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代文学 / 道德经释义

五十七

2025-08-23 11:15 古代文学

“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

“正”:端方,贞固。“奇”:诡诈,怪异。

此段经义是说执政者要遵循天道自然的规律,顺从人间伦理常情,大公无私,端方正直治理国家。但用兵却相反,要采用虚虚实实,声东击西的诡诈之术。要取得天下太平,须安分守己,不可妄生事端,《老子》第四十六章中说:“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天下大乱皆因不知足,以致妄生事端。要想天下太平,必须知足安分,不可妄生事端,扰乱庶民。只有这样,人民才能安居乐业,四海宁静,天下太平。

“吾何以知天下其然哉?以此:”

我为什幺能知道以无事能取得天下太平呢?就由以下根据才知道:

“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人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技巧,奇物滋起;法令滋章,盗贼多有。”

君王施政,令繁则出,禁多则民困。禁令繁多,必妨民事,使民不能尽其生发。民不能尽其生发,如束手足必然贫困,无法自拔。

“利器”者,指圣人以自我德行、智能遵循天道之自然,顺人伦之常情,总国家之纲纪,持权治国理民。《庄子》曰:“彼圣人者:天下之利器也,非以明示天下。”他是说,圣人的德行、智能,只可内含自修,使民潜移默化,而不可昭昭炫露。如彰示于人,那不仁者必窃之,致使上下颠倒,是非混淆,横施天下,导致国家昏乱。

国民最宜同处在浑厚朴实的淳风之中。器械者,是民在生息中之所必需。《周易·系辞》说:“包牺氏没,神农氏作,斫木为耜,木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盖取诸益;服牛乘马,引重致远,以利天下,盖取诸随;重门击柝,以待暴客,盖取诸豫;断木为杵,掘地为臼,杵臼之利,盖取诸小过;弦木为弧,剡木为矢,弧矢之利,盖取诸睽。上古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以待风雨,盖取诸大壮。”由此可知,从古到今,器械按民之所需而出于自然。因机智出,技巧生,非正常而并没有实用价值的古怪奇物随之滋生,民必弃常而务技巧,滥用资力。此谓“人多技巧,奇物滋起”。

教民内修道德,外行仁义,知天理之当然,晓人伦之常规,举止皆符于天理人情。故《论语·为政》中说:“导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无耻;导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民如慎修之德于内,谨行仁义于外,根本不会违法乱纪。相反,人如内心失去道德,外无仁义之行,他就不怕犯法,法令愈严,相应盗贼愈多。此谓:“法令滋章,盗贼多有。”

“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无事而民自富,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欲而民自朴。”

所以,体现自然之道的圣人,取法天地生长万物的自然无为之德,不背理循私,而事事顺乎天理,应乎人心,不作不为以感天下之众。因此,天下之民众皆安居乐业而自化。此谓“我无为而民自化”。人君戒除贪欲之心,不好事,不妄为,不求荣贵,不劳民力,不妨民事。民能尽力耕而食,织而衣,乐其俗,安其居,美其服,甘其食,丰衣足食。此谓“我无事而民自富”。能取法自然无为之道的清静体,虚心恬淡,自然而然,事事物物必顺其条理,各得其所,各有所用,各有所适。鸟不教而自在空中飞;兽不驯而自在山上跑;鱼不学而自在水中游;人自然父慈子孝,君正臣忠。此谓“我好静而民自正”。

猜你喜欢

  • 有错不改,错上加错

    有错不改,错上加错【原文】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译文】孔子说:犯了错误而不改正,这就是错上加错了。【读解】《韩诗外传》卷三还引了孔子的一句话,凑在一起刚好是从正反两方面来谈同一个问题一过而不改,..

    3 古代文学 2025-11-23
  • 众恶必察,众好必察

    众恶必察,众好必察【原文】子曰:“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译文】孔子说:“大家都厌恶他,一定要考察究竟是为什么;大家都喜欢他,也一定要考察究竟是为什么。”【读解】怕的是这人特行独立,高风亮..

    3 古代文学 2025-11-23
  • 小不忍则乱大谋

    小不忍则乱大谋【原文】子曰:“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惑乱道德。小事情上不能忍耐,就会打乱大的计谋。”【读解】巧言乱德也就是《学而》篇里所说的“巧言乱色,鲜矣仁。”小不忍..

    4 古代文学 2025-11-23
  •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原文】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译文】子贡问道:“有没有一句话可以终身奉行的呢?”孔子说:“那就是‘恕道’吧!自己不愿意的事..

    2 古代文学 2025-11-23
  • 不以言举人,不因人废言

    不以言举人,不因人废言【原文】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译文】孔子说:“君子不因为某人的话说得好就推举他,也不因为某人不好就否定他的一切言论。”【读解】因为“有言者不必有德。”(《宪问》..

    4 古代文学 2025-11-23
  • 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矜而不争,群而不一党一【原文】子曰:“君子矜①而不争,群而不一党一②。”【注释】①矜:庄重自尊。②一党一:这里指结一党一营私,搞宗派。【译文】孔子说:“君子庄重自尊而不与人争强斗胜,一团一结群众而不结..

    3 古代文学 2025-11-23
  • 君子求自己,小人求别人

    君子求自己,小人求别人【原文】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译文】孔子说:“君子求自己,小人求别人。”【读解】这里的“求”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从积极追求的角度说,是指凡事都靠自己的意思,那也..

    3 古代文学 2025-11-23
  • “名”的情结

    “名”的情结【原文】子曰:“君子疾①没世②而名不称焉。”【注释】①疾:恨。②没(mo)世:死亡。【译文】孔子说:“君子的遗恨是到死而名声不被人称颂。”【读解】那岂不是说人不出名,终生遗憾了吗?所谓人生在世..

    3 古代文学 2025-11-23
  • 不要卖弄小聪明

    不要卖弄小聪明【原文】子曰:“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译文】孔子说:“大家整天聚在一起,谈话丝毫不涉及道义,却喜欢卖弄小聪明,这种人真是难办啊!”【读解】我们今天的人尤其容易犯这种一..

    3 古代文学 2025-11-23
  • 凡事多问几个为什么

    凡事多问几个为什么【原文】子曰:“不曰‘如之何①,如之何’者,吾末如之何也已矣!”【注释】①如之何:怎么办。连言“如之何”,是反复考虑怎么办的意思。【译文】孔子说:“不说‘怎么办,怎么办’的人,我也不..

    3 古代文学 2025-11-23
  • 多批评自己,少责怪别人

    多批评自己,少责怪别人【原文】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译文】孔子说:“多批评自己,少责怪别人,这样就不会招人怨恨了。”【读解】这实际直就是我们常说的“严以律己,宽以待人”一精一神。凡事..

    3 古代文学 2025-11-23
  •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原文】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译文】孔子说:“一个人没有长远的考虑,一定会有近在眼前的忧患。”【读解】未雨绸谬,防患于未然的思想在中国可以说是源远流长,妇孺皆知,其道理似乎..

    3 古代文学 2025-11-23
  •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原文】子贡问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译文】子贡问怎样修养仁德。孔子说:“工匠要做好工作,必须先磨快工具。住在一个国家,..

    3 古代文学 2025-11-23
  • 杀身以成仁

    杀身以成仁【原文】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译文】孔子说:“志士仁人,没有贪生怕死而损害仁道的,只有牺牲生命来成就仁道的。”【读解】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志..

    3 古代文学 2025-11-23
  • 言与不言的利和弊

    言与不言的利和弊【原文】子曰:“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译文】孔子说:“可以和他谈却不和他谈,就会失去有用的人;不可以和他谈却和他谈,就会说出不该说的..

    3 古代文学 2025-11-23
  • 有道则仕,无道则可卷而怀之

    有道则仕,无道则可卷而怀之【原文】子曰:“直哉史鱼①则!邦有道,如矢;邦无道,如矢。君子哉蘧伯玉②!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③。”【注释】①史鱼:卫国大夫史鳅(qiu),字子鱼。②蘧(qu)伯玉..

    4 古代文学 2025-11-23
  • 忠信笃敬走遍天下

    忠信笃敬走遍天下【原文】子张问行。子曰:“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②之邦,行矣。官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③,行乎哉?立则见其参④于前也,在实则见其倚于衡⑤也,夫然后行。”子张书于绅(6)。【注释】①行..

    3 古代文学 2025-11-23
  • 无为而治

    无为而治【原文】子曰:“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己①正南面②而已矣。”【注释】①恭己:使自己庄严端正。②正南面:坐北向南临朝。【译文】孔子说:“自己不做什么而使天下太平的人一大概就只有舜吧?他..

    3 古代文学 2025-11-23
  • 儒学的进修纲要

    儒学的进修纲要【原文】子路问君子。子曰:“修己以敬①。”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注释】①敬:严肃谨慎。【译文】子..

    3 古代文学 2025-11-23
  • 知其不可而为之

    知其不可而为之【原文】子路宿于石门①。晨门②曰:“奚自?”子路日:“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注释】石门:鲁国都城的外门。②晨门:早晨看守城门的人。【译文】子路在石门过夜。守城门的人问..

    7 古代文学 2025-11-22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
佛教导航 - 开启智慧之旅,连接十方法缘 | fjdh.org.cn智慧莲华 - 赋能寺院数字化升级,打造智慧弘道平台趣知道 - 提问与分享,人人都是知识分享家 | Quzhidao.Com地藏孝亲网--南无大愿地藏王菩萨给农网地藏经顺运堂 - 专业家居风水布局,八字命理分析,助您家宅兴旺,运势亨通弘善佛教网-传播正信正知佛法的佛教网站国学在线 - 国学网,国学学校,国学经典,国学地图品读名篇佳句,涵养诗意人生 - 古诗词网哦嘿养殖网 - 热门乡村养殖发展项目_养殖技术知识分享生死书 - 佛教文化传承与生命智慧探索平台地藏论坛-佛教网络净土_佛法综合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