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晋跋
2025-08-21 12:33
吴郡志[标点本]
余舞象之年,应童子试,入郡受业于伯𬀩高师。师为府学博士员,率余登大成殿,礼夫子像,次谒韦刺史祠。见西庑方策半架,尘封蠹蚀,抽而视之,乃《吴郡志》。不知何人所作,何代所镌也?暨从太史公钱师荣木楼,获宋刻范文穆公《吴郡志》。珍为髻珠,亦不知其板何在也?
适禹修方公为云间刺史,葺理郡志,驰书招余,与眉公先生共事。因携此帙入顽山庐,眉公开卷见门类总止,击节叹赏,得未曾有题数语于后。时有史辰座,眉公指谓余曰:贵郡文献,都在此老腹笥中。史因掀髯纵谈,抚卷曰:此志为赵宋绍定刻板,藏学宫韦刺史祠中。余恍然昔年所见,深愧童蒙,觌面失之。亟理棹入吴门,再拜韦祠。但见朽木五片叠香炉下,摸板寻行,与藏本无二。叩访其余,已入庖丁爨烟矣。
呜呼,惜哉!异代异卖,不遇赏音,竟付煨烬。尚留蠹余木屑,岂神授余耶?亟锓诸梓,以答神贶。惜文穆公全集,杳不可得。活字诗稿,亥豕不堪着眼。仅存《田园杂兴》石版在石湖草堂。当与白太傅《诗石记》为一郡双璧。
郡人毛晋识
一作《吴门志》。南宋范成大撰。五十卷。绍熙三年(1192)或四年成书。校官汪泰亨等于绍定二年(1229)至宝祐四年(1256)增订,后人续有增补。吴郡时称平江府,治吴县、长洲二县(今江苏苏州市)。全书分沿革、分野、户口租税、土贡、风俗、城郭、学校、宫宇、古迹、水利、人物、寺观、异闻、杂咏等三十九门。记载府城尤详,水利一门保存不少有关太湖流域重要资料,人物遗迹所占篇幅亦多。征引浩博、叙述简赅,是古方志中佳作。对研究南宋时期苏州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有参考价值。惟汪泰亨等所补,体例殊乖,或为正文,或作夹注,颇嫌淆杂。此为《吴郡志》标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