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雍正畿辅通志 / 李卫

畿輔通志卷二十七

2025-08-19 13:14 雍正畿辅通志

公署

天津府

府署在城内西北舊為衞署

本朝雍正三年改州署九年改為府署

清軍同知署

理事同知署 在西門内

通判署 今裁

總督河道都察院

巡按鹽課察院

試院雍正十一年巡鹽御史鄂禮知府李梅賔知縣

徐而發捐建

水師都統署

天津鎮總兵官署

分巡天津河道署

長蘆鹽運使司署 以上俱詳總部

天津縣署

管河縣丞廨

典史廨

青縣署舊在衞河西岸洪武間改州為縣去城一里

隆慶戊辰知縣李鎬移建城内正北

管河主簿廨 在縣北流河鎮

運河主簿廨 在縣治東

典史廨 在縣治内

興濟巡檢司 在縣治南

流河馬驛 在縣東北

乾寧驛 在廢興濟

隂陽學 醫學 在縣治西

行署

察院 在縣治南

靜海縣署在城内西北永樂元年建宣徳九年知縣劉

弁重修

主簿廨 在縣治東

子牙河主簿廨 在縣西南子牙鎮

典史廨 在縣治内

奉新馬驛 在縣城外

楊青驛

隂陽學 醫學 在縣治南

行署

察院 在縣治南

府館 在縣治東

滄州署在城内東北明天順六年建

州判廨 在州治西

吏目廨 在州治西

分司署 在小南門内

磚河馬驛 在州南

隂陽學 醫學 在州治南

行署

察院 在州治東南

長蘆鹽運司 在州治西南

滄州分司署 在城内西南隅

南皮縣署在城内西北明永樂元年建

典史廨 在縣治内

隂陽學 在縣治東

醫學 在縣治南

鹽山縣署在城内正中明洪武九年建

本朝康熈五年知縣朱鸞鷟増修

典史廨 在縣治内

河泊所 在縣東北

隂陽學 醫學 在縣治東

行署

察院 在縣東南

慶雲縣署在城内東北明洪武六年建

本朝康熈元年知縣盧元培十年李居一重修

典史廨 在縣治東

隂陽學 醫學 在縣治左右

正定府

府署在城内西北即元正定路舊署明洪武十年建𢎞治八年正徳元年修

清軍㕔

理刑㕔 今俱裁

同知署

通判署

經歴司 以上俱在府治内

照磨所

税課司 今俱裁

司獄司 在府治内

恒山驛 在府治南

伏城驛 在府城北

隂陽學 醫學 在府治左右

行署

督撫行臺 在府治西南明景泰中知府張玉創建察院 在府治東南始建莫考成化六年知府邢簡

重修

正定縣署在府治西南明洪武四年建萬厯五年修縣丞廨 在縣治東北

典史廨 在縣治西北

遞運所 在縣治西北

獲鹿縣署在城内正中元至元乙巳知縣王公與建

明嘉靖中重修

縣丞廨 在縣署東北

典史廨 在縣署西北

鎮寧驛 在縣治西

鹿泉遞運所 在縣治西

隂陽學 醫學 在縣治東

行署

南察院 在縣治東南

西察院 在縣治西嘉靖三十四年知縣趙惟勤建太僕寺 在縣治西

兵備道 在縣治東北嘉靖中副使王崇建

井陘縣署在城内東北明洪武九年建嘉靖三年修

本朝康熈十一年知縣洪之傑重修

典史廨 在縣治東即舊縣丞廨

陘山驛 在縣治東

遞運所 在縣東門外

隂陽學 醫學 在縣治左右

阜平縣署在城西距今縣治五十里

本朝順治十六年裁縣城圮署亦頽廢今縣署在勝東社王快鎮東康熈二十二年復因刹立署無城郭

典史廨 在縣西王快鎮市

欒城縣署在城内東北明洪武十年建崇禎十一年

改建

本朝康熈九年知縣趙炳重修

典史廨 在縣治東即主簿舊廨

關城驛 在縣治東南

遞運所 在縣治東南

隂陽學 醫學 在縣治東

行署

察院 在縣治東崇禎十四年知縣柯士芳重建行唐縣署在城内西南明洪武七年建崇禎十四年

重修

典史廨 在縣署東南

兩嶺巡檢司 在縣西北

隂陽學 醫學 在縣治東

靈夀縣署在城内西北元至元二十三年達嚕噶齊聶古伯建明永樂元年知縣王盛重修崇禎十一年燬十五年知縣曹良直重建

本朝順治七年知縣陳可進重修

典史廨 在縣治東

巡檢司 在縣西北义頭鎮

隂陽學 醫學 在縣治東

行署

府館 在縣治東明萬厯四年張照重修崇禎十二

年知縣曹良直改為行臺

平山縣署在城内東北明洪武初年建

本朝康熈十一年知縣湯聘重修

典史廨 在縣治東

巡檢司 在縣西

隂陽學 醫學 在縣治左右

行署

南察院 在縣西南明萬厯中知縣苗煥建

本朝康熈九年知縣湯聘重修

西察院 在縣治西明成化二十年知縣董璽修

本朝康熈七年知縣湯聘重修

元氏縣署在城内正中明洪武初建成化四年重修典史廨 在縣治左

隂陽學 在縣治東

醫學 在縣治南

行署

南察院 舊為書院明知縣成守節改為察院崇禎

三年戈允禮復改書院

南寺察院 知縣張書建

贊皇縣署在城内正北明洪武八年建嘉靖中修葺典史廨 在縣治内

隂陽學 醫學 在縣治東

新樂縣署在城内西北明成化十一年建萬歴中重修典史廨 在縣治西南

西樂驛 在縣治西南

遞運所 在縣城外

隂陽學 醫學 在縣治前

晉州署在城内迤北明洪武四年建萬厯間重修州判廨 在州治東

吏目廨 在州治東

隂陽學 醫學 在州治左右

無極縣署在城内正中明洪武二年建嘉靖三年重修典史廨 在縣署東

隂陽學 醫學 在縣治東

藁城縣署在城内西北明洪武三年建𢎞治年重修典史廨 在縣署西

隂陽學 醫學 在縣治東

順徳府

府署在城内正北元至正間建為府治明初始建堂署

本朝康熈十六年知府殷作霖重修

按府舊志相傳署即趙襄子殿址明初建大堂及東槐院三楹作霖廣為五楹増建對㕔及左右翼十四間門樓一座退思堂三間署後地勢卑下培土豐隆築後樂亭於其上

漳河同知署 在府治東

糧捕通判署 在府治西明隆慶中歸有光有㕔壁記

理刑㕔 今裁

經厯司 在府治西

照磨所

司獄司 今俱裁

隂陽學 醫學 在府治前

邢臺縣署在府治西明洪武二年縣丞游洪建典史廨 在縣治東

西王巡檢司 在縣西黄村

龍岡驛 舊在城内今在南關明萬厯元年知府鄧楚望改建

遞運所 在龍岡驛街西

行署

察院 在玉泉寺前明嘉靖間兵備道陳大賔建試院 在府治西北

沙河縣署在城内西北明洪武元年建

典史廨 在縣治西

隂陽學 醫學 在縣治前

南和縣署在城内西北明洪武初典史李孝源建明

末燬

本朝順治三年知縣胡以泓典史趙希寅重建

典史廨 在縣署東

隂陽學 醫學 在縣治前

平鄉縣署在城内西南明洪武初知縣王藻建典史廨 在縣署東

隂陽學 醫學 在縣治前

廣宗縣署在城内西北明永樂初知縣丁直建

本朝順治四年知縣雷鳴皋重建康熈二十七年知縣

吳存禮重修

典史廨 在縣治西

隂陽學 醫學 在縣治前

鉅鹿縣署在城内西北明永樂年建萬厯中知縣何

文極修

本朝康熈四十六年知縣郎鑑重修

典史廨 在縣治西

隂陽學 醫學 在縣治左

行署

察院 在縣治東明萬厯十一年知縣何文極重修太僕寺 在縣治西後改西察院

唐山縣署在城内正西創始於宋元間其後屢加修

本朝康熈七年知縣孫纉重修

典史廨 在縣治東

隂陽學 醫學 在縣治前

内邱縣署在城内西北明洪武初主簿彭煥建典史廨 在縣治西

中邱驛 在縣治東南主簿彭煥建

遞運所 在北關迤東馬旭建

隂陽學 醫學 在縣治左右

任縣署在城内西北元至大中建明永樂中重建典史廨 在縣治西

隂陽學 醫學 在縣治左右

廣平府

府署在城内正北元末兵燬明初知府史昭重建知府蒋以忠程世昌

本朝知府許文秀張思明沈奕琛相繼修葺

清軍同知署 在府署左

通判署 在臨洺關即舊巡檢司廨

糧馬㕔

理刑㕔 今俱裁

經厯司

照磨所

司獄司 以上俱在府治内

隂陽學 醫學 在府治前

行署

察院 一在府治東 一在東南隅

試院 在府治東南明萬厯間知府喬因羽建郡人

杜縻記

永年縣署在府治東南明初知縣陸禮建後知縣孫

允中宋瑛耿鳴雷重修

典史廨 在縣治右

臨洺驛

遞運所

巡檢司 以上俱在臨洺鎮

行署

察院 在縣東南隅今為試院

行太僕寺 在縣治東明崇禎中改兵備道署今為

守備借駐

曲周縣署在城内正東明初知縣楊文頎建後知縣

王鋭皇甫汸張鵬翼雷鳴重修

典史廨 在縣治西

隂陽學 醫學 在縣治東

行署

察院 在縣治東明正徳中建

本朝順治十一年知縣李時茂重修

肥鄉縣署在城内東北隅金洗馬趙秉良為邑宰創建元末兵燬明初知縣韓淑昭重建後知縣錢朝鳯張博古楊時晦李春英相繼修葺

典史廨 在縣治西

隂陽學 醫學 在縣治東

行署

察院 在縣治東崇禎己夘知縣王三俊重修有壁

雞澤縣署在城正中明初知縣沈仁夀建後知縣車

棠唐音常世勲相繼増葺

本朝康熈元年知縣袁鴻謨重修

典史廨 在縣治東

隂陽學 醫學 在縣治南

廣平縣署在城内西北隅明初建知縣顧璘孫翺李

良翰申溪張鵬翰俱重修

典史廨 在縣治東

隂陽學 醫學 在縣治東

行署

察院 在縣治東南明萬厯中知縣陳鎜王一龍重

修邑人太保王世揚記

邯鄲縣署在城内東北隅明初主簿雷慶建後知縣鄭倫劉維業蕭察鄧雲臺蕭曰蘭俱重修

典史廨 在縣治東南

叢臺驛 在縣治西南

遞運所 在縣治西北

隂陽學 醫學 在縣治左右

成安縣署在城内東北明初知縣彭子潤建後知縣

趙士元章允賢劉永脉

本朝康熈七年知縣陳正已九年王公楷俱重修

典史廨 在縣治西

乾侯驛 在縣治東

隂陽學 醫學 在縣治西北

行署

東察院 在縣治東明洪武中建後屢修葺

本朝康熈七年知縣王公楷重建

威縣署在城西北隅仍州制元知州王伯大明知縣

王政方瀾錢术胡容俱重修

典史廨 在縣治西

隂陽學 醫學 在縣治東

行署

察院 在縣治東明洪武中建久圮

本朝康熈十年知縣李之棟重建

府館 在察院東

清河縣署在城北隅明初知縣馬駿建後知縣林瑱

張濟王紘重修

典史廨 在縣署右

隂陽學 醫學 在縣治前

行署

察院 在縣治東

府館 在縣治東

磁州署在城内政化坊隋開皇中建元季燬於兵明

洪武三年復建嘉靖中重修

本朝康熈年知州任塾康善述蔣擢相繼修葺

州判廨 在州署西南

吏目廨 在州署西北

隂陽學 醫學 在州治東左右

行署

東察院 在州治西今改常平倉

西察院 在東察院之右明太僕分司後改都察院

每歳秋冬巡撫移駐於此

本朝罷遂改為西察院知州任塾蔣擢俱有脩葺大名府

府署在城内舊治在東北隅永樂初知府倪天興自故城徙置萬厯中知府塗時相重加修建

漳河同知署 在府治内

河捕通判署 在府治内

巡捕㕔

清軍㕔

管糧㕔

理刑㕔 今俱裁

按府舊志本府㕔署先是有五其一在儀門西為捕㕔今仍之其四在儀門東一為刑㕔今晩香堂一為軍㕔今仍之一為糧㕔今刑㕔也刑㕔歳久漸圯且前㕔湫隘萬厯二十年秋水潰垣推官方大鎮捐俸新之一為馬㕔即今糧㕔盖兼𨽻也萬厯十一年通判閻立搆鎮宅樓有記勒石

經厯司 在府治内

照磨所

司獄司 今俱裁

隂陽學 醫學 在府治前

元城縣署在府治北明洪武間知縣米智隨府徙今

治萬厯三年知縣萬世徳重建

本朝知縣陳偉李俊有王曰恭相繼脩葺

縣丞廨 在縣署東即舊主簿廨

典史廨 在縣署内

小灘鎮巡檢司 在縣治東北

行署

察院 在府治西南今為試院

大名縣署在城内正北創自明洪武間嘉靖六年知

縣髙道建後厯有増修

典史廨 在縣治東

隂陽學 醫學 在縣治東

南樂縣署在城内東北明永樂元年知縣陳朝琮建

本朝順治七年知縣蔡瓊枝重修

典史廨 在縣治左

隂陽學 醫學 在縣治東南

行署

察院 在縣治東明洪武中建

本朝康熈十年知縣方元啟重修

府館 在縣治東

太僕寺 在縣治東今為察院

魏縣署在城内正西明初避漳水遷五姓店為今治縣丞蔣徳𢎞建永樂七年知縣楊文亨修

典史廨 在縣治東

隂陽學 醫學 在縣治左右

清豐縣署在城内東南

典史廨

隂陽學 醫學 在縣治前

行署

察院 在縣治東明洪武中建後厯有修葺

本朝康熈十五年知縣楊燝重修

後察院 在儒學東即舊太僕寺明崇禎三年知縣

宋應亨改建知縣楊燝重修

府館 在城南門迤西明嘉靖中知縣李汝寛重修

本朝順治十年知縣徐廷棟改建

東明縣署在城内西北明𢎞治間知縣鄧鉞建萬歴

中區大倫修

本朝康熈九年知縣楊日升重建大堂自為記

典史廨 在縣治西

杜勝集巡檢司 在縣南

隂陽學 醫學 在縣治西南

行署

察院 在縣治東南

本朝康熈十年知縣楊日升重修

開州署在城西北元大徳中建後歴有増葺

本朝康熈二年知州林遜六年知州孫棨五十二年知

州滿雲驌重修

州判廨 在州治内

吏目廨 在州治内

隂陽學 醫學 在州治東

長垣縣署在城内正中

本朝康熈十一年知縣宗琮重修

典史廨 在縣治東南

大岡集巡檢司 在縣東南

隂陽學 醫學 在縣治左右

行署

察院 在縣治東明洪武年建

本朝康熈十二年知縣宗琮重修

宣化府

府署舊為巡撫都察院明成化十九年建

本朝裁後為廢署康熈三十二年重修三十五年

聖祖御書親民二字懸額大堂

東路同知署 在懐来縣西新保安城内張家口理事同知 在張家口

西路通判廨 在西寧縣東

經歴司 在府治西

司獄司 在府治

行署

試院 在府治西

布政分司 縣志明景泰中建嘉靖十六年設布政

參議一員有署今移置大街西

分守道新署 在大街西

本朝康熈十二年監司徐元珙置民房為公署

河間行司 萬歴十一年建以居刑官後移槐櫳遂

為廢署

本朝康熈三十二年改衞為縣即為縣治

正定行司 舊分理軍儲屬正定通判今右營遊擊

駐此

宣化縣署明舊為河間行司旋駐理刑㕔

本朝康熈三十二年改衞為縣因立縣治三十五年知

縣周徳榮重修

典史廨 在縣治内

宣化驛 在縣治東舊駐把總康熈三十二年改縣把總裁置驛

雞鳴驛 康熈三十二年置

行署

京北西路管理旗莊官 在縣城内

赤城縣署舊為開平衞署康熈三十二年直隸巡撫郭世隆奏改宣化等衞為州縣改為縣署

典史廨 在縣治内

雲州驛 在縣西北

萬全縣署在城西南隅

典史廨 在縣署西

龍門縣署在城東北隅正徳間建舊為下北路糧儲

公署康熈三十二年改為縣署

典史廨 在城東南隅舊係衞經歴廨裁後守備移駐今改為尉廨

懐来縣署在城東隅舊為懐来衞康熈三十二年改

為縣署

典史廨 在縣署北

榆林驛 在縣東

土木驛 在縣治西

蔚州署在城西南隅

吏目廨 在州署東

隂陽學 醫學 在州治東南

行署

察院 在儒學東

屯牧道 在州城内

本朝順治十年裁今為參將署

蔚縣署在州治東北

典史廨 在縣署東

行署

察院 在儒學西

西寧縣署在城西明嘉靖中建為分守藩司署後為

糧儲署

本朝康熙三十二年改為縣署

典史廨 在縣治即舊分司署

懐安縣署在城内東南舊為懐安衞明萬歴丙午年

建為糧儲㕔

本朝康熙三十二年改為縣署

典史廨 在城東

延慶州署在城中稍西明永樂中創建知州事陸震權為草舍以居宣徳九年知州事楊賔始易以瓦正統十四年燬景泰中重修後知州宋雲霄増葺

吏目廨 在州治内

隂陽學 醫學 在州治西

保安州署明永樂十三年建崇禎七年燬通判署州

事宋之鼇重建

本朝順治十六年知州李學禮修康熈二年知州顔堯揆後知州甯完福徐天時楊汝楫梁永祚増葺

吏目廨 在州治東

行署

察院 在州治東今改為倉

布政分司行署 在州治東久圮今改為射圃按察分巡行署 在州治西

本朝康熈四十九年知州楊汝楫改為涿鹿書院集士

子課讀其中

易州

州署在西門内元至正五年知州王雲建明𢎞治中知州戴敏重修

金陂鎮巡檢司 在州城西

五虎嶺巡檢司 在州西南

竒峯嶺巡檢司 在州西北後遷於龍堂

官座嶺巡檢司 在州西北

清苑驛 在州治東

上陳驛 在州西北

税課司 在州治東

隂陽學 醫學 在州治東

督學署 在州治東

戸部分司 在州治東南

工部分司 在州治西北

淶水縣署在城正中元至元中縣尹李伯甫建明嘉

靖中知州唐治修

本朝康熈元年知縣許書十四年知縣陸扆箴重修

典史廨 在縣治東

乾河口巡檢司 在縣東北

塔崖驛 在縣西今改為河北驛隸易州

隂陽學 醫學 在縣治東

廣昌縣署在城内西街

典史廨 在縣治西北

倒馬驛 在城外

冀州

州署在城内正西明洪武中建正徳十五年重修崇禎十六年燬今僦民舍立署

州判廨 在州治東

吏目廨 在州治東南

隂陽學 醫學 在州治左右

南宫縣署在城内正西明成化間建

本朝康熈十年知縣胡景銓重修

縣丞廨

典史廨

隂陽學 醫學 在縣治左右

新河縣署在城内正西明𢎞治年建嘉靖間重修典史廨 在縣治東

隂陽學 醫學 在縣治東

棗强縣署在城内正中明洪武九年建永樂三年修

本朝康熈六年知縣胡夢龍重修

縣丞廨 在縣治内

典史廨 在縣治内

隂陽學 醫學 在縣治左右

武邑縣署在城内東北明洪武三年建嘉靖四十二

年重修

典史廨 在縣署東南

隂陽學 醫學 在縣治左右

行署

察院 在縣治東明洪武三年建萬歴十七年修府館 在縣治西

衡水縣署在城正中明永樂十三年建

本朝順治二年知縣張恒重修十一年知縣任𢎞孝増

典史廨 在縣治内

隂陽學 醫學 在縣治左右

趙州

州署在城内正北即古趙郡明洪武四年建嘉靖萬歴中重修

州判廨 在州署西

吏目廨 在州署東

鄗城驛 在州治西北

遞運所 在州治東

隂陽學 醫學 在州治左右

柏鄉縣署在城内東南明洪武二年建隆慶萬歴中重修典史廨 在縣署西

槐水驛 在縣治西北

遞運所 在縣治南門外

隂陽學 醫學 在縣治西

行署

南察院 在縣治前明天啟間知縣于躍雲建隆平縣署在城内正北明洪武年建嘉靖四年重修典史廨 在縣署西

隂陽學 醫學 在縣治東

行署

察院 在縣治東明崇禎間知縣陳所學重修府館 在縣治西知縣陳所學重修

髙邑縣署在城正中明洪武十五年建

本朝康熈十年知縣牟嘉廕重修

典史廨 在縣署東

隂陽學 醫學 在縣治左右

行署

察院 在縣治東南知縣牟嘉廕重修

臨城縣署在城内正中明成化元年建嘉靖年修

本朝康熈二十九年知縣楊寛重修

典史廨 在縣署西

隂陽學 醫學 在縣治左右

行署

察院 在縣治東

本朝順治八年知縣李維城重修

府館 在縣治東南

寧晉縣署在城内正北縣自唐始唐縣令李懐仁徳政碑尚存并有元大徳七年布爾罕呼喇去思碑明洪武三年修𢎞治十七年重修

典史廨 在縣署右

百尺巡檢司 在縣東

隂陽學 醫學 在縣治左右

深州

州署在城内西北明永樂十年建

本朝順治年知縣韓志道重修

州判廨 在州治西

吏目廨 在州治内

隂陽學 在州東門外

醫學 在州西門外

行署

督學署 在州城南門外雍正三年知州朱更武創

武强縣署在城内西北明洪武年建

本朝康熈年知縣李道光重修

典史廨 在縣治東

隂陽學 醫學 在縣治東

饒陽縣署在城内東北明洪武八年建萬歴五年重

典史廨 在縣治東南

隂陽學 在縣治西

醫學 在城隍廟東

行署

察院 在縣治東

府館 在縣治西

安平縣署在城東南明洪武年建嘉靖萬歴中修典史廨 在縣治東

隂陽學 醫學 在縣治左右

行署

察院 在縣治東

定州

州署在城内正中明洪武年建萬歴中重修州同廨 在州治東南

吏目廨 在州治西

永定驛 在州治北

遞運所 在州南門外

隂陽學 醫學 在州治南

行署

察院 在學宫西因舊道署改建

曲陽縣署在城内東北明洪武六年建

本朝順治十年知縣葛綏重修

典史廨 在縣西南

隂陽學 醫學 在縣治東

行署

察院 在縣治西南

府館 在縣治西南

深澤縣署在城内西北漢唐皆為州治宋分於蒲皷二邑元改為縣明嘉靖中知縣韓達重修

典史廨 在縣治内

隂陽學 醫學 在縣治東

畿輔通志卷二十七

河北地方志。清李卫等修,陈仪等纂。一百二十卷。卫字又玠,砀山(今属安徽)人。识字不多,纳资为户部郎,雍正时官至直隶总督。仪有《陈学士文钞》已著录。旧称京都附近为畿辅,清代为直隶省三别称,包括北京周围县境、天津、今河北部分近京县份。元明无志,元代有《析津志》仅记京师(今北京市),明代畿内之地,直隶六部,而其他诸省皆有通志,独直隶省缺如。清康熙十一年曾草创一志,未为详确。至雍正朝,初聘辰州府同知田易设局修纂,及至李卫来治,于雍正十三年(1735)成书。一百二十六万余字。首冠畿辅舆地全图,总图、分图共十八幅。绘制精详,标记得体。山川道路、城镇屯集,十分醒目,自然和文化景观兼收。正文分诏谕、宸章、京师、星野、建置沿革、形胜疆域、山川、城池、公署、学校、户口、田赋、盐政、兵制、河渠、水利营田、陵墓、寺观、古迹、风俗、物产、职官、人物、艺文等二十九目。订补缺,较康熙志完善。内容广涉今河北地区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宗教、建筑等历史资料。于土地开发、城市建设、兴修水利、农业生产、工业布局、商业发展、名胜古迹、植被分布、生态平衡等无不备载。堪称当时河北地区的一部百科全书。在清代方志中可谓上乘之作。有雍正十三年刻本, 《四库全书》本。

猜你喜欢

  • ●崇禎長編卷之二十七

    崇禎二年十月○崇禎二年十月崇禎二年十月壬子朔帝親祭太廟視朝頒曆南道御史黃昌疏論吏部尚書王永光怒諸臣之交詆而曰臣用一人即壞一人臣做一事即壞一事不知此自供之實事也永光為南司農時首舉其鄉人邸存性未幾以貪酷敗..

    2 崇祯长编 2025-11-18
  • 卷二一一 唐紀二十七

    起閼逢攝提格(甲寅),盡強圉大荒落(丁巳),凡四年。 玄宗至道大聖大明孝皇帝開元二年(甲寅,公元七一四年) 春,正月,壬申,制:「選京官有才識者除都督、刺史,都督、刺史有政迹者除京官,使出入常均,永為恆..

    10 资治通鉴 2025-11-16
  • 卷一百0五 晉紀二十七

    起昭陽協洽(癸未),盡閼逢涒灘(甲申),凡二年。 烈宗孝武皇帝太元八年(癸未、三八三年) 春,正月,秦呂光發長安,以鄯善王休密馱、車師前部王彌窴為鄉導。 三月,丁巳,大赦。 夏,五月,桓沖帥衆十萬伐秦,攻..

    11 资治通鉴 2025-11-15
  • 卷三十五 漢紀二十七

    起屠維協洽(己未),盡玄黓閹茂(壬戌),凡四年。 孝哀皇帝元壽元年(己未、前二年) 春,正月,辛丑朔,詔將軍、中二千石舉明習兵法者各一人,因就拜孔鄉侯傅晏為大司馬、衞將軍,陽安侯丁明為大司馬、票騎將軍。..

    16 资治通鉴 2025-11-14
  • 卷二十七 相和歌辞二

    ○相和曲中 魏·武帝 (《乐府解题》曰:“魏乐奏武帝辞,言人君当自勤苦,省方黜陟,省刑薄赋也。若梁戴暠云‘昔听陇头吟,平居已流涕’,但叙征人行役之思焉。”)天地间,人为贵。立君牧民,为之轨则。车辙马迹,..

    41 乐府诗集 2025-10-13
  • 嘉祐集卷十六 杂诗二十七首

    云兴于山云兴于山,??为雾。匪山不仁,天实不顾。山川我享,为我百诉。岂不畏天,哀此下土。班班?鸠,谷谷晨号。天乎未雨,余不告劳。谁为山川,不如羽毛。有骥在野有骥在野,百过不呻。子不我良,岂无他人。絷我于..

    46 嘉祐集 2025-10-12
  • 卷第四百二十七 虎二

    费忠 虎妇 稽胡 碧石 鼋啮虎 李徵 天宝选人----------------------------------------费忠费州蛮人,举族姓费氏。境多虎暴,俗皆楼居以避之。开元中,狄光嗣为刺史,其孙博望生于官舍。博望乳母婿费忠劲勇能射,尝自..

    33 太平广记 2025-10-11
  • 卷第三百四十二 鬼二十七

    独孤穆 华州参军 赵叔牙 周济川----------------------------------------独孤穆唐贞元中,河南独孤穆者,客淮南。夜投大仪县宿,未至十里余,见一青衣乘马,颜色颇丽。穆微以词调之,青衣对答甚有风格。俄有车路北..

    44 太平广记 2025-10-10
  • 卷第三百二十七 鬼十二

    崔子武 马道猷 顾总 邢鸾 肖摩侯 道人法力 肖思遇 任胄 董寿之樊孝谦李文府 史万岁 房玄龄 魏征 唐俭----------------------------------------崔子武齐崔子武幼时,宿于外祖扬州刺史赵郡李宪家。夜梦一女子,姿色甚..

    33 太平广记 2025-10-10
  • 卷第二百二十七 伎巧三

    伎巧 华清池 重明枕 韩志和绝艺 督君谟 李钦瑶 苏州游僧 江西人 僧灵鉴 张芬 河北将军 西蜀客 陟屺寺僧----------------------------------------伎巧华清池玄宗于华清宫新广一池,制度宏丽。安禄山于范阳以白玉石为..

    40 太平广记 2025-10-09
  • 卷第一百二十八 报应二十七

    公孙绰 王安国 尼妙寂 李文敏 樊宗谅 荥阳氏--------------------------------------------公孙绰唐王屋主簿公孙绰,到官数月,暴疾而殒。未及葬,县令独在厅中,见公孙具公服,从门而入。惊起曰:“与公幽显异路,..

    29 太平广记 2025-10-07
  • 卷第一百二十七 报应二十六

    苏娥 涪令妻 诸葛元崇 吕庆祖 元徽 李义琰 岐州寺主 馆陶主簿 僧昙畅午桥氏 卢叔敏 郑生--------------------------------------------苏娥汉何敞为交趾刺史,行部苍梧郡高要县。暮宿鹊奔亭,夜犹未半,有一女从楼下..

    25 太平广记 2025-10-07
  • 卷第二十七 神仙二十七

    唐若山 司命君 玄真子 刘白云--------------------------------------------唐若山唐若山,鲁郡人也。唐先天中,历官尚书郎,连典剧郡。开元中,出为润州,颇有惠政,远近称之。若山尝好长生之道。弟若水,为衡岳道..

    34 太平广记 2025-10-06
  • 卷二十七 宝器部

    ○金第一§叙事《尔雅》曰:黄金谓之璗,其美者谓之镠,饼金谓之钣,绝泽谓之钝。西南之美者,有华山之金石焉。(镠,即紫磨金也;钝,最有光泽也。)许慎《说文》曰:金有五色,黄金为长。久埋不生,百陶不轻,西方之..

    25 初学记 2025-10-05
  • ●北堂书钞卷第一百二十七  衣冠部上

    隋祕书郎虞世南撰南海孔广陶校註冠一 冕二弁三 幘四缨五 簪六貂七 巾八帽九○冠一冠卷持髮「白虎通云人所以冠卷持髮○今案白虎通紼冕篇作冠者■〈巾卷〉也所以■〈巾卷〉持其髮也陈俞本照改并合下為一条」製冠以饰..

    38 北堂书钞 2025-10-04
  • ●北堂书钞卷第七十五   设官部二十七

    隋祕书郎虞世南撰南海孔广陶校註太守中一百六十六○太守中一百六十六御眾之才「续汉书寇恂传云上欲定河内谓邓禹曰朕有河内犹高祖有关中非萧河谁能镇之為吾举如萧何者禹曰寇恂文武兼备有御眾之才非此子莫可使也○今..

    31 北堂书钞 2025-10-04
  • 卷九百二十七 ◎羽族部十四

    ○异鸟 鹏 《庄子》曰: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几千里。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植党,不知几千里也。怒而飞,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将徙於南冥。南冥者,天池也。水激三千里,搏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26 太平御览 2025-10-02
  • 卷八百二十七 ◎资产部七

    ○市 《说文》曰:市,买卖所也。 《周礼·天官下·内宰》曰:凡建国,佐后立市,设其次,置其叙,正其肆,陈其货贿,出其度量淳制,祭之以阴礼。(市朝者,君所以建国也。建国者必面朝后市,王立朝而后立市,阴阳相..

    33 太平御览 2025-10-01
  • 卷六百二十七 ◎治道部八

    ○赋敛 《周礼·天官下·掌皮》曰:掌秋敛皮,冬敛革。 又《地官下旅师》曰:凡用粟,春颁而秋敛之。(因时而施之,饶时而敛之。)委人掌敛野之赋,敛薪刍。凡疏材木材,凡畜聚之物,(聚,敛。野赋,物之园囿,山泽之..

    40 太平御览 2025-09-28
  • 卷五百四十八 ◎礼仪部二十七

    ○杖屦 《仪礼·丧服》曰:苴杖,竹也。削杖,桐也。各齐其心,皆下本。杖者何?爵也。非爵而杖者何?担主也。非主而杖者何?辅病。童子何不杖?不能病也。妇人何以不杖?不能病也。 又曰:斩齐裳菅屦者,菅菲也。公..

    29 太平御览 2025-09-27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