知道 2025-07-13
  • 城隍宝诰

    志心皈命礼。社稷古公,天下正神。铨福国显忠之行,禀赏善罚恶之仁。都邑之主,诸郡侍从。所隶十三布政,案判一十八司。庙社万年,恩扶亿劫。设作福作威之柄,造注生注死之权。运神力以护郢川,遇阴兵而驱夷寇。至灵..

    3 知道 2025-07-13
  • 玉阳真人王祖宝诰

    志心皈命礼。天姿纯粹,道力坚凝,奉母而依至教,结伴而事重阳,识旧泉于荒芜之间,群沾井惠,施铁鞭于当路之石,共乐通衢,独立危崖九载,跻身乐境三天,形影疗病,谟诰称嘉,大悲大愿,大圣大慈,全真洪教,玉阳卓..

    3 知道 2025-07-13
  • 轩辕黄帝宝诰

    纪元皇帝,位证玄都。光圆妙果,化育群雏。管儒道释三教权俱,掌天地人万象星符。监敕诸神仙佛职,稽查众籍是非趺。山河统辖,划野分区;洲县府邑,治政时需。万古流传馀日月,千秋继往拱唐虞。黄经脉络,素问灵枢;..

    3 知道 2025-07-13
  • 长生真人刘祖宝诰

    志心皈命礼。孝友传家,善良迈种,生兆红霞入梦之祥,瑞显紫气盘山之异,掷伞腾空,莫测来踪去迹,度人已毙,堪称起死回生,现海市于生醮之交,放阳神于驸马之狱,神通累累,道范超超,大悲大愿,大圣大慈,全真广教..

    3 知道 2025-07-13
  • 重阳祖师宝诰

    志心皈命礼。先天至圣,不朽金仙。广垂法力,度济愚贤。积功伟大,道法万千。泛滥郡州,万儒受点。宣扬道教,不辞舌尖。顽石点头,豚蛇煆炼。七真衔赐,功盖凌烟。位列金仙,玉清灵显。常存慈爱,照遍大千。至灵真宰..

    3 知道 2025-07-13
  • 药王宝诰

    至心皈命礼太极宫中,全真天上,擅回生之妙术,开大道之菁华,幼号神童,长多奇迹,羡门广成之誉,睿赏非虚。齐梁隋唐之朝,年华莫测,峨峰谢表书墨迹以无痕,肘后天机入宫而启秘论。该三教方著,千金洵药镜之医王,..

    3 知道 2025-07-13
  • 龙王宝诰

    至心皈命礼海澨为宫瑶岛接址天潢之苗裔苍茫之令辟职秉三天敕旨统驭百灵心同天姆慈仁周全万类波涛恬静不教泛溢于江河鳞介潜沉未许滔翻而荼毒浩浩纳指南之车渊渊沛乂安之泽神功普遍巨德覃敷大悲大愿大圣大慈九海全部英..

    3 知道 2025-07-13
  • 王灵官宝诰

    志心皈命礼先天主将,一炁神君。都天纠罚大灵官,三界无私猛吏将。金睛朱发,号三五火车雷公。凤嘴银牙,统百万貔貅神将。飞腾云雾,号令雷霆。降雨开晴,驱邪治病。观过错于一十二年,受命玉帝。积功勋于百千万种,誓佐祖师..

    3 知道 2025-07-13
  • 孚佑上帝纯阳吕祖宝诰

    志心皈命礼玉清内相,金阙选仙。化身为三教之师,掌法判五雷之令。黄梁梦觉,忘世上之功名;宝剑光辉,扫人间之妖怪。四生六道,有感必敷;三界十方,无求不应;黄鹤楼头留圣迹,玉清殿内炼丹砂。存芝像于丹崖,显仙踪于玄洞,阐..

    3 知道 2025-07-13
  • 七真宝诰

    志心皈命礼道先一炁,世显七真。悟五行不到之言,得九转还丹之诀。甘泉润物,变朽回春。金骨仙姿,得四言而契道。卫州变化,坐十载以成真。壁间墨迹以非凡,雪竹月松之姿异。三井有多生之记,一时著显化之功。磻溪六年,龙门..

    2 知道 2025-07-13
  • 南五祖宝诰

    志心皈命礼明真正道,行化南天,九皇降迹于天台,一脉浚通于刘祖。采琼花之仙异,著悟道之丹书。道付杏林,不日还元之编集。法通鸡足,丹髄复命之书成。真人挺出惠州,信地悟超神俊。刀圭入口,神化无方。施雷雨于掌中,更生..

    6 知道 2025-07-12
  • 北五祖宝诰

    志心皈命礼大道开先,玄元阐化。教垂今古,諡号东华。接汉室之将军,隐终南而仙契,过化每超于劫运。示现长在于尘寰,启唐朝之英贤,悟神仙之秘诀,飞剑货药。警化无方,金廷丞相之高标,宝印力辞之勇诀。霞裾上陟,南北统宗,..

    9 知道 2025-07-12
  • 报恩宝诰

    志心皈命礼玄元应化,武曲分真,垂念我等众生,有相脱生。父母怀胎十月。乳哺三年,辛苦百千,殷勤寸念,怜我父母,日渐衰朽。我今持念平等,悉灭险峻贪嗔,礼帝为师,祈恩报本。愿我现在父母,福寿增延,过去宗祖,早得超生,大圣..

    7 知道 2025-07-12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