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柱
关尹子曰:若碗若盂,若瓶若壶,若瓮若盎,皆能建天地。兆龟数蓍,破瓦文石,皆能告吉凶。是知天地万物成理,一物包焉,物物皆包之,各不相借。以我之精,合彼之精。两精相搏,而神应之。一雌一雄,卵生;一牡一牝,胎生。形者,彼之精;理者,彼之神;爱者,我之精;观者,我之神。爱为水,观为火。爱执而观因之为木,观存而爱摄之为金。先想乎一元之气具乎一物执。爱之以合彼之形,冥观之以合彼之理,则象存焉。一运之象,周乎太空,自中而升为天,自中而降为地。无有升而不降,无有降而不升。升者为火,降者为水。欲升而不能升者为木,欲降而不能降者为金。木之为物,钻之得火,绞之得水。金之为物,击之得火,镕之得水。金木者,水火之交也。水为精为天,火为神为地,木为魂为人,金为魄为物。
运而不已者为时,包而有在者为方,惟土终始之,有解之者,有示之者。
曰:天下之人盖不可以亿兆计,人人之梦各异,夜夜之梦各异。有天有地,有人有物,皆思成之,盖不可以尘计,安知今之天地非有思者乎。
曰:心应枣,肝应榆。我通天地,将阴梦水,将晴梦火。天地通我,我与天地似契似离,纯纯各归。
曰:天地虽大,有色有形,有数有方。吾有非色非形非数非方,而天天地地者存。
曰:死胎中者,死卵中者,亦人亦物,天地虽大,彼固不知计。天地者,皆我区识。譬如手不触刃,刃不伤人。
曰:梦中鉴中水中,皆有天地存焉。欲去梦天地者寝不寐,欲去鉴天地者形不照,欲去水天地者盎不汲。彼之有无,在此不在彼。是以圣人不去天地去识。
曰:天非自天,有为天者;地非自地,有为地者。譬如屋宇舟车,待人而成,彼不自成。知彼有待,知此无待。上不见天,下不见地,内不见我,外不见人。
曰:有时者气,彼非气者,未尝有昼夜。有方者形,彼非形者,未尝有南北。何谓非气?气之所自生者如摇箑得风。彼未摇时,非风之气;彼已摇时,即名为气。何谓非形?形之所自生者,如钻木得火。彼未钻时,非火之形;彼已钻时,即名为形。
曰:寒暑温凉之变,如瓦石之类,置之火即热,置之水即寒,呵之即温,吸之即凉。特因外物有去有来,而彼瓦石实无去来。譬如水中之影,有去有来。所谓水者,实无去来。
曰:衣摇空得风,气呵物得水,水注水即鸣,石击石即光。知此说者,风雨雷电皆可为之。盖风雨雷电皆缘气而生,而气缘心生。犹如内想大火,久之觉热,内想大水,久之觉寒。知此说者,天地之德皆可同之。
曰:五云之变,可以卜当年之丰歉;八风之朝,可以卜当时之吉凶。是知休咎灾祥,一气之运耳。浑人我,同天地,而彼私智认而己之。
曰:天地寓,万物寓,我寓,道寓,苟离于寓,道亦不立。
或作《关令子》,又称《文始真经》,《无上妙道文始真经》。三卷,旧题周尹喜撰。《汉书·艺文志》有《关尹子》九篇,而《隋书》及两《唐志》均无著录,可知其亡佚已久。南宋时此书复出;据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所记,乃“徐蒇子礼得之于永嘉孙定”,而“未知孙定从何传授”。书首有刘向《叙录》(陈振孙认为其文亦不似刘向手笔),称此书由盖公授曹参,曹参死,以之陪葬。汉武帝时,有方士献此书,作七篇,存于太常;而淮南王刘安“好道聚书,有此不出”,后刘安以谋反得罪,书归刘向之父刘德,刘向即据七篇本与九篇本“除错不可考,增阙断续者”,定为九篇。明学者宋濂《诸子辨》称此书当即孙定伪托,《四库全书总目》则认为“或唐末五代间方士解文章者所为”。书分《一宇》、《二柱》、《三极》、《四符》、《五鉴》、《六匕》、《七釜》、《八筹》、《九药》九篇,篇目下各缀数语解题。今本作三卷。其书杂采道、儒、释及神仙方技家言,颇有理致,兼富辞采,实属道家要籍。有《说郛三种》本、《墨海金壶》本、《四部备要》本、《珠丛别录》本、《道藏》本、《四库全书》本、《景印元明善本丛书十种》本、《丛书集成初编》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