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水浒传〉与中国社会 / 萨孟武

由宋江的家族关系说明中国古代的政治

在宋江尚未落草以前,因为做吏最难,恐怕连累父母,教爷娘告了忤逆,出了籍册,各户另居,官给执凭公文存照,不相来往(《水浒传》第二十一回)。吾国在秦汉时代,官与吏未曾区别,经魏晋南北朝之士族政治,而至于隋,官与吏渐次分途,唐宋均用考试取士,科目虽多,而进士最为矜贵,进士所考者又是文词诗赋。司马光说:

国家用人之法,非进士及第者,不得美官,非善为诗赋论策者,不得及第。

宋江虽然刀笔精通(《水浒传》第十七回),但吾人观其在浔阳楼所题的诗词(《水浒传》第三十八回),似其文学修养只能与唐代落第秀士的黄巢相比,很难考上进士。其家里大约颇有财产,父亲宋太公在村中务农,守些田园过活,宋江本人挥金似土,时常散施棺材药饵,济人贫苦,赒人之急,扶人之困(《水浒传》第十七回)。以此观之,大率是郓城县的殷户。宋依唐制,户分九等,上四等给役,余五等免之。立法之意,本来是许人以钱雇役,即有钱而不欲役者出钱,无钱而愿出力者得钱。只因宋之职役太过苛苦,上户虽欲出钱雇人,而贫者亦不肯就,于是上户只有自己往役。在各种职役之中,人民认为最难忍受的乃是衙前之役。宋江在郓城县做押司(《水浒传》第十七回)。《文献通考卷十二职役一》云:

在县,曹司至押录,在州,曹司至孔目官,下至杂职虞候拣掏等人,各以乡户等第差充。

所谓押录之押,当指押司。宋代为吏有许多风险,所以宋江须与他的父亲脱离关系,各户另居。到了宋江落草之后,又迎接宋太公上山享福,连弟宋清也做了山上的首领(《水浒传》第四十一回)。由于这个事实,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家族制度与政治的关系。

经济制度可以分做两种,一是个人主义的,一是社会主义的。前者指团体对于个人的生存,不负责保证;后者指团体对于个人的生存,须负责保证。但是团体对于个人的生存,既然须负责保证,则团体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不能不经营生产,因之,生产手段不能不归于团体公有,所以这个时候,许多生产常由国营。反之,个人既然自求生存,则个人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不能没有生产手段,而生产手段所生产的生产物也不能不归于个人私有,所以这个时候,许多生产均为私营。其次,团体既能保证个人的生存,则个人对于自己的生存,当然没有特别顾虑的必要,因之,个人可任意筹划团体全部的利益,所以这个时候,利他主义是道德上的最高原理。反之,团体不能保证个人的生存,则个人在考虑团体利益之先,不能不谋自己利益的安全,否则由个人的穷苦,势必引起社会全体的没落,所以这个时候,在道德上,不能不承认利己主义。

但是从来社会同时存在着这两个制度,即在社会之内,固然实行个人主义的经济制度,而在家族之内,则实行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家族与社会的经济制度既然不同,所以家族与社会的道德原则也互相抵触,即在家族之内,以利他主义为最高道德原则,在社会之内,却不能不承认利己主义的道德原则。社会与家族既然实行两种矛盾的道德原则,那么,人们要在家族之内,成为良好的父兄,势不能再在社会之内,成为良好的臣民,因为在道德上既有保证家族生活的义务,则稍稍剥削社会,由社会的道德原则的利己主义看来,并没有什么大错。

这种现象固然不是中国才有的,不过欧洲各国,自工业***发生之后,一面因手工业的没落,劳工阶级都吸收于工厂之内,同时兼以交通发达,人们容易迁徙,所以大家族制度渐次破坏,而代以小家庭制度。反之,中国则为农业社会,农民束缚于土地之上,本来不喜欢移住,这种性质已经可以发生大家族制度了。何况农业技术极其幼稚,家有数亩的田,就需要许多劳工,不论男女老幼,均须各尽所能,分担一部分的工作。劳动力既然必要,则家中多一个子弟,无异于增加一个劳动力,因此之故,家长也不许子弟移住别地,中国古代把九世同居视为最高道德,是有相当理由的。

在大家族制度之下,祖宗的财产是不许分割的。《礼记》说:子妇无私货,无私蓄,无私器,不敢私假,不敢私与。而《唐律疏议》亦说:诸祖父母,父母在,而子孙别籍异财者,徒三年。即不但在道德上,奖励人们共产,且在法律上,也禁止人们私产。在这样制度之下,如果一家的人都肯做工,当然和分家异财的,没有区别。但是家族既然实行共产制度,则家长当然有保证一家生活的义务,因此之故,懒惰的常常偷闲,把一切生计归于家长负担。家长既然负担一家的生计,则只能蝇营狗苟,以谋多得金钱,因之,他出来做官,又将贪邪污浊,刮索民膏。但是不管他怎样刮索,财产是可以用得完的,最好能够抓住生财的手段。在生产力幼稚的社会,生财之法不能依靠于经济手段,只能依靠于政治手段,得了一官半职,就可发一笔大财。官职既然成为生财的手段,那么,人们若有任免官职的权,当然要援引自己的子侄兄弟出来做官了。最初因家族而贪污,其次因家族而徇私,家族既然享到利益,则家族当然须连带负责。中国古代有亲族缘坐的刑法,《唐律疏议》亦说:诸谋反及大逆者皆斩。父子年十六以上皆绞,十五以下及母女妻妾(子妻妾亦同)祖孙兄弟姊妹,若部曲资财田宅并没官。男夫年八十及笃疾,妇人年六十及废疾者并免。伯叔父兄弟之子皆流三千里,不限籍之同异。不是没有理由的。这便是宋江在未落草以前,与父弟脱离关系,到了落草之后,又接父上山享福,迎弟上山做首领的原因。

岂但宋江这样,以大舜之贤,贵为天子之后,犹封其弟象于有庳,所以万章很怀疑舜的仁德。

万章曰:舜流共工于幽州,放兜于崇山,杀三苗于三危,殛鲧于羽山,四罪而天下咸服,诛不仁也。象至不仁,封之有庳,有庳之人奚罪焉,仁人固如是乎?在他人则诛之,在弟则封之。孟子曰:仁人之于弟也,不藏怒焉,不宿怨焉,亲爱之而已矣。亲之欲其贵也,爱之欲其富也,封之有庳,富贵之也,身为天子,弟为匹夫,可谓亲爱之乎?(侥幸象不得有为于其国,天子使吏治其国,而纳其贡税焉,故象不得暴其民。)(《孟子万章章句上》)

大舜这样,其他可知,武王伐纣,得到天下之后,大封同姓的人,数共五十五,周的子孙,若不狂惑,都可成为诸侯。武王既崩,成王年幼,这个时候,出来摄政的,乃是周公。厉王出奔,太子年幼,这个时候,出来协助治国的,乃是周召二君。汉高祖得到天下之后,因鉴秦孤立而亡,也封同姓为王者九国:弟交为楚王,子肥为齐王,从父兄贾为荆王,子长为淮南王,子建为燕王,子如意为赵王,子恢为梁王,子友为淮阳王,子恒为代王。就是家族之内若有一人能够把天下作为自己的产业,则一家的人都可封王封侯,所以当时政治可以叫做兄弟政治。但是周封同姓诸侯,而最初出来反抗同室的,是管叔蔡叔。汉封同姓诸侯,到了后来,各王也相继造反,把政权委托兄弟子侄,而竟祸起萧墙之内,兄弟政治于兹已经发生破绽了,所以此后少主即位,已经不学武王那样,使兄弟摄政,而学汉高祖那样,使太太摄政。在妇人摄政之下,用人以什么做标准呢?妇女虽然出嫁从夫,但是夫家的人,由她看来,总不及娘家的人亲密,因此之故,妇人摄政,常常引用外戚,吕后王诸吕就是一个证据。这个时候,夫家兄弟当然失去权势,反之,娘家兄弟则可大出风头,所以当时政治可以叫做舅爷政治。但是舅爷政治是很危险的,诸吕为乱,王莽篡汉,可以令人引为殷鉴。当此之时,母壮子少,而朝臣又尽是外戚的人,少主何能相抗。少主想要相抗,绝对无法和相隔颇远的外臣相谋,只能和日夜接近的宦官暗议,一旦讨平外戚,宦官当然得势,出而干预朝政。于是舅爷政治又变为马弁政治。

晋代封建诸侯,亦属于兄弟政治,然其结果竟然发生了八王之乱。南渡之后,或为姑爷政治,如王敦尚武帝女襄城公主(《晋书卷九十八王敦传》),桓温尚明帝女南康公主(《晋书卷九十八桓温传》),而均秉执朝政,终亦作乱。或为舅爷政治,如庾亮、庾冰均是明帝后庾氏兄弟,而于成康时代,掌握大权。由南北朝而至隋唐,隋文帝、唐高祖均以外戚夺取帝位,而唐代宦官之祸乃比东汉为甚,又转变为马弁政治。降至宋代,虽无宗室外戚之秉持朝政,而马弁之宦官不时尚有大权,如徽宗时的童贯就是一例,而由童贯之弄权,又引起了方腊之乱。由元至明,太祖初起时,数养他姓为子,攻下郡邑,辄遣之出守,多至二十余人(《明史卷一百二十六沐英传》),天下既定,又以养子不可信任,复择名城大都,豫王诸子,待其壮而遣就藩服,外卫边陲,内资夹辅(《明会要卷四诸王杂录》),然其结果又发生了燕王夺位之事。此后固然是分封而不锡土,列爵而不临民,食禄而不治事(《明史卷一百二十诸子传赞》),而汉唐宦官之祸又重演了,即兄弟政治之弊虽然消灭,而马弁政治之祸乃凌驾在兄弟政治之上。

总而言之,吾国过去政治不脱出血统之外,其脱出血统关系之外者,又常引起马弁政治之祸。

朝廷用人注意在亲戚关系,私人当然也引用亲戚满布要津,我们不看别的,只看王衍李冲之书,就可知道。

衍说东海王越曰:中国已乱,当赖方伯,宜得文武兼资以任之。乃以弟澄为荆州(都督),族弟敦为青州(刺史),因谓澄敦曰:荆州有江汉之固,青州有负海之险,卿二人在外,而吾留此,足以为三窟矣。(《晋书卷四十三王衍传》)

李冲勤志强力,孜孜无怠。然显贵门族,务益六姻,兄弟子侄皆有爵官,一家岁禄万石有余,是其亲者,虽复痴聋,无不超越官次,时论亦以此少之。(《魏书卷五十三李冲传》)

个人徇私,固所难免,最奇怪的,莫过于宋代竟用法律奖励朝臣引用兄弟子侄,而称之为恩荫制度。据赵翼所说:

荫子固朝廷惠下之典,然未有如宋代之滥者。文臣自太师及开府仪同三司,可荫子若孙及期亲、大功以下亲,并异姓亲及门客。太子太师至保和殿大学士荫至异姓亲,无门客。中大夫至中散大夫荫至小功以下亲,无异姓亲。武臣亦以是为差。凡遇南郊大礼及诞圣节,俱有荫补,宰相执政荫本宗、异姓及门客医人各一人;太子太师至谏议大夫荫本宗一人;寺长贰监以下至左右司谏荫子或孙一人;余以是为差。此外又有致仕荫补,曾任宰执及见仕三少使相者,荫三人;曾任三少及侍御史者,荫一人;余以是为差。此外又有遗表荫补,曾任宰相及现任三少使相,荫五人;曾任执政官至大中大夫以上,荫一人;诸卫上将军四人;观察使三人;余以是为差。由斯以观,一人入仕,则子孙亲族俱可得官,大者并可及于门客医士,可谓滥矣(俱见《职官志》)。然此犹属定例,非出于特恩也。天圣中,诏五代时,三品以上告身存者,子孙听用荫,则并及于前代矣。明道中,录故宰臣及员外郎以上致仕者子孙,授官有差,则并及故臣矣。甚至新天子即位,监司郡守遣亲属入贺,亦得授官(见《司马旦传》),则更出于常荫之外矣。曹彬卒,官其亲族门客亲校二十余人;李继隆卒,官其子,又录其门下二十余人;雷有终卒,官其子八人,此以功臣加荫者也。李沆卒,录其子宗简为大理评事,婿苏昂,兄之子朱涛,并同进士出身;王旦卒,录其子弟侄外孙门客,常从授官者数十人,诸子服除,又各进一官;向敏中卒,子婿并迁官,又官亲校数人;王钦若卒,录其亲属及所亲信二十余人,此以优眷加荫者也。郭遵战殁,官其四子,并女之为尼者亦赐紫袍;任福战殁,官其子及从子凡六人;石珪战殁,官其三子;徐禧战殁,官其家十二人,此又以死事而优恤者也。范仲淹疏,请乾元节恩泽,须在职满三年者,始得荫子,则仲淹未奏以前,甫莅任即得荫矣。阎日新疏,言群臣子弟以荫得官,往往未离童龀,即受俸,望自今二十以上始给(《职官志》,凡荫嫡子孙不限年,诸子孙年须过十五,弟侄须过二十,此盖续定之制)。龚茂良亦疏言,庆寿礼行,若自一命以上覃转,不知月添给俸几何是。甫荫即给俸矣。朱胜非疏,述宣和中谏官之论曰:尚从竹马之行,已造荷囊之列。则甫荫得服章服矣。熙宁初,诏齐密等十八州及庆渭等四州,并从中书选授,毋以恩例奏补,则他州通判皆可以荫官奏补矣。金安节疏,言致仕遗表恩泽,不宜奏异姓亲,使得高赀为市,则恩荫并听其鬻卖矣(以上俱各本传)。其间虽有稍为限制者,神宗诏,诸臣年七十以上,直除致仕者,不得推恩子孙(见《职官志》),又诏,任子自一岁一人者,改为三岁一人,自三岁一人者,改为六岁一人。孝宗诏,七十不请致仕者,遇郊不得荫补。又诏,终身任宫观人,毋得奏子。此虽略为撙节,然所减捐,究亦有限。朝廷待臣下,固宜优恤,乃至如此猥滥,非惟开幸进之门,亦徒耗无穷之经费,竭民力以养冗员,岂国家长计哉。(赵翼撰《廿二史札记卷二十五宋恩荫之滥》)

上自皇室,下至朝臣,无不引用子弟亲戚,满布要津,政治安得不腐化,社会安得不纷乱。不过开国始祖引用私人,多在于天下已定之后,在天下未定以前,无不求贤如渴,绝对不肯以私徇公。汉高祖未得天下以前,任用萧何、张良、韩信等,而对于自己的兄弟子侄,确未曾用过一人。反之,项羽则非诸项或妻之昆弟不用(《史记卷五十六陈丞相世家》)。刘邦成功,项羽失败,是应该的。宋江虽举宋清为首领,而宋清所负的,不过排设筵宴(《水浒传》第七十回),宋江尚有知人之明,所以梁山泊诸好汉无不心服。倘若宋江也学王衍那样,把宋清放在要职,我恐怕部下将要二心,而梁山泊也将灭亡,这是宋江聪明的地方。

本书是一部由小说“闲”看中国社会的著作。但作者贯通古今,引证诸多历史材料阐发其社会学理论,且借题发挥,谈的是政治、经济、伦理、兵制、士人、社会组织、婚姻问题等整个中国古代社会。作者有着看透社会与政治的火眼金睛,因此看似游戏走笔,但分析中国社会却要言不烦,深入精当。

猜你喜欢

  • 水浒传名言

    1、花开又被风吹落,月皎那堪云雾遮。2、蛇无头而不行,鸟无翅而不飞。3、太平本是将军定,不许将军见太平。4、山高必有怪,冷峻却生精。5、走出门前炎日里,偷闲一刻是乘凉。6、地方四五百里,英雄一百八人。7、谁..

    15 好句大全 2025-09-14
  • 阿傩伽叶向唐僧讨取贿赂

    唐僧四众跋履山川,逾越险阻,一路与恶魔毒怪抗斗,共历一十四寒暑,才到灵山,参见佛祖。大功告成,他们固谓三藏佛经可以得到了。哪知阿傩、伽叶二位尊者竟对唐僧说:圣僧东土到此,有些什么人事送我们,快拿出来,..

  • 凤仙郡三年亢旱

    凤仙郡三年不雨,斗粟百金之价,束薪五两之资,十岁女易米三升,五岁男随人带去。百姓生活艰苦极了。亢旱三年,据《西游记》所言,乃郡侯因妻不贤,恶言相斗,一时怒发,将斋天素供,推倒喂狗,口出秽言,冒犯上天。..

  • 孙行者要求朱紫国国王亲身来迎

    朱紫国国王病入膏肓,张榜求医,孙行者揭了榜文,对校尉说:你去教那国王亲来请我,我有手到病除之功。校尉入朝启奏,这个时候国王的态度如何?并没有王赫胥怒,反而说道:他肯揭我榜文,教寡人亲迎,断然有医国之能..

  • 如意真仙不许孙行者白手来取落胎泉的水

    唐僧四众经过西梁女国,唐僧及猪八戒吃了子母河的水,腹痛成胎,必须喝了解阳山破儿洞落胎泉的水,方能解除胎气。但是这个泉水是属于如意真仙的。孙行者恃其神通广大,借了瓦钵,到解阳山取水,而如意真仙却说:泉水..

  • 孙行者不愿做乌鸡国国王

    三代以前,皇帝是为天下服务,世上最辛苦的差事莫如皇帝,所以好逸恶劳的人皆避帝位而不就,许由、务光即其例也。三代以后,天下是为皇帝效劳,皇帝享尽了人世荣华富贵,所以篡夺之事不绝于史。荀子说:天之生民非为..

  • 乌鸡国国王不敢在冥府控告全真怪

    耶林(Rudolf von Ihering)说:正义之神一手执衡器,以权正义,一手执宝剑,以实现正义。宝剑而无衡器,不过暴力;衡器而无宝剑,只是有名无实的权力。二者相依相辅,挥动宝剑的威力与运用衡器的技巧能够协调,而后..

  • 孙行者劝唐僧收起善心

    刘备殂,遗诏敕后主曰: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蜀志》卷二《先主传》章武三年注引《诸葛亮集》载先主遗诏)此言也,是教后主如何修身,不是教后主如何治国。换言之,是教后主如何做人,不是教后主如何..

  • 孙行者与紧箍儿

    《西游记》称孙行者为心猿,这个心猿曾打到地府,强销死籍,打到天宫,强索官职。他既有上天入地之力,故可称为力之象征,若合心之一字言之,则为力之意志。意志本来自由,而再加之以力,则更无拘无束,由意志自由表..

  • 唐太宗还魂延寿二十年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是一切宗教共通的观念。纵在阳世,因果报应亦在若明若昧之间。司马懿受两世托孤之命[1],就友谊言,亦应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而乃欺凌幼主,诛戮大臣,子师废齐王而立高贵乡公,昭弑高贵..

  • 卷帘大将失手打碎了琉璃盏

    显圣真君立大功而轻赏,卷帘大将(即沙和尚)犯小过而重刑。刑赏无章,道教没落,理所当然。玉帝主宰万物,而对其仙卿,刑赏尚且无章,则人世与天宫相隔渺茫,更何能望其明察秋毫,刑当其罪,赏称其功。今据《西游记..

  • 玉帝请如来救驾

    玉帝为道教的元首,如来乃佛教的领袖。孙行者大乱天宫,文武仙卿莫能抵御。玉帝急请佛老救驾,如来略施法力,孙行者就压在五行山石匣之中。(第七回)道教产生于中国,佛教发祥于天竺,外国宗教比之中国宗教,法力更..

  • 玉帝不留显圣真君在天宫保驾

    孙行者大闹天宫之后,对于文武仙卿颇有轻视之意,他说:天上将不如老孙者多,胜似老孙者少。(第五十一回)他所钦佩的只有显圣真君一人。他说:小圣二郎(即显圣真君),方是我的对手。(第五十一回)他称福禄寿三老..

  • 玉帝永保至尊的地位

    万事由力决定,这不但人类社会如此,神仙社会尤见其然。神仙的力称为法力。仙位的高低由法力大小决定,生命的长短以法力大小为标准。照须菩提祖师说:五百年后,天降雷灾打你,再五百年后,天降火灾烧你,再五百年,..

  • 孙行者大乱天宫

    在神仙社会,地位之高低是以法力为标准,犹如人类社会,贵贱之别应以才之大小为标准。依这标准,法力大的地位高,法力小的地位低。然则法力大小如何甄别呢?关此,我们宜先说明人类社会怎样甄别才之大小。秦汉以前为..

  • 菩萨与妖精

    人类的一切观念,甚至一切幻想都不能离开现实社会,从空创造出来。伦理、宗教、政治、法律的思想固然如此,而人类所想象的神仙鬼怪也是一样。《西游记》一书谈仙说佛,语及恶魔毒怪。然其所描写的仙佛魔怪,也是受了..

  • 燕青何以能列在三十六天罡星之内

    季布为楚将,数窘汉王,及项羽灭,高祖赦季布,拜为郎中。其弟丁公亦为楚将,逐窘高祖彭城西,短兵接,高祖急,顾丁公曰:两贤岂相厄哉?于是丁公引兵而还,汉王遂解去。及项羽灭,丁公谒见高祖,高祖以丁公徇军中,..

  • 吴用何以只能坐第三把交椅

    流氓可以做皇帝,地主也可以做皇帝。知识阶级呢?秀才造反,三年不成。在中国历史上,由流氓而做皇帝的,有刘邦、朱元璋二人,其他开国始祖则大率非出身于公卿之门,即出身于地主。流氓和地主何以都有做皇帝的资格?..

  • 林冲的地位何以在关胜之下

    在梁山泊诸好汉之中,有大将风度的,似只有林冲一人。林冲的武艺高强,我们可以不必再说,至于林冲的才识过人,我们只看他火并了王伦之后,就请晁盖坐第一把交椅,吴用坐第二把交椅,公孙胜坐第三把交椅,以为鼎分三..

  • 由祝家村与曾头市说到中国的军队与官僚

    官军累次讨伐梁山泊,无不给梁山泊打得落花流水,将官送到山里做首领,兵卒送到山里做喽啰,一言以蔽之,不论将官或兵卒,没有一个存必死之心,降的降,逃的逃,官军讨伐梁山泊一次,即助长梁山泊的气焰一分,反之,..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
蜂鸟影院2048影视资源论坛熊猫影视河马影视星辰影视萝卜影院八哥电影网人人看电影无忧影视网橙子影视网叮当影视网天天影视网青青影视网电影天堂开心追剧网西瓜影院麻花影视网70影视网年钻网茶小舍电影藏影堂新神州影域煮酒观影体积影视爱看影院星光电影至尊影院极影公社超清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