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水浒传〉与中国社会 / 萨孟武

由宋江的家族关系说明中国古代的政治

在宋江尚未落草以前,因为做吏最难,恐怕连累父母,教爷娘告了忤逆,出了籍册,各户另居,官给执凭公文存照,不相来往(《水浒传》第二十一回)。吾国在秦汉时代,官与吏未曾区别,经魏晋南北朝之士族政治,而至于隋,官与吏渐次分途,唐宋均用考试取士,科目虽多,而进士最为矜贵,进士所考者又是文词诗赋。司马光说:

国家用人之法,非进士及第者,不得美官,非善为诗赋论策者,不得及第。

宋江虽然刀笔精通(《水浒传》第十七回),但吾人观其在浔阳楼所题的诗词(《水浒传》第三十八回),似其文学修养只能与唐代落第秀士的黄巢相比,很难考上进士。其家里大约颇有财产,父亲宋太公在村中务农,守些田园过活,宋江本人挥金似土,时常散施棺材药饵,济人贫苦,赒人之急,扶人之困(《水浒传》第十七回)。以此观之,大率是郓城县的殷户。宋依唐制,户分九等,上四等给役,余五等免之。立法之意,本来是许人以钱雇役,即有钱而不欲役者出钱,无钱而愿出力者得钱。只因宋之职役太过苛苦,上户虽欲出钱雇人,而贫者亦不肯就,于是上户只有自己往役。在各种职役之中,人民认为最难忍受的乃是衙前之役。宋江在郓城县做押司(《水浒传》第十七回)。《文献通考卷十二职役一》云:

在县,曹司至押录,在州,曹司至孔目官,下至杂职虞候拣掏等人,各以乡户等第差充。

所谓押录之押,当指押司。宋代为吏有许多风险,所以宋江须与他的父亲脱离关系,各户另居。到了宋江落草之后,又迎接宋太公上山享福,连弟宋清也做了山上的首领(《水浒传》第四十一回)。由于这个事实,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家族制度与政治的关系。

经济制度可以分做两种,一是个人主义的,一是社会主义的。前者指团体对于个人的生存,不负责保证;后者指团体对于个人的生存,须负责保证。但是团体对于个人的生存,既然须负责保证,则团体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不能不经营生产,因之,生产手段不能不归于团体公有,所以这个时候,许多生产常由国营。反之,个人既然自求生存,则个人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不能没有生产手段,而生产手段所生产的生产物也不能不归于个人私有,所以这个时候,许多生产均为私营。其次,团体既能保证个人的生存,则个人对于自己的生存,当然没有特别顾虑的必要,因之,个人可任意筹划团体全部的利益,所以这个时候,利他主义是道德上的最高原理。反之,团体不能保证个人的生存,则个人在考虑团体利益之先,不能不谋自己利益的安全,否则由个人的穷苦,势必引起社会全体的没落,所以这个时候,在道德上,不能不承认利己主义。

但是从来社会同时存在着这两个制度,即在社会之内,固然实行个人主义的经济制度,而在家族之内,则实行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家族与社会的经济制度既然不同,所以家族与社会的道德原则也互相抵触,即在家族之内,以利他主义为最高道德原则,在社会之内,却不能不承认利己主义的道德原则。社会与家族既然实行两种矛盾的道德原则,那么,人们要在家族之内,成为良好的父兄,势不能再在社会之内,成为良好的臣民,因为在道德上既有保证家族生活的义务,则稍稍剥削社会,由社会的道德原则的利己主义看来,并没有什么大错。

这种现象固然不是中国才有的,不过欧洲各国,自工业***发生之后,一面因手工业的没落,劳工阶级都吸收于工厂之内,同时兼以交通发达,人们容易迁徙,所以大家族制度渐次破坏,而代以小家庭制度。反之,中国则为农业社会,农民束缚于土地之上,本来不喜欢移住,这种性质已经可以发生大家族制度了。何况农业技术极其幼稚,家有数亩的田,就需要许多劳工,不论男女老幼,均须各尽所能,分担一部分的工作。劳动力既然必要,则家中多一个子弟,无异于增加一个劳动力,因此之故,家长也不许子弟移住别地,中国古代把九世同居视为最高道德,是有相当理由的。

在大家族制度之下,祖宗的财产是不许分割的。《礼记》说:子妇无私货,无私蓄,无私器,不敢私假,不敢私与。而《唐律疏议》亦说:诸祖父母,父母在,而子孙别籍异财者,徒三年。即不但在道德上,奖励人们共产,且在法律上,也禁止人们私产。在这样制度之下,如果一家的人都肯做工,当然和分家异财的,没有区别。但是家族既然实行共产制度,则家长当然有保证一家生活的义务,因此之故,懒惰的常常偷闲,把一切生计归于家长负担。家长既然负担一家的生计,则只能蝇营狗苟,以谋多得金钱,因之,他出来做官,又将贪邪污浊,刮索民膏。但是不管他怎样刮索,财产是可以用得完的,最好能够抓住生财的手段。在生产力幼稚的社会,生财之法不能依靠于经济手段,只能依靠于政治手段,得了一官半职,就可发一笔大财。官职既然成为生财的手段,那么,人们若有任免官职的权,当然要援引自己的子侄兄弟出来做官了。最初因家族而贪污,其次因家族而徇私,家族既然享到利益,则家族当然须连带负责。中国古代有亲族缘坐的刑法,《唐律疏议》亦说:诸谋反及大逆者皆斩。父子年十六以上皆绞,十五以下及母女妻妾(子妻妾亦同)祖孙兄弟姊妹,若部曲资财田宅并没官。男夫年八十及笃疾,妇人年六十及废疾者并免。伯叔父兄弟之子皆流三千里,不限籍之同异。不是没有理由的。这便是宋江在未落草以前,与父弟脱离关系,到了落草之后,又接父上山享福,迎弟上山做首领的原因。

岂但宋江这样,以大舜之贤,贵为天子之后,犹封其弟象于有庳,所以万章很怀疑舜的仁德。

万章曰:舜流共工于幽州,放兜于崇山,杀三苗于三危,殛鲧于羽山,四罪而天下咸服,诛不仁也。象至不仁,封之有庳,有庳之人奚罪焉,仁人固如是乎?在他人则诛之,在弟则封之。孟子曰:仁人之于弟也,不藏怒焉,不宿怨焉,亲爱之而已矣。亲之欲其贵也,爱之欲其富也,封之有庳,富贵之也,身为天子,弟为匹夫,可谓亲爱之乎?(侥幸象不得有为于其国,天子使吏治其国,而纳其贡税焉,故象不得暴其民。)(《孟子万章章句上》)

大舜这样,其他可知,武王伐纣,得到天下之后,大封同姓的人,数共五十五,周的子孙,若不狂惑,都可成为诸侯。武王既崩,成王年幼,这个时候,出来摄政的,乃是周公。厉王出奔,太子年幼,这个时候,出来协助治国的,乃是周召二君。汉高祖得到天下之后,因鉴秦孤立而亡,也封同姓为王者九国:弟交为楚王,子肥为齐王,从父兄贾为荆王,子长为淮南王,子建为燕王,子如意为赵王,子恢为梁王,子友为淮阳王,子恒为代王。就是家族之内若有一人能够把天下作为自己的产业,则一家的人都可封王封侯,所以当时政治可以叫做兄弟政治。但是周封同姓诸侯,而最初出来反抗同室的,是管叔蔡叔。汉封同姓诸侯,到了后来,各王也相继造反,把政权委托兄弟子侄,而竟祸起萧墙之内,兄弟政治于兹已经发生破绽了,所以此后少主即位,已经不学武王那样,使兄弟摄政,而学汉高祖那样,使太太摄政。在妇人摄政之下,用人以什么做标准呢?妇女虽然出嫁从夫,但是夫家的人,由她看来,总不及娘家的人亲密,因此之故,妇人摄政,常常引用外戚,吕后王诸吕就是一个证据。这个时候,夫家兄弟当然失去权势,反之,娘家兄弟则可大出风头,所以当时政治可以叫做舅爷政治。但是舅爷政治是很危险的,诸吕为乱,王莽篡汉,可以令人引为殷鉴。当此之时,母壮子少,而朝臣又尽是外戚的人,少主何能相抗。少主想要相抗,绝对无法和相隔颇远的外臣相谋,只能和日夜接近的宦官暗议,一旦讨平外戚,宦官当然得势,出而干预朝政。于是舅爷政治又变为马弁政治。

晋代封建诸侯,亦属于兄弟政治,然其结果竟然发生了八王之乱。南渡之后,或为姑爷政治,如王敦尚武帝女襄城公主(《晋书卷九十八王敦传》),桓温尚明帝女南康公主(《晋书卷九十八桓温传》),而均秉执朝政,终亦作乱。或为舅爷政治,如庾亮、庾冰均是明帝后庾氏兄弟,而于成康时代,掌握大权。由南北朝而至隋唐,隋文帝、唐高祖均以外戚夺取帝位,而唐代宦官之祸乃比东汉为甚,又转变为马弁政治。降至宋代,虽无宗室外戚之秉持朝政,而马弁之宦官不时尚有大权,如徽宗时的童贯就是一例,而由童贯之弄权,又引起了方腊之乱。由元至明,太祖初起时,数养他姓为子,攻下郡邑,辄遣之出守,多至二十余人(《明史卷一百二十六沐英传》),天下既定,又以养子不可信任,复择名城大都,豫王诸子,待其壮而遣就藩服,外卫边陲,内资夹辅(《明会要卷四诸王杂录》),然其结果又发生了燕王夺位之事。此后固然是分封而不锡土,列爵而不临民,食禄而不治事(《明史卷一百二十诸子传赞》),而汉唐宦官之祸又重演了,即兄弟政治之弊虽然消灭,而马弁政治之祸乃凌驾在兄弟政治之上。

总而言之,吾国过去政治不脱出血统之外,其脱出血统关系之外者,又常引起马弁政治之祸。

朝廷用人注意在亲戚关系,私人当然也引用亲戚满布要津,我们不看别的,只看王衍李冲之书,就可知道。

衍说东海王越曰:中国已乱,当赖方伯,宜得文武兼资以任之。乃以弟澄为荆州(都督),族弟敦为青州(刺史),因谓澄敦曰:荆州有江汉之固,青州有负海之险,卿二人在外,而吾留此,足以为三窟矣。(《晋书卷四十三王衍传》)

李冲勤志强力,孜孜无怠。然显贵门族,务益六姻,兄弟子侄皆有爵官,一家岁禄万石有余,是其亲者,虽复痴聋,无不超越官次,时论亦以此少之。(《魏书卷五十三李冲传》)

个人徇私,固所难免,最奇怪的,莫过于宋代竟用法律奖励朝臣引用兄弟子侄,而称之为恩荫制度。据赵翼所说:

荫子固朝廷惠下之典,然未有如宋代之滥者。文臣自太师及开府仪同三司,可荫子若孙及期亲、大功以下亲,并异姓亲及门客。太子太师至保和殿大学士荫至异姓亲,无门客。中大夫至中散大夫荫至小功以下亲,无异姓亲。武臣亦以是为差。凡遇南郊大礼及诞圣节,俱有荫补,宰相执政荫本宗、异姓及门客医人各一人;太子太师至谏议大夫荫本宗一人;寺长贰监以下至左右司谏荫子或孙一人;余以是为差。此外又有致仕荫补,曾任宰执及见仕三少使相者,荫三人;曾任三少及侍御史者,荫一人;余以是为差。此外又有遗表荫补,曾任宰相及现任三少使相,荫五人;曾任执政官至大中大夫以上,荫一人;诸卫上将军四人;观察使三人;余以是为差。由斯以观,一人入仕,则子孙亲族俱可得官,大者并可及于门客医士,可谓滥矣(俱见《职官志》)。然此犹属定例,非出于特恩也。天圣中,诏五代时,三品以上告身存者,子孙听用荫,则并及于前代矣。明道中,录故宰臣及员外郎以上致仕者子孙,授官有差,则并及故臣矣。甚至新天子即位,监司郡守遣亲属入贺,亦得授官(见《司马旦传》),则更出于常荫之外矣。曹彬卒,官其亲族门客亲校二十余人;李继隆卒,官其子,又录其门下二十余人;雷有终卒,官其子八人,此以功臣加荫者也。李沆卒,录其子宗简为大理评事,婿苏昂,兄之子朱涛,并同进士出身;王旦卒,录其子弟侄外孙门客,常从授官者数十人,诸子服除,又各进一官;向敏中卒,子婿并迁官,又官亲校数人;王钦若卒,录其亲属及所亲信二十余人,此以优眷加荫者也。郭遵战殁,官其四子,并女之为尼者亦赐紫袍;任福战殁,官其子及从子凡六人;石珪战殁,官其三子;徐禧战殁,官其家十二人,此又以死事而优恤者也。范仲淹疏,请乾元节恩泽,须在职满三年者,始得荫子,则仲淹未奏以前,甫莅任即得荫矣。阎日新疏,言群臣子弟以荫得官,往往未离童龀,即受俸,望自今二十以上始给(《职官志》,凡荫嫡子孙不限年,诸子孙年须过十五,弟侄须过二十,此盖续定之制)。龚茂良亦疏言,庆寿礼行,若自一命以上覃转,不知月添给俸几何是。甫荫即给俸矣。朱胜非疏,述宣和中谏官之论曰:尚从竹马之行,已造荷囊之列。则甫荫得服章服矣。熙宁初,诏齐密等十八州及庆渭等四州,并从中书选授,毋以恩例奏补,则他州通判皆可以荫官奏补矣。金安节疏,言致仕遗表恩泽,不宜奏异姓亲,使得高赀为市,则恩荫并听其鬻卖矣(以上俱各本传)。其间虽有稍为限制者,神宗诏,诸臣年七十以上,直除致仕者,不得推恩子孙(见《职官志》),又诏,任子自一岁一人者,改为三岁一人,自三岁一人者,改为六岁一人。孝宗诏,七十不请致仕者,遇郊不得荫补。又诏,终身任宫观人,毋得奏子。此虽略为撙节,然所减捐,究亦有限。朝廷待臣下,固宜优恤,乃至如此猥滥,非惟开幸进之门,亦徒耗无穷之经费,竭民力以养冗员,岂国家长计哉。(赵翼撰《廿二史札记卷二十五宋恩荫之滥》)

上自皇室,下至朝臣,无不引用子弟亲戚,满布要津,政治安得不腐化,社会安得不纷乱。不过开国始祖引用私人,多在于天下已定之后,在天下未定以前,无不求贤如渴,绝对不肯以私徇公。汉高祖未得天下以前,任用萧何、张良、韩信等,而对于自己的兄弟子侄,确未曾用过一人。反之,项羽则非诸项或妻之昆弟不用(《史记卷五十六陈丞相世家》)。刘邦成功,项羽失败,是应该的。宋江虽举宋清为首领,而宋清所负的,不过排设筵宴(《水浒传》第七十回),宋江尚有知人之明,所以梁山泊诸好汉无不心服。倘若宋江也学王衍那样,把宋清放在要职,我恐怕部下将要二心,而梁山泊也将灭亡,这是宋江聪明的地方。

本书是一部由小说“闲”看中国社会的著作。但作者贯通古今,引证诸多历史材料阐发其社会学理论,且借题发挥,谈的是政治、经济、伦理、兵制、士人、社会组织、婚姻问题等整个中国古代社会。作者有着看透社会与政治的火眼金睛,因此看似游戏走笔,但分析中国社会却要言不烦,深入精当。

猜你喜欢

  • 燕青何以能列在三十六天罡星之内

    季布为楚将,数窘汉王,及项羽灭,高祖赦季布,拜为郎中。其弟丁公亦为楚将,逐窘高祖彭城西,短兵接,高祖急,顾丁公曰:两贤岂相厄哉?于是丁公引兵而还,汉王遂解去。及项羽灭,丁公谒见高祖,高祖以丁公徇军中,..

  • 吴用何以只能坐第三把交椅

    流氓可以做皇帝,地主也可以做皇帝。知识阶级呢?秀才造反,三年不成。在中国历史上,由流氓而做皇帝的,有刘邦、朱元璋二人,其他开国始祖则大率非出身于公卿之门,即出身于地主。流氓和地主何以都有做皇帝的资格?..

  • 林冲的地位何以在关胜之下

    在梁山泊诸好汉之中,有大将风度的,似只有林冲一人。林冲的武艺高强,我们可以不必再说,至于林冲的才识过人,我们只看他火并了王伦之后,就请晁盖坐第一把交椅,吴用坐第二把交椅,公孙胜坐第三把交椅,以为鼎分三..

  • 由祝家村与曾头市说到中国的军队与官僚

    官军累次讨伐梁山泊,无不给梁山泊打得落花流水,将官送到山里做首领,兵卒送到山里做喽啰,一言以蔽之,不论将官或兵卒,没有一个存必死之心,降的降,逃的逃,官军讨伐梁山泊一次,即助长梁山泊的气焰一分,反之,..

  • 宋江得到天下之后李逵的命运如何

    李逵是宋江的心腹,宋江得到天下,李逵当然封王封侯,这是普通人的见解。若据我的观察,宋江得到天下之日,便是李逵被诛之时。不过宋江之杀李逵,又和汉高祖之杀韩信不同,而有似于唐太宗要杀尉迟敬德。尉迟敬德尝侍..

  • 历代创业之主神话表

    这种神权观念可远溯于远古。盖一个朝代成立既久,帝室便有权威,复由权威而发生正统观念,正统观念乃基于神权思想。在民智幼稚之时,推翻神权思想所维护的王朝,必须利用另一个神权观念,而谓新王朝之建立亦由上帝所..

  • 九天玄女与三卷天书的来源

    一治一乱是中国的社会史,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是中国的政治史。中国的经济以农业为主,手工业副之,数千年来,技术未曾改良,然而人口是会增加的,收获是会递减的,所以数传之后,消费力就超过于生产力,引起物价尤其..

  • 快活林酒店的所有权问题

    快活林酒店,果如武松所说,是施恩花钱开设的(《水浒传》第二十九回),则施恩当然有所有权。所有权受人侵害,照常理说,应该向官厅起诉。但是施恩竟然不用法律手续,而必等到武松来了之后,才假借武松的武力,把酒..

  • 由潘金莲与西门庆谈到古代的婚姻问题

    人类所视为最重要的,有两件事:一是食,一是色。人类为了解决食的问题,就有经济组织;为了解决色的问题,就有婚姻制度。食的问题不能解决,当然可以发生许多纠纷;色的问题不能解决,社会也不免混乱。古人说:食色..

  • 王伦何以不配做梁山泊领袖

    使我有雒阳负郭田二顷,我岂能佩六国相印乎?这是苏秦的话。同时张仪呢?张仪之赵,上谒求见苏秦。苏秦乃诫门下人不为通,又使不得去者数日。已而见之,座之堂下,赐仆妾之食。因而数让之,曰:以子之材能,乃自令困..

  • 十万贯生辰纲之社会学的意义

    阔人过生发财,穷人过生花钱。阔人过生,固然是恭喜的事,穷人过生,则甚烦恼。请客么?没有钱。不请客么?客来了,面子不好看。逃避么?逃到哪里?阔人的过生,则不然了。他们请客,固然也要花钱,但是他们所得的贺..

  • 何以草料场的火烧不死林冲

    社会愈黑暗,果报思想愈流行。中国的小说不管怎样地诲淫,或怎样地诲盗,其结局无非证明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太上感应篇》、《科场异闻录》、《阅微草堂笔记》固不必言,甚而至于正史里面,也含..

  • 小霸王劫婚与中国社会之“性”的缺点

    人类爱其子女,一半由于生理上的本能,一半由于经济上的必要。在生产力幼稚的社会,生了一个儿子,就是增加了一个消费者,所以爱惜子女的感情很弱。在生产力进步的社会,生了一个儿子,就是增加了一个生产者,所以爱..

  • 由五台山文殊院说到佛教流行的原因

    鲁达三拳打死镇关西郑屠之后,逃到代州雁门县,又因官厅行文捕捉,便由赵员外的介绍,入五台山文殊院,剃发为僧(《水浒传》第三回)。文殊院能够收容犯人,本来不足为奇,因为人们既然寸草不留,就是表示六根清净,..

  • 杀猪的郑屠何以能在延安府称霸

    男耕女织为中国经济的特征,所以中国人很崇敬牛郎织女,而牛郎织女确实不愧为中国的经济神,更确实可以表示中国农民的生活。牛郎日夜耕田,织女日夜织布,他们为了中国的经济问题,终日劳苦,工作之余,身体已觉疲倦..

  • “替天行道”的意义

    替天行道,为梁山泊的口号。这个天道观念不但含义复杂,而且性近玄学,我现在只研究政治上的天道观念,由此说明梁山泊终是草寇集团,没有得到天下的希望。原始社会都是血统团体,而以氏族为基础,到了血统团体进化为..

  • 梁山泊的社会基础

    一 流氓集团在中国历史上,有争夺帝位的野心者不外两种人,一是豪族,如杨坚、李世民等是。二是流氓,如刘邦、朱元璋等是。此盖豪族有所凭借,便于取得权力,流氓无所顾忌,勇于冒险。豪族所凭借的是什么?吾国自古..

  • 宋江

    江于政和中,领导农民起义,结寨于梁山泊。水浒传云:郓城人。 念奴娇 天南地北。问乾坤何处,可容狂客。借得山东烟水寨,来买凤城春色。翠袖围香,鲛绡笼玉,一笑千金值。神仙体态,薄幸如何销得。 回想芦叶滩头,..

    45 全宋词 2025-07-11
  • 水浒传摘抄

    1、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2、丈夫取义能舍生,岂学儿曹夸大口。3、人生三十而未娶,不应更娶;四十而未仕,不应更仕;五十不应为家;六十不应出游。何以言之?用违其时..

    45 好句大全 2025-06-22
  • 水浒传的好句

    1、天地显罡煞之精,人境合杰灵之美。2、山高必有怪,冷峻却生精。3、得之易,失之易;得之难,失之难。4、柔软是立身之本,刚强是惹祸之胎。5、急来拖佛脚,闲时不烧香。6、溪边钓叟移舟去,野外村童跨犊归。7、我..

    61 好句大全 2025-06-22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