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宋明理学概述 / 钱穆

二 胡瑗与孙复

2025-06-03 14:54 宋明理学概述

宋学最先姿态,是偏重在教育的一种师道运动。这一运动,应该远溯到唐代之韩愈。韩愈开始辟佛卫道,他特写一文名师说。他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此三项中,自然尤以传道为主要。韩愈之所谓道,则是尧、舜、禹、汤、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子,孟子之后而不得其传焉的道。换言之,韩愈所指,乃是中国历史文化传统之人文道,而非印度东来的佛教出世道。韩愈是当时的古文家,但他说:好古之文,好古之道也。韩愈提倡古文,所以树异于当时进士的诗赋。韩愈提倡的道,则以树异于当时崇尚的佛教。这一争辨,并不尽是文字的、理论的,而更要者则是人格的、教育的。韩愈特著《师说》,已见到这一点,而当时并没有大影响,影响直要待宋学之兴起。

宋学兴起,既重在教育与师道,于是连带重要的则为书院和学校。书院在晚唐五代时已有,而大盛亦在宋代。

因此我们叙述宋学兴起,最先应注意的,是当时几位大师的人格修养及其教育精神。胡瑗、孙复则恰是两种人格的典型。后人说:安定沉潜,泰山高明,安定笃实,泰山刚健,各得其性禀之所近。但他们两人的一段苦学经过,则更值称道。

胡瑗字翼之,泰州如皋人,学者称安定先生。他自幼家贫,无以自给,往泰山与孙复、石介同学,攻苦食淡,终夜不寝,一坐十年不归。得家书,见上有平安二字,即投之涧中,不复展,深怕干扰了他苦学的决心。他们当时的苦学处,为今泰山南麓栖真观,这是一个道士庙,观旁至今有投书涧,即因瑗名。当时社会无学校,无师资,他们在道士观十年的苦学,遂为此后宋学打开一出路。

胡瑗可说是宋代第一教育家。从栖真观学成归来,即以经术教授吴中。范仲淹知苏州,聘他为苏州府学教授,后又为湖州教授,前后共二十年。他所定的苏湖教法,后来遂为中央政府所采纳,并聘他去管勾太学。他毕生先后门人达一千七百余,即此一端,真可当得起近代中国史上第一个伟大的教育家。他创始了相似于近代的分科教学法,设立经义治事两斋。经义则选择其心性疏通,有器局,可任大事者,使之讲明六经。治事则人各治一事,又兼摄一事,如治民以安生,讲武以御寇,堰水以利田,算历以明数。各使以类群居讲习,亦时时召之使各论所学,而亲定其是非。或自出一义,令人人以对,而再加以可否。或即当时政事,俾学者讨论折衷。大抵经义重通才,重学理;治事重专家,重实习。他的教育法,重在各就性近,自己研修,而济之以师友之辅助,即以相互讨论为指导。后来宋神宗问他学生刘彝,胡瑗与王安石孰优?刘彝对:

臣师胡瑗,以道德仁义教东南诸生时,王安石方在场屋中,修进士业。臣闻圣人之道,有体有用。国家累朝取士,不以体用为本,而尚声律浮华之词,是以风俗偷薄。臣师当宝元明道之间,尤病其失,遂以明体达用之学授诸生。夙夜勤瘁,二十余年。故今学者明夫圣人体用,以为政教之本,皆臣师之功,非安石比也。

刘彝这一对,可说已很扼要地道出了胡瑗讲学的精神,也可说是当时宋学兴起的精神。胡瑗的经义斋,便是要人明体;治事斋,则要人达用。晚唐五代以来,进士轻薄,只知以声律浮华之词,在场屋中猎取富贵,那不算是用。稍高的便逃向道院佛寺,求长生出世,讲虚无寂灭,那不算是体。宗教所讲,与政治所用,截然成两事。赵普告宋太宗:陛下以尧舜之道治世,以浮屠之教修心。修心是做人主要条件,试问:既以浮屠之教修心,又如何能以尧舜之道治世?可见上一语还是门面话,下一语则当时几乎群认为是天经地义,无可否定了。胡瑗在栖真观十年,正从当时这样的政治习惯,社会风气,宗教信仰种种问题上沉下心苦思苦学,才始得为此后宋学开新方向,为当时教育奠新基础。我们只看刘彝的一番话,便可想象其大概。

胡瑗是教育家,而孙复则可说是大师,他在当时代表着师道的尊严。孙复字明复,晋州平阳人,学者称孙泰山。时徂徕石介有盛名,为人负气尚性,因慕复,特屈节来执弟子礼。朝臣孔道辅往见,介执杖履侍左右。复坐则介立而侍,复升降拜则介扶持之。复往回拜道辅,介侍立扶持如旧。时称鲁人由是始识师弟子之礼,莫不嗟叹高此两人之所为。当时有退位宰相李迪,见复以五十老人,独居一室,特地要把自己侄女嫁他。复先尚力拒,后说:宰相女不以妻公侯贵戚,而嫁一山谷衰老藜藿不充之人。这事也足以风世,我不该力辞了。我们即据这两件事,也可想见孙复之为人,及其受当时之尊崇。

成书于1953年。台北“中华文化事业委员会”1953年初版,台湾学生书局1977年4月修订出版。该书在材料上多取自《宋元学案》《明儒学案》,内容包括宋学之兴起、宋初诸儒、中期宋学、南渡宋学、金元诸儒、初期明儒、中期明学、晚期明学、明末诸遗老等,扼要地叙述了宋元明七百年间理学的发展演变及其特点。收入台湾出版的《钱宾四先生全集》。自宋学之兴起,下迄晚明遗老,分五十六目,将此六百年间理学发展衍变之迹,溯源穷流,作简明扼要之叙述。中国思想史上,两汉以后,儒学渐微,庄、老代兴,而佛学东来,递兴日盛,至隋唐而臻全盛。然佛学盛极转衰,继之则宋学崛起,而为新儒学之复兴,另辟新局。宋初诸儒,其议论识见、精神意气,有跨汉唐而上追先秦之概。周濂溪以下,转趋精微,遂为宋明理学开山,而后有二程、张载、朱熹乃至于王阳明之学术盛世。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参考,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邮箱联系我们删除!

猜你喜欢

  • 五六 明末诸遗老

    思想史上划时期的大转变,这不是件易于出现的事。宋明理学发展到朱熹与王守仁,可谓已攀登上相反方面之两极峰,把宋明理学家所要窥探的全领域,早已豁露无遗了。再循着两路线前进的,自然会逐渐转成下坡路。但只要继..

    22 宋明理学概述 2025-06-04
  • 五五 刘宗周

    黄宗羲曾说:今日知学者,大概以高攀龙刘两先生,并称为大儒,可以无疑矣。然当高子遗书初出,羲侍先师指宗周于舟中,自禾水至省下,尽日翻阅,先师时摘其阑入释氏者以示羲。后读先师《论学书》有云:古之有朱子,今..

    44 宋明理学概述 2025-06-04
  • 五四 孙慎行、钱一本

    孙慎行字闻斯,武进人,学者称淇澳先生。曾力争福王之国事,后以红丸案论戍宁夏。崇祯改元,方大用而卒。刘宗周尝谓:东林之学,泾阳导其源,景逸始入细,至先生而另辟一见解。慎行初为学,由宗门入,与天宁寺僧静峰..

    31 宋明理学概述 2025-06-04
  • 五三 高攀龙

    高攀龙字存之,无锡人,学者称景逸先生。以疏弹执政谪揭阳,半载而归,遂与宪成复兴东林书院,讲学其中。每月三日,远近集者数百人。以为纪纲世界,全要是非明白,小人闻而恶之。在林下二十八年而复出,坐移宫案,削..

    27 宋明理学概述 2025-06-04
  • 五二 顾宪成、允成

    顾宪成字叔时,无锡人,学者称泾阳先生。幼擅殊慧。年十五六,从学于张原洛。原洛曰:举子业不足以竟子学,盍问道于方山薛先生!薛方山名应旗,武进人,尝从学于欧阳德。然为考功时,尝置王畿于察典,以是一时学者不..

    22 宋明理学概述 2025-06-04
  • 五一 晚期明学

    若我们把中期宋学,认为宋、明学里的正统,则程颢该是中期宋学之正统。由他转出程颐,再由程颐转进到朱熹,那是一条路,却由中期会合到初期。其次由颢到陆九渊,再到王守仁,转出泰州学派而至罗汝芳,那另是一条路。..

    23 宋明理学概述 2025-06-04
  • 五〇 罗汝芳、赵贞吉

    罗汝芳字惟德,南城人,学者称近溪先生。少时读薛瑄书,谓:万起万灭之私,乱吾心久矣,今当一切决去,以全吾湛然之体。决志行之。闭关临田寺,置水镜几上,对之默坐,使心与水镜无二。久之,病心火。偶过僧寺,见有..

    26 宋明理学概述 2025-06-04
  • 四九 王时槐

    江右王门之再传,却别有一番新意见,我们在此将略述王时槐。时槐字子植,安福人,学者称塘南先生。弱冠,师刘文敏。出仕后,求质于四方学者,终不以为自得。五十罢官,屏绝外务,反躬密体。如是三年,有见于空寂之体..

    30 宋明理学概述 2025-06-04
  • 四八 罗洪先、聂豹、邹守益、欧阳德、刘文敏

    王学流衍,最盛大有力量者,除浙中与泰州外,还有江西一派,当时称江右王门,却与浙中、泰州显然有不同。这是在士大夫阶层的,读书闲居人中的王学。黄宗羲说:姚江之学,惟江右为得其传。东廓邹守益念庵罗洪先两峰刘..

    22 宋明理学概述 2025-06-03
  • 四七 王艮

    王艮字汝止,泰州人,学者称心斋先生。七岁受书乡塾,贫不能竟学,从父商于山东。常在衣袖中带《孝经》《论语》《大学》,逢人质难。有一天,他父亲寒天起床,冷水盥洗。他见了,痛哭说:为子令亲如此,尚得为人乎?..

    23 宋明理学概述 2025-06-03
  • 四六 钱德洪、王畿

    王门弟子,普遍到全国,但浙江是王守仁本乡,故从游者亦最先。徐爱早死,于是钱德洪、王畿,遂于王门最称大弟子。守仁平宸濠归,四方来者甚众,往往由两人先疏通其大旨,而后卒业于守仁,一时称教授师。及守仁征思田..

    23 宋明理学概述 2025-06-03
  • 四五 王门诸流

    我们既把王守仁作为明学中期之代表,我们将把王门诸儒,尽归入这一期,以见王学之流极。南宋有了一朱熹,以下诸儒,或述朱,或诤朱,总之不离以熹为中心之论点。明代亦然,有了一王守仁,此下无论是述王,是诤王,要..

    27 宋明理学概述 2025-06-03
  • 四四 罗钦顺

    王、湛两家讲学,虽各立宗旨,但大体路径意趣则甚相似,罗钦顺便不同了。钦顺字允升,江西泰和人,学者称整庵先生。他官至吏部尚书,年八十三而卒。他家居,平旦,正衣冠,升学古楼。群从入,叙揖毕,危坐观书,虽独..

    28 宋明理学概述 2025-06-03
  • 四三 湛若水

    湛若水字元明,广东增城人,学者称甘泉先生。他从学于陈献章,与王守仁讲学相倡和,而各立宗旨。从游者遍天下。年九十五而卒。守仁讲学主致良知,若水则主随处体认天理,亦并不尽守其师说。尝谓:古之论学,未有以静..

    27 宋明理学概述 2025-06-03
  • 四二 王守仁

    王守仁字伯安,学者称为阳明先生,浙之余姚人。父华,是状元,仕至南京吏部尚书。守仁自小就豪迈不羁。十二岁就师,问:何为第一等事?师曰:读书登第。他说:恐未是,该是读书作圣人吧!十五岁闲行出居庸关,逐胡人..

    27 宋明理学概述 2025-06-03
  • 四一 中期明学

    初期明学,南方如吴与弼、陈献章,都是隐退人,偏于田野山林。北方如薛瑄,亦仅持守,于义理少发挥。明学要到王守仁,始是光采毕露。我们姑定守仁时代为明学之中期。与守仁同时,尚有湛若水、罗钦顺。守仁问学于娄谅..

    24 宋明理学概述 2025-06-03
  • 四〇 薛瑄

    上述诸儒皆南籍。薛瑄,山西河津人,号敬轩,他可代表明代初期之北学。其为学,悃愊无华,恪守宋人矩镬。尝手钞《性理大全》,通宵不寐。人称为薛夫子。时中官王振用事,瑄以乡人召用,大臣欲瑄诣振谢,拒不可,曰:..

    23 宋明理学概述 2025-06-03
  • 三九 胡居仁、娄谅、陈献章

    与弼从学有胡居仁、娄谅、陈献章。居仁字叔心,饶之余干人。弱冠,即奋志圣贤之学。往游与弼门,遂绝意科举,筑室梅溪山中,事亲讲学,不干人事。久之,欲广闻见,适闽历浙,入金陵,从彭蠡而返。与乡人娄谅等为会于..

    24 宋明理学概述 2025-06-03
  • 三八 吴与弼

    明学开端,首先当数到吴与弼。与弼字子傅,号康斋,抚州崇仁人。父溥,国子司业。他十九岁到京师觐亲,从学于杨溥,获读《伊洛渊源录》,慨然有志于道。遂弃举子业,谢人事,独处小楼,玩四书、五经、诸儒语录,不下..

    24 宋明理学概述 2025-06-03
  • 三七 初期明学

    明代学术,大体沿袭宋。关于学术上之中心问题及最高目标,均未能摆脱宋人,别自创辟。而且明代学术,较之宋代,远为单纯。初期宋学之博大开展,以及南渡后浙东史学之精密细致,明人都没有。他们只沿袭着正统宋学的一..

    23 宋明理学概述 2025-06-03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