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知道 / 张君房

纪传部·卷九·传六

2025-07-09 10:33 知道

○列仙传

◎赤松子

赤松子者,神农时雨师。服水玉以教神农,能入火自烧。至昆仑山上,常止西王母石室中。随风雨上下。炎帝少女追之,亦得仙俱去。至高辛时复为雨师,今之雨师本是焉。

◎宁封子

宁封子者,黄帝时人也,世传为黄帝陶正。有人遇之,为其掌火,能出五色烟,久则以教封子。封子积火自烧,而随烟炁上下,视其灰烬,犹有其骨,时人共葬于宁北山中,故谓之宁封子焉。

◎马师皇

马师皇者,黄帝时马医也。知马形气死生之诊,理之辄愈。后有龙下,向之垂耳张口。师皇曰:此龙有病,知我能理。乃针其脣下口中,以甘草汤饮之而愈。后数有疾,龙出其陂,告而治之。一旦龙负而去。

◎赤将子舆

赤将子舆者,黄帝时人。不食五谷,而啖百草花。至尧时为木工,能随风雨上下。时于市中货缴,亦谓之缴父。

偓佺

偓佺者,槐山采药父也。好食松实,形体生毛,长数寸,两目更方,能飞行逐走马。以松子遗尧,尧不暇服也。松者,简松也。时人受服者,皆至二三百岁焉。

◎容成公

容成公者,自称黄帝之师。见週穆王。能善补导之事,取精于玄牝,其要谷神不死,守生养精气者,发白复黑、齿堕更生。事与老子同,亦云老子师。

◎方回

方回,尧时隐人也,尧聘以为闾士。炼食云母粉,亦与人民之有病者,隐于五柞山中。夏启末为宫士,为人所劫,闭之室中,从求道,回化而得去,更以方回印封其户。时人言,得回一圆泥涂,门户终不可开。

◎涓子

涓子,齐人。好饵术,接食其精,至三百年乃见于齐。著《天地人经》四十八篇。后钓于荷泽,得鲤腹中有符。隐于宕山,能制风雨,受伯阳《丸仙法》。淮南王安少得其文,不能解其旨也。其《琴心》三篇,有条理焉。

◎啸父

啸父,冀州人。少在西週市上补履数十年,人不知也。后奇其不老,好事者造求其术,不能得,唯梁母得其作火法。临上三亮山,与梁母别,列数十火而升天。西邑多奉祀之焉。

◎师门

师门者,啸父弟子也。亦能使火,食桃李葩。为夏孔甲龙师,孔甲不能顺其心意,杀而埋之野外。一旦风雨迎之,讫则山木皆焚。孔甲祀而祷之,还而道死。

◎务光

务光,夏时人。耳长七寸,好琴,服蒲韭根。汤伐桀,因光而谋,光曰:非吾事也。汤曰:孰可?曰:吾不知也。汤曰:伊尹何如?曰:强力忍垢,吾不知也。汤既克桀,以天下让于光,曰:智者谋之,武者遂之,仁者居之,古之道也。吾子胡不遂之?请相吾子。光辞曰:废上非义也,杀人非仁也。人犯其难,我享其利,非廉也。吾闻非义不受其禄,无道之世不践其位,况于尊我?我不忍也。遂负石自沉蓼水,已而自匿。后四百余岁,至武丁时复见,武丁欲以为相,不从。武丁以舆迎,而从逼不以礼,遂投河浮山,后游尚父山。

◎仇生

仇生者,不知何许人。汤时为木正,三十余年而更壮,皆知其寿人也,咸共师奉之。其人云常食松脂。在尸乡北山上自作石室。至週武王,幸其室祠之。

◎邛疏

邛疏者,週封史也。能行炁炼形,煮石髓而服之,谓之石钟乳。至数百年,往来入太室山中,有卧石床枕焉。

◎马丹

马丹者,晋狄人也。当文侯时为大夫,至献公灭时复为幕正。献公灭狄,杀恭太子,丹去至赵。宣子时,乘安车入晋都,候诸大夫。灵公欲仕之,逼不以礼。有迅风发屋,丹入回风中而去。北方人尊而祠之。

◎陆通

陆通者,云楚狂接舆也。好养生,食橐卢木实及芜菁子。游诸名山,在蜀峨嵋山上,人世世见之,历数百年也。

◎葛由

葛由者,羌人也。週成王时,好刻木羊卖之。一旦骑羊而入蜀。蜀中王侯贵人,追之上绥山。绥山在峨嵋山西南,高无极也。随之者不复还,皆得仙道。故里谚曰:若得绥山一桃,虽不得仙,亦足以豪。山下立祠数十处也。

◎琴高

琴高,赵人。能鼓琴,为宋康王舍人。行涓彭之术,浮游冀州涿郡间二百余年,后辞入涿水取龙子,与诸弟子期。期日皆斋洁,待于水傍设祀,果乘赤鲤来坐祠中,且有万人观之。留一月,复入水去。一本涿作砀。

◎寇先生

寇先生者,宋人也。钓鱼为业,居睢水傍百余年,得鱼或放或卖或食。常著寇带,好种荔,食其葩实焉。宋景公问其道,不告,即杀之。数十年,踞宋城门鼓琴,数十日而去。宋人家家奉祀焉。

◎安期生

安期生者,琅邪阜乡人。卖药于东海边,时人皆言千岁翁。秦始皇东游,请见,与语三日三夜,赐金璧度数千万。出于阜乡亭,皆置去,留书以赤玉舄一双为报曰:后千年,求我于蓬莱下。始皇即遣使者徐市、卢生等数百人入海。未至蓬莱山,辄逢风波而还。立祠阜乡亭海边,数十处也。

◎桂父

桂父者,象林人也。时黑而时白,时黄而时赤,南海人见而尊事之。常服桂及葵,以龟脑和之,千丸用十斤桂。累世见之,今荆州之南,尚有桂丸焉。

◎瑕丘仲

瑕丘仲,宁人也。卖药于宁百余年,人以为寿。而因地动舍坏,仲及里中数十家,屋临水皆败。仲死,民或取仲尸弃水中,收其药卖之。仲被裘而从,诣之取药。弃仲者惧,叩头求哀,仲曰:非恨汝,使人知我尔!吾去矣。后为夫余胡王驿使,复来至宁,北方谓之谪仙人。

◎酒客

酒客,梁市上酒家人也。作酒常美,售,日得万钱。有过而逐之,主人酒常酢败,贫穷梁市中贾人多以女妻而迎之,或去或来。后百余岁,来为梁丞,使民益种芋莱,曰:三年当大饥。果如其言,梁民不死。后五年,解印绶去,莫知所终焉。

◎任光

任光,上蔡人。善饵丹,卖于都里间,积八十九年,乃知是故时任光也,称说如故。后数十年间,顷后长老识之。赵简子聘与俱归,常在柏梯山上。三世不知所在,晋人常服其丹矣。

◎祝鸡翁

祝鸡翁,洛人。居尸乡北山下,养鸡百余年,鸡皆有名字,千余头,暮栖树上,昼放散之。欲引呼名,即种别而至。卖鸡及子,得千余万,辄置钱去之吴,作养鱼池。后升吴山,白鹤孔雀数百,常止其傍矣。

◎硃仲

硃仲,会稽人,常于市上贩珠。高后时,下书募三寸珠,仲读音同御名书,笑曰:真值汝矣!赉三寸珠诣阙上书,珠好过度,即赐五百金。鲁元公主复私以七百金从仲求珠,仲献四寸珠,送至阙即去。下书会稽征聘,不知所在。景帝时复来,献三寸珠数十枚辄去,不知所之云。

◎修羊公

修羊公,魏人。华阴山石室中有悬石榻,卧其上,石尽穿陷,略不动。时取黄精食之。后以道于景帝,礼之,使止王邸中。数岁,道不可得。有诏问公何日发?语未讫,床上化为白石羊,题其胁曰:修羊公谢天子。后置石羊于通灵台上,羊后复去,不知所在。

◎稷丘君

稷丘君者,太山下道士。武帝时以道术受赏赐。发白再黑,齿落更生。后罢去。上东巡太山,君乃冠章甫,衣黄衣,拥琴来迎,拜武帝曰:陛下勿上,必伤足指。及数里,左足指果折。上讳之,但祠而还。为君立祠复百户,使承奉之。

◎崔文子

崔文子,太山人,世好黄老事,居潜山下。后作黄老丸,成石父祠。卖药都市,自言三百岁。后有疫炁,民死者万计,长吏告之请救。文拥硃幡,系黄散,以循民间。饮散者即愈,所愈计万。后去蜀卖黄药,故世宝崔文赤丸黄散,实近于神焉。

◎赤须子

赤须子,酆人也。酆中传世见之,云秦穆公主鱼吏也。数言酆界灾害水旱,十不失一。臣向迎而师之,从受业。以长好食松实、天门冬、石脂,齿落更生,发白还黑,服霞绝粒。后往吴山下十余年,莫知所之。

◎犊子

犊子,鄴人也。少在黑山采松子、茯苓,饵而服之。且数百年,时壮时老,时美时丑,乃知是仙人也。常过酤酒于阳都家。都女者,眉生而连,耳细而长,众以为异,皆言此天人也。会犊子牵一黄犊来过,都女悦之,遂相奉侍。都女随犊子出,取桃李,一宿而返,皆连兜甘美。邑中随伺逐之,出门共牵犊耳而走,不能追也。旦复在市中。数十年乃去,见磻山下,冬卖桃李也。

◎骑龙鸣

骑龙鸣者,浑亭人。年二十,于池中求得龙子,状如守宫者十余头,养食,结草庐而守之。龙长大,稍稍去。后五十余年,水坏其庐而去。一旦骑龙来,至浑亭下,语云:我冯伯昌孙也。此间人不去五百里,必当死。不信之者,以为妖言。至八月果水至,死者万计。

◎主柱

主柱,不知何许人。与道士共上宕山,言此有丹砂,可得数万斤。宕长吏知而上山封之,砂流出飞如火,乃听柱取。为邑令章君明饵砂三年,得神砂飞雪。服之五年,能飞行,与柱俱去矣。

◎鹿皮翁

鹿皮翁,淄川人也。少为府小吏,工木精巧,举手能成器械。岑山上有神泉,人不能至。小吏白府君,请木工斤斧三十人,作转输悬阁,意思横生。数十日,梯道四间成,上其巅作祠舍,留止其傍,绝其二间以自固。食芝草,饮神泉。且七十年,淄水来,三下呼宗族家室,得六十余人,令上山半。水尽漂一郡,没者万计。小吏乃辞遣宗家,令下山。著鹿皮衣,遂去复上阁。后百余年,下卖药于市。

◎昌容

昌容,常山道人,自称汤王女。食蓬艹累根。往来上下见之者二百余年,颜色如二十许人。能致紫草,货与染家,得钱以遗孤寡,历世而然,奉祠者万计也。

◎溪父

溪父,南郡甗人。居山间,有仙人常止其家,从买瓜,教之炼瓜子与桂、附、枳实,共藏而对分,食之二十余年,能飞走,升山入水。后百余年绝,居山顶,呼溪下父老,与道生时事也。

◎山图

山图,陇西人。少好乘马,马踏之,折脚。山中道人教以雌黄、当归、羌活、独活、苦参散服之,一岁而不嗜食,病愈身轻。追道士问之,自言五岳使之名山采药,能随吾,便汝不死。山图追随之六十余年,一旦归来,行母服于家。幹年复去,莫知所之。

◎谷春

谷春,栎阳人。成帝时为郎,疫死而尸不冷,家发丧行服,犹不敢下钉。三年,更著冠帻,坐县门上。邑中人大惊,家人迎之,不肯归,发棺有衣无尸。留门上三宿,去之长安,止横门上。人知,追迎之,复去之太白山。立祠于山上,时来至其祠中止宿焉。

◎阴生

阴生,长安渭桥下乞兒。常止于市中乞,市人厌苦,以粪洒之,旋复见,身中衣不污如故。长吏知之,试收系,著桎梏,而续在市中乞。又试欲杀之,乃去。洒者之家室自坏,杀十余人。故长安谣曰:见乞兒,与美酒,以免破屋之咎。

◎子主

子主者,楚语而细音,不知何所人也。诣江都王,自言:宁先生雇我作客,三百年不得作。直以为狂人也。问先生所在?云在龙眉山上。王遣吏将上龙眉山巅,见宁先生,毛身广耳,被发鼓琴。主见之叩头,吏致王命。先生曰:此主,吾比舍九世孙。且念汝家,当暴死女子三人,勿预吾事!语竟,大风发。吏走下山,比归宫中,相杀三人,王遣三牲立祠焉。

◎陶安公

陶安公,六安铸冶师。数行火,火一旦散上行,紫色冲天。安公伏治下求哀,须臾,硃雀止冶上曰:安公安公,冶与天通,七月七日,迎汝赤龙。至期赤龙到,大雨,而公骑之东南上,一城邑数万人众共送视之,皆与辞决也。

◎赤斧

赤斧者,巴戎人。为碧鸡祠主簿。能作水澒炼丹与硝石,服之三十年,反如童子,毛发生皆赤。后数十年,上华山取禹余粮饵,卖之于苍梧滇江间。累世传见之,手掌中有赤斧焉。

◎呼子先

呼子先,汉中阙下卜师。老寿百余岁,临去,呼酒家老妪曰:急装,当与妪共应中陵王。夜有仙人持二茅狗来至,呼子先,子先持一与酒家妪,得而骑之,乃龙也。上华阴山,常于山上大呼言:子先,酒家母在此矣。

◎负局先生

负局先生,不知何许人,语似燕代间人。常负磨镜局,循吴市中。衔磨镜一钱,因磨之,辄问主人:得无有疾苦者?辄出紫丸药以贻之,得莫不愈。如此数十年,后大疫病,家至户到,与药活者万计,不取一钱,吴人乃知其真人也。后上吴山绝崖头,悬药下与人。将欲去时,语下人曰:吾还蓬莱山,为汝曹下神水。崖头一旦有水白色,流从石间来下。服之多愈疾,立祠十余处。

◎阮丘

阮丘,睢山上道士。衣裘披发,耳长七寸,口中无齿,日行四百里。于山中种蓊葱薤百余年,人不知。时下卖药,广阳人硃璜有毒瘕疾,丘与七物药,服之而去三尸。后与璜俱入浮阳山,硃璜发明之,乃知是神人也。地动、山崩,道绝,豫戒于人世。共禀奉祠之。

◎陵阳子明

陵阳子明,铚乡人。好钓鱼,于旋溪获得白龙子。明惧,解钓拜而放之。后得白鱼,腹中有书,教子明服食之法。子明遂上黄山,采五石脂,沸水而服之。三年,龙来迎,去止陵阳山上百余年。山去地千余丈,大呼下人,令上山半。所言溪中子安当来,问子明钓车在否?”后二十余年,子安死,人取葬著山中,有黄鹤来栖其冢边树上,鸣呼子安。

◎籞子

軿子,自言蜀人。好放犬,知相犬。犬走入山穴,軿子随入,十余宿行度数百里,上出山头,上有台殿宫府,青松森然,仙吏侍卫甚严。见故妇主洗鱼,与軿符一函,使还与成都令乔君。君发函,有鱼子也。著池中养之,一年皆为龙。軿复送符还山上。犬色更赤,有长翰,常随軿往来,百余年遂留止山上。时下来护其宗族。蜀人立祠于穴口,常有鼓吹传呼声,西南数十里,共奉祠焉。

◎木羽

木羽,钜鹿南和平乡人。母贫贱,主助产。尝探产妇,兒生便开目视母大笑,母怖惧。夜梦见大冠赤帻守兒,言:此司命君也,当报汝恩,使汝子木羽得仙。母阴信识之。后毋生兒,字为木羽。所探兒生年十五,夜有车马来迎去,遂过母家呼:木羽为我御来。遂俱去。后二十余年,鹳雀旦旦以衔二尺鱼,著母户上。母匿不道而卖其鱼,三十年乃发云。母至百年乃终。

◎玄俗

玄俗,称河间人。服巴英,卖药都市,七丸一钱,善治百病。河间王患瘕,买药服之,下蛇十余头,问药意,俗曰:王瘕乃六世馀殃下堕,情非王之所招。王尝放乳鹿、麟母也,仁心感天,故遭俗尔!王家老舍人,自言父世见俗,俗之身无影。王乃呼著日中,看实无影。王以女娉之,俗夜亡去,后人见于常山下。

 《云笈七签》是择要辑录《大宋天宫宝藏》内容的一部大型道教类书。北宋天禧三年(1019),当时任著作佐郎的张君房编成《大宋天宫宝藏》后,又择其精要万余条,于天圣三年至七年(1025~1029)间辑成本书进献仁宗皇帝。道教称藏书之容器曰“云笈”,分道书为“三洞四辅”七部,故张君房在该书的序言中有“掇云笈七部之英,略宝蕴诸子之奥”等语,因名《云笈七签》;并称编纂此书的目的是“上以酬真宗皇帝委遇之恩,次以备皇帝陛下乙夜之览,下以裨文馆校雠之职,外此而少畅玄风年”。此书按张君房自序,原为一百二十卷,《中兴书目》(《玉海》引)、衢本《郡斋读书志》、袁本《郡斋读书后志》《宋史·艺文志》《文献通考》皆著录。《遂初堂书目》无卷数。   《直斋书录解题》作一百二十四卷。《正统道藏》《四库全书》《四部丛刊》本皆作一百二十二卷。重刊《道藏辑要》本不分卷,亦无张君房自序,缺卷甚多。则此书有百二十卷本,百二十四卷本,百二十二卷本等多种。百二十二卷本为今通行本。载《正统道藏》太玄部。张君房虽称此书乃“掇云笈七部之英”而成,但这仅指它的内容是掇《大宋天宫宝藏》七部之英,而不是体例也按七部分类,实际上它是将摘录的七部内容按性质加以归类的。 如卷一道德部,采摘《老君指归》《韩非子》《淮南鸿烈》《混元圣纪序》《唐开元皇帝道德经序》中之语,以总论老子的道德概念,即道教的立教之旨;卷二混元混洞开辟劫运部,引“道君曰”及《太始经》《太真科》《上清三天正法经》之语,以论宇宙生成变化,并特引《太上老君开天经》详述老君开天辟地及累世下降作王者师;卷四道教经法传授部,引《上清源统经目注序》《灵宝经目序》《上清经述》《三皇经说》《云台治中内录》等,以论上清、灵宝、三皇诸家的传授系统。其他各卷无不以纲带目,在一个总题目下引录若干道书。有的题目内容较多,如杂修摄、说戒、诸家气法、金丹、内丹,符图,以及仙籍语论、纪传等、则各列若干卷,以摘录多种道书。可见此书引录的道书虽多,但纲目颇为清晰。至于引录道书的具体数字,已难作出准确统计,因为所引之书,有的标出原名,有的只是某书中的篇名,有的甚至是张君房所拟之名。不过“大都摘录原文,不加论说”,基本上保留了原书的面貌。这是它最具历史价值之所在。 《云笈七箓》以上清派为正统,故收载该派道书尤多,叙上清经传授系统和上清修真方法甚详,体现出上清派占居显学地位的时代特征。此外,收录唐代著作也比五代宋初新出的其他道书为多。然而本书除了继续承认老子的教主地位之外,特别突出宋真宗时代出现的圣祖(赵玄朗)崇拜。例如将真宗所制《先天纪叙》和《轩辕本纪》列于纪之首,位居《元始天王纪》《太上道君纪》《混元皇帝圣纪》之上。传则首录宋真宗制序、以宣扬宋王朝君权神授为主要特征的《翊圣保德真君传》,然后继以上清众真传记。本书在体例上,明显继承了《无上秘要》以“道”为首,以“验”为足,以“法”为主干的格式特征,但结构更为紧凑,分类愈趋合理。《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此书“类例既明,指归略备,纲条科格,无不兼该。道藏菁华,亦大略具于是矣”。此书虽属抄录,实具概论性质,对道教的各个方面均有所论述。其价值尤其体现在卷三至卷九,这部分论道藏源流,条分缕析,叙说清楚,《灵宝略纪》《上清源统经目注序》和陆修静所撰《灵宝经目序》等珍贵资料亦因此得以保存。书中还增加了“语论”和“内丹”两大内容,这对于研究唐宋时代道教的历史,全面了解道教理论,均有重要的意义。本书所收今佚道书有很高的资料价值,即尚存之书亦颇具参校之用。例如《翊圣保德真君传》虽系摘录,然序题宋真宗制,文内黑杀神封号仅“翊圣保德真君”六字,可正今本署“宋仁宗御制《翊圣应感储庆保德传序》”之误。此书收宋真宗《天童护命经序》及《太上天童经灵验录》记唐昭宗景福元年(892)诵经灵验事,足证《天童护命经》早出于唐代,北宋徽宗大观三年(1109)四月茅山梁悟真所得确系加句本(据洪迈《夷坚志》,梁加句本凡二百九十二字,多出一百零七字)。《云笈七签》素为道教界和学术界所重视。《大宋天宫宝藏》早已亡佚,幸赖此书得以考见其概貌。因此书具有系统、全面和简明等优点,故而人称“小道藏”,是了解和研究道教必备的资料。

猜你喜欢

  • 灵验部·卷四

    ◎处州青田县清溪观古钟自归验处州青田县清溪观,古有铜钟,因袁晁乱,后失其所在,有墨书《青田》字,人或记焉。其后温州岛屿山下水中,舟人时闻钟声,幽咽不远。一旦,有人忽见水中一物,如半钟之形,侧露水上,荡..

    3 知道 2025-07-09
  • 灵验部·卷三

    ◎昭成观壁画天师验绢画验附昭成观壁画天师,岁月既深,彩粉昏剥,在通廊之下,未尝有香灯之荐。颁政坊内居人姓李,患痁逾年,医不能愈,日以羸瘠,待时而已。忽梦一道流,长八九尺,来至其前,以大袖布衣,拂其面目..

    5 知道 2025-07-09
  • 灵验部·卷二

    ○尊像见◎木文天尊见像验木文天尊者。开元七年,蜀州新津县新兴尼寺,四月八日设大斋。聚食之次,有一道流后至,就众中坐,众人轻侮之,不与设斋。斋毕,道流起,入佛殿中,良久不出。人皆异之,争入殿寻求,无复踪..

    5 知道 2025-07-09
  • 灵验部·卷一

    ○宫观◎真宗皇帝御制叙夫妙道本于混成,至神彰于不测。经诰所以宣契象,宫观所以宅威灵,符箓所以备真科,斋词所以达精恳。验徵应之非一,明肸苾之无差,诚觉悟于苍黔,而彰亶于善恶也。朕顾惟寡昧,获纂隆平,荷祉..

    8 知道 2025-07-09
  • 纪传部·卷十七·传十四

    ◎南溟夫人南溟夫人者,居南海之中,不知品秩之等降,盖神仙得道者也。有元彻、柳实二人,同志访道,于衡山结庐栖遁。岁余,相与适南,至广州合浦县,登舟将越海而济,南抵交?止。维舟岸侧,适村人享神,箫鼓喧奏,..

    5 知道 2025-07-09
  • 纪传部·卷十六·传十三

    ◎梁母梁母者,盱眙人也。孀居无子,舍逆旅于平原亭。客来投憩,咸若还家,不异住客还钱多少,未尝有言,客住经月,亦无所厌。粗衣粝食之外,所得施诸贫病。曾有少年,住经月,举动异于常人。临去云:我是东海小童。..

    5 知道 2025-07-09
  • 纪传部·卷十五·传十二

    ◎墉城集仙录叙《墉城集仙录》者,纪古今女子得道升仙之事也。夫去俗登仙,超凡证道,驻隙马风灯之景,享庄椿蟾桂之龄,变泡沫之姿,同金石之固,长生度世,代有其人。绵历劫年,编载经诰,玄图秘箓,灿然可观。神仙..

    5 知道 2025-07-09
  • 纪传部·卷十四·传十一

    ◎任生任生者,隐居嵩山读书,志性专静。常夜闻异香,忽于帘外有谓生曰:某以冥数,合与君偶,故来耳。生意其异物,坚拒不纳,其女子开帘而入。年可二十余,凝态艳质,世莫之见。有双鬟青衣,左右翼侍。夜渐久,顾谓..

    5 知道 2025-07-09
  • 纪传部·卷十三·传十

    ○神仙感遇传◎吉宗老吉宗老者,豫章道士也。巡游名山,访师涉学,而未有所得。大中二年戊辰,于舒州村观遇一道士,弊衣冒,风雪甚急,忽见其来投观中。与之道室而宿,即暝,无灯烛,雪又甚。忽见室内有光,自隙而窥..

    4 知道 2025-07-09
  • 纪传部·卷十二·传九

    ○洞仙传◎于吉于吉者,琅琊人也。其父祖世有道术,不杀生命,吉精苦有逾于昔人。常游于曲阳流水上,得神书百馀卷,皆赤界、白素、青首、硃目,号曰《太平青箓书》。孙策平江东,进袭会稽,见士民皆呼吉为于郎,事之..

    5 知道 2025-07-09
  • 纪传部·卷十一·传八

    ○洞仙传◎元君元君者,合服九鼎神丹,得道,著经九卷。◎九元子九元子者,炼紫金、合神丹,登仙,其经曰《庚辛经》。◎长桑公子长桑公子者,常散发行歌曰:巾金巾,入天门,呼长精,吸玄泉,鸣天鼓,养丹田。柱下史..

    6 知道 2025-07-09
  • 纪传部·卷十·传七

    ○神仙传◎广成子广成子者,古之仙人也。居崆峒之山石室之中,黄帝闻而造焉,曰:敢问至道之要。广成子曰:尔治天下,云不待族而雨,木不得黄而落,奚足以语至道哉!黄帝退而闲居,三月复往见之,膝行而前,再拜请问..

    4 知道 2025-07-09
  • 纪传部·卷八·传五

    ◎陶先生小传 ──吴兴谢瀹永明十年作先生讳弘景,丹阳人也。幼标异操,聪明多识,五经子史,皆悉详究。善书,得古今法。不肯婚宦,以资营未立,且薄游下位,为宜都王侍读。年二十余,便稍就服食,遵行道要,所得符..

    5 知道 2025-07-09
  • 纪传部·卷七·传

    ◎清虚真人王君内传 ──弟子南岳夫人魏华存撰华存师清虚真人王君,讳褒字子登,范阳襄平人也,安国侯七世之孙。君以汉元帝建昭三年九月二十七日诞焉。洪基大业,世籍贵盛。君父讳楷,以德行懿美,比州所称,举茂才..

    5 知道 2025-07-09
  • 纪传部·卷六·传三

    ◎清灵真人裴君传 ──弟子邓云子撰清灵真人裴君,字玄仁,右扶风夏阳人也,以汉孝文帝二年,君始生焉。为人清明,颜仪整素,善于言笑,目有精光,垂臂下膝,声气高彻,呼如钟鸣。家奉佛道,年十余岁,昼夜不寐,精..

    5 知道 2025-07-09
  • 纪传部·卷五·传二

    ◎玄洲上卿苏君传 ──週季通集先师姓苏,讳林,字子玄,濮阳曲水人也。少禀异操,独逸无伦,访真之志,与日弥笃。常负担至赵,师琴高先生,时年二十一,受炼气益命之道。琴高初为週康王门下舍人,以内行补精术及丹..

    5 知道 2025-07-09
  • 纪传部·卷四·传一

    ◎宋真宗御制《翊圣保德真君传序》盖闻天心降顾,邦家所以会昌;灵命丕昭,神道所以协赞。考载籍之攸记,固今古而同符。矧复吾宗,在于战国,基绪方始,精感实繁。或山祇而见形,或帝所而协梦,其来已久,斯谓不诬。..

    4 知道 2025-07-09
  • 纪传部·卷三·纪三

    ◎混元皇帝圣纪太上老君者,混元皇帝也。乃生于无始,起于无因,为万道之先,元气之祖也。盖无光无象,无音无声,无宗无绪。幽幽冥冥。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弥纶无外,故称大道焉。夫道者,自然之极尊也,于幽无之中..

    5 知道 2025-07-09
  • 纪传部·卷二·纪二

    ◎元始天王纪元始天王,禀天自然之胤,结形未沌之霞,托体虚生之胎,生乎空洞之际。时玄景未分,天光冥远,浩漫太虚。积七千余劫,天朗气清,二晖缠络,玄云紫盖映其首,六气之电翼其真。夜生自明,神光烛室。散形灵..

    4 知道 2025-07-09
  • 纪传部·卷一·纪一

    ◎真宗皇帝御制《先天纪叙》盖闻幽通造化,是谓神功;胥洎范围,斯云圣迹。若乃六合无外,亿世相因。仰之若日星,遵之若绳墨,上宾之御,默赞于高旻;长发之祥,隆兴于丕绪。故当遹追盛烈,昭示群伦,广五典之阙疑,..

    7 知道 2025-07-08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