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代文学 / 道德经解读

10 以无为本

2025-08-28 12:50 古代文学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

辐:车轮上连接轮辋和轮毂的辐条。毂:车轮中心的孔型部件,外连辐条,内装车轴。无:指车轮中心的圆孔,是车轮的枢纽。当车的重力施加于车轴时,车轴就会通过轮毂均匀地分配给每一根辐条。辐条在轮毂和轮辋的作用下,相互合作,形成合力,承担起单根辐条所根本不能承受的压力。只有这样,车轮才旋转不息,完成任重而道远的负载,从而显示出车的巨大作用。

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

埏:和泥。埴:粘土。用粘泥烧制陶器,使之中空,用来盛物,这是制作陶器的目的所在。器小有小器之用,器大有大器之用,无形的空间决定了陶器的使用价值。

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户:房门,有出入之用。牖:窗户,有通气采光之用。人们建造房子,必须开辟房门,使住房者出入自由;开辟窗户,使光照充足,气流畅通,才不会伤害住房者的身体健康。

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通过以上三个论据可以看出,车子、陶器、房子都是有形的(有),而体现它们自身价值的却是无形的空间(无)。“有”和“无”的关系,就是“利”和“用”的关系。“利”是使用价值的前提条件,“用”是使用价值的决定因素。所谓“有无相生”,是就“利”和“用”关系而言,利和用的关系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有“有”就有“无”,有“实”就有“虚”,在时间上没有先后,在主次上没有本末。但是,我们看待问题的时候,必须以“无”为本,以“有”为末,崇本而举末。这是因为,我们是处在“有”的层面的,只有守住其对立面的“无”,才能利于“有”。倘若以“有”为本,以“有”治“有”,就会加速“有”向“没有”的方面转化,这是不符合辩证法的。

就治身而言,要想健康长寿,就不能只是强调用有形的佳肴来厚待有形的身体,而根本在于关注无形之法身,只要守住法身,健康长寿就会成为必然。人体就象房子,法身是房子的主人,只要主人不去,房子就不会倒塌。

就治国而言,其根本在于神圣的法律,而不是有为的统治者;只要具有了高度的政治文明和神文明,国家自然有持久的繁荣和稳定。期待英雄的时代是强盗的时代,是愚昧的时代,是人民还没有真正觉醒的时代。

本章的中心是“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具体论证了“有”和“无”也即“利”和“用”的关系,旨在阐明有和无的对立统一关系。我们是处在“有”的层面的,所以,解决矛盾时要以“无”为本。

猜你喜欢

  • 第七十九章

    【原文】是以圣人云: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正言若反。和大怨,必有余怨,安可以为善?【白话文】 所以圣人说:那为国受辱的,就是社稷之主;那为国受难的,就是天下之王。这些正面肯定的话..

    3 古代文学 2025-10-12
  • 第七十八章

    【原文】{1}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2}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3}天下莫柔一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4}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白话文】 {1}谁能..

    2 古代文学 2025-10-12
  • 第七十七章

    【原文】{1}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2}强大处下,柔一弱处上。{3}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 之。{4}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白话文】 {1}..

    2 古代文学 2025-10-12
  • 第七十六章

    【原文】{1}民之轻死,以其求生之厚,是以轻死。{2}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3}人之生也柔一弱,其死也坚强。{4}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5}故坚强者死之徒,柔一弱者生之徒。【白话文】 {1}人民不在乎死..

    4 古代文学 2025-10-12
  • 第七十五章

    【原文】{1}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2}常有司杀者杀,夫代司杀者杀,是谓代大匠斩。夫代大匠斩者,希有不伤其手矣。{3}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4}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

    3 古代文学 2025-10-12
  • 第七十四章

    【原文】{1}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然而善谋。{2}天网恢恢,疏而不失。{3}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白话文】 {1}上天的道,总是在不争不竞中得胜有余,在无言无语中应答自如,在不期然时而..

    2 古代文学 2025-10-12
  • 第七十三章

    【原文】{1}无狎其所居,无厌其所生。夫唯不厌,是以不厌。{2}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一爱一不自贵。故去彼取此。{3}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4}天之所恶,孰知其故?【白话文】 {1}不要妨害人..

    4 古代文学 2025-10-12
  • 第六十二章

    【原文】{1}一牝一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2}故大国以下小国,则取小国。小国以下大国,则取大国。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国不 过欲兼蓄人,小国不过欲入事人。夫两者各得其所欲,大者宜为下。{3}道者,万物之奥14..

    3 古代文学 2025-10-12
  • 轻重己

    【原文】清神生心,心生规,规生矩,矩生方,方生正,正生历,历生四时,四时生万物。圣人因而理之,道遍矣。以冬日至始,数四十六日,冬尽而春始。天子东出其国四十六里而坛,服青而絻青,搢玉总,带玉监,朝诸侯卿..

    8 古代文学 2025-10-09
  • 轻重戊

    【原文】桓公问于管子曰:“轻重安施?”管子对曰:“自理国?戏以来,未有不以轻重而能成其王者也。”公曰:“何谓?”管子对曰:“虙戏作,造六峜以迎陰陽,作九九之数以合天道,而天下化之。神农作,树五谷淇山之..

    7 古代文学 2025-10-08
  • 轻重丁

    【原文】石璧谋桓公曰:寡人欲西朝天子而贺献不足,为此有数乎?管子对曰:请以令城陰里,使其墙三重而门九袭。因使玉人刻石而为璧,尺者万泉,八寸者八千,七寸者七千,珪中四千,瑗中五百。璧之数已具,管子西见天..

    6 古代文学 2025-10-08
  • 轻重乙

    【原文】桓公曰,天下之朝夕可定乎?管子对曰:终身不定。桓公曰:其不定之说,可得闻乎?管子对曰:地之东西二万八千里,南北二万六千里。天子中而立,国之四面,面万有余里。民之入正籍者亦万有余里。故有百倍之力..

    11 古代文学 2025-10-08
  • 轻重甲

    【原文】桓公曰:轻重有数乎?管子对曰:轻重无数,物发而应之,闻声而乘之。故为国不能来大下之财,致天下之民,则国不可成。桓公曰:何谓来天下之财?管子对曰:昔者桀之时,女乐三万人,端譟晨,乐闻于三衢,是无..

    6 古代文学 2025-10-08
  • 国准

    【原文】桓公问于管子曰:国准可得闻乎?管子对曰,国准者,视时而立仪。桓公曰:何谓视时而立仪?对曰:黄帝之王,谨逃其爪牙。有虞之王,枯泽童山。夏后之王,烧增薮,焚沛泽,不益民之利。殷人之王,诸侯无牛马之..

    6 古代文学 2025-10-08
  • 揆度

    【原文】齐桓公问于管子曰:自燧人以来,其大会可得而闻乎?管子对曰:燧人以来,未有不以轻重为天下也。共工之王,水处什之七,陆处什之三,乘天势以隘制天下。至于黄帝之王,谨逃其爪牙,不利其器,烧山林,破增薮..

    6 古代文学 2025-10-08
  • 地数

    【原文】桓公曰:地数可得闻乎?管子对曰:地之东西二万八千里,南北二万六千里。其出一水者八千里,受水者八千里,出铜之山四百六十七山,出铁之山三千六百九山。此之所以分壤树谷也,戈矛之所发,刀币之所起也。能..

    7 古代文学 2025-10-08
  • 山至数

    【原文】桓公问管子曰:梁聚谓寡人曰:古者轻赋税而肥籍敛,取下无顺于此者矣。梁聚之言如何?管子对曰:梁聚之言非也。彼轻赋税则仓廪虚,肥籍敛则械器不奉。械器不奉,而诸侯之皮币不衣;仓廪虚则倳贱无禄。外,皮..

    16 古代文学 2025-10-08
  • 山权数

    【原文】桓公问管子曰:请问权数。管子对曰:天以时为权,地以财为权,人以力为权,君以令为权。失天之权,则人地之权亡。桓公曰:何为失天之权则人地之权亡?管子对曰:汤七年旱,禹五年水,民之无(米亶)卖子者。汤..

    6 古代文学 2025-10-08
  • 山国轨

    【原文】桓公问管子曰:请问官国轨。管子对曰:田有轨,人有轨,用有轨,乡有轨,人事有轨,币有轨,县有轨,国有轨。不通于轨数而欲为国,不可。桓公曰,行轨数奈何?对曰,某乡田若干?人事之准若干?谷重若干?曰..

    6 古代文学 2025-10-08
  • 国蓄

    【原文】国有十年之蓄,而民不足于食,皆以其技能望君之禄也;君有山海之金,而民不足于用,是皆以其事业交接于君上也。故人君挟其食,守其用,据有余而制不足,故民无不累于上也。五谷食米,民之司命也;黄金刀币,..

    6 古代文学 2025-10-08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
蜂鸟影院2048影视资源论坛熊猫影视河马影视星辰影视萝卜影院八哥电影网人人看电影无忧影视网橙子影视网叮当影视网天天影视网青青影视网电影天堂开心追剧网西瓜影院麻花影视网70影视网年钻网茶小舍电影藏影堂新神州影域煮酒观影体积影视爱看影院星光电影至尊影院极影公社超清视界