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西游记〉与中国古代政治 / 萨孟武

孙行者不愿做乌鸡国国王

三代以前,皇帝是为天下服务,世上最辛苦的差事莫如皇帝,所以好逸恶劳的人皆避帝位而不就,许由、务光即其例也。三代以后,天下是为皇帝效劳,皇帝享尽了人世荣华富贵,所以篡夺之事不绝于史。荀子说:天之生民非为君也,天之立君以为民也。(《荀子》第二十七篇《大略》)慎子说:立天子以为天下,非立天下以为天子也,立君以为国也,非立国以为君也。(《慎子威德》)汉儒董仲舒亦言:且天之生民,非为王也,而天立王,以为民也。故其德足以安乐民者天予之,其恶足以贼害民者,天夺之。(《春秋繁露》第二十五篇《尧舜不擅移汤武不专杀》)韩非曾比较古代天子与当时县令的生活如次:

尧之王天下也,茅茨不翦,采椽不斫,粝粢之食,藜藿之羹,冬日麑裘,夏日葛衣,虽监门之服养不亏于此矣。禹之王天下也,身执耒臿,以为民先,股无胈,胫不生毛,虽臣虏之劳不苦于此矣。以是言之,夫古之让天子者,是去监门之养,而离臣虏之劳也。故传天下而不足多也。今之县令,一日身死,子孙累世絜驾,故人重之。是以人之于让也,轻辞古之天子,难去今之县令者,薄厚之异也。(《韩非子》第四十九篇《五蠹》)

皇帝与县令相去何啻天壤,古人不愿为皇帝,后人争欲为县令,观韩非之言,可以理解其中原因。

但是我们须知皇帝一职,纵在后代还是很辛苦的。孙行者降伏全真怪,讨得太上老君的还魂丹,救了乌鸡国国王的生命,又使其复国(第三十九回)之后,国王愿以王位相让。孙行者说:老孙若肯做皇帝,天下万国九州皇帝都做遍了,只是我们做惯了和尚,是这般懒散。若做了皇帝,就要留长头发,黄昏不睡,五鼓不眠,听有边报,心神不安,见有灾荒,忧愁无奈,我们怎么弄得惯。你还做你的皇帝,我还做我的和尚,修功行去也。(第四十回)这几句话并非乱说。秦始皇专制极了,但他幸福吗?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三十六年)勤苦如此,宜其寿命不长,死时年仅五十[1]。汉高祖虽然说过吾乃今日知为皇帝之贵也,(《汉书》卷四十三《叔孙通传》)贵则贵矣,而不安乐。扶病往征英布[2]谁能做到;而又为流矢所中,(《汉书》卷一下《高祖纪》十二年)危险极了。破布归,疾益甚,(《汉书》卷四十《张良传》)辛苦如斯,我想高祖此时心中必谓,吾乃今日知为皇帝之苦也。然既坐上虎背,势无走下之理。我研究高祖为人,知道他是一位最利己主义的,彻底的个人主义者。他败于彭城之时,与数十骑遁去,道逢得孝惠、鲁元,乃载行,楚骑追汉王,汉王急,推堕孝惠、鲁元车下,滕君常下收载之,如是者三,曰:虽急,不可以驱,奈何弃之!于是遂得脱。(《史记》卷七《项羽本纪》)项王为高俎,置太公其上,告汉王曰:今不急下,吾烹太公。汉王曰:吾与项羽约为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尔翁,则幸分我一杯羹。(同上)这种只顾自己,不顾父子的人,做厌了皇帝之后,宁愿早死而保全名誉,不愿天下由我得之,复由我失之,见笑于后人。固然身死之后,也许孤儿寡妇不能保全江山,然而亡国责任既不在我,则我之芳名已足以流传百世。高祖疾甚,吕后迎良医,医入见,上问医曰:疾可治否?医曰:可治!于是上谩骂之曰:吾以布衣,提三尺,取天下,此非天命乎?命乃在天,虽扁鹊何益?遂不使治疾,赐黄金五十斤罢之。夏四月甲辰,帝崩于长乐宫[3]。聪明!梁武帝曾敕责贺琛曰:朕三更出理事,随事多少,事少,或中前得竟,或事多,至日昃方得就食。日常一食,若昼若夜,无有定时,疾苦之日,或亦再食。昔腰腹过于十围,今之瘦削,裁二尺余。旧带犹存,非为妄语。为谁为之,救物故也。(《梁书》卷三十八《贺琛传》)勤苦如此,而不免荷荷而死。君主国的皇帝与共和国的总统不同,不能急流勇退。生为天子,既不安乐,早日崩殂,尚能保全伟大的名誉,何怪汉高祖不肯治疾。华盛顿不愿三次当选为总统,表面上是为共和奠定了基础,而其动机也许亦出于保全个人的名誉。这种作风比之秦始皇求不死之药,而希望长生不老者,确实聪明多了。

皇帝一职,由负责的人观之,乃世上最辛苦的差事;由不负责的人观之,富有四海,贵为天子,出一言而盈廷称圣,发一令而四海讴歌,天下最快心乐意的事,孰过于此。然而我们须知皇帝不负责,结果还是要负责的,而其所负的责任比之共和国的总统,大过万倍。总统不满人意,不过于任期届满之时,不能再登大位,生命不会因下台而被剥夺,财产不会因下台而被没收。皇帝则不同了,在吾国历史上,秦汉以后,皇帝下台而能保全生命的,似不多有。岂但自己的生命,就是全家的生命,甚至亲戚的生命,亦有遭杀之祸。宋受晋终,马氏遂为废姓;齐受宋禅,刘宗尽见诛夷。(《南史》卷四十三《齐高帝诸子传论》)北齐文宣践祚,大诛元氏,并无遗焉。或父祖为王,或身常贵显,或兄弟强壮,皆斩东市,其婴儿投于空中,承之以矟,前后死者凡七百二十一人,悉投尸漳水,剖鱼多得爪甲,都下为之久不食鱼。(《北齐书》卷二十八《元韶传》)宋始平王子鸾临死,谓左右曰,愿后身不复生王家。(《南史》卷十四《始平王子鸾传》)明崇祯殉国之时,长平公主牵帝衣哭,帝曰汝何故生我家,以剑挥斫之,断左臂。(《明史》卷一百二十一《庄烈帝六女传》)观此数事,可知皇帝一职是以全家头颅为担保。他们可以不爱天下,而不能不爱全家的头颅。他们为保全一家头颅,纵令中智之主,亦不能不关心国家的治乱。

汉高祖得到天下之后,曾对太上皇说:始大人常以臣亡赖,不能治产业,不如仲力,今某之业所就,孰与仲多?(《汉书》卷一下《高祖纪》)这种思想完全是以天下为自己的产业,既以天下为自己的产业,便不能不谋保全产业的方法。其法则为仁政。所谓仁政,照孟子说,就是养民教民之道。孟子见梁惠王,教以如何养民,如何教民;而其结论则曰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孟子梁惠王》上)即孟子不是为人民的利益而主张仁政,而是为人主的利益而主张仁政。换言之,仁政的目的在使人主能够王天下。不过人主要王天下,不能不得民心,欲得民心,宜行仁政。王天下是仁政的目的,得民心是仁政的手段。所以孟子虽说: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其实人主施行仁政,也是出于自己的利益。

历代帝王要保全自己产业的天下,遂基于仁政思想,不能不注意人民的利益。所以人民虽受专制政治的压迫,有时尚可托蔽于家天下的观念,而得稍息仔肩。现在试以汉代为例言之,汉兴,接秦之弊,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汉书》卷二十四上《食货志》)破坏可谓甚矣。天下既定,民亡盖臧,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同上)民穷财匮实在到了极端。但是古代政治家尤其理财家未曾口说民生,行则民死。他们还是依照正统派经济学的观点,培养税源,绝不竭泽捞鱼,杀鸡取卵。高祖在财政极端困难之时,一方轻田租,十五而税一,他方量吏禄,度官用,以赋于民。(同上)孝惠高后时,萧、曹为相,绝不乱谈建设,反而填以无为,从民之欲,而不扰乱,这样,天下安定了,衣食滋殖,刑罚用稀。(《汉书》卷二十三《刑法志》)文帝即位躬修玄默,劝趣农桑,减省租税,于是畜积岁增,户口浸息。(同上)到了武帝之初七十年间,国家亡事,非遇水旱,则民人给家足,都鄙廪庾尽满,而府库余财。京师之钱累百钜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腐败不可食。众庶街巷有马,阡陌之间成群,乘牝者摈而不得会聚。(《汉书》卷二十四上《食货志》)这便是武帝能够讨伐匈奴的原因。伟大的军事行动须有充足的财政基础,而充足的财政基础又须有健全的国民经济。顾到军事,忘及财政;顾到财政,忘及经济,一旦开始作战,必将自食其恶果。武帝征伐四夷,天下虚耗,百姓流离,物故者半,蝗虫大起,赤地数千里,或人民相食。(《汉书》卷七十五《夏侯胜传》)汉家天下岌岌乎危哉!末年,悔征伐之事,乃封丞相为富民侯,下诏曰,方今之务,在于力农。(《汉书》卷二十四上《食货志》)即又顾到人民的利益,而致力于国民经济的复兴。昭帝即位,委任霍光,光知时务之要,轻徭薄赋,与民休息,(《汉书》卷七《昭帝纪赞》)于是田野益辟,颇有蓄积。(《汉书》卷二十四上《食货志》)宣帝用吏多选贤良,百姓安土,岁数丰穰,谷至石五钱,(同上)所以到了元帝时代,国家财政随着国民经济的繁荣,又恢复到武帝初年的状况。都内钱四十万万,水衡钱二十五万万,少府钱十八万万。(《汉书》卷八十六《王嘉传》)此后禄去王室,权柄外移,而王莽篡位之后,人心思汉,诸起事者非自称刘氏子孙,即以辅汉为名[4],可知汉家深得民心。家天下者为了保全自己的天下,用人行政处处无不谨慎,故其结果,未必不利于人民。

天下者天下人之天下也,这是多么好听的话。西洋有一句话:What is everybody's business is nobody's business[5]。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反过来说,便是天下不是任何人的天下。天下不是任何人的天下,种种问题就由这里发生。何以故呢?天下不是任何人的天下,则人人对于天下之害均不关心,对天下之利均欲争取。人人争取天下之利,政治运动变为企业,而所谓参政权也就变质了,它不是参加政治的权,而是参加发财的权。悠悠风尘尽冒货之士,列官千官无廉洁之风,选者为人择官,官者为身择利。而秉钧当轴之士,身兼官以十数,大极其尊,小录其要,机事之失,十恒八九。而世族贵戚之子弟,陵迈超越,不拘资次[6]。朝纲解纽,奸伪萌生。国步艰难,他们更未雨绸缪,急急于聚财。国势危急,遂只见求生以害义,不闻见危以授命。天下者天下人之天下也,我在天下之中不过数万万分之一。利在天下,所得者微;利在一己,所得者大。剥削天下之脂膏,以利自己的一家,天下既非任何人的财产,在上同其利者官官相护,在下受其害者敢怒而不敢言。国势民风如此,贾谊当为之痛哭,孙行者所谓:听有边报,心神不安,见有灾荒,忧愁无奈,不过痴人说梦而已。

* * *

[1] 《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三十七年七月丙寅始皇崩于沙丘平台。徐广曰年五十。

[2] 参阅《汉书》卷四十《张良传》。高祖问布:何苦而反?布曰:欲为帝耳!(《汉书》卷三十四《黥布传》)

[3] 《汉书》卷一下《高祖纪》十二年,臣瓒曰寿五十三。

[4] 参阅赵翼《廿二史劄记》卷三,王莽时起事皆称汉后。

[5] 引自J. Bryce, Modern Democracies, Vol. II, 1931, p. 489.

[6] 干宝《晋纪总论》,引自《晋书》卷五《愍帝纪》。

萨孟武著,《〈西游记〉与中国古代政治》是对中国传统经典小说别开生面的解读。与常规的文学批评迥然不同,作品以《西游记》中的小故事为话题,以政治学家的专业眼光透视中国古代的政治运作,微言大义,见解精深,行文流丽,引证博引,逻辑分明,能带给读者启发和思考。

猜你喜欢

  • 阿傩伽叶向唐僧讨取贿赂

    唐僧四众跋履山川,逾越险阻,一路与恶魔毒怪抗斗,共历一十四寒暑,才到灵山,参见佛祖。大功告成,他们固谓三藏佛经可以得到了。哪知阿傩、伽叶二位尊者竟对唐僧说:圣僧东土到此,有些什么人事送我们,快拿出来,..

  • 凤仙郡三年亢旱

    凤仙郡三年不雨,斗粟百金之价,束薪五两之资,十岁女易米三升,五岁男随人带去。百姓生活艰苦极了。亢旱三年,据《西游记》所言,乃郡侯因妻不贤,恶言相斗,一时怒发,将斋天素供,推倒喂狗,口出秽言,冒犯上天。..

  • 孙行者要求朱紫国国王亲身来迎

    朱紫国国王病入膏肓,张榜求医,孙行者揭了榜文,对校尉说:你去教那国王亲来请我,我有手到病除之功。校尉入朝启奏,这个时候国王的态度如何?并没有王赫胥怒,反而说道:他肯揭我榜文,教寡人亲迎,断然有医国之能..

  • 如意真仙不许孙行者白手来取落胎泉的水

    唐僧四众经过西梁女国,唐僧及猪八戒吃了子母河的水,腹痛成胎,必须喝了解阳山破儿洞落胎泉的水,方能解除胎气。但是这个泉水是属于如意真仙的。孙行者恃其神通广大,借了瓦钵,到解阳山取水,而如意真仙却说:泉水..

  • 乌鸡国国王不敢在冥府控告全真怪

    耶林(Rudolf von Ihering)说:正义之神一手执衡器,以权正义,一手执宝剑,以实现正义。宝剑而无衡器,不过暴力;衡器而无宝剑,只是有名无实的权力。二者相依相辅,挥动宝剑的威力与运用衡器的技巧能够协调,而后..

  • 孙行者劝唐僧收起善心

    刘备殂,遗诏敕后主曰: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蜀志》卷二《先主传》章武三年注引《诸葛亮集》载先主遗诏)此言也,是教后主如何修身,不是教后主如何治国。换言之,是教后主如何做人,不是教后主如何..

  • 孙行者与紧箍儿

    《西游记》称孙行者为心猿,这个心猿曾打到地府,强销死籍,打到天宫,强索官职。他既有上天入地之力,故可称为力之象征,若合心之一字言之,则为力之意志。意志本来自由,而再加之以力,则更无拘无束,由意志自由表..

  • 唐太宗还魂延寿二十年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是一切宗教共通的观念。纵在阳世,因果报应亦在若明若昧之间。司马懿受两世托孤之命[1],就友谊言,亦应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而乃欺凌幼主,诛戮大臣,子师废齐王而立高贵乡公,昭弑高贵..

  • 卷帘大将失手打碎了琉璃盏

    显圣真君立大功而轻赏,卷帘大将(即沙和尚)犯小过而重刑。刑赏无章,道教没落,理所当然。玉帝主宰万物,而对其仙卿,刑赏尚且无章,则人世与天宫相隔渺茫,更何能望其明察秋毫,刑当其罪,赏称其功。今据《西游记..

  • 玉帝请如来救驾

    玉帝为道教的元首,如来乃佛教的领袖。孙行者大乱天宫,文武仙卿莫能抵御。玉帝急请佛老救驾,如来略施法力,孙行者就压在五行山石匣之中。(第七回)道教产生于中国,佛教发祥于天竺,外国宗教比之中国宗教,法力更..

  • 玉帝不留显圣真君在天宫保驾

    孙行者大闹天宫之后,对于文武仙卿颇有轻视之意,他说:天上将不如老孙者多,胜似老孙者少。(第五十一回)他所钦佩的只有显圣真君一人。他说:小圣二郎(即显圣真君),方是我的对手。(第五十一回)他称福禄寿三老..

  • 玉帝永保至尊的地位

    万事由力决定,这不但人类社会如此,神仙社会尤见其然。神仙的力称为法力。仙位的高低由法力大小决定,生命的长短以法力大小为标准。照须菩提祖师说:五百年后,天降雷灾打你,再五百年后,天降火灾烧你,再五百年,..

  • 孙行者大乱天宫

    在神仙社会,地位之高低是以法力为标准,犹如人类社会,贵贱之别应以才之大小为标准。依这标准,法力大的地位高,法力小的地位低。然则法力大小如何甄别呢?关此,我们宜先说明人类社会怎样甄别才之大小。秦汉以前为..

  • 菩萨与妖精

    人类的一切观念,甚至一切幻想都不能离开现实社会,从空创造出来。伦理、宗教、政治、法律的思想固然如此,而人类所想象的神仙鬼怪也是一样。《西游记》一书谈仙说佛,语及恶魔毒怪。然其所描写的仙佛魔怪,也是受了..

  • 由宋江的家族关系说明中国古代的政治

    在宋江尚未落草以前,因为做吏最难,恐怕连累父母,教爷娘告了忤逆,出了籍册,各户另居,官给执凭公文存照,不相来往(《水浒传》第二十一回)。吾国在秦汉时代,官与吏未曾区别,经魏晋南北朝之士族政治,而至于隋..

  • 精灵国王

    正下着雨,天色越来越暗。加油站边上一排油泵溅起一片水帘,公路两旁的树木被风吹弯了腰。谢德拉克琼斯站在小屋门廊里面,斜倚在一个油桶上。门开着,一阵阵雨水被风吹到门里的木地板上。天色已晚,太阳已经落山,气..

    55 记忆裂痕 2025-05-14
  • 读《西游记》有感

    从小到大,我很喜欢听《西游记》的故事,站着听、坐着听,在家里听,在车上听……百听不厌。所以妈妈很早就给我买了《西游记》的故事书。寒假里,当我知道《西游记》也是习爷爷小时候看过的书时,我赶紧把这本书翻出..

    335 小学作文 2024-07-21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