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死桐·思越人,又名鹧鸪天》原文及赏析
●半死桐
思越人,又名鹧鸪天
【作者:贺铸】
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
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
原上草,露初晞。
旧栖新垅两依依。
空床 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
【鉴赏】
这是一首悼之词,表现作者对亡妻赵氏的深挚追怀。词中通过旧地重游抒发感情,追念了作者与亡妻长期同甘共苦的生活中培育出来的深厚爱情。全词触景生情,出语沉痛,情真意切,哀怨凄婉,动人肺腑。
上片起二句用赋,直抒胸臆。阊门是苏州城西门。词人回到苏州,一想起和自己相濡以沫的妻子已长眠地下,不禁悲从中来,只觉得一切都不顺心,遂脱口而出道:重过阊门万事非。接以同来何事不同归一问,问得十分无理,实则文学往往是讲情而不讲理的,极无理之辞,正是极有情之语。
以下两句,以连理树的半死、双栖鸟的失伴来比拟自己的丧偶。清霜二字,以秋天霜降后梧桐枝叶凋零,生意索然,比喻妻子死后自己也垂垂老矣。头白二字一语双关,鸳鸯头上有白毛(李商隐《石城》诗:鸳鸯两白头。),而词人此时已届五十,也到了满头青丝渐成雪的年龄。这两句形象地刻画出了作者本人的孤独的凄凉。
换头原上草,露初晞一句,承上启下,亦比亦兴。本自汉乐府丧歌《薤露》:薤上露,何易晞!用原草之露初晞暗指夫人的新殁,是为比,紧接上片,与梧桐半死共同构成博喻;同时,原草晞露又是荒郊坟场应有的景象,是为兴,有它寻夫先路,下文新垅二字的出现就不显得突兀。
旧栖句至结尾复用赋体。因言新垅,顺势化用陶渊明《归田园居》五首其四徘徊丘垅间,依依昔人居诗意,牵出旧栖。下文即很自然地转入到自己旧栖中的长夜不眠之思空床 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这既是抒情最高一潮,也是全词中最感人的两句。这两句,平实的细节与意象中表现妻子的贤慧,勤劳与恩爱,以及伉俪间的相濡以沫,一往情深,读来令人哀惋凄绝,感慨万千。
这首词,艺术上以情思缠一绵 ,婉转工丽见长。作者善于把一些使人捉摸不到的情感形象化,将情与景和谐地融为一体。词中以梧桐半死鸳鸯失伴等形象化的比喻,表达了作者内心深处的亡妻之痛,又用草间霜露,比喻人生的短促,这比直陈其事更具艺术效果。末三句旧棲新垅、空床 、听雨既写眼前凄凉的景状,又抒发了孤寂苦闷的情怀。
本站部分赏析内容来自网络或网友提供,旨在弘扬中华文化,仅用于学习交流,部分未署名皆因原作者无法考证,如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通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