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草渡·留征辔》原文及赏析
●芳草渡
【作者:贺铸】
留征辔,送离怀。
羞泪下,撚青梅。
低声问道几时回。
秦筝雁促,此夜为谁排?
君去也,远蓬菜。
千里地,信音乖。
相思成病底情怀?
和烦恼,寻个便,送将来。
【鉴赏】
此词以女子的口气,采用叙事的手法,委婉曲折地写出年轻的妻子与夫君分别时难舍难分,愁肠欲断的情景。全词不事雕琢,清丽自然,朴实无华,使人耳目一新。
上片起首两句省去了夫妻分别的详细经过和具体情状,富有典型性地抓住征辔将行那转眼即逝的一刹那,挥洒自己的笔墨:年轻的妻子对丈夫苦苦挽留,频频劝饮。用留马和送杯来表现。词人突出一留、一送两个动作,简明扼要,语浅意深。
以下三句,词人突出了妻子一留一送、一泪下、一撚、一问五个动作,细腻熨贴,委婉曲折地表现年轻妻子悲痛欲绝的心理活动。先是泪下,未语而先泪,泪并且如断线珍珠簌簌而落,当可知她内心的痛苦。泪下之前冠以羞,说明此情此景,这位少一妇 未曾惯经,正示其为新婚,新别。下面接以撚青梅,撚用手指搓转,这是下意识的动作。欲言则羞,欲不言则心中有无数话儿要倾吐,所以左右为难,低首撚梅。典出李白《长干行》其中有郎骑竹马来,绕床 弄清梅的诗句,故成语青梅竹马多用来指青年男女幼时天真无邪的交往。这里词人借用青梅二字来暗示这对年轻夫妇由两小无猜而结为良缘。离别的痛苦终于战胜了新婚的羞涩。故最后再接以问,问之前又限以低声,问之后又续以几时回,未发而盼早归,明知一去千里,归期难准,而问以几时回,可以说已经写尽了女了痴情。
状难写之境如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秦筝句以下,全为妻子最后的送行之语。秦筝,弦乐器的一种,传为秦卜蒙恬所造。雁即雁柱,为筝上支弦之物;古筝的弦柱斜列有如飞雁斜行,故称。柱可以左右移动以调节音高。促迫也,近也,柱移近则弦急。后汉侯瑾《筝赋》有急弦促柱之句。因此雁促也就是柱促,即弦急,弦急则音高。这两句意思谓和你分别以后,今夜还有什么心思弹筝呢?
过片以下仍是女子对丈夫的嘱咐。本来,离别千里之遥运,两地音信之隔绝,这感觉是去留双方彼此同之的,这里却用一个君字领起,就有设身处地代他说了出来的意味。蓬菜,传说中仙人海上所居之处,此借指丈夫去处之遥远;不止于远,而且音信难通,这样就会因想念妻子而相思成病。她不要求丈夫寄信寄物,而要求他把相思成病时是怎么样的一种情怀,以及种种烦恼,寻个方便寄送给她。这里面含义颇丰:一要他把满腔愁苦,百般烦恼,尽情向她倾吐出来,以减轻心里的郁闷;二要他把那些精神负担送给她,让她来代替承受。三要他把这种相思成病的情怀和烦恼也送给她,她情愿自己承受双重的精神重压,而不让丈夫再有负担。这种痴情的要求,是不合常理的,然而词人却以此把妻子对丈夫的爱惜表现得淋漓尽致。
本站部分赏析内容来自网络或网友提供,旨在弘扬中华文化,仅用于学习交流,部分未署名皆因原作者无法考证,如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通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