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知道 / 张君房

尸解部·卷三

2025-07-08 10:28 知道

◎洞生太帝君镇生五脏诀

太极金华真人以此经文刻于太微帝君紫微宫玄珠玉殿东壁牖上。其文曰:五石异方,津光合形。有终而死,有始而生。万类反本,千条归真,气适浮烟,血奔流精,哀哉!兆身,非真不成!何不竭以云草玄波,徊以卉醴华英,会以七白灵蔬,和以白素飞龙?沐浴平旦,正心向东。凝精厉魂,上帝五公。再拜朝灵,镇固五方。长生天地,出入流通。各安其位,生华五脏。

此文乃上清八会交龙大书,非世之学者可得悟了者也。太素真人显别书字,受而服之,求其释注于太极帝君焉。云草玄波者,黑巨胜腴,一名玄清;卉醴华英者,蜜也。五光七白灵蔬者,薤菜也,白素飞龙者,石英也。法当种薤菜,使五月五日不掘拔,唯就锄壅护治之耳。经涉五年中,乃取佳,药名为五光七白灵蔬。择取薤白精肥者十斤,黑巨胜腴一斛五斗,白蜜凝雪者五斗,高玄岩绝泉石孔之精水三十六斛,白石英精白无有厉緌者五枚,光好,于磨石上砺护,使正圆,如雀卵之小,小者好莹,治令如珠状,勿令有砺石之余迹,先清斋一百六十日,令斋日讫于九月九日。先筑土起基高二尺,作灶屋,屋成,作好灶,以灶口向西,屋亦用西户,当得新大铁釜安灶上,是九月九日申酉时,向灶口跪,东向,内五石子于釜中。于是乃先投一枚于釜中,祝曰:

青帝公石,三素元君,太一司命,玄母理魂,固骨镇肝,守养肝神,肝上生华,使肝永全。

次又投一枚于釜中,祝曰:

白帝公石,太一所憩,元父理精,玄母镇肺。守养肺神,使无朽废,肺上生华,千万亿岁。

次又投一枚于釜中,祝曰:

赤帝公石,帝君同音,玄母理神,桃康镇心,守养心神,无灰无沉,心上生华,华茂玉林。

次又投一枚于釜中,祝曰:

黑帝公石,太一同算,玄母元父,理液混变。守养肾神,使无坏乱,肾上生华,常得上愿。

次又投一枚于釜中,祝曰:

黄帝公石,老君同威,太一帝君,理魂镇脾。守养脾神,使无崩颓,脾上生华,白日上升。

投石时,各闭气五息,然后乃投石。都毕,起向灶五再拜。又取薤白五斤好者,覆于五石之上。毕,内蜜灌薤上。毕,内腴一斛五斗灌蜜上。毕,乃格度腴入釜深浅高下处所也。然后稍入清水,使不满釜少许止,木盖游覆釜上。

九月十日平旦发火,当以直理之木熇燥好薪,不用蠹虫及木皮之不净。薪火煮之,才令槛劣沸而已,勿使涌溢大沸。当屡发视其下火,当先视腴格处所。若煮水煎竭,辄当益水,所尽三十六斛水而止。又水尽之后,更加煎,令减先腴二寸格畴量,以意斟酌视之。都毕,成也。寒之于釜中,去下火灰,密盖其釜上。

五日,乃徐取五石。平旦向五方各拜。拜毕,跪以此腴杂以东流水,以次服之。余水及腴,取令送石子入口下喉中,耳闻之时,亦如初投石于釜中时,一一按祝而服之也。毕,又五拜,再毕。若药煎既成,而视无复石者,非有他也,直由五精伏散化形,故自流逐于云腴之中,无所疑也。但当日服五合,以酒饮送。神变反质,各自镇养五脏之内,更生成五石也。慎不可猛火,火猛石精飞去,滓浊坏烂,云腴熬臭,不可服御。

又云腴之味,香甘异美,强骨补精,镇生五脏,守元凝液,长魂魄,真上药也。以好器盛之,密盖其上。即日服二合为始,日以为常。若腴蜜煎强者,亦可先出,服石后,加腴更和腴煎取,令凝如割肪也。人亦有丸服之者,日三十丸,大都丸不如腴服佳也。趣后,任人所便,则安于体,体便则无不佳。常能服此腴者,石乃住。

若先腴尽,当更合如前。用白石英五两镇釜底,二两辄一投,祝说如法,但不复砺石圆,而重服之耳。药成,出此石,沉东流水中,不常熇竭之渊。若不欲更合此腴者,亦无损于前五石。

此腴名玄水玉液,一名飞龙云腴,一名炼五石之华膏。服之十五年,内外洞彻,长生天地,役使鬼神。三年之后,眼可夜视。

真人云:此方愈于炼八石之饵,全胜于玄水云母之玉浆。既服此五石,五石入喉,径宝镇五脏。一脏中辄有一石,以守脏孔,脏孔之上,皆生五色华也。

◎太阴炼形

《真诰》曰:若人之死暂适太阴,权过三官者,肉既灰烂,血沉脉散,而犹五脏自生,白骨如玉,七魄荣卫,三魂守宅,三元护息,大神内闭。或三十年二十年,随意所出。当生之时,即便收血育肉,生津成液,质本胎成,易形濯貌,乃胜于未死之容也。真人炼形于太阴,易貌于三官者,此之谓也。太微天帝咏曰:太阴炼身形,胜服九转丹。形容端且严,面色合灵云。而能登太极,金阙为真人。又云:赵成子死后五六年,樵人入华山中见之。盖得炼形于太阴之道矣。

◎水火荡炼尸形

《本行经》云:北方洞阴朔单郁绝五灵玄老君者,本姓浩,字敷明,盖玄黄之胤,太清之胄。先于元福弃贤世界始青天中。年至十二,性好幽寂,心玩山水,远于家中,或去十日,时复一还。时天下大荒,人民饿死,一国殆尽。敷明于地镜山下遇一顷巨胜,身自采取,饷惠穷乏,日得数过,救度垂死数千余口。随取随生,三年不讫。他人往觅,即莫知其处。是时辛苦,形体蠙顇,不暇营身,救于百姓,遂致疲顿,死于山下。九天书其功德,金格记其玉名,度其魂神于硃陵之宫。帝遣金翅大鸟,常敷两翼,以覆其尸,七百年中,形体不灰。至水劫改运,洪灾滔天,水捧其尸,漂于无涯,水过之后,敷明尸落贝胄耶渠初默天郁单之国,北垄玄丘。四十年中,又经山火,火行燌烧尸形。尸于火中受炼而起,化生成人,五色之云,覆盖其上。火尚猛盛,敷明嗽唾,成洪雨大水,以灭火势。敷明虽已得道,轗轲备经水火艰辛,亦为理尽。至开明元年,于北垄玄丘改姓黑节,讳灵会。元始乃锡灵会洞阴朔单郁绝五灵玄老君号。

◎阴阳六甲炼形质法

正一真人曰:炼质者何?其状有三。夫修长生之道,皆须明晓生气,接续衰厄。每甲子六十日为一甲,人间有六十甲,为阴甲;天上有六十甲,为阳甲。每十日一甲尽,半夜天上降阳甲十日,续阴甲。阴阳不孤,生气相续,即人无病。若十日一甲尽,半夜阳甲不降,即人病生,为邪所入。《六壬经》曰:甲己之日半夜生甲子,六十日皆尽,週而复始,六十年为一大期旬。修行正一,朝请生气,无邪所乱。至六十年即更延请六十年,至一百二十年稍异于前。缘真气积实,气与神合,所为克获。从一百二十年更延至三甲子一百八十年,直至五六三百年,阴阳三万六千,神气集不散,得为尸解。昼死而暮生,肉身週行五岳、七十四方,一一受事讫,即得白日腾翥,飞行无待,皆正一之道。或有效修正一,功满成就,洗涤玄祖,黑簿除名,露影阳炼,虽功成道著,先未知道之时,积罪殃结,毁破肌肤,损伤骨脉。成就之后得蝉蜕,留皮换骨,隐迹岩穴,养骨髓,滋皮肉,千日方朝,五岳受事,与前等同功也。或有积褵幽结,代不流善,百邪必集。饮啖贪淫,损伤五脏,暮方晓知。劝修正人,虽成就名入仙民之籍,然质殒尸重,道期将至,质不能佳,即太阴君降体中,五脏六腑三百六十阴神侍卫,暗消肌肉,露骨留五脏,百神守卫。或经一年、二年,或十年,随先福深浅,方降太医博士,再肥骨肉,徐徐如旧,反生再起,体如玉人。或世事岩穴,隐养形质,经千日方游太阴水帝,受事讫,得为水府掾吏,居四海名山,为封柱官。积功成就,迁效五岳官吏,即渐徐见真仙之道王真人曰:“此三状炼法,并在下卷,更不繁述尔。”。

◎修九真中道

《上清九真中经内诀》云:夫人修身中九真之道,身未升登,翳景示俗,暂入太阴,身经三官,三官不得摄也。则九真召魂,太一守骸,三元护气,太上摄魂。骨肉不朽,五脏不陨。能死能生,能阴能阳。出虚入无,天地俱生。是道士精静营形,感致九真之气应也。三元飞精以盈虚,太一抱尸而反质,微乎,深哉!九真名字多,此不具录之,略钞出在道例第九《名数品》中。又常存九真神,常所居育,乃在此房,紫明之北。观生续精,防守玄谷。出入命室,遨游洞阙。时入中宫,上通太无。太一守魂,寝息幽庭。

◎化形濯景

《真诰》第七云:受学化形,浊景易气,十二年气摄神魂,十五年神束藏魄,三十年棺中骨还附神气,四十年平复如生人,还游人间,五十年位补仙官,六十年得居广寒之台,百年得入昆瀛之宫。

◎地下主者

《太微金简玉字经》云:尸解地下主者,按《四极真科》一百四十年乃得补真官,于是始得飞华盖,驾群龙,登太极,游九宫也。

夫至忠至孝之人,既终皆受书为地下主者。一百四十年乃得受下仙之教,授以大道。从此渐进,得补仙官。又一百四十年,听一试进也。至孝者,能感激于鬼神,使百鸟山兽驯其坟埏也。至忠者,能公抱直心,精贯白日,或剖藏杀身,以激其君者也。比干今在戎山,李善今在少室,有此得变炼者甚多,略举二人为标耳。

夫有上圣之德,既终皆受三官书,为地下主者。一千年乃转补三官之五帝,或为东西南北明公,以治鬼神。复一千四百年乃得游行太清,为九宫之中仙也。

夫有萧邈之才,有绝众之望,养其浩然,不营荣贵者,既终受三官书,为善爽之鬼。四百年乃得为地下主者。从此以进,以三百年为一阶。

夫有至廉至贞之才者,既终受书为三官清爽之鬼,二百八十年乃得为地下主者。从此以渐,进补仙官,以二百八十年为一阶也。

先世有功在三官,流远后嗣。或易世炼化,改氏更生者,此七世阴德,根叶相及也。既终当遗脚一骨,以归三官,余骨随身而迁也。男留左骨,女留右骨,皆受书为地下主者。二百八十年乃得进受地仙之道矣。临终之日,视其形如生人,尸不强直,足指不青,手皮不皱者,谓之先有德行,自然得尸解者也。

右此五条,皆积行获仙,不学而得,但阶级之难,造道用年岁耳。要自得度名方诸,不复承受于三官之号令矣。

诸有英雄之才,弥罗四海,诛暴整乱,拓平九州,建号帝王,臣妾四海者,既终受书为三官四辅,或为五帝上相,或为四明公宾友,以助治百鬼,综理死生。此等自奉属于三官,永无进仙之冀。坐杀伐,积恶,害生尤多故也。秦始皇今为北帝上相,刘季今为南明公宾友。有其人甚多,略示于标的耳。齐桓公今为三官都禁郎,主死生之简录。晋文公今为水官司命。其楚严公、赵简子之徒数百人,今犹息于三官之府,未见任也。此等名位,自是三官之宾耳,无豫真仙家事矣。

◎宁先生

《十真记》曰:宁先生者,古之神仙,在黄帝之前,常游四海之外。昆丘之下,有兰沙之地,去中都万里。其沙随步随没,不知浅深,非得道之士,莫能涉之。沙如细尘,风吹成雾,泛泛而起。有石蓝之花,轻而坚劲,一枝千花,千年一开,随风靡靡,名曰青蓝花,灼烁可玩。又有鱼鳖龙蛇,飞于尘雾中。先生因玩蓝花,常游其地。又食飞鱼而死,卧沙百余年,蹶然而起,形容复故。乃作《游海诗》曰:青蓝灼灼千载舒,百龄暂死食飞鱼。

◎灵寿光

《神仙传》第十云:灵寿光者,扶风人也。年七十余,乃得未英丸方,合而服之,年如二十许。建安元年,巳年二百二十岁,后死于江陵胡罔家。殡埋百余日,人见之在小黄,寄书与罔,罔得书,掘视之,棺中空无所有,钉亦不脱,唯故履存焉。

◎赵成子

南岳夫人告曰:吾昔有入室弟子仙人赵成子者,初受吾《镇生五脏上经》,乃案为之。成子后欲还入太阴,求改貌化形,故自死亡于幽州上谷玄丘中石室之下。死后五六年,有山行者见白骨在室中,露骸冥室。又见腹中五脏自生,不烂如故,五色之华,莹然于内。彼山行人叹曰:昔闻五脏可养,以至不朽,白骨中生花者,睹其人矣。此子将有道不修行乎?将中道被试不过乎?因手披之,见五脏中各有一白石子镇,生五色华,如容状在焉。彼人曰:“使汝五脏所以不朽,必以五石生华故也。子已失道,可以相与。因取而吞之,去。复四五年,而成子之尸当生,彼人先服石子,以成子当生之旦,而五石皆从口中飞出,如蝉状,隐隐雷声,五色洞明,径还死尸之藏。因此成子改形而起,如一宿醉睡之间。其人心惧忽,因病日甚,乃至入山寻视死尸所在。到石室前,方见成子偃据洞啸,面有玉光,而问之曰:子何人哉?忽见有五老仙公,披锦带符。手秉羽节,头建紫冠,言于成子曰:昔盗吞先生五脏宝石者,此人是也。言毕,彼人面上即生恶癞,噤而失言。比归达家,癞疮已匝,一门大小,同时俱死,族亦遂灭矣。

◎许玉斧

《真诰》第十,许长史第三男,名岁,字道翔,小名玉斧。幼有珪璋标挺,清秀莹洁,糠粃尘务。居雷平山下,修业精勤。常愿早游洞室,不欲久停人世,遂诣北洞。以梁太和五年,于茅山旧宅,年三十而告终。即居方隅山洞方源馆中,常去来四平方台,后为上清仙公。

◎张鲁

《真诰》云:张镇南在北洞北石坛上,烧香礼拜,因伏而不起,遂乃夜解。明旦视形如生。此坛今犹存历然也。

◎许道育女真

许黄民女道育,宋孝建元年甲午岁于埭山亡,世谓之许大娘。卧尸石上,尸坏不殡,常有香气也。亦出《道学传》第二卷。

◎范豺

范豺,字子恭,巴西阆中人也。宋元嘉中,有名香数十斛,细捣煮以作汤,朝用汤自浴,正中汤尽,不复闻声。侍者入,看见豺还著故时布衣,披帽坐而无复气。江夏王令殡殓,而不下棺盖,四日尸不臭,送还,葬于新亭。豺亡时年四十九,肤貌颜色犹如初。刘凝之为豺作传,书置道书部,不传于世。

◎乔顺

乔顺,字仲产,扶风茂陵人也。少好黄老,隐山修道。年七十不肯娶妻,绝交接之道,心不染可欲之地。一旦归家,自言死日,其时果死。世人以为知命,既葬之。后有见顺于敦煌者,前世传之,皆以为升仙。故《诀录》曰:仲产知道,遁化神仙,七十不娶,毕命幽山。

 《云笈七签》是择要辑录《大宋天宫宝藏》内容的一部大型道教类书。北宋天禧三年(1019),当时任著作佐郎的张君房编成《大宋天宫宝藏》后,又择其精要万余条,于天圣三年至七年(1025~1029)间辑成本书进献仁宗皇帝。道教称藏书之容器曰“云笈”,分道书为“三洞四辅”七部,故张君房在该书的序言中有“掇云笈七部之英,略宝蕴诸子之奥”等语,因名《云笈七签》;并称编纂此书的目的是“上以酬真宗皇帝委遇之恩,次以备皇帝陛下乙夜之览,下以裨文馆校雠之职,外此而少畅玄风年”。此书按张君房自序,原为一百二十卷,《中兴书目》(《玉海》引)、衢本《郡斋读书志》、袁本《郡斋读书后志》《宋史·艺文志》《文献通考》皆著录。《遂初堂书目》无卷数。   《直斋书录解题》作一百二十四卷。《正统道藏》《四库全书》《四部丛刊》本皆作一百二十二卷。重刊《道藏辑要》本不分卷,亦无张君房自序,缺卷甚多。则此书有百二十卷本,百二十四卷本,百二十二卷本等多种。百二十二卷本为今通行本。载《正统道藏》太玄部。张君房虽称此书乃“掇云笈七部之英”而成,但这仅指它的内容是掇《大宋天宫宝藏》七部之英,而不是体例也按七部分类,实际上它是将摘录的七部内容按性质加以归类的。 如卷一道德部,采摘《老君指归》《韩非子》《淮南鸿烈》《混元圣纪序》《唐开元皇帝道德经序》中之语,以总论老子的道德概念,即道教的立教之旨;卷二混元混洞开辟劫运部,引“道君曰”及《太始经》《太真科》《上清三天正法经》之语,以论宇宙生成变化,并特引《太上老君开天经》详述老君开天辟地及累世下降作王者师;卷四道教经法传授部,引《上清源统经目注序》《灵宝经目序》《上清经述》《三皇经说》《云台治中内录》等,以论上清、灵宝、三皇诸家的传授系统。其他各卷无不以纲带目,在一个总题目下引录若干道书。有的题目内容较多,如杂修摄、说戒、诸家气法、金丹、内丹,符图,以及仙籍语论、纪传等、则各列若干卷,以摘录多种道书。可见此书引录的道书虽多,但纲目颇为清晰。至于引录道书的具体数字,已难作出准确统计,因为所引之书,有的标出原名,有的只是某书中的篇名,有的甚至是张君房所拟之名。不过“大都摘录原文,不加论说”,基本上保留了原书的面貌。这是它最具历史价值之所在。 《云笈七箓》以上清派为正统,故收载该派道书尤多,叙上清经传授系统和上清修真方法甚详,体现出上清派占居显学地位的时代特征。此外,收录唐代著作也比五代宋初新出的其他道书为多。然而本书除了继续承认老子的教主地位之外,特别突出宋真宗时代出现的圣祖(赵玄朗)崇拜。例如将真宗所制《先天纪叙》和《轩辕本纪》列于纪之首,位居《元始天王纪》《太上道君纪》《混元皇帝圣纪》之上。传则首录宋真宗制序、以宣扬宋王朝君权神授为主要特征的《翊圣保德真君传》,然后继以上清众真传记。本书在体例上,明显继承了《无上秘要》以“道”为首,以“验”为足,以“法”为主干的格式特征,但结构更为紧凑,分类愈趋合理。《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此书“类例既明,指归略备,纲条科格,无不兼该。道藏菁华,亦大略具于是矣”。此书虽属抄录,实具概论性质,对道教的各个方面均有所论述。其价值尤其体现在卷三至卷九,这部分论道藏源流,条分缕析,叙说清楚,《灵宝略纪》《上清源统经目注序》和陆修静所撰《灵宝经目序》等珍贵资料亦因此得以保存。书中还增加了“语论”和“内丹”两大内容,这对于研究唐宋时代道教的历史,全面了解道教理论,均有重要的意义。本书所收今佚道书有很高的资料价值,即尚存之书亦颇具参校之用。例如《翊圣保德真君传》虽系摘录,然序题宋真宗制,文内黑杀神封号仅“翊圣保德真君”六字,可正今本署“宋仁宗御制《翊圣应感储庆保德传序》”之误。此书收宋真宗《天童护命经序》及《太上天童经灵验录》记唐昭宗景福元年(892)诵经灵验事,足证《天童护命经》早出于唐代,北宋徽宗大观三年(1109)四月茅山梁悟真所得确系加句本(据洪迈《夷坚志》,梁加句本凡二百九十二字,多出一百零七字)。《云笈七签》素为道教界和学术界所重视。《大宋天宫宝藏》早已亡佚,幸赖此书得以考见其概貌。因此书具有系统、全面和简明等优点,故而人称“小道藏”,是了解和研究道教必备的资料。

猜你喜欢

  • 纪传部·卷一·纪一

    ◎真宗皇帝御制《先天纪叙》盖闻幽通造化,是谓神功;胥洎范围,斯云圣迹。若乃六合无外,亿世相因。仰之若日星,遵之若绳墨,上宾之御,默赞于高旻;长发之祥,隆兴于丕绪。故当遹追盛烈,昭示群伦,广五典之阙疑,..

    4 知道 2025-07-08
  • 赞颂部·卷三·赞诗词

    ◎吴子来写真赞一首诗二首并序费玄真者,成都双流县兴唐观道士也。大中末有道士自称吴子,止观中,淹留岁余,养气绝粒,时亦饮酒。其为志也,泛然自适,无所营为。忽谓玄真曰:吾欲为师写真,可乎?玄真笑曰:夫欲写..

    2 知道 2025-07-08
  • 赞颂部·卷二·歌诗

    ◎太微玄清左夫人歌一首并序太微玄清左夫人,太微之上真也。晋兴宁三年乙丑十二月十七日,与太元真人众真降于句曲金坛真人杨羲之室,吟北淳宫中歌,词曰:郁蔼非真墟,太元为我馆。玄公岂有坏,萦蒙孤所难。落凤控紫..

    4 知道 2025-07-08
  • 赞颂部·卷一·赞颂歌

    ◎太微天帝君《赞大有妙经颂》一章丹晖映云庭,紫烟光玉林。焕烂七宝花,璀璨瑶灵音。宫商自相和,妙灵开人衿。玄唱种福田,广度无界心。◎天帝君《赞大有妙经颂》一章玄化本无迹,有迹生道宗。遨游九天际,息驾六领..

    4 知道 2025-07-08
  • 仙籍语论要记部·卷四

    ◎法性虚妄《妙林经》云:天尊告度命真士曰:所谓安乐,皆从心生。心性本空,云何修行?知诸法空,乃名安乐。譬如愁人,心意昏乱,烦毒热闷。于此人前,设诸幻术,木男木女,木牛木马,罗列施张,作诸戏术。愁者见之..

    4 知道 2025-07-08
  • 仙籍语论要记部·卷三

    ◎坐忘论并序凡七篇夫人之所贵者,生也;生之所贵者,道也。人之有道,如鱼之有水。涸辙之鱼,犹希升水。弱丧之俗,无心造道。恶生死之苦,爱生死之业。重道德之名,轻道德之行。喜色味为得志,鄙恬素为穷辱。竭难得..

    3 知道 2025-07-08
  • 仙籍语论要记部·卷二

    ◎神仙可学论《洪范》响用五福,其一曰寿。延命至于期颐,皇天犹以为景福之最,况神仙度世永无穷乎!然则长生大庆,无等伦以俦拟,当代之人,忽而不尚,何哉?尝试论之,中智已下,逮于庶民,与飞走蛸翘同。其自生自..

    4 知道 2025-07-08
  • 仙籍语论要记部·卷一

    ◎众真语录安妃告曰:冲风繁激,将不能伐君之正性;绝飚勃郁,焉能回己之清淳?尔乃空中自吟,虚心待神,营摄百绝,栖澄至真。当使忧累靡干于玄宅,哀念莫挠于绛津。太上曰:高才英秀,惟酒是,麦蘖薰心,性情颠倒。..

    3 知道 2025-07-08
  • 七部名数要记部·卷一

    ◎九守凡九篇△守和第一老君曰:天地未形,窅窅冥冥。浑而为一,自然清澄。凝浊为地,清微为天。离为四时。分为阴阳。精气为人,烦气为虫。刚柔相成,万物乃生。精神本乎天,骨骼根乎地,精神入其门,骨骼及其根,我..

    4 知道 2025-07-08
  • 七部语要部·卷一

    ◎连珠凡六十五首神静而心和,心和而形全。神躁则心荡,心荡则形伤。将全其形,先在理神。故恬和养神,则自安于内,清虚栖心,则不诱于外也。七窍者,精神之户牖也。志气者,五脏之使候也。耳目诱于声色,鼻口悦于芳..

    3 知道 2025-07-08
  • 诸真语论部·卷一

    ◎经告安非告曰:冲风繁激,将不能伐君之正性。绝飚勃郁,焉能回己之清淳。尔乃空冲自吟,虚心待神,营摄百绝,栖澄至真。当使忧累靡干于玄宅,哀念莫挠于绛津。太上曰:高才英秀,惟酒是耽,麹蘖薰心,性情颠倒。破..

    3 知道 2025-07-08
  • 仙籍旨诀部·卷一

    ◎道生旨 ──谷神子裴铏述钟陵郡之西山,有洪崖坛焉。坛侧有栖真子杨君,知余有道,诣予请述道生之宗旨。余曰:子不听《西升经》云:人徒知天地万物,而不知生之所由。又曰:吾与天地分一气而治,自守根本,非效众..

    4 知道 2025-07-08
  • 诸真要略部·卷一

    ◎太清神仙众经要略 ──武当山隐士南阳翟炜撰抱朴子初受业于从祖玄,其览悟超至,包纶身神,以为奇伟所达也。精旷之流,佥亦归属,乃分居浙阳之山。既而患门人学者有征众之惑,复追玄于宜都,问曰:夫晷以度征,人..

    4 知道 2025-07-08
  • 尸解部·卷二

    ◎太极真人飞仙宝剑上经叙夫尸解者,尸形之化也。本真之炼蜕也,躯质遁变也,五属之隐适也。虽是仙品之下第,而其禀受所承未必轻也。或未欲升天,而高栖名山;或崇明世教,令生死道绝。欲断子孙之近恋,盖神仙为难矣..

    3 知道 2025-07-08
  • 尸解部·卷一

    ◎太极真人石精金光藏景录形经说上宰总真西城王君,昔受之于紫阳公。施行道成后,以付弟子茅盈,以传南岳夫人,使授学道者当为真人。◎释石精金光藏景录形法夫石者,铁之质;精者,石之津;金者,剑之干;光者,刃之..

    3 知道 2025-07-08
  • 庚申部·卷三

    ◎中山玉柜经服气消三虫诀昔大黄帝君太古无名,云大黄帝君者,则黄帝有熊。会群臣于崆峒山,问道于广成子,曰:夫人养生全真,游观于天庭间,止息于洞房中,得与众圣齐群,驻童颜而不败者,则何法最宝?广成子曰:夫..

    3 知道 2025-07-08
  • 庚申部·卷二

    ◎三尸篇《洞章》曰:太上三气,化为神符,号曰《三元无量洞章》,制命六甲,运使五行,率离还合,却死来生,消除三鬼,涤荡五神。五神一曰五尸,三鬼一曰三虫。虫尸互名,参神乱鬼。三尸,上尸、中尸、下尸也;五尸..

    3 知道 2025-07-08
  • 庚申部·卷一

    ◎上清元始谱录太真玉诀凡二门又名解形遁变流景玉光三恶门△三尸三恶门第一门名色欲门,一名上尸道,一名天徒界。第二门名爱欲门,一名中尸道,一名人徒界。第三门名贪欲门,一名下尸道,一名地徒界。此三恶之门,一..

    5 知道 2025-07-08
  • 符图部·卷二

    ◎洞玄灵宝三部八景二十四住图大运告期,赤明开光,三景朗焕,五劫始分。元始天尊与十方大圣、至真尊神、无极太上大道君、飞天神人、玄和玉女、无鞅之众,同坐南浮洞阳上馆柏陵舍中,清淡空泊,素语自然。灵音十合,..

    4 知道 2025-07-08
  • 符图部·卷一

    ◎五岳真形图序 ──东方朔《五岳真形》者,山水之象也。盘曲回转,陵阜形势,高下参差,长短卷舒。波流似于旧笔,锋芒暢乎岭崿。云林玄黄,有书字之状。是以天真道君下观规矩,拟纵趣向,因如字之韵,而随形而名山..

    7 知道 2025-07-07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